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不的变调规律
一和不的变调规律

一不七八的变调规律在实际说话中,“一”和“不”在与其它音节连接时,会发生一种有规律的变调现象。
(1)“一”的变调:“一”的本调是一声,它在单独使用、用在词句末尾或作为序数“第一”的省略时,仍读一声。
例如:一、二十一、第一、初一、一班。
在下面几种情况下,“一”会发生变调现象:1)在四声前念二声。
例如:一样,一下子、一座、一位、一次、一块儿。
2)在一声、二声、三声字前念四声。
例如:大吃一惊、一般、一年、一门、一口、一起、一种。
3)夹在重叠动词中间时念轻声。
例如:试一试、想一想、看一看。
4)用在动词、形容词与量词中间一般也读轻声。
例如:去一趟、认识一下儿、好一点儿、贵一些。
(2)“不”的变调:“不”的本调是四声,它在单独使用、用在词句末尾或用在非四声字前时,仍读四声。
例如:不、不高、不知道、不同、不习惯、不瞒你说、不少、不好、不满意。
在下面几种情况下,“不”会发生变调现象:1)在四声字前念二声。
例如:不要、不错、不是、不再、不认识。
2)用在动补结构的词语中间或相同词语中间时念轻声。
例如:起不来、说不定、用不着、差不多、等不及、能不能、会不会、贵不贵、认识不认识。
“七、八的两种声调1、单说或在词语末尾,或是第七,第八的意思,表序数,都念阴平原调。
2、在阴平、阳平、上声前也念阴平原调。
3、在去声前可念阳平如:七万八倍七上八下七个八个歌诀:一七八不变调同,去声前面变阳平,此外一字还要变,非去声前变去声。
普通话变调规律总汇作者:不详时间:2012-6-9 13:30:44 来源:hhminer转发人气: 3724变调:音节在连读时,相邻音节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变调。
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和“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啊”的变调。
上声变调的现象和规律:上声音节单念成或在句尾时不变,仍读本调。
上声音节在阴、阳、去和轻声前,其调值由214变21(211)。
例:上阴连读——北京、广播、统一、展开上阳连读——祖国、改革、语言、朗读上去连读——主意、理论、伟大、广泛上轻连读——怎么、老实、尾巴、喜欢上声音节和上声音节连读,前面一个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接近35。
一七八不变调规律

有趣的“一、七、八、不”变调规律解说词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你是否发现"一”“七”“八”“不”这四个入声字在不同的句子和词语搭配时读音是不同的?不错,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一”“七”“八”“不”是四个古入声字,它们在语句中的声调变化主要由它们后面一个音节的声调来决定。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变化规律:先说“一”的变调:“一”的本调是阴平。
单用,在语句末尾,表序数,在一连串数字中,都念本调。
例如:一、二、三,说法不一,第一,一中,一九九九年等。
变调有三种:(1)在去声前变阳平。
例如:一件、一样、一下子、一座、一位、一次等。
(2)在非去声前变去声。
例如:一天、一年、一本、一般、一门、一起、一种等。
(3)夹在重叠的动词中间变轻声。
例如:看一看、试一试、想一想等。
再说“不”的变调“不”的本调是去声。
单用,在语句末尾,在非去声前,都念本调。
例如:不、我不、不听、不凉、不好。
变调有两种:(1)在去声前变阳平。
例如:不去、不是、不至于。
(2)夹在词语中间变轻声。
例如:差不多、挡不住、行不行、去不去。
然后是“七”“八”的变调“七”“八”的本调是阴平。
单用,在语句末尾,表序数,在一连串数字中,都念本调。
在去声前念阳平。
例如:七万、八件。
根据近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中年以下的人,“七”“八”有不变调的趋势。
当然学习普通话,“七”“八”可以不变调。
“一”和“不”变调有规律在实际说话中,“一”和“不”在与其它音节连接时,会发生一种有规律的变调现象。
(1)“一”的变调:“一”的本调是一声,它在单独使用、用在词句末尾或作为序数“第一”的省略时,仍读一声。
例如:一、二十一、第一、初一、一班。
在下面几种情况下,“一”会发生变调现象:1)在四声前念二声。
例如:一样,一下子、一座、一位、一次、一块儿。
2)在一声、二声、三声字前念四声。
例如:大吃一惊、一般、一年、一门、一口、一起、一种。
3)夹在重叠动词中间时念轻声。
例如:试一试、想一想、看一看。
第五节-“一-不”的变调

第五节“一\不”的变调授课日期: 2009、3、30第一节授课班级: 172课题: “一、不”的变调课时:一课时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点: 了解什么叫变调并掌握“一”和“不”的变调规律。
2、能力点: 能在朗读作品的过程中注意到“一”和“不”的变调规律并读准它。
3、兴趣点:通过竞赛和对话练习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4、德育点: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在课外时间多说、多练、多实践。
5、安全点:提醒学生在发音练习中正确用嗓。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了解“一、不”的变调规律并能准确运用。
难点: 克服方言习惯及方言音对发音的影响。
教学类型:授新课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行为引导法教学内容:“一、不”的变调教学过程:一、由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导入新课:(5分钟)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普通话的声调知识,知道了在世界各国的语言当中只有我们的普通话有声调。
那么,普通话的声调共有几个调类?(四个: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2、这些调类的调值分别是哪些?(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3、我们习惯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这种标识法。
(五度标记法)4、请学生按正确的声调念以下词语:一(yi)心一(yi)意不(bu)上不(bu)下教师小结后由此引入新课:“一”的原调是55调(阴平),在“一心一意”里读成了51调(去声)和35调(阳平);而“不”的原调是51调,在“不上不下”里却读成了35调(阳平)。
这种发音的变化我们称为“变调”。
今天,我们上课的内容就是“变调”。
二、学习新课内容(一) 什么是变调变调------是指在读词语或朗读说话的过程中,由于临近音节声调的相互影响,有些音节的声调往往要发生变化,这种声调变化现象叫变调。
(二) 普通话常见的变调主要有哪些?(3种)上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调和“啊”的变调。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不”的变调知识。
(10分钟)(三)“一”的变调常见的情况:1、当“一”是单字单念、处于词尾、句尾或作为序数时读原调55调。
一的语流音变规律

一的语流音变规律
普通话中的声调,除了要学会分辨四声之外,还要掌握它的音变。
所谓音变,是在语流过程(在口语交流与表达过程中,根据语意需要将一连串音节连续发出而形成的)中,相邻的音素之间,音节之间,声调之间的相互影响,导致语音产生的一定变化。
音变主要分为4个方面:变调、轻声、儿化和“啊”的变调。
今天我们主要来讲讲变调中的“一”,“不”变调。
“一”和“不”这两个字平时生活中经常用到,普通话水平测试中,不管是字词的朗读还是短文的朗读中,你也会遇到。
一不变调的规律

一不变调的规律
一不变调的规律是指在某种情况下,其中的元素或因素保持不变。
这种规律可以通过数学、科学、自然或其他领域的观察和分析得出。
例如,在数学中,一不变调的规律可以是一个算术数列,其中每个项与前一项的差是相同的。
这种规律可以表示为an = a1
+ (n-1)d,其中an是第n个项,a1是第一个项,d是公差。
在科学中,一不变调的规律可以是一个物种在特定环境中的适应性特征始终保持不变。
例如,某种鱼类在深海生活,它们的身体适应了高压和低温的环境,这种特征在整个种群中是不变调的。
在自然中,一不变调的规律可以是季节变化。
每年春天到夏天,夏天到秋天,秋天到冬天,季节变化的顺序保持不变。
总之,一不变调的规律指的是一种可以持续保持不变的模式或趋势。
它在数学、科学和自然界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普通话一和不的变调规律

普通话一和不的变调规律
普通话中的一和不是双音节词,在口语中常常出现变调。
一和不的变调规律如下:
1. 当一和不作为单独的词语出现时,一读第一声,不读第四声。
例如:“一条大路”、“不同的意见”。
2. 当一和不作为助词或语气词出现在句子中时,一和不的声调会根据后面的词语而变化。
如果后面的词语是轻声或者是第四声,那么一和不就读第二声或第三声;如果后面的词语是第一声、第二声或第三声,那么一和不则读第四声。
例如:“你干一会儿,我去买不来”、“我不是往右拐,是往左拐”。
需要注意的是,一和不的变调规律存在一定的例外情况,需要在实际语境中灵活运用。
[转载]一、不、七、八的变调口诀及例字
![[转载]一、不、七、八的变调口诀及例字](https://img.taocdn.com/s3/m/0eb44042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41.png)
[转载]⼀、不、七、⼋的变调⼝诀及例字
原⽂地址:⼀、不、七、⼋的变调⼝诀及例字作者:ziyouyu
“⼀、不、七、⼋”的变调例字及⼝诀
1、“⼀、七、⼋、不”的变调
①⼀律⼀处⼀派⼀岁⼀块 ⼀致、⼀切 ⼀半
本组词中,“⼀”之后全是去声字,“⼀”全部由本调阴平变为阳平调;
②⼀般⼀番⼀端⼀庄⼀杯茶⼀丝不苟(阴平字前变去声);
③⼀盘⼀元⼀群⼀团⼀条河⼀群⽺(阳平字前变去声);
④⼀版⼀⾛了之⼀两⾁⼀篓菜⼀本万利(上声字前变去声);
全部由本调阴平调转变为阳平调;
本组中,“⼀”之后全是去声字,“⼀”全部由本调阴平调转变为阳平调;
⑤七岁七件七次⼋岁⼋件⼋次
本组中,“七、⼋”之后全是去声字,“七、⼋”全部由本调阴平调变为阳平调;
⑥不要不够不在不坏(去声字前变阳平)
声字前变去声
去声))
⾮上声字前变
⑦不⾼不常不矮(⾮上
有相同之处,为便于掌握,有⼝诀归纳如下:
“⼀、七、⼋、不”的变调同,去声前⾯变阳平;
⼀字之外还要变,阴、阳、上前变去声。
另外,“⼀、不”还有变调为轻声的情况,其规律是:
相同动词有重叠,“⼀、不”居中变轻声。
例⽰:想⼀想搞⼀搞拉⼀拉笑⼀笑 看⼀看读⼀读
肯不肯说不说在不在开不开
还有⼀种记“不”变,可能补语读轻声
例⽰:做不好来不了巴不得来不及差不多
“⼀”不变调的情况:
“⼀”在作为序数词,第⼀初⼀星期⼀⼀⽉⼀号⼗⼀⽉⼗⼀号
或只单独作数的情况/ ⼀百⼀⼗⼀ /⼀千⼀百⼀⼗⼀
处于词尾尾、唯⼀万⼀划⼀
或处于词
“不”不变调的情况
单独⽤不
处于词尾偏不。
一和不的变调规律之令狐采学创编

一不七八的变调规律欧阳家百(2021.03.07)在实际说话中,“一”和“不”在与其它音节连接时,会发生一种有规律的变调现象。
(1)“一”的变调:“一”的本调是一声,它在单独使用、用在词句末尾或作为序数“第一”的省略时,仍读一声。
例如:一、二十一、第一、初一、一班。
在下面几种情况下,“一”会发生变调现象:1)在四声前念二声。
例如:一样,一下子、一座、一位、一次、一块儿。
2)在一声、二声、三声字前念四声。
例如:大吃一惊、一般、一年、一门、一口、一起、一种。
3)夹在重叠动词中间时念轻声。
例如:试一试、想一想、看一看。
4)用在动词、形容词与量词中间一般也读轻声。
例如:去一趟、认识一下儿、好一点儿、贵一些。
(2)“不”的变调:“不”的本调是四声,它在单独使用、用在词句末尾或用在非四声字前时,仍读四声。
例如:不、不高、不知道、不同、不习惯、不瞒你说、不少、不好、不满意。
在下面几种情况下,“不”会发生变调现象:1)在四声字前念二声。
例如:不要、不错、不是、不再、不认识。
2)用在动补结构的词语中间或相同词语中间时念轻声。
例如:起不来、说不定、用不着、差不多、等不及、能不能、会不会、贵不贵、认识不认识。
“七、八的两种声调1、单说或在词语末尾,或是第七,第八的意思,表序数,都念阴平原调。
2、在阴平、阳平、上声前也念阴平原调。
3、在去声前可念阳平如:七万八倍七上八下七个八个歌诀:一七八不变调同,去声前面变阳平,此外一字还要变,非去声前变去声。
普通话变调规律总汇作者:不详时间:69 13:30:44 来源:hhminer转发人气: 3724 变调:音节在连读时,相邻音节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变调。
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和“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啊”的变调。
上声变调的现象和规律:上声音节单念成或在句尾时不变,仍读本调。
上声音节在阴、阳、去和轻声前,其调值由214变21(211)。
例:上阴连读——北京、广播、统一、展开上阳连读——祖国、改革、语言、朗读上去连读——主意、理论、伟大、广泛上轻连读——怎么、老实、尾巴、喜欢上声音节和上声音节连读,前面一个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接近3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不七八的变调规律
在实际说话中,“一”和“不”在与其它音节连接时,会发生一种有规律的变调现象。
(1)“一”的变调:
“一”的本调是一声,它在单独使用、用在词句末尾或作为序数“第一”的省略时,仍读一声。
例如:
一、二十一、第一、初一、一班。
在下面几种情况下,“一”会发生变调现象:
1)在四声前念二声。
例如:一样,一下子、一座、一位、一次、一块儿。
2)在一声、二声、三声字前念四声。
例如:大吃一惊、一般、一年、一门、一口、一起、一种。
3)夹在重叠动词中间时念轻声。
例如:试一试、想一想、看一看。
4)用在动词、形容词与量词中间一般也读轻声。
例如:去一趟、认识一下儿、好一点儿、贵一些。
(2)“不”的变调:
“不”的本调是四声,它在单独使用、用在词句末尾或用在非四声字前时,仍读四声。
例如:不、不高、不知道、不同、不习惯、不瞒你说、不少、不好、不满意。
在下面几种情况下,“不”会发生变调现象:
1)在四声字前念二声。
例如:不要、不错、不是、不再、不认识。
2)用在动补结构的词语中间或相同词语中间时念轻声。
例如:起不来、说不定、用不着、差不多、等不及、能不能、会不会、贵不贵、认识不认识。
“
七、八的两种声调
1、单说或在词语末尾,或是第七,第八的意思,表序数,都念阴平原调。
2、在阴平、阳平、上声前也念阴平原调。
3、在去声前可念阳平
如:七万八倍七上八下七个八个
歌诀:
一七八不变调同,
去声前面变阳平,
此外
一字还要变,非去声前变去声。
普通话变调规律总汇
作者:不详时间:2012-6-9 13:30:44 来源:hhminer转发人气: 3724 变调:音节在连读时,相邻音节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变调。
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和“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啊”的变调。
上声变调的现象和规律:
上声音节单念成或在句尾时不变,仍读本调。
上声音节在阴、阳、去和轻声前,其调值由214变21(211)。
例:上阴连读——北京、广播、统一、展开
上阳连读——祖国、改革、语言、朗读
上去连读——主意、理论、伟大、广泛
上轻连读——怎么、老实、尾巴、喜欢
上声音节和上声音节连读,前面一个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接近35。
例:埋马(35)——买马(24)、坟场(35)——粉场(24)、油井(35)——有井(24)、急死了(35)——挤死了(24)
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2114)变24,第二音节
由214(2114)变成轻声。
例:小姐、打点、打手、把手(复合词)
雨里、水里、田里、米里、井里、手里(方位词)
想起、举起、点起(动词重叠)
写写、想想、洗洗、走走(相同动词重叠词结构)
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2114)变为211。
例:姐姐、姥姥、奶奶、宝宝(词龄长)
耳朵、痒痒、马虎(重字名词结构)
剪子、小子、时子(名词后缀)
三个上声相连时的两种变化:第一、二字变24调;第三个字上声音节不变。
例:展览/馆、管理/组、手写/体、举手/礼、蒙古/语、讲演/稿
第一个音节21调,第二个音节变214,第三个上声音节不变调。
例:纸/老虎、水/产品、苦/水井、小/组长、党/小组、好/领导
遇多个上声相连的句子,要先分节再找变化。
例:请你往北走找柳组长取讲演稿
特例(上声变调中的):A法子(35轻)、主义(35轻)、晌午(21轻)/(24轻)
上声变调小结:
上声读全调机会很少。
上声读半上(211)很多。
半上变化不大,第一个音节读211,第二个音轻音音节。
上声读24机会多,仅次于半上211,24的机会少。
上声读轻声机会比读211、24的机会少。
不论上声如何变调,都是原调范围的变化,所以拼音拼写时仍用原调号。
阴平的变调:
阴平音节在非阳平前绝对不变,两个阴平相连前一个音节变44,第二个音节不变,保持55。
阳平的变调现象:
阳平比非阳平的,前一音节不变;两个阳平相连时第一个变34,第二个保持35。
去声音节在非去声音节前不变,两个去声相连,第一个音节变53,第二个音节保持51。
“一”字变调现象:
单念、词尾、序数词一律不变。
例:一穷二白、一分为二
非去声前都变去声。
例:一塌糊涂、一模一样、一鸣惊人、一举两得(做一个大数目时“一”变成阳平)
在去声之前变成阳平。
夹在重叠词间念成轻声。
“不”字变调规律:
“不”字单用或句尾以及在阴平、阳平、上声前念成本调去声。
“不”字在去声音节前念阳平。
例:不三不四
“不”字夹在词语中念轻声。
语气词“啊”的变调规律:
阴平:啊,好好干!阳平:啊,你怎么这样干!去声:啊,我明白了。
前一音节结尾的是a、o、(ao、iao除外)、e、、i、时读ya
例:(1)我说的就是他啊。
(2)你快说啊。
(3)很难打破啊。
(4)洗青菜啊。
(5)怎么这么好啊?(6)雪在下啊。
(7)你写啊!(8)要提高警惕啊!(9)要注意啊!(10)快回去啊!)(11)好大的鱼啊!
前一音节收尾是u时包括ao、iao时,读wa
例:(1)生活多美好啊!(2)谁在打鼓啊?(3)全托共产党的福啊!
前一音节收尾是n时,读na
例:(1)军民一家人啊。
(2)天我蓝啊。
(3)怎么办啊?
前一音节收尾是ng时,读成nga
例:(1)大家一起唱啊!(2)下午劳动啊!(3)歌声好听啊!
前一音节收尾是-i(舌尖后特殊元音)、r、er时,读ra
例:(1)你先吃啊!(2)今天是节日啊!(3)怎么不开门啊?(第三个例子不对。
应该是前一音节收尾是n时,读na。
)
前收尾音是-i(舌尖前特殊元音)时,读za
例:(1)你教我写字啊?(2)今天星期四啊!
“啊”字的变调小结:
除第一种以外,第二到第七种都是增音现象,可分为两类:
连音同化的增音:把前一音节的最后一个音素做为下一个音素的声母。
连音异化的增音:前尾音素是a、o、e、i后,加y成为ya
字形容词的变调规律及读音原则:
叠字形容词的三种形式:
(1)AA式:深深地、快快地、大大地、满满的、长长的、平平的、暖暖的、漫漫的
(2)ABB式:绿茸茸、绿莹莹、绿油油、黑糊糊、黑洞洞、黑沉沉、黑油油、喜洋洋、软绵绵、懒洋洋、亮莹莹、孤零零、羞答答、空荡荡、空落落、
红彤彤、清凌凌、热腾腾、硬邦邦
(3)AABB式:老老实实、干干净净、漂漂亮亮、欢欢喜喜、高高兴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隐隐约约
变调规律:
AA式:将第二个音节A变阳平。
(个人认为应将第二个音节A变为轻声,或者不变。
)
ABB式:将BB变成阴平。
AABB(分别将第二个音节A、B改为轻声,第一个读原声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