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资源及其利用分析

合集下载

煤炭资源的分布与利用情况

煤炭资源的分布与利用情况

煤炭资源的分布与利用情况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煤炭资源的分布并不均衡,不同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和质量存在着差异。

本文将就煤炭资源的分布与利用情况展开讨论。

一、煤炭资源的全球分布全球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

亚洲地区是全球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其中中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储量。

欧洲地区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而北美洲的煤炭资源则以美国为主。

此外,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地区的煤炭资源相对较少。

二、中国的煤炭资源与利用情况中国是全球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煤炭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

中国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西南和内蒙古等地区。

其中,华北地区的煤炭储量最为丰富,是中国最主要的煤炭产区之一。

然而,中国的煤炭资源利用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煤炭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导致了煤炭运输成本较高。

另一方面,煤炭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对煤炭的依赖。

三、煤炭资源的利用方式煤炭资源的利用方式主要分为燃烧利用和非燃烧利用两种。

燃烧利用是最常见的煤炭利用方式,通过煤炭的燃烧产生热能,用于发电、供暖和工业生产等。

然而,煤炭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煤炭的燃烧利用需要配套的环保设施和措施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非燃烧利用是指将煤炭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源或化工产品。

例如,通过煤制气、煤制油等技术将煤炭转化为天然气和液体燃料,可以减少对传统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

此外,煤炭还可以用于生产化肥、塑料等化工产品。

四、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由于煤炭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问题,煤炭的可持续利用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方面,需要加强煤炭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

通过引进先进的煤炭开采技术和设备,提高煤炭的采矿率和回收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煤炭资源的的综合利用

煤炭资源的的综合利用

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煤的形成煤是古代植物遗体堆积在湖泊、海湾、浅海等地方,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转化而成的一种具有可燃性能的沉积岩。

煤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碳、氢、氧、氮、硫等元素。

在煤的形成过程中由于有节奏的地壳运动和反复堆积,往往在同一地区形成很多煤层间隔堆积,每层煤都被岩石间隔开来。

由植物变为煤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菌解阶段,即泥炭化阶段。

当植物堆积在水下被泥砂覆盖起来的时候,便逐渐与氧气隔绝,由嫌气细菌参与作用,促使有机质分解而生成泥炭。

通过这种作用,植物遗体中氢、氧成分逐渐减少,而碳的成分逐渐增加。

泥炭质地疏松、褐色、无光泽、比重小,可看出有机质的残体,用火柴烧可以引燃,烟浓灰多。

(2)煤化作用阶段,即褐煤阶段。

当泥炭被沉积物覆盖形成顶板后,便成了完全封闭的环境,细菌作用逐渐停止,泥炭开始压缩、脱水而胶结,碳的含量进一步增加,过渡成为褐煤,这称为煤化作用。

褐煤颜色为褐色或近于黑色,光泽暗淡,基本上不见有机物残体,质地较泥炭致密,用火柴可以引燃,有烟。

(3)变质阶段,即烟煤及无烟煤阶段。

褐煤是在低温和低压下形成的。

如果褐煤埋藏在地下较深位置时,就会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使褐煤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主要是水分和挥发成分减少,含碳量相对增加;在物理性质上也发生改变,主要是密度、比重、光泽和硬度增加,而成为烟煤。

这种作用是煤的变质作用。

烟煤颜色为黑色,有光泽,致密状,用蜡烛可以引燃,火焰明亮,有烟。

烟煤进一步变质,成为无烟煤。

无烟煤颜色为黑色,质地坚硬,有光泽,用蜡烛不能引燃,燃烧无烟。

我国煤炭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前景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

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

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成为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

一、煤炭资源利用现状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匀。

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分析

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分析

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分析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资源之一,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煤炭资源开发的现状、利用技术的进展以及环境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煤炭资源的开发现状。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家,煤炭资源储量丰富。

然而,由于煤炭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大部分煤矿位于山西、河南等地,导致资源开发的集中度较高。

此外,煤矿的开采方式也存在问题,传统的地下开采方式对环境的破坏较大,同时也存在安全风险。

因此,推行煤矿集中开采、矿山环境治理和安全生产等措施势在必行。

其次,煤炭资源的利用技术进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煤炭资源的利用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的煤炭利用方式主要是燃煤发电和工业燃料,这种方式不仅导致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还对空气质量和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积极推动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例如,煤气化技术可以将煤炭转化为合成气,用于化工和燃料等领域。

此外,煤炭液化和煤炭间接液化等技术也为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然而,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也面临着环境问题。

首先是温室气体排放问题。

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是大气污染问题。

燃煤发电和工业燃料使用导致的大气污染严重,雾霾天气频发。

此外,煤矿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也会对水资源和土壤产生污染。

因此,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必须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能源结构的转型。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煤矿安全监管,提高矿山安全生产水平。

其次,推动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扶持力度。

此外,加强环境保护,减少煤炭开采和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减少对煤炭的依赖,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清洁能源。

总之,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

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

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煤炭资源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能源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与利用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在当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规划不仅关乎我国能源安全,也关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一、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分析煤炭资源是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其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在不断扩大。

然而,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的重要性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规划对于我国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可以有效保障我国能源供应的稳定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因此,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我国能源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的制定原则在制定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时,应遵循一些原则,如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等。

科学性原则是指制定规划应基于科学的数据和分析,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行性原则是指规划应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有效指导实践;综合性原则是指规划应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经济等因素,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的内容和目标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应包括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能源结构调整规划等内容。

其主要目标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规划的实施,可以有效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五、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的实施路径为了实现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的目标,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实施路径。

这包括加强规划的宣传和推广,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加强规划的实施和监督等。

煤炭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

煤炭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

煤炭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煤炭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其开发利用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因此急需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

1. 煤炭资源的特点煤炭是一种化石燃料,主要用于发电、工业生产等领域。

我国煤炭储量丰富,分布广泛,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煤炭资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2.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挑战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煤炭需求量逐年增加。

然而,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等。

特别是煤炭的燃烧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3. 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性煤炭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于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可以减少能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4. 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路径为了实现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

采用先进的采矿技术和燃烧技术,减少煤炭资源的浪费。

(2) 发展清洁煤技术。

煤炭的燃烧会释放大量的污染物,发展清洁煤技术可以减少煤炭燃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3) 加强煤炭资源保护。

保护煤炭资源,避免资源过度开采,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推动煤炭资源循环利用。

发展煤炭资源的循环利用技术,将废弃煤炭资源进行再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5. 案例分析:河北省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实践河北省是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但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煤炭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河北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比如制定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推动煤矿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加大对清洁煤技术的研发等。

这些举措有效地改善了河北省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为我国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有益经验。

煤质分析方法及其在煤炭利用中的应用

煤质分析方法及其在煤炭利用中的应用

煤质分析方法及其在煤炭利用中的应用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利用煤炭资源,煤质分析方法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煤质分析方法及其在煤炭利用中的应用。

一、煤质分析方法1. 传统煤质分析方法传统的煤质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煤样采集、煤样制备、煤质测试和数据分析等步骤。

煤样采集是煤质分析的基础,需要保证采样的代表性。

煤样制备包括煤样破碎、煤样粉磨等过程,以便于后续的测试。

煤质测试主要包括煤样的元素分析、灰分测定、挥发分测定、固定碳测定等指标。

数据分析则是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和比较,以了解煤炭的质量特征。

2. 现代煤质分析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煤质分析方法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方法。

现代煤质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光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电子显微镜分析等。

光谱分析通过煤样与光的相互作用,测定煤样的光谱特征,从而得出煤样的组成和结构信息。

核磁共振分析则利用核磁共振现象,通过测定煤样中核自旋的特征,得出煤样的化学结构信息。

电子显微镜分析则通过观察煤样的微观形貌,得出煤样的孔隙结构和微观组成。

二、煤质分析方法在煤炭利用中的应用1. 煤炭质量评价煤质分析方法可以帮助评价煤炭的质量特征,包括热值、灰分、挥发分、硫分等指标。

这些指标对于煤炭的燃烧性能、燃烧产物的环境影响等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煤质分析,可以对煤炭进行分类和评价,以便于合理利用和选择。

2. 煤炭洗选煤炭洗选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煤质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确定煤炭中的杂质含量和分布情况,从而指导煤炭洗选工艺的选择和优化。

通过煤质分析,可以了解煤炭中的硫、灰、氧等元素的分布情况,以便于选择合适的洗选工艺,降低煤炭中的杂质含量,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

3. 煤炭转化煤炭转化是将煤炭转化为其他能源或化工产品的过程。

煤质分析方法可以帮助了解煤炭的结构和组成,以便于选择合适的转化工艺和条件。

通过煤质分析,可以了解煤炭中的可燃组分、氧化组分等,以便于选择合适的转化工艺,提高煤炭的转化率和产品质量。

煤质分析方法及其在煤炭利用中的应用

煤质分析方法及其在煤炭利用中的应用

煤质分析方法及其在煤炭利用中的应用煤炭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其利用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至关重要。

而煤质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则是煤炭利用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煤质分析方法的种类和原理,并探讨其在煤炭利用中的应用。

煤质分析是对煤炭样品进行化学、物理和矿物学等方面的测试和分析,以了解煤炭的组成、性质和质量。

煤质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分析、物理分析和矿物学分析。

化学分析是煤质分析的基础,通过对煤样进行元素分析和有机组分分析,可以了解煤炭的化学成分和有机质含量。

元素分析常用的方法有X射线荧光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

X射线荧光光谱法通过煤样受到X射线激发后发出的特征荧光来分析煤样中的元素含量。

原子吸收光谱法则是通过测量煤样溶液中特定元素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来分析元素的含量。

有机组分分析则是通过煤样的热解、气相色谱和质谱等技术,来分析煤样中的有机质含量和有机组分的种类。

物理分析主要是对煤样的物理性质进行测试和分析,以了解煤炭的物理特性。

物理分析的方法有煤质密度测定、煤质粒度分析和煤质可磨性测试等。

煤质密度测定是通过测量煤样的质量和体积来计算煤样的密度。

煤质粒度分析则是通过对煤样进行筛分,来了解煤样中各种粒度级别的含量。

煤质可磨性测试则是通过对煤样进行磨煤实验,来评估煤样的可磨性和磨煤性能。

矿物学分析主要是对煤样中的矿物组分进行测试和分析,以了解煤炭的矿物组成和矿物含量。

矿物学分析的方法有显微镜观察、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

显微镜观察是通过显微镜对煤样中的矿物颗粒进行观察和鉴定。

X射线衍射则是通过煤样受到X射线照射后的衍射图案来鉴定煤样中的矿物组分。

扫描电子显微镜则是通过扫描电子束对煤样进行表面形貌和成分的分析。

煤质分析方法在煤炭利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煤质分析方法可以用于评估煤炭的燃烧性能和燃尽特性,为燃煤锅炉的设计和燃烧优化提供依据。

其次,煤质分析方法可以用于评估煤炭的煤层气释放潜力和煤层气资源量,为煤层气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煤炭的形成和利用

煤炭的形成和利用

煤炭的形成和利用煤炭是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广泛用于发电、加热和工业生产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煤炭的形成过程以及其在能源利用方面的重要性,旨在阐述煤炭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和对环境的影响。

一、煤炭的形成煤炭是在数亿年前的地质时期形成的,其形成过程主要经历了植物死亡、堆积、压实和煤质改造等环节。

首先,数亿年前的地球上到处密布着种类繁多的植被,包括蕨类、苔藓和树木等。

这些植物死亡后形成了厚厚的植物残渣,逐渐积累形成植物堆积物。

随后,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这些植物堆积物被埋在海滩、河滩和湖泊的沉积物之中,逐渐形成了煤层。

在长时间的地质作用下,植物堆积物逐渐被压实并遭受高温高压的影响,植物的有机物质经过生物化学反应逐渐转化为煤质。

二、煤炭的利用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广泛应用于能源和工业领域。

以下将介绍煤炭的利用方式和其带来的成就。

1. 煤炭在发电领域的应用煤炭被广泛应用于发电行业,这是因为其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较低的价格。

在火力发电厂中,煤炭被燃烧后产生的高温蒸汽可以驱动涡轮发电机产生电能。

同时,煤炭发电也具有较低的建设成本和较多的储量,这使得它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电力来源之一。

2. 煤炭在加热领域的应用煤炭作为燃料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加热、工业加热和锅炉供热等领域。

煤炭的高热值和稳定燃烧特性使其成为理想的加热燃料。

例如,在农村和一些地方居民区,煤炭被用于取暖和烹饪。

而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煤炭被用于锅炉供热,为厂区提供稳定的热能。

3. 煤炭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煤炭不仅仅在能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工业生产中也有广泛用途。

例如,煤炭可以用于钢铁冶炼工艺中的高炉燃料,为钢铁行业提供所需热能;同时,煤炭还可以作为化工原料,如制造合成氨、合成甲醇等。

煤炭还可以用于水泥生产和化肥制造等行业,为工业生产提供不可或缺的能源和原材料。

三、煤炭利用的问题与挑战尽管煤炭在能源和工业领域有着重要作用,但其利用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1. 煤炭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加剧温室效应和空气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炭资源及其利用
煤炭资源,能源矿产资源之一。

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中占25%。

2000年底,世界煤炭总产量为46.61亿吨,消费量46.59亿吨,贸易量5.9亿吨。

世界探明可采储量为9842.11亿吨。

其中,主要集中在美国(2466.43亿吨)、俄罗斯(1570.10亿吨)、中国(1145亿吨)、澳大利亚(904亿吨)、印度(747.33亿吨)、德国(670亿吨)、南非(553.33亿吨)、乌克兰(343.56亿吨)、哈萨克斯坦(340亿吨)、波兰(143.09亿吨)、巴西(119.50亿吨)等国。

有资料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应在2000亿吨以上,资源量可达3万亿吨。

其中,无烟煤和烟煤5094.91亿吨,次烟煤和褐煤4747.20亿吨,未来20年,随着美国、中国对煤炭的洁净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需求必然会增加。

国际能源机构(IEA)预计,将提高3.7个百分点。

[
1、煤炭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

中国煤炭资源虽丰富,但勘探程度较低,经济可采储量较少。

所谓经济开采储量是指经过勘探可供建井,并且扣除了回采损失及经济上无利和难以开采出来的储量后,实际上能开采并加以利用的储量。

在经勘探证实的储量中,精查储量仅占30%,而且大部分已经开发利用,煤炭后备储量相当紧张。

中国人口众多,煤炭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约为234.4t,而世界人均的煤炭资源占有量为312.7t,美国人均占有量更高达1045t,远高于中国的人均水平[2]。

2、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极不平衡。

中国煤炭资源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煤炭资源的分布与消费区分布极不协调。

从各大行政区内部看,煤炭资源分布也不平衡,如华东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的87%集中在安徽、山东,而工业主要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南地区煤炭资源的72%集中在河南,而工业主要在武汉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西南煤炭资源的67%集中在贵州,而工业主要在四川;东北地区相对好一些,但也有52%的煤炭资源集中在北部黑龙江,而工业集中在辽宁。

3、各地区煤炭品种和质量变化较大,分布也不理想。

中国炼焦煤在地区上分布不平衡,四种主要炼焦煤种中,瘦煤、焦煤、肥煤有一半左右集中在山西,而拥有大型钢铁企业的华东、中南、东北地区,炼焦煤很少。

在东北地区,钢铁
工业在辽宁,炼焦煤大多在黑龙江;西南地区,钢铁工业在四川,而炼焦煤主要集中在贵州。

4、适于露天开采的储量少露天开采效率高,投资省,建设周期短,但中国适于露天开采的煤炭储量少,仅占总储量的7%左右,其中70%是褐煤,主要分布在内蒙、新疆和云南。

自然界赋存的已查明的和推定的富集煤炭的资源。

这些资源已证明在经济上有开采价值,或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有经济价值。

据第11届世界能源会议估计,世界煤炭预测储量为13.6万亿吨。

据世界能源委员会《世界能源统计评论》公布,1994年未世界煤炭可采储量为10438.6亿吨。

其中独联体、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德国、印度、南非、波兰、印尼、加拿大。

世界煤炭探明储量中,石炭纪占41.3%,二叠纪占9.9%、白垩纪占16.8%、侏罗纪占8.1%、第三纪占23.6%[3]。

世界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

世界煤炭储量十分丰富,居各能源之首,约占各种能源总储量的90%,按规模可持续开采300年左右。

据第14届世界能源会议资料(1989年),世界煤炭总资源量约为14.3万亿吨,1991年底探明储量10405.29亿吨,其中硬煤略多于褐煤。

煤炭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地球上含煤层的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5%,全球含煤地层煤炭密度每平方公里地质储量为200万吨。

按探明储量世界煤炭资源的储量、密度,北半球高于南半球,特别是高度集中在亚洲、北美洲和欧洲的中纬度地带,合占世界煤炭资源的96%,形成两大煤炭蕴藏带:一是亚欧大陆煤田带,东起我国东北、华北煤田延伸到俄罗斯的库茨巴斯、伯绍拉,哈萨克斯坦的卡拉于达和乌克兰的顿巴斯煤田,波兰和捷克的西里西亚,德国的鲁尔区,再向西越海到英国中部;二是北美洲的中部。

而南半球含煤率低,仅澳大利亚、南非和博茨瓦纳发现有较大煤田。

世界上已有80多个国家发现煤炭资源,共有大小煤田2370多个。

按硬煤经济可采储量计,以中国(占11%)、美国(占23.1%)和俄罗斯最为丰富,次为印度、南非、澳大利亚、波兰、乌克兰、德国等9国共占90%。

自然界赋存的已查明和推定的富集煤炭的资源。

这些资源已证明可预见的时期内有开采价值和经济价值。

已探明的煤炭资源称为煤炭储量[4]。

国际上通常把煤炭储量分为预测储量、探明储量和可采储量3类。

预测储量是根据地质理论和已获得的地质资料计算得出的储量;探明储量是经过详细勘测,可用现有技术开采的煤量;可采储量是可从探明储量中开采出来的煤量。

中国的探明储量则是指经过勘探工作计算出来的全部煤量,其中大部分是勘探程度很低的储量。

中国的精查储量大体上相当于国际上的探明储量,约占全国探明储量的30%。

据第十一届世界能源会议估计,世界煤炭预测储量为13.6万亿吨,其中对中国预测储量的估计偏低,为14650亿吨。

中国1500米深度内的预测储量为32000亿吨。

据世界能源委员会发表的《1992年世界能源资源调查》,1990 年末世界煤炭可采储量为10391.8亿吨。

中国 1991年末煤炭探明储量为9667亿吨,其中山西、内蒙古和陕西分别占27%、21%和16%,
聚煤地质时代,世界煤炭探明储量中,石炭纪占41.3%,二叠纪9.9% ,白垩纪16.8%,侏罗纪8.1%,第三纪23.6%。

中国煤炭储量以侏罗纪和石炭、二叠纪为主。

合理的利用煤炭资源,使煤炭资源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也是节约煤炭资源的一种方式。

因此,将煤炭制成煤气成为利用煤炭资源的最佳选择。

这是因为煤炭制成煤气后的热效率比原煤燃烧的热效率要高得多,并且通过处理,煤气燃烧后并不会产生硫化物、氮化物等有害物质。

不仅能够达到煤炭资源的节约目的,也大大减少了煤炭燃烧对于环境造成的破坏,因此发展煤气化产业是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的。

而煤气发生炉就是实现煤炭气化的主要设备,因此在节能降耗的发展趋势下,煤气发生炉行业在合理利用煤炭资源,节约煤炭资源领域大有可为。

山东万丰公司依托自身雄厚的技术力量,自主研发的CG3Q3.4-2C两段式煤气发生炉、发生炉用余热回收系统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产品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荣誉,有效的提高煤化效率问题。

虽然我国西部煤炭资源丰富,但是也要吸取过去我们粗放式经济发展的教训,要以可持续发展的目光来利用好西部的煤炭资源,实现煤炭最大化的利用价值。

我国西部煤炭资源的开采将为我国煤气发生炉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煤气发生炉行业应该抓住发展机遇,为我国的绿色发展之路贡献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