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发展(3篇)

第1篇工程项目管理作为现代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反映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和科技进步的成果。
本文将从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的起源、发展现状、挑战及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概述。
一、工程项目管理的起源与发展1. 国外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工程项目管理在国外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古罗马时期,工程师们就开始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工程项目管理逐渐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
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亨利·甘特发明了甘特图,成为项目管理的重要工具。
20世纪50年代,美国PMI(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成立,标志着项目管理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开始。
此后,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不断发展,如关键路径法(CPM)、PERT(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等。
2. 国内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我国工程项目管理起步较晚,但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迅速发展。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国外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如项目管理责任制、项目管理办公室(PMO)等。
90年代,我国工程项目管理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以项目法人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21世纪初,随着我国加入WTO,工程项目管理与国际接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二、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1. 国外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1)项目管理理论体系完善:国外工程项目管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包括项目规划、项目组织、项目控制、项目评估等方面。
(2)项目管理方法多样化:国外工程项目管理采用多种项目管理方法,如敏捷项目管理、精益项目管理等。
(3)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高:国外工程项目管理普遍采用信息化手段,如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等。
2. 国内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1)项目管理理论体系逐渐完善: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形成了以项目管理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施工管理的发展历程

施工管理的发展历程施工管理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资源和任务进行有效组织、协调和控制,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的管理方法。
施工管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早期,下面将对施工管理的发展历程进行概述。
20世纪初期,施工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依赖工地现场主管对工程的积极管理和控制。
管理方式主要以经验和个人能力为基础,缺乏科学化的方法和系统,存在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施工管理进入了较为系统的阶段。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建筑项目更加有效、快速和高效地完成,施工管理开始引入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其中,关键路径法(CPM)和项目评估与审批技术(PERT)成为施工管理中的重要工具,通过网络计划和时间控制,提高了施工进度的管控能力。
20世纪70年代,施工管理逐渐与工程管理相结合,形成了以工程项目为基础的工程和施工管理体系。
这一时期,施工管理开始注重项目整体和全过程的管理,强调项目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此外,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引入也使得施工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施工管理开始借鉴和引入国际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等概念和方法逐渐应用于施工管理中,使得施工质量和安全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同期,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施工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例如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划(CPM),实现了施工项目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
21世纪以来,施工管理在信息技术推动下迈入了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新阶段。
建筑信息模型(BIM)、移动终端、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施工管理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
同时,绿色施工、可持续发展等概念也逐渐融入施工管理中,提高了施工行业的环保水平。
总之,施工管理经历了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系统管理、工程管理和数字化管理的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施工管理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演变

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演变史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是指项目建设的基本组织模式以及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各参与方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合同关系。
由于项目管理模式确定了工程项目管理的总体框架、项目各参与方的职责、义务和风险分担,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的合同管理方式以及建设进度、工程质量和造价,所以它对项目的成功非常重要。
在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演进的过程中,项目管理逐渐独立出来而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并在服务于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演化形成了多种模式。
对于投资人而言,项目管理模式选定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质量、投产时间和效益;对于工程咨询单位,了解与熟悉各种项目管理模式才可能为委托人做好顾问,协助其做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项目管理;对于承包人,了解与熟悉项目管理模式才能在建筑市场处于主动,若项目涉及分包,不少项目管理模式也可用于分包工程。
(一) 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演变建设项目的管理模式经历了由“合”到“分”、由“分”到“合”的演变历程,即从最初的业主建管一体方式发展到专业分包实施方式,再发展为逐步集成化的模式。
演化至今,形成了多种项目管理模式。
如图1所示。
由业主直接雇佣工人进行工程建设营造师管理工匠并负责设计建筑师负责设计营造师负责施工分阶段分专业平行承发包模式设计、施工咨询、监理进行分离施工总承包设计总承包项目管理总承包DBB CM DB EPC 图1 项目建设管理模式的演变(二) 业主自行管理阶段当社会经济和技术还处于较低水平的时候,社会上没有设计、建造等专业分工,项目的设计、建造和项目管理基本上都由业主自己来运作,或者仅仅雇佣工匠来完成;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或一门专业尚未被人们所认识。
随着社会化生产的发展、劳动分工和协作越来越细、越来越复杂,建筑业的分工也开始逐步细化。
最先是业主从项目建设具体任务中脱离出来,开始由工匠负责设计和施工。
但业主仍主要依靠自己对工程进行管理,项目管理尚未被业主所认识,如图2所示。
图2 业主自营模式(三)设计与施工专业化阶段的项目管理件随着业主从工程建设具体工作任务独立出来的同时,一批从事设计又懂施工的工匠逐渐分化,成为专门进行工程设计并负责管理施工的营造师,如图3所示。
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分析

[摘要]通过“鲁布革”工程,建筑业进行了企业生产关系的大变革,但并没有把科学优化施工技术方案作为“鲁布革”经验的重点。
提出进一步提升施工生产方式,就要发展以“减少工程量、降低消耗量、确保高质量”为核心内容的工程总承包。
“LG”工程经验是继“鲁布革”工程之后的第二次冲击,冲击的目标是建立适应工程总承包需要的行业管理体制和企业运行机制。
[关键词]项目管理“鲁布革”工程“LG”工程工程总承包Abstract:According to Lubuge Hydro-electrical Project,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carried out large reform ofenterprises production relations,but it didn't take optimizing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cheme as the emphasis of LubugeHydro-electrical /PMP/Project's experience.The paper put forward to develop project general contract for the core ofreducing quantity,decreasing consumption and ensuring quality.LG Project expe rience is the second shock afterLubuge Project.Its target is to build up new indust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enterprise operation mechanism appli-cant to project general contract.Key words:project management;Lubuge Hydro-electrical Project;LG Project;project general contract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工程建设领域通过学习、推广“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逐步探索和建立起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以下简称为项目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工程项目预算管理的现状

一、工程项目预算管理的发展历程1. 传统预算管理阶段:在这一阶段,工程项目预算管理主要以人工经验为基础,预算编制、审核、执行等环节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2. 信息化预算管理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工程项目预算管理开始逐步实现信息化,提高了预算编制、审核、执行等环节的效率。
3. 现代预算管理阶段:目前,工程项目预算管理正朝着精细化、智能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以适应市场竞争和项目管理的需求。
二、工程项目预算管理的现状1. 预算编制方面:企业对预算编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逐渐增强。
然而,部分企业预算编制仍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如预算编制依据不充分、预算编制方法单一等。
2. 预算审核方面:企业对预算审核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仍存在审核不严格、审核不到位等问题。
部分企业预算审核流于形式,未能充分发挥审核的监督作用。
3. 预算执行方面:企业对预算执行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仍存在预算执行不到位、预算调整频繁等问题。
部分企业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
4. 预算调整方面: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预算调整现象较为普遍。
然而,部分企业预算调整缺乏合理依据,导致预算调整频繁,影响预算的严肃性。
5. 预算信息化方面:企业预算管理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信息化程度不足、信息系统功能单一等问题。
部分企业预算管理系统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导致预算管理信息化效果不佳。
6. 预算与项目管理融合方面:企业逐渐认识到预算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但仍存在预算管理与项目管理脱节的现象。
部分企业预算管理与项目管理未能有效结合,导致预算管理效果不佳。
三、工程项目预算管理的发展趋势1. 预算管理精细化:企业将更加注重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提高预算编制水平。
2. 预算管理智能化: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预算管理的智能化,提高预算管理效率。
3. 预算与项目管理深度融合:企业将预算管理与项目管理紧密结合,实现预算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协同发展。
工程项目管理发展介绍(3篇)

第1篇一、引言工程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工程、管理、经济、法律等多个领域,其目的是确保工程项目在预定的时间、成本和质量要求下顺利完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项目管理在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主要理论和方法、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介绍。
二、工程项目管理发展历程1. 传统项目管理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工程项目管理主要以经验为主,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和方法。
这一阶段,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在于组织、协调和控制施工过程,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2. 系统工程项目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工程项目管理开始向系统化方向发展。
这一阶段,出现了许多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如美国学者哈罗德·柯克帕特里克提出的“项目生命周期”理论、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发布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等。
3. 综合工程项目管理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工程项目管理进入综合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更加丰富,如风险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等。
同时,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4. 现代工程项目管理阶段21世纪以来,工程项目管理进入现代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工程项目管理更加注重信息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工程项目管理方法不断创新,如BIM(建筑信息模型)、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三、工程项目管理主要理论和方法1. 项目生命周期理论项目生命周期理论将工程项目分为四个阶段:项目启动、项目计划、项目执行和项目收尾。
这一理论有助于项目管理者全面、系统地规划、实施和监控工程项目。
2.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PMBOK是工程项目管理领域最具权威性的知识体系。
它涵盖了项目管理的10个知识领域,包括项目整合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进度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和项目干系人管理。
epc发展历程

epc发展历程EPC发展历程EPC(工程采购施工)是一种以工程总承包模式进行项目实施的方法。
它是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
下面将从EPC的起源、发展和应用等方面,介绍EPC的发展历程。
一、EPC的起源EPC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1970年代,美国石油公司开始尝试将工程设计、采购和施工集成在一个合同中进行管理。
这种集成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减少了各方之间的沟通成本,提高了项目执行效率。
随后,EPC模式被逐渐引入到其他行业,如化工、电力、建筑等领域。
二、EPC的发展1.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EPC模式在美国得到快速发展。
美国政府鼓励采用EPC模式进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项目效率和降低成本。
同时,EPC模式也在一些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
2.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EPC模式逐渐传播到发展中国家。
中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体,开始引入EPC模式,并在石油、化工、电力等领域进行应用。
其他发展中国家也纷纷采用EPC模式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3. 21世纪至今:EPC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EPC模式成为各国企业进行国际化合作的重要方式。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采用EPC模式进行项目实施,以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降低项目风险。
三、EPC的应用EPC模式适用于各类工程项目,特别是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在能源领域,EPC模式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石油、天然气等项目。
在化工领域,EPC模式被用于炼油、化肥、乙烯等工程项目。
在建筑领域,EPC模式可以应用于公路、桥梁、高楼等项目。
四、EPC的优势EPC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项目整体管理:EPC模式将工程设计、采购和施工集成在一个合同中进行管理,减少了各方之间的沟通成本,提高了项目执行效率。
2. 质量控制:EPC模式下,总承包商对整个项目负责,能够更好地控制工程质量,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历程_[全文]
![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历程_[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d9358d5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1c.png)
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我国项目管理发展历史回顾我国最早的大型项目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万里长城,但是真正称得上中国项目管理的里程碑工作,是著名科学家华罗庚教授和钱学森教授分别倡导的统筹法和系统工程。
华罗庚也是我们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的创始人,我们对他比较熟悉,因此下面主要介绍他的工作。
华罗庚教授于1964年倡导并开始应用推广的“统筹法”(Overall Planning Method),1965年华罗庚著的《统筹方法平话及其补充》由中国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的核心是提出了一套较系统的、适合我国国情的项目管理方法,包括调查研究,绘制箭头图,找主要矛盾线,以及在设定目标条件下优化资源配置等。
1964年华罗庚带领中国科技大学部分老师和学生到西南三线建设工地推广应用统筹法,在修铁路、架桥梁、挖隧道等工程项目管理上取得了成功。
毛泽东主席在1965年3月18日给华罗庚的信上鼓励他:“诗和信已经收读。
壮志凌云,可喜可贺。
”1965年7月21日毛主席再次写信祝贺和勉励他“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
1970年5月,华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支持鼓励,带领陈德泉、计雷两位助手到上海炼油厂蹲点,在“酚精炼扩建改建工程”上应用统筹法。
该设备每天产值20多万元,原计划需停工一个多月的扩建改建工程,应用统筹法后实际只用了5天便完成了。
其后的十多年中,华罗庚带领“推广优选法统筹法小分队”,到过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双法。
各地在建筑工程、设备维修、生产组织、生产运作流程重建等诸多领域很快地创造了数以千计的成果,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在这一期间开发出了数以百计的作业流程,为进一步实施规范化和标准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0年后,华罗庚和他的助手们开始将统筹法应用于国家特大型项目,例如1980年中国科协联合5个部委、7个学会启动的“两淮煤矿开发”项目(涉及投资60亿元);1983年启动的“准噶尔露天煤矿煤、电、运同步建设”项目(涉及投资120亿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以我们要吃着碗里已经盛好的、盯着锅里 正在煮的、还要想着地里种的。甚至要想到
地里明年种的。——未来的不可易测。
PM兴起的原因
❖ PM已经成为中国生活中最熟悉的活动。(人 们都有在做什么?用什么方式在做?)
❖ 国家工业部门:三峡工程.大亚湾核电工程.
❖ 国家党政机关:五个一工程.文明工程.凝聚力 工程.百年工程_计划生育。十六大是党建的伟 大工程。
2.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
谁是创始人? D·Cleland说:有谁敢说是他发明了项目管理? 最早的文献:
❖ 第一篇引起项目管理圈子注意的综合性文章是由保 罗·欧·伽第斯(Paul O. Gaddis)在《哈佛商业评论》 (1959年5-6月)中出版的。文章的题目是“项目经 理”,论述了个人在发达的技术产业中的角色,从 事项目管理工作的要求和让个人有能力进行项目管 理所需要的培训类型。伽第斯提出的几个基本观点 对于项目管理的概念框架有很大的贡献,直到今天 还是正确的.
❖ 教育部门:这个工程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 engineering,而是project 。所以教育部的工程 管理专业是PM。
❖ 全社会在时尚什么?各种PM
企业项目管理是未来企业管理的发展 趋势之一
❖ 目标导向性解决问题过程 ❖ 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 企业优化自身资源的需要 ❖ 大项目分解为易于管理的小项目群 ❖ 基于项目发展起来的企业 ❖ 研究与发展能力是企业竞争能力的核心 ❖ 组织的灵活性 ❖ 管理责任的分散 ❖ 个人及组织发展的机会
企业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一、项目管理的发展及其应用
❖ 为什么要学项目管理 ❖ 项目管理的历史 ❖ 项目管理的发展过程 ❖ 项目管理和其它学科的关系 ❖ 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
1.为什么要学PM 什么知识是可共同分享的
❖ 为什么不提倡政府公务员多学MBA(革命史 与MBA的结果)
❖ 为什么也不提倡商务人员都学MPA
❖ 项目管理的多元化: 行业领域及项目类型 的多样性,导致了各种各样的项目管理方 法,从而促进了项目管理的多元化发展。
❖ 项目管理的专业化: 突出表现在PMBOK的 不断发展和完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竞相发展、项目与项目管理学科的探索及 专业化项目咨询机构的出现。
7.当今国际项目管理发展的 三个热点
的。
❖
2.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
3.项目管理的发展过程
项目管理实践
活动Leabharlann 完成任务传统项目管理
方法
新项目管理
学科
满足三重约束
从目标上来讲 是让利益相关 者满意
4.项目管理学科和 其它学科领域的关系
一般公认的 项目管理 知识和做 法
一般管理知识 和实践.
应用领域知识 和实践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此图表示学科领域 之间关系的概念, 搭接的范围并非按 比例的.
❖ 项目管理有悠久的实践历史:古代长城、埃及金字 塔、中国的都江堰(256年 B.C建堰至今,巧妙的无 坝引水结构,2000多年,不须替换和改造。恩泽川 西平原上的万里沃野--1000多万亩良田。项目的伟 大意义)
❖ 项目和项目管理起源于工程和工程管理 ❖ 传统的项目和项目管理起源于建筑业 ❖ 现代项目与项目管理开始于大型国防工业
5.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
当代的项目管理已发展成为: ❖ 一门学科
广泛开展“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研究
❖ 一个专业
在大学开设“项目管理”专业,可授予学士、硕士 和博士学位
❖ 一种职业
职业项目经理 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
6.国际项目管理发展的三个趋向
❖ 项目管理的全球化: 主要表现在国际间的 项目合作日益增多、国际化的专业活动日 益频繁、项目管理专业信息的国际共享。
互关系的集合。 ❖ ·项目在时间上是明确的。
2.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
❖ 权力和责任的明确定义是必需的。 ❖ ·项目经理是一个行动的人,一个有思维的人,一个站在前面
的人。 ❖ ·项目计划对于项目的成功很重要。 ❖ ·项目经理是个介于管理层和技术专家之间的人。 ❖ ·在项目管理中,沟通受到极大的关注 ❖ ·当项目成员感到项目就要结束时,项目团队开始分解。 ❖ ·项目经理的整合职能应当强化。 ❖ ·状况报告对于项目管理是应当的和有价值的。 ❖ ·多年后项目管理中角色将是有挑战性的、激动人心的和重要
使命 Mission
(企业为何存在?)
企业项目管理是 未来企业管理的 发展趋势之一
价值观 Values
(行为指南)
前景 Vision
(我们想要成为什么?)
方向/目标 (我们想要办成什么事情?) Goals/Objectives
策略/方法 Strategies
项目 Projects
2.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
8.国内项目管理专业组织
❖ 中国(双法)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PMRC(1991 年成立)。
❖ 中建协的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 ❖ 北航的项目管理研发中心 ❖ 现代卓越管理技术交流中心 ❖ 中科管理研究所等等
9.国内项目管理的发展动态
❖ 项目管理登陆挑战MBA (北京晨报, 2001.2.15)——PMP是MBA之后又一热点
2.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
❖ 这些观点是: ❖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组织单元,它致力于在预算内和事先确定
的技术性能特性下按时进行一个开发项目。 ❖ ·项目团队包括这样的专家,他们提供必要的方法使项目获得
成功。 ❖ ·项目由任务来组织,这些任务需要通过组织的传统职能结构
进行整合。 ❖ ·项目经理管理许多以团队为基础的组织起来的专家。 ❖ ·上下级关系是可变的,产生一个独特的权力、责任和义务相
❖ 形形色色的证书制热(PMI的PMP.IPMP。中国劳 动部的项目管理师也是四个等级.中建协的项目 经理等等)
❖ 长短有别的专门化与组合式培训热(成为行家)
❖ 面对不同行业项目管理的大小软件热(解放老总 。老总学什么?克利兰观点:干系人管理.授权 .战略.文化_风险例证-贷款.风险转移.美 国老太与中国老太。
❖ 为什么全社会都要学PM--老总也要学. 我接触到的PM学员:
PM兴起的原因
一种新的管理方式(临时性任务.组织结 构因科技革命引起的变化——扁平化中层管
理层的缺乏;)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个性化后的社会管理 全新的观念.观念得改变是困难的(如人
是吃什么长大的?)草与苗。 需求变化:稳定、单一向多样多变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