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怎样变调

合集下载

一和不的变调规律

一和不的变调规律

一不七八的变调规律在实际说话中,“一”和“不”在与其它音节连接时,会发生一种有规律的变调现象。

(1)“一”的变调:“一”的本调是一声,它在单独使用、用在词句末尾或作为序数“第一”的省略时,仍读一声。

例如:一、二十一、第一、初一、一班。

在下面几种情况下,“一”会发生变调现象:1)在四声前念二声。

例如:一样,一下子、一座、一位、一次、一块儿。

2)在一声、二声、三声字前念四声。

例如:大吃一惊、一般、一年、一门、一口、一起、一种。

3)夹在重叠动词中间时念轻声。

例如:试一试、想一想、看一看。

4)用在动词、形容词与量词中间一般也读轻声。

例如:去一趟、认识一下儿、好一点儿、贵一些。

(2)“不”的变调:“不”的本调是四声,它在单独使用、用在词句末尾或用在非四声字前时,仍读四声。

例如:不、不高、不知道、不同、不习惯、不瞒你说、不少、不好、不满意。

在下面几种情况下,“不”会发生变调现象:1)在四声字前念二声。

例如:不要、不错、不是、不再、不认识。

2)用在动补结构的词语中间或相同词语中间时念轻声。

例如:起不来、说不定、用不着、差不多、等不及、能不能、会不会、贵不贵、认识不认识。

“七、八的两种声调1、单说或在词语末尾,或是第七,第八的意思,表序数,都念阴平原调。

2、在阴平、阳平、上声前也念阴平原调。

3、在去声前可念阳平如:七万八倍七上八下七个八个歌诀:一七八不变调同,去声前面变阳平,此外一字还要变,非去声前变去声。

普通话变调规律总汇作者:不详时间:2012-6-9 13:30:44 来源:hhminer转发人气: 3724变调:音节在连读时,相邻音节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变调。

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和“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啊”的变调。

上声变调的现象和规律:上声音节单念成或在句尾时不变,仍读本调。

上声音节在阴、阳、去和轻声前,其调值由214变21(211)。

例:上阴连读——北京、广播、统一、展开上阳连读——祖国、改革、语言、朗读上去连读——主意、理论、伟大、广泛上轻连读——怎么、老实、尾巴、喜欢上声音节和上声音节连读,前面一个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接近35。

一和不的变调

一和不的变调

一和不的变调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一和不的变调“一”和“不”这两个字,单念时“一”读阴平,“不”读去声,但用在语句中就不一定读它的原来声调。

有的人不了解其变化规律,常常把声调读错。

⒈“一”的变调A、单念或用在词句末尾,或表示序数、基数等时,读原调阴平例如:说一不二数一数二一班一楼统一划一万一B、在去声前读阳平例如:一致一阵一切一块C、非去声前读去声例如:一杯一直一早D、夹在词语中间变轻声看一看试一试等一等⒉“不”的变调A、单念、词句末尾,非去声前均读原调去声例如:不,我偏不谁敢说个“不”字不通不齐不巧B、去声前读阳平例如:不但不利不会C、夹在词语中间读去声例如:了不起吃不了去不去练习:1、读下列词语,注意上声的变调:小组古典冷水广场展览引导简短感想反省海风雨衣简单始终北方老师演出解说海军改革水田举行检查起床隐瞒脸盆演员主持典范忍耐演戏美丽武术可怕土地访问巧妙2、读下列词语,注意“一”的变调:一致通过一切顺利一定照办一样轻重一律作废一天到晚一声大喊一帆风顺一知半解一张白纸始终如一国家统一整齐划一百里挑一大年初一3、读下列词语,注意“不”的变调:不信鬼神不算高明不大可能不怕困难不必客气不相上下不说假话不听劝告不知好歹不欢而散不能迟到不难学会不劳而获不愁吃穿不由自主不可多得不许说谎不敢相信不管闲事不懂外语“一”和“不”变调有规律在实际说话中,“一”和“不”在与其它音节连接时,会发生一种有规律的变调现象。

(1)“一”的变调:“一”的本调是一声,它在单独使用、用在词句末尾或作为序数“第一”的省略时,仍读一声。

例如:一、二十一、第一、初一、一班。

在下面几种情况下,“一”会发生变调现象:1)在四声前念二声。

例如:一样,一下子、一座、一位、一次、一块儿。

2)在一声、二声、三声字前念四声。

例如:大吃一惊、一般、一年、一门、一口、一起、一种。

3)夹在重叠动词中间时念轻声。

一的读音规则

一的读音规则

一的读音规则是中国人学习语文时最难记住的。

所以下面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一的读音规则。

一,可以从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方面进行辨析。

1,声母发音:一的声母是“一”,读“ yi”,它是翘舌音,音节有整体认读音节“ yi”和不带声母“ yi”的拼音“ yi”。

这两种情况是两种读法,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但必须是一声。

2,韵母发音:一的韵母是“一”,读“ yi”。

它只有韵头不带韵腹,没有韵尾。

在其他韵母前面能够独立成音节。

一的韵母是两个,分别是“ yi”。

这两个韵母可以组成音节“ yi”,但不能和另外的韵母组成新的音节。

3,声调发音:一的声调是“一”,没有变调。

一的声调是“阴平”。

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一在字末,不标声调;如果一在字中,标“ yi”,如果一在字首,不标声调。

“一”字应该读一,不能读成“衣”。

当读“衣”时,就把“一”读成了多余的音节,使得原本应该是一个音节的“衣”成了两个音节,而这两个音节就会出现混淆,比如在报纸上,经常有错别字把“一件衣服”的“衣”读成了“衣服”,这是很常见的一种情况。

当然,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也可能造成误读。

比如:“小一点儿”的“小”,不应该读成第二声“ xia”,因为在一起读时,会造成混淆。

“一”字该怎么读呢?应该分为三种情况:“衣”在字末,音节为“衣”;“衣”在字中,音节为“衣”;“衣”在字首,音节为“衣”。

“一”字是最简单、最常用的一个汉字。

但是许多同学由于对“一”字的发音不熟悉,往往读错,甚至读不准。

教师教了一年级后,一定要加强学生“一”字的指导与训练。

“一”字既不同于“之”、“以”,也不同于“心”、“意”。

以上内容是给大家介绍的关于一的读音规则,希望可以给大家学习带来帮助。

掌握好一的读音规则,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让我们在阅读中获取更多知识。

普通话一和不的变调规律

普通话一和不的变调规律

普通话一和不的变调规律
普通话中的一和不是双音节词,在口语中常常出现变调。

一和不的变调规律如下:
1. 当一和不作为单独的词语出现时,一读第一声,不读第四声。

例如:“一条大路”、“不同的意见”。

2. 当一和不作为助词或语气词出现在句子中时,一和不的声调会根据后面的词语而变化。

如果后面的词语是轻声或者是第四声,那么一和不就读第二声或第三声;如果后面的词语是第一声、第二声或第三声,那么一和不则读第四声。

例如:“你干一会儿,我去买不来”、“我不是往右拐,是往左拐”。

需要注意的是,一和不的变调规律存在一定的例外情况,需要在实际语境中灵活运用。

一的变调规律

一的变调规律

一的变调规律
“一”的变调规律:
(1)单念或用在词句末尾,或表示序数、基数等时,读原调阴平,例如:说一不二,数一数二,一班,一楼,统一,划一,万一(2)在去声前读阳平例如:一致,一阵,一切,一块。

(3)非去声前读去声,例如:一杯,一直,一早。

(4)夹在词语中间变轻声,看一看,试一试,等一等,读阴平。

扩展资料
“一、不”两字变调同,四声前面变二声;
一字之外还要变,一、二、三前变四声。

相同动词有重叠,“一、不”居中变轻声。

在下面几种情况下,会发生变调现象:
1、在第四声前面念第二声。

2、在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字前面念第四声。

3、嵌在相同的动词的中间或肯定否定连用时,读轻声。

13语流音变 一、不、啊变调

13语流音变 一、不、啊变调

?说不说肯不肯干不干来不来疼不疼去不去好不好?走不动说不清对不起差不多用不上挡不住写不完?快不快了不起吃不下很不错拿不动买不起
一、不、啊的变读
• 1、“一”的变调 • (1)“一”单念或用在词句末尾,以及“一”在 序数中声调不变,念阴平。如: • 统一、单一、年初一、第一届、一楼一号、六月 一日、一一述说、天下第一、一五一十。
• (3)“不”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变“半 去”53调。如: • 不听、不妨、不通、不该、不美、不灵、不佳、 不争、不服、不足、 • 不齐、不想、不甜、不真、不喊、不和、不熟、 不匀、不改、不鲜、不仅。 • (4)“不”处在两字中间或肯定否定连用时变轻 声。如: • 说不说、肯不肯、干不干、来不来、疼不疼、去 不去、好不好、 • 走不动、说不清、对不起、差不多、用不上、挡 不住、写不完、 • 快不快、了不起、吃不下、很不错、拿不动、买 不起。
• 1、当前一个音节末尾的音素(有的是韵腹,有的 是韵尾)是a、o、e、ê、i、ǖ时,“啊”变成 “ya”,汉字写成“呀”。如: • 要注意呀!真相爱呀!原来是他呀!好大的雨呀! • 2、前一个音节的末尾音素是u(没有韵尾)或ao、 iao中的o时,“啊”变成“wa”,汉字写成“哇”。 如: • 笑一笑哇! 真好哇! 你怎么还不走哇! • 3、前一个音节的末尾音素是n时,“啊”变成 “na”,汉字写成“啊”。如: • 你看哪! 大家加油干哪! 有没有我的信哪!
• (5)“一”在两个重叠动词之间变轻声。如: • 笑一笑、说一说、洗一洗、看一看、尝一尝、闻 一闻、试一试、 • 查一查、整一整、想一想。
• 2、“不”的变调 • (1)“不”在单念或处在词尾时按原调念去声。 如: • 不、决不、要不、行不。 • (2)“不”在去声字前变阳平35调。如: • 不必、不要、不怕、不但、不大、不让、不会、 不顾、不退、不利、不定、不断、不愧、不妙、 不善、不去、不信、不像、不用、不对、不够。

一和不的变调规律

一和不的变调规律

一不七八的变调规律在实际说话中,“一”和“不”在与其它音节连接时,会发生一种有规律的变调现象。

(1)“一”的变调:“一”的本调是一声,它在单独使用、用在词句末尾或作为序数“第一”的省略时,仍读一声。

例如:一、二十一、第一、初一、一班。

在下面几种情况下,“一”会发生变调现象:1)在四声前念二声。

例如:一样,一下子、一座、一位、一次、一块儿。

2)在一声、二声、三声字前念四声。

例如:大吃一惊、一般、一年、一门、一口、一起、一种。

3)夹在重叠动词中间时念轻声。

例如:试一试、想一想、看一看。

4)用在动词、形容词与量词中间一般也读轻声。

例如:去一趟、认识一下儿、好一点儿、贵一些。

(2)“不”的变调:“不”的本调是四声,它在单独使用、用在词句末尾或用在非四声字前时,仍读四声。

例如:不、不高、不知道、不同、不习惯、不瞒你说、不少、不好、不满意。

在下面几种情况下,“不”会发生变调现象:1)在四声字前念二声。

例如:不要、不错、不是、不再、不认识。

2)用在动补结构的词语中间或相同词语中间时念轻声。

例如:起不来、说不定、用不着、差不多、等不及、能不能、会不会、贵不贵、认识不认识。

“七、八的两种声调1、单说或在词语末尾,或是第七,第八的意思,表序数,都念阴平原调。

2、在阴平、阳平、上声前也念阴平原调。

3、在去声前可念阳平如:七万八倍七上八下七个八个歌诀:一七八不变调同,去声前面变阳平,此外一字还要变,非去声前变去声。

普通话变调规律总汇作者:不详时间:2012-6-9 13:30:44 来源:hhminer转发人气: 3724变调:音节在连读时,相邻音节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变调。

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和“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啊”的变调。

上声变调的现象和规律:上声音节单念成或在句尾时不变,仍读本调。

上声音节在阴、阳、去和轻声前,其调值由214变21(211)。

例:上阴连读——北京、广播、统一、展开上阳连读——祖国、改革、语言、朗读上去连读——主意、理论、伟大、广泛上轻连读——怎么、老实、尾巴、喜欢上声音节和上声音节连读,前面一个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接近35。

“一、不”的变调

“一、不”的变调

“一、不”的变调
“一、不”的变调
①“一、不”单念或位于词末(词末不受后读音节影响),以及“一”作为序数、基数时,不发生变调。

读原调
如:统一第一偏不就不
②在非去声前的“一、不” 念去声
如:一根一生一同一举一心不说不忙不想不多不行
③在去声前念阳平
如:一致一队一个不会不够不变
④夹在词语中念轻声
如:歇一歇谈一谈来不来走不走
注:拼写时标注原来的调
(三)上声、去声变调规律
1.上声变调
①上声+阴平(阳平、去声)→半上+阴平(阳平、去声)念半上214 →21或211
只降不升,由于上声的起音就低,所以近低平调。

如:好书好人好树两组两船两次九千九盘九万
②上声+上声→阳平+上声念直上214→24(35)
如:厂长总理领导草稿稿纸好伞小组老虎
③上声+上声+上声→ 半上声+(阳平+上声)
214+214+214→21(211)+【24(35)+214】如:纸老虎党小组小俩口李厂长很友好冷水井
④上声+上声+上声→(阳平+阳平)+上声
214+214+214→【35+35】+214
如:演讲稿古典美展览馆手写体洗脸水管理组
注:一句话都是上声音节时,分语段变调
如:请你|给我|买把|小雨伞。

2.去声变调
①去声+去声→半降+去声
前一个去声由全降变为半降53+51
如:道路计划电话漂亮运动努力著作试验
注:拼写时标注原来的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不”怎样变调?
“一”在单念或在词句末时念原调阴平声。

“一”在去声音节前面,变为阳平。

如:
一道一次一定一致一律
一晃一动一并一刻一路
“一”在阴平、阳平、上声前面时变为去声。

如:
在阴平前:一般一端一经一边
在阳平前:一时一群一条一团
在上声前:一举一早一手一体
“一”夹在重叠式的动词之间轻读。

如:
看一看想一想问一问学一学
“不”在单念或在句末时念原调去声。

“不”在去声音节前面,变为阳平。

如:
不会不但不论不必不变
不是不信不料不愧不错
“不”夹在动词或形容词之间,夹在动词补语之间轻读。

如:
好不好行不行看不清打不开。

☆☆什么叫轻声?判断轻声有什么规律?
轻声是四声之外的一种特别声调。

在词语或句子里,有的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又轻又短的调子,这种又轻又短的调子就是轻声。

普通话的轻声都是从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变化而来。

轻声作为一种变调的语音现象,一定体现在词语和句子中,因此,轻声音节的读音就不能独立存在。

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如兄弟xiōngdi(指弟弟)--兄弟xiōngdì(指哥哥和弟弟)
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

如:对头duìtou(仇敌、对手,名词)--对头duìtóu(正确、合适,形容词)另外,还有一部分双音节词第二个音节习惯上都读轻声,并没有区别词义或词性的作用。

如:神气、商量、丈夫。

一个词语是否读轻声,大体上有如下规律可循:
⑴语气词“吧、吗、呢、啊”等读轻声。

如:行啊、好吧、去吗。

⑵助词“的、地、得、了、过、们”读轻声。

如:大的、写了、买得起。

⑶名词后缀“子、儿、头”等读轻声。

如:桌子、罐头、老头儿。

⑷方位词读轻声,如:天上、家里。

⑸重叠式动词的末一个音节读轻声。

如:过来、过去、干起来。

⑹叠字名词读轻声,如:哥哥、娃娃、猩猩。

⑺趋向动词读轻声。

如:过来、过去、干起来。

轻声音节的音色变化是不稳定的。

语音训练中应该掌握已经固定下来的轻声现象,
即字典、词典已经收入的,对于可读轻声也不可读轻声的音节一般不读轻声。

☆☆什么是儿化?儿化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普通话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儿化现象是北方话的特点之一,主要是由词尾“儿”变化而来。

词尾“儿”本是一个独立的音节,由于在口语中处于轻读的地位,长期与前面的音节流利地连读而产生音变,“儿”(er)失去了独立性,只保持一个卷舌动作,使两个音节融合成为一个音节,前面的音节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

这种语音现象就是“儿化”,这种带有卷舌色彩的韵母就叫“儿化韵”。

儿化音节虽然用两个汉字表示,但并不是两个音节,读的时候仍要念成音节,拼写的时候在原来的韵母的后面加上一个“r”,如“花儿”写成huār。

韵母儿化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虽然儿化了,但原韵母不变,如:“号码儿”(hàomǎr)中的“码”,虽然儿化了,但韵母还是a;另一种是儿化后,原韵母发生了变化,如:“树根儿”(shùgēnr)中的“根”(gěn),儿化后,它的韵尾n丢失,实际读成了shùgēr。

由于儿化,有的韵母发生了变化,这样,有些音节本来是不同音的,却变成同音的了。

如“针”和“枝”是两个不同音的字,儿化之后,成了“针儿”和“枝儿”,变成读音相同的了。

普通话的韵母除了e、er不能儿化外(ueng一般也不儿化),其他韵母都可以儿化。

儿化的主要作用是:
表示温和、喜爱的感情色彩。

例如:女孩儿、红花儿。

形容细小、轻微的状态和性质。

例如:一点儿、小米儿。

确定词性。

兼作动词、名词或兼作形容词、名词的词,儿化后确定为名词词性。

例如:盖--盖儿、尖--尖儿。

区别词义。

例如:儿(脑袋)--头儿(带头的、领导人)、白面(面粉)--白面儿(白色的粉末或指毒品海洛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