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奥数-找规律(教案含答案)
四年级《寻找规律》奥数教案

生:第一个数加1等于第二个数,第二个数加2等于第三个数,第三个数加3等于第四个数。
师:其他同学听明白了吗?
师:感觉还有很多同学没有明白,那我就按照这位同学的想法,给你们演示下吧!首先,看一下前两个数字1、2,请问,第一个数字1怎么做可以变成第二个数字2呢?
师:嗯,解释得非常清楚。请坐。其实就跟之前的规律一样,每跨一个数的数字之间都有相应的“+2”的规律。所以,按照这种规律,第二个括号应该是8+2等于10。
师:那请问,除了用8+2这个方法可以得到10,还可以怎么算出10呢?
生2:用12-2,也可以等于10。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没错,当我们发现了一组数之间的规律,可以正向来求解,还可以逆向来检验结果。这个方法一定要记住。
【同样的,在让学生讲解思路的时候,教师要操作课件配合学生的表述。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语言通顺,思路清晰。】
师:接下来我们就得?
生:做练习。
师:没错,我要看看你们到底真的掌握了这个方法没有。请你们独自解答一下下面这三道练习,然后分别说说你发现的规律是什么。
【课件出示练习三,学生自行解答,教师下台巡视,适时指导学生解答。】
师:同学们,请先认真观察例题一中的这一串数字,然后试着找一找这些数字之间的排列规律。
生:前面一个数加上3就可以等于后面一个数。
师:他说的对吗?
生:对。
师:看来同学们都特别聪明啊!都发现了这一组数字中前面的数字加上3就可以等于后面的数字,那也就是说这一组数中相邻的两个数是相差多少?
生:相差3。
师:恩,很好,那我们一步一步来看。首先,1和4相差3,4和7相差3,7和10也相差3,接着我们先跳过括号,看最后的两个数16和19,他们相差多少?
四年级奥数经典培训讲义——寻找规律(一)全国通用

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找规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手段,而规律的找寻既需要明锐的观察力,又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1、要求学生根据每相邻几个或相隔几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所要填的数。
2、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很快找出规律。
教学过程:1、找出下面各数列的排列规律,并填上合适的数(1)1、4、7、10、()、16、19(2)35、31、27、23、()、()、11找出下面各数的规律,填上合适的数。
1-1、3、6、9、12、()、18、211-2、33、28、23、18、()、(0、31-3、1、5、25、125、()2、先计算出下面一组算式的第一题,然后找出其中的规律,并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后面几题的得数。
12345679*9= 12345679*18= 12345679*54= 12345679*79=2-1、用规律,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结果。
(1)12345679*27=(2)12345679*81=2-2、用规律,写得数。
1+0*9= 2+1*9=3+12*9= 4+123*9=9+12345678*9=2-3、找规律,写得数。
22=2*2=21*4=4222=22*22=211*4=4842222=222*222=2111*4=49284 ··················2222222222=2()*= *= 。
3。
下列算式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其中第6个算式的计算记过是。
3+12,6+10,12+8,24+6,48+4,······4、下列的数表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表中4-1下面的数表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表中4-2在下图的自然数塔形图列中,第16行的第3个自然数是。
小学四年级奥数第2讲 寻找规律(二)后附答案

第2讲寻找规律(二)一、知识要点对于较复杂的按规律填数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1.对于几列数组成的一组数变化规律的分析,需要我们灵活地思考,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有时需要综合运用其他知识,一种方法不行,就要及时调整思路,换一种方法再分析;2.对于那些分布在某些图中的数,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往往与这些数在图形中的特殊位置有关,这是我们解这类题的突破口。
3.对于找到的规律,应该适合这组数中的所有数或这组算式中的所有算式。
二、精讲精练【例题1】根据下表中的排列规律,在空格里填上适当的数。
【思路导航】经仔细观察、分析表格中的数可以发现:12+6=18,8+7=15,即每一横行中间的数等于两边的两个数的和。
依此规律,空格中应填的数为:4+8=12。
练习1:找规律,在空格里填上适当的数。
【答案】(1)13(2)2(3)20【例题2】根据前面图形中的数之间的关系,想一想第三个图形的括号里应填什么数?【思路导航】经仔细观察、分析可以发现前面两个圈中三个数之间有这样的关系:5×12÷10=6 4×20÷10=8根据这一规律,第三个圈中右下角应填的数为:8×30÷10=24.练习2:根据前面图形中数之间的关系,想一想第三个图形的空格里应填什么数。
(1)(2)(3)【答案】(1)15(2)7(3)60,20【例题3】先计算下面一组算式的第一题,然后找出其中的规律,并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得数。
12345679×9= 12345679×18= 12345679×54= 12345679×81=【思路导航】题中每个算式的第一个因数都是12345679,它是有趣的“缺8数”,与9相乘,结果是由九个1组成的九位数,即:111111111。
不难发现,这组题得数的规律是:只要看每道算式的第二个因数中包含几个9,乘积中就包含几个111111111。
四年级数学奥数讲义+练习-第1讲 找规律(一)(全国通用版,含答案)

奥数已经成为现在孩子学习的加强工具。
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一种让孩子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法宝,一种可以扩宽孩子思维的奥秘兵器。
老师经常对学生们说,养成好的学习品质,拥有好的学习方法比学习知识自己重要得多,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
学习奥数更是如此。
奥数题对学生们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你既要注意到思维有广度有深度,在做题时还要加倍小心。
有些题往往是一字之差,谬之千里。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首先,需要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个正确的认识,有些家长往往错误地认为。
只要是标题问题理解了,出点小错不妨。
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助长了学生粗心大意之习气。
而在奥数题中,一点小错,往往是致命的。
学生做题出错了,我们应把它做为一个好的教育学生的契机,引导学生找出错误原因并不停积累,是知识方面的,要牢记。
是习惯方面的,要改正。
相信久而久之,好的习惯必能养成。
第1讲找规律(一)一、知识要点观察是解决问题的根据。
通过观察,得以揭示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规律:1.根据每组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2.根据相隔的每两个数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3.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很快找出规律;4.数之间的联系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所得出的规律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
二、精讲精练【例题1】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4,7,10,(),16,19【思路导航】在这列数中,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是3,即每一个数加上3都等于后面的数。
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的数为:10+3=13或16-3=13。
像上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串数叫做数列。
练习1:先找出下列各列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6,10,14,(),22,26(2)3,6,9,12,(),18,21(3)33,28,23,(),13,(),3(4)55,49,43,(),31,(),19(5)3,6,12,(),48,(),192(6)2,6,18,(),162,()(7)128,64,32,(),8,(),2(8)19,3,17,3,15,3,(),(),11,3..【答案】(1)18(2)15(3)18,8(4)37,25(5)24,96(6)54,486(7)16,4(8)13,3【例题2】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四年级奥数找规律

小学四年级奥数找规律暑期讲义第1讲找规律(一)一、知识要点观察是解决问题的根据。
通过观察,得以揭示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规律:1.根据每组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2.根据相隔的每两个数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3.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很快找出规律;4.数之间的联系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所得出的规律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
二、精讲精练【例题1】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4,7,10,( ),16,19【思路导航】在这列数中,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是3,即每一个数加上3都等于后面的数。
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的数为:10+3=13或16-3=13。
像上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串数叫做数列。
练习1:先找出下列各列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6,10,14,( ),22,26(2)3,6,9,12,( ),18,21(3)33,28,23,( ),13,( ),3(4)55,49,43,( ),31,( ),19(5)3,6,12,( ),48,( ),192(6)2,6,18,( ),162,( )(7)128,64,32,( ),8,( ),2(8)19,3,17,3,15,3,( ),( ),11,3..【例题2】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4,7,( ),16,22【思路导航】在这列数中,前4个数每相邻的两个数的差依次是1,2,3。
由此可以推算7比括号里的数少4,括号里应填:7+4=11。
经验证,所填的数是正确的。
应填的数为:7+4=11或16-5=11。
练习2: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10,11,13,16,20,( ),31(2)1,4,9,16,25,( ),49,64(3)3,2,5,2,7,2,( ),( ),11,2(4)53,44,36,29,( ),18,( ),11,9,8(5)81,64,49,36,( ),16,( ),4,1,0(6)28,1,26,1,24,1,( ),( ),20,1(7)30,2,26,2,22,2,( ),( ),14,2(8)1,6,4,8,7,10,( ),( ),13,14【例题3】先找出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小学奥数教程:操作找规律 全国通用(含答案)

知识点说明 在奥数中有一类“不讲道理”的题目,我们称之为“简单操作找规律”。
有一些对小学生来说很难证明的,但与证明相比,发现却是比较容易的。
这也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思想,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会有一种先猜后证的解题方法。
这类题主要考查孩子们的发现能力。
模块一,周期规律 【例 1】 四个小动物换座位.一开始,小鼠坐在第1号位子,小猴坐在第2号,小兔坐在第3号,小猫坐在第4号.以后它们不停地交换位子.第一次上下两排交换.第二次 是在第一次交换后再左右两排交换.第三次再上下两排交换.第四次再左右两排交换……这样一直换下去.问:第十次交换位子后,小兔坐在第几号位子上?(参看 下图)【考点】操作找规律 【难度】2星 【题型】解答【关键词】华杯赛,初赛【解析】 根据题意将小兔座位变化的规律找出来.可以看出:每一次交换座位,小兔的座位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一格,每4次交换座位,小兔的座位又转回原处.知道了这个规律,答案就不难得到了.第十次交换座位后,小兔的座位应该是第2号位子。
【答案】第2号【例 2】 在1989后面写一串数字。
从第5个数字开始 ,每个数字都是它前面两个数字乘积的个位数字。
这样得到一串数字:1 9 8 9 2 8 6 8 8 4 2 ……那么这串数字中,前2005个数字的和是____________。
【考点】操作找规律 【难度】2星 【题型】填空【关键词】迎春杯,中年级,初试【解析】 由题意知,这串数字从第5个数字开始,只要后面的连续两个数字与前面的连续两个数字相同,后面的数字将会循环出现。
1989︱286884︱28……由上图知,从第5个数字开始,按2,8,6,8,8,4循环出现。
()2005463333-÷=⋯,前2005个数字和是()()()1989286884333286+++++++++⨯+++27119881612031=++=。
【答案】12031例题精讲知识点拨操作找规律【例3】先写出一个两位数62,接着在62右端写这两个数字的和8,得到628,再写末两位数字2和8的和10,得到62810,用上述方法得到一个有2006位的整数:628101123…,则这个整数的数字之和是。
786编号四年级奥数找规律

(4)53,44,36,29,( )18,( ),11,9,8 (5)81,64,49,36,( ),16,( ),4,1,0 (6)28,1,26,1,24,1,( ),( ),20,1 (7)30,2,26,2,22,2,( ),( ),14,2 (8)1,6,4,8,7,10,( ),( ),13,14 (9)10, 1 , 8 , 2 , 6 , 4 , 4 , 7 , 2 ,( ) (10) 0, 1, 3, 8, 21, ( ), 144 (11) 0, 1, 4, 15, 56, ( ) (12) 1, 3, 6, 8, 16, 18, ( ), ( )
【例题 5】下面每个括号里的两个数都是按一定的规律组合的,在□里填上适当 的数。
(8,4)(5,7)(10,2)(□,9) 【思路导航】经仔细观察、分析,不难发现:每个括号里的两个数相加的和 都是 12。根据这一规律,□里所填的数应为:12-9=3 练习 5:下面括号里的两个数是按一定的规律组合的,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6,9)(7,8)(10,5)(□,) (2)(1,24)(2,12)(3,8)(4,□) (3)(18,17)(14,10)(10,1)(□,5) (4)(2,3)(5,9)(7,13)(9,□) (5)(2,3)(5,7)(7,10)(10,□) (6)(64,62)(48,46)(29,27)(15,□) (7)(100,50)(86,43)(64,32)(□,21) (8)(8,6)(16,3)(24,2)(12,□)
(4)3,7,15,31,63,( ),( ) (5)33,17,9,5,3,( ) (6)0,1,4,15,56,( ) (7)1,3,6,8,16,18,( ),( ),76,78 (8)0,1,2,4,7,12,20,( ) (9)2,8,5,20,7,28,11,44,______,12.
小学奥数图形找规律四年级

找规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图形找规律一种重要的手段,而规律的找寻既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又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一般地说,在观察图形变化规律时,应抓住一下几点来考虑问题:⑴图形数量的变化;⑵图形形状的变化;⑶图形大小的变化;⑷图形颜色的变化;⑸图形位置的变化;⑹图形繁简的变化.对于较复杂的图形,也可分为几部分来分别考虑,总而言之,只要全面观察,勤于思考就一定能抓住规律,解决问题.板块一数量规律【例 1】观察图形的变化,想一想,按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带“?”的空格处应画什么样的图形?【解析】横着看,每行圆形的个数一次减少,而三角形的个数依次增加,但每行图形的总个数不变.因为圆形的个数是按4、3、?、1的顺序变化的,显然“?”处应填一个圆形。
【巩固】观察图形的变化,想一想,按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带“?”的空格处应画什么样的图形?【解析】(方法一)横着看,每行三角形的个数依次减少,而正方形的个数依次增加,但每行图形的总个数不变.因为三角形的个数是按4、3、?、1的顺序变化的,显然“?”处应填一个三角形△.(方法二)竖着看,三角形由左而右依次减少,而正方形由左而右依次增加,三角形按照4、?、2、1的顺序变化,也可以看出“?”处应是三角形△.【例 2】观察下面的图形,按规律在“?”处填上适当的图形.【解析】本题中,几何图形的变化表现在数量关系上,图中黑三角形的个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从(2)起,每一个格比前面一个格多两个黑三角形,所以,第(4)个方框中应填七个黑三角形.【例 3】观察图形变化规律,在右边补上一幅,使它成为一个完整系列。
【解析】观察发现,乌龟的顺序是:头、身→一只脚、背上一个点→两只脚、背上两个点→两只脚、一条尾、背上三个点→三只脚、一条尾、背上四个点,根据这个规律,最后一幅图应该是:→四只脚、一条尾、背上五个点.即:【例 4】观察图形变化规律,在右边再补上一幅,使它们成为一个完整的系列.【解析】第一格有8个圆圈,第二格有4个圆圈,第三格有2个圆圈,第四格有1个圆圈,第五格有半个圆圈.由此发现,前一格中的图减少一般,正好是后一格的图.所以第六格的图应该是第五格图的一半,即:板块二旋转、轮换型规律【例 5】相传古时候一位老人留在人间很多宝盒,里面装着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但是并不是拥有宝盒都可以得到这笔财富,在宝盒的上面设置了密码,只有写出密码的人才会真正拥有这笔财富,聪明的你你能找出密码吗?○□☆△○□☆△△○□☆△○□☆☆△○□☆△○□()()()()()()()()【解析】有几种方法可以找出密码:(方法一)后面一排和前面一排比,上排的第一个图形移到最后,其他每个图形都向前移动了一格,变成了下一排.(方法二)斜着看,每一斜列的图形是一样的.所以密码就是:□☆△○□☆△○【例 6】观察下图的变化规律,画出丙图.【总结】旋转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掌握好这个概念,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加快解题速度,对于许多问题的解决,也有事半而功倍的效果.【例 7】下面各种各样的娃娃头好看吗?认真观察你能找到它们排列的规律吗?根据规律把最后一个画出来.【例 8】观察图中所给出图形的变化规律,然后在空白处填画上所缺的图形.【例 9】琪琪特别喜欢蝴蝶,她用直尺和圆规在纸上画了9幅蝴蝶图,并用剪刀将它们一一剪下来.她将这9只纸蝴蝶摆在桌上,见下图1,她发现这些纸蝴蝶排列挺有规律,突然一阵风来,吹走了3只纸蝴蝶,见下图2.你能找出蝴蝶的排列规律,将图2的3只蝴蝶放入图1的空缺处吗?【解析】从已摆好的第一行和第一列来看,无论横看或竖看,同一行中3只蝴蝶的翅膀形状各不相同,翅膀上的斑点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根据这个规律,剩下的3只蝴蝶图案的排列应该是:6号位置放图案C;8号位置放图案B;9号位置放图案A.【例 10】观察下列各组图的变化规律,并在“?”处画出相关的图形.(1)【解析】(1)这四个图形的变化规律是:每一个图形都是由其前一个图形顺时针旋转90°而得到的.见下面左图;(2)甲乙丙丁四个图形变化规律也类似,注意因为图形是由旋转而得到的,所以其中三角形、菱形的方向随旋转而变化,作图的时候要注意到这一点.丁图处的图形应是下面右图:【例 11】请你认真仔细观察,按照下面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处画出合适的图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规律性问题
教学目标
1、学会从简单问题入手找规律
2、能够利用数论、几何等专题解周期性问题
3、归纳找规律问题的解题思想
知识点拨
一、知识点说明
同学们在探索某一类事物的性质或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时候,经常从观察具体事物入手,通过分析、猜测、验证,找出这类事物的一般属性。
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叫做归纳法,或者称之为找规律,很多人也称之为周期问题。
二、考点总结
找规律问题在小升初考试中几乎每年必考,但考题的分值较低,多以填空题型是出现。
这是为了考验我们是否能在最短时间里找到数字间的奥秘,即是在考察我们的数感和归纳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和我们日常积累分不开的,正所谓见多识广吧。
所以找规律这类题目,需要同学们养成细观察、勤思考的习惯,不断提高归纳能力。
找规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而规律的找寻既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又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提炼思想
找规律是奥数里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很多难题都是靠这种方法解决的,要求我们能够观察数列或数表中每一个数自身的特征(如奇偶性,整除性,是否为质或者合数等等)、相邻数之间的差或商的变化特征(常见的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复合数列等
等),有时候还需要考虑连续多个数之间的和差倍关系,甚至对于某个自然数的余数数列等等,所以同学们要好好的体会这种思想方法,争取在奥数的学习中能够克服难题,取得进步。
例题精讲
模块一、数论部分
【例 1】下面各列数中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数,请将它们找出来:
(1)3,5,7,11,15,19,23,……
(2)6,12,3,27,21,10,15,30,……
(3)2,5,10,16,22,28,32,38,24,……
(4)2,3,5,8,12,16,23,30,……
【解析】这四个与众不同的数依次是:15,10,5,16。
因为:(1)除了15其余都是质数;(2)除了10其余都是3的倍数;(3)除了5其余都是偶数;(4)相邻两数
之间的差依次是1,2,3,4,5,6,……,成等差数列。
注:本题答案不唯一,
只要学生说明白道理就算正确。
【例 2】在下面的一串数中,从第五个数起,每个数都是它前面四个数字之和的个位数字,那么在这串数中,能否出现相邻的四个数依次是2,0,0,8 ?
1,9,9,9,8,5,1,3,7,6,7,3,3,9,2,7,1,9,9,6,……【解析】运用奇偶性进行分析,这些数的奇偶性依次是:奇,奇,奇,奇,偶,奇,奇,奇,奇,偶,奇,奇,奇,奇,偶,奇,奇,奇,奇,偶,……四个奇数一个偶数循环
出现,而2,0,0,8均为偶数,必定不会出现在相邻的位置上。
【例 3】数列1,1,2,3,5,8,13,21,34,……一共2005项,其中共有多少个是6的倍数?
这串数从第三个起,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的和,所以这是一个菲波那契数列,这串数除以6的余数依次是:1,1,2,3,5,2,1,3,4,1,5,0,5,5,4,3,1,4,5,3,2,5,1,0,1,1,2,3,……,注意:计算余数的时候不用把原数计算出来,可以直接用菲波那契数列的规律计算余数,如前两个数是5,2,则下一个数是(5+2)÷6的余数为1 。
余数数列从第一个起,每24个循环一次,每一次循环中有两个数是6的倍数,而2005
=24×83+13,所以这2005个数中一共有2×83+1=167个是6的倍数
模块二、几何部分
【例 4】 观察图形的变化,想一想,按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带“?”的空格处应画什么样
的图形?
【解析】 横着看,每行圆形的个数一次减少,而三角形的个数依次增加,但每行图形的总个
数不变.因为圆形的个数是按4、3、?、1的顺序变化的,显然“?”处应填一个
圆形。
【例 5】 观察下面的图形,按规律在“?”处填上适当的图形.
【解析】 本题中,几何图形的变化表现在数量关系上,图中黑三角形的个数从左到右依次增
多,从(2)起,每一个格比前面一个格多两个黑三角形,所以,第(4)个方框
中应填七个黑三角形.
【巩固】 观察图形变化规律,在右边补上一幅,使它成为一个完整系列。
【解析】 观察发现,乌龟的顺序是:头、身→一只脚、背上一个点→两只脚、背上两个点→
两只脚、一条尾、背上三个点→三只脚、一条尾、背上四个点,根据这个规律,最
后一幅图应该是:→四只脚、一条尾、背上五个点.即:
【巩固】 观察图形变化规律,在右边再补上一幅,使它们成为一个完整的系列.
(4)
?
【解析】第一格有8个圆圈,第二格有4个圆圈,第三格有2个圆圈,第四格有1个圆圈,第五格有半个圆圈.由此发现,前一格中的图减少一般,正好是后一格的图.所以第
六格的图应该是第五格图的一半,即:
练习1.观察图形的变化,想一想,按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带“?”的空格处应画什么样的图形?
【解析】(方法一)横着看,每行圆形的个数一次减少,而三角形的个数依次增加,但每行图形的总个数不变.因为圆形的个数是按5、4、3、?、1的顺序变化的,显然“?”
处应填一个圆形.
(方法二)竖着看,圆形由左而右依次减少,而三角形由左而右依次增加,圆形按照
5、4、?、2、1的顺序变化,也可以看出“?”处应是圆形.
练习2.观察下面由点组成的图形(点群),请回答:
(1)方框内的点群包含多少个点?
(2)第(10)个点群中包含多少个点?
(3)前十个点群中,所有点的总数是多少?
【解析】(1)数一数可知:前四个点群中包含的点数分别是:1,4,7,10.可以看出,在每相邻的两个数中,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3.因为方框内应是第(5)个点群,
它的点数应该是10+3=13(个).
(2)列表,依次写出各点群的点数,
可知第(10)个点群包含有28个点.
(3)前十个点群,所有点的总数是:
1+4+7+10+13+16+19+22+25+28=145(个)
练习3.下面是两个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字三角形,请根据规律填上空缺的数: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10 10 5 1 1 6 15 15 6 1 (1) 1
2 4
3 6 9
4 8 12 16
5 10 15 25
6 12 18 24 30 36
7 21 28 35 42 49
(2)
【解析】(1)这个是著明的“杨辉三角”,其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两条斜边都是由数字1组成的,而其余的数则是等于它肩上的两个数之和。
()处分别填上5、20。
其
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的许多重要领域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中国古代数学
史曾经有自己光辉灿烂的篇章,而杨辉三角的发现就是十分精彩的一页。
杨辉,字
谦光,北宋时期杭州人。
在他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辑录了如
上所示的三角形数表,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
(2)每行第k个数等于该行第一个数的k倍,故上、下空缺的数分别为20和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