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重难点(人教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 (2)

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煌固中心小学陈道元煌固中心小学陈道元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小来判断是否进位;保留一位小数时,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应根据百分位上的数的大小来判断是否进位;保留两位小数时,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应根据千分位上的数的大小来判断是否进位……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改写时,只要在万位或亿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并在数的后面加写“万”或“亿”字即可。
如果需要求似数,可据要求保留小数。
教学环节2:易错知识总结1分数化成小数时,位数不够没有在分子前添“0”补足。
【例题1】判断:371000m化成小数是____________m。
错误答案:0.37正确答案:0.037错点警示:分数化成小数时,如果分子位数不够,要在分子前添“0”补足。
规避策略: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转化成小数后分别是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2 小数部分的几个“0”读作一个“0”。
【例题2】 135.008读作:错误答案:一百三十五点零八正确答案:一百三十五点零零八错点警示:小数部分0的读法与整数部分0的读法不同,要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有几个0就读几个0。
规避策略:读小数部分时,一定要注意所有的“0”都要一一读出。
3大小相等的小数,意义也相同。
【例题3】判断:0.2和0.20的大小相等,意义相同。
()错误答案:√正确答案:×错点警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虽然不改变小数的大小,但计数单位却发生了变化,因此表示的意义不同。
规避策略:计数单位不同的小数,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4 小数的大小与小数的位数的多少有关。
【例题4】比较,在○里填上“>”或“<”。
7.142○71.4错误答案:7.142> 71.4正确答案:7.142< 71.4错点警示:比较小数的大小时要从高位起逐位比较。
规避策略:小数的大小与小数位数的多少无关。
5单名数之间改写乘除进率不清。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点归纳(全)

一、四则运算1、加、减、乘、除法的意义。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3)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4)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商=被除数÷除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7)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2、运算顺序: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③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在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3、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4、有关0的运算:①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②任何一个数乘0得0。
③ 0不能做除数。
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④ 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5、混合运算中有中括号的,一定要把中括号里面的算式全部算完,才能去掉中括号。
6、列综合算式时,代换前后,算式的运算顺序要相同,如果运算顺序不同,要用加括号的方法来调整。
7、解决租船问题的策略,先计算哪种船的租金最便宜,就考虑先租这种船,如果这种船没有坐满,再进行调整,考虑租另一种船。
8、探究最省钱的租船策略,一是要租单价低的,二是要保证空位最少。
二、观察物体(二)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重难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重难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2~4页重点:明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知识点一:加法的意义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已知部分,求总量,用加法计算。
知识点二:减法的意义1.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已知总量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知识点三: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3.加、减法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5~8页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明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及0不能作除数的原因。
知识点一:乘法的意义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知识点二:除法的意义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知识点三: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在没有余数的除法里,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2)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3.乘、除法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知识点四:有关0的运算有关0的运算:a+0=a,a-0=a,a-a=0,a×0=0,0×0=0,0÷a=0(a≠0)括号教材9页重点: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明确括号对运算顺序和运算结果的影响。
六三制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知识点

六三制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知识点
六三制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的认识:学生需要掌握整数的读法、写法,以及整数的四则运算,包括加、减、乘、除。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小数和分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
2. 数的运算:学生需要掌握四则运算的法则和运算顺序,能够进行复杂的混合运算。
同时,学生还需要掌握一些简便运算的技巧,如分配律、结合律等。
3. 图形与几何:学生需要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4. 统计与概率:学生需要了解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包括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简单概率事件的计算方法。
5. 数学思维: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如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一些数学中的常用策略和方法,如数形结合、方程求解等。
以上是六三制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以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教学目标、重难点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教学内容:P6/例3 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P13/例6(0的运算)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
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做一做”呈现了两名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
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第四课时:已有基础:1、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
3、已能体会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目标:1、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3、体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小数的加法与减法重难点真题检测卷 人教版(含答案)

四年级下册第6单元小数的加法与减法重难点真题检测卷-人教版一.选择题(共8小题)1.(•乳源县校级月考)用“米”作单位计算,“8米6厘米+5米60厘米”的正确算式是()A.8.6+5.6 B.8.06+5.6 C.8.06+5.06 D.8.6+5.06 2.(•寿宁县期末)一根电线10米,第一次剪去4.8米,第二次剪去3.25米,这根电线和原来比,短了()米。
A.1.95米B.3.25米C.4.8米D.8.05米3.(•徐州期末)笑笑用计算器计算13.79+2.34,她输成了13.19+2.34。
下面方法()可以帮助她修正错误。
A.加60 B.减0.6 C.加0.6 D.减604.(•襄汾县期末)两个加数的和是11.64,和比其中一个加数多2.24,另一个加数是()A.9.4 B.13.84 C.2.245.(•赫章县期末)一个末位不为0的三位小数加上一个两位小数,和是()A.一位小数B.两位小数C.三位小数D.四位小数19.6.(•嵩县期末)一个两位小数减去一个三位小数,差是()小数。
A.两位B.三位C.四位D.五位7.(•临泉县期中)刘洋在计算小数减法时,将其中减数2.6错看成26,得8,那么正确的结果是()A.31.4 B.36.6 C.28.68.(•鼓楼区校级期中)一个三位小数加上一个两位小数,它们的和是()A.两位小数B.三位小数C.四位小数D.五位小数二.填空题(共8小题)9.(•兴化市期末)小马虎在计算6.9减去一个两位小数时,把减号看成了加号,得到的结果是11.45,正确的结果是。
10.(•赫章县期末)比2.54多3.09的数是;比3.5少0.78。
11.(•铜山区期末)小红用竖式计算4.8加一个两位小数,把加号看成了减号,得2.55,正确的结果是。
12.(•亭湖区校级期末)小丽在算23.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时,误将小数的末尾对齐,结果是10.5,那么正确的得数是。
13.(•乳源县校级月考)被减数是50.37,差是18.9,减数是。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含十个单元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一)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册教学内容共包含十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与性质,第五单元三角形,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
第十单元总复习。
(二)教学目标: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2.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3.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5.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四)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特别是图形的旋转,是一个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
三角形的知识点多,也是本册的难点。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重难点检测卷 人教版(含答案)

四年级运算定律重难点检测卷-人教版一、单选题1.25×4×4的结果与算式()的结果相同。
A.25×9B.25×16C.25×82.101×25的简便算法是()A.100×25+1B.100×25+100C.100×25+253.小马虎计算15×(□+3)时,错算成15×□+3,这样计算的结果与原来正确答案相差()。
A.3B.15C.42D.454.下面等式符合什么运算定律()(50+60)+40=50+(60+40)A.加法交换律B.加法结合律5.3×8×4×5=(3×4)×(8×5)运用了()A.乘法交换律B.乘法结合律C.乘法分配律D.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6.幸福小学要给17个班级以及3个办公室各配备一组分类垃圾桶,每组垃圾桶360元,现在需计算一共需要多少元,下面等式成立的是()A.17×360+3×360=17+360×3B.17×360+3×360=(17+3)×360C.17×360+3×360=(17+360)×360D.17×360+3×360=(17+360)×37.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35×39)×(35×61)=35×(39+61)B.180÷(9+6)=180÷9+180÷6C.56×201=56×200+568.下面得数不相等的一组算式是()。
A.B.C.D.二、填空题9.下面的计算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分别填在横线上。
35×(27+73)=35×27+35×7349+156+351=49+351+156765-(230+165)=765-165-23010.在横线上填上”>”“<”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重点、难点分析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重点单元)
①重点: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②难点:正确计算三步式题,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本单元要求会列综合算式)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①重点: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说清方向、角度、长度三个要素)
②难点: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互换位置进行地点描述:注意相对性)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重点单元)
①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②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重点单元)
①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②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第五单元:三角形
①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②难点: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重点单元)
重难点: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包括小数的简便验算)
第七单元:统计
①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②难点:认识折线统计图,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
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