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人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的限制性输注

血小板的限制性输注(一)血小板的应用现状1.世界范围内血小板的应用现状1970年,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开始用于血液病患者、肿瘤患者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强化治疗。
之后血小板的使用逐年普及,据统计2011年4月~2012年3月期间,英国的血小板使用率上升了8.3%。
尽管有关机构加强了对血小板输注的管理,但在预防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的最佳输注量、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指征以及与治疗性输注相比的优势等方面仍存在争议。
各国的血小板输注指南都给出了何时输注血小板来预防侵入性操作可能引起的自发性出血的建议,以及何时输注用于治疗活动性出血。
接受血小板输注的人群绝大部分是血液病患者,占总人数的67%。
尽管如此,血小板的滥用情况依然普遍存在。
英国2012年一项调查显示,血液病患者中34%的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是不符合指南的建议的,而另外10%的预防性输注都给予了双倍用量。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还不明确,还需进一步研究。
2.我国血小板的应用现状由于血小板需求量上升太快,公民宁可捐献全血而不愿意捐献单采血小板,因为体检合格后捐献全血所需时间短(只需几分钟),而捐献血小板所需时间长。
虽然各地血液中心或采供血机构已建立一支志愿捐献单采血小板的队伍,但因人员流动性大,存在着不断建立又不断流失的被动局面。
从献出的全血中分离血小板可以缓解供求矛盾。
目前欧洲各国所用血小板50%来自单采,50%来自全血分离,有的国家全血分离血小板甚至达到80%。
我国香港的血小板90%来自全血分离。
我国今后血小板库存可能也以全血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为主,单采血小板为辅。
单采血小板需要事先预约并难以满足临床需求。
国外专家一致认为,当使用剂量无显著差异时,全血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具有相同的止血效果。
今后可望有全血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供应临床以缓解供求矛盾。
(二)血小板的合理应用血小板输注适用于治疗或预防因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但不是所有原因的血小板减少均适合输注血小板,甚至有些血小板减少症禁忌输注血小板,在决定输注血小板之前,必须确定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且要权衡利弊,不可单纯以血小板计数判断输注需求。
输注单采血小板对血液病患者提高血小板数量的作用

输注单采血小板对血液病患者提高血小板数量的作用吕致斌(永州市中心医院 南院,湖南 永州 425006)摘要:目的 临床探讨输注单采血小板对血液病患者提高血小板数量的作用。
方法 选取我院2005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血液病患者70例,记录单采血小板输注的血小板计数与输注效果,并进行对比,判断输注的作用。
结果 单采血小板输注1d后,血液病患者额定血小板数量、血小板计算均有显著提高;不同血液病患者,采用单采血小板输注的效率有所不同,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占61.3%,其他不同种白血病的输注效率存在差异。
结论 单采血小板输注,在各种血液病的治疗中,可有效预防与减少出血,具有显著的作用。
输注血小板,因个体情况存在差异,降低输注的重负,可提高血小板的输注效率。
关键词:血液病;输注;单采血小板;血小板数量;作用中图分类号:R714.254 文献标识码:B输注血小板,主要是由于血小板减少,而导致出血与预防出血。
决定是否进行血小板输注时,除要计数血小板外,还应考虑患者出血情况。
随着输血制品在不断完善,在治疗血液病过程中,输注单采血小板的作用日益明显[1]。
笔者选取我院2005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血液病患者70例,记录单采血小板输注的血小板计数与输注效果,并进行对比,判断输注的作用,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5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血液病患者70例,经过实验室、临床检查,确诊为血液病,所有病例均有过输血史。
其中男性37例,女性33例,年龄7-85岁,其中25例急性白血病,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4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1.2输注指征由本市中心血站提供血小板,一个10U治疗量,一个治疗量是每袋血悬液,月为150mL左右。
输注血小板的指征:不伴有血小板的数量减少、伴有血小板数量减少、出现症状、静脉血小板小于20×109/L。
血液病患者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阈值的依从性调查研究

实用 医学 杂志 2 0 年第 2 卷第 2 Or 7 3 期
27 7
血液病 患者预 防性血小板输注 阈值 的依从性调查研究
宋
摘
奎
周淑 娟 曾 辉
何
群
舒毅 刚 吴登 蜀 赵 谢 兰
பைடு நூலகம்
付
敢
陈 方平
要 目的: 调查我 院血液病 患者预 防性 血 小板输注 阈值 的依从 性 , 并探讨血 小板 输 注在 更 高阈值 中使 用
论: 绝大 多数血 小板输注严格 遵循 了血 小板计数 为 1 x O/ 0 l gL的输注 阈值 , 在危 险 因素存 在的情 况下 , 注阈值则 输 相应提 高。
关键 词 血液病 血 小板 输 注 输 注 阚值
等)决定输 注时机。将采集 的血小板在 2 4h内以病 人能承受的速度尽快输入病人体内。 病情严重患者予 以每天 、 隔天或每次 2 个治疗量 , 连续输注 , 至症状有 输注 ,其 目的在于降低血小板减少患者的出血几率 。 血小板计数达到多少作为预防性输 注的阈值 曾一度 所 改善 。 引起争议 。长期以来 , 人们将预 防性血小板输注 阈值 1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S 2 . 3 P S1. 0统计软件 , 对相关 定于 2 X19L 近十年来 , 0 /。 0 几组 比较性的临床研究显 资料作描述性分析。 同输 注前血小板计数时进行多 不 P<00 差 异 有显 著 .5为 示将输注阈值降为 1 19 0 / X 0 L同样也 比较安全[ ]最 次 输 注 的 比较 采 用 x 检 验 , 】。 - 3 新的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指南认为 , 在无其他危险因素 性 , 并计算 比值 比( R值 )9 %可信区间(5 1来 O 、5 9%C) 存在下 。 将输注 阈值设定为 1 X19L 0 / 与更高的 阈值 表达输注前血小板计数 与多次输 注之间的流行病学 0 在 安全 性 上无 差 别 。 这些 危 险 因素包 括感 染 、 生 素 联 系 。 抗 的使用及其他凝血机制异常等情况 。 血小板输 注阈 2 结 果 20 04年 1 O月至 20 05年 1 期 间 , 科 20例 2月 我 3 值是血小板输注的重要决定因素 】 。将输注阈值降 至 1 19L 不 仅 可 节省 花 费 , 0 0/ , X 还可 减 少不 必 要 的输 血液病患者共进行了 48次机采单采血小板的输注 , 3 血相关并发症 的发生 , 如过敏 、 热、 发 输血反应、 机会 人均输 注 1 O ,其 中以急性髓系 白血病患者居多 . 次 9 表 )这主要与血液系统疾病 的分布 、 发病率有关。 感染的传播 以及 自身免疫的出现[ 7 ] 。我科预防性血小 ( 1 , 板输注的阈值设定为 1 1 L 0 X / ,拟调查 临床血小板 表 1 各类疾病 血小 板输注及病人分布 输注的依从性 , 并探讨血小板输注在更高阈值使用的 原因。 1 资料 与 方 法 1 一般 资料 20 . 1 04年 1 月至 20 0 05年 1 月住 院 2 诊断为血液 系统疾病患者 2 0 , 3 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机 采单采血小板治疗 至少 1 次以上 , 并排除单次住 院期 间因不同原 因反复输注 的病例 , 单次病因输注最高者 达9 次。 每次血小板输注当天或前一天均予 以血小板 计数。 当输注前计数 >1 X19 , 0 / 均分析其非依从性 0L 的原 因 。 1 血小板来源及输注方法 机采单采血小板 由岳 . 2 阳市中心血站供 给 ,当 日采集和输注。 所 有病人均 无血小板输注史 , 每次输注单采血小板 1 , 袋 每袋约 20m , 0 L 血小板计数 ≥ 2 1n 血小板输注前患者 .X 0 。 5 输 注前血小板计数情况 见 图 18. ,2 %的血小板 2 作 A O血型 和 R B h血型鉴定 , 并做次侧配血 ,相合 输注严格遵循 了血小 板计数 为 1 19 0 / X o L的输 注 阈 输注。输前静 脉给予地塞米松 5m ,以预防输血反 值。 g 我们观察到 , 绝大多数(6 %) 9 . 输注前血小板计数 3 应 。并根据血小板计数 以及 临床症状 ( 如发热 、 出血 ≤ 2 19 。其中 4 . 0 / X0 L 0 %的输注事 件中 , O 输注前血 小板计数 ≤ 5 9 .根据观察 , 1 ., X0I /。 血小板计数 >1 X 0 作者单位 :10 8 长沙市 , 400 中南 大学湘雅 医院血液科 19L的非依从性输注的原因主要分为 6 : 0 / 类 出血 、 感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其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S t u d y o n c o r r e l a t i o n b e t we e n p l a t e l e t a n t i b o d y d e t e c t i o n a n d e f f e c t o f p l a t e l e t t r a n s f u s i o n i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h e ma t o p a t h y X / A S h i - q i n S UL i L I U Q i u - h o n f Y A N G M e i A NB a n g - q u a r t W A N G Mo o — z , Y UH u i - f a n f
o r a t o r y, Me d i c a l Co l l e g e i n Z u n y i Ci t y , Gu i z h o u P r o v i n c e , Z u n y i 5 6 3 0 0 3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 o d e t e c t p l a t e l e t a n t i b o d y i n t h e b l o o d s e r u m o 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h e ma t o p a t h y[ 1 e u k e mi a , a p l a s t i c a n e m i a , i d i o p a t h i c t h I _ 0 m b o c y t o p e n i c p u r p u r a( I T P ) } my e l o d y s p l a s t i c s y n d r o me ] a n d e x p l o r e t h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o n p l a t e l e t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率的分析与护理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率的分析与护理【摘要】目的对临床80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效率进行分析,探讨提高输注效率的护理对策,降低血小板无效输注发生率。
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血小板输注效率。
分析影响血小板输注率的因素和护理要注意的问题。
结果80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率为25%,白血组和再障组的有效率分别为20%和40%。
结论血小板输注效率可能与再障组病例数以及患者输注血小板之前多次输血导致抗体的产生有关。
临床护理中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预防不同诱因发生破坏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无效输注。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效率;因素分析与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57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977-02对于临床中患有因血小板的缺失和减少或者血小板功能合成障碍等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往往采用输注血小板的方法进行干预,实施干预以后,患者不会因为放化疗以后血小板骤然降低而致出血增加,减少了出血的致死率,因此,血小板输注率直接影响患者病死率,临床意义重大。
血小板无效输注的概念指的是患者实际的血小板输注增加值低于预期值的状态,一般无效输注率在30%-70%[1]。
本次实验回顾性分析我院患者血小板输注效率,分析影响因素和护理评价,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30例;按不同血液疾病分为白血病组6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20例;纳入的80例患者无脾肿大,且均入院前均已经过多次输血,输血次数为3-20次,平均次数为(8.9±3.2)次,合并感染的患者有48例;入院治疗输注单采血小板悬液的有35例,输注多人份混合血小板悬液的45例。
1.2方法采用静脉输注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对血液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 p rme t f od Tr n fuin,n ttt J Fil r ey Ree r h, pig Hopi l De a t n Blo a s so I siueo ed Su g r sa c Da n s t , o a
Thi d iiar M e c Uni r iy , on r M lt y dial ve st Ch gqi 0 2, ng 40 04 Chi na)
Cu a i e e f c s o l t l t t a s u i n i te s wih h m a ol g c die s r t v f e t f p a e e r n f s o n pa i nt t e t o i s a e
LⅡ Dan yan. — CH EN Fan xi g g an
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不同, 随体 重增 加 , 效 率 降低 ; 4 血 液 病 患者 血 小板 输 注 有 效 率 随 输 注 次 数 增 加 而 下 降 , 无 并 发 症 是 影 有 () 有
响 血 小 板 输 注 的 一 个 因素 。结 论 血 小 板 输 注是 防 治血 小板 减 少性 出血 的有 效 措 施 之 一 , 临床 上 血 小板 输 注 治疗 应 考 虑 个 体 化 ,
ten s wih dif r ntwe g , nd h a e ee a e s t e i t t fe e i ht a t e r t lv t d a h weghti c e s d 4) t fe tv r t c e s d wih t r q n y o i n r a e .( he e f c ie a e de r a e t he f e ue c f
重 庆 医学 21 00年 2月 第 3 9卷 第 4期
血小板输注操作规程

血小板输注操作规程目前血小板制品有两种,一是从全血中分离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二是单采血小板。
当使用的剂量相同时,二者具有相似的止血效果。
临床上血小板输注的主要目的是预防或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
一、适应症和相对禁忌证(一)适应证是否要输注血小板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血小板的计数和功能以及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来综合考虑。
根据血小板输注的目的不同,临床上又分治疗性血小板输注和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l治疗性血小板输注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而导致的出血,输注血小板制品以达到迅速止血目的称为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主要有以下几种临床情况:(1)血小板生成障碍引起血小板减少:这是血小板输注的主要适应证,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骨髓抑制或衰竭,使血小板生成减少,导致出血;血小板计数和出血程度是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的主要依据。
当血小板计数低于(5~20)×109/L 时,常有自发性出血,多需要进行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2)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因库存全血或红细胞中无有功能的血小板,大量输血时会引起稀释性血小板减少。
稀释性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可根据患者自体血容量被替换数来推测。
一般来说,输注一个循环血量的血液,患者自体血小板约剩余35%-40%。
虽然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微血管出血,但接受1~2个循环血量的输血很少发生这种情况,只有当继续输血,血小板进一步被稀释而致血小板计数更低时,有出血倾向或伴有出血时才需要输注血小板。
(3)血小板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有的患者,如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病和阿司匹林类药物所致血小板功能障碍等,虽然血小板计数正常,但功能异常。
当这些患者出现威胁生命的大出血时,需要输注血小板以及时控制出血。
2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是指通过输注血小板使各种血小板生成障碍患者(如恶性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移植等)的血小板计数提高到某一安全水平,防止出血。
临床大部分血小板输注是预防性的,但血小板究竟低到什么程度才需要预防性输注,目前尚无统一的阈值。
恶性血液病患者机采血小板无效输注临床分析

a e c mak t jd eie e t epaee t nfs n Cas idtebedn y t a d a a zd te rlt nhp o sb nh r o u g n f ci l lt r s i . lsie h l igsmpo n n ye h e i si f f v t a u o f e m l ao
板后 症 状改 善 。输注 血小 板> 5次者 更容 易 产生 V' I R。结 论 : 在输 注 血小 板 引起 P R 中 . 要 与输 注血 小板 次 数有 T 主 关 , 注血小 板次 数越 多 , 输 越容 易发 生 同种 免疫 , 导致 血小板 输注 无效 。
f 键 词 1 , 板 无 效 输 注 ; 采 血 小 板 ; 性 血 液 病 关 血 J 、 机 恶
wa 0 i ru a d 4 .% i r u t in f a tsait a i ee c s Ble igd ge n s2 % n go p A n 87 n go p B wi sg i c n tt i ldf rn e . e dn e e a d h i sc f r c reain h y tm mp o e fe ltltta su in orlt .te s mpe i r v d atrp aee rn fso . o
S 0 re ra t i s l n I C Or ne s
L IHa w n I Yi g io , I i e I L N n b o 2 L ANG n a 2 Xiqu n
f. e z o e ta o d Sain 1Ch n h u C n rlBlo tt ,Hu n n P o i c ,Ch n h u 4 3 0 ,Chn ;2Th is o l s i lo e — o a rvn e e zo 2 0 0 i a . e F rtPe pe SHo pt fCh n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定血液病输血指南
• • •
•
指导临床用血 建立血液病临床用血的评价体系和,包括 输注无效时的评价和处理 建立临床用血的管理操作系统,广泛收集 资料,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规范血液病临床用血,合理用血,减少不 必要的输血。
血小板的输血指征
• 出血 AL未缓解以及复发时,一旦发生出血,如 果血小板低于50×109/L ,就应立即输血小 板。 伴有DIC时,如有出血,应尽量维持血小板 在50×109/L以上
血液病人血小板输注
急性白血病的出血特点
• 不同程度的出血,颅内出血可致死亡。 • 引起出血的原因复杂:血小板数量的减少、 血小板功能异常、血浆凝血因子减少和肿 瘤细胞对毛细血管壁的浸润等以及DIC。
白血病患者的输血特点
• • • • • 成分血种类较多 多次输血 输血指征与疾病状态相关 与治疗相关 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CCI标准
• CCI值高于 10 ×109 /L 可以认为是有效输 注, • 输注后 10 min 或 60 min 时 CCI 值 低于 5 ×109 /L 或 24 h 后 CCI值低于 2.5 ×109 /L 提示无效输注
非免疫性的临床因素
• • • • • • 感染 使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治疗 DIC 脾肿大 输入剂量不足 白血病未缓解或复发。
Thanks!
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 • • • 老年 感染或发热 有基础疾病、肿瘤未缓解 血小板功能不正常、凝血因子有质或量的 缺陷 • AL放化疗期间,如伴有消化道粘膜损伤、 血管内皮损伤和肝脏功能受损时 • 在有损伤性操作前
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阈值
• 血小板低于5×109/L,即使没有出血,都可 以预防性输注血小板 • 血小板5-20×109/L时 • DIC • 损伤性操作及手术时
输注无效的处理
• 对临床因素做评估 : • 如果检测到HLA抗体,应当输注HLA相合的 血小板。 • 没有发现HLA抗体,则不需输HLA相合的血 小板。 继续每日输血小板作为预防性支持 或者停止输血小板; 或者增加血小板剂量。
难点
• HLA抗体分析 :淋巴细胞毒性试验 (LCT) 、血小板抗原的单克隆固相法 (MAIPA) • 多种临床因素混杂 • 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
输血的评估
• • • • 血小板回收率(R) 校正的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 输注1小时后血小板计数 输注次日上午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输注无效
• 2次及2次以上输血小板效果都不好,才能 诊断为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无效输注 是指至少 2 次 ABO 血型相合而保存时间不 超过 72 h 的血小板输注后 , 数目增加不满 意 • 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可以分为免疫和非免疫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