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平面上升对我国沿海生态环境的影响
全球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的影响

全球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的影响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经济和社会稳定性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全球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的影响,并从自然环境、经济以及社会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全球海平面上升对沿海的自然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着海平面的上升,沿海地区的海岸线逐渐退缩,导致海岸侵蚀加剧。
这不仅对沿海的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也直接威胁到沿海地区的居民和建筑物的安全。
很多低洼的沿海地区将面临更频繁和严重的洪灾和风暴潮的袭击,无数的生物栖息地也将受到威胁。
此外,海平面上升还会导致潮汐和水流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深远影响,破坏脆弱珊瑚礁和底栖生物的生存条件。
其次,全球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的经济造成不可忽视的冲击。
沿海地区往往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中心,包括港口、航运、旅游业等。
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地区的港口和航运设施面临淹没和损坏的威胁,直接影响国际贸易和物流。
此外,沿海地区的旅游业也将受到严重冲击,因为海滩、海岛和沿海城市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
这将导致旅游收入的锐减,影响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海平面上升还威胁到沿海地区的农业和渔业,因为盐水侵入农田和淡水河流,给农民和渔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除了自然和经济影响外,全球海平面上升还对沿海地区的社会稳定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海洋退缩和侵蚀导致了沿海地区居民的迁徙和人口流失。
受到海平面上升威胁的人们被迫离开家园,寻找更安全的地方居住。
这不仅给社会造成了不稳定因素,还给思想和心理带来了巨大压力。
此外,海平面上升还会导致资源和土地的争夺,因为失去土地和资产的居民将面临生计上的困难。
这可能引发社会不安和混乱,加剧社会不平等和贫困问题。
然而,面对全球海平面上升带来的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
首先,建立防洪措施和强化海岸防护是必不可少的。
这包括建造堤坝、河口工程和海堤等设施,确保沿海地区的安全。
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城市的影响

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城市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海平面逐渐上升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沿海城市更是直接受到了海平面上升的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城市的影响,并提出应对之道。
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城市造成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沿海地区的海岸线的退缩。
由于海平面上升,海浪的侵蚀力增强,导致沿海土地的逐渐丧失。
不少世界著名的沿海城市,如威尼斯、佛罗伦萨等都在面临海岸线退却的威胁。
海岸线的退缩不仅仅是面积的损失,更涉及到基础设施的破坏,如沿海的道路、桥梁、建筑物等可能被淹没。
这不仅会带来经济损失,还会影响居民的安全。
因此,沿海城市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建设防护堤、加固海岸线等,以保护城市和居民免受海水的侵蚀。
除了海岸线的退缩,海平面上升还会引发海洋入侵成为另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海平面上升,海水渗透到地下水层,使得淡水资源受到污染和破坏。
这对沿海城市来说是一个严重的威胁,因为城市的供水系统往往依赖于地下水。
海水入侵不仅会破坏供水系统,还会对农业、工业等领域造成巨大影响。
因此,沿海城市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提升供水系统的抗灾能力,并寻求替代的淡水资源。
此外,海平面上升还会增加沿海城市面临极端天气事件的风险。
随着海洋的温度上升,气候变得更加不稳定。
沿海地区往往面临飓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威胁。
而海平面上升会加剧这些极端天气事件的破坏力,导致城市的洪水、风灾等灾害更加频繁和严重。
因此,沿海城市需要加强防灾措施,提升城市的应急能力,包括加固建筑物、建设排水系统、提供灾难警报等,以减少灾害对城市的影响。
除了以上直接的影响,海平面上升还会对沿海城市的经济、生态和社会造成间接影响。
首先,海平面上升会影响渔业和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渔业是许多沿海城市的重要经济支柱,而海平面上升会导致捕鱼区域的改变和渔业资源的减少,对渔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其次,海平面上升还会破坏沿海生态系统,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沿海湿地、珊瑚礁等环境资源受到威胁,生态功能受到破坏。
全球海平面上升对海洋沿岸地区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全球海平面上升对海洋沿岸地区的影响和应对策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不可逆转趋势,海平面上升成为近年来备受瞩目的问题。
海洋沿岸地区遭受全球海平面上升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涉及到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等方方面面。
本文将探讨全球海平面上升对海洋沿岸地区的具体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全球海平面上升对海洋沿岸地区的影响1. 生态环境破坏: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湿地退潮,破坏了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海洋沿岸地区的珊瑚礁、海草床和海洋湿地等生态系统面临严重威胁。
2. 土地侵蚀:海平面上升加剧了沿海地区的海岸侵蚀现象,许多沿海岛屿正面临被海水淹没的危险。
沿海地区的农田和人类居住区受到严重威胁,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3. 水资源压力:随着海平面上升,咸水入侵沿岸地下水资源,使得可用淡水资源减少。
这将给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4. 自然灾害加剧:海平面上升还加剧了沿岸地区的洪涝灾害和飓风风暴的威力。
沿岸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居民住房遭受更多破坏,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二、应对策略1. 强化环境保护: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沿海湿地、珊瑚礁和海洋生物多样性,加强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和海洋保护区,加大生态环境监测力度。
2. 沿岸规划与建设:对于受到海平面上升影响较为严重的沿岸地区,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防范海岸侵蚀和洪涝风险,包括建设海堤、提高防护堤等防治设施。
3. 水资源管理:加强沿岸地下水的管理和利用,减少淡水储量的流失,并培养节水环保的意识。
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增加淡水资源的供给。
4. 增强社会安全:加强早期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发现自然灾害的迹象,做好灾害应对和紧急疏散工作,确保公众的生命安全。
5. 国际合作与减排措施:全球海平面上升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各国应加强合作,制定并落实减排方案,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
结语全球海平面上升对海洋沿岸地区造成了诸多影响,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
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城市的影响

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城市的影响海平面上升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仅对全球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同时也对沿海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城市的具体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威胁城市的生存海平面上升直接威胁到沿海城市的生存。
随着海平面上升,泛滥、海啸等灾害事件的发生频率也将增加。
这些灾害不仅会损害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还会危及居民的生命安全。
因此,保障城市的生存成为了首要任务。
2. 水资源短缺海平面上升不仅会威胁城市的生存,还会导致水资源短缺。
由于海水倒灌和地下水盐化的问题,沿海城市的淡水资源变得稀缺。
居民和工业用水的需求将难以得到满足,这将对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3. 土地沉降海平面上升还会进一步加剧土地沉降现象。
沿海地区的大量抽取地下水以及海水倒灌会导致土地沉降现象的加剧,这将对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建设造成巨大阻碍。
土地沉降不仅会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的破坏风险,还会进一步加剧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影响。
4. 生态系统崩溃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城市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城市本身,还会对周边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海水倒灌和海岸线后移会破坏沿海湿地和珊瑚礁等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是维持大气环境、保护海岸线和提供沿岸居民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也是解决海平面上升问题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应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1. 加强防灾减灾能力针对海啸、泛滥等灾害,沿海城市应加强防灾减灾能力的建设。
包括改良城市排水系统,修建抗泛滥设施等,以应对更频繁和更严重的灾害。
2. 发展海洋能源海洋能源具有可再生、不污染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成为沿海城市应对能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投资海洋能源的研发和应用,不仅能够为城市提供清洁能源,还能推动经济发展。
3.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鼓励居民和工业部门节约用水,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
采用高效供水系统、推广节水设备和宣传节水意识等措施,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海平面上升会对沿海城市造成哪些威胁

海平面上升会对沿海城市造成哪些威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和冰架的融化速度加快,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
这一现象给沿海城市带来了诸多严重的威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经济和环境。
首先,海平面上升会直接淹没沿海地区的土地。
许多沿海城市地势较低,原本就是在靠近海岸线的平原或河口三角洲上发展起来的。
当海平面上升时,这些地区首当其冲。
一些沙滩、湿地和沿海的农田可能会逐渐被海水淹没,导致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减少。
这不仅会影响城市的发展空间,还可能导致大量居民失去家园,被迫迁移。
其次,海平面上升会加剧风暴潮的危害。
风暴潮是由强烈的风暴引起的海平面异常升高现象。
当海平面本身已经上升,再加上风暴潮的叠加影响,沿海城市遭受的洪水灾害将更加严重。
海水可能会涌入城市街道、淹没建筑物,破坏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电力和通信设施等。
这将给城市的交通、供电和通信带来极大的混乱,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城市的正常运转。
再者,海平面上升会对沿海城市的地下水资源造成威胁。
海水的入侵会使得地下淡水层受到污染和破坏,导致淡水资源减少和水质恶化。
这对于城市的供水系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可能会导致居民用水短缺,增加供水成本,甚至影响到工业生产和农业灌溉。
另外,海平面上升还会对沿海城市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沿海的湿地、红树林、珊瑚礁等生态系统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海平面的上升,这些生态系统可能会受到淹没和破坏,许多珍稀的物种可能面临灭绝的危险。
同时,生态系统的破坏也会削弱其对海洋灾害的抵御能力,进一步加剧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危害。
对于沿海城市的经济来说,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旅游业是许多沿海城市的重要支柱产业,美丽的海滩和海景吸引着大量游客。
然而,海平面上升导致的海岸线后退、沙滩消失以及海水污染,可能会使旅游胜地失去吸引力,从而给旅游业带来沉重打击。
此外,沿海的港口和渔业也会受到影响。
港口可能会因为水深变化和基础设施受损而降低运营效率,渔业资源可能会因为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而减少,这都将对相关产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海平面上升对中国沿海地区的影响

海平面上升对中国沿海地区的影响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是指海水或含盐水体渗入地下水或土壤中,导致土壤盐分浓度升高的现象。
我国沿海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但由于地下水与海水之间的水文地质联系密切,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问题普遍存在[3]。
海平面上升加剧了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的危害。
海平面上升使得地下水位上升,导致海水渗入地下水和土壤中的可能性增大。
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不仅会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还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产生影响。
目前我国沿海地区已经出现了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的明显迹象。
例如,福建省泉州市金门县、漳州市南靖县等地,地下水中氯化物浓度超标,土壤盐分浓度过高,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为了防止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地下水监测和管理,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建设海水淡化厂等。
3咸潮入侵咸潮入侵是指海水沿江河口或河道向内侵入,导致河道水质变咸的现象。
我国沿海地区长江、珠江等大江河口和河道普遍存在咸潮入侵问题,而且随着海平面上升,咸潮入侵的危害将会加剧。
咸潮入侵会对沿海地区的农业、工业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咸潮入侵会导致土地盐碱化,影响农业生产;会影响水源供应和工业用水,对工业生产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对河流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影响生态系统平衡。
为了防止咸潮入侵,需要加强河口和河道管理,控制海水入侵,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
例如,可以采取建设淡水水源地、加强水资源管理、开展水土保持等措施。
4滨海湿地退化滨海湿地是指海岸线与内陆交界处的湿地,是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过渡带,在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保护海岸线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海平面上升,滨海湿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
海平面上升会导致滨海湿地退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海水入侵,导致湿地水体盐分浓度升高,湿地植被受到破坏;另一方面是海岸侵蚀,导致湿地面积减小,湿地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滨海湿地退化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产生影响。
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的影响

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海平面上升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以上,而沿海地区是海洋与陆地的交汇处,因此受到海平面上升影响最为显著。
本文将探讨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的多方面影响。
首先,海平面上升会导致海岸线后退,给沿海地区的居民和经济带来巨大影响。
随着海岸线后退,许多人口稠密的沿海城市和乡村将受到威胁。
例如,孟加拉国是一个低洼国家,其大部分土地都处于海平面以下。
根据科学家的预测,到2050年,该国有将近1700万人口会面临被海水淹没的危险。
这不仅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威胁,同时也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其次,海平面上升还会引发更频繁和更严重的风暴潮和海啸。
随着海洋水位的上升,风暴潮和海啸将能更轻易地涌入沿海地区,给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威胁。
近年来,许多沿海城市纷纷加强了防洪措施,以减轻风暴潮和海啸带来的冲击。
然而,这也增加了沿海地区的防洪成本,并可能导致更多人口被迫迁离。
此外,海平面上升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沿海湿地、珊瑚礁和沿海森林等生态系统对于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海平面的上升,这些生态系统将面临被淹没的风险。
湿地被淹没将导致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丧失,珊瑚礁被淹没将导致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下降,沿海森林被淹没将导致陆地生态系统变得不稳定。
这些生态系统的破坏不仅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对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都造成了威胁。
最后,海平面上升还会对沿海地区的经济产业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沿海地区通常以渔业、海洋旅游和海上贸易为主要经济来源。
然而,海平面上升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沿海土地的流失,将直接影响到沿海地区的渔业资源和旅游业。
同时,港口和沿海基础设施的破坏和防洪设施的加固,将间接增加沿海地区的经济成本。
这些因素都会对沿海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城市的威胁

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城市的威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海平面不断上升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
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城市造成的威胁日益凸显,给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挑战。
本文将就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城市的威胁进行探讨,分析其影响和应对措施。
一、影响1. 海岸线后退:海平面上升导致海岸线不断后退,原本靠近海岸线的建筑、道路、码头等设施逐渐受到侵蚀和破坏,城市的基础设施面临严重威胁。
2. 涝灾风险增加:海平面上升会导致沿海地区的涝灾风险增加,一旦发生极端天气事件,如台风、暴雨等,沿海城市易受淹没,给城市和居民带来重大损失。
3. 地下水位上升:海水的上升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加剧城市地下水位过高的问题,影响城市的排水系统和建筑物的稳定性。
4. 生态系统破坏:海平面上升会对沿海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影响海岸带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对渔业、旅游业等产业造成负面影响。
二、应对措施1. 建设防洪工程:加强沿海城市的防洪工程建设,包括修建防波堤、加固堤岸、提升堤防高度等措施,有效减少海水侵蚀和涝灾风险。
2. 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改善城市的排水系统,加大排水管道的直径和数量,提高排水效率,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频率。
3. 控制地下水开采:限制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地下水位过高对城市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影响。
4. 生态修复与保护:加强沿海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工作,保护海岸带的湿地、红树林等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生态平衡的稳定。
5. 提倡低碳生活: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从根本上减少海平面上升的风险。
三、结语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城市构成着严重威胁,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轻其影响。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保护沿海城市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居民的生活财产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希望未来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合作,共同抵御海平面上升带来的挑战,为子孙后代留下更美好的家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平面上升对我国沿海生态环境的影响摘要:沿海区域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也是世界人口最集中的地区,约占全世界6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这里。
各洲的海岸线约有35万公里,其中近万公里为城镇海岸线,海平面上升这些地区将是首当其冲的重灾区。
据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当海平面上升1m以上,一些世界级大城市,如纽约、伦敦、威尼斯、曼谷、悉尼、上海等将面临浸没的灾难;而一些人口集中的河口三角洲地区更是最大的受害者,特别是印度和孟加拉间的恒河三角洲、越南和柬埔寨间的湄公河三角洲,以及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等。
关键词:生态环境影响根据国家海洋局海平面公报显示,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率为2.6mm/a,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2008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为近10年最高,比常年高60mm;与2007年相比,总体升高14mm。
南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 2.6 mm/a,2008年南海海平面比常年高70mm,同比2007年上升达37mm。
2008年广东沿海海平面比常年高75mm,比2007年高44mm[1]。
而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表温度上升了0.9摄氏度,沿海海平面上升了90mm,海平面上升趋势加剧[2]。
广东省濒临南海,大陆海岸线长达3368.1km(不包括沿海岛屿),是中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升高,对广东沿海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影响巨大,特别是在海岸带、河口三角洲区[3~5]。
其突出表现就是对滨海湿地、滩涂资源的影响。
这些影响主要包括对潮间带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河口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如引起的潮间带生物与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各类海岸生态系统的演替;河口潮流、盐淡水混合等环境要素的变化及其对河口生物种类的组成和分布的影响等。
另外,还包括的环境影响有滩涂湿地浸没改变土地利用类型,盐渍化,地下水环境变化等。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功能的独特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之一。
它具有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降解环境污染、蓄洪抗旱、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被称之为“地球之肾”。
滨海湿地和红树沼泽的生物量仅次于高生产力的森林生态系统。
人类所捕获(供消耗)鱼类的2/3以及许多鸟类和动物,都依靠沿海湿地和沼泽作为其生命周期的一部分。
广东滨海湿地包括浅海水域、潮下水生层、珊瑚礁、岩石性海岸、潮间沙石海滩、潮间淤泥海滩、潮间盐水沼泽、盐田湿地、红树林沼泽、海岸性咸水湖、河口水域、三角洲基塘湿地、三角洲低积平原湿地、水产养殖湿地等12种类型,面积10153.331km2,在广袤的湿地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6]。
东起大埕湾口,西至英罗港洗米河口,广东滨海湿地的光、热和水份丰富,营养物质充分,为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提供了条件。
湿地植物共有141科294属451种,主要分布在粤东、粤西沿海及韩江、珠江、鉴江等河流出口地。
在滨海湿地植被中最重要的是河口海湾滩涂中的红树林植被,据统计有19科32属33种,广东红树林湿地植被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乔木红树林,如秋茄树+桐花树+木榄群落等;灌木红树林,如白骨壤群落等;乔木半红树林,如银叶树+海芒果群落等;灌木半红树林,如卤蕨群落。
浅海与海岸海域湿地鱼类有54科122属211种,滨海湿地还有70多种珊瑚,以及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丰富的无脊椎动物资源;滨海湿地的两栖动物共有21种。
仅限于沿海地区的种类有长趾蛙、花细狭口蛙、无声囊树蛙、华南雨蛙。
爬行类有变色树蜥、壁虎、石龙子、赤链蛇、黑眉锦蛇、黑斑水蛇、鱼游蛇、草游蛇等。
兽类以啮齿动物为主,如黄毛鼠、板啮鼠、猕猴群等。
据调查,鸟类共有201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两种(白鹳、白肩雕),二类保护鸟类有21种,主要以水禽等冬候鸟或旅鸟为主。
另外,还有种类丰富的昆虫,以及河口海湾湿地浮游动物,如珠江口湿地有182种,浮游动物年均生物量为120.5mg/m3[7]。
20世纪80年代前,广东有红树林及宜林滩涂湿地近8.6万hm2,但近30年来由于围垦、开发、海平面上升等诸多原因,使红树林及宜林滩涂湿地目前仅剩3.7万hm2,其中原有红树林多于2万hm2,如今大约只剩下不到3400hm2,减少了6/7。
逐年的海平面上升,将越来越加剧威胁着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有研究结果表明,滨海湿地能够适应非常缓慢的海平面上升,但难以适应大于 2.0mm/a的快速上升。
从目前的情况看,海平面的年上升速率已经超过阀值,但由海平面上升引起的湿地减少,红树林浸没的情况还不显著,这是因为红树林海滩的淤积速率较快,堤坝前尚有部分土地可供湿地类型陆向延伸,且人为破坏的影响完全掩盖这种缓慢变化,但对滨海湿地、红树林沼泽的水浸时间和频率正在提高,对潮滩植被和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也正在显现,对深圳河口红树林湿地的研究显示,该区域红树林生态系统属于亚健康状态,虽结构尚完整,但对外界干扰的恢复力逐渐减退,优势湿地植物种群分布面积开始缩减,特有生物数量减少,生物和栖息地鸟类逐渐减少,部分湿地功能丧失[8]。
随着湿地功能的急剧退化,将严重损害植被和底栖动物群落,从而导致湿地的水体净化功能、营养物转化运输功能、生物栖息地功能等生态服务功能严重下降,降低了海岸带生物多样性,并易于发生侵蚀。
滨海的珊瑚礁湿地对波浪具有较强的消能作用,形成护岸的天然屏障;珊瑚礁湿地又是海洋油气富集区;珊瑚礁湿地还是海洋中的“热带雨林”,属高生产力生态系,约1/3的海洋鱼类生活在礁群中而构成生物资源的富集地;珊瑚礁湿地又是海洋中的奇异景观,为发展滨海旅游业提供了条件。
而海平面的上升同样会对珊瑚礁湿地生态产生严重影响,一方面,海平面的波动变化本身就影响着珊瑚礁的生长与发育[9],其次是因水温升高会使为珊瑚虫提供营养的共生虫黄藻大量离去或死亡,另外海平面上升后加剧的侵蚀、浪、潮作用会降低海水的透明度,加重海水受污染程度,从而不利于珊瑚的生长。
而珊瑚礁的消亡会让依附于珊瑚礁群生存的鱼类、生物资源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使得整个珊瑚礁湿地丧失功能,并使得海岸更容易被侵蚀。
我国近岸海域珊瑚礁生态系统已受到严重破坏,珊瑚礁分布面积减少了约80%[10],气候变暖与海平面上升引起的不同程度的珊瑚白化和死亡现象将进一步加剧广东沿海珊瑚礁湿地消失的可能。
在珠江口门区域,海平面上升还将对入海河段的水流起到顶托作用,导致河流入海口处流速减缓,河水滞留时间增长,上游受污染水体不能及时下泄与稀释,影响河口水体动物、浮游生物的生长。
在丰、枯水期分别通过漫堤或咸潮的方式,改变河道沿岸陆上及入海河段既有的生态系统。
同时,同样海平面上升导致的田、地浸没将造成土壤盐渍化,也彻底改变农田生态系统的功能。
未来预计的影响如下。
海平面上升将严重影响海岸带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
就我国而言,如果海平面上升0.5m,在没有任何防潮设施情况下,粗略估算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可能约有4万km2的低洼冲积平原将被淹没。
根据预计未来30年,广东沿海海平面将比2008年升高78~150mm[11]。
而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约有1500km2的土地在珠江基面高程0.4m以下,近一半土地在0.9m以下,主要靠堤围防护,海平面上升将对其产生极大地威胁。
有研究显示,在广东地区,如果要使未来海平面上升30cm,没有任何预防措施,淹没将近5500km2,如果采取适应手段,会减少到1150km2左右[12]。
海平面上升还将使滨海湿地和沼泽受严重影响,而湿地是许多鱼类、鸟类和稀有动物的主要生活环境。
据黄镇国等[13]预测,2000年珠江口的滩涂面积为1378×106m2,到2030年本可增长1003×106m2,但海平面上升影响却反要减少65×106m2。
大面积的沿岸土地被淹没,海岛、海岸面积减少,将对其上的生态系统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和问题。
从生态环境角度看,海平面上升带来的洼地淹没、灾害、海岸侵蚀、海水入侵等,最终都会反馈到海岸带的生态环境上,破坏滩涂湿地的自然生态景观,多重要的经济鱼类、虾、蟹、贝的生息繁衍场所消失,濒危珍稀物种灭绝,使近海生态系统发生退化,大大降低滩涂湿地调节气候、分洪蓄水、保护土地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就潮滩而言,对海岸地区具有重要的经济与生态价值,是宝贵的土地资源,在海涂围垦、牧业渔业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潮滩上盐沼生态类型的空间分布与潮水的周期性涨落及潮水的浸淹频率相适应,土壤盐分和养分是潮滩盐沼植被发育和生态演替的最基本影响因素。
海面上升增加了潮滩的潮浸频率,并导致潮滩淹没和侵蚀,使部分潮间带转化成潮下带,潮滩土壤含盐量增加,潮滩盐沼生态类型将发生逆向演替并向陆迁移,但由于受海堤廊道的隔离,潮滩盐沼类型向岸迁移过程中受阻。
因此,潮滩盐沼演替将表现为土壤肥力高、盐度低、植被生长旺盛的高滩盐沼生态类型的宽度变窄甚至消失,然后再表现为滩低级生态类型宽度的变窄或消失,最后表现为整个潮滩盐沼类型的退化和减少,淤泥质潮滩逐渐演化成砂质海滩。
据研究,海平面上升后,即使潮滩湿地上部并不直接增加潮浸频率,上升的海平面也将通过抬高潜水位和矿化度,引起潮滩湿地表土含盐量增加,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产量下降和生态类型单一化。
潮滩的损失最终将导致这些地区的生态系统失衡[14]。
对红树林海滩,海平面上升对其的影响取决于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与红树林潮滩沉积速率的对比关系。
当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红树林潮滩沉积速率时,海平面上升不会对红树林产生明显的直接影响,海滩在红树林生物地貌过程作用下不断堆积,并且随红树林生态系的不断演化,整个海岸带向海推进。
当红树林潮滩沉积速率与海平面上升速度相等时,红树林海岸保持一种动态平衡。
当海平面上升速率大于红树林潮滩沉积速率时,红树林的变化则取决于红树林生长环境和红树林群落对海平面上升的综合反应,对于那些海平面上升不会导致地貌发生较大改变的红树林海岸来说,海平面上升仅使地下水位发生改变、高潮带浸淹频率的增加和原先受沙丘等障碍物保护的高潮区被淹没;如果红树林后缘地貌和地层条件适合红树林生长,红树林将大规模向陆地迁移;当红树林后缘底质不适合红树林生长,则红树林几乎很少向陆地演化,海平面上升将导致红树林被淹没。
另外,一些红树林海岸在海平面上升时会改变地貌,如沙丘或沙体的消失、泥滩向陆移动等,这些变化将从根本上改变红树林的生境条件,从而显著改变红树林生态系[15]。
当然,理论上,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的变暖,海水浸淹岸线的提高,也会使一些原先不适合红树林生长的海岸会变得对红树林生长有利,潮水和海流会把红树林胚胎带到这些地方形成新的红树林,使得红树林生长带北移。
对于广东沿岸的红树林生态系统而言,随着海平面的上升,未来红树林生态系统将面临着退化或难以自然更新、甚至逐步区域的消失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