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
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世界近代史》作为全日制高校历史教育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之一,在历史学专业领域是《世界通史》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分散走向整体的世界史,担负着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历史思维方式和锻炼专业研究能力的重任。
本课程的考察对象——世界近代史(1640-1917),包含了近代以来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
三、课程基本要求理解和把握古往今来世界史范围内展现的客观历史运动及其规律,把握世界近代史的继承性和发展性。
近代几百年来,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风生水起并席卷欧美亚,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普遍高涨,工业革命所开创的世界近代化进程决定性地超越了区域性发展阶段,工业文明的全球普及和近代社会发展机制的全球扩散,最终把世界各个区域联成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
据此,本课程重点要求学生明确认识世界近代史的时代性:即从分散走向整体的世界史,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学习世界现代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学时分配根据全日制高校历史教育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的基本要求和有关教学计划,特制订本课程教学课程内容:第一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教学内容与要求:要求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初步认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对克伦威尔进行简单的评析,培养学生学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权利法案》的内容和作用;工业革命的影响。
2)难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不彻底性;对克伦威尔的评价。
教学建议:1)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记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爆发、“光荣革命”的时间;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权利法案》的内容;概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过;认识克伦威尔在英国历史上的作用。
2)通过直接讲授,深入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分析《权利法案》内容,比较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英王的权力地位与中国封建皇帝的差异,学习比较认识历史的方法。
2010年文化管理版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

2010年文化管理版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第一讲 绪言1、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线索):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其重点主要在西方国家。
主要研究的是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由此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
此外,还贯穿着几个主要内容:1 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
它引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不断深入。
同时,这个矛盾不仅还表现为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而且也表现为国际工人运动。
2 各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
随着被卷入资本主义浪潮的不断深入,各殖民地的民族意识日益觉醒。
③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
2、 起迄时间和历史分期:从政治角度来分,世界近代史可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开端,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结束。
期间可分为两个阶段,以19世纪70年代作为分界。
①1640——19世纪70年代,主要是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巩固的阶段,世界各地区、各国之间的彼此联系逐渐加强。
②19世纪7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西方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各国从许多方面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调整;资本主义扩展到了全世界,国际工人运动和亚、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导致了激烈竞争,最终爆发了世界大战。
从经济角度即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方面来看,世界近代史可以1500年左右(地理大发现)为上限,1900年为下限。
期间可分为三个阶段:1 16世纪——18世纪中期,属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早期资本主义。
在这一阶段,伴随地理大发现而来的是人类社会由分散发展开始向整体发展转变;资本主义在西欧开始兴起,资本主义制度首先在英国确立。
2 18世纪中叶——19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首先进行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加速了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民族统一运动和改革运动的进程;资本主义的进一步扩展,使其他地区都先后不一、程度不同地受到了近代工业世界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及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猛烈冲击。
世界历史-阎照祥-《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世界近代史英文名称: Mordern History of the World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总学时: 72讲课学时: 64讨论学时: 4习题学时: 4学分: 4适用对象: 普通高校本科生先修课程: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一、课程简介世界近代史是师专政史专科专业的必修课程。
世界近代史是世界从地区间相互分散隔绝到形成统一整体世界的过程。
是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并走向成熟的历史。
世界近代史的上限是1500年,下限是1900年。
通过世界近代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与世界近代史有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抓住世界近代史的本质、主要矛盾和重点。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世界近代史是给人文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世界近代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
通过学习,要使学生立足于全世界全人类,从宏观的角度掌握1500—1900年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并向全世界扩张的历史,了解整体世界历史的形成,认识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三、教学基本要求学习和讲授世界近代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同借鉴和吸收西方史学研究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受传统理论和框框的限制,要突出世界近代史的主旋律,突出它的本质和精髓:突出资产阶级历史革命性,正是他们的活动,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使世界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
同时也不忽视资产阶级的反动一面。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世界近代史通论第一章16世纪东西方世界第一节商业革命第二节文艺复兴第三节宗教改革第四节尼德兰革命第五节16世纪中国和日本教学重点:介绍西欧资本主义的扩张和发展,主讲三大事件:一是地理大发现,二是文艺复兴,三是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
教学难点:分析三大事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为何将1500年左右作为世界近代历史的开端;了解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增强全球意识;达到认识这些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的巨大作用。
《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

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世界近代史》是历史学专业本科生的历史学专业必修课程。
(二)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世界近代史的基础知识,把握近代世界的发展脉络,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提高其学习世界史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15世纪到19世纪末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四)教学时数72课时。
(五)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并适当地向学生推荐学术名著。
二、本文第一章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世纪东方中国和日本教学要点:新航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君主专制制度。
教学时数:20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的背景;地理大发现的过程;近代早期的殖民征服;商业革命。
第二节文艺复兴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
第三节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背景;马丁·路德与德国宗教改革;德国农民战争·路德教派的确立;加尔文教与瑞士的宗教改革;英国的宗教改革;天主教会的反宗教改革运动。
第四节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法国专制制度的形成;英国都铎王朝的专制制度;俄国留里克王朝专制制度的巩固;西班牙的专制制度;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16世纪的中国和日本明代中国专制统治的强化;16世纪封建统治重建中的日本。
考核要点:新航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君主专制制度。
第二章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教学要点:“光荣革命”;启蒙运动;西方世界优势的形成;世界地区联系的加强。
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革命前的英国;革命的开始与第一次内战;两次内战之间的政治斗争;第二次内战和共和国的建立;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光荣革命”;17世纪英国文化、思想的发展;1689-1742年的英国。
第二节欧洲大陆的封建专制制度典型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法国;分崩离析与经济落后的德意志;封建农奴制的俄国;波兰、瑞典和丹麦;西欧的启蒙运动。
世界近代史提纲

(四)全国宪章协会?第二次请愿书
全国宪章协会的成立
宪章派与反谷物法同盟
第二次请愿书
1842年大罢工
奥康诺的土地计划
(五)1848年宪章运动
宪章运动的复兴
1848年4月10日***示威的失败
1848年以后宪章运动的衰落
(六)宪章运动的最后阶段
教学内容:
第一讲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
(一)典型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法国
(二)分崩离析与经济落后的德意志
(三)封建农奴制的俄国
(四)波兰、瑞典和丹麦
(五)西欧的启蒙运动
(六)17世纪英国文化、思想的发展
(七)1689—1742年的英国
第二讲 欧洲大陆的封建专制制度
2.对外扩张
3.立窝尼亚战争
4.农民处境的恶化和波洛特尼科夫起义
5.罗曼诺夫王朝的建立
(四)西班牙的专制制度
1.工商业的发展
2.农业的落后
3.王权的加强
4.腓力二世的反动统治
(五)尼德兰革命
1.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与阶级关系的变化
2.西班牙的专制统治
3.革命的爆发
识记:汉萨同盟 、玫瑰战争 、英国国教、清教、《大抗议书》、克伦威尔、立宪君主制、蒙克 “人身保护法”、 辉格派、 托利派、 奥伦治?威廉沃尔波、 “农奴制第二版” 、彼得一世、北方战争、开明专制、叶卡特琳娜二世、本杰明?富兰克林、洛克、托马斯?杰斐逊、“文字狱” 、利玛窦、幕藩体制、巴布尔、马穆鲁克、阿拔斯王朝尼德兰革命、郑成功、《航海条例》、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莱布尼茨联邦宪法、谢斯起义、萨拉托加大捷、独立宣言、乔治?华盛顿、列克星顿枪声、大陆会议、东印度公司、商品经济、第三等级 、三级会议 、网球场宣誓、巴士底狱、八月法令、《人权宣言》、罗伯斯比尔、吉伦特派、巴黎公社、平原派、山岳派、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宪法、热月政变、1795年宪法、、拿破仑、执政府、雾月政变、《教务专约》、重商主义、吕内维尔和约、亚眠和约、拿破仑法典、法兰西第一帝国、特拉法加海战、奥斯特利茨战役、莱茵邦联、耶拿战役、提尔西特和约、大陆封锁体系、 库图佐夫、莱比锡战役、 元老院、滑铁卢战役、维也纳会议、 神圣同盟、 希腊民族解放战争、 十二月党人起义、 杜桑?卢维杜尔、多洛雷斯呼声 西蒙?玻利瓦尔 何塞?圣马丁、瓜亚基尔会晤、阿亚库乔战役、法国二月革命 、六月起义、路易?波拿巴、秩序党德国三月革命、法兰克福议会、维也纳三月革命、青年意大利党、马志尼、加里波第、资本原始积累 工场手工业 专利制度 “西进运动” 农奴 德意志关税同盟、“卢德运动”、里昂工人起义 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32年议会改革、宪章运动、新济贫法、威灵顿世界工厂、“五月流血周”、普法战争、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梯也尔、《资本论》、工联主义法兰西第二帝国、《***宣言》
《世界近现代史》教案(精选3篇)

《世界近现代史》教案(精选3篇)《世界近现代史》篇1一、教科书对于学生发展的功用(一)知识构建功能本册书从内容编排上看,主要以时间顺序,以章节体形式编写;从线索看,主要有以下几条:1、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确立——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2、重要的国际关系(1)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三次殖民高潮)(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争夺世界霸权斗争)3、民族解放斗争美国独立战争、拉美独立战争——亚洲革命风暴——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4、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从每课的内容看,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独立完成一节课、一个单元的知识构建,并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认识历史各线索之间的关系,从而完整掌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
(二)能力培养功能课程内容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我们应该更好地利用这些课程内容来培养学生能力,包括知识构建能力;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辨证地看待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实践操作功能教材设置活动课,学生走出教室,深入图书馆、阅览室,上网查找资料,拓宽了视野,掌握了查阅资料,利用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对比较成熟的观点。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掌握的知识,自编自演的历史剧,虽尚显稚嫩,但在过程中,挖掘历史的背景,揣摩人物心态和语言,使学生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又有了新的进步。
(四)心理教育功能历史课的内容包罗万象。
在学习过程中,从历史人物的坎坷悲壮,从历史发展的曲折反复,学生能够获得一个心理感受: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个人的成功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想做成某件事,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从而增加心理的承受力。
从世界史的发展中还学习到许多为科学献身、为国家捐躯、为真理求索的人,从他们身上,学生在情感上和心理上有很大的收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面对成功和失败,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世界历史_阎照祥_《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历史_阎照祥_《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篇:世界历史_阎照祥_《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世界近代史英文名称: Mordern History of the World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总学时: 72讲课学时: 64讨论学时: 4习题学时: 4学分: 4适用对象: 普通高校本科生先修课程: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一、课程简介世界近代史是师专政史专科专业的必修课程。
世界近代史是世界从地区间相互分散隔绝到形成统一整体世界的过程。
是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并走向成熟的历史。
世界近代史的上限是1500年,下限是1900年。
通过世界近代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与世界近代史有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抓住世界近代史的本质、主要矛盾和重点。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世界近代史是给人文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世界近代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
通过学习,要使学生立足于全世界全人类,从宏观的角度掌握1500—1900年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并向全世界扩张的历史,了解整体世界历史的形成,认识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三、教学基本要求学习和讲授世界近代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同借鉴和吸收西方史学研究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受传统理论和框框的限制,要突出世界近代史的主旋律,突出它的本质和精髓:突出资产阶级历史革命性,正是他们的活动,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使世界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
同时也不忽视资产阶级的反动一面。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世界近代史通论第一章 16世纪东西方世界第一节商业革命第二节文艺复兴第三节宗教改革第四节尼德兰革命第五节 16世纪中国和日本教学重点:介绍西欧资本主义的扩张和发展,主讲三大事件:一是地理大发现,二是文艺复兴,三是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
教学难点:分析三大事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为何将1500年左右作为世界近代历史的开端;了解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增强全球意识;达到认识这些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的巨大作用。
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

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世界历史长河中的世界近代史一.关于世界近代史的时段分期问题二.学习世界近代史课程的基本要求思考题:1.如何理解“世界近代史的核心是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章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的中国与日本第一节资本的原始积累一.原始积累的本质二.对农民土地的剥夺三.地理大发现及其经济后果1.地理大发现的动因2.地理大发现的经过3.地理大发现的经济后果四.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帝国第二节文艺复兴一、文艺复兴的概况二、人文主义精神三、意大利文艺复兴四、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五、文艺复兴的历史地位第三节宗教改革一.宗教改革的背景二.马丁·路德与德国的宗教改革三.德国农民战争四.加尔文教与瑞士宗教改革五.英国的宗教改革六.天主教会的反宗教改革运动第四节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一.资产阶级革命的概念二.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形势的成熟三.尼德兰革命及其历史方位第五节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一.明代中国专制制度的强化1.宦官专权与内阁纷争2.土地兼并与农民起义3.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缓慢发展4.明代的海外贸易、海禁政策5.西方殖民者的对华侵略6.文化与科技二.16世纪封建统治下的日本1.“战国”时代的政治概况2.农工商业与城市的发展3.丰臣秀吉重新统一日本4.封建统治的强化5.侵朝战争第二章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第一节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革命前的英国社会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革命前的社会等级构成3.清教运动4.斯图亚特王朝的反动统治与革命形势的成熟二.革命的开始与第一次内战1.长期国会开始阶段的活动2.议员的政治分化3.第一次内战三.两次内战之间的政治斗争1.第一次内战结束后的英国国内形势2.长老派与独立派的斗争3.独立派与平等派的斗争4.独立派与平等派的重新联合四.第二次内战与共和国的建立1.第二次内战2.普莱德清洗3.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4.平等派起义5.掘地派运动6.政府爱尔兰和苏格兰7.英荷战争8.克伦威尔护国公制的建立五.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光荣革命”1.1660年君主制复辟2.辉格派与托利派3.1688年“光荣革命”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六.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其初期发展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内阁制的形成3.王权的衰落与议会权力的增长4.辉格派的政治优势七.17世纪英国文化、思想的发展1.概况2.约翰·弥尔顿与詹姆斯·哈林顿第二节欧洲大陆的封建制度一.典型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法国1.法国专制制度的形成2.波旁王朝早期的法国3.投石党运动4.路易十四时代5.路易十五与法国专制制度化的危机二.分崩离析与经济落后的德意志1.神圣罗马帝国2.三十年战争3.“农奴制第二版”4.奥地利君主国及其“开明专制”5.普鲁士王国的兴起及其“开明专制”三.封建农奴制的俄国1.沙皇专制制度的确立与罗曼诺夫王朝的开始2.等级君主制向绝对君主制转变3.彼得一世改革4.叶卡特琳娜二世及其“开明专制”四.波兰、瑞典与丹麦1.波兰的贵族专权和国家解体2.瑞典、丹麦的经济、政治概况3.北方战争第三节启蒙运动一.启蒙运动的时代基础二.启蒙运动的思想渊源三.启蒙运动的发源:英国四.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1.伏尔泰与孟德斯鸠2.狄德罗及“百科全书派”3.让·雅克·卢梭4.弗朗索瓦·魁奈5.让·梅叶、摩莱里、马布利五.启蒙运动的历史方位第四节17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东方诸国的衰落一.明末清初的中国1.明末农民起义与清军入关2.清朝前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4.学术文化二.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1.德川幕府的专制统治2.幕藩体制下的日本社会三.莫卧儿帝国1.莫卧儿帝国的建立2.阿克巴与印度的统一3.沙加汗“黄金时代”4.奥朗则布与莫卧儿帝国的盛衰5.文化和社会生活四.奥斯曼帝国的强盛与衰落1.奥斯曼帝国的对外扩张2.奥斯曼帝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3.奥斯曼帝国的衰落第五节西欧列强的海外殖民扩张及其后果一.荷、英、法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1.葡萄牙、西班牙海上霸权的丧失2.荷兰的殖民扩张3.荷、英、法海上争霸二.西方世界优势的形成1.西方先进、东方落后局面的初步形成2.西方率先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原因3.东方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三.世界地区联系的加强1.世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2.全球均势的变化3.全球文化的交流第三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1776—1849)第一节美国革命一.英属北美殖民地1.北美13个殖民地2.殖民地的社会经济状况3.殖民地的政治民主因素4.美利坚民族的形成5.启蒙思想的传播二.美国的建立1.北美殖民地与宗主国矛盾的尖锐化2.武装斗争的开始3.潘恩的《常识》与舆论的变化4.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三.艰苦的独立战争1.艰苦的战争2.法国的参战3.独立战争的胜利四.杰佛逊与民主改革1.激进派与保守派的斗争2.各州的民主改革五.从“邦联”到“联邦”1.谢斯起义2.从“邦联”到“联邦”3.1787年《联邦宪法》4.美国革命的性质及其历史方位第二节法国大革命一.旧制度的危机与革命形势的成熟1.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2.专制王朝危机的加深二.三级会议与大革命的爆发1.三级会议的召开2.国民议会与三级会议的终结3.攻占巴士底狱三.“八九年原则”和旧法国的改造1.“八九年原则”的确立2.1791年宪法3.立宪派的统治及共和运动四.吉伦特派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反封建的政绩2.共和国的成立和吉伦特派与山岳派的斗争3.限价问题和疯人派运动五.雅各宾恐怖1.雅各宾政府对国家的民主改造2.恐怖统治3.镇压反对派4.热月政变六.热月党与督政府统治1.终结雅各宾恐怖2.“热月反动”3.巩固统治的斗争4.督政府的统治七.拿破仑帝国的兴亡1.“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2.执政府3.拿破仑帝国的建立及其矛盾4.帝国的倾覆八.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方位九.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一般特点第三节维也纳会议与19世纪前半期的革命运动一.维也纳会议及神圣同盟对革命运动的镇压1.维也纳会议与“维也纳体制”2.神圣同盟及其反革命活动3.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4.神圣同盟的瓦解二.1848年革命1.革命的任务2.法国革命3.德国革命4.奥地利革命5.意大利革命三.拉丁美洲革命运动1.革命前的拉丁美洲2.殖民统治的危机3.海地革命4.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的独立战争①墨西哥和中美的独立战争②南美北部的独立战争③南美南部的独立战争5.葡属巴西的独立运动6.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历史局限性思考题:1.为什么说北美独立战争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与英国革命比较,有何特点?2.评价1787年宪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发展学院《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72 学分:4 适用专业:历史学、世界历史一、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世界近代史》的学习,将使学生了解世界历史的近代时期的发展线索、重大线索,有高级的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以及能进行初步地运用比较的方法,为良好人文素质的培养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世界近代史》为大学历史系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它是在大学生学习《世界古代史》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世界历史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认识和理解世界文明历史进程的重要部分。
通过对《世界近代史》的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认识并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而且由于《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而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在人类历史上曾经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近代史》又是人类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是工业文明的历史,所以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资本主义的理解,理解我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
通过对《世界近代史》,还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世界史以及相关专业的教学与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基本要求根据历史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所需要的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要求,尤其是为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世纪近代史提供指南,特制定本大纲。
《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由之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和反响的历史。
它是从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和文艺复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取得支配地位,各发达国家资本主义从自由向垄断过渡。
本大纲主要讲述的就是自1500年地理大发现以来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400多年的历史,它也可以说是人类社会从农业走向工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
这一段历史主要有三条线索:一是资本主义即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这也是一条主要线索;二是人们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三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主义运动。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世界近代史》课程讲授一学期,共72学时。
安排在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约18周,每周4课时,共计72学时,均不包括课外活动和复习考试时间。
四、教学内容序言 (2学时)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世界近代史》的起止年限、分期和主要线索,了解学习《世界近代史》的重要性,理解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一、为什么要学习世界近代史了解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全球化的需要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服务《世界近代史》的起止年限和分期1、1640年—1917年说2、1500年—1900年说3、18世纪60年代—20世纪40年代说二、世界近代史的主要内容1、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2、人们对工业文明的批判、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3、工业文明的辐射和中西文化的碰撞三、学习的方法和要求学习马列学好外语广泛涉猎复习思考题第一章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世纪东方的中国和日本(14学时)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大发现的过程;掌握马丁·路德与德国的宗教改革;掌握尼德兰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要求学生了解地理大发现的前提和条件;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加尔文教与瑞士的宗教改革;英国的宗教改革;要求学生了解意大利和欧洲其他国家文艺复兴时的艺术家、政治思想家、科学家要求学生了解法国、英国、俄国和西班牙专制制度的形成。
要求学生理解加尔文教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理解早期的殖民侵略、商业革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学生理解西方专制制度与民族国家的关系;要求学生理解文艺复兴时的人文主义精神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地理大发现、商业革命教学重点和难点:近代早期的殖民征服第一节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3学时)一、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的背景1、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的动因2、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的条件二、地理大发现的过程1、欧洲直通印度新航路的发现2、哥伦布航抵新大陆3、教皇子午线的划定4、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三、近代早期的殖民征服1、葡萄牙东方殖民帝国的建立2、西班牙对中南美洲的殖民征服四、商业革命第二节文艺复兴(3学时)一、总述1、文艺复兴的内涵2、文艺复兴的特点二、意大利的文艺复兴1、早期的文艺复兴2、全盛期的文艺复兴3、艺术家政治思想家三、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1、人文主义作家2、政治思想家四、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1、天文学2、其他自然科学3、科学思想家4、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第三节宗教改革(3学时)一、宗教改革的背景1、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和“异端”分子的挑战2、罗马教廷的控制和各国实现教会民族化的开始3、教会的腐败、搜刮和群众不满情绪的增长二、Δ马丁·路德与德国宗教改革1、宗教改革前夕的经济政治状况2、马丁·路德和宗教改革的开始三、德国农民战争·路德教派的确立1、闵采尔领导的德国农民战争2、路德教派的确立四、О加尔文教与瑞士的宗教改革1、慈温利2、加尔文3、日内瓦神权共和国五、英国的宗教改革六、天主教的反宗教改革运动第四节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3学时)一、法国专制制度的形成1、16世纪经济的发展2、专制制度的形成3、胡格诺战争二、英国都铎王朝的专制制度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ΔО圈地运动3、社会结构的变化4、血腥立法和凯特起义5、专制统治·宗教改革6、重商主义和反对西班牙的斗争三、俄国留里克王朝专制制度的巩固1、16世纪的社会经济2、沙皇专制制度的确立3、对外扩张4、农民处境的恶化和波洛特尼科夫起义5、罗曼诺夫王朝的建立四、西班牙的专制制度1、工商业的发展农业的落后2、王权的加强3、腓力二世的反动统治五、尼德兰革命1、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2、阶级关系的变化3、西班牙的专制统治4、革命的爆发5、游击战争和北方起义6、南方的斗争和根特协定7、南北分裂和联省共和国的成立第五节16世纪的中国和日本(2学时)一、明代中国专制统治的强化1、宦官专政与内阁纷争2、土地兼并与农民起义3、О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其发展缓慢的原因4、明代的海外贸易、海禁政策和西方殖民者的对华侵略5、文化与科技二、16世纪封建统治重建中的日本1、“战国”时代的政治概况2、农工商业和城市的发展3、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重新统一日本4、丰臣秀吉强化封建统治的措施5、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及其失败第二章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14学时)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长期议会、新模范军、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要求学生掌握彼得一世改革、普鲁士的兴起、三十年战争。
要求学生了解两次内战;长老派、独立派、平等派之争;17世纪英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要求学生了解法国的投石党运动、路易十四的统治、科尔伯的重商主义、奥地利的开明专制、普鲁士的开明专制、俄国的开明专制;了解世界联系的加强和全球文化交流;东西方差距的加大。
要求学生理解克伦威尔的护国政体;清教运动在英国革命中的作用;理解普鲁士精神;波兰的衰落和灭亡;要求学生理解殖民主义的双重性。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彼得一世改革、普鲁士的兴起、三十年战争教学重点和难点:殖民主义的双重性第一节17世纪英国革命·1689年—1742年的英国(5课时)一、革命前的英国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3、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4、О清教运动5、斯图亚特王朝的反动统治6、苏格兰人起义——革命的导火线二、Δ革命的开始与第一次内战(1640-1642)1、革命的爆发——长期议会的召开2、第一次内战3、长期议会改造国家的政策三、О平等派与第二次内战1、平等派运动2、独立派、平等派与长老派之争3、第二次内战4、独立派、平等派、长老派的历史作用四、Δ共和国与护国公制1、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普莱德清洗2、独立派共和国的政策3、克伦威尔护国公制的建立五、旧王朝复辟和1688年“光荣革命”1、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2、Δ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1688年“光荣革命”(2)《王位继承法》(3)《权利法案》3、革命的意义六、17世纪的英国1、思想、文化约翰·米尔顿(1608—1674)詹姆斯·哈林顿(1611—1677)2、Δ内阁制的形成3、王权的衰落·议会权力的增长4、О政党制的萌芽第二节欧洲大陆的封建专制制度(3学时)一、Δ典型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法国1、波旁王朝早期的法国2、投石党运动3、路易十四和“朕即国家”4、О科尔伯的重商主义5、路易十五与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危机二、Δ分崩离析与经济落后的德意志1、三十年战争2、经济落后·“农奴制再版”3、奥地利君主国的“开明专制”4、О普鲁士的兴起与“普鲁士精神”5、普鲁士的“开明专制”三、封建农奴制的俄国1、17世纪的俄国社会2、Δ彼得一世和他的改革3、Δ叶卡特琳娜二世与俄国的“开明专制”四、波兰、瑞典和丹麦1、波兰2、瑞典和丹麦第三节17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东方诸国的衰落(3学时)一、明末清初的中国1、明末农民起义与清军入关2、清朝前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4、学术文化二、Δ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1、德川幕府的专制统治2、幕藩体制下的日本社会三、莫卧儿帝国1、莫卧儿帝国的建立2、阿克巴与印度的统一3、“黄金时代”中的危机4、奥朗则布与莫卧儿帝国的盛衰5、文化和社会生活四、奥斯曼帝国的强盛与衰落1、穆罕默德二世攻占君士坦丁堡2、向亚非的扩张3、苏里曼一世的征战4、社会经济制度5、文化的发展6、科普利里家族的实际统治7、伊斯坦布尔的起义8、对俄战争的失败9、军事采邑制的破坏10、文化的衰落第四节西欧列强的海外殖民扩张及其后果(3学时)一、荷、法、英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1、葡萄牙、西班牙海上霸权的丧失2、荷兰的殖民扩张3、英、法的海上争霸及英国的胜利二、О西方世界优势的形成三、Δ世界地区联系的加强1、世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2、全球均势的变化3、全球文化的交流第三章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1776—1849)(14学时)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1787年联邦宪法;要求学生掌握法国和欧洲的启蒙运动;巴黎人民的三次武装起义;资产阶级的三个革命派别;三级会议、《1791年宪法》、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热月政变; 要求学生掌握雾月政变、法国抗击七次反法同盟的战争;要求学生掌握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法国的二月革命;六月起义。
要求学生了解独立前北美殖民地的特点;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要求学生了解制宪议会、立法议会、国民公会、《人权宣言》、“八九原则”、督政府的政策;要求学生了解拿破仑帝国的成立、盛衰;要求学生了解维也纳会议和最后议定书;神圣同盟的建立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