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罐车油品计量误差分析
油品储运计量误差及损耗原因浅见

油品储运计量误差及损耗原因浅见1.计量设备不准确:计量设备的精度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计量误差。
如果计量设备的精度不高或者设备老化,就会导致计量误差增加。
此外,计量设备的维护和校准也是影响计量误差的重要因素。
2.油品温度变化:由于油品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膨胀或者收缩,温度变化会导致计量误差。
特别是在冷却过程中,油品的体积会减小,从而导致计量误差增加。
3.油品挥发损耗:一些油品具有挥发性,容易在储运过程中发生挥发损耗。
这种损耗不仅会导致实际储运量减少,也会导致计量误差增加。
4.过载储运:如果在储运过程中超过了设备的额定负荷,就会导致计量误差增加。
过载储运会使得设备运转不稳定,无法准确计量。
5.油品泄漏:油品泄漏是导致油品损耗的主要原因之一、泄漏可能发生在储油罐、管道、阀门等部位,由于外界因素(如腐蚀、老化等)或操作不当导致油品流失。
6.油品污染:油品在储运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污染,尤其是在油品转运、接驳和储存过程中。
油品污染会使得油品的质量下降,不仅影响计量的准确性,也会导致油品的损耗。
7.设备故障:储运设备的故障也是导致计量误差和油品损耗的原因之一、例如,管道破裂、泵站故障等设备故障会导致油品泄漏和损耗。
为了减少油品储运计量误差和损耗,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定期维护和校准计量设备,确保其精度和准确性。
2.控制储运温度,避免温度变化对计量的影响。
3.采取措施减少油品挥发损耗,如使用密封设备、控制储运时间等。
4.确保储运设备处于正常负荷范围内,避免过载储运。
5.加强油品管理,定期检查设备和管道的状况,及时修复漏损问题。
6.加强油品质量控制,避免污染对油品质量和计量的影响。
7.定期检查和维护储运设备,预防设备故障。
及时修复设备故障,避免油品泄漏和损耗。
总之,油品储运计量误差和损耗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个因素的交互作用。
通过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加强质量控制和监测,可以减少油品储运计量误差和损耗,提高计量准确性和油品利用率。
油品交接计量误差分析及措施

油品交接计量误差分析及措施摘要:油品交接计量准确直接影响炼化企业、销售企业供收双方企业的利益,油品计量一般多以炼化企业计量为准,以船量或油库罐量验收比对,本文结合历年管输、水运具体案例,分析产生计量误差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关键词:油品计量计量误差预防措施一、引言在国内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的贸易计量中,炼化企业多以质量流量计交接计量、罐量监督比对。
但销售企业水路运输中以油船量计量比对,管输以油库罐量计量比对。
质量流量计、油罐、油船作为计量器具,在使用这些器具交接油品时,计量误差无法避免,甚至会给经营双方带来一定的经济亏损。
计量数据的准确将直接影响双方的切身利益和企业的声誉。
研究计量误差,有助于解决困扰双方的计量问题。
二、油品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一)油船计量误差分析油船是国家法定的计量器具,舱容表检定采用JJG 702-2005《舶液货计量舱容量检定规程》检定,装载量300m3及以上规则舱扩展不确定度(准确度)不大于0.2%,综合考虑人工检尺、测温、油尺及温度计计量器具、环境等因素影响,人工船量测量综合不确定度0.4%。
(1)液位测量使用的计量器具不符合计量标准要求。
一是油船使用的油尺未经检定,无法提供检定证书,无法给出修正值,二是量油尺频繁使用,尺带严重扭曲,使计量所得的油高值往往大于实际值,这对油船收油方来说,必然会造成亏损。
GB/T 13894《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液位测量法手工法》要求二次测量值应不大于1mm,但油船液位测量受海水浪冲击影响,油船液位稳定相对较差,一般风平浪静时液位波动幅度2~3mm,浪大时最高波动达1cm,无法满足标准要求。
(2)温度测量船方多使用杯盒水银温度计,杯盒水银温度计存在准确度差、测量时间长、测量代表性差、读数误差大等问题。
GB/T 8927《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温度测量手工法》要求,便携式电子温度计的分辨力为0.1℃,30s内测量温度变化不超过0.1℃,即认为温度平衡建立;杯盒水银温度计分度值0.2℃,准确度相对较便携式电子温度计差,优先推荐使用便携式电子温度计;杯盒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求油品标准密度(775-825)kg/m3时建议浸没时间运动时5min、浸没时间15min,油品的密度值越大所需测温的时间更长,造成船方只能选择性测量个别油舱油品温度,温度测量无代表性;杯盒水银温度计读数易受环境温度影响,特别是冬季、夏季,因此准确度相对便携式电子温度计差。
浅析油品计量的误差问题

浅析油品计量的误差问题前言:油品计量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流量计和含水仪来检测油品的纯油量,是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如果误差超出预定范围,就会影响到石油企业的经济利润。
油品计量误差问题通常会由于多方面的影响,导致其误差的出现,这就需要全面分析可能产生误差的原因,选择有效的规范措施,尽可能降低油品计量误差。
1.油品计量出现误差的原因分析1.1油品抽样在如今的计量管理中,往往选择的是抽样计量的方式,不过这一取样无法保证其准确性,以油品密度参数为例来分析,油品密度是油品计量的重要指标,一般需要在待检测油品中取样,然后按照规定进行分析之后,取多次检测的平均值来确定待检测油品的密度。
这种确定油品密度的计算方式具有随机性,很容易影响到结果的精准度。
同油罐高度并不相同,导致其中的各个区域油品的密度和含水量也会有所差别,因此油罐中不同高度位置的油品含水率也会存在差异。
对于有关内部不同高不度优品的密度与含水量进行检测本身难度较高,而且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检测结果并不准确,再加上油罐内乳化现象的出现,导致油品计量误差明显增大,无法进行精准测量。
1.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油品计量精准度的影响不可忽视,进一步明确周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温度、湿度变化等会加大油品计量误差。
全方面分析环境因素的影响,流量计输送管道在安装时,由于周边环境温度与油品温度不能保持一致,热量会通过流量计传播到外界,影响到计量的准确性。
油罐内部的油品本身气液平衡,如果油品温度升高,那么油罐内液面气体饱和蒸气压明显加大,为了保证气液平衡,液面会逐渐下降,相反,油品温度降低,油罐内液面升高。
1.3计量器具油品计量时,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到计量结果,计量器具如果不符合要求,没有精准的修正值,那么其计量精准性很难有效控制。
目前常见的计量器具为温度计、密度计、流量计等,接着这些计量情景剧进行油品计量时,受到器具自身的精准度限制,会影响到油品计量结果的准确性。
铁路罐车油品交接计量误差的确定方法

二、 油量计量误差的公式确定法
" " )、 " 液位和油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三种油品的粘度曲线变化规律见图 " , 图 1 。
" " #、 " 油量计量误差的计算公式 由图 " , 图 1 变化曲线可以看出, 三种不同粘 度的油品的曲线变化规律各有不同。 ( " )6 .$ 号变压器油在装车结束后, 油品内及 水平表面含有大量气泡, 气泡逸出速度与油品粘度 有关, 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 冬季的气泡逸出速度比 夏季稍慢, 液位变化曲线在 ’ , 1’ /78 内基本上按 直线规律下降, 此后逐渐趋于水平, 见图 & 。
表 !" 停泵后不同时间的液位 ( ++) (# +23 " ’"5 %# +23 " ’"$ *# +23 " ’"%. * ! (# +23 %%. 5
"
! ! 对于粘度较低油品, 装车停止后 %# +23 液位不 再发生变化, 此时计量较为准确。 $、 " 中粘度油品 $# 89 汽机油在 (##- 时的运动粘度为 (". * & ($. " ++ 0 1, 在停泵 %# +23 内计量, 其变化规律与
! ! 从表 " , 表 1 中可以看出, 液位的变化趋势是 由油品的粘度决定的, 粘度越小的油品, 装车中产生 的气泡越少, 并且容易逸出, 粘度越大的油品则反 之。由于粘度不同, 6 .$ 号变压器油液位下降的幅 度为 " , 4 //; &’ () 汽机油下降的幅度为 1 , "//; &’ () * )) 通用内燃机油下降的幅度为 & , "3 //。
油品计量作业中误差产生的原因

油品计量作业中误差产生的原因1、温度密度变化引起的发货误差温度变化会造成油品的密度和体积发生变化。
油库使用容积式流量计发货时,温度对发货准确性的影响非常明显。
以北方冬季的早晨为例,夜晚气温较低,管线存油温度下降比罐存油温度下降更快,计量员提供的油品密度是按照罐上测量的罐中油温提供,这就造成管线存油的实际密度和发货密度存在偏差,从而导致第一辆运油车发油数量不准确。
再如夏季的中午,随着气温上升,油品温度明显升高,实际密度变小,如果计量员未及时更新油品密度,就会造成发油量的不足。
此外,不同批次的油品装同一个油罐时,当两批次油品标准密度差距较大时,静置后会发生分层现象。
以2000m3容量的油罐为例,一台油罐同时供给多个货位发油,在分层液位附近,从高密度油品变成低密度油品往往在1-2小时内就可以完成,如果计量员不能及时更换发货密度,会造成严重的发货量不足情况。
对于以上两种情况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密切关注液位变化和相应位置的油品密度,及时调整发油密度。
2、油罐变形引起的计量误差对于服役多年的油罐,由于外界环境或者储罐材质等因素的限制,油罐的某些部位会发生变形,如果不能重新对该罐进行检定,就会造成油罐检尺结果不准确。
如计量员在工作中如果发现在高液位时静态计量与动态计量结果差距较大,但是至低液位时差距逐渐缩小或者恢复正常,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油罐高位壁板变形所至。
3、流量计长期停用引起的误差容积式流量计长期停用后再启用时,往往出现先误差较大,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的情况。
这种情况并非流量计设备故障,一般认为是其内部运动部件长时间不运转,其机械阻力变化导致的。
在成品油库中,此情况多发生于-10#车用柴油的流量计上,因为-10#车用柴油只在冬季使用,其它时间都处在停用状态。
4、计量设备导致的误差静态计量作业中用到的设备有量油尺、温度计、密度计,动态计量的设备主要是流量计。
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设备精度下降,如量油尺尺带弯折、磨损、油痕不清晰等问题。
铁路罐车油品计量误差分析

铁路罐车油品计量误差分析[摘要]在石油产品的交易过程中,槽车油品交接计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槽车油品计量准确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客户的利益。
文章针对槽车计量存在的误差进行分析,为削减误差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铁路罐车油品计量误差中图分类号:o2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2-0152-02前言目前,在我国通过铁路罐车装运、计量交接的石油及液体石油产品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铁路罐车作为交接计量的依据,因其计量精度偏低所引发的争议,应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
1 我厂目前的基本状况目前,我厂液体油品产品主要有三种外输方式管道发运、铁路发运及公路发运。
以2012年第二季度发运量为例,见表1、图1。
从表1、图2可以看出铁路发车量所占比例相当大,铁路发车是我厂主要的石油产品运输方式,铁路槽车也是主要的计量器具。
下面就铁路罐车计量误差的成因进行分析。
2 铁路罐车计量误差分析不同于国际社会的体积计量法,我国油品计量方法是以重量结算,因此涉及到计量后通过换算成最终的质量。
在这其中,使用的计量器具和采用的容积表、换算表等方面的存在的偏差,形成了铁路罐车油品计量结算误差。
静态油品计量结算的方法为(1):m=(ρ20-1.1)× v20×(1-w)(对于合格成品油,一般w=0)(1)式中:m:结算重量;ρ20:油品的标准密度v20:油品的标准体积w:油品的含水率v20=vt×vcf20 (2)式中:vt:油品的计量体积vcf20:体积修正系vt =vj+ kb (3)式中:vt:铁路罐车表载容积;vj:铁路罐车表载基础容积k:系数b:铁路罐车表号后二位下面通过cca因果分析法,给出具体误差成因,并针对误差进行分析。
2.1 作业人员计量操作与方法产生误差油高、温度、密度是油品罐检尺计量的三个重要参数,在油品交接计量的整个过程中,哪一环节发生误操作或计算错误,都会给油品计量结果带来误差。
线性斜率公式在铁路罐车计量误差分析中的运用

一 \\ \ 一 ‰
一 。 . 一 .
Ab t a t h r ci a c l u ain f r l s gv n a c r i g t h ro r be i h a u e n ftn a s c na n n i sr c T e p a t l ac lt o mu a i ie c o d n o te e r rp o lm n t e me s r me to a k c r o t ii g ol c o p o u t ft r e vs o i e r d c d b a e ol ed . h sc lu a in f r l a ee mie t e p a t a o d n i lv li a k r d cs o e ic s isp o u e y T h i il s T i a c lt omu a c n d tr n h r ci l a i g ol e e n t n h t f o c l c r c u aey a d d o h c n mi l s f n e p ie f ci ey T e eo e i h st eg i ig sg i c n e i r cie a sa c r tl , n r p t ee o o c o so tr rs sef t l . h r fr , t a h u d n in f a c n p a t . e e v i c
表 2 中 质 油 停 泵 后 的 液 位 、 温 和 油 量 的 平 均 变 化 数 据 油
束后 f 停泵)0 i 3 m n以内 ,油 品中 的气 泡不 能完 全逸
出 , 时进行计 量将 产生 两种误 差 . 种是罐 车 内油 此 一 品水 平 面上 的气 泡 使得 油 尺偏 高 1 2Im 的误 差 ; ~ n 另 一种是 油 品 内存 在气泡 产生 的误差 。在装 车静 置
油品储运计量误差及损耗原因浅见

油品储运计量误差及损耗原因浅见油品储运计量误差及损耗原因浅见油品储运计量误差及损耗原因浅见我单位油品储存于输送、装卸车辆后,在计量交接和检尺时,经常发现前后计量质量值相差较多,经过多次的计量检测,并多人重复计量,但结果没有较大的差异,为了更好的做好油品的计量工作,本人就自己工作中总结的经验作为浅见谈谈,不到之处请领导和同行谅解。
储运站现有油罐的各项参数如下表:油罐汽油罐柴油罐原油罐凝析油备注数量(具)2241管壁高度(m)10.6210.625.349.09检尺高度(m)11.1611.335.909.60直径(m)12.202*.3010.98.2极限库容(m)1025.191087.51358.15427.01极限高度(m)8.769.163.848.09安全库容(m)973.70980.66321.77384.26安全高度(m)8.328.263.457.28汽油罐、凝析油为内浮顶罐,管壁两侧局顶部0.4m处设有通风孔,原油罐为半地下油罐,地上部分为0.8m。
极限高度计算方法:罐壁高度(通风孔(消防泡沫式)+内浮顶厚度+进油影响速度(约0.3m)+0.3m),安全高度为:极限高度x0.9(内浮顶油罐*0.95),零位罐需减掉地上部分。
常见铁路罐车各项参数如下表:罐车类型GQ70G70BG70T、G70KG60K、G17DK设计容积(m)78.77669.760安全容积(m)66.89~74.7664.6~72.259.24~66.2151~54实际装车容积(m)69.25~72.4066.88~69.9261.33~64.1252.88~55.20备注由于铁路罐车设计罐容与实际罐容之间的差异,装车容积取中间值。
从以上参数可以确定,单次发车汽油罐安全高度内实际储存量为:1974.4m,可发送货车罐车数量约28车左右,柴油罐安全高度内实际储存量为:1961.32m,可发送货车罐车数量约30车左右,在我方发送成品油时,铁路罐车一次性甩车数超过了实际库存容积量,为了缩短装车时间,减少铁路罐车延时费用,通常是装车同时我厂继续往专用线输送油品,中间产生的计量误差较大,其中一部分为自然损耗(输送损耗+装车损耗),如何确定损耗的原因及实际损耗量和油品计量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人为因素,我们从以下方面参考:油品计量需要的参数主要是温度、液位高度和对应的容积、油品密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罐车油品计量误差分析
作者:杨凯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12期
[摘要]在石油产品的交易过程中,槽车油品交接计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槽车油品计量准确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客户的利益。
文章针对槽车计量存在的误差进行分析,为削减误差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铁路罐车油品计量误差
中图分类号:O2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2-0152-02
前言
目前,在我国通过铁路罐车装运、计量交接的石油及液体石油产品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铁路罐车作为交接计量的依据,因其计量精度偏低所引发的争议,应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
1 我厂目前的基本状况
目前,我厂液体油品产品主要有三种外输方式管道发运、铁路发运及公路发运。
以2012年第二季度发运量为例,见表1、图1。
从表1、图2可以看出铁路发车量所占比例相当大,铁路发车是我厂主要的石油产品运输方式,铁路槽车也是主要的计量器具。
下面就铁路罐车计量误差的成因进行分析。
2 铁路罐车计量误差分析
不同于国际社会的体积计量法,我国油品计量方法是以重量结算,因此涉及到计量后通过换算成最终的质量。
在这其中,使用的计量器具和采用的容积表、换算表等方面的存在的偏差,形成了铁路罐车油品计量结算误差。
静态油品计量结算的方法为(1):
m=(ρ20-1.1)× V20×(1-W)(对于合格成品油,一般W=0)(1)
式中:m:结算重量;
ρ20:油品的标准密度
V20:油品的标准体积
W:油品的含水率
V20=Vt×VCF20 (2)
式中:Vt:油品的计量体积
VCF20:体积修正系
Vt =VJ+ Kb (3)
式中:Vt:铁路罐车表载容积;
VJ:铁路罐车表载基础容积
K:系数
b:铁路罐车表号后二位
下面通过CCA因果分析法,给出具体误差成因,并针对误差进行分析。
2.1 作业人员计量操作与方法产生误差
油高、温度、密度是油品罐检尺计量的三个重要参数,在油品交接计量的整个过程中,哪一环节发生误操作或计算错误,都会给油品计量结果带来误差。
2.1.1 量油产生的误差
油高是直接反映罐内储液容量的重要参数之一,实际工作中,罐车装油品后若达不到足够的稳定时间,油品装罐后在油面往往会有一层泡沫,因此在存在大量泡沫的情况下计量油罐内的油高,势必有误差存在。
试验结果表明受泡沫影响油罐装油数量误差在±0.1%左右。
所以,油罐检尺前液面要有一定的稳定时间,其中,轻质油(石脑油、汽油、煤油):5min以上;原油、润滑油:15min以上;重质油:30min以上。
在测量油高时要求连续测量两次,误差小于±2mm。
测量差值≤1 mm时,取第一次测量值;测量差值>1mm时,取两次均值。
检尺操作讲究:下尺稳,提尺快,读数准。
2.1.2 密度产生误差
油品密度是计算油品数量的第二个重要参数。
严格说来,密度计量必须在室内油品静止状态下进行测定。
而在实际工作中,装车现场测密度受风、雨、振动等影响,难于达到测密度规定的技术条件。
2.1.3 测量温度产生误差
油温是油品计量中的另一重要参数。
测量油高后,应立即测油温,中间间隔不大于
10min;温度计在油品中停留时间轻油大于5min,重油大于15min。
在计算油品的标准体积时,需要测量油品的实际温度。
而在计算油品的标准密度时,则需要测量油品的视温度。
计量结算方法表明,实际温度测定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油品数量的准确性。
造成温度不准确的原因有如下因素:①每批车只测温一次,该温度值不具代表性。
②测温时间不足,使测量值偏低。
在实际操作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如果操作不规范,也容易产生误差。
2.2 计量器具产生的误差
在油品计量过程中,除油罐外,使用的计量器具还有量油尺、温度计、密度计。
这些计量器具的准确与否,将影响油品罐检尺计量的准确性。
一般来说,计量器具自身的和使用不当产生的误差因素有以下几点。
2.2.1 量油尺
量油尺每半年(一年)检定一次。
其技术条件应符合JJG 4—80《钢卷尺检定规程》的规定。
量尺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禁止使用:尺带扭折、弯曲和镶接;尺带刻度模糊不清或数字脱落;尺锤尖部损坏;检定不合格(尺的刻度误差超过允许范围);超过检定周期;没有校正表。
《测深钢卷尺检定规程》规定,检定量油尺时所加于尺带的拉力为10牛,但在实际标定时,不排除超重或加力不足的可能性。
而这样的标定本身就已经产生了误差。
同时一把油尺频繁使用,虽然该尺尚在检定的有效期内,但因尺带严重扭曲,使计量所得的油高值往往大于实际值。
计量器具在制造过程中,因各种客观因素使所标刻刻度线达不到精度要求。
必须使用实测方法予以修正。
只有正确使用修正值,才能消除计量器具自身的误差。
2.2.2 密度计
按GB/T1884-2000标准规定,测定油品密度所用的密度计,应选用SY—05或SY—Ⅰ型石油密度计。
石油密度计的测量范围,应符合GB/T 1884 — 2000《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密度计法)》的规定。
石油密度计的每年检定一次。
其技术条件应符合SY/T 3301―74 《石油密度计技术条件》的规定。
2.2.3 温度计
测量油品温度用的温度计,一般选用棒状全浸式水银温度计,最小分度值为0.2℃,并附有出厂合格证和校正表。
水银温度计每半年(一年)检定一次。
其技术条件应符合GB/T
514―65 《石油产品试验用液体温度计技术条件》的规定。
水银温度计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禁止使用:毛细管内的水银柱有断裂现象;感温泡有裂痕;刻度不清,涂料脱落;刻度误差超过允许范围;没有校正表。
2.3.4 修正值
计量器具在制造过程中,因各种客观原因使所标刻度线达不到精度要求。
所以在计量器具使用时,只有正确进行修正,才能消除计量器具自身的误差,从而降低油品计量的误差。
2.4 环境误差
恶劣气候对计量结果影响也很大.风雨会使量油尺油痕模糊,尺带晃动.密度计不稳,大雪天气车体太滑,计量困难,从而影响计量结果。
3 削减方法
3.1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规定进行操作,加强在油品交接计量的整个过程中的控制,将每一环节发生误操作或计算错误的几率降低到最低。
3.2 对于商业交接计量用计量器具进行强制周期检定,每次使用前确认在检定周期内并附有检定证书。
对计量结果须使用检定结果的修正值进行修正后方可代入公式进行油量计算。
对于已发生较大弯曲形变的量油尺等计量器具立即予以清理更换,严禁使用。
3.3 加强职工培训工作,提高员工对于计量工作技能的掌握熟练程度,并从思想上形成重视。
综上分析,油品检尺计量中,造成油品计量误差的因素很多,这就要求操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对产生误差的因素进行认真分析,严格按国家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断克服人为误差,将油品储罐检尺计量误差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 SYL02—83《石油及液体石油产品铁路罐车交接计量规程》.1983.
[2] GB T 9109.5-2009《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油量计算动态计量》.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