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别滥服益生菌类保健品.docx
不要把益生菌当保健品让孩子长期服用

不要把益生菌当保健品让孩子长期服用
生活中,不少家长在宝宝腹泻、便秘、积食、过敏的时候,常会给他吃一些益生菌制剂,以补充肠道内的有益菌,从而促进疾病更好更快地缓解。
然而,有些家长在宝宝一切正常的情况下,也给他常规服用益生菌制剂,以期望能增强宝宝肠道的抵抗力。
殊不知,这种把益生菌制剂当成保健品让孩子长期服用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
长期服用,会产生依赖性
医学研究证明,人体长期使用人工合成的益生菌产品,会促使肠道功能逐步丧失自身繁殖有益菌的能力,久之人体肠道便会产生依赖性,医学上称之为“益生菌依赖症”。
而人体一旦患上“益生菌依赖症”,终生都将依靠和使用人工合成的口服益生菌产品来维持生命的健康状态。
此外,益生菌的过度使用还可能成为孕育“超级病菌”的新温床。
由于许多乳酸菌对抗生素具有多重抗药性,通过与病原菌的共同生活、接触,很可能将自身携带的抗药性基因传递给病原菌,使之获得抗药性而成为“超级病菌”,导致感染时可能无药可医。
其他可能的副作用还包括影响醣类与脂肪的代谢功能以及免疫功能失调等等。
母乳喂养,可产生更多益生菌
想刺激小儿体内产生更多的益生菌,最好的方式就是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是一个有菌喂养的过程,因为乳房的乳管中含有正常的益生菌群,通过母乳喂养可以将正常菌群传给孩子,让孩子尽早建立肠道的正常菌群。
小心宝宝益生菌被滥用,卫生部都不认可的你还敢给宝宝吃吗?

宝宝是上帝给家长们最美好最柔软的礼物,因为脆弱而又柔软,家长们总是小心再小心。
但是宝宝们想要茁壮成长,总免不了会生病,其中肠道不好、免疫力低就是最让家长们头疼的问题。
又因为宝宝还小,当宝宝肠道不好、免疫力低时,医生也会建议补充益生菌,所以近年来兴起的对宝宝有益无害的益生菌就快速的被家长们所接受。
虽然益生菌用处很大,可以改善宝宝因肠道不好、免疫力低引起的生病,但是很可能你正在给宝宝补充的益生菌连卫生部都不认可。
很多商家为了让益生菌更畅销,选用的菌株根本不在卫生部公布的《婴幼儿可食用菌株》范围内,甚至有些为了让宝宝更喜欢喝还添加了香精、色素等添加剂,这样你还敢给宝宝滥用益生菌吗?婴幼儿可食用菌株上图为卫生部公布的,我国承认的,可用于婴幼儿食品中的益生菌。
宝宝已经在食用益生菌的家长们可以查看所用的益生菌菌株是否符合上图。
当发现菌株以及菌株型号对不上上图时就该注意了,宝宝食用的益生菌可能是不符合标准的。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我想分享一款符合标准,能改善宝宝肠道问题的澳洲的宝宝益生菌。
这款益生菌选自美国/澳大利亚进口优质菌粉,为了宝宝安全,纯天然,自然纯净,最主要的是选用的菌株都在可食用菌株范围内,宝宝吃的更放心。
甄选卫计委批准的婴幼儿可食用菌株,并且添加了耐胃酸、耐胆汁菌株,能使活菌更好的存活且定植在肠道,对孩子发挥益生作用。
每袋独立袋装富含75亿CFU/g的活菌添加量,多菌种、高活菌添加量,与特别添加的益生元,多重有效的呵护宝宝稚嫩的肠道,为宝宝健康的微生态调整提供很好的帮助。
除了要选到符合规定菌株类型的益生菌,不滥用益生菌以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与抗生素同服。
抗生素只管效果不管过程,只要碰到细菌,统统都消灭掉,所以就算选择符合规定的益生菌,但是和益生菌一起服用了,益生菌还是起不到效果。
2.水温不能过烫。
益生菌是个娇气包,受不得一点挫折,必须用心对待,一点不如意就会生气,一生气就会失去活性。
冲服时水温要控制在37摄氏度左右,虽然娇气,但是咱们除了宠着也没别的办法。
儿童营养——益生菌饮品不太适合儿童

儿童营养——益生菌饮品不太适合儿童
营养专家认为,益生菌酸奶较适合老人,而儿童则不宜喝得过多。
中老年人特别适合喝酸奶,因为本身他们肠道中的有益菌就比较少了,喝些酸奶正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肠道有慢性炎症的人,也较为适合喝酸奶,尤其是胃部有胀气,患有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肥厚胃炎的人。
不过,儿童对益生菌的需求量并不是很多,因为本身他们正处在发育中,无须太多的“外力”。
如果喝太多,反而对娇弱的肠胃产生不良影响。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饮品和酸奶都宣称含有益人体健康的“益生菌”,其实,益生菌的保健功能只是调理肠道,是“肠道的清洁夫”。
而且,益生菌要保持活性,对其保质期、保存条件也是有要求的,否则,即使在出厂时活菌数量达到标准,但在运输销售以及储藏过程中也会打折扣。
一般来说,活性乳酸菌饮品的保质期规定最长不超过1个月,时间太长,“活”性将降低;保存温度应是在低温,4℃至7℃。
来自:/html/2009/etyy_0217/404.html。
不要随便给宝宝食用保健品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 不要随便给宝宝食用保健品
保健食品可分为滋补性食品与疗效食品两大类。
按生产方法可分为:以天然食品为主要原料的天然保健食品,如沙棘、黑加仑、猕猴桃、椰子等,这些食品安全可靠,对人体无副作用;另一类是对食物进行营养强化,加入一定量的氨基酸、维生素及无机盐等,来提高食品的营养水平,如维生素A、D强化牛奶、赖氨酸饼干、魔芋面
食等。
保健食品对改善食品结构,增强人体健康可以起到一定作用。
但必须合理使用,否则,滥食过量反而会破坏体内营养平衡,影响人的健康。
对小儿更应注意,必须按不同年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缺什么补什么,并要合理地搭配,对症使用,切不可盲目食用。
食用时必须征求医生意见,不得以保健食品代替药物治疗,健康小儿不要吃疗效食品,并须注意食品的质量和出厂日期、保质期限。
专家提醒:别盲目给益生菌孩子吃反而好心办好事

专家提醒:别盲目给益生菌孩子吃反而好心办好事说起益生菌,家长们都不陌生,但很多家长却认为益生菌不算是药,对于服用时间啊、冲服方法啊都显得过于随意。
甚至有些家长都不知道益生菌是什么,只是听说吃了对宝宝好,就盲目给宝宝服用。
究竟这益生菌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吃?吃多久呢?什么是益生菌?益生菌其实就是模拟母乳喂养婴儿肠道正常菌群应运而生的,可以保护肠道黏膜,排除肠道内有害菌,刺激免疫细胞的一种活菌,以双歧杆菌、乳杆菌为代表。
给宝宝选择和服用益生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益生菌≠益生菌制剂[益生菌]是调节肠道菌群,改善人体健康,有益无害的活菌;而[益生菌制剂]是含有益生菌的产品,但其中还有添加剂等其他成分。
所以家长在选购时要考虑其添加的其他成分是否对宝宝有益,最好选择分剂量包装的干燥粉末制剂,且制剂中不含奶、糖、麸质等添加物。
即冲即服益生菌属于厌氧菌,包装开封后要尽快服用,最好随吃随冲,减少益生菌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以免益生菌变成死菌而失效。
水温不可超过40℃水温过热会杀死益生菌而起不到作用,所以益生菌不能用热水冲调(水温不可超过40℃)或是冲调后再二次加热。
最好是人体适宜的温度,即:37℃。
不可与抗生素同服抗生素的主要功能是杀灭细菌,也就是说,只要是细菌,不管你是有害菌还是益生菌,统统都杀灭。
所以,益生菌不可以与抗生素同服,两者之间至少要间隔两个小时以上才行。
一般需要吃多长时间?人肠道中的细菌可分为三类:有害菌、有益菌(即益生菌)和中性菌。
其中益生菌和有害菌是相互制约的,维持着肠道菌群的平衡,而一旦打破这种平衡的制约关系,肠道内菌群失调,人就可能会生病。
所以,正确的补充益生菌,可以抑制致病菌及肠源性毒素的产生和吸收,从而达到调整肠道内菌群失调的目的。
至于需要吃多久,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而定,不需要长期服用,或是当做保健品去服用。
一般,像是治疗腹泻、便秘等肠道疾病时,在症状完全缓解后再继续服用一周巩固下疗效即可;像是免疫力低下的情况,最多服用2个月的周期即可;而像胃肠道有炎症的话,服用的时间就需要根据宝宝恢复情况来定了,通常时间会比较长;如果确实需要长期补充益生菌,那么就要注意不能长期吃一种,而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更换。
健康的孩子不能盲目用“补品”.docx

细菌性前列腺炎抗生素的合理选用前列腺体表面有一层脂质包膜,细菌性前列腺炎因细菌引起炎症刺激,前列腺腺体包膜增厚,许多药括抗生素很难弥散到腺体内发挥治疗作用,因而腺体内达不到有效的抑菌,难以抑杀致病微生物,治疗上比较困难,治愈停药后常易再,故疗效较差。
此外,前列腺炎并非皆为细菌感染所致,用抗生素治疗也不一定都有效。
在选择抗生素方面,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国外医生就介绍,进入前列腺液中的抗生素可分为高水平、中等水平和低水平,其中高水平组内有三甲氧苄嘧啶、氯林霉素、红霉素等药;中等水平组内有氯霉素、林可霉素等药;其他为低水平的抗生素。
20多年过去了,对选择药物进人前列腺又有了新的标准和原则。
一般来说,药物要能穿透前列腺上皮包膜而形成前列腺内有效治疗浓度者,需要遵循一些选择和应用原则。
1.具有良好的脂溶性碱性药物要能够渗透进前列腺被膜及前列腺上皮,在腺泡内达到有效治疗浓度。
这类抗生素如米诺环素。
2.和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的抗菌药物因为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暂无生物学效应,不能发挥应用的抗菌作用,只有游离型的药物进入到靶器官,如前列腺才能发挥作用。
3.敏感性好的药物药物要求对细菌有较高的敏感性。
4.选用抗菌活性好的药物对取出的前列腺液进行细菌培养或选用其他检查方法,鉴定出病原体,同时应做细菌药物敏感试验,这对选用抗菌活性好的药物和防止滥用抗生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在给予抗菌药物时应选择既对典型病原体又对非典型病原体均有作用的抗生素,尽量选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药,同时结合考虑慢性前列腺炎细菌生长速率低,有些抗生素,例如内酰胺酶只对繁殖速度快,处在繁殖期的细菌有效,而对静止状的细菌无多大作用。
当然也应该看到实验室高敏的抗生素在临床上不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故应以临床疗效作为评判标准而作适时的调整。
5.考虑前列腺组织中抗菌药物的水平近年来,许多人选择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这类药物是一种酸碱兼性的药物,具有脂溶性和弱碱性,在血浆中呈非离子型,在前列腺液酸性环境中呈离子型,对前列腺有极好的渗透能力及较好的生物利用度,口服及肠外给药具有同等的效果,对典型病原体和非典型病原体均有作用,用药较安全。
儿童保健品滥用 对策建议

儿童保健品滥用对策建议
保健品滥用在儿童群体中越来越普遍,这给孩子的健康带来了潜在风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1. 家长教育:教育家长正确的保健品观念和儿童保健知识,提醒他们合理使用保健品。
家长应该了解保健品的功效和副作用,并与医生咨询,决定是否合适给孩子使用。
2. 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栏、家长会、儿童活动等多种渠道,向公众传递保健品的正确信息和安全使用方法。
宣传材料可包括保健品的作用、适应症、禁忌症等,同时提醒家长不要滥用保健品。
3. 强化监管:加强对儿童保健品市场的监管,限制虚假宣传和不合理宣传。
对于那些含有药物成分的保健品,要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规进行评估和准入。
4. 提高药店和医生的意识:药店和医生是家长购买保健品的主要渠道,他们应该提醒家长注意保健品的适用性和安全性,并及时向家长解释保健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 加强科学研究:加大对儿童保健品的研究力度,深入探究儿童保健品的作用机制和安全性,为制定更科学的使用标准和政策提供依据。
总之,儿童保健品的滥用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需要通过家长教育、宣传教育、强化监管、提高药店和医生的意识以及加
强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的努力来解决。
同时,社会各界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保健品使用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儿童营养品要慎用

儿童营养品要慎用
现在很流行吃营养品,不仅在成人中风行,连儿童的营养产品也压满市场。
很多营养品广告夸大其词地宣称其功效,可以营养脑细胞啊,增强免疫力啊,增长儿童智力啊,促进生长发育啊,让许多家长甘心掏钱。
其实一个儿童的健康成长,不能靠服用营养品,关键是靠每天的三餐。
只要营养膳食的比例合理,孩子就能获得身体发育足够的营养。
专家建议不要给孩子滥用保健品,给孩子滥用保健品无疑是拔苗助长,会对孩子的健康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常常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孩子发育需要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除此还要有丰富的维生素、纤维素和微量元素。
这些营养素都能在天然食品中找到。
儿童身体中的每一个器官是在不断地成熟,它们的成熟和完善绝对不是靠服用什么保健品,而靠身体本身的自我调节和合理的膳食营养。
生活中有一个实例:一名九岁男孩,服用某种含有生长激素的儿童营养液后,体毛变重,声音变粗,喉结突出,产生性早熟。
这名男孩成人后的身高、性能力都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所以,家长一定不能给孩子乱服用保健品。
如果想让保健品对孩子的成长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可以适当服用一些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营养品,其他营养品尤其是成人营养品和成分、功能不明确的营养品最好不给孩子服用。
如果保健药品或保健食品中含有以下成分,也请不要给孩子服用。
如:人参、蜂王浆、燕窝、鹿茸、生长激素、性激素、其他具有补肾作用的中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发烧最有效家庭护理法
盛夏即将过去,进入8月以后,早晚的气温逐渐降低,昼夜温差拉大。
季节交替的时候对宝宝是一个考验。
无论是现在的高温还是不久之后的高温差,小儿都极其容易感冒发烧。
下面介绍几种小儿发烧的最有效的家庭护理方法。
如何对付夏季宝宝发烧
夏季宝宝容易发烧,父母决不可掉以轻心。
由于天气很热,许多儿童常常是满头大汗,满脸通红,别以为都是暑热造成的。
只要孩子不想吃饭,懒得动弹,就要怀疑是否发烧,用体温计测一测,一旦发烧就应引起注意,及时查找原因。
临床表明,夏季宝宝突然高烧应特别注意传染病的发生,并及时上医院诊断。
在39℃以下,家里就可以对付不过,宝宝夏季发烧最常见的是上呼吸道感染,一般会出现打喷嚏、怕冷、咳嗽、头痛等症状,如果热度不高,在39℃以下,家里就可以对付。
一旦发现小儿发热,只要明确了属外感发热,就没有必要频繁去医院。
因为医院病人集中,很可能造成交叉感染,使病情加重。
在家中护理好发烧的孩子对疾病的康复既重要也十分必要。
其实,小儿发烧要多喝水排毒,一般情况下,体温不超过38。
5℃,以物理降温为主,不必着急使用药物退烧。
小儿发烧家庭降温的方法
●38。
5℃以下不用退热处理,解开衣服,褪去包被,用温水给孩子擦身子散热。
高热时应在医生指导下退热。
●切忌不可用酒精给小儿擦身,酒精易使血管扩张,血容量下降引起休克。
●不能像成人一样,感冒多穿衣捂汗使体温下降。
其实,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既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菌,又有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专家认为,婴儿发烧在38。
5℃以下不用退热处理,选用物理降温,如解开衣服,褪去包被,用温水给孩子擦身子散热。
切忌不可使用酒精给小儿擦身,酒精很容易使血管扩张,血容量下降引起休克。
同时,婴幼儿体温中枢神经未发育成熟,不能像成人一样,感冒了穿多一点捂出一身汗,体温就降下来了。
相反,越捂体温越高,在捂热较长时间后,患儿体温可上升到41℃-43℃,容易弄出“捂热综合征”。
小儿退烧如何用药
●体温在38。
5℃以上才用退烧药。
●阿司匹林有兴奋作用,故3岁以下的幼儿不主张用这种药。
●退热药不要重复服用,几种退烧药同时服用时,要注意药物成分是否相同,否则可能药物过量。
在临床上发现,有一部分小儿发热时体温升高很快,体温也很高。
婴幼儿发烧很容易一下子冲到40℃高烧,也常常因高烧而发生惊厥,比如意识丧失、眼球固定或上翻、头颈后仰、面肌及肢体抽搐等危急症状。
在高烧到40℃以上时,的确容易引起脑部损伤,所以,当小儿高烧到38。
5℃以上时,如果物理降温不能解决问题,应采用相应的药物退热措施。
但值得家长注意的是,使用退烧药尤其勿过量,有时家长“降温心切”以为用多一点药物,就可以迅速降温。
实际上,当用药过量时,常可引起过于剧烈的药效反应,比如英国政府近日发布的一项药品警示:有69种常用感冒药都含有15种可能导致副作用的成分,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导致幻觉以及干扰睡眠等”,儿童服用甚至有死亡危险。
因此,专家认为,在小儿使用退烧药时,计量必须准确,特别是要避免因退热心切而过量用药。
小儿发烧家庭护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发热的小儿热量消耗大,水分丢失多,所以要适当休息,多饮水;出汗过多时,还要在水中加少许盐以补充电解质。
要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居室室温、湿度要适宜。
2。
降体温:应用退烧药,四小时一次,服药后要喝温水。
外感发热以发汗为主,尽量少用冰袋冷敷。
3。
中药治疗: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一般夏季外感应用辛凉解表或清暑解表的中药,疗效甚佳。
4。
食疗:中医历来注重饮食疗法,适当的饮食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小儿发烧的物理降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