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3 诗词三首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优质课获奖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优质课获奖教案_0

《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本诗的主要意思以及诗人的情感变化。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感悟诗人在逆境中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及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提高鉴别古诗的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说起唐诗,不能不提到李白。

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赞叹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描述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名篇《行路难》,一同轻叩浪漫诗仙那扇独特的心扉。

(板书:行路难李白。

)二、作者简介(预习提问)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三、写作背景《行路难》这组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首诗。

诗中写仕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整体感知1.诵读诗歌。

(1)学生朗诵诗歌,读准字音。

(2)听录音,找节奏,悟情感。

(3)单个学生有感情的诵读。

(4)两边学生PK,看哪边读得好(作出评价)(5)学生齐读。

2.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探究,结合注释,自行理解。

(2)提问学生,检验合作情况。

五、赏析古诗1.作者在诗歌开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李白离别长安,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

运用夸张和对偶,写出欢乐的宴席场面:“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清酒”、“珍羞”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3诗词三首 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3诗词三首 教案

13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背诵三首诗词,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1.领会诗歌所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课时:2课时资料超市: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刘禹锡(772—846),字梦得。

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

曾写《游玄都观》诗讽刺朝中新贵。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

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

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

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有《东坡乐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由千古唐诗引入二、品读诗歌《行路难》1、解题《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

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

2、朗读注意字音:金樽zūn珍馐xiū投箸zhù歧qí路注意通假字:“羞”同“馐”,美味食品。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诗词三首》示范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诗词三首》示范说课稿

加拿大签证协议书甲方(申请人):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服务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方希望获得加拿大签证,乙方作为专业的签证服务机构,愿意为甲方提供签证申请服务,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甲方委托乙方办理加拿大签证事宜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服务内容1.1 乙方将为甲方提供加拿大签证申请的咨询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签证类型、申请条件、所需材料等。

1.2 乙方将协助甲方准备签证申请所需的全部材料,并指导甲方完成签证申请表格的填写。

1.3 乙方将代表甲方向加拿大使领馆提交签证申请,并跟进签证申请进度。

第二条甲方义务2.1 甲方应向乙方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个人信息及相关材料。

2.2 甲方应按照乙方的要求及时支付签证服务费用。

2.3 甲方应配合乙方完成签证申请过程中的各项要求。

第三条乙方义务3.1 乙方应根据甲方的实际情况,提供专业的签证申请建议。

3.2 乙方应保证所提供服务的专业性和准确性,确保签证申请材料的完整性。

3.3 乙方应保护甲方的个人信息,未经甲方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披露。

第四条服务费用4.1 甲方应向乙方支付签证服务费用共计___________加元(CAD)。

4.2 服务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咨询费、材料准备费、递交费等。

4.3 甲方应在签订本协议后___________个工作日内支付服务费用。

第五条违约责任5.1 如甲方未按约定支付服务费用,乙方有权暂停服务,并要求甲方支付违约金。

5.2 如乙方未能按约定提供服务,甲方有权要求乙方退还已支付的服务费用。

第六条协议的变更与解除6.1 本协议一经签订,未经双方书面同意,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

6.2 如遇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本协议无法履行,双方可协商解除协议。

第七条争议解决7.1 本协议的解释、适用及争议解决均适用加拿大法律。

7.2 因本协议引起的任何争议,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提交至乙方所在地的有管辖权的法院进行诉讼。

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13诗词三首

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13诗词三首

13 诗词三首
栏目索引
长风破浪①会有时, 终有一天,我会乘长风破万里浪, 直挂云帆②济③沧海。 高高地挂起云帆渡过大海。 [注释] ①长风破浪: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南朝宋时宗悫(què)少年 有大志。他叔父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②云 帆:高高的帆。③济:渡。 [评析] 最后两句在沉郁中振起,意境开阔,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自强 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这两句诗是鼓励 人们奋发图强的千古传诵的名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3 诗词三首
栏目索引
[注释] ①金樽:金酒杯。樽,盛酒的酒杯。②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 万钱),形容酒美价贵。③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 物。④直:同“值”,价值。 [评析] 以叙事开篇,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樽清酒”“玉盘珍 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使人感到似乎是一首庆祝饮酒的诗 歌。 停杯投箸①(zhù)不能食, (面对这美酒佳肴,)我却放下酒杯扔掉筷子,难以下咽, 拔剑四顾②心茫然③。 抽出宝剑四下看,心里(十分)茫然。 [注释] ①箸:筷子。②四顾:四下看。顾,看。③茫然:无所适从的样子。
13 诗词三首
栏目索引
2.巧用典故 诗的颔联,刘禹锡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 《思旧赋》。另一个是“烂柯人”。“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 朋友王叔文等人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的感叹。用典贴切,感情深沉。
13 诗词三首
栏目索引
水调歌头 1.寓哲理于抒情中 这首词虽有感伤情调,但并不使人感到压抑,词人的豁达胸襟处处可 见。他把“天”和“月”都人格化了,上阕问天,下阕问月,创造了一个 神话般美丽的境界。应当指出,词人的问天、问月,归根结底是问人 生。在经过一番认真探求之后,他终于得出了人生哲理。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四课《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四课《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四课《诗词三首》教学反思本次教学的内容是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四课《诗词三首》。

在本次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讲授、解读、欣赏等教学方法,力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一、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提前准备了多媒体PPT,将三首古诗词进行了解读和欣赏,并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古诗词的美妙之处。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案例和思考题,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中,我简单介绍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并让学生回顾上节课中学习的古诗词,以此为过渡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2.课文解读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师生互动的方式,使学生参与其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对于一些生僻的词语和句子,我进行了注释,并分析了其语言特点和意境。

3.欣赏课文在欣赏环节中,我放映了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感受古诗词的意境和艺术价值。

并引导学生就自己所感所想,进行交流和讨论,以达到更好的阅读体验。

4.学以致用在学以致用环节中,我提出了几个思考问题,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际情境中。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创作,以此锻炼其写作能力。

三、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我认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学生也对于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和意境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在学以致用环节中,学生的思维和创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总体上,本次教学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四、教学反思作为一位中学教师,在教学之前,必须准确地预估学生所掌握知识,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习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使学生接受教育知识更加深入易懂、印象更深刻,达到优良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我应该更多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其自主思考和创作的能力。

在语文学科中,要注重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等的培养,这方面还有一些提升的空间。

个人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的手段,在让学生深入学习的同时,也引导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调研和创新等方式,充分发掘自身的潜力,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教育目标。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教案

13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与诗词相关的文学常识、写作背景。

2.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诗词内容。

3.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人生哲理。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线串连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中品诗情、会诗意,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验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积累字词,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2.难点:品读结合的方式赏析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行路难(其一)一、导入新课有位诗人,24岁离开家乡“仗剑走天涯”,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大济苍生”的理想,只可惜“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这位诗人就是——李白。

五月天的一首歌——《倔强》,跟李白的气质很相似。

“我就是我自己的神,在我活的地方”,在李白的诗里一直都有这种自信而霸气的宣言。

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看一下,李白在遇到挫折而感到悲愤的时候会如何表达呢?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以及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同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李白以此为题写了三首诗,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欲借此实现自己“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理想。

但三年将过,他不但宏愿难成,反遭奸佞诋毁,被迫离京,于是在与朋友饯别分离之际,写下此诗。

2.积累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并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金樽.:zūn,盛酒的器具。

珍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万钱:同“值”,价值。

投箸.:zhù,筷子。

冰塞.川:sè,堵塞。

今安.在:哪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定、必然。

直挂云帆济.沧海:渡。

(2)易错字词。

“樽”不要写成“尊”,“羞”不要写成“馐”,“直万钱”不要写成“值万钱”,“渡”不要写成“度”,“箸”不要写成“著”,“歧”不要写成“岐”。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诗词三首》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3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收录了三首古代诗词,分别是李白的《行路难》、杜甫的《登高》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三首诗都是古代诗人对于人生、命运和哲理的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人文内涵。

在教材中,安排这三首诗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理解他们对于生活的独特见解,同时提升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九年级后,已经对于古代诗词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他们对于诗词的韵律、节奏和意象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行路难》这首诗,它的意境深邃,情感丰富,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诗词三首》,使学生掌握每首诗的基本内容,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提升学生对于古代诗词的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在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理解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每首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2.教学难点:《行路难》中的意境和哲理的把握,以及诗人情感的深入理解。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讨论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词的意境。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人为什么会写出这样的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诗词朗诵:让学生朗读每首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词的大意。

3.内容解析:针对每首诗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深入理解诗词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教案

13 诗词三首教案行路难李白教学目标1、能过自主研讨、合作学习,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

2、通过抓住关键词句赏析诗歌、领会言外之意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3、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体会诗人复杂变化、激荡起伏的情感及乐观自信、积极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反复诵读法、联想想像法。

学法:诵读、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并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

屏显:_____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同学们知道杜甫这首诗写的是谁吗?提及李白,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我们从小学到现在学过不少李白的诗作,从这些内容丰富的诗歌中,你认识到一个什么样的李白呢?请联系具体的诗句,谈一谈你印象中的李白。

屏显:我们学习过不少李白的诗作,记忆中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你用以下句式来回答:“我从…________‟(诗句)中,读出______的李白”示例:我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读出孤单寂寞的李白。

学生可能回答:如1、“我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读出思乡的李白”。

2、“我从,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中,读出才华横溢、满腹忧愁的李白”。

3、“我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中,读出怀才不遇的李白”。

4、“我从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读出自信乐观的李白”。

师:说得真好!嗜酒的李白,爱月的李白,藐视权贵的李白,才华横溢的李白,思乡的李白,一个千年万年都让人读不厌、读不透的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贺之章曾高度赞美李白,称他为“谪仙人”,意思是说李白是一名被贬谪的神仙。

也就是说李白身上有着一种超凡脱俗的与众不同的精神与气质,那么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与气质呢?今天,我们将带着对李白的了解再一次走近这个伟大的诗人,共同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千古名作:《行路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诗词三首
教学反思一:
1.教学导入富于诗意,略有创意。

我把个人对李白的理解与解读作为切入点,制造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向往和激情。

2.教学环节简明流畅,清晰适用。

我用课堂生成提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和理性精神,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3.运用“联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读古诗,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有较大的信息输入,先从大体上感知,然后运用在课堂上得到的阅读经验去阅读李白的其他诗歌,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能更深入地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

4.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师在导入之后没有照顾到学生已经具有的阅读热情,没有给机会展示、交流他们在预习时自己获得的阅读体验。

在具体的阅读实践活动中,教师也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在被任务驱使,为环节所困,过多考虑教学的形式,因而学生的活动甚少,这是新课堂之大忌。

总之,“联读”是一种尝试,理论支撑不够,实践经验也缺乏,课堂就显得力不从心。

教学反思二:
教学过程中,我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围绕新课程改革观念中教师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现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古代诗歌教学一直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活的素材,中国几千年来名篇佳作浩如星河,更有许多耳熟能详的名家名篇。

这些诗词不但有优美的意境和语言,而且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人生的哲理,学习他们就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培养他们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和追求。

《水调歌头》就是这些作品中的佼佼者,她是描写中秋的一朵奇葩,通过学习她,可以让学生重新感受我国传统节日的魅力,这节课,应该是描写传统节日的荟萃,可以培养他们学习我国古典文化的兴趣。

在课下,我首先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利用上网、查工具书等形式,收集资料,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在日后的诗词阅读和鉴赏中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

因为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要做”和“要我做”的差别是非常大的。

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被调动起来后,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如语言美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意境美有在月圆之日,表达思念之情等。

在教学中,坚持诵读、品味,思考相结合原则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诗词的意境美和内涵美。

特别是诗歌教学,教给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诗词的方法,是教学的关键。

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诗词知识,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家名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引导学生是一门艺术。

有时需要引经据典,有时需要真情流露,有时又需要引而不发。

给学生多点拨少废话;多直观少抽象;多启发少替代。

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

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鼓励他们的批判精神,允许标新立异,允许对诗词内容的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多角度地理解情感的基点。

因为“诗无达诂”只要学生阐述有理,就应该适时地鼓励、表扬,以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

另外,合理、灵活、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教材设置的情境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变平面为立体。

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带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轻松、有兴趣的学习,应该是我们老师追求的目标。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评价。

我想,如果能够达到师生共赢,这节课就一定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

学生学得轻松、充满兴趣;老师引导得法、得心应手,其课堂效果一定很好。

因此,教师素质的高低,对教材的把握尺度,学生是接受程度,又显得尤为重要。

只要我们能潜心于教学与研究,专注于备学生备教材,在提高课堂效率上多下功夫,在个人的知识储备上多下功夫,能够兼收并蓄,取长补短,必将使教育教学工作迈入新台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