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教育差异初探
中外小学英语教学差异探究

中外小学英语教学差异探究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外的教育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小学英语教学模式,二者存在着许多差异。
本文通过对中外小学英语教学的比较研究,从英语学习的目的、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制度等方面探讨小学英语教学差异,以管窥两国英语教育的异同之处。
首先,就小学英语学习目的而言,中国人把握学习英语的目的,把重点放在“英语本身”,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文化”来学习,强调英语技能,认为应该熟习语法规则,掌握大量的英语单词和语句,培养读写和听说技能,让学生具备说清楚、懂分析和发现的能力。
而英国的小学英语学习目的,则注重“英语周围的文化”,强调灵活运用英语从而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其次,就小学英语学习内容而言,中国的英语学习主要侧重语言知识,注重让学生熟悉语音、词汇、语法以及练习写作;而英国的英语学习则注重兴趣培养,以故事等自然、活泼的形式传授英语课程,以及融入生活当中,使学生关注文化、历史等多种学习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英语的乐趣,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再者,就小学英语教学方法而言,中国的英语教学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在死记硬背技巧的基础上拓展英语知识,让学生把英语语法规则掌握得比较深入,但缺乏话题层面的表达。
而英国小学英语教学更加开放,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小游戏、小项目、调查等,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交流,把重点放在小组的讨论和发言上,从而使学生的口头表达更加流利。
最后,就小学英语评价而言,中国英语考试主要采用闭卷考试,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评价体系偏重于学生技巧掌握;而英国小学英语考试则更贴近学生,评价制度偏重于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口头交流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中外小学英语教学在学习目的、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制度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如果予以正确对待,可以有效的满足中外的不同的需求,提升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技能。
中英教育方式对比研究报告

中英教育方式对比研究报告
中英教育方式对比研究报告
中英两国的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教学方式、培养目标、评价方式等方面。
本文将对中英教育方式进行对比研究。
首先,中英两国的教学方式存在差异。
在中方教育中,教师通常是以知识科普者的身份出现,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内容多以书本知识为主。
而在英方教育中,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英方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倡导学生通过实践和合作来掌握知识。
其次,中英两国的培养目标有所不同。
在中方教育中,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强化学生的基本素质。
而在英方教育中,培养学生具备与他人良好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倡导学生的创新和个性发展。
英方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思维。
最后,中英两国的评价方式也存在差异。
在中方教育中,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注重分数的高低。
而在英方教育中,评价更加多样化,包括学生的平时表现、项目成果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英方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评价更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和实际能力。
通过对比研究可以发现,中英两国的教育方式各有优势。
中方
教育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注重课堂教学的效果。
而英方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的创新和批判思维。
中英两国的教育方式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借鉴对方的经验,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不同(汉英结合)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别The difference in the edu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ountries.1.文化背景与父母意见Cultural background and parents’ opinions教育文化,这是它的一个锚,教育不能没有文化。
在一般情况下,是因为全球不同国家差异距大,文化教育发展,每个国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系统。
有许多差异,比较中国与外国的教育系统,但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的不断加快和教育结构上的差异越来越小,仍存在明显的差异。
Education and cultural.it is an anchor of it ,education can not exist without cultural.In general,because there is 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countries in global world,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development,each country forms their own educational system in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process.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to compare Chinese educational system with foreign countries.Although as the economy globalization has been accelerated and the difference in the structure of education is getting smaller,the difference still exists obviously.其实在国内,我相信很多人对现在的独生子女也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和一些担忧。
浅议中英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

浅议中英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
中英两国文化差异是众所周知的,这种差异也影响到了英语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需要认识中英文化差异,并且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
首先,中英两国的文化差异在语言学习上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英语是一门西方语言,其文化背景与中文有很大从差异。
中文讲求含蓄而优美的表达,英语则强调表达明确和口语化。
因此,在英语教学上,教师需要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语言文化之间的区别。
其次,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英国,口语与听力通常是英语教学的重点,而中国的英语教育则注重写作和语法等方面。
英国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学生参与互动和讨论,而中国教育则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成绩。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背景设置适合的教学方案。
最后,英语教育在中英两个国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英国教育更加自由,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而中国的英语教育则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成绩。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将中英文化差异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教育,同时兼顾考试成绩和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总的来说,中英文化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差异的存在,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方案,兼顾考试成绩和学生个性化的教育需求。
同时,教师也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和学习动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
中英教育文化差异研究.docx

中英教育文化差异研究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大部分人过上富庶的生活,但是随之而来的崇尚物欲、诚信缺失现象使教育专家陷入深深地思考:“究竟哪里出了问题?许多人认为是教育。
仁人志士志愿讲解弟子规、讲授国学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来弥补课堂的不足,但是这样做远远不够。
笔者以在英国中小学所见所闻以及布莱顿大学学习生活的切实体验初探一下应该从哪里入手来进行教育改良。
一、幼儿园和小学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对生命的热爱为出发点英国幼儿园五岁的小孩不会写单词但是会烤蛋糕,他们会要求对方“Keeponemeteraway.”四年级的学生才学一百以内加减法;每天阅读时间,学生席地而坐,从教室的角落书架上选取适合自己阅读年龄的书籍;不局限在教室内上课,教师带领学生到海边实际测量海洋深度,到博物馆上美术课,学生自由临摹喜爱的物品等等。
XXX地区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每个城市有各自的优势。
XXX有海洋公园、极地馆、太阳岛、教堂等教育资源;其他市地主要有鹤岗煤矿、大庆石油、三江农垦、伊春林区等等。
把这些地方特色和日常的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利用无意注意引发学生对家乡一草一木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
这样的教育是体验型,是以学生为中心,是润物细无声。
英国学生五岁开始接受义务教育,享受全免费的国家福利,学校甚至还提供免费的午餐,所有的家长必须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读书。
小学教育一般持续到11岁,然后进入中学。
英国的中学不分初中高中,从中一(Form1)到中二(Form2)共两年的时间。
英国政F方面为了提高学生们的饭菜质量,决定将烹饪课程从20XX年起增加到四岁至五岁儿童的必修课程中。
以达到从小控制学生的饮食进而控制英国的肥胖率。
我们应当从发达国家的教育中学习好的经验,弥补我们教育的不足。
我们的孩子,别说去做蛋糕,甚至简单的家务也有不会做的,不能照顾自己的孩子又如何去关爱他人和孝敬父母呢?对生命的热爱,是告诉每个学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应当爱护,爱自己,爱生命,进而爱他人,减少学生自杀的悲剧。
试论中英语言教学的异同

试论中英语言教学的异同语言教学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语言的教学既有共通之处,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英语言教学由于两种语言本身的特点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在教学方法、教学重点、教学资源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一、教学目标的异同在教学目标方面,中英语言教学存在一些相似之处。
无论是英语教学还是汉语教学,都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以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有效地进行交流。
同时,两种语言教学都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如词汇、语法、语音等。
然而,中英语言教学的目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汉语教学对于母语为汉语的学生来说,更侧重于文学素养的培养和文化传承。
学生需要学习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作品,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而英语教学对于非英语母语的学生来说,往往更侧重于实用交际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在国际交流、学术研究等方面能够熟练运用英语。
二、教学方法的异同中英语言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有一些共同的手段。
例如,情景教学法在两种语言教学中都较为常见。
通过创设具体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感受和运用语言,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运用能力。
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差异也较为明显。
汉语教学中,由于汉字的特点,书写练习占据了较大的比重。
教师会注重笔画顺序、字形结构的教学,通过大量的书写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汉字。
而英语教学则更注重听说训练,通过模仿、对话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口语表达能力。
此外,英语教学中常常运用多媒体资源,如英语电影、歌曲等,以增加语言输入的多样性。
三、教学重点的异同在教学重点方面,中英语言教学也各有侧重。
汉语教学中,词汇的积累和语法的理解是重点之一。
汉语词汇丰富,词义多样,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积累词汇量,并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
语法方面,汉语的语法结构较为灵活,语序和虚词的使用对于表达意思起着关键作用。
英语教学中,发音和语法规则的掌握是重点。
英语的发音规则相对复杂,元音和辅音的发音变化较多,学生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准确的发音。
浅议中英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

浅议中英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和使用英语。
在中国,英语教学已经成为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英文化差异对于英语教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中英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探讨这种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教学策略。
中英文化在价值观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家庭和亲情关系非常重要,而在英国,个人主义更加突出。
这就意味着,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可能更注重在与人交往的时候的礼貌和尊重,而英国文化强调个体的独立和自由。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的同时了解和尊重英国文化的差异,帮助学生逐渐适应不同的交际环境。
语言中存在着体现文化差异的词汇和表达。
中国人习惯使用一些和中文文化相关的成语和俗语,在英语中对应的表达往往是不同的。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文化差异的解释和举例,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表达,并且帮助学生培养利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中英文化差异也体现在交际方式和思维模式上。
在中国,面子和尊重是非常重要的,在交际中可能更多地采用委婉的表达和修饰。
而在英国,直接表达和坦率的沟通更被看重。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交际技巧,培养适应不同文化环境的能力。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应对中英文化差异?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文化解释和举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表达背后的文化内涵。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英国文化,并在课堂中设置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应变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体验不同文化的交流方式,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英文化差异对于英语教学有着一定的影响,但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更多新的教学方向和策略。
了解和应对中英文化差异,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希望英语教学者能够充分认识到文化差异的重要性,不断探索更合适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英国和中国的教育体系有何不同?

英国和中国的教育体系有何不同?教育作为国家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基石,受到了各国政府和学者的高度关注。
英国和中国,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教育体系也有着诸多不同之处。
下面我们将以有序列表的形式,来详细介绍英国和中国的教育体系的不同之处。
一、教育目标的不同英国的教育系统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点滴进步和综合素养,目的是为了形成更大的个性化和实践能力。
而中国的教育则更加关注对应试教育的重视,培养出应试高手。
在选择大学的时候,英国学生更注重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而中国学生则更注重综合实力和就业前景。
二、教育方法的不同英国的教育主要采取的是探究式教育,学生通过调研、研究等方式,来主动获取知识;英国教师更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激励,以及对学生取得的进步的赞扬。
而中国的教育则以讲授为主,重视学习的过程;中国教师更注重知识传递、讲解与应答,以及教育的严格性。
三、评估方式的不同英国的教育评估方式更注重平时表现和学生的个人发展,如考查作业、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经验等。
而中国的教育评估更注重考试的成绩,包括阶段性考试和高考等。
四、教育环境的不同英国的教育机构多样化,包括私人学校、公立学校等,还有不同的校园文化;英国的教育环境相较于中国来说更加的自由开放,学生的自由度相对较高,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注重平等尊重。
而中国的教育环境相对比较注重传统道德教育,学生需要遵循老师的教育和规定,学校规定也较为严格。
总之,英国和中国的教育体系有着不同的特点。
英国的教育体系注重启发式教育、平等尊重、多样化评估方式等,具有发现学生特长和个性的优点;中国的教育体系以计划性、系统化的教育、注重应试的考核方式、重视融入国家文化以及强调传统道德教育等方面优于英国的教育环境。
尽管存在差异,两种体系都正在为推动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创造各自独特的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英教育差异初探
广西工学院
摘要:目前到英国留学已经成为许多中国学生的梦想之一,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看到了英国教育的优势。
为何中国人梦想去英国留学?中英教育存在哪些差异?本文将从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外活动等四个方面探讨中英两国教育的差异,并总结各自的优势与劣势,为中国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中英教育差异教育体制教学方法教育理念课外活动
中英两国教育制度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
我国不断提倡教育改革,要达到真正的改革目的,中国教育制度必须放眼世界,参照西方教学模式,取长补短,彻底摆脱传统应试教育。
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现就英国教育与中国教育比较,主要从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课外活动方面来分析。
一、教育体制差异
教育体制是教育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对整个教育系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教育体制从近现代以来,一直都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博士几个阶段。
在小学和初中实行义务教育,学习学校规定的科目,至高中才能自主选择自己以后继续学习的方向——文科或理科。
学生在小学和高中阶段都是为高考做准备,承受很大的学习压力。
英国政府多年来为全国五至十六岁的学生提供强制教育。
在十三岁到十六岁的时候,学生们进入独立学校(即类似于中国的初级中学),学生们在独立学校的任务基本上是准备GCSE的考试。
GCSE是一个普通中学教育证书,学生们可以选择最多至十个不同的科目。
拿到了GCSE的证书,也就标志着中学教育的结束。
完成中学的课程并拿到GCSE后,学生就可以决定是要念高等学校还是为工作做准备。
学生在这时候是不可以直接去大学的,GCSE的完成是相当于中国的高中一年级结束,而中国的高中二年级和三年级(年龄在约16至18岁)就是英国的延续教育(扩充教育)时期。
延续教育是指中学教育以上,本科程度以下的教育,通常在延续教育学院而不是在大学修读。
课程侧重职业训练方面,但亦照顾到不同年龄人士对一般学术课程的需求。
在高等教育概念上,中国高等教育分为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四个层次,除此之外还有成人高等教育,学校类型分为大学和学院。
在英国,高等教育是指大学、学院及其他院校提供的本科以上课程教育和培训,分为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学校类型分为大学、学院、教育机构、公立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和
教育学院。
英国学生在获得学位的时候有着等级之分,这取决于学生在学业结业时候的平均成绩,学士学位分为第一等学位、上二等学位、下二等学位、第三等学位(即及格学位或普通学位)。
第三等学位不被人们看好。
和中国教育相比,英国在中学教育阶段非常灵活和实用,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生存能力的培养。
中国的教学像钻井,洞很小,钻得深。
英国的教学像铺沙子,面很宽,一层一层铺。
二、教育理念差异
教育是立国之本,在这一点上无论是中国还是英国都无论是中国还是英国都非常重视教育在本国的发展。
然而,由于中英两国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两国的教育理念也存在着很大差异。
英国的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尽量发展个人才能,并将这些才能加以培训,进而贡献社会。
从思想上说其本质是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批判多于建设的文化潮流,一般认为反本质、反基础、反权威是它们最基本的共性。
建构主义在知识观、真理观上,与后现代主义息息相关,它反对客观主义知识观,认为世界上没有什么真理,也没有客观的知识,知识要么是个体自主建构的,要么是群体商谈的结果。
这种教育思想鼓励学生不要盲从权威,而是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创新以及与人合作的精神。
中国中小学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但是,多年来,中国的教育思想似乎都在强调“精英教育”和“应试模式”,忽略了个性差异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国受几千年来的封建文化影响,至今仍保持着“孔孟之道”的儒家思想,将书本知识看做最重要的知识来源,在对学生的考察中,书本知识占据了相当重要的部分。
中国学生用最直接的表达道出了中国的教育理念就是“应试教育”。
而英国教育注重的是扩散、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认识自己,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英国的教育理念是相对轻松地,可以称之为“实践教育”。
三、教学方法差异
教育理念不同,教学方法自然也有差异。
先从班级大小和教室来看,在英国,一般是小班教学,一个班大约有25人左右。
老师的讲台会在学生中间,让学生和老师距离缩小。
教室也分很多种,有专门上课的教室,有专门讨论的教室,还有专门做实验的教室等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教室。
在中国,很少有小班教学的,一个班级大约要有50人左右,甚至更多。
老师都是站在讲台上讲课,这充分体现中国教育中老师相对于学生的地位,拉到了老师跟学生间的距离。
中国的教室一般就只有用于讲课的教室和实验室。
在中国的师生关系中,无论是在学术还是在日常交往方面,学生永远是处于从
属地位。
书本在中国教育文化中不可动摇的神圣地位。
与大多数中国教师不同的是,西方教师认为能够大胆地对教师(甚至书本)的观点提出批判性的评论正是学术自主或是有独到学术见解的重要体现。
中国传统观念认为书本中蕴藏着知识、智慧和真理。
书本中的知识有待学生去挖掘并储存在脑海中。
只要是写进书本中的就都是正确的,对于其正确性和精准性勿庸置疑。
自古以来,怀疑、反对书本中的观点轻则会被看作是“炫耀、不自量力”,重则就是“胆大妄为”,甚至“背叛先人”。
而英国的教师收录在书本中的是事实、态度和观点,人们可以自由地解释这些事实,讨论这些观点,驳斥这些态度。
书本是人们学习的工具,并不是学习的目标,因而毫无神圣可言。
典型的中国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的。
在讲座式和讨论式的课堂中,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前者。
学生希望教师能把关于一个主题的全部知识倾囊相授,而不愿让老师提太多的问题。
在传统的中国课堂里,通常会看到老师贯穿始终、滔滔不绝地讲述而很少提问题。
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微乎其微。
英国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教与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
课堂更像个讨论会场,教师以课堂宏观监控者和活动组织协调者的身份出现,讲得很少,把时间交给学生。
教师不是费力地把一个问题解释得清清楚楚,而是设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
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必须积极投入到活跃的思维当中去,热烈生动的讨论自然也就会时常发生了。
当学生遇到很难理解的问题时,会立刻向教师提出疑问,教师会再次设法引导学生的思维,直到解决问题。
师生之间的这种不断交流自然会对学生的学习大有裨益,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课外活动内容差异
中英两国都非常注重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也集中体现在学生的课外活动方面,也可以理解为学生课外活动与实习就业技能的培养。
在中国,初级教育和中学教育阶段,学生家长都会要求孩子到兴趣培训班学习,兴趣班有音乐、绘画等,对于孩子的培养,大多数家长和教育机构并不以孩子的兴趣为前提,而是要求孩子必须习得某种技能,中国的学生很少有快乐的童年。
在学业繁重的情况下,家长和学校就会要求学生以升学考试为重,与题海为伴,几乎没有课外活动。
英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则不同,都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让学生自主选择。
到高等教育阶段,中国的高等学府都会为学生安排很多课外活动,也为学生开设很多学习兴趣班,但是,不同的是,这些社团活动或者兴趣班都由学生团体管理,学校老师或者领导大多处在指导位置。
由于学生本身要兼顾学习并且经验不多,很多活动都是虎头蛇尾或者走向形式主义,学生并没有在其中真正获得实际的只是和
技能。
而在英国,学校除了学生活动外还会有专门老师带领及授课的课外兴趣班,老师参与度大,有规范的统筹和计划可以将活动进行到底,让学生真真切切的受益。
五、结语
除上面提到的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课外活动差异外,中英教育还存在很多的不同,形成这些差异主要是受两国长期以来教育文化的影响。
不可否认,中国教育也有其优点,填鸭式教学、高考的高压都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但是,在经济建设中,人才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中国的教育弊端不断显露。
面对人才外流国外、招聘市场不要中国应届毕业生这些现实,我们有必要思考一下问题的所在。
由于中英两国的文化背景不同,不能完全照搬英国教育模式,但可以通过对比看到自己的不足和优势,借鉴可以借鉴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在保留自己的优良传统和坚实的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觉性、研究性与实践性,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学生的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张朝宜.教育与表现[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1999.
[3]常乐.中英教育文化差异略述[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4]中英教育体系对比.
/view/82f542244b35eefdc8d33323.html?from=rec&pos=3&weight=39&lastw eight=27&count=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