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临床应用指导

合集下载

布洛芬的临床应用论文摘要

布洛芬的临床应用论文摘要

布洛芬的临床应用论文摘要
布洛芬是一种非处方药,常用于治疗疼痛和发热。

它属于非甾体抗
炎药(NSAIDs)类药物,通过抑制体内一种特定的酶来减少疼痛和发热。

布洛芬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疼痛症状,如头痛、关节炎和月经痛。

此外,布洛芬还可以用于减轻肌肉疼痛、牙痛和其他急性疼痛症状。

布洛芬的临床应用受到广泛关注,其疗效被证实有效且安全。

然而,长期大剂量使用布洛芬可能导致胃肠道溃疡和出血等副作用。

因此,
在应用布洛芬时,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剂量和用药时间。

在临床实践中,布洛芬常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以增强疗效。

例如,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可以一起使用来减轻疼痛和发热,但要注意控
制用药量,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布洛芬也可以与处方药物如止痛
药和抗生素一起使用,以帮助治疗特定病症。

总之,布洛芬作为一种常用的止痛药物,其临床应用具有明显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在使用布洛芬时,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并注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布洛芬,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疗效,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布洛芬片实训报告

布洛芬片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了解布洛芬片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掌握布洛芬片的正确使用方法,提高药学专业学生的临床用药能力。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药学实训室四、实训内容1. 布洛芬片的药理作用布洛芬片属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等作用。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达到解热、镇痛、抗炎的效果。

2. 布洛芬片的临床应用(1)解热: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等引起的发热。

(2)镇痛:用于治疗头痛、牙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痛经等轻至中度疼痛。

(3)抗炎: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炎症性疾病。

(4)抗风湿:用于治疗慢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

3. 布洛芬片的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胃溃疡、出血等。

(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头痛、眩晕、嗜睡、失眠等。

(3)皮肤反应:如皮疹、瘙痒、剥脱性皮炎等。

(4)血液系统反应:如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5)肾脏反应:如肾功能损害、水肿等。

4. 布洛芬片的注意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2)有胃肠道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心脏病、高血压、哮喘等疾病者慎用。

(3)不宜与阿司匹林、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合用。

(4)用药期间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五、实训过程1. 观察布洛芬片的外观、规格、有效期等。

2. 了解布洛芬片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3. 通过模拟病例,练习布洛芬片的正确使用方法。

4. 讨论布洛芬片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六、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入了解了布洛芬片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掌握了布洛芬片的正确使用方法。

在实训过程中,我认识到药学专业学生在临床用药中应具备以下能力:1. 具备扎实的药学专业知识。

布洛芬

布洛芬

布洛芬Ibuprofen【其它名称】安瑞克、拔怒风、波菲特、大亚芬克、迪尔诺、芬必得、芬克、芬尼康、福尔栓、抚尔达、吉浩、抗风痛、洛芬、美林、摩纯、托恩、雅维、炎痛停、依布洛芬、异丁苯丙酸、异丁洛芬、易服芬、Andran、Brufen、Bufedon、Emodin、Fenbid、Ibuflam、Ibuprofenum Lopane,Melfen、Motrin Novogent、Perofen,Proflex、Rupan【临床应用】1.用于缓解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种慢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期或持续性的关节肿痛症状。

2.用于治疗非关节性的各种软组织风湿性疼痛。

如肩痛、腱鞘炎、滑囊炎、肌痛及运动后损伤性疼痛等。

3.用于急性轻、中度疼痛,如手术后、创伤后、劳损后、原发性痛经、牙痛、头痛等。

4.口服或直肠给药对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喉炎等疾病引起的发热有解热作用。

【药理】1.药效学本药为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具有镇痛、抗炎、解热作用。

通过抑制细胞膜的环氧酶,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为炎性介质前列腺素,减轻因前列腺素(PGG1、PGE2、PGE2)引起的局部组织充血、肿胀,降低局部周围神经对缓激肽等的痛觉敏感性,从而起到镇痛、抗炎作用。

此外,本药还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心而起到解热作用。

临床报道,本药用于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时,其抗炎、镇痛、解热作用与阿司匹林、保泰松相似,比对乙酰氨基酚强。

2.药动学本药口服易吸收,吸收率达90%以上。

药物吸收后广泛分布于肾上腺、卵巢、关节滑膜腔、甲状腺、皮肤和脂肪组织中。

分布容积为O.15士O.02L/kg。

服药后1.2-2.1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

用量200mg,血药浓度为22-27μg/ml,用量400mg时为23-45μg/ml,用量600mg时为43-57μg/ml。

服药5小时后,关节液中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相等,以后的12小时内药物在关节液浓度高于血药浓度。

布洛芬的药代动力学及剂量调整策略

布洛芬的药代动力学及剂量调整策略

布洛芬的药代动力学及剂量调整策略布洛芬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非甾体抗炎药,被用于缓解疼痛、降低发热和减轻炎症等症状。

了解药代动力学以及正确的剂量调整策略对于合理使用布洛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布洛芬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并探讨合理的剂量调整策略。

一、布洛芬的药代动力学布洛芬的药代动力学是指该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了解这些参数有助于我们理解药物在体内的行为,并为临床合理使用布洛芬提供指导。

1. 吸收:布洛芬口服后迅速吸收,生物利用度高达80%以上。

餐后服用可能会延长药物吸收的时间,但不影响总体吸收情况。

2. 分布:布洛芬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约为90%。

药物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和胎儿循环,但在母乳中的分布较少。

3. 代谢:布洛芬主要在肝脏中代谢,经过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的催化作用,生成多种代谢产物。

其中,布洛芬主要经由CYP2C9和CYP2C19代谢酶进行代谢。

4. 排泄:布洛芬主要经过肾脏排泄,80%以上的药物以未代谢的形式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肾功能受损时,布洛芬的排泄可能会受到影响。

二、剂量调整策略在特定的患者群体中,根据药代动力学特征,需要考虑调整布洛芬的剂量,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

1.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因为肾功能下降和药物代谢能力减弱,布洛芬的排泄减慢,血药浓度可能增加。

因此,需要在老年患者中谨慎使用布洛芬,并将剂量调整为更低的水平,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2. 肾功能受损患者:布洛芬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因此对于肾功能受损的患者,特别是肾衰竭患者,需要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调整剂量。

例如,当肾功能GFR在30到50 ml/min之间时,剂量需要减半,当GFR低于30 ml/min时,需要进一步减少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

3. 儿童患者:对于儿童患者,布洛芬的剂量需要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调整。

一般建议根据儿童体重计算剂量,并确保剂量不超过成人最大剂量的建议。

儿科经典口服退热药布洛芬的用药护理

儿科经典口服退热药布洛芬的用药护理

儿科经典口服退热药布洛芬的用药护理【摘要】布洛芬是常用的退热药物,也是儿科常见的口服退热药物之一。

本文主要介绍了布洛芬的用药护理,包括适应症及用法用量、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用药注意事项、饭前或饭后服用以及服药期间的观察。

对于儿童的健康,正确的用药护理至关重要。

布洛芬在儿科退热药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有效降低发热并减轻不适。

家长在给儿童服用布洛芬时,要注意遵医嘱用药,特别是要严格按照年龄和体重来确定用药剂量,避免出现用药不当导致的不良反应。

在服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儿童的体温变化和身体状况,及时调整用药方式和剂量。

正确的用药护理是保障儿童健康的关键。

【关键词】关键词: 布洛芬, 儿科、口服、退热药物、用药护理、适应症、用法用量、年龄段、注意事项、饭前、饭后、观察、健康。

1. 引言1.1 布洛芬是常用的退热药物儿童在感染疾病后常伴有发热、头痛、肢体疼痛等不适症状,此时口服布洛芬可以快速降低体温、减轻疼痛,帮助儿童恢复健康。

布洛芬通常适用于儿童感染性发热、扁桃体炎、中耳炎等疾病的治疗过程中。

值得注意的是,儿科用药需要按照医嘱来合理使用,避免过量或长期使用。

在使用布洛芬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儿童的体温变化、不良反应及疾病症状的变化,以及调整用药方案。

正确使用布洛芬可以有效缓解儿童的不适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是儿科常见的口服退热药物之一。

1.2 儿科常见的口服退热药物之一与其他常见的口服退热药物相比,布洛芬具有作用迅速、效果持久的优点,许多家长和医生都更倾向于选择布洛芬作为儿童的退热药物。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布洛芬时应根据医生建议正确计算剂量,避免过量使用或长时间持续服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布洛芬作为儿科常见的口服退热药物之一,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谨慎对待,遵循医嘱正确使用,以确保其发挥最佳的药效,保障儿童的健康。

2. 正文2.1 适应症及用法用量布洛芬是一种非处方药,常被用于治疗儿童发热、头痛、牙痛、耳痛等症状。

布洛芬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探析

布洛芬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探析

布洛芬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探析布洛芬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本文将探索该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在临床上的应用,以此进一步了解布洛芬的作用机制和疗效。

一、布洛芬的药理作用布洛芬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其药理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抗炎作用:布洛芬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减少炎症反应和疼痛感受器的兴奋性。

这种抗炎作用对于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的疼痛和炎症症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镇痛作用:布洛芬通过中枢和周围镇痛机制发挥其镇痛作用。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布洛芬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影响痛觉传导和调控,从而减轻疼痛感。

在周围组织中,布洛芬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少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从而减轻疼痛。

3.退热作用:布洛芬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和作用,降低体温调节中枢的温度,从而具有明显的退热作用。

对于感冒、发热等症状,布洛芬可以快速起效,使患者体温恢复正常。

4.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布洛芬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黏附,减少血栓的形成。

这对于预防和治疗动脉血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如心肌梗死、卒中等。

5.对呼吸系统的作用:布洛芬可通过直接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支气管,缓解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

二、布洛芬的临床应用基于上述药理作用,布洛芬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1.疼痛和发热:布洛芬是一种常用的镇痛退热药,可用于缓解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和发热。

如头痛、牙痛、关节炎疼痛、发热等。

2.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布洛芬可减轻关节炎和脊柱炎患者的关节疼痛和炎症反应,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月经痛:布洛芬可通过减少子宫内膜的前列腺素合成,缓解月经痛和经前症状。

4.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布洛芬可减轻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头痛、咽痛、鼻塞等症状,同时具有退热作用。

5.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布洛芬可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减少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卒中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布洛芬的临床应用指导

布洛芬的临床应用指导

布洛芬的临床应用指导布洛芬因其抗炎、解热和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小,与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并列成为解热镇痛的三大支柱药物。

1 布洛芬的药理作用1.1药理作用该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产生镇痛、抗炎作用,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而起解热作用。

本药用于治疗痛经的机制可能是应用其对前列腺素的抑制,使子宫内压下降、宫缩减少的作用。

治疗痛风,但不能纠正高尿酸血症。

此外该药还对胃、肾组织原型(生理性)环氧酶(0X1)有抑制作用,所以服用本品后,可出现胃酸分泌增多,胃粘液分泌减少,胃、食管张力降低,肾血管流量减少等症状。

1.2布洛芬常用制剂普通片剂、缓释制剂、固体分散剂、另有膜剂、软膏剂、注射剂等。

2 布洛芬的主要临床应用2.1用于骨科常见病症的治疗布洛芬对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引起的疼痛,效果较为理想。

对病程短、症状轻、中度的病例,布洛芬疗效甚佳,其在抑制疼痛的同时还能显著改善患者晨僵、关节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而对于病程长,症状严重的病例疗效相对较低,尤其对某些类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晚期,诸多关节已出现畸形及关节间隙明显变窄者,疗效较差。

布洛芬对于由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肌劳损、肌肉筋膜炎及坐骨神经炎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腰腿痛,颈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肌肉筋膜炎、韧带炎等原因引起的颈肩痛、肩周炎疗效良好。

但是,对于神经压迫所造成的疼痛疗效不甚理想。

2.2 用于镇痛布洛芬的镇痛效果不及吗啡、哌替啶(杜冷丁)类镇痛药,对创伤性剧痛、内脏平滑肌绞痛均无效。

但对头痛、牙痛、关节痛、肌肉痛以及痛经等慢性钝痛均有良好效果。

且毒性低,无成瘾性,故应用广泛。

2.3其他布洛芬能使发热病人体温降至正常,但对正常人体温无明显影响。

近年来有报道,布洛芬还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症、虹膜睫状体炎、控制眩晕症状。

3 常见的副作用布洛芬的副作用:16%长期用药者,可出现消化不良、胃烧灼感、胃痛、恶心、呕吐。

退烧药的药物治疗策略和临床应用指南

退烧药的药物治疗策略和临床应用指南

退烧药的药物治疗策略和临床应用指南退烧药是常见的非处方药,用于调节体温、缓解发热症状。

本文将介绍退烧药的药物治疗策略和临床应用指南,以帮助读者正确使用退烧药,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一、退烧药的种类和作用机制退烧药分为非处方药和处方药两类,其中非处方药包括扑热息痛、阿司匹林等,而处方药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这些药物主要通过不同的机制来降低体温和缓解发热症状。

1. 扑热息痛(Paracetamol)扑热息痛是最常用的一类退烧药,其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组织来发挥降温作用。

它抑制了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减少了发热物质PGE2的生成,达到退烧的效果。

扑热息痛还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可缓解与发热相关的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2. 阿司匹林(Aspirin)阿司匹林也是一种常用的退烧药,它通过抑制体内环氧合酶的活性,减少了前列腺素E2的合成,从而达到退烧的效果。

阿司匹林还具有消炎、镇痛的作用,但由于其对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慎用于胃溃疡等患者。

3. 布洛芬(Ibuprofen)布洛芬是一种非甾体消炎药,除了具有退烧作用外,还可缓解肌肉酸痛、关节炎等炎症引起的疼痛。

布洛芬通过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减少了体内炎症介质的合成,从而达到退烧和镇痛的效果。

二、退烧药的临床应用指南1. 选药原则在选择退烧药时,应根据病情和患者的特点进行合理选择。

一般而言,扑热息痛是最常用的退烧药,适用于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

然而,对于存在胃溃疡、哮喘、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应慎用阿司匹林和布洛芬,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2. 用药剂量合理的用药剂量可以提高退烧药的疗效,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通常情况下,成人可口服500mg的扑热息痛,每4-6小时重复一次,但一日总剂量不应超过3g。

对于儿童,应根据年龄和体重来调整剂量。

阿司匹林和布洛芬的用药剂量也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严格控制每日总剂量。

3. 注意禁忌症和不良反应退烧药也有一定的禁忌症和不良反应,使用时需留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洛芬的临床应用指导
2011-11-30 16:41 来源爱爱医分享到:
布洛芬因其抗炎、解热和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小,与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并列成为解热镇痛的三大支柱药物。

1 布洛芬的药理作用
1.1药理作用该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产生镇痛、抗炎作用,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而起解热作用。

本药用于治疗痛经的机制可能是应用其对前列腺素的抑制,使子宫内压下降、宫缩减少的作用。

治疗痛风,但不能纠正高尿酸血症。

此外该药还对胃、肾组织原型(生理性)环氧酶(0X1)有抑制作用,所以服用本品后,可出现胃酸分泌增多,胃粘液分泌减少,胃、食管张力降低,肾血管流量减少等症状。

1.2布洛芬常用制剂普通片剂、缓释制剂、固体分散剂、另有膜剂、软膏剂、注射剂等。

2 布洛芬的主要临床应用
2.1 用于骨科常见病症的治疗布洛芬对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引起的疼痛,效果较为理想。

对病程短、症状轻、中度的病例,布洛芬疗效甚佳,其在抑制疼痛的同时还能显著改善患者晨僵、关节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而对于病程长,症状严重的病例疗效相对较低,尤其对某些类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晚期,诸多关节已出现畸形及关节间隙明显变窄者,疗效较差。

布洛芬对于由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肌劳损、肌肉筋膜炎及坐骨神经炎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腰腿痛,颈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肌肉筋膜炎、韧带炎等原因引起的颈肩痛、肩周炎疗效良好。

但是,对于神经压迫所造成的疼痛疗效不甚理想。

2.2 用于镇痛布洛芬的镇痛效果不及吗啡、哌替啶(杜冷丁)类镇痛药,对创伤性剧痛、内脏平滑肌绞痛均无效。

但对头痛、牙痛、关节痛、肌肉痛以及痛经等慢性钝痛均有良好效果。

且毒性低,无成瘾性,故应用广泛。

2.3 其他布洛芬能使发热病人体温降至正常,但对正常人体温无明显影响。

近年来有报道,布洛芬还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症、虹膜睫状体炎、控制眩晕症状。

3 常见的副作用
布洛芬的副作用:16%长期用药者,可出现消化不良、胃烧灼感、胃痛、恶心、呕吐。

一般不用停药,继续服用可耐受。

出现胃溃疡和消化道出血者不足1%,1%~3%的患者可出现头痛、嗜睡、耳鸣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少见的还有下肢浮肿。

瘙痒是布洛芬副作用最常见的皮肤反应之一,并可发生斑丘疹、药疹以及光敏性皮炎、脱发、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水疱。

4 布洛芬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4.1 布洛芬与阿司匹林抗炎、镇痛药布洛芬和阿斯匹林药性相克。

布洛芬抑制阿斯匹林抗血栓作用的发挥。

小剂量阿司匹林(75~150mg/d)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的最基本药物之一。

布洛芬是一种解热镇痛药物,主要用于感冒发热、疼痛的对症治疗,目前市售的许多非处方药物中含有该成分。

最近研究发现,布洛芬等其他解热镇痛药物如果与阿司匹林合用,可能会降低阿司匹林防治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作用,其原因在于二种药物作用的位点相近,会引起竟争性抑制药物疗效的作用。

但是二者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调整服药时间加以避免。

研究表明如果在服用普通阿司匹林以前8小时、或者30分钟以后服用布洛芬就不会对阿司匹林的作用产生影响。

问题是目前市售的阿司匹林多为改良的肠溶剂型,其目的是减少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反应,肠溶剂型吸收慢(大多在服用后3~4小时才吸收),不象普通阿司匹林服药后在胃内马上吸收。

从药理学推断,如果在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前5小时、或服药后5小时服用布洛芬就不会对阿司匹林的疗效产生影响,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

4.2 布洛芬与葡糖胺在常规关节炎治疗中辅之以葡糖胺有助于强化布洛芬缓解疼痛疗效,从而有可能相应减少服用布洛芬的剂量以及因服用该药而产生的胃不适副作用。

近年来葡糖胺已广泛应用于关节炎治疗,并多次被证实能显著缓解骨关节炎患者的运动障碍症状,而相关的药理学研究也发现该药有助于减缓骨关节炎的病变进程、修复骨骼和软骨损伤以及减少炎症等,但迄今尚不清楚葡糖胺本身是否具有阻断疼痛的功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