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实习生针刺伤根本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一、原因分析1、人力资源不足我国临床一线护士存在严重缺编现象。

输液室、病房护士日夜不停的工作,常年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从而引起注意力不集中,这种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常常使她们感到精力不足、头昏眼花、腰背酸痛,而多数人在超负荷状态下应激反应能力往往较差,因而容易发生针刺伤。

据调查的结果分析,针刺伤多发生在工作繁忙的时候,如上午输液高峰时和中午护士值班人少时,因这时期或因病人较多,或因护士人手少,而此时又是部分病人已输完液体需要拔针的时间,护士往往拔完一个病人的针后不能及时处理销毁输液器而又要给另一个病人拔针,造成最后集中处理这些病人用过的输液器时被刺伤。

2、护理人员某些操作不规范护士在工作中粗心大意,未严格遵守程序、技术不熟练是导致针刺伤发生的因素之一。

42%的针刺伤是在心情急躁或紧张时发生的,74%的针刺伤是在工作紧急或繁忙时发生。

有不少刺伤是护士给病人拔完针后,因为又要急着为另一位病人拔针,就把拔出的输液器的针头插进输液管中,在插针头的过程中,就极易被针头刺伤另一个用来固定输液管的手上。

还有一定比例的刺伤是在回套针头的针帽时发生的。

这些都是护理人员本身违反操作规范而致刺伤的。

另外,徒手分离针头与注射器,用过的针头暴露于周围环境中等,也是造成针刺伤的常见原因。

因此,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卫生部门关于一次性物品处理的要求,是避免针刺伤的重要措施之一。

3、防护意识淡薄首先是临床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漠,院内感染知识培训时不认真学习,比如护理部要求在临床工作中尽量不进行针头复帽的操作,必需时要“单手复帽”操作。

但在对针刺伤的护士询问中,还有护士不知道“单手复帽”是怎么操作的。

再次护士学校教育中缺乏职业防护课程,临床护士的防护教育也未受到重视,护士从业后缓慢形成的职业防护意识模糊,自我防护意识普遍较弱,而防护意识的淡漠又导致其防护行为不到位,发生职业暴露的几率增大。

4、护理对象不合作护理对象的不合作是导致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之一。

护理实习生针刺伤开题报告

护理实习生针刺伤开题报告

题目:护理实习生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护理实习生的数量逐年增加,他们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由于操作不熟练、经验不足等原因,针刺伤事故频发。

针刺伤不仅给实习生造成身体伤害,还可能导致感染等严重后果。

因此,分析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策略,对于提高护理实习生的安全意识,降低针刺伤事故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分析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探讨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提高护理实习生的安全意识,降低针刺伤事故的发生率。

研究内容包括:1. 收集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的案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包括操作不当、心理因素、设备因素等。

2. 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实习经验的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的发生情况,探讨影响针刺伤发生的因素。

3. 针对针刺伤的主要原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如加强实习生培训、优化工作环境、提高设备质量等。

4. 对比实施预防措施前后的针刺伤发生情况,评估预防措施的效果。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其次,设计问卷调查表,对护理实习生的基本信息、针刺伤经历等进行调查;然后,对部分护理实习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针刺伤的看法及建议;最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研究结果。

四、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得出以下结果:1. 护理实习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以及不同背景因素对针刺伤发生的影响。

2. 针对针刺伤原因制定的预防措施。

3. 预防措施实施前后的针刺伤发生情况对比,评估预防措施的效果。

五、研究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对于提高护理实习生的安全意识,降低针刺伤事故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成果可以为医疗单位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和管理策略,有助于营造安全的实习环境,提高护理实习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本研究还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医疗行业的发展。

实习护生针刺伤调查与分析

实习护生针刺伤调查与分析

实习护生针刺伤调查与分析近年来,随着健康管理技术的发展,护生针刺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护生针刺伤是由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给患者打针时造成的,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和医疗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对实习护生针刺伤进行调查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实习护生针刺伤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适当的改进建议,以期提高护理质量,避免护生针刺伤的发生。

一、实习护生针刺伤调查本次调查采用多项式分布完成,共计400份调查问卷,在全国20家三甲医院实习护生中进行抽样调查,填写有关实习护生针刺伤的护理情况的问卷,并收集实习护生们的联系方式。

调查了实习护生的年龄、性别、护理经验、护理单位、工作地点、护理结果等情况,收集的资料不仅反映了目前实习护生的护理水平和护理技能,同时还反映了实习护生的护理质量。

二、实习护生针刺伤分析(一)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率比较高通过调查,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率较高,达到15.5%,比国家平均水平要高(5.5%)。

说明实习护生在针刺伤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护生护理技能有待提高,需要加强护理培训和能力培训,提高护理质量。

(二)护生性别对针刺伤存在影响调查数据表明,男性护生的针刺伤发生率优于女性护生,男性护生的针刺伤发生率为14.2%,女性护生的针刺伤发生率为16.7%。

因此,在培养实习护生时,应重点考虑性别因素,以保证护理质量。

(三)护生年龄与针刺伤存在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年龄越大的护生,针刺伤的发生率越低,年龄在25-35岁的护生发生针刺伤的发生率最高,达到17.3%。

因此,年纪较大的护士提供的护理质量更高,可以避免护生的针刺伤发生。

三、改进建议(一)建立护理实习护生申报制度为了确保实习护生质量,应建立护理实习护生申报制度,根据实习护生的性别、护理经验、护理单位、工作地点等情况,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申报,以确保实习护士护理质量。

(二)改善实习护生技能实习护生应加强护理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护理水平,增强护理能力,以期避免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发生。

输液室实习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输液室实习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输液室实习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目的:分析输液室护生针刺伤的根本原因及防范措施。

方法:将2009年至2014年实习护士针刺伤事件做回顾性调查,分析我科2009 年至2014 之间包括实习护士在内的所有针刺伤的情况。

结果:护生针刺伤比例远远高于临床护士。

由于实习护生才刚从学校转到临床,心理素质不稳定,缺乏临床经验和自我防护意识;操作不熟练,操作中未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未按锐器规定严格处理锐器,导致了针刺伤的频繁发生。

2011年8月始对实习护生针刺伤事件制定了一系列干预措施,针刺伤比例显著下降。

标签:实习护士;针刺伤;护理干预针刺伤是一种累及皮肤深部、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染疾病最危险的传播途径之一[1]。

目前有二十多种血源性疾病,最严重的是感染艾滋病HIV,乙型病毒性肝炎HBV,丙型病毒性肝炎HCV。

根据英国医学会(BMA)调查报告,针刺伤只需0.004ml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足以至感染.[2]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特别是刚到医院的实习护生,发生职业性损伤的危害性更大。

由于实践经验少、技术上的生疏,使其锐器伤发生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因此,有效减少实习护士针刺伤的发生和在发生针刺伤后采取积极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一般资料以我科2009年8月至2014年08月输液室实习护士发生的针刺伤进行归类、分析和总结,见表1。

对护生针刺情况、认知、伤后心理状态及伤后处理情况进行调查。

现汇报如下:表1 护生针刺伤数据及所占比例2针刺伤原因分析2.1自身防护意识淡薄实习护士刚刚从理论学习转向临床实践,在职业感染的防护方面缺乏相应的知识与实践经验。

特别是在我国大多数医科院校中,尚未开展对学生的系统化、规范化的职业感染知识教育与相关技能的培训,导致他们在临床实践活动中缓慢形成的职业防护意识太模糊,自我防护意识普遍较弱。

大部分实习护士对标准预防不熟悉甚至没有概念,认为针刺伤在日常工作中是极为普遍无法避免的。

实习护生针刺伤调查与分析

实习护生针刺伤调查与分析

实习护生针刺伤调查与分析实习护士的针刺伤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方面,也是护理质量改进的重要方向。

本研究旨在以调查和分析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实习护生针刺伤的情况。

研究主要通过调查200名实习护士,有关实习护生针刺伤的情况进行调查。

研究结果显示,在调查的200名实习护士中,有70名实习护士曾经受过针刺伤。

其中,实习护士中因针刺伤患者受伤的最多,占45%;其次是因护生担心针刺而受伤,占25%;其他原因包括因不注意而自己受伤(15%),因操作失误而受伤(5%)以及其他原因(10%)。

从实习护理技能以及对护理工作的熟悉程度来看,结果显示较高护理技能(≥ 3项)和较弱(≤ 2项)的实习护士受伤的比例分别为42%和30%。

通过分析上述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实习护士的针刺伤的发生率是比较高的,而且可能与护理技能水平、护理熟悉程度以及其他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护理机构应重视实习护士的针刺伤的风险,加强护士实习管理,加强护理教育,加强护理锻炼,培养更多熟练护士,以此减少发生实习护生针刺伤的概率。

此外,实习护士也应尽量避免针刺伤,在操作尖锐器械时要注意力集中,有意识地预防针刺伤。

同时,必要时要采取充分的防护措施,如佩戴手套、口罩和眼罩等,以保护护士的安全。

最后,本研究只是对实习护士针刺伤的概况性研究,虽然可以得出相关结论,但由于研究规模较小,结果仅供参考。

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进行更多深入的研究,以进一步明确实习护士针刺伤的发生原因,以及如何加强针刺伤的风险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总之,实习护士针刺伤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加强护士实习管理,改善护理教育,增加护理培训,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提高护士的护理技能,有效降低实习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 文章 编 号 ] 10 —49 20 )108 - 0232 (08 1—060 2
据 报道 , 全世界 每年有 30万 医护人员 意外 被针刺 0 伤 , 另据美 国疾病 控制 中心 的统计 , 护士 发 生针 刺事 件 占各类 医务人 员 针刺 事件 总数 的 6 , 3% 同时报道
后早搏消失 。另 1例老 年室 性早 搏 心 电监 护过 程 中显 示 心率波动 幅度 较 大 (0~12 mi) 排 除其 他 干扰 因 7 3/ n , 素 后人工数心率 , 结果 为 7 / i, 察 患者无 胸 闷和 心 8 mn观 慌, 提示我们对 监测 结果 有 疑 问时应 冷 静思 考 和处 理 。 由于颈髓损伤后 早期使用脱 水剂及应 激分解 代谢 增强 ,
损伤早期 一般均应用脱 水剂 以减 轻脑 水肿 , 需适 当限制
患者进食 少 , 加上心 房肽 、 抗利尿 激素等异 常分泌 , 可出 现低钠 、 低钾 、 氯 血症 , 而引 起循 环 障碍 , 理 中应 低 进 护
注意监测 电解质 和尿量 , 医嘱补液 , 遵 纠正水 、 电解 质紊
入水量 。对 血压偏 低 者使用 多 巴胺 及 血管 活性 药 物
[ 键 词 ] 注射 ; 刺伤 ; 习护 士 关 针 实
的当务之急 。笔者 就我 院 3年 内实 习护 生 被针 刺伤 的 情 况进行调查 、 分析 , 探讨 有 效减 少 护士 针 刺伤 发生 率
的方法及对策 。 1 对 象与方 法
[ 图分 类 号 ] R 7 中 42
[ 文献 标 识 码 ] B
防止增 加外周 血管扩 张 , 以保证 心 、 、 脑 肾等重要器 官的
血液供应 。
2 5 加强药物不 良反应 的观 察 窦性 心动过缓 者常用 .

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原因及其预防对策研究进展

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原因及其预防对策研究进展

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原因及其预防对策研究进展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个职业损伤。

临床实习,是一名学生进入临床的重要环节,为护生将理论结合实践所必需的过程。

而实习护生在工作中,工作环境较为特殊,且在提供服务对象护理工作的同时,也容易暴露在潜在的危险当中。

其中针刺伤就是较为常见的一种。

本文简要分析了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预防对策。

1.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1)实习护生的操作不规范。

在操作过程中没有按照严格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或者技术不熟练,是引起针刺伤最主要的原因。

护生在操作中不仅护理操作不熟练,而且工作经验也不足,部分护生在将针头和注射器分离的时候会刺伤自己,或者使用针头后套回到针帽也会导致刺伤。

(2)自我防护意识差。

很多实习护生在实习的过程中,缺乏自我防护意识。

且很多高校并没有开展护理防护教育,也没有教材,多由教师根据自身经验讲解。

实习护生的大部分信息都来自于杂志、电脑、手机等信息,因此容易忽略,也缺乏相关意识。

再加上很多带教老师对此方面也不够重视,就会导致针刺伤的发生率居高不下。

2、预防对策(1)做好事先预防。

实习护生在实习前,可以做好实习演习。

学校可以增设相关课程,讲解常见的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传播途径,讲解关于职业感染的危险性,讲解关于针刺伤如何处理等,并介绍给学生如何避免意外伤害,且要求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要告诉学生在发生意外后要如何应对,采取何种护理措施,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实习演练[1]。

实习单位在接收到护生后,也要将预防措施作为岗前培训的相关内容,讲解给学生如何预防意外的发生,如何在发生后进行处理和报告。

带教教师在接收到实习护生后,也要首先给护生讲解如何预防意外的出现,提高其自身防护意识。

(2)规范学生的安全操作行为。

临床上很多学生的针刺伤是由于不严格的执行操作规范,加之自我防护的意识比较薄弱导致。

因此不论是学校还是实习单位,均要规范实习护生的护理操作。

实习护士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

实习护士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

实习护士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友谊医院彭立华董峻桦【摘要】目的:提高学生的风险意识,规范护理操作行为,预防和减少针刺伤的发生,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方法:通过对实习护士针刺伤发生的原因调查,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指导学生发生针刺伤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结论:减少针刺伤,保障职业安全。

【关键词】实习护士针刺伤防护措施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暴露,临床护士进行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等侵入性操作机会多,发生针刺伤的机会远大于其他医务人员,特别是实习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更高。

通过对我科轮转的34名实习护士进行针刺伤问卷调查发现,34人中有23人发生针刺伤,占67%,其中22人针刺伤发生在输液完毕的拔针过程以及治疗完毕后整理医疗废物过程中,占95%。

护理操作中被锐器刺伤的风险是不可避免,但通过规范操作是可以预防的。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评定表明62%~80%的锐器伤是可以预防的[1]。

1针刺伤的危害乙肝,丙肝,艾滋病是针刺伤最常见、威胁最大的血液传染病。

据新闻报道,我国乙肝病人及感染者约9000万,是乙肝高发国,进年来,艾滋病发病率也呈快速增长趋势,一旦感染,对个人及家庭造成的危害极大。

2预防措施加强实习生岗前培训,强化自我防范意识。

医院及科室通过定期组织实习生进行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及发生职业暴露后的正确处理方法等讲座,使学生认识发生职业暴露的严重危害,在实习过程中加强自我防范,提高风险意识,降低针刺伤机率。

选择临床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严格带教,规范操作流程。

实习生初次进入临床,对各项操作充满好奇,会积极学习静脉输液及注射操作技术,操作完毕帮助整理医疗废物,病人输液完毕帮助拔针。

由于没有任何临床经验,操作不规范,也缺乏预知风险的能力,在这一阶段发生针刺伤的风险较高。

带教老师在学生操作时须监管到位,发现有可能发生职业暴露的违规操作及时给与纠正,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这将有效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3对针刺伤高发环节采取有针对性指导培训规范拔针操作,减少针刺伤发生机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