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课程设计
大地测量课程设计工作计划范文

大地测量课程设计工作计划范文一、课程背景分析1.1 课程目的和意义大地测量是测绘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测绘工程的基础。
通过学习大地测量课程,可以使学生掌握大地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仪器设备的基本操作,为他们将来参与测绘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大地测量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课程内容大地测量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大地测量基础知识、大地测量仪器设备与操作、大地测量方法与技术、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内容。
1.3 课程特点大地测量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需要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另外,大地测量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较多,需要学生掌握较多的常规仪器设备和专业软件的操作技能。
二、课程设计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大地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仪器设备的基本操作;能够灵活使用各类大地测量仪器进行测量;能够运用大地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工作;能够进行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2.2 德育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课程设计原则3.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地测量课程的设计要求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实际操作的训练。
3.2 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课程设计要求全面、系统地传授大地测量的基础知识、方法和技术,使学生能够形成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
3.3 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大地测量课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测绘工程专业的发展需要,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测绘技术和方法。
四、课程设计内容4.1 课程教学内容大地测量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大地测量基础知识、大地测量仪器设备与操作、大地测量方法与技术、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内容。
4.2 课程实践内容大地测量课程的设计还包括一定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实地测量操作、数据处理分析等实践环节。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1]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1]](https://img.taocdn.com/s3/m/4c5d79235a8102d276a22f4e.png)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设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意义城市和工程控制测量是保证城市建设与工程建设的一项基础技术工作。
不论是城市控制网还是专用工程控制网,都必须事先进行技术设计,并且一定要在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设计书的指导下进行施测,不得盲目作业。
因此,作好技术设计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在高等院校测绘工程专业教育中,《大地测量学基础》历来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这是由于《大地测量学基础》在测绘技术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是测绘工程专业学生教学的必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总学时为12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学时为90学时、实验学时10学时(有5个实验)、课程设计20学时。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本课程设计的题目是:城市或工程控制网技术设计。
控制网技术设计是在学完《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之后,对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性实践和应用。
在课程设计中,每个同学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使课程各部分内容融会贯通,应用系统的控制测量知识,对工程技术实际作出推理、判断和决策,分析和解决工程控制网布设中的一系列技术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此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1. 总结和检验《大地测量学基础》基本知识的学习情况。
通过布设控制网的技术实践,深化已有知识,拓宽新的知识,掌握工程控制网技术设计的方法。
2. 将《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中涉及到的名词、概念、术语、原理及理论,按照设计任务通知书的要求,经过演绎与归纳、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的逻辑组合,完成技术方案设计任务,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3. 技术设计说明书是对工程设计进行解释与说明的书面材料,是一种技术性文件。
设计者通过对自然语言——文字和人工语言——图像、表格、公式等各种书面符号的综合应用,可进行科技写作的锻炼,培养科技写作的实际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满足如下要求:1. 设计的项目和内容应该齐全并符合本大纲之规定。
设计的四个阶段:编制技术任务书、设计构思、绘制工作图、编制工程设计说明书。
大地测量课程设计实习报告

大地测量课程设计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要求本次大地测量课程设计实习旨在巩固和运用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习要求我们运用大地测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完成一个实际测量任务,包括设计测量方案、进行外业测量、数据处理和成果分析等。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期准备:我们首先学习了大地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了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了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在此基础上,我们选择了实习地点,并制定了实习计划。
2. 实习地点与测区概况:我们选择的实习地点位于我校附近的一个公园。
测区地形较为平坦,交通便利,有利于我们进行测量工作。
3. 设计测量方案:根据实习要求和测区概况,我们设计了测量方案,包括测量方法、测量路线、测量仪器及数据处理方法等。
4. 外业测量:我们按照设计的测量方案进行了外业测量工作,包括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和高程测量等。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测量规范,确保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5. 数据处理与成果分析:在完成外业测量后,我们对测量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包括计算测量结果、绘制测量图表和分析测量成果等。
三、实习成果与总结通过本次大地测量课程设计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而且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设计测量方案、进行外业测量和数据处理,掌握了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数据的处理技巧。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大地测量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价值,了解了大地测量学在交通运输、工程建设、土地管理、城市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更加坚定了学习大地测量学的信心,为今后从事大地测量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本次大地测量课程设计实习是一次成功的实践,使我们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大地测量学知识和技能,为我国测绘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现代大地控制测量第二版课程设计

现代大地控制测量第二版课程设计
一、设计背景
现代大地控制测量是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也
是该专业未来从事工作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
大地测量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学习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能够处理大地控制测量的实际工程项目。
二、设计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现代大地控制测量的
相关知识,并加深对工程实践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设计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3.1 课程资料
教材:《现代大地控制测量(第二版)》,罗青阳等,测绘出版社,2016年。
参考书:《高等测量学(上、下册)》,周承芳等,科学出版社,2012年。
3.2 课程目标
本次课程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
1。
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班级:班级:学号:学号:姓名:道外繁华地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1.测区概况测区概况1.1 测区情况:测区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繁华地段,北至东直路,南至先锋路,西至红旗大街,东至南直路。
该区域地势比较平坦,测区内主要是学校,还有居民区、商店和公园等。
交通便利,道路多为柏油马路,但人口密集,由于测区范围呈近似矩形,且测区面积约180000 ㎡。
测区临近哈东站、先锋立交桥,交通方便。
测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应在夏秋两季作业。
1.2 任务来源为满足哈尔滨道外区城市规划管理和工程建设的需要,区政府决定对规划区180000 ㎡范围进行1:2000 地形、地物测量。
公司受道外区城市规划管理处的委托,承担了此项任务,计划于2010 年5 月24 日至5 月29 日完成内外业全部工作。
1.3 已有资料1.3.1. 平面控制资料测区内有国家控制点,经过实地踏勘,这些点位保存完好,其成果可直接作为一级导线的坐标起算元素。
1.3.2.高程控制资料离测区较近的水准点国家控制点,经实地踏勘,这些个水准点标石完好。
上述水准点可作为本次高程控制的起算数据。
测区内及附近有四等水准成果的导线点,可进行四等水准联测以资检核。
上述水准点的高程成果为1985 国家高程基准。
1.3.3.图纸资料测区内有由测绘局于调绘的1:10000 地图,可作为本次控制网设计、选点,以及图幅划分、作业分组等的工作用图。
2.作业依据作业依据本次地形测量工作执行的作业技术依据如下:1、《城市测量规范》2、《1:500 4、《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1:1000 1:2000 地形图数字化规范》3、《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5、《道外繁华地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3.工作步骤、人员设备配置及进度计划工作步骤、工作步骤3.1 地形测量工作主要步骤1、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实施方案;2、收集测区已有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3、组织人员,成立项目部,设立技术组及质量检查组;4、准备各类测绘仪器及器材,制作测量标志等;5、进行控制测量;6、进行地形图野外数据采集,包括各地物点、地形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数据;7、内业计算机数据处理,成图及各种资料整理;8、质量检查及验收工作。
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

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地测量学在现代测量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大地测量学是一门关注地球形状、地球重力场和地球表面特征的学科,其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到地球物理、地图制图、导航、建筑工程等领域。
因此,对于大地测量学的学习和掌握,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针对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进行探讨,主要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
一、课程目标大地测量学的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大地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掌握大地测量学的测量技术和工具,了解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和控制方法。
3.了解大地测量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如地图制图、建筑工程、导航等领域。
4.能够熟练运用大地测量学的理论和技术,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测量问题。
二、教学内容大地测量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地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地球形状、地球重力场、大地水准面等。
2.大地测量学的测量方法和工具,如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
3.大地测量学的误差产生原因和控制方法,如气象因素、仪器误差、人为误差等。
4.大地测量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如地图制图、建筑工程、导航等领域。
5.大地测量学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如数据的精度评定、误差传递、数据拟合等。
三、教学方法针对大地测量学的教学方法,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课堂讲解、实验操作、课外实习、案例分析等。
1.课堂讲解课堂讲解是大地测量学教学的基础,通过讲解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大地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在讲解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来说明理论知识的应用。
2.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是大地测量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大地测量学的测量技术和工具,了解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和控制方法。
同时,实验操作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理论知识的应用。
3.课外实习课外实习是大地测量学教学的延伸,通过实际工程实习,让学生了解大地测量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设计精品文档14页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设计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时间:目录1 概述1.1课程设计的目的1.2测区概况2 测量施工进度及组织人员2.1进度安排2.2拟投入的技术人员2.3仪器设备2.4引用标准及作业数据2.4.1引用标准与作业数据2.4.2可利用的成果资料3主要技术指标3.1坐标系统3.1.1平面坐标系统3.1.2高程系3.1.3成图比例尺3.1.4成图规格4 图根控制测量4.1平面控制网4.1.1平面坐标系的选择4.1.2主要技术要求4.1.3平面控制网布设(见附图)4.2 高程图根控制网4.2.1高程系的选择4.2.2成果取位4.2.3水准测量精度要求4.2.3水准网的布设(见附图)4.3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4.3.1精度估算的目的和方法4.3.2精度估算公式4.3.1平面坐标点精度估算4.3.2高程控制点精度估算4.4图根控制点埋设4.4.3控制点标石埋设4.4.3控制点命名4.4.4点之记绘制5经费预算6设计实践总结7附录1 概述1.1课程设计的目的总结和检核《大地测量学基础》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通过布设控制网的技术实践,深化已有知识,拓宽新的知识,掌握工程设计控制网设计的方法;将《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中涉及的名词、概念、术语、原理及理论,按照课程设计通知书的要求,经过演绎与归纳、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的逻辑结合,完成技术设计任务,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技术设计说明书是对工程设计记行解释与说明的书面材料,是一种技术性文件。
设计者通过对自然语言——文字和人工语言——图像、表格、公式等各种书面符号的综合运用,可进行科技写作的锻炼,培养科技写作的能力。
1.2测区概况包头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0°15′~41°29′、东经109°22′~110°07′。
位于蒙古高原南端,南濒黄河,东西两侧有沃野千里的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
大地测量GPS课程设计

大地测量GPS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2. 掌握GPS信号的组成,理解坐标系统、时间系统在GPS定位中的作用;3. 掌握利用GPS进行大地测量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操作GPS设备,进行实地测量,并正确处理数据;2. 学会分析GPS测量结果,判断测量精度和可靠性;3. 能够运用GPS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地图制作、地形测绘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大地测量和GPS技术的兴趣,激发探索地理信息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测量工作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GPS技术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GPS测量方法,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有一定的地理信息知识和数学基础,对新技术具有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1. GPS基本原理与结构- 了解全球定位系统的起源、发展与应用领域;- 学习GPS卫星、地面控制站、用户设备三部分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 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 掌握地球坐标系、地心坐标系等坐标系统;- 了解GPS时间系统及其在定位中的应用。
3. GPS信号传播与接收- 学习GPS信号的组成、传播过程以及信号接收原理;- 了解多路径效应、信号遮挡等影响GPS定位精度的因素。
4. 大地测量操作方法- 学习利用GPS设备进行大地测量操作的基本步骤;- 掌握坐标转换、高程求解等数据处理方法。
5. GPS测量误差分析- 分析GPS测量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 掌握提高GPS测量精度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矿业大学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应用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姓名:pp班级:测绘13级学号:指导教师: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2022-04-27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目录———卫星遥感影像图控制网设计书一、卫星遥感影像图控制网设计任务书—————————————3二、测区概况简述——————————————————————3三、已有资料的分析利用----------——————————————3四、坐标系统的选择及处理方法的论证、起始数据的配置和处理——5五、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5六、水准高程控制网布设方案—————————————————10七、技术依据及作业方法———————————————————12八、工作量综合计算及工作进程计划表—————————————17九、装备、仪器、器材及经费预算———————————————17十、上交资料清单——————————————————————18 附:matlab精度评定代码———————————————————19一、任务书对选定的一幅卫星遥感影像图,面积约100-200平方千米,标定一直控制点,设计测绘地形图(1:5000)工程所需控制点,按课程设计大纲进行控制网设计。
二、测区概况简述1.地理概况本测区中心位置为东经117°,北纬34°。
测区地面高程为+30~+200m,大部分地区为平原地势较为平坦,小部分地区为丘陵湖泊,有一定的高低起伏。
2.交通情况测区位于城镇地区,道路较多且四通八达,交通非常方便。
3.气候情况测区地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具有寒暑变化显着、四季分明的特征,日照时数以夏季最多,冬季最少,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充沛,年降水量724-1210毫米,宜于野外作业时间为3~11月份,年平均作业时间利用率为21天/月。
4.居民及居民点测区内为城镇居民点,人口较多交通发达,建筑密集,测量作业所需人力、物力、财料及食宿均可就地解决。
三、已有资料的分析利用1.三角网和高程网成果及其精度测区内及附近有国家D级GPS网点三个:D026,D027 ,D032,施测时间不详,作业所依据的规范为《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三点标石保存完好。
坐标系统为1980年西安坐标系,三度分带,中央经线为东经117°,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3.卫星遥感影像图资料:4.成果的分析利用:收集测区原有资料,了解作业单位、作业时间、执行规范、平差方法等。
注意要点:起算边长的选择问题、起算方位角的选择问题、考查原有控制点点位的可靠性、针对本次控制网服务的目的作出原有成果的利用方案、测区内有没有国家高级点可以利用。
四、坐标系统的选择及处理方法的论证、起始数据的配置和 处理坐标系统选择国家统一坐标系统:根据已有资料的分析,经过坐标转换,原工程区域位于高斯投影三度分带,中央子午线为117°,高程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所以选择国家统一坐标系统。
12()/2m Y Y Y =+,12()/2m H H H =+经过计算可得:m Y =10757m ,m H =110m; 故长度综合变形25(0.0012315.7)10y H Sδ-=-=1/63000<1/40000. 所以直接采用3度带国家高斯投影。
五、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控制网的设计1.E 级GPS 控制网的设计:(1)首级控制网的等级与要求精度及测区面积有关,根据已知点确定比例尺,估算面积,确定首级控制网等级和点数,S 为平均边长,Q 为单个点所控制的面积:(2)考虑到工程地区大都采用GPS 网作为首级控制网,结合本次任务测区内际情况,选择平均边长为2.5km 。
按E 级GPS 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布设,在布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最长边与最短边的差距不可过大,以免产生较大的误差,另外虽然GPS 测量时不要求相邻点之间通视,布网方式也非常灵活,但考虑到加密导线测量的需要,每个GPS 点应与相邻的1~2个点通视。
(3)对测区的地形地貌有了一定的了解后,选择合适的GPS 控制点,E 级GPS 网点共选取12个点(1~12),D 级GPS 网点共三个(D026,D027,D032)为已知点,GPS 接收机用4台,分为8个异步环来进行观测,网型布置如下:基线中误差是按照222()a b D σ=+⨯计算。
(a=10mm b=20ppm ),估算最弱点的精度。
(4)采用arcmap 软件可以将控制点各个未知点的高斯平面近似坐标,以及大地坐标的近似值得出:287.0S Q =-1 3789007.06 515903.926 34.228357 117.172612 -2 3790003.054 523933.023 34.237182 117.259782 -3 3783507.111 519835.4 34.178708 117.2151551 3790663.694 518226.292 34.242967 117.1981962 3790266.819 521290.173 34.239617 117.2311023 3788917.441 519543.919 34.227487 117.2121164 3788203.065 522179.174 34.220994 117.2406995 3787615.688 517654.79 34.215786 117.1915866 3787075.937 524004.803 34.210793 117.260487 3786567.936 515337.036 34.206377 117.1664168 3786409.186 519702.669 34.204872 117.2137829 3784916.933 517432.54 34.19146 117.1891210 3785583.684 522337.925 34.197377 117.24235411 3784774.058 524496.929 34.19003 117.26575512 3783567.555 522576.05 34.179197 117.244885 各基线的边长:-1-1 2842.5088651-3 2137.2415633-5 2299.414899-1-5 2293.443522-1-7 2526.9529017-9 2727.5965925-9 2709.2405695-8 2341.446081-3-8 2888.745519-3-9 2743.1045642-3 2197.1870063-4 2719.2683594-10 2606.6009243-8 2528.1705078-10 2726.487586-2-2 2622.841548-2-4 2513.546864-2-6 2944.2966656-10 2250.5622510-12 2065.585062-3-12 2756.0547046-11 2335.0871611-12 2272.0714632.一级加密导线网的设计:(1)加密控制点设计为一级导线,取E级GPS控制点为已知点进行附和导线设计,导线的平均边长为500m左右,观测方法采用全站仪按照规范要求测角,测边,估算最弱点中误差,以5cm为限,网型如下图所示:(2)采用arcmap软件可以加密导线各个未知点的高斯平面近似坐标,以及大地坐标的近似值得出:编号X/m Y/m B/°L/°A1 3790389.559 518692.952 34.240774 117.202912A2 3790459.409 519156.503 34.241395 117.207945A3 3790287.959 519588.304 34.239841 117.212629A4 3790351.459 520096.305 34.240404 117.218144A5 3790186.359 520502.706 34.238908 117.222552A6 3790319.709 520864.657 34.240103 117.226484控制网的精度估算1.E级GPS控制网的精度估算:利用matlab精度评定后三维空间直角坐标点位精度:最弱边的相对中误差按下公式计算σ=+Dx+DyDz最弱=0.06mm<5cm 各基线的相对精度(三维)三维站心直角坐标点位精度2.一级加密导线网的精度估算:按照我国《工程测量规范》的规定,一级导线控制网测角中误差为4″,测距中误差为10mm,测距相对中误差为1/70000,每千米中误差为10㎜。
选σ=4″。
运用MATLAB软件编程进行精度估算,下表为精度估算的取单位权0结果:B矩阵Qxx矩阵最弱点的点位误差:σ=4.22cm<5cm,符合工程控制网规范要求,加密控制网设计合理。
六、水准高程控制网布设方案:水准高程控制网的设计测区内有三个已知高程点D026,D027和D032(1985国家高程基准),按照工程控制测量规范要求,设计布设了一个四等闭合水准路线,通过arcmap软件画图测量相邻水准点间的的距离,共有12加密水准点和三个已知水准点,平均1~2km一个水准点。
布设时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具体测量操作时会遇到的问题,水准路线最好沿道路两侧布设,设计水准路线如下图:、水准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估算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规范,选取每千米差中误差10mm为单位权中误差,根据matlab软件计算,系数矩阵B如下,各个点的高程的协因素阵Q为:XX最弱点Q=2.0369, =1.4cm,估算最弱点高程中误差<=2cm,满足精度估算要求,因此设计较为合理。
七、技术依据及作业方法➢现行测量规范(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2)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8-91(7)《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标石图➢仪器的选择及检验项目要求所用仪器:GPS单频接收机,DS3水准仪,全站仪检验项目要求:❖水准仪的光学测微器效用正确性的检验和分划值的确定❖视准轴与水准轴相互关系的检验❖水准尺检验:水准尺分划面弯曲差的检验❖水准标尺每千米分划间隔真长的测定❖一对水准标尺零点差及基,辅分划读数差常数的测定➢观测方法及各项限差GPS网观测方法:1)观测组应严格按调度表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以保证同步观测同一卫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