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的由来
滕王阁简介介绍

汇报人: 2023-12-15
目录
• 滕王阁的历史背景 • 滕王阁的建筑特色 • 滕王阁的文化活动与传承 • 滕王阁的旅游价值与意义
01
滕王阁的历史背景
滕王阁的起源与传说
滕王阁的起源
滕王阁是唐朝时期建造的,据说 是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李元婴所建 。
传说故事
相传李元婴在滕州(今山东滕州 )建造了一座楼阁,用来远望江 山美景,抒发诗情画意。
历史价值
滕王阁见证了中国历史的 变迁,承载了丰富的历史 文化内涵。
02
滕王阁的建筑特色
建筑结构与布局
主体建筑
滕王阁主体建筑为三层,以木结构为 主,采用传统的梁柱式结构,整个建 筑以红色为主色调,显得庄重而大气 。
布局特点
滕王阁的布局采用对称式,以主楼为 中心,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配楼和碑亭 等建筑,整体布局严谨而有序。
滕王阁的历史沿革
唐朝时期
现今地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滕王阁建于唐朝,最初是作为观赏江 景的场所。
滕王阁已成为中国著名的文化景点之 一。
宋代以后
滕王阁历经多次修缮和重建,逐渐成 为文化名胜。
滕王阁的文化内涵
01
02
03
文学艺术
滕王阁是文学艺术的重要 载体,许多文人墨客在此 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建筑艺术
滕王阁的建筑风格独特, 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 宝。
滕王阁的故事

滕王阁的故事
滕王阁是中国江苏省扬州市的一座历史遗迹,始建于公元635年,是一座木结构的建筑。
滕王阁最初是为纪念唐朝时期的宰相杨炎而建造的,当时的滕王阁位于扬州城内。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的滕王阁已经多次被毁坏,最后一次毁坏是在1850年的太平天国运动中。
现在的滕王阁是在1866年重建的,它是一座青砖灰瓦的楼阁,高达53.8米。
滕王阁的故事不仅仅是建筑本身的历史,更是一个传说中的爱情故事。
相传明朝时期,扬州有一位名叫许仙的学者,他因为相貌平凡而得不到心仪的女子白娘子的青睐。
后来,许仙遇到一位名叫青蛇的白娘子的好友,青蛇化身为美丽的女子,常常与许仙在一起。
不久,许仙和白娘子终于在滕王阁相遇,两人彼此深爱,决定结为夫妻。
但是,白娘子的真实身份却被揭露,她是一只白蛇,许仙不得不接受了这个事实并与白娘子分开。
滕王阁的故事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广泛传颂。
如今,滕王阁已经成为了一座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 1 -。
滕王阁典故

滕王阁典故滕王阁,又称滕王阁临江仙,位于江苏扬州的东关。
这座建筑群典雅壮观,以典故《滕王阁序》而闻名于世。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所作,描绘了滕王在阁上的壮丽景象和他个人的悲惨遭遇,寓意深远,令人深思。
文章以滕王阁为背景,讲述了滕王的生平故事。
滕王是唐代一位勇猛的将领,他以智勇双全、赢得了朝廷的宠信。
他在扬州建造了一座宏伟的阁楼,作为自己的居所和办公场所。
滕王阁由此而得名。
滕王阁是一座以石为材料建造的三层建筑,高耸入云,屹立于滚滚江水之上。
每到清晨,云雾弥漫,朝阳升起,滕王阁犹如一尊守护者,屹立不倒。
自古以来,滕王阁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然而,滕王阁的故事并非只有辉煌的一面。
滕王过早地去世,使得他的儿子滕显成为了滕王阁的继承人。
然而,滕显并不具备滕王的胆识和智慧,他沉迷于享乐,溺于声色,啸歌狂舞,导致滕王阁的庄严和尊严逐渐荒废。
滕显不懂得继承和保护滕王阁的价值,他只知道固守满足自己的欲望,甚至渐渐把这座宏伟的建筑当做他的私人玩具。
庄严而庄重的滕王阁背离了王勃所写的那份启迪和教诲,变得荒唐而悲怆。
滕王阁的兴衰不仅仅是历史的转折,更是一段道德的寓言。
它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名声和荣耀不能仅仅依靠过去的辉煌,需要后人继续传承和保护。
滕显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最终导致滕王阁的腐败和逐渐消亡。
这段故事提醒我们,要警惕虚荣与享乐的诱惑,重视传统和文化的传承。
滕王阁典故是一座宏伟的建筑和一个警示的故事。
它告诉我们,时光飞逝,荣耀易逝,唯有不忘初心,保持谦卑,才能真正继承文明的火炬。
在面对诱惑和挑战时,我们要像滕王那样展现勇敢和智慧,用自己的行动来诠释滕王阁这段历史的意义。
只有这样,滕王阁才会在历史长河中薪火相传,永远流传下去。
滕王阁故事儿童

滕王阁故事儿童一、引言滕王阁,一座矗立在我国江西省南昌市的古建筑,历经千年的风雨,仍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
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象征,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本文将带领大家走进滕王阁,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文化价值。
二、滕王阁的来历1.滕王阁的建造背景滕王阁的建造可以追溯到唐朝永徽四年(公元653年)。
当时,唐朝皇帝唐高宗赐封其弟李元婴为滕王,李元婴在南昌任职期间,为纪念其父唐高祖李渊,决定在赣江边建造一座楼阁,命名为“滕王阁”。
2.滕王阁的名字由来滕王阁的名字取自于唐高祖李渊的封号“滕王”。
李渊在位期间,实行文治武功,国家繁荣昌盛,被尊称为“圣神皇帝”。
李元婴以父亲的名字命名楼阁,旨在传承和弘扬父皇的功业。
3.滕王阁的历史沿革自唐朝建成以来,滕王阁历经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修葺和重建。
现存建筑为清朝同治年间所建,占地面积达4.3万平方米,堪称古建筑的瑰宝。
三、滕王阁的故事1.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滕王阁见证了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如唐代大文学家王勃撰写《滕王阁序》,北宋文学家苏轼撰写《滕王阁记》等。
这些文学作品使滕王阁闻名遐迩,成为文人墨客向往的胜地。
2.文学作品中的滕王阁历代文人墨客在滕王阁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佳作。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秋兴八首》等。
这些作品丰富了滕王阁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一座凝聚古人智慧与才情的楼阁。
3.民间传说与风俗在民间,滕王阁传说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如“仙鹤送书”、“双龙戏珠”等。
此外,南昌市民间有“重阳登高”的习俗,每逢佳节,人们纷纷登临滕王阁,欣赏江边美景,寓意吉祥如意。
四、滕王阁的文化价值1.建筑风格与艺术特点滕王阁建筑风格独特,融汇了我国古代建筑的优美元素。
如台基、斗拱、飞檐、翘角等。
阁内雕刻、绘画、书法艺术丰富多彩,展现了古代艺术家的高超技艺。
2.文学创作与书法艺术滕王阁催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王勃的《滕王阁序》被誉为“天下第一骈文”。
王勃滕王阁序的背景

王勃滕王阁序的背景 写作背景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
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 唐太宗李世民的弟 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
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 才情。
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
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 期,又因王勃 的一篇《滕王阁序 》而很快出名。
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 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 滕王阁序》 , 写于何时, 有两种说法。
唐末五代时人王定保的 《唐摭言》 说: “王 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
”那时,王勃的父亲可能任六合县(今属江苏) 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
又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之语,也可 佐证。
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认为《滕王阁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 趾(在越南河内西北)看望父亲(那时他父亲任交趾县令), 路过南昌时所作。
从这 篇序文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来看,更像是成年作品。
“童子”不一定就是指 小孩,也可以是表示自己年轻无知的谦词。
何况序文中有“无路请缨,等终军之 弱冠”的话,“弱冠”是指二十岁。
所以,关于写作时间,课文 的注释解说采用后一种说法。
《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 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
都督怒,起更衣, 遣吏伺其文辄报。
一再报, 语益奇, 乃矍然曰: ‘天才也! ’请遂成文, 极欢罢。
” 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关于《滕王阁序》的由来,唐末王定保的《唐摭言》有一段生动的记载。
原 来阎公本意是让其婿孟学士作序以彰其名, 不料在假意谦让时, 王勃却提笔就作。
阎公初以“更衣”为名,愤然离席,专会人伺其下笔。
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 府”, 阎公觉得“亦是老生常谈”; 接下来“台隍枕夷夏之郊, 宾主尽东南之美”, 公闻之, 沉吟不言; 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 乃大惊“此 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出立于勃侧而观,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山东滕王阁简介

山东滕王阁简介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西岸,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而得名,有“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美誉。
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滕王阁历史悠久,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
阁内有唐宋时期壁画300余幅,历代碑刻40余通。
滕王阁以其雄伟的建筑、辉煌的壁画、优美的书法、丰富的文物而名扬中外。
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初名“洪州都督府”,因其曾任洪州都督,故名“滕王阁”。
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曾被封为滕王,故后人亦称其为“滕王”。
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27年),因政治腐败、朝政腐败而被贬为长沙王的李元婴回洪州(今南昌)省亲时重修滕王阁,并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
20世纪80年代初,新建的滕王阁主体工程全部竣工。
1986年9月29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李先念同志亲临滕王阁视察,并题词“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 1 —1 —。
导游考试历史知识:滕王阁名字由来介绍

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
李元婴出生于帝王之家,受到宫廷生活熏陶。
“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
”(明陈文烛《重修滕王阁记》)据史书记载,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李元婴迁苏州刺史,调任洪州都督时,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终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
后来又临江建此楼阁为别居,实乃歌舞之地。
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于山东省滕州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阁楼名以“滕王阁”,后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又筑豪阁仍冠名“滕王阁”,此阁便是后来人所熟知的滕王阁。
相传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十二个儿子,名叫李元婴,他在政治上的境遇不佳,直到贞观十三年(639年),才被封为滕王,十年以后,其侄李治继位为高宗,永徽三年(652年),他反被迁往苏州当刺史,永徽四年(653年),又调任洪州都督。
当时的洪州,也就是现在的南昌,是比较偏僻的荒蛮之地,是安置递降官员之所在。
李元婴从小受到宫廷生活熏陶,能书善画,而且喜爱音乐、戏曲、舞蹈。
从苏州来到洪州,他没有忘记带来一班歌舞乐伎,但当时洪州城里没有一个合适的场所供他玩乐,只好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那毕竟有许多美中不足之处。
这位滕王爱好狩猎,相传在洪州时,他定期到郊外山林中打猎取乐。
有一次逐猎到了赣江东岸的南浦,即今南昌城西南的广润门外,章江至此分流。
在这里,但见西山横翠,南浦云飞,碧水如练,江上帆影绰绰,鸥鹜翔集,一派江南美景,不禁流连忘返。
后来,他干脆带来僚属和歌舞伎,来到章江门外的冈峦之上,摆开宴席,既眺望美景,又欣赏歌舞。
可是城外的丘冈之上,遍地乱石杂草,歌舞伎们难以施展技艺。
在一些王侯的倡导下,滕王决定在临江的冈峦之上建造一座楼阁。
以他一位网页的权利和财力,在数月的时间里,一座雄伟的高阁就在江边的丘冈之上落成了。
自此他就常在此饮酒赋诗,歌舞作乐。
李元婴自己万万没有想到,他的建阁之举,竟然为南昌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南北文化交流以及江南歌舞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滕王阁背后的故事

滕王阁背后的故事
滕王阁位于长江之滨,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古迹之一。
其背后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相传,在唐朝时期,有一位名叫杜少陵的才子,他天资聪颖,文学绝佳,是当时的一位著名文学家。
他的才华被唐玄宗所赏识,于是被任命为滕王阁的知县。
杜少陵到任后十分用心,调查了很多有关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
他聚集了许多文人雅士,举办了许多文化活动,使滕王阁成为一座文化瑰宝。
然而好景不长,杜少陵的父亲被人陷害,并被判处死刑。
他请求朝廷恢复父亲的名誉,却遭到了拒绝,终日忧愤。
最后,杜少陵在滕王阁内写下了一首感伤的诗篇,表达了他内心的痛苦和不安。
这首诗震动了整个朝廷,唐玄宗听闻后十分震惊,决定恢复杜少陵的父亲的名誉,并亲自为其平反,并原谅了杜少陵的父亲。
这件事情标志着杜少陵终于得到了正义的伸张,滕王阁的名声也因此更加声名远扬。
至今,人们仍在滕王阁内看到了杜少陵的诗篇和收藏品,感受着古代文化的璀璨和传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滕王阁的由来
阅读天地
0821 1143
国有盛衰,世有治乱。
千载古阁,兴废沧桑。
国运若何,阁运系之。
滕王阁,这座临江高峙的江南名楼创建的年代,正值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的唐王朝。
尔后迭经兴废,在风风雨雨中又经历了宋、元、明、清几个封建王朝,民国十五年(1926)终毁于兵燹。
销声匿迹六十余年后,直到1989年10月8日,规模空前的重建之阁,又傲然拔地而起,屹立于鄱湖之畔、赣水之滨。
创而重修,修而又毁,毁而复建,有确凿文字可考者达二十八次之多,天下名楼的兴废恐无此为甚。
如此的人文现象,颇耐人寻味。
人们知道,滕王阁的千载盛名,与初唐诗人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紧密相关,“阁以文传,文以阁名”。
历代对这座名楼的赞美之词举不胜举,给予最高赞誉的恐怕要数唐宋八家之首的韩愈了,他曾赞道:“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滕王阁所座落的位置,自初唐创建以来,几经变迁,但不出数百米,均负城临江,遥对西山,是登临送目的极好去处。
据传,在唐初创阁以前,此处有一座“仙人旧馆”,滕王李元婴是在“旧馆”的遗址上创建高阁的。
人们不禁会问:滕王李元婴是何许人也?滕王李元婴为什么要建这样一座“瑰伟绝特”的楼阁?何以冠之以“滕王”之名?此阁究竟创建于何年?
李元婴(?—684),唐高祖李渊之幼子(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
贞观十三年(639)六月封为“滕王”,实封千户。
据《旧唐书》、《新唐书》的记载,滕王李元婴的品行不端,无政绩可言。
在任金州刺史期间,“骄纵失度”。
在唐太宗驾崩居丧期间,依然无所收敛,邀集其“官属”燕饮歌舞,花天酒地,“狎昵厮养”,对去世的哥哥毫无哀思。
这位不轨的“龙子”,做过许多荒唐害人的事,他到所“巡察”的地方,不事公务,却向老百姓借猎狗、求捕兽之网,所过之处为害极大,常常“以丸弹人,观其走避为乐”。
唐时,入夜是要关城门的,只是在元宵放灯之夜才通宵大开城门,然而,滕王李元婴所“巡察”的城池,不得不为他畋游夜归而一直开着,他既不受一点约束,自己也不节制。
为此,继位的唐高宗“以书切责”这位皇叔,希望他能够悔改自新。
李元婴是一位丹青手,善画蝴蝶,这几乎是公认的,有“滕派蝶画”鼻祖之誉。
滕王同时也是音乐家。
很懂歌舞。
当年创建高阁,乃“极亭榭歌舞之盛”,所谓歌舞兴阁。
滕王阁是歌舞之地,是文化殿堂,追根溯源离不开滕王的创举。
滕王李无婴被其侄儿唐高宗远放江南,都督洪州,也把中原地区及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歌舞带了过来,客观上推动了江西地方文化的发展与繁
荣,从王勃、杜牧、白居易、李涉等诗人的有关滕王阁的咏叹之作中,我们依稀还能感受到当年的大唐之风。
李世民登基十二年后,即贞观十三年(639),李元婴始封为滕王。
十年后,皇兄太宗驾崩,侄儿李治继位为高宗。
唐高宗以其在金州任职期的种种劣迹,特别是在太宗丧期,公然召集僚属“燕饮歌舞,狎昵厮养”,不得不下御书严词切责。
永徽三年(652),迁任苏州刺史,次年又转任洪州都督。
洪州,也就是现在的南昌,就当时而言,是比较偏僻的蛮荒之域,是安置谪降官员的地方。
一日,滕王带着一班僚属和歌舞伎,来到章江门外的冈峦之上,远眺近观,心旷神怡。
高兴之余,就地摆开筵席,歌舞相陪。
可是,在城外的丘冈之上,乱石杂草遍布,歌舞伎们实在难以施展技艺,倘若风雨骤至则更为狼狈。
面对如此的美景总感到有某种难言的遗憾。
王侯们的心理,总有人去揣测去迎合,随行的一位慕僚提议在临江的冈峦之上建一座楼阁,既可揽山川之秀,又可极歌舞之乐。
这正合滕王心意,他连连称善。
回府后,立即下令召集能工巧匠,精选木石,择日破土,昼夜营造。
几个月后,一座瑰伟的高阁就在滨江的丘冈上落成了。
楼阁落成后,滕王常常和一帮狎客在阁中饮酒赋诗,歌舞作乐,有时则自度曲律,轻敲檀板,慢拢丝弦,横吹玉笛,亲为伴奏。
此外,又打造青雀舸,率僚属狎客游乐江中,或踏歌洲渚。
洲渚上野花竞发,彩蝶纷飞,善丹青的滕王,其心境不言而喻。
滕王阁本是李元婴为供自己“游观宴集”而兴建的,他怎么也想不到日后有王勃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且客观上又给洪州地方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南北文化的交流以及江南歌舞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阁名何以冠滕王呢?《滕王阁序》云:阁成之后,因李元婴曾在贞观十三年封为“滕王”,洪州官员以李无婴的封号而冠阁名,故称“滕王阁”。
关于滕王阁的创建年代,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说法:
一为显庆四年(659)说。
二为“阁成而滕王这封适至”说。
三为永徽四年(653)说。
历史缘起
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
李元婴出生于帝王之家,受到宫廷生活熏陶,“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
”(明陈文烛《重修滕王阁记》)据史书记载,永徽三年(652年),李元婴迁苏州刺史,调任洪州
都督时,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终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
后来又临江建此楼阁为别居,实乃歌舞之地。
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为滕王,故阁以“滕王”一名冠之。
今之的滕王阁乃仿宋建筑。
唐宋一脉相承,宋代建筑是唐代建筑的继承和发展。
宋代的楼阁建筑极窈窕多姿,建筑艺术造型达到极高成就。
宋大观二年(1108年),滕王阁因年久失修而塌毁,侍郎范坦重建,比唐阁范围更为扩大,并在主阁的南北增建“压江”、“挹翠”二亭,逐渐形成以阁为主体的建筑群,华丽堂皇之形貌,宏伟壮观之气势被誉为“历代滕王阁之冠”。
1942年,古建大师梁思成先生偕同其弟子莫宗江根据“天籁阁”旧藏宋画绘制了八幅《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
在第29次重建之时,建筑师们以此作为依据,并参照宋代李明仲的《营造法式》(此书相当于现在的建筑规范),设计了这座仿宋式的雄伟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