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术会议 - 做报告的几点技巧(tips)
英文学术报告怎么写?

英文学术报告怎么写?
较高水平的会议一般会要求英文报告。
做英文学术报告一般注意两点:
01 一般英文的内容包括哪些呢?
•题目(title)
•作者信息
•摘要(Abstract)
•简介(Introduction/Background)
•问题(Problems)
•目的(Objectives)或假设(Hypothesis)
•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结果(Result)
•讨论(Discussion)
•结论/总结(Conclusion/Summary)
•推论(Implication)
•致谢(Acknowledgement)
•未来展望(Future Works)
•参考文献(References)
02 其它注意事项
1.整体布局:主题突出、层次精细、要素完备。
一般页数有要求,版面分为2栏。
2.字体使用:整体就尽量大,清晰。
标题加粗,图片和表格都要有标注。
3. 图表使用:多用图表,少用文字。
学术会议工作总结

学术会议工作总结学术会议工作总结110月29日,由重庆市护理学会主办、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消化内科承办、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消化内科协办的“重庆市护理学会消化内科护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三次学术会议”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科教中心成功举办,来自重庆市近200名消化护理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此次会议特别邀请了第三军医大学护理学院朱京慈教授、新桥医院护理部教研室张庆玲主任、新桥医院消化内科李春花护士长、西南医院杨梅护士长、大坪医院李清总护士长分别就《护理人员职业规划》《护理论文的撰写》《TIPS围手术期护理》《消化疾病心身护理》《敏感指标在GICU质量管理中的运用》《消化专科及内镜治疗新业务新技术》等六个专题进行了精彩授课。
会后,参会人员纷纷表示,此次会议更新了知识,提供了实用、规范、前沿的学术指导,是消化护理人员非常好的一个学习机会,希望以后多举办类似的学习会议。
据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消化内科李春花护士长介绍,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护理也随之有了质的飞跃,建立科学的消化内科护理机制、培养具有专业特点的护理人才,在优化服务流程、提髙质量安全、提升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此次会议的目的就是推进消化护理专业发展,繁荣消化护理学术,普及新知识、新技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学术水平,为大家搭建起消化护理的交流平台,为患者更好的服务。
学术会议工作总结2数字生活国际学术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gital Life (ICDL )"已于11月8日至10日在中山大学冼为坚堂成功召开,并与第三届全国数字娱乐与艺术(DEA )及数字家庭交互应用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联合举行。
本次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山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联合主办,由中山大学数字家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
会议由国内数字家庭方面的专家中山大学罗笑南教授担任主席。
会议期间,共有69位分别来自中国、韩国、伊朗、马来西亚、芬兰、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代表参加了学术讨论,其中包括Kore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Institute、Tamper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Ir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偏重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质、量不高;心血管药物和器械原创性较低等,只有正视上述问题,才能积极开拓进取。
2024年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工作总结(2篇)

2024年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工作总结在2024年,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国际学术会议,这是我职业生涯中一次非常重要的经历。
本文将对我的会议参与工作进行总结,包括前期准备工作、会议期间的具体工作以及收获与反思。
在会议前期,我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会议筹备和准备工作上。
首先,我与团队成员一起制定了会议的主题和议程,并为各个议题邀请了合适的专家和学者。
我还负责与各位嘉宾协商会议详细安排,包括演讲时间、场地预定、住宿和交通等事宜。
通过这些工作,我深入了解到会议组织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了我的交流和协调能力。
到了会议期间,我主要负责组织和协调各项活动。
首先,我与团队成员一起保证会场的准备工作顺利进行,包括会议设备、场地布置和音响调试等。
然后,我负责统筹演讲的安排,确保每位嘉宾都按时发言,并根据议程控制演讲时间。
我还负责会议上的主持工作,组织并主持了开幕式和闭幕式等重要活动。
在会议期间,我与其他嘉宾和参会者保持密切联系,解答他们的问题并帮助解决各种困难。
通过这些工作,我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次国际学术会议给了我很多宝贵的收获,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我通过与各位专家和学者的交流,了解到了最前沿的学术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这为我今后的学术研究和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其次,我通过会议与其他参会者的交流,建立了一批国际学术界的联系,并扩大了自己的人脉圈。
这将为以后的学术合作和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
此外,我还有幸与一些优秀的学者合作组织会议,学习到了他们的经验和智慧,提高了自己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在这次会议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
首先,我在与国际学者进行交流时,发现自己在语言表达方面还有待加强。
由于英语不是我的母语,我在与其他外国学者进行交流时有时会遇到一些困难。
因此,我决定今后加强英语口语和写作的能力,提高自己与国际学者的交流能力。
其次,我在组织会议期间发现,自己对细节的把握还有待加强。
学术会议报告的准备与演讲技巧

学术会议报告的准备与演讲技巧引言:学术会议是学术界交流研究成果、分享学术见解的重要平台。
然而,为能够在会议上得到认可和吸引他人的注意力,一个好的报告准备和演讲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准备工作、报告结构、展示技巧、语言表达、身体语言和回答问题等方面,详细论述学术会议报告的准备与演讲技巧。
一、准备工作:1. 研究主题在准备学术会议报告时,首先需要深入研究主题,确保自己对所讨论的问题有全面的了解。
阅读相关文献,并确保对最新研究动态和前沿领域有所了解。
2. 梳理思路在确定了研究主题后,需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见解整理出逻辑清晰的框架。
确保研究思路清晰,并能够向听众阐述自己的研究问题、方法、实验结果和结论。
二、报告结构:1. 引言在报告开始时,需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重点突出自己的研究问题,并引起听众的兴趣。
2. 研究内容在报告的主体部分,应重点介绍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可以将报告分为几个小节,逐一展示自己的研究过程和成果,确保逻辑清晰。
3. 结论与展望报告的最后,需要提出自己的研究结论,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这部分也是总结全文的好机会,要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三、展示技巧:1. 制作幻灯片在报告时,幻灯片是重要的辅助工具。
要使用简洁清晰的幻灯片,避免文字过多和排版混乱。
并准备备用幻灯片,以备演讲过程中需要。
2. 图表设计在制作幻灯片时,图表的设计要简洁明了。
图表的选择应与演讲内容相匹配,能够清楚地展示研究结果。
四、语言表达:1. 使用正确的术语在学术会议报告中,使用正确的术语可以展示自己的专业水平。
要确保所使用的术语准确无误,并能够清晰地向听众解释。
2. 控制语速和音量在演讲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语速和音量。
语速过快会导致听众难以理解,而语速过慢则可能会让听众产生无聊的感觉。
同时,要注意保持一定的音量,确保听众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音。
五、身体语言:1. 注意姿势和面部表情在演讲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姿势和面部表情。
学术会议报告的准备和演讲技巧

学术会议报告的准备和演讲技巧在学术会议中进行报告是学者们向同行展示研究成果、交流思想的重要途径。
一个成功的学术报告不仅需要准备充分的素材,还需要运用一定的演讲技巧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和提升报告的表达效果。
本文将介绍学术会议报告的准备步骤以及一些实用的演讲技巧。
一、学术会议报告的准备1. 确定报告主题和目标:在准备报告之前,首先要确定报告的主题和目标。
主题应与会议主题相关,并能够突出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观点。
目标则是明确想要通过报告传达的信息和期望听众达到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和整理素材:在确定报告主题和目标后,需要收集和整理与主题相关的素材。
这包括之前的研究成果、数据、图表等。
确保素材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并按照逻辑顺序进行整理,以便在报告中清晰地呈现。
3. 编写报告大纲:根据整理好的素材,编写报告的大纲。
大纲应包括引言、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以应对可能的问题和答疑环节。
4. 设计幻灯片:在报告过程中,幻灯片是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
设计幻灯片时要注意清晰简洁,字体和颜色的搭配要舒适,图片和图表要清晰可见。
避免在幻灯片上直接复制粘贴大段文字,而是使用简短的关键字或短语来概括内容。
幻灯片应该具有逻辑性,以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报告内容。
5. 反复练习演讲:在准备报告的过程中,要进行多次的演练。
可以在实验室或与同事之间模拟演讲,以熟悉报告内容的流利性和表达的逻辑性。
在演练过程中,可以发现并改正一些不足之处,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二、学术会议报告的演讲技巧1. 把握报告时间:在学术会议中,每个报告时间通常都有限制。
因此,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地传达信息,并确保报告内容的完整性。
在练习演讲时,可以使用计时器来控制自己的讲话速度和节奏。
2. 注重语言表达:清晰、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是一个成功的学术报告的关键。
要注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晦涩的术语,以及冗长的句子。
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述自己的研究内容,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
国际会议报告经验分享

国际会议报告经验分享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国际会议成为了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展示研究成果、与同行学者交流的最佳机会。
我曾多次参与国际会议,并有幸被邀请做报告。
通过这些经历,我深刻认识到了做好一次优秀的国际会议报告的重要性,同时发现一些可以分享的经验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充分准备并提前掌握会议的主题和议程准备充分是成功报告的基础,除了认真研究自己的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外,还需要对国际会议所涉及的主题和议题进行深入了解,了解自己所在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技术趋势,以及其他同行学者的研究成果。
同时,提前了解会议的议程,能够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时间,避免冗长的发言时间导致听众失去关注。
2. 报告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结构合理国际会议报告一般时间比较紧凑,因此报告内容要精简,结构要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报告开头要简述对研究领域和议题的思考和认识,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成果,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接下来,可以依次分析并解答议题,阐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启示,提炼研究亮点和创新,避免过程繁琐冗长导致听众失去耐心。
3. 交流互动是重中之重国际会议的最大意义在于交流,因此在报告过程中,与听众的互动和交流是至关重要的。
一方面,可以主动向听众询问问题,以引发讨论和交流,让大家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报告过程中挖掘自己的问题点,向有经验的学者请教并寻求建议,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推进自己的研究方向。
4. 简单生动的语言和展示方式可以加强报告的效果在报告过程中,选择简单通俗的语言和生动图示可以更好地引起听众的兴趣,增强报告的效果,促进学术交流。
例如可以使用照片、流程图、数据表格等,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研究成果和效果,便于听众理解和接受。
同时,对关键词和术语要清楚准确的解释,以确保听众能够明确理解报告内容。
最后,做好一次优秀的国际会议报告是需要认真准备并加以实践的。
通过调整自己的报告方式和技巧,可以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和学术影响力,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和学科进步。
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的报告

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的报告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的报告是学者交流学术成果、展示研究进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展示学者研究能力和资历的重要手段。
因此,学者需要认真准备,并在讲授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风格,以吸引听众和获得认可。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进行报告。
第一步,准备报告内容在准备报告内容时,首先需要明确报告的主要研究问题,并确定报告的内容和范围。
其次,需要对研究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和探究,获取足够的数据和实证材料,确保通晓主要研究成果和趋势,同时要考虑听众背景,使报告贴近听众需求。
最后,将所得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和梳理,以避免在讲授过程中出现疏漏和重复,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演讲任务。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讲课方式和手段在选择讲课方式和手段时,应根据自己的学科和所述内容,选择合适的形式和方法。
例如,图表、幻灯片、视频、图像等多媒体形式可以更加直观地呈现研究结果,让听众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同时,也要注意不把讲课方式和手段过分强调,而是应该更注重表达的清晰度和条理性,增加听众的理解和接受度。
第三步,制订讲座计划在准备演讲计划时,应该分析听众的背景和研究领域,并制订有针对性的讲座计划。
这个计划包括演讲者的简介、研究背景、重点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应聘和申请的背景和论文等。
此外,还可以结合其他相关学科和现状,加强演讲的可读性和可入门程度。
第四步,讲座的或口头报告的制备和展示在正式讲座的或口头报告的制备和展示时,演讲者需要揣摩听众的需求和期望,与听众建立起良好的沟通。
讲座需要有充分的内容和逻辑,符合听众的知识背景和学科趣味,同时需要注意演讲语言的力度、节奏和生动性。
此外,演讲者还要拥有充分的自信、谦虚、尊重和充满兴趣和热情,以使听众更加关注并加深对于所述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综上所述,发表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的报告需要充分准备和认真对待,通过合适的讲授方式和手段、以及针对性的讲座计划和演讲的制备和展示,才能吸引听众的注意,获得更多的反馈和认可。
如何作学术会议报告

5. Keep your slides simple (content).
The slides should be a visual support for your talk rather than the talk itself; they should help convey the essence of your talk rather than the details. Prefer bullet points to paragraphs of text. Avoid complete sentences because the audience will not resist reading them, creating a distracting disparity with what you are actually
如何作学术会议报告
王晓民
2009.12.03
提 纲
一、为什么要参加学术会议?
二、学术会议报告的特点
三、如何做学术会议报告?
四、准备和练习
五、结语
Why? What? How?
2
一、为什么要参加学术会议?
•学术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 –了解最新动态,也让同行了解自己的工作。 –论文:成功案例;会议:成功及不成功案例, 当面交换看法。 •建立学术联系网络,结识行内专家,寻找合作 研究机会 •锻炼能力 –表达能力; –吸收知识的能力。 3
5
回答问题
• 提问和评论(Questions, Comments)是个大学问 • 积极争取发言 • 注意提问和回答的礼貌(≠质询!) • 学术讨论引发思维碰撞,产生新想法 • 不懂不要装懂。
中间休息(the coffee break)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学术会议| 做报告的几点技巧(tips)
一、我自己的一个沉痛的教训
记得那是1988年,我在美国地质学年会的一个分会上做了一个口头报告,那是我的第一个英文口头报告。
由于我的报告的科学质量低、由于透明胶片复印质量和文字质量低、由于准备的不充分和表达的极不通畅,报告的效果极差。
报告前,我的导师坐在我旁边为我鼓劲。
但当我讲完后,他且悄悄地溜了。
更严重的是:到了四年之后的1992年,我向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提交了一个基金申请,一位评审在他的审稿意见中写道:我在1988年听过申请者的一个报告,那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和浪费听众时间的糟糕报告。
很显然,我的轻率报告当时让我在同行面前失去了信誉,我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二、学术报告的目的是学术交流
1988年的我只想着:我报告了,我露脸了,我的简历上有新内容了。
后来,我发现有不少年轻人正在犯着我当年的错误:报告的目的:为了报告而报告,为了在简历上添加新内容而报告。
我有充分的经验和经历让我有信心地说:虽然一个报告只有20分钟左右,但报告的目的只有一个:讲述一个道理或论证一个事实。
而且,你得让您的听众听懂,最好是100%地听懂。
2-1.报告的准备:即使你的英文比较好,你的报告是需要用认真的态度和用专业的水准去准备的。
你得用能给大同行讲懂的语言去组织你的科学逻辑和语言逻辑。
科学逻辑指的是科学研究的四股:(1) Why did you do this? (2) How did you do it? (3) What are the results? (4) What is your interpretation? 语言逻辑指的是:(1)complete (完整),(2) concise (简明扼要),(3) coherent (连贯的、合乎逻辑的)。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coherent (连贯的、合乎逻辑的)最为重要,它意味着句子中指-代关系是清晰的,逻辑是平稳的。
记得:短短20分钟的学术报告是容不得逻辑跳跃或逻辑断层的。
2-2.图文并茂与口头表达:Needless to say (不用说),将您的报告内容用最简明和引人入胜的办法表达出来是需要技术和技巧的。
实际上,制作学术报告的PPT的技巧几乎是无穷的。
每次参加会议,我发现总有人能用做PPT的方法使他的报告效果达到最佳。
PPT做好了之后,还有一件事也是同等重要的:PPT上的文字与您口头语言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假定您的英文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您必须关注的是:不要让PPT上的文字太多而使您的口头表达变得毫无意义或/和没人理会。
总之,PPT的图表、PPT上的文字辅助说明、您的口头表达三者要到到各司其职,以达到最佳的被听懂和让听众跟着您的思路走的效果。
2-3.英文不足够好怎么办?不要紧的。
最近我在日本参加一个国
际会议时发现,那些英语并不好的日本人做的还行。
第一,他们尽心尽力地准备好了他们的PPT。
第二,他们都用事先写好的稿子来报告,而且他们大多都能做到英文发音比较准确。
这就确保了他们的报告内容能够被理解。
第三,他们也时常听不懂听众的提问,但他们会很坦然的请求在场的英文比较好的日本同行替他们翻译的。
2-4.怎么应对学术报告后的提问?记着,学术报告的目的是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意味着双向的思想碰撞和流通。
参加一次学术会议,特别是比较昂贵和费事的国际学术会议,您总是有两大任务的:向同行展示您的成果,向同行学习他们的成果。
进而,您的学术报告本身也有两大任务:向同行展示您的成果,听取同行的建议和意见。
我再次提醒:学术研究只是一个职业,所以您得职业地去对待它。
我这里打个比方:一群泥瓦匠聚在一起研讨泥瓦技术时,每个泥瓦匠都会绞尽脑汁地把他自己的最新技术展示出来。
而且,每个泥瓦匠也会谦虚地听取别人对他的批评和建议的。
所以,即使是您讲得很好,即使是您将您自认为的精华部分讲出来了,您也得谦虚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您的心理准备必需是:我要借助这个难得的Q-A机会将别人的智慧发掘出来,以便我的思路被开阔,以便我的研究被提高。
三、几个常见的应对学术报告后提问的不可取方法:首先,我想提醒:听众坐在台下静听着您的学术报告,那是对您的最大尊重,您就有责任让听众有所收获。
如果听众想进一步了解您的研究或想解开
他的疑惑,您自然就有责任去让他进一步了解您的研究或解开他的疑惑。
所以,您一定不能将提问者预先假定为有敌意的或目的不纯的。
3-1. 不能以守势态回答提问:首先,您得谦虚地和静心地听懂提问,然后给自己片刻,再用最礼貌的语言将您的理解回答给提问者。
如果您很有把握:提问者是错的,您就说: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等您把您的道理讲完后,不仅提问者可能被说服了,而且在场的所有听众也可能被说服了。
您不能用:I do not think so; You are wrong; I am right, 等等。
还有,如果您没有听懂提问者的问题,您就说:Sorry, could you repeat, please? 或I beg your pardon.您不能说:What?What are you saying?
3.2. 如果您真地被难堪了怎么办?除非您犯了我1988年犯的那种错误,您的报告总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一个报告的内容有些缺憾、缺陷、瑕疵算是正常的。
有的缺憾、缺陷、瑕疵实际上您自己是知道的。
如果您事先知道,您要预先准备好可能被提问的答案。
如果提问者问到了,您就说,I did notice this problem and plan to resolve it by doing。
如果问题是出乎预料的,那也不要紧。
首先您得完全听懂问题,再给您自己片刻思考。
如果您仍然没有答案,您就说:It is a good question and I have no answer at this moment. Can I have your email so that I can email you my possible new findings later?
如果您被要害地逮着了,您也不要太慌。
首先,您好想想,您是不是被逮着了。
如果您真地被逮着了,您就说:Sorry, it seems that you are right. Thanks for pointing that out and I will try my best to amend it in my later work.
最后,我想提醒:无论您认为您自己多么优秀或您在国内的学术地位多么高,在国际会议上您最好还是谦虚地和静心地去做到双向的学术交流,不要显示任何的盛气凌人。
同样地,即使您是刚刚踏入职场的年轻学者,您也得谦虚地和静心地去做到双向的学术交流。
不过,您一定要拿出您的自信来,做到不卑不亢。
本文引用地址:/blog-1200905-910324.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冯兆东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