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导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概观

合集下载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导论部分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导论部分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当代西方哲学思潮大体上分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主潮.●西方文艺理论——人本主义、科学主义两大思潮:人本主义——西方文论发展史1.象征主义:高度重视人的个性、个体的心灵活动和重建个体的精神史(瓦莱里)2.意象派:强调诗歌意象应表达诗人感情与理性的“复合”(庞德)3.表现主义:艺术是抒情的直觉和表现的理论(克罗齐)4.精神分析:“无意识”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弗洛伊德)5.现象学6.存在主义文论科学主义——西方文论发展史1.俄国形式主义和布拉格学派以科学方法研究文学的“内在问题”其目标是研究文学的内在规律,掲示文学之为文学的文学性,即文学中的语言形式和结构2.英美语义学和新批评文论3.结构主义、符号学、叙事学两大转移:当代西方文论在研究重点上发生了两次重要的历史性转移➢第一次是从重点研究作家转移到重点研究作品文本从二三十年代起,随着俄国形式主义、语义学和新批评派的崛起,西方文论研究的重点开始发生悄悄的变化,即从以作家研究为主逐步转向以作品研究为主。

如俄国形式主义只关心文学作品本身的语言形式和结构,而不关心有关作家的生平与心理,英美新批评的“意图谬见”说和“感受谬见”说把文学作品与作家、读者两方面的联系一刀切断,只孤立地研究文学作品本身筝到了结构主义, 更是把文学文本作为唯一的研究对象,罗兰・巴尔特声称,作品诞生“作者死了”作者意图与文本无关。

➢第二次则是从重点研究文本转移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文论,在重点研究文学作品的同时, 已开始关注读者的接受问题,如英伽登认为读者也参与了文学作品的创造,萨特也对读者的再创造给予高度评价。

结构主义文论后期也开始注意读者的阅读问题口到六七十年代的解释学和接受理论,则完成了当代西方文论第二次研究重点的转移,即从作品文本转到读者接受上来。

两个转向:1.非理性转向2.语言论转向。

第一讲 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概观

第一讲 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概观

(2) 科学主义文论 ① 形式主义文论、布拉格学派。
② 语义学和新批评理论。
③ 结构主义文论、符号学、叙事学。
三、现代西方文论的两次转移
1. 从作家到作品文本
19世纪的西方文学理论把研究重点放在作家身上。 20世纪初文论,仍以作家为研究重点。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随着俄国形式主义、语义学 和新批评派的崛起,西方文论研究的重点开始发生变 化,即从以作家研究为主逐步转向以作品研究方文艺理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2.马新国:《西方文论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3.童庆炳:《西方文论专题十讲》,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版。
4.乔国强:《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读》(上下册), 复旦 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朱立元:《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上下卷),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2年版。
巢湖学院中文系
现代西方文论
主讲:褚春元(博士后 副教授)
第一讲 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概观
一、现代西方文论的时空界定
二、现代西方文论的两大主潮
三、现代西方文论的两次转移
四、现代西方文论的两个转向
一、现代西方文论的时空界定
几种说法:
(1)从叔本华、尼采算起 (2)19世纪七十年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从 自由资 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
的真伪。
在现代西方文论中,“语言论转向”主要体现在科 学主义文论中。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语义
学和新批评,到结构主义、符号学,都从不同方面
突出了语言论的中心地位。
五、现代西方文论的表现特点
1. 流派繁多。
2. 更迭迅速。 3. 许多流派之间既有冲突,又有交叉、重叠、影响 和吸收,呈现复杂的关系。
6.朱立元:《现代西方美学史》,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 版。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论文(全文)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论文(全文)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论文一、横向打通文论要点与柏格森认为笑是“镶嵌在活的东西上面的某种机械刻板的东西”,介绍他的生命哲学,“笑”的理论更易吃透。

讲“精神分析学说”的文论,就必须介绍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人格是一个整体,指人的个性构成,与通常所指的人的品质有所区别。

人格整体包括3个部分,分别称为本我、自我、超我。

人格中的3个部分彼此交互影响,在不同时间内对个体行为产生不同的支配作用。

与本我、自我、超我相对应的是快乐原则、现实原则和理想原则。

如果只介绍“潜意识”、“俄狄浦斯情结”、或者梦的理论,没有精神分析理论基础的介绍就显得很突兀。

对荣格“原型”理论的认识必须在弗洛伊德个人“潜意识”理论的基础上,引进“集体无意识”的概念,“分析心理学”的“原始意象”、“自主情结”等文论要点就会迎刃而解。

再如,解构主义文论,罗兰·巴特是从对结构主义文论的反思走向解构主义的。

他在《S/Z》中开宗明义:“从每个故事里抽取出它的模型,以这些模型再建立一个巨大的叙述结构,然后(为了验证)又回到任何一部作品上去:这件任务使人力倦神疲,而且索然寡味,因为文本因此而失去了差异。

”而德里达是从语言学出发,反对逻各斯(语言)中心主义,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特色。

这里须适当介绍索绪尔的语言学知识。

在索绪尔看来,语言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体,就具体语言符号而言,能指是随意的,与所指没有必定的联系。

任意性、差别性局限于能指领域。

语言优于文字,文字的首要用途是记录语言。

德里达认为“所指”领域同样存在任意性和差别性,语言并不优于文字。

为此,他解构了逻各斯中心主义,达到反传统的目的,说明“所指”世界构成一个流动的意义指涉过程,它也是不确定的。

至此,德里达在深广的背景下,打开了解构主义的大门。

“言虽不能言,非言无以传”,他后来自造“分延”(differnce)、“播撒”(dissemintion),“踪迹”(trce)等新词也正是以自己的理论为基础的。

朱立元版本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朱立元版本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第一章导论1、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两大主潮是什么?答: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是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两大主潮。

①所谓人本主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其根本特点是把人当作哲学研究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对人本身的研究来探寻世界的本质及其他哲学问题。

人本主义文艺理论的主要代表有象征主义诗论、表现主义文论、精神分析学文论、直觉主义文论、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文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解释学和接受理论等。

这些人本主义文艺理论重视主体的艺术和审美经验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高度重视人的个性与心灵活动,尤其是注重无意识心理活动嫉妒者阅读接受等层面,开辟了以往文艺理论研究未涉及的新领域,并对后世文艺理论有深远的影响。

②所谓科学主义,是以自然科学的眼光、原则和方法来研究世界的哲学理论,它把一切人类精神文化现象认识论根源都归结为数理科学,强调研究的客观性、精确性和科学性,其思想基础在本世纪主要是主观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

科学主义文艺理论的主要代表有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英美语义学和新批评文论、结构主义文论、符号学文论、叙事学文论以及解构主义等。

这些科学主义文艺理论较之人本主义文艺理论更清晰地呈现出一条一脉相承、前后相继的线索,尤其是反对人本主义的口号更是旗帜鲜明。

在索绪尔语言学的影响下,形式主义、结构主义都希冀能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研究文艺作品及文学现象,试图找到其内部规律,揭示文学之为文学的文学性,专注于作品本身的形式、语言、语义等内部研究,甚至完全割裂了文学作品与作者、社会、读者的关联,但对文本研究的规范性、客观性和科学性作出了巨大贡献。

2、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研究重点的两次转移是什么?答: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研究重点发生了两次转移,第一次是从对作者的研究转移到对作品的文本分析上来,第二次是从对作品文本的分析转移到对读者接受的分析上来。

①从作家到作品: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文艺理论研究重点从19世纪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实证主义注重研究作家的创作天才、生平背景、心理活动对作品的影响等问题,转移到单纯聚焦作品文本文字语言的语义和结构等形式方面,为了避免作者与读者的介入产生意图谬见和感受谬见而刻意回避对作者与读者的研究,完全割裂了作者所处的文化社会背景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完全割裂了读者的阅读接受对作品的阐释塑造与再创造作用。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一、直觉主义直觉主义是20世纪初对西方现代派文学产生极大影响的一种哲学思潮,它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柏格森。

柏格森直觉主义中所强调的创造性、非理性,以及直觉和无意识等问题,都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反复突现的重要理论问题,而且对意识流创作手法的崛起,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意识流就叙事的角度由外在的观察转入内心的体验和发现而言,不妨说是柏格森直觉主义的一个延续。

二、柏格森的艺术即直觉说柏格森在《形而上学导论》(1903)中区分了直觉和理性分析这两种认知世界的方式。

柏格森强调艺术的非功性。

他认力人类对世界的感知大都为物质需要和实用功利所束缚,有鉴于人总是用功利的艰光来看世界,以致视而不见对象的鲜明的个别性,而只看到它们可被复述的部分。

这不仅对于物,而且还包括了我们对他人的和我们自已的情感的感知,即所见的只是那非个人的、抽象的一面。

这佯艺术便成为一种心灵的感知。

艺术抛弃了对事物的实用态度和抽象取义的现成方法,而见出对象原生原长的内在生命,直接面对一个扫去面纱的世界。

所以,艺术的目标总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因此是一种直觉。

艺术作为直觉意味着鲜明的个别性。

柏格森认为就精神状态而言,人所见的不过是它的外在表现,即人人相通的、可为言语一劳永逸加以表达的普通的一页。

艺术家的心灵在于能以直觉超越理性,在其最高的境界上可统万端为一体,无论是物质世界的形色声貌,抑或内心生活中最细微的变化,都能如其本然地感知其个别性。

总的来看,柏格森关于唯一真实时问的心理时问即绵延的观点,虽然是意识流创作手法的直接的哲学和心理学基础。

但他的直觉主义哲学对文学和艺术产生的影响要大于意识流一端。

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与克罗齐的“直觉一表观”悦虽然有内在相通之处,但两者又有明显的差别。

往历史上看,克罗齐的直觉即表现即艺术的观点,可以上溯到亚里士多德心赋形式于物的传统;柏格森直觉主义则更使人想起柏拉图的诗歌迷狂说。

柏格森的直觉主义文论,把艺术活动与生命现象联系起来,强调艺术的个性、不可重复性和独特性等,反对仟何机械化、公式化倾向,有一定的合理性;把主客交融无间的“直觉”状态看作艺术的至境也不无道理;从生命的机械化来探讨喜剧性也有独到之处。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教学大纲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教学大纲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课程英文名称:Twentieth Century Western Critical theories学分: 2 总学时: 36课程性质: 学位专业基础课适用研究生专业: 英语语言文学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我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它以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演变为线索,系统介绍和分析20世纪的各种主要文艺理论,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各流派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内在联系,总结西方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经验和规律,探询可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更深入地把握文学的本质、特征,把握西方文论的内在精神,为进一步的学术思考和研究建立必要的基础和参照。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俄国形式主义1.了解俄国形式主义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理论源头、发展概况2.了解如何在文艺批评实践中应用俄国形式主义二、英美新批评1.了解英美新批评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理论源头、发展概况3.了解如何在文艺批评实践中应用英美新批评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1.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及其在20世纪的新发展2.了解如何在文艺批评实践中应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四.精神分析批评理论1.了解精神分析批评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理论源头、发展概况2.了解如何在文艺批评实践中应用精神分析批评理论。

五.原型批评1.了解原型批评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理论源头、发展概况2.了解如何在文艺批评实践中应用原型批评。

六.结构主义1.了解结构主义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理论源头、发展概况2.了解如何在文艺批评实践中应用结构主义。

七.解构主义1.了解解构主义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理论源头、发展概况2.了解如何在文艺批评实践中应用解构主义。

八.读者反应批评1.了解读者反应批评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理论源头、发展概况2.了解如何在文艺批评实践中应用读者反应批评。

20世纪西方文论复习笔记

20世纪西方文论复习笔记

【20世纪西方文论】复习笔记0 导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概观一.知识掌握要求了解当代西方文论的发展概况及其规律。

二.考核知识点0.1 当代西方文论的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主潮。

0.2 当代西方文论的“非理性转向”和“语言论转向”。

三.应试指南0.1记忆:人本主义文论的主要理论派别和科学主义文论的主要理论派别。

0.2理解:“非理性转向”的含义和“语言论转向”的含义。

1 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一.知识掌握要求了解象征主义和薏象派代表作家及其论著,掌握其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考核知识点1.1 象征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瓦莱里、叶芝及其主要论著。

1.2 瓦莱里的诗歌“音乐化”论。

1.3 瓦莱里强调抽象思维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1.4 叶芝对隐喻与象征的区分。

1.5 叶芝论感情的象征和理性的象征。

1.6 庞德的“意象”定义。

1.7 休姆论“幻想”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

三.应试指南1.1记忆:瓦莱里、叶芝及其论著。

1.2理解:瓦莱里“音乐化”论的要点:(1)和谐的整体感觉效果;(2)诗情世界与梦幻世界的内在联系;(3)语言的音乐化。

1.3理解:瓦莱里论抽象思维的重要性。

1.4记忆:叶芝对隐喻与象征的区分。

1.5理解:叶芝对象征的要求:包含着感情象征的理性象征。

1.6记忆:庞德的“意象”定义:“一个意象是在瞬息间呈现出的一个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

”1.7理解;休姆论“幻想”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

2 表现主义一.知识掌握要求了解表现主义文论的发展概况和主要观点。

二.考核知识点2.1 表现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克罗齐和科林伍德及其主要论著。

2.2 克罗齐“直觉——表现”说的主要观点。

2.3 科林伍德对表现情感和激发情感的区分。

三.应试指南2.1记忆:克罗齐的主要论著《美学原理》、《美学纲要》;科林伍德的主要论著《艺术原理》。

2.2理解:克罗齐“直觉—表现”说的主要观点:直觉指心灵赋形式于杂乱无章的物质世界的活动;直觉即表现,两者不可分割。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0、导论两大文艺主潮:当代西方哲学思潮大体分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主潮。

人本主义:所谓人本主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其根本特点是把人当做哲学研究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对人本身的研究来探寻世界的本质及其他哲学问题。

科学主义:是以自然科学的眼光、原则和方法来探究世界的哲学理论,它把一切人类精神文化现象的认识论根源都归结为数理科学,强调研究的客观性、精确性和科学性,其思想基础在本世纪主要是主观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

两次转移:当代西方文论在研究重点上发生了两次重要的历史性转移,第一次是从重点研究作家转移到重点研究作品文本,第二次则是从重点研究文本转移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

1、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前期象征主义代表人物:波德莱尔,魏尔兰,兰波和马拉美。

其中最重要的是波德莱尔,主要作品《应和》,该诗被称为“象征主义的宪章”。

2、表现主义代表作家:就文学而言,剧作家斯特林堡、布莱希特、尤金·奥尼尔,以及小说家卡夫卡。

其中最重要的代表理论家为克罗齐。

克罗齐的表现主义的主要理论为直觉与表现。

3、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什克洛夫斯基陌生化理论: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一文中指出:“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

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

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

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

”(名词解释)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联系区别:日常语言具有能指和所指功能,那么文学语言就只有能指功能。

4、精神分析批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文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个部分构成: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完全是无意识的,基本上由性本能组成的,按照“快乐原则”活动;自我代表理性,它感受外界影响,满足本能要求,按“现实原则”活动;超我代表社会准则,压抑本能冲动,按“至善原则”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1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两大主潮是什么?
(1)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是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两大主潮。

(2)关于人本主义
①所谓人本主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

②其根本特点是把人当作哲学研究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对人本身的研究来探寻世界的本质及其他哲学问题。

③主要代表有象征主义诗论、表现主义文论、精神分析学文论、直觉主义文论、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文论、解释学和接受理论等。

④意义:开辟了以往文艺理论研究未涉及的新领域,并对后世文艺理论有深远的影响。

(3)关于科学主义
①所谓科学主义,是以自然科学的眼光、原则和方法来研究世界的哲学理论。

②其思想基础在本世纪主要是主观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

③主要代表有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英美语义学和新批评文论、结构主义文论、符号学文论、叙事学文论以及解构主义等。

④反对人本主义的口号旗帜鲜明,甚至完全割裂了文学作品与作者、社会、读者的关联,但对文本研究的规范性、客观性和科学性作出了巨大贡献。

(4)还有一些理论是无法完全归入这两大主潮的,如原型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以及70年代后兴起的后现代主义等。

(5)此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发展到20世纪后半叶出现了诸多文论流派,逐渐走向多元化、非中心的发展形势。

002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研究重点的两次转移是什么?
(1)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研究重点发生了两次转移:
第一次是从对作者的研究转移到对作品的文本分析上来;
第二次是从对作品文本的分析转移到对读者接受的分析上来。

(2)从作家到作品
①开始时间: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

②这完全割裂了作者所处的文化社会背景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完全割裂了读者的阅读接受对作品的阐释塑造与再创造作用。

③主要代表流派是俄国形式主义、语义学和新批评到结构主义这一线索脉络。

(3)从作品到读者
①开始时间: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起。

②这标志着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研究重点的第二次转移,直至解构主义这一转移达到了顶峰。

(4)当时还存在非主流研究:
一是创作发生论,讨论的主题是作家为何要进行文学创作。

主要代表如科林伍德的巫术说、
弗洛伊德的白日梦理论等。

二是作品影响论和影响作品论。

主要代表如瓦莱里象征主义诗论、萨特的追求自由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生产论、荒诞派对现实批判的戏剧理论等。

(5)这两次转移反映了文学观念的历史性、根本性变化,而非主流的研究重点对保持文论研究重点倾向的平衡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003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最重要的两个转向是什么?
(1)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最重要的两个转向是非理性转向和语言论转向。

(2)非理性转向与人本主义文论:
①非理性转向主要是针对人本主义文论而言的。

②非理性的人本主义文论认为,传统的科学理性远远不能统摄全部世界,需要构建新的文艺理论。

③这一转向的主要代表有:表现主义对直觉的推崇;直觉主义意识流的分析;精神分析学对无意识的开拓;解释学与接受理论对审美期待视域的研究等。

(3)语言论转向与科学主义文论:
①语言论转向主要是针对科学主义文论而言的。

②语言论的科学主义文论认为,文学批评要遵循文学内部的规律,挖掘深藏于文学作品内层的总体结构与普遍语法。

③这一转向的主要代表有: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语义学和新批评、结构主义、符号学、叙事学及解构主义等。

(4)非理性转向与语言论转向之间的关联:
①克罗齐在认为美学就是语言学。

②海德格尔认为诗的本质就是用语言去神思存在。

③伽达默尔也将语言视为解释学文论的中心。

④语言论转向在部分人本主义文论中也有所体现,二者难以截然分开,在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上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5)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在六七十年代之后还呈现出文化研究的新转向。

产生这一转向的现实原因是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传媒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受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影响等。

004为什么会产生两大主潮与两次转向?
(1)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和技术文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当代科学主义文论接受了逻辑实证主义和现代语言学的双重影响,着重对文学作品文本的语言和形式结构作客观的分析,追求批评的科学性。

(3)资本主义制度矛盾的积累和激化导致20世纪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造成了资源短缺污染严重等问题使人们面临着新的生存困境与危机。

(4)这一背景成为人本主义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客观依据。

人本主义文论怀疑理性、批判理性,更多的看到了科技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对科学理性的绝望与幻灭使人们转向了追求人的非理性方面,这是非理性转向产生的根源。

(5)20世纪60年代之后,社会文化思想发展了重大转型。

20世纪70年代至今呈现出以下新特点:
①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界限趋于模糊。

②反传统倾向更为鲜明彻底。

③研究重点从作品文本转移到读者接受上来。

④后现代主义对抗现代主义,反文化反美学色彩凸显,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界限趋于泯灭。

⑤新马克思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等学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吸收传统文化的合理成分,对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思潮中某些片面性加以纠正。

这些理论学说都给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带来了新的气象。

005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所呈现的多元发展态势有何具体表现?
(1)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总的特点是“纷纭复杂”。

(2)具体表现在:
①流派繁多:几十个文学理论学派此起彼伏,异常活跃,且理论观点空前丰富,创新意识大大加强。

②更迭迅速:从历时角度来看,繁盛时期的周期更短;从共时角度来看,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形成的文学研究思维方式与方法一经形成模式,就迅速的应用于新领域的研究,这就大大缩短了文艺理论的发展周期,加速了文艺理论的多元化健全发展。

③冲突与融合:许多流派之间既有尖锐冲突,又有交融重叠,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呈现出十分复杂的关系。

(3)正是由于这一对立消弭、多元开放的理论格局,才使得20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较之前代达到了空前的活跃和深刻,同时也呈现空前的复杂水平与学科交融态势。

006如何总体评价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1)当代西方文论总体上对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它总结了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新鲜经验与规律,在理论上作出了新的概括与阐释。

(3)它开拓了文论研究的新天地,注重艺术家创作心理的分析,注重读者阅读接受及鉴赏心理的探索,等。

(4)不断创造更新观念和方法,促进文论研究的多元化和科学化。

(5)当代西方文论总体上对现代资本主义持批判态度,提供了对社会主义有价值的思想资料。

(6)局限性:
①当代西方文论在对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批判上较少触动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其解决药方大多是空想的不切合实际的。

③当代西方文论在思想方法上具有明显的片面性。

例如读者反应批评把读者的阅读行为看得高于一切,而完全取消了作者与作品的意义,等,这些局限性我们应当辩证看待。

007判断分析:有人说当代西方文论已经超越了马克思主义。

(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尽管当代西方文学艺术与文论有了新发展,但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吸收人类一切文化发展的新成果来丰富、充实、发展自己。

(4)因此,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能指导我们进行文学和批评的具体研究,它并没有过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