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骨学

合集下载

系统解剖学-骨学总论1

系统解剖学-骨学总论1

全身206块骨: 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颅骨(29) 躯干骨(51)
上肢骨(64)
下肢骨(62)
一、骨的形态分类
长骨、短骨、 扁骨、不规则骨
骨干 (髓腔)
扁立成骺 骺薄软方群呈(骨体出关板位于中形现节骺状的形态与骨的功能以及邻近器官 的影响有关,为了便于描述常按不同的 形态予以命名。 1、骨的突起:棘、粗隆、嵴 2、骨的凹陷:窝、小凹、沟 3、骨的空腔:腔、窦、房、管或道 4、骨的膨大:头、髁
三、骨的构造
(一) (二) (三) (四)
骨质 骨膜 骨髓 骨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骨质
概念 由骨组织构成,是构 成骨的基本物质。 分类 骨密质和骨松质 特点 骨密质——配布在骨 的表面,呈板状 ,致密坚 韧,承受压力的能力强。
骨松质——配布在骨 的内部,呈海绵状,由纵 横交错的骨小梁构成。 临床意义 扁骨骨折
骨 骨连结 骨骼肌
运动系统
1. 运动系统占人体体重的 60%.
2. 基本功能是运动。骨是 运动的杠杆,骨连结是 运动的枢纽,骨骼肌是 运动的动力器官。
3. 运动系统形成人体支架, 组成许多腔孔,起支持 保护的作用。
肘关节的运动:屈-伸
第一章 骨学 第一节 骨学总论
概述 骨是一个活的器官,由骨组
织和结缔组织构成,它具备一定 的形态结构。含有丰富的血管 神经和淋巴管,能不断的进行 新陈代谢,有修复、再生和改 建的功能。
成 人:有:无=3:7;合理 老年人:有:无=1:4,脆性大,易骨折
五、骨的发生和生长
骨膜
概念 指覆盖在除关节面以外的骨 表面纤维结缔组织膜。
分层 内、外层 1、骨膜外层上有丰富的血管
神经,具有感觉和营养的作用。 2、骨膜内层上有大量的成骨

系统解剖学第2章 运动系统 骨学

系统解剖学第2章 运动系统  骨学

颈椎
胸椎
腰椎
4.骶骨:由5块骶椎在16岁左右融合而成。
呈三角形,分底、体、尖,前、后面。底向上,尖向下。前面凹,有4条横线 和四个骶前孔。后面凸,有四个骶后孔,中部有骶管,并与骶前孔和骶后孔 相通,骶管下端敞开叫骶管裂孔。骶骨体上面前缘突出,叫岬。两侧及关节 面,叫耳状面。
骶管裂孔为骶管麻醉的注入通道;岬为妇产科测量女性骨盆的标志
颅骨 (23块)
面颅骨
双: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 腭骨、下鼻甲
(15块) 单:犁骨、舌骨、下颌骨
另:左、右耳内各有三块听小骨,参与声波传导。颅骨共29块
功能:保护和支持脑,感觉器官以及消化器和呼吸器的起始部分
脑颅:8块
额骨 顶骨
位于颅的后上部,
蝶骨
内有颅腔,容纳脑
•顶骨 2
•颞骨 2
•额骨 1
腰椎5块 骶骨1块 尾骨1块
二、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体:短圆柱状,主要负重部位
,椎体在垂直暴力作用下,易发
椎 生压缩性骨折。

分部:椎弓根、椎弓板
椎弓
7个 突起
1个棘突 1对横突 1对上关节突 1对下关节突
椎孔:由椎体和椎弓围成, 椎孔共同构成椎管(容纳脊髓)。
椎体
椎弓根 椎孔 椎弓板
横突
棘突
椎下切迹
A
B
C
2.胸椎:12块,和12对肋相连接,连接处称肋凹
椎体呈心形; 有上、下肋凹和横突肋凹; 棘突长,伸向后下方,呈叠瓦状。
横突肋凹 棘突
上肋凹 下肋凹
3.腰椎
椎体:粗大,负重大(肾形)
椎孔(三角形)
棘突呈板状近似水平后伸,
椎间隙宽大,有利穿刺进针

系统解剖学-骨学 PPT课件

系统解剖学-骨学 PPT课件

枕骨
翼點pterion
顴弓
額、頂、顳、蝶骨會合處多
數人成H形的縫稱翼點。
腦膜中動脈前支
翼齶窩
1
額骨 蝶骨 上頜骨 下頜骨
6.顱前面觀
•額區 •眶 •骨性鼻腔 •骨性口腔
(1)額區 (2)眶
眶腔:底朝前外錐體形
1)底—眶上孔、眶下孔
頂骨 淚囊窩 眶下裂
上頜骨
2)尖—視神經管口
3)上壁—淚腺窩
4)內側壁—淚囊窩、鼻淚管
1
(一)椎骨 頸椎 7 胸椎 12 腰椎 5 骶椎 1(5) 尾椎 1(3-4)
1
1.椎骨的一般形態
•椎體
•椎弓
椎弓根 椎弓板
棘突1個 •突起 橫突l對
關節突2對
椎孔 橫突
棘突 上關節突 橫突
• 椎孔→椎管
• 椎間孔
棘突
1
椎體 椎弓根 上關節突
椎弓板 椎體
下關節突
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徵
(1)胸椎
橫突
肋凹—與肋頭相關節。
棘突
橫突肋凹—與肋結節相關節。
棘突較長,向後下方傾斜,呈 疊瓦狀排列。
上關節突 橫突
橫突肋凹
棘突
上關節突 上肋凹 上關節突 下肋凹
1
(2)頸椎
橫突孔
椎體
•椎體較小
上關節突
•頸椎有橫突孔,
椎孔
•第2-6頸椎棘突短而分叉。 •第3-7頸椎
椎體鉤
椎弓 棘突
鉤椎關節(luschka關節) 椎體鉤與上位椎體下麵的兩側唇 緣相接形成。
1
耳狀面
坐骨 大切跡
坐骨棘
坐骨 結節
髂脊 髂前上棘 髂前下棘 髖臼窩
閉孔

解剖学名词解释分章节

解剖学名词解释分章节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第一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学一、骨学总论、躯干骨1 . M :为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的软组织,分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

2 .骨质:骨的主要成分,由骨组织构成,分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

3 .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 肋的重要标志。

4 .肋沟:为肋骨内面近下缘处的浅沟,有肋间神经、血管经过。

5 .丽孔:由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围成,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6 .肪豆:第8〜10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接形成肋弓。

二、颅. Pterion :在颅的侧面,额、顶、颍、蝶四骨会合处,最为薄弱,常形成“H”形的缝,称翼点。

其内面 常有血管沟,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此处骨板薄弱,骨折时易伤及该动脉。

1 .鼻旁窦:是上颌骨、额骨、蝶骨及筛骨内的骨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

鼻旁窦包括上颌窦、额 窦、筛窦和蝶窦。

2 .翼腭窝:翼腭窝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和腭骨之间的窄间隙,深藏于颍下窝内侧,有神经血管由此经过。

3 .蝶筛隐窝:蝶筛隐窝为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间的间隙,是蝶窦开口的部位。

4 .颅卤:新生儿由于颅顶各骨尚未发育完全,骨缝间充满纤维组织膜,在多骨交接处,间隙的膜较大,称 颅因。

5 .蝶鞍:为蝶骨体上面呈马鞍状的结构,垂体窝和鞍背统称蝶鞍。

三、附肢骨骼1 .。

神经沟:为肱骨体后面中部的一条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梯神经和肱深动脉由此经过。

2 .肱骨外科颈:为肱骨上端与体交界处稍细,称肱骨外科颈,较易发生骨折。

3 .骼结节:骼前上棘后方5〜7cm 处,骼崎外唇向外的突起,称骼结节。

是重要的体表标志和骨髓穿刺的常 用部位。

4 .喙突:为肩胛骨上缘最外侧向前伸出的指状突起。

有肌肉在此附着。

臼切迹。

6.肩胛骨下角:为肩胛骨脊柱缘与腋缘会合处,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为计数肋的标志。

第二节关节学一、总论、中轴骨连结1 .去苴:又称间接连结,是骨连结的最高分化形式,以相对骨面间互相分离,之间为充以滑液的腔隙,仅 借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相连结,因而一般具有较大的活动性。

系统解剖学骨学部分总结

系统解剖学骨学部分总结

1.骨总论1.1骨的分类:长骨(体又称骨干,内有空腔称髓腔,容纳骨髓,表面有1~2个滋养孔,供血管出入,两端膨大称骺,骨干与骨骺相邻的部分称干骺端,幼年时保留一片软骨,称骺软骨,成年后骺软骨骨化,骨干与骨骺融为一体,其间遗留一骺线。

)短骨(如腕骨和跗骨,较灵活)骨扁骨(主要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起保护作用,如颅盖骨和肋骨。

)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

有些不规则骨内有腔洞,称含气骨,如上颌骨。

位于某些肌腱内的扁圆形小骨,称籽骨,如髌骨。

)1.2骨的构造:骨密质(质地致密,耐压性强,分布于骨的表面。

特例:卢盖骨表层为骨密质,分外板和内板,外板厚而坚韧,富有弹性,内板薄而松脆。

二板间为骨松质,称板障,有板障静脉通过。

)骨质骨松质(呈海绵状,由相互交织的骨小梁排列而成,分布于骨的内部。

)内层(疏松,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有产生新骨质,破坏原骨质和重塑骨的功能。

)骨骨膜外层(致密,有许多胶原纤维束穿入骨质,使骨膜固着于骨面。

)红骨髓(在椎骨,髂骨,肋骨,胸骨,肱骨和股骨等长骨的骨骺内终生都是红骨髓,胎儿和幼儿的骨髓全是红骨髓。

)骨髓黄骨髓(5岁以后,长骨骨干内沉积大量脂肪失去造血活力)区分概念:骨膜与骨内膜(衬在骨髓腔内面和骨松质间隙内的骨膜,也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2.人体骨骼脑颅骨颅骨面颅骨中轴骨躯干骨人体骨骼(成人206块)上肢骨四肢骨下肢骨成对:颞骨、顶骨不成对:额骨、顶骨、蝶骨、枕骨 成对: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下鼻甲 不成对:犁骨、下颌骨、舌骨 棘突1个 横突1对 关节突2对 24块椎骨 1块骶骨 1块尾骨 1块胸骨 12对肋 1个椎体 1对椎弓 7个凸起 上肢带骨(肩带骨):锁骨、肩胛骨 自由上肢骨: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 腕骨口诀: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沟。

下肢带骨(盆带骨):髋骨 自由下肢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趾骨 跗骨口诀:距上跟下,舟连三楔,骰骨在外。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第一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学一、骨学总论、躯干骨(一)名词解释1.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

2.骨质:骨的主要成分,由骨组织构成,分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

3.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4.肋沟:为肋骨内面近下缘处的浅沟,有肋间神经、血管经过。

5.椎间孔:由相邻椎弓根的上、下切迹围成,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四)问答题1.简述骨的构造。

骨由骨质、骨膜、骨髓、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构成。

骨质分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配布于骨的表面,骨松质配布于骨的内部。

骨膜分内、外两层,外层致密有许多胶原纤维束穿入骨质,使之固着于骨面;内层疏松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别具有产生新骨质和破坏骨质的功能。

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

2.椎体有哪些共同特征?椎骨的共同形态一般具有椎体、椎弓、椎孔和突起。

椎体位于椎骨的前份,呈短圆柱形。

椎弓位于椎体的后方,是弓形骨板,可分为椎弓根和椎弓板二部分。

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

由椎弓发出7个突起:1个棘突、2个横突、2个上关节突、2个下关节突。

3.颈椎在形态上有何特点?颈椎椎体较小,横断面呈椭圆形。

关节突的关节面几呈水平面。

第3~7颈椎体上面侧缘有椎体钩。

椎孔较大,呈三角形。

横突有横突孔。

第2~6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叉。

4.在活体上,能摸到躯干骨的哪些重要骨性标志?活体上能摸到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志有:第7颈椎棘突、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肋弓、骶角。

5.胸骨角位于何处?有何临床意义?胸骨角位于胸骨柄和体的连结处,微向前突,可在体表扪及。

它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胸骨角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

二、颅(一)名词解释1.Pterion: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最为薄弱,常形成“H”形的缝,称翼点。

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2.鼻旁窦:是下颌骨、额骨、蝶骨及筛骨内含气的骨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

系统解剖学第一章内-骨学

系统解剖学第一章内-骨学

第1颈椎
2020/1/14
齿突
第2颈椎
13
一、躯干骨
(4)骶骨 扁平的三角 形,稍向后下弯曲,分 为底、尖、盆面、臀面 和外侧部。底朝上,其 前缘中部向前凸,称岬 。尖向下接尾骨。前 面有4对骶前孔,后面有 4对骶后孔,均与骶管相 通。
2020/1/14
14
一、躯干骨
骶管是椎管的延续,其 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 ,裂孔两侧向下的突起 ,称骶角,是骶管麻醉 的定位标志。 骶骨外侧部上份有耳状 面与髂骨相关节。 (5)尾骨
2020/1/14
肋头 肋结节 前斜角肌结节
第1和第2肋
17
二、颅
颅骨23块(3对听小骨未计
入),分为脑颅和面颅。
(一)脑颅
额骨
额骨1块,顶骨2块,枕骨1
块,颞骨2块, 筛骨1块,
蝶骨1块。脑颅骨围成颅
腔,容纳和保护脑。颅腔的
顶呈穹窿形称颅盖,底称颅
底。
顶骨
颞骨
枕骨2020/1/14源自18二、颅(二)面颅 15块,不对称的有下颌骨、 舌骨、犁骨;对称的有上颌 骨、颧骨、下鼻甲、鼻骨、 泪骨和腭骨。除舌骨外,在 的蝶骨、额骨和筛骨的参与 下分别围成眶、骨性鼻腔和 骨性口腔,并且构成颜面的 本轮廓。
腰椎上面观
2020/1/14
11
一、躯干骨
(3)颈椎 椎体较小,横突上有横突孔。第3~7颈椎 的椎体上面两侧缘的突起称椎体钩,与上位椎体下 面两侧的唇缘形成钩椎关节。第2~6颈椎棘突末端 分叉。
椎体钩
——— 横突孔
颈椎上面观
2020/1/14
12
一、躯干骨
特殊颈椎: 第1颈椎称寰椎; 第2颈椎的椎体有一个向 上齿突,称枢椎; 第7颈椎棘突特长,活体 于体表易触及,称隆椎 ,是计数椎骨序数的标 志。

系统解剖学第一章-骨学

系统解剖学第一章-骨学
状窦、椎动脉
24
二、颅
4.颅底外面观 1)前区:有牙槽弓、骨 腭。 2)中间区:有卵圆孔和 棘孔、下颌窝和关节结 节、颈动脉管外口。 3)后区:可见枕髁,髁 外侧有颈静脉孔,茎突 与乳突之间为茎乳孔。
19.08.2021
枕外隆突
25
二、颅
5.颅的侧面观 颧弓为界 分为上方的颞窝和下方 的颞下窝。 (1)颞窝:额、顶、 蝶、颞四骨交汇处称翼 点,其深方有脑膜中动脉 前支经过,骨折时,易损 伤动脉引起颅腔内血肿。
髂嵴
弓状线 耻骨梳 耻骨联合面 坐骨结节 髋骨内面观
19.08.2021
41
二、下肢骨
(二)自由下肢骨
1.股骨 属长骨。
大转子
(1)上端:股骨头,股骨
颈。大转子,小转子,转
子间线、转子间嵴。
(2)体:粗线。
(3)下端:股骨内、外
侧髁,髌面。
小转子
19.08.2021
髌面 外侧髁
42
二、下肢骨
2.髌骨 3.胫骨 上端:胫骨内、 外侧髁,髁间隆起,胫 骨粗隆。 (2)体:比目鱼肌线 胫骨粗隆 (3)下端:内踝 4.腓骨 外踝
—耳状面 骶后孔
骶角 骶管裂孔
19.08.2021
骶骨后面观
15
一、躯干骨
(二)胸骨 1.胸骨柄 颈静脉切迹。 2.胸骨体 两侧缘有1~7 肋切迹。 胸骨柄与胸骨体相连结 处微向前凸—胸骨角, 两 侧接第2肋软骨,向后约 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 3.剑突
19.08.2021
16
一、躯干骨
(三)肋 12对:①肋骨; ②肋软骨。 1~7—真肋;8~12—假肋。11 和12—浮肋。8~10前端依次 与上位肋软骨连接构成肋弓。 1.肋骨 分为体和前、后端(肋 头);肋头外侧有肋结节,分 别与胸椎体和横突相关节。 2.肋软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解剖学姿势
在立正姿势的基础上,手掌向 前、两足并立、足尖向前。
系统解剖学—绪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 人体的轴和面
1. 轴:叙述关节运动,有相互垂直的3个轴 垂直轴:上下方向的轴 矢状轴:前后方向的轴 冠状轴(额状轴):左右方向的轴
2. 面:相互垂直的三个面 矢状面:将人分为左右两半 冠状面(额状面):将人分为前后两半 水平面(横切面):将人分为上下两段 器官切面:纵切面、横切面
第一章 骨学—总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按形态
1. 长骨: 管状、骨干、髓腔、 骨骺、干骺端、骺软骨→骺线、 分布在四肢
2. 短骨:立方形、连结牢固 运动复杂部位、腕骨、跗骨
3. 扁骨:板状,构成中轴腔 壁,颅、胸、盆腔壁
4. 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 椎骨,上颌骨(含气)
第一章 骨学—总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蒂尔普医生的解剖课-伦勃朗
系统解剖学—绪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四、人体的器官系统和分部
1. 器官系统(按功能分9大系统) 运动系统:骨骼系统、关节系统、骨骼肌系统 消化系统:消化道、消化腺 呼吸系统:呼吸道、肺 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 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 感觉系统:视器、前庭蜗器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临床:骨髓穿刺,在髂后上棘,查骨髓象
第一章 骨学—总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4. 骨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血 管:滋养动脉、 骺动脉、干骺端动
脉、骨膜动脉 淋巴管:骨膜淋巴管丰富 神 经:伴滋养血管入骨,对张力、撕
扯敏感
第一章 骨学—总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四、骨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系统解剖学—运动系统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运动系统
组成:骨、骨连接、骨骼肌 骨借关节连结成骨骼(被动部分) 骨骼肌产生动力(主动部分)
功能: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为动力。 人体支架,支持、保护功能,运动功能
运动系统 —骨学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一章 骨 学
七、解剖学的学习方法
(一) 几个基本观点: 形态与功能相联系的观点 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二) 四个基本环节 预习――听课――实习――复习
(三) 四个基本手段: 文、图、物、活体相结合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运动系统
欧阳钧 jou,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骨膜
骨外膜:纤维结缔组织,外层致密,内层 疏松,有血管神经分布;
骨内膜:菲薄结缔组织,骨髓腔内面。
临床:骨折时,骨膜剥离过多→难愈合 →坏死
3.骨髓
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含不同发育阶段血 细胞,位松质骨内,婴儿髓腔。
黄骨髓:无造血功能,脂肪组织,位长骨 髓腔,失血→转化红骨髓。
二、骨的表面形态
骨面突起:突、棘、隆起、粗隆、结节 、小结节、嵴、线
骨面凹陷:窝、凹、沟、压迹 骨的空腔:腔、窦、房;开口,口、孔
、裂孔 骨端的膨大:头、小头、颈、髁、上髁 平滑的骨面:面、缘、切迹
第一章 骨学—总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骨的构造*
1.骨质 骨密质:致密坚硬,抗压扭曲力强,位置表浅,长骨干 骨松质:海绵状,骨小梁(沿压、张力方向排列),板障(颅骨)
系统解剖学—绪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 分部(从外形分9个局部)
头部(颅、面)
颈部(颈、项)
背部(脊柱区)
胸部
躯干
腹部
盆部和会阴部
上肢(上肢带、自由上肢)
下肢(下肢带、自由下肢)
系统解剖学—绪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五、基本术语
目的:正确描述人体诸多器官 的形态、位置――统一标准术 语
有 机 质:骨胶原纤维,粘多糖蛋白等;构成支架;赋予弹性 和韧性,占成人骨1/3,
无 机 质:碱性磷酸钙等,坚硬刚性,占成人骨2/3 实验证明:脱钙骨:柔软有弹性;煅烧骨:脆而易碎 临床: 幼儿:两者各占一半,骨折→青枝状 成人:有机质比无机质=3:7,最合适、抗压力 15kg/mm2 老人:无机质更多,易发生骨折
系统解剖学—绪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绪论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地位 定义: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
学,属生物科学中形态学范畴。 地位:重要的基础课程――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
临床医学的基础。
系统解剖学—绪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系统解剖学:按人体器官功能系统 局部解剖学:局部的位置毗邻关系 巨视解剖学 组织学、胚胎学、细胞学― ―微视解剖学 从研究角度、方法、目的可分: 断层解剖学、X-线解剖学 外科解剖学或应用解剖学 表面解剖学、运动解剖学、生长解剖学、艺术解剖学、微 创解剖学、数字解剖学等。
六、人体器官的变异、异常和畸形
•在统计学上占优势的结构称之为正常Normal。 •与正常值比较接近的称为变异Variation •超出一般变异范围,统计学上出现率极低甚 至影响正常生理功能者,为异常abnormal或畸 形malformation。
系统解剖学—绪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 方位术语*
上(颅侧)和下(尾侧); 前(腹侧)和后(背侧) 内侧和外侧―与人体正
中矢状面相对距离
内和外―与体腔、空腔 器官相互位置关系
浅和深―与皮肤表面相 对距离
近侧和远侧―四肢 尺侧和桡侧―上肢 胫侧和腓侧―下肢
系统解剖学—绪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一节 总 论
骨(bone)是一种有生命的器官,由骨组织 (细胞、胶原纤维和基质)构成:具有一定形态、 构造、有骨膜、骨髓、血管、淋巴管、神经。
第一章 骨学—总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骨的分类
按部位
脑颅8 颅 骨:29块 面颅15
听小骨6 椎骨26 躯干骨:51块 肋骨24 胸骨1 上肢64 四肢骨:126块 下肢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