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1乐游原
李商隐的《乐游原登乐游原》诗词赏析

李商隐的《乐游原/登乐游原》诗词赏析《乐游原/登乐游原》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赏析】乐游原是唐代游览胜地,由于其地势偏高,便成为文人墨客登高抒怀的去处。
李商隐这首诗就是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乐游原所作。
此诗语言浅白,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两句,交代登乐游原的时间和原因。
傍晚时分,作者因为心绪不佳便驾着车外出眺望风景。
自古,骚人墨客登高多发感慨,或悲叹平生遭际,或发泄内心苦闷,陈子昂一登幽州台便发出“念天地之悠悠”的慨叹,大诗人登高时便感慨“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李商隐这次登高并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不适”情怀。
果然,作者看到了极其壮丽的夕阳景观,他的忧愁瞬间也一扫而空,他沉浸在“夕阳无限好”的满足之中。
你看,那无边无际、灿烂辉煌的夕阳,把全世界都染成了金黄色,多么壮丽奇伟的美景。
作者形容眼前美景时,只用了一个最简单的“好”字,质朴中见真淳。
仿佛一切尽在不言之中,你想象中的情景有多美,这黄昏的景色就有多美。
末两句一般解为: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
“只是”是“只不过”、“只可惜”之意,语意上是一个转折,由眼前美景而转到内心的哀伤之中。
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一起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这种哀伤,一则因为无力挽留自然界的美好事物而感到可惜;一则是因为诗人想到了国家的各种社会危机,而对时代发出了感慨。
也有人认为“只是”是“就是”、“正是”之意。
因而末两句所表达的不是惋惜之情,而是对生活的执着热爱,是对理想的坚持不懈的追求,充满着乐观主义精神。
总而言之,这两句诗所蕴含的哲理是博大而精深的。
它被人们借用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并产生了全新的意义。
因此,它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扩展阅读:李商隐的咏史诗成就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李商隐写了大量这方面的诗歌,留存下来的约有一百首左右。
《乐游原》诗意_李商隐

《乐游原》诗意_李商隐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古诗今译】
黄昏时分心绪烦闷,驾车登上郊外古原。
夕阳灿烂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
【名句赏析】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自古诗人词客,善愁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
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可是,这次他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时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古原苍茫的气势,开阔的视野,让他心情豁然开朗。
在夕阳的映照下,西天的绚烂的晚霞发出夺目的光彩,这壮丽的景色给他异常的感动,使他不由得发出“夕阳无限好”的赞叹。
然而这赞叹所引起的更多的是惋惜和遗憾,因为他想到自己的年龄和身世,想到大唐帝国正走向衰落的命运,他痛感人生和时代虽是如此美好,但它们终究已很有限,正无可挽回地在渐渐消逝。
这无可奈何的命运使他对眼前美好的景色充满留恋,又十分哀伤。
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人类一种普遍的情感,引起后人广泛的共鸣,成为传诵人口的警句。
【作者背景】
李商隐(812-858),唐代诗人。
字义山,号玉(奚+谷)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一生都寄人篱下,怀才不遇。
他擅长写骈体文和诗歌,诗以七律最出名。
与杜牧齐名,后世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
【注词释义】
乐游原:长安乐南方的游览胜地。
地势高而宏敞,西汉曾在这里建有宫苑。
向晚:将近傍晚。
不适:不愉快。
2023年最新的李商隐《乐游原》古诗赏析16篇

2023年最新的李商隐《乐游原》古诗赏析16篇李商隐《乐游原》古诗赏析(1)登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注释⑴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 ⑵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⑶古原:指乐游原。
⑷近:快要。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
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一起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这两句是深含哲理的千古名言,蕴涵了这样一个意旨:景致之所以如此妖娆,正是因为在接近黄昏之时才显得无限美好。
中小学必背古诗:《乐游原》 李商隐

谢谢您! 再见!
古诗赏析:
“夕阳”一句,向来被认为是诗人对繁盛的唐帝国即将衰落 之感叹。大唐王朝繁盛一时,可如今就如同这夕阳般西下, 好景不长。故而这句诗长久以来是这样翻译的:“夕阳无限 的美好啊!但是已经快要落下了。”李商隐身处的晚唐,总 有一种极致奢华过后的颓废感,故而此诗理解为李商隐对唐 帝国的感叹。这种美好事物即将消逝沉落的失落感深深地烙 在晚唐的每一个诗人身上,故而晚唐诗人的诗作比起盛唐总 少了那种英姿勃发的自信感,大多消沉颓丧、含蓄委曲。如 同本诗,在带入李商隐所处时代之后,本是平凡朴实的语言, 却带着一种隐隐的失落感,毕竟那是中国甚至人类历史上最 繁盛的一个帝国,其衰败之境怎么可能不让人伤心?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 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 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 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 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 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者认为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 绪。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 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 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向晚”指天色 快黑了,“不适”指不悦。诗人心情忧郁, 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 登上古原,即乐游原。自古诗人词客,善感 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 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 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 殆难名状。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 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 代表性的例子了。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 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 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小学语文-小学生古诗——乐游原

小学语文-小学生古诗——乐游原[唐]李商隐向②晚意不适③,驱车④登古原⑤;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①乐游园:游览地名,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城南。
②向:临近;将近;接近。
③不适:不痛快,不高兴,不愉快。
④驱车:驾车。
⑤古原:指乐游原。
【大意】傍晚时心情烦闷情绪不畅,驾上马车登临古老的乐游原。
夕阳下多么美好,风光无限,只是已经接近黄昏,这美好的时光太短暂。
【赏析】这首诗通过写傍晚登乐游原的所见所感,抒发时光不再、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情怀。
诗歌开笔就写自己临近傍晚心情很不愉快,所以驾车来到古老的乐游原上,以排解自己的苦闷情绪。
三、四句写诗人所见所感,此时夕阳西下,霞光万道,景色十分美好,诗人对此发出由衷的感叹。
照理说这种美好的景色应该完全可以消释诗人不适的心情。
然而作者却笔锋一转:景色虽美,但太阳马上就要下山,时光不再,好景不长,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油然而生。
诗人本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但终究不得施展,他由眼前的景色,想到时光易逝,实现理想的希望日渐渺茫,因而发出深深的感叹。
全诗表现出一种感伤哀叹的情怀,诗歌语言平易浅近,既有很强的形象感,又能引人回味,特别是最后两句,被广为传诵。
【链接】李商隐(公元813-858年),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政治上一直不得志,转辗依人作幕僚,最后客死荥阳。
宋王安石认为,唐人能学杜甫而得其藩篱者,唯李商隐一人。
作品以咏史和无题诗最有特色,气势沉郁,托意深远,形象生动,韵律优美。
他的绝句诗精工巧密,流利宛转,堪与杜牧并驾齐驱,最为后世传诵。
对李商隐的评价,历来有分岐。
总的说来,他的艺术成就高于思想成就。
李商隐的《乐游原》教学设计最新9篇

李商隐的《乐游原》教学设计最新9篇李商隐《乐游原》古诗赏析篇一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歌《乐游原》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乐游原》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乐游原》原文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翻译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乐游原》注释1.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也就是说,乐游原本名“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 据葛洪《西京杂记》载,“乐游原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又“风在其间,长肃萧然,日照其花,有光彩”,故名苜蓿为“怀风”,时人也谓之“光风”或称“连枝草”。
可见,玫瑰和苜蓿都是乐游原上有特色的花卉和植物。
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
同时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
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
2.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著名诗篇《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3.意:感到4.不适:不悦,不快。
5.近:快要4.2 乐游原教学设计教案篇二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以及生活积累理解诗句的意思。
3、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乐游原》李商隐唐诗鉴赏

《乐游原》李商隐唐诗鉴赏【作品介绍】《乐游原》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作。
此诗赞叹傍晚前的旷野风光,表达自己的感觉。
前两句点出登原旅行的原由:因为傍晚日暮心情不适,便驱车登上古原;后两句全力赞叹暮景之美:在夕阳余晖照射下,涂抹上一层金色的世界。
后两句诗向来交口称赞,其意蕴特别丰富,拥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全诗语言理解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邃,富于真理。
【原文】乐游原⑴向晚意不适⑵,驱车登古原⑶。
夕阳无穷好,不过近傍晚⑷。
【说明】⑴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朝长安城内陆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别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朝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 ;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逝世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
对此《关中记》有记录:“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⑵向晚:夜晚。
不适:不悦,不快。
⑶古原:指乐游原。
⑷近:快要。
【白话译文】夜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穷美好,只可是靠近傍晚。
【创作背景】乐游原是唐朝旅行胜地,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旧是京城人游乐的好去向。
同时因为地理地点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常常来此做诗抒情。
唐朝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向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即是此中之一。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只管他有志向,可是没法发挥,很不得志。
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推选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获得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此后堕入牛李党争不可以自拔,在政界之中异样失落,这首《乐游原》正是他心境愁闷的真切写照。
程梦星《李义山诗集笺注》:“此诗看作于会昌四( 844 )、五年间,时义山去河阳退居太原,来往京师,过乐游原而作是诗,盖为武宗忧也。
武宗英敏特达,略似汉宣,其任德裕为相,克泽潞,取太原,在唐季世堪称有为,故曰 ‘ 夕阳无穷好 ’ 也。
乐游园 古诗

乐游园古诗《乐游原》/ 《登乐游原》李商隐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整体赏析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
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一起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这两句是深含哲理的千古名言,蕴涵了这样一个意旨:景致之所以如此妖娆,正是因为在接近黄昏之时才显得无限美好。
这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十分深刻,有人认为夕阳是嗟老伤穷、残光末路之感叹;也有人认为此为诗人热爱生命、执着人间而心光不灭,是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
其实这里不仅是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
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短暂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这两句诗所蕴含的博大而精深的哲理意味,后世被广泛引用,并且借用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引申、升华甚至反其意而为之,变消极为积极,化腐朽为神奇,产生全新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
只是近黄昏 。
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赏析
• 自古诗人词客,善愁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 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 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 殆难名状。可是,这次他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 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时的“向晚意不适” 的情怀。古原苍茫的气势,开阔的视野,让他心情 豁然开朗。在夕阳的映照下,西天的绚烂的晚霞发 出夺目的光彩,这壮丽的景色给他异常的感动,使 他不由得发出“夕阳无限好”的赞叹。然而这赞叹 所引起的更多的是惋惜和遗憾,因为他想到自己的 年龄和身世,想到大唐帝国正走向衰落的命运,他 痛感人生和时代虽是如此美好,但它们终究已很有 限,正无可挽回地在渐渐消逝。这无可奈何的命运 使他对眼前美好的景色充满留恋,又十分哀伤。诗 的后两句表达了人类一种普遍的情感,引起后人广 泛的共鸣,成为传诵人口的警句。
人生是那么的迅速,一眨眼就失去了,就像“夕阳 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样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
在有限的人生里我们能做什么呢?“生命太短暂, 不能空手过。”这是朱棣文应邀在哈佛大学毕业典 礼上发表的演讲。“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 人民服务中去。”这是雷锋同志说过的一句名言 。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 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 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 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qū)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作者介绍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婉约派 。字义 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擅长骈文写作, 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风格 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 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 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 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 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 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 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谢谢大家
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 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 解放而斗争。” 这是奥斯特洛夫斯基 在《钢铁是怎
样炼成的》书中激励了几代人的名句。同学们,我 们的人生才刚刚起步,现在去规划自己的人生还不 晚。不要到白了头才悔恨自己走的路。
读一读,背一背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
• 乐游原:地名,在 长安城南,唐朝时 是有名的游览胜地。
李商隐
原文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注词释义 乐游原:长安乐南
夕阳无限好,方的游览胜地。地 势高而宏敞,西汉 曾在这里建有宫苑。
向晚:将近傍晚。
只是近黄昏。 不适:不愉快。
对译
向晚意不适,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
驱车登古原。
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