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组织中的知觉与归因 管理心理学课件

合集下载

管理心理学课件解读

管理心理学课件解读

• 二、情绪智力
– (一)定义
• 觉察自己和他人的感受、进行 自我激励、有效地管理自己以 及他人关系中的情绪的能力
– (二)内容
• 自我觉察:一个人所具备的、 能够监控自己的情绪及其变化 的直觉
• 自我约束:一个人如何摆脱那 些因为失败或不顺利而产生的 消极情绪的能力
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
• 自我激励:情绪引导和推动个 体去达到预定目标的能力
第五章 心理过程与管理
第五章 心理过程与管理
【主要讲授内容】
第一节 知觉过程与管理 第二节 情绪情感过程与管理 第三节 意志过程与管理
第一节 知觉过程与管理
一、知觉概述
(一)什么是知觉
• 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应 • 知觉与感觉
(二)知觉活动过程
• 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过程 • 知觉是一个判断过程 • 知觉具有选择性
(三)影响知觉的各种因素
1、 知觉主体
(1)兴趣 (2)需求和动机 (3)知识经验 (4)个性特征
2、知觉客体(知觉对象)
(1)知觉对象本身特征 (2)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3)知觉对象的组合
知觉对象组合服从下述原则:
• 接近原则:对象在时间、空间上的接近,容易被感知 为一个整体,如图(a)
稳定
稳定
不稳定
可控性
可控
不可控 不可控 不可控
(三)归因偏差
1、基本归因偏差:人们在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 时常常忽视他们所处情境或环境的影响,更 多地将其归因于个人内在因素
2、自利性偏差:当人们自己获得成功时,更倾 向于将成功归因于内在因素,而将失败归于 外部情境因素
第二节 情绪情感过程与管理
• 一、情绪和情感

第5章 组织中的知觉与归因 管理心理学课件

第5章 组织中的知觉与归因  管理心理学课件

第一节 组织中的社会知觉
二、社会知觉的障碍和改善
2. 改善社会知觉的障碍
(1)有意义的互动 (2)乔哈里窗口
第二节 组织中的归因
一、归因理论
1. 凯利的归因理论(因果推断模型)
行为的原因有可能来自三个方面,即知觉者本人 的特点、知觉对象的特点以及行为发生的环境 。归因就是在这三者中判断出能够说明行为发 生的主要原因。
二、归因偏差
2. 自利性偏差
个体和组织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 力或者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为外部因素(如 运气或者同事),这称为自利性偏差。
第三节 知觉和归因在管理中的应用
一、知觉在管理中的应用
1. 招聘面试和绩效评估 2. 印象管理
第三节 知觉和归因在管理中的应用
二、归因在管理中的应用
第二节 组织中的归因
一、归因理论
2. 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
第二节 组织中的归因
二、归因偏差
1. 基本归因偏差
尽管我们评价他人的行为时有充分的证据支持, 但我们总是倾向于低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高 估内部或个人因素的影响。
两种解释:行归因
管理心理学简编
第5章 组织中的知觉与归因
第一节 组织中的社会知觉
一、组织中社会知觉的种类
2. 人际知觉
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等对他人进行知觉评价 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 知觉者的特点; 知觉对象的特点; 知觉情景的特点
第一节 组织中的社会知觉
二、社会知觉的障碍和改善
1. 社会知觉的障碍
(1)第一印象 (2)选择性知觉 (3)晕轮效应 (4)对比效应 (5)投射作用 (6)刻板印象 (7)自我实现预言
1. 归因与管理决策 2. 归因与激励 3. 归因与冲突管理
谢谢观赏

组织行为学培训系之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ppt课件

组织行为学培训系之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ppt课件
与分析,便于我们决策并制定措施。但是其也 有不足,如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往往会根据一 些外在的现象对人进行分类(如物以类聚,人 以群分);甚至有的时候会限制我们的思维, 会让我们失去机会! (鲨鱼与小鱼的故事)
三、影响知觉的因素
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者(角度或出发点)
➢ 态度 ➢ 价值观 ➢ 动机 ➢ 需要 ➢ 兴趣 ➢ 经验 ➢ 期望 ➢ 个性特点
13
小资料:关注点 健身俱乐部销售业绩业绩较差
,各部门之间常见原因分析。(市场 部、会籍部、教练部、客服部)
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对象
(1)大小法则 (2)强度法则 (3)对比法则 (4)动感法则 (5)重复法则 (6)新颖法则
15
影响知觉的因素:情景
1. (1)时间(出现时机、持续时间) (2)工作环境(大会表扬) (3)社会环境(会籍顾问岗位评价)
22
22
1、首因效应:指最先的印象或第一 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
一般发生在陌生人之间。若第一印象较好,对 今后人们对他的评价具有积极意义,即使后来表现 的差一点,会较容易得到人们的谅解,若印象不好, 很难改变!
23
23
讨论
• 俱乐部管理人员应保持什样的形象? • (店长、各主管和一般员工分别讨论)
• 他认为,在现实中,人们一般把成功 或失败作四种归因:一是个人努力程度大 小;二是个人能力大小,三是工作难度大 小,四是运气的好坏。
三个维度
内外因 稳定性
可控性
讨论
因素归类
内因 ------------------------------------------- 外因
努力、能力
任务难度、机遇
稳定 -------------------------------------------- 不稳定

管理心理学组织中知觉和归因

管理心理学组织中知觉和归因

材料2
詹姆被 描述为 内向冷 淡的形 象
9
实验处理与结果:
处理
认为詹姆有好 认为詹姆不友好
只看材料1 只看材料2 先看材料1,后看材料2 先看材料2,后看材料1
95% 3% 78 % 18%
5% 97% 22 % 82%
10
二、社会知觉的种类 (一)自我知觉 1、自我知觉的主要成分 • 自我概念:个体关于自己信念的集合;
象。
33
•刻板效应
刻板是版画中的术语,指对真实画面进行变形, 以适应刻板的大小; 刻板效应在生活中大量的存在; “南方人都很精明,北方人都很憨厚”
“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 东北姑娘“宁肯饿着,也要靓着”
34
根据英国《每日邮报》14日援引的一项调 查数据,英国人每天平均要撒4次谎。在此类谎 言的数量和内容上,还存在性别差异男人每天 说5句谎话,而女人只有3句。五分之一的男人 坦言曾对女友撒谎,以获取泡吧和看比赛的机 会。1/4的男人承认曾经违心地告诉女人,她那 套衣服看起来不错。
尽管男人撒谎的次数比较多,但3/4的被调 查者认为女人更善于说谎。如果谁说从来只讲 真话,他一定在说谎。
35
第二节 组织中的归因
一、什么是归因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
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它是 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而又十分重要的认知现象。
二、归因理论的基本思想 “寻求”理解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因; 因果关系知觉是解释行为的基本原理; 可觉察到的原因是推断动机思维的核心。
信息进行解释的过程。
16
1、影响人际知觉的三大因素 • 知觉者的特征(如态度、自我概念以及思维方
式)
• 被知觉者特征(如身份、地位、身高、衣着、 体重年龄、种族、性别等)

第五章组织中的知觉与归因

第五章组织中的知觉与归因

2.知觉对象的特点
• 身体外表
• 《丑女无敌》
• 知觉对象言语交流方面的特点
• 谈论的主题、音调、口音等
• 知觉对象非言语交流方面的特点
• 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和姿势等
• 知觉者还会观察知觉对象的行为,推测其意图。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章组织中的知觉与归因
3.情境的特点
• 交往发生的社会情境 • 办公室or饭店
• 热情——冷酷的品质起着晕轮作用
• 美——丑起着晕轮作用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章组织中的知觉与归因
(三)选择性知觉
• 知觉的选择性可以使个体用有限的资源去关注那些对自 己重要的信息,但同时又很容易造成知觉偏差。
• 如:
• 当要求企业管理人员阅读一份某工厂的案例时,销售经 理认为案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销售,生产经理则认为最 重要的问题是生产,其他人也各自认为自己负责的领域 是案例中最重要的。
• 他们往往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在因素, 而把失败归因 于外在环境因素 。
• 如,企业老总认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是由于其领导得当, 而发展滞后是由于市场环境不好等等。
• (2)每个人都认为自己高于平均水平。 • 当人们把自己与别人进行比较时,往往认为自己符合社
会赞许的方面多于平均水平。 • 90%,86%。
方面(包括生理、心理等)的知觉和主观认识,这种认 识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是一 个关于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多方面的、多层次 的认知评价体系。 • 自我概念由四个部分组成: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 自我和纯自我。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章组织中的知觉与归因
2.自尊
• 自尊是个体对自己做出的评价,即个体的自我价值感。 • 自尊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情境的影响,成功会提高自尊,

《知觉与归因》课件

《知觉与归因》课件

知觉不仅依赖于当前的信息输入 ,还受到个体已有的经验和知识
的影响。
知觉的特性
整体性
选择性
恒常性
适应性
Hale Waihona Puke 人们总是将感觉信息整合成一 个完整的、有意义的整体,而 不是孤立的、分散的元素。
人们在知觉过程中会选择性地 关注某些信息,而忽略其他信 息。这种选择性受到多种因素 的影响,如兴趣、需要、动机 等。

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人工 智能和虚拟现实等,可以为研究 提供更多的方法和手段,进一步
推动知觉与归因的研究。
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01
了解知觉与归因的影响因素和机制, 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 中的各种情境和挑战。
02
在教育、商业、心理咨询等领域,可 以利用知觉与归因的知识来提高个体 和组织的绩效和适应性。
当外界刺激发生变化时,人们 的知觉不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而是保持相对稳定。例如,当 光线、距离等因素发生变化时 ,人们仍然能够识别熟悉的事 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 ,人们的知觉会逐渐适应新的 刺激和环境,从而调整自己的 感知方式。
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
指对物体的大小、形状、方向、距离等空间特性的知觉。空间知觉对 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存至关重要,如导航、操作工具等。
晚期归因理论
关注外部不稳定因素(如 情境、运气等)在行为解 释中的作用。
因果推理模型
将归因过程视为一种因果 推理过程,强调个体在归 因时对因果关系的认知和 推断。
归因理论的应用
心理学
归因理论在心理学领域被广泛 应用于解释和预测个体行为, 以及探究心理疾病的病因和治
疗方法。
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归因 倾向,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归 因模式,提高学习动机和学习 成绩。

管理心理学4知觉与归因

管理心理学4知觉与归因
第五章 知觉与归因
第一节 知觉的概念
一、知觉的定义 1、知觉是外界事物作用与人的感官而在人脑中
产生的对这些事物整体的反应过程。 2、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组织性 理解性
3、知觉与感觉、思维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的个 别属性的反映。
思维是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间接而概括 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动过程。
一贯性 一致性 归因类型





刺激物


情境
玛丽为什么发笑
条件 差异性
一贯性
普遍性
归因
1 低:她总对小 高:她总是对 低:别人很 人:玛丽
(1)知觉是个体对外部事物刺激的反映。知 觉是主观判断,因人而异。
(2)同一个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 同的认识和看法,得出不同的结论,任何一种
方案或方法,不太可能十全十美,有它的优点, 也有缺陷。
(3)解决问题需要有系统思想和全局观念, 兼顾各方面的利益的同时,实现效益最大化。
(4)怎么办(回答问题时,理由是否充分, 看问题是否片面和极端,更倾向情绪化,还是 理性化)
(3)图式的作用 帮助人们提取信息 加快信息加工的速度,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可以填补社会认知者所需的信息 2、知觉者的动机状态 包括需要、兴趣、欲望、价值观等 3、知觉者的个性
二、知觉对象的特征与情景的特征
1、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 2、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3、知觉对象的组合 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应,会把若干事物作为
一个整体反映。 接近原则 相似原则 封闭原理 连续原理
4、印象操纵(印象管理) 它是指控制和操纵别人形成的对自己的印象的
过程,包括印象激励和印象塑造。 印象操纵的技巧: 行为相配 自我拔高 顺应情景规范 赞赏或奉承别人 保持一致 衣着、言谈举止

《知觉与归因理论》课件

《知觉与归因理论》课件

应用案例
1
营销策略
通过了解客户的归因方式,创造更准确的定位和定价策略。
2
沟通技巧
在冲突和合作问题上,通过了解对方的归因方式,加强沟通和建立信任。
3
团队建设
了解不同团队成员的归因方式,创造更高效的团队动机氛围。
示例
案例一:营销策略的优化
通过了解客户的归因方式,一家服 装公司通过联合促销等方式提高了 品牌同视性和销量。
《知觉与归因理论》PPT 课件
本课程将介绍知觉与归因理论,探讨它们的影响和错误,并提供应用案例。
知觉理论
什么是知觉?
它是我们对感官刺激的处理,包括 感知并加以解释与理解。
知觉的影响因素
它由许多外部和内部因素影响,包 括经验、外部与内部因素。
知觉的错误
它容易出现偏见、先入为主、面孔 效应和颜色对比效应等错误。
案例二:构建高效招聘团队 案例三:改善员工绩效评估
通过了解招聘团队成员的归因方式, 一家公司基于“能力”、“努力”和“运 气”作为评价标准,成功提高了进 职员工关键能力的评估准确性。
通过了解员工的归因方式,一家公 司采用更公平的评估政策,消除员 工的拟人化归因和自我服务归因等 偏见。结果提高了员工满意度和绩 效。
总结
知觉与归因理论的意义
它提供了人类行为的科学解释,对加强人际交往、应对文化差异和优化营销策略等方面帮助 巨大。
未来发展方向
它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结合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等学科在社会科学和商业领域发挥 重要作用。
结语
这里只是对知觉与归因理论的浅尝辄止,了解它们需要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归因理论
什么是归因?
它是我们对别人行为或是自己行为的原因进行的解 释,用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人类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归因与管理决策 2. 归因与激励 3. 归因与冲突管理
谢谢观赏
第二节 组织中的归因
一、归因理论
2. 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
第二节 组织中的归因
二、归因偏差
1. 基本归因偏差
尽管我们评价他人的行为时有充分的证据支持, 但我们总是倾向于低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高 估内部或个人因素的影响。
两种解释:行动者和观察者着眼点不同;行动者 与观察者信息来源不同。
第二节 组织中的归因
第一节 组织中的社会知觉
二、社会知觉的障碍和改善
2. 改善社会知觉的障碍
(1)有意义的互动 (2)乔哈里窗口
第二节 组织中的归因
一、归因理论
1. 凯利的归因理论(因果推断模型)
行为的原因有可能来自三个方面,即知觉者本人 的特点、知觉对象的特点以及行为发生的环境 。归因就是在这三者中判断出能够说明行为发 生的主要原因。
管理心理学简编
第5章 组织中的知觉与归因
主要内容
• 组织中的社会知觉 • 组织中的归因中社会知觉的种类
1. 自我知觉
个体对自己行为以及心理状况等的知觉 (1)自我概念:人格结构的核心部分,它是个人对
自己所有方面(包括生理、心理等)主观认识 的集合 (2)自尊:个人对自己做出的评估结果,即个体的 自我价值感
二、归因偏差
2. 自利性偏差
个体和组织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 力或者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为外部因素(如 运气或者同事),这称为自利性偏差。
第三节 知觉和归因在管理中的应用
一、知觉在管理中的应用
1. 招聘面试和绩效评估 2. 印象管理
第三节 知觉和归因在管理中的应用
二、归因在管理中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