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共98页

合集下载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汉语(Hànyǔ)语法基础知识词类(cílèi)和词性(一)知识(zhī shi)概述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suǒyǒu)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实词(shící)可以分为: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2)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3)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4)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5)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是、就是、正是(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1)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1)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5)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汉语语法基础知识词类和词性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

实词可以分为: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如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天、地、花、草、天空、海洋、方法、科学、法律、事业、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如穿、跳、走、纪念、朗诵、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想、懊悔、喜欢、担心、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是、就是、正是、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如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

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如一、二、千、万、亿、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三分之一、九成、三倍、十倍、翻一番、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

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如个、位、尺、只、台、条、批、帮、群、套、双、副、对、类、些、点、丈、尺、里、亩、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如画一笔、切一刀、工作一星期、研究一下午、踢一脚、送一车。

在现代汉语中,数词本身只表示抽象的数的概念,在计算事物或动作的数量时,数词的后面必须加上量词。

数词跟量词连用就是数量词。

代词是一类具有指示、代替作用的词汇。

根据其指代对象的不同,代词可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现代汉语是中国的官方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

了解汉语语法的基础知识对于学习和掌握汉语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现代汉语语法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汉语。

一、汉语词性汉语中的词可以分为不同的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等。

名词用来表达事物的名称或代词,动词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形容词用来描述事物的属性或状态,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连词用来连接词语,助词用来表示词语的语法关系。

二、汉语句子结构汉语句子的基本结构是主语+谓语+宾语,但是在具体应用中,主语、谓语和宾语的位置可以有所变化。

除了基本结构外,还有一些特殊句型,例如倒装句、被动句、疑问句等。

了解句子结构对于准确表达意思以及理解他人的意思非常重要。

三、汉语的时态和语气汉语的时态包括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

在汉语中,时态的表示主要通过动词的变化来实现。

此外,汉语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时态表示方式,例如趋向动词和补语的使用。

语气是指语句所表达的情感或意味,包括陈述语气、祈使语气、疑问语气等。

准确使用时态和语气对于准确表达意思非常重要。

四、汉语的语序汉语的语序是比较自由的,但是有一定的基本规则。

一般情况下,汉语的基本语序是主谓宾,即主语在前,谓语在中间,宾语在后。

但是在特殊情况下,语序可以发生变化,例如强调某个成分、倒装句等。

了解汉语的语序规则对于理解和运用汉语非常重要。

五、汉语的修饰成分汉语中的修饰成分包括定语、状语和补语。

定语是修饰名词的成分,状语是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的成分,补语是补充或说明谓语或宾语的成分。

了解这些修饰成分的使用规则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非常重要。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完整版)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完整版)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词类和词性(一)知识概述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实词可以分为: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 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2) 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3) 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4) 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5) 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 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是、就是、正是(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1) 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 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 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1) 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5) 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无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1)个体:个、位、尺、只、台、条(2)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3)不定量:些、点(4)度量衡:丈、尺、里、亩动量(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第一章词类和词性第一节知识概述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实词可以分为: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 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2) 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3) 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4) 处所:、、黄河、长江、三味书屋(5) 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 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是、就是、正是(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1) 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 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 状态:愉快、慌、急躁、迅速、朦胧、桔红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1) 基数(确数) 一、二、千、万、亿(2) 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 分数:三分之一、九成(4) 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5) 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无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1) 个体:个、位、尺、只、台、条(2) 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3) 不定量:些、点(4) 度量衡:丈、尺、里、亩动量(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哎呀,说起汉语语法基础知识,那可真是个大课题啊!不过别担心,我这个话痨会尽力让你轻松愉快地学习的。

那就让我们开始吧!一、汉语语法基础知识1.1 汉字汉字是汉语的基础,就像英语中的字母一样。

汉字有很多种,比如常用的有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

要想学好汉语,首先要掌握这些汉字的基本形态和意义。

现在我们有很多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汉字,比如字典、拼音输入法等。

但是,最好的方法还是多读多写,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汉字。

1.2 词性词性是指词语所属的类别。

汉语中有很多种词性,比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了解词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比如,“苹果”是一个名词,表示一种水果;“吃”是一个动词,表示一个动作。

要想说好汉语,就要学会正确运用各种词性。

1.3 句子结构句子是汉语的基本单位,由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组成。

一个完整的句子要具备主谓宾结构,即主语+谓语+宾语。

汉语中还有很多句式结构,比如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等。

掌握这些句式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日常俚语与成语俗语2.1 俚语俚语是民间口头传承的一种语言形式,它通常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比如,“打蛇打七寸”、“画蛇添足”等都是典型的俚语。

俚语虽然不太规范,但却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地人的生活和文化。

2.2 成语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它们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寓意深刻,形象生动。

比如,“破釜沉舟”、“狐假虎威”等都是经典的成语。

掌握成语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词汇量,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2.3 俗语俗语是民间流传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们通常具有幽默、夸张的特点。

比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步登天”等都是典型的俗语。

俗语虽然有些夸张,但却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的情感和态度。

三、总结哎呀,说了这么多,我都快把舌头打结了!但是,我相信你已经对汉语语法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要想说好汉语,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完整版)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完整版)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词类和词性(一)知识概述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实词可以分为: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2)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3)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4)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5)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是、就是、正是(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1)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1)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5)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无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1)个体:个、位、尺、只、台、条(2)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3)不定量:些、点(4)度量衡:丈、尺、里、亩动量(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汉语语法基础知识词类与词性(一)知识概述词类就是指词在语法上得分类,也就就是把汉语里得所有词,根据它们得词汇意义与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得结果就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实词可以分为: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得词叫名词、(1) 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2) 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3) 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4) 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5) 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 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得词叫动词。

(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就是、就就是、正就是(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3、形容词:表示事物得形状、性质或状态得词叫形容词。

(1) 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 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 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4、数词:表示数目得词叫数词。

(1) 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5) 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得词叫量词。

无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得词)(1)个体:个、位、尺、只、台、条(2)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3)不定量:些、点(4)度量衡:丈、尺、里、亩动量(表示动作行为得单位) 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得事物得名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