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力学中常见的几种力
第2章 牛顿运动定律

分离变量求定积分,并考虑到初始条件:t=0时v=v0,则有
v dv t μ
dt
v v0
2
0R
即
v
1
v0
v0t
R
将上式对时间积分,并利用初始条件t=0时,s=0得
s
R μ
ln 1
μ R
v0t
15
例题2-2 一条长为l质量均匀分布的细链条AB,挂在半径 可忽略的光滑钉子上,开始时处于静止状态。已知BC段 长为L(l/2<L<2l/3),释放后链条做加速运动,如图所示。 试求BC=2l/3时,链条的加速度和速度。
a0
a0
mg
T -ma0
mg
讨论一种非惯性系,做直线运动的加速参考系,在以恒定
加速度 沿a直0 线前进的车厢中,用绳子悬挂一物体。在地面
上的惯性参考系中观察,牛顿运动定律成立。 在车厢中的参考系(非惯性系)内观察,虽然物体所受张
f μN
µ为滑动摩擦系数,它与接触面的材料和表面状态(如 粗糙程度、干湿程度等)有关;其数值可查有关手册。
10
2.2.2 力学中常见的几种力
3、摩擦力。
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虽未发生相对运动,但沿接触面有 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间产生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发生变化。
如图所示,用一水平力F推一放置在粗糙水平面上的木箱,
解:取被抛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运动过程
中只受万有引力作用。取地球为参考系,垂 直地面向上为正方向。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
v0
是:t=0时,r0=R,速度是v0。略去地球的公 转与自转的影响,则物体在离地心r处的万有
m
引力F与地面处的重力P之间的关系为
大学物理2-1第2章

说明
惯性力不是真实力,无施力物体,无反作用力。
2、非惯性系中的力学规律
F F0 ma
a 为物体相对非惯性系的加速度
物体相对惯性系的加速度 a a a0
常见的非惯性系 1、作直线运动的加速参考系 以恒定加速度 a0 作直线运动的车厢内吊一重物 m 。
g
GM地 球 R2
9.8m s 2
2 弹性力:发生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原状的趋势,对与它接 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绳或线对物体的拉力
绳或线对物体的拉力,是由绳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其大小取决于 绳被拉紧的程度。绳产生拉力时,绳的内部各段之间也有相互的 弹力作用,这种内部的弹力作用称为张力。 设绳子不可伸长,每段的质量为△mi 则:
s
2.4 惯性系和非惯性系
一、惯性系与非惯性系:
乙
甲
F m
a
l0
观察者甲: 有力 F和加速度 a即 F m a
牛顿定律在该参照系中适用 — 惯性系 牛顿运动定律适用的参考系称为惯性系。
观察者乙:有力 F 但没有加速度 a即 m a 0 , F 0
讨论结果的物理意义,判断其是否合理和正确。
选对象、分析力、看运动、建坐标系和列方程
例题2-1 光滑桌面上放置一固定圆环,半径为R ,一 物体贴着环带内侧运动,如图所示。物体与环带间的滑动磨 擦系数为μ。设 t = 0 时,质点经 A 点的速度为v0 。求此后 t 时刻物体的速率和从 A 点开始所经过的路程。 分析:已知初始条件求速率和路程,需先求出加速度。 结论:用牛顿运动定律求出加速度后,问题变成已知加速度 和初始条件求速度方程或运动方程的第二类运动学问题。 解:1)以桌面为参考系,建立自然坐标系 2)分析受力,设物体的质量为m 3)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大学物理学(第二版)课件:牛顿定律

d 2
(
FT
dFT
)
sin
d 2
FT FT
cos d 2
sin d 2
Ff FN
0 0
Ff
FN
O
sin d d ,cos d 1
22
2
1 2
dFT
FTd
FN
dF FTA
T
d
F FTB
T
0
FTB FTAe
FTB / FTA e
若μ=0.25
θ
FTB/FTA
π
0.46
2π 0.21
(2)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了物体具有惯性. 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可见,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是物体固有 的,这种特性称为物体的惯性(inertia).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 称为惯性定律. (3)定义了一种特殊的参考系——惯性系.
一个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或处于 受力平衡状态下的物体,将保持其静 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不变.这样 的参考系叫惯性参考系.
* 以距源 10-15m 处强相互作用的力强度为 1
2.3 牛顿定律的应用
2.3.1 动力学问题分类 1.已知物体受力,求物体的运动状态; 2.已知物体的运动状态,求物体所受的力. 2.3.2 解题步骤(隔离体法)
• 选择研究对象(隔离物体); • 查看运动情况; • 进行受力分析(画受力图:画重力,找接触,不遗漏勿妄加) • 建立坐标系(惯性参考系),选取正方向; • 对各个隔离体列出牛顿运动方程(分量式); • 利用其他的约束条件列补充方程; • 解方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力,与此同时,绳的内部各段之间也有相互的弹性力作用,这
种弹性力称为张力.
力学中的三大力及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学中的三大力及力的合成与分解一、知能要点(一)对力的认识: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力的基本性质:(1)物质性(任何一个力必然联系着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2)相互性(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矢量性(既有大小又有方向)(4)瞬时性(力的瞬时性,指的是力与其作用效果是在同一瞬间产生: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5)独立性(某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它力是否存在毫无关系,只由该力的三要素来决定) 3.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
4.力的分类:(1)按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含有:电场力、安培力、洛仑兹力)、核力等。
(2)按力的效果命名:如拉力、压力、支持力、下滑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回复力、分力、合力、斥力、吸力等。
(二).三种常见力的产生条件及方向特征:力学范围内的三种常见力指的是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这三种常见的产生条件及方向特征如下表所示:(三)力的合成与分解1、等效的原则: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我们可以用一个力取代几个力(合成),也可以用几个力取代某一个力(分解),所有这些代换,都不能违背等效的原则。
2、一些有用的结论:(1)两个大小分别为F 1和F 2的力的合力大小F 的取值范围为21F F ≤F ≤F 1+F 2(2)当F 1=F 2=F0,两个分力的夹角θ,合力F :A:θ=0,F=2F 0 B:θ=600,F=03F C:θ=900,F=02F D:θ=1200,F=F 0 E:θ=1800,F=0由此也可以得出:当两个大小不变的分力夹角变大时,合力变小。
二、知能运用典型例题例题1.如图1-4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 、B 。
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A 、m B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 C 为一固定挡板。
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23几种常见力

得
a
F m'
m
m'
F FT0' ma
FT0 m' m F
(2) dm mdx / l
FT
(FT dFT ) FT
(dm)a m adx l
mF dFT (m' m)l dx O
dm
FT
dFT
dx
l
dm
dx
x
mF dFT (m' m)l dx
FT
dm
FT
dFT
dx
∞
∞
1018 1015
1039
103 1012 101
*表中强度是以两质子间相距为 1015m 时的相互
作用强度为1给出的.
一、万有引力 (1)万有引力:存在于两个物体之间的吸引力。
质量为 m1 和m2 的两个物体相距r 时,它们之间的 引力为:
f
G
m1m2 r2
其中引力常数
m1
m2
r
G 6 6721011 N m2 kg2
F :接触面受到的正压力。
静摩擦系数与两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 糙程度有关。实验可测定或从工程手册中查 出。
②滑动摩擦力:
当物体受到的外力超过最大静摩擦力时,相 互接触的物体间就会产生相对运动,这时的摩 擦力叫滑动摩擦力 方向:总与该物体相对另一物体滑动的方向相反。。 大小:与接触面受正压力力大小成正比。
重力是由地球对它表面附近物体的引力引起的万 有引力的一个特例。
f重
f
G mM R2
而 f重 mg
g
G
M R2
其中:M 5 98 1024 kg R 6370km
得: g 9 8m s2
二、弹性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形变,对与 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之为 弹力.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大学物理》课件-第二章 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表明:地球是一个近似程度很高的惯性系。 ★实验还表明:相对地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也 是惯性系。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8/52
牛顿第三定律
2、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 F 和反作用力 F 沿
同一直线,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
个物体上。
F F
两点说明:
摩擦系数为 ,拉力F作用于物体上。
求:F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为多大时,能使物体获
得最大的加速度?
F
解:建立直角坐标系oxy,
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
f
F cos f ma
G
N F sin mg 0
y
f N
ox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8/52
例题2-2
可解得: f μ(mg F sin ),
瞬时加速度。两者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F
m
d
v
d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11/52
牛顿第二定律
(3)矢量性的理解:
F
ma
m
d
v
dt
直角坐标系中的
自然坐标系中的
分量形式
分量形式
Fx
max
m dvx dt
d2 x m dt2
,
Fy
may
m dvy dt
m
d2 dt
y
2
,
Fz
maz
m dvz dt
最大静摩擦力 fmax 0N 滑动摩擦力 f N
0:静摩擦系数,:滑动摩擦系数。与接触面的 材料和表面粗糙程度有关,还和相对速度有关。
0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受力分析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讲】解析版(1)

专题2.2 受力分析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讲】目录一讲核心素养 (1)二讲必备知识 (1)【知识点一】物体的受力分析 (1)【知识点二】静态平衡问题 (5)【知识点三】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动态平衡 (8)三.讲关键能力 (15)【能力点】.会分平衡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 (15)四.讲模型思想 (18)“挂件衣钩滑轮”类模型-------正Y模型 (18)一讲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受力分析、平衡条件。
(1)能应用三大性质力的特点及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建立相互作用观。
(2)理解平衡的标志词如静止、匀速直线、缓慢等并能结合平衡条件建立物理方程。
2.科学思维:整体法、隔离法、合成法、分解法、矢量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拉密定理。
(1).能用整体法、隔离法、等分析多物体系的受力情况。
(2)会利用合成法、分解法求解静态平衡类问题。
(3)会用矢量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拉密定理等分析动态平衡问题。
3.科学态度与责任:在生产、生活情境中,体验物理学技术的应用。
能用静力学的知识解决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的问题,体会物理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二讲必备知识【知识点一】物体的受力分析1.力学中的五种力2.受力分析(1)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外力都找出来,并画出受力示意图的过程。
(2)一般步骤3.整体法与隔离法沿固定粗糙斜面匀速下滑,在下滑过程中B的受力个数为()A.3个B.4个C.5个D.6个【答案】B【解析】先以A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重力、B的竖直向上的支持力,B对A没有摩擦力,否则A 不会匀速运动.再对B研究,B受到重力、A对B竖直向下的压力、斜面的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共4个力,B正确.【素养升华】本题考察的学科素养主要是物理观念。
要求考生能结合基本性质力的特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建立相互作用观。
【必备知识】受力分析的两个常用判据(1)条件判据:不同性质的力产生条件不同,进行受力分析时最基本的判据是根据其产生条件判断力是否存在.(2)效果判据:有时候是否满足某力产生的条件是很难判定的,可先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分析,再运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判定未知力.①物体平衡时必须保持合外力为零.②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必须保持合力方向沿加速度方向,合力大小满足F=ma.③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必须保持合外力大小恒定,满足F=,方向始终指向圆心.【变式训练】[2020·天津市东丽区等级考试模拟(三)]如图所示,水平面上的P、Q两物块的接触面水平,二者叠在一起在作用于Q上的水平恒定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运动,某时刻撤去力F后,二者仍能不发生相对滑动。
物理力的知识点和题

物理力的知识点和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物理力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描述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
物理力不仅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也贯穿于整个自然界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在物理学的学习过程中,理解物理力的概念和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关于物理力的知识点和相关习题。
一、物理力的概念物理力是一种描述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物理量,它是通过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者运动的。
物理力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弹力:弹力是一种物体受到挤压或拉伸时产生的力,是一种恢复力。
弹簧、橡胶等弹性物体都会产生弹力。
2. 重力:重力是地球吸引物体向下的力,也是一种全息力。
物体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与地球引力常数和物体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3.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在接触面上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力,阻碍物体滑动或滚动的力。
4. 引力:引力是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比如地球吸引月球的引力、太阳吸引地球的引力等。
5. 正压力和负压力:物体受到外部压力作用时,会产生正压力和负压力。
正压力是外部压力作用在物体表面上产生的力,向内,而负压力则是外部压力作用在物体内部产生的力,向外。
物理力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可以通过大小和方向两个方面来描述。
力的大小一般用牛顿(N)作为单位,力的方向则由矢量表示。
力的方向通常沿着物体受力的方向做指向物体的标记。
二、物理力的相关习题1. 一辆质量为1000kg的汽车沿水平路面匀速行驶,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500N,求车辆的牵引力大小。
解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由于车辆是匀速行驶,所以合力为零,即牵引力和摩擦力平衡,即牵引力等于摩擦力的大小,为500N。
2.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以30°角斜向下的斜面上的斜面摩擦力和垂直向下的重力,求斜面摩擦力和垂直向下的力的大小。
解答:将斜面上的力分解为平行与斜面的摩擦力和垂直于斜面的力,设斜面摩擦力为F1,垂直向下的力为m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x
l
dm
dx
mF dFT (m' m)l dx
FT dm FT dFT
dx
F
FT
dFT
mF (m' m)l
l
dx
x
FT
(m'
m
x) l
F m'
m
三 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Ff μFN
最大静摩擦力 Ff0m 0FN
静摩擦力 Ff0 Ff0m
一般情况 0
FT
m'FT0
FT0'
m
F
a
a
FT0 FT0' FT0 m'a F FT0' ma
m'FT0 a
FT0'
a
F m'
m
FT0
m' m' m
F
m
F
a
(2) dm mdx / l
(FT dFT ) FT (dm)a m adx
l mF dFT (m' m)l dx
FT dm FT dFT
——胡克定律
例1 质量为m 、长为l 的柔软细绳,
一 在端绳系的着另放一在端光加滑力桌面.上设F 质绳量的为长度m'不的变物,体,
质量分布是均匀的.求:
(1)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绳上任意点的张力.
l
m' m
F
力
解
FT
和
F设T'大想小在相点等P,将方绳向分相为反两段其间张
(1)
FT'
P
2.2 力学中常见的几种力
一 万有引力
F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G
m1m2 r2
m1
m2
r
引力常数 G 6.67 10 11 N m2 kg 2
重力 P mg, g
地表附近
g
GmE R2
GmE r2
9.80m
s-2
二 弹性力
由物体形变而产生的. 常见弹性力有:正压力、张力、弹簧 弹性力等.
弹簧弹性力 f k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