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气焊与气割的安全技术
气焊与气割的安全操作事项

气焊与气割的安全操作事项
气焊和气割是常见的金属加工工艺,但同时也是相对危险的操作。
为了保障安全,操作人员需要遵守一定的安全操作事项,下面介绍气焊与气割的安全操作事项。
一、气焊操作
1. 确保气气瓶固定
在使用气焊过程中,需要使用氧气和乙炔气瓶,使用前应首先检查气瓶是否固定。
使用之前,应在工作区域内,用链条或绳索将气瓶牢固地固定在墙壁或地面上,以确保气瓶不会倾倒或滚动。
使用时,需要在固定的气瓶上安装气嘴和压力调节器等设备。
2. 戴好防护装备
在进行气焊作业之前,操作人员需要穿戴好防护装备,包括防火衣、手套、面罩、防毒面具等,以保护身体和面部。
同时,需要注意衣物必须选择不易燃的材料,防护装备需要保持干燥,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3. 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在使用气焊设备之前,确保已经阅读并熟悉了气焊设备的使用说明和操作规程,确认操作人员已掌握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操作时应按照规程进行操作,不可任意调节压力等参数。
4. 保持工作区域整洁
1。
气焊与气割的安全操作事项

气焊与气割的安全操作事项气焊与气割是常见的金属加工技术,但在操作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使用的安全性,以下是气焊与气割的安全操作事项:1. 了解设备:在进行气焊和气割操作之前,首先要熟悉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要点。
了解设备的结构、主要部件和使用方法,尤其是气焊/气割枪的操作装置,掌握点火、调压、控制火焰大小和关闭等操作步骤。
2. 选择合适的操作场所:进行气焊和气割操作时,应选择干燥、通风良好的场所,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和腐蚀性物质。
场地地面应平坦,没有杂物。
操作区域应设置警告标志,防止他人进入。
3.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进行气焊和气割操作时,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耐热手套、特殊工作鞋、护目镜和防护面罩。
如果操作场所存在噪音,还需要佩戴耳塞或耳罩。
4. 检查气体管道和设备:进行气焊和气割操作之前,要检查气体管道和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确保气体管道密封良好,并检查气体瓶是否固定稳定,压力表是否准确。
5. 检查阀门和泄漏:在开始操作前,务必打开燃气阀门并检查阀门是否顺畅。
同时,检查设备是否有泄漏现象,特别是气管和连接处是否牢固,是否有气体泄漏的迹象。
6. 确保设备稳固:在操作设备时,要确保设备稳固放置。
焊割设备应放在坚实的工作台上,焊割瓶也要固定好,确保不会倾倒。
7. 切勿单独操作:进行气焊和气割操作时,切勿单独操作。
在紧急情况下,无法及时得到帮助可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最好是在有他人陪同的情况下进行操作,以便互相照应。
8. 调节气焰:气焊和气割时,需要根据工作需求调节合适的火焰大小。
要仔细调节气焰,并确保其稳定。
应使用指定的调节阀进行调节,避免过大的气焰引起火灾或其他危险。
9. 控制操作角度和距离:在操作过程中,要控制好焊割枪的角度和两者之间的距离。
避免将焊割枪对准自己或他人,以免发生危险。
10. 避免过热:过度加热和过高的焊接温度可能会导致金属熔化,甚至引发火灾。
在进行气焊和气割操作时,要避免过度加热金属,在操作之前应研究合适的焊接方法和时间。
气焊与气割作业安全操作要点(三篇)

气焊与气割作业安全操作要点①在氧气瓶嘴上安装减压器之前,应进行短时间吹除,以防瓶嘴堵塞。
②乙炔发生器内、氧气瓶嘴部和开氧气瓶的扳手上均不得沾有油脂。
③乙炔发生器(乙炔气瓶)和氧气瓶均应距明火10m以上;乙炔发生器与氧气瓶之间的距离也应在7m以上。
④乙炔发生器与焊炬之间均应有可靠的回火防止器。
⑤为了防止回火,在操作中应做到如下。
a.焊(割)炬不要过分接近熔融金属。
b.焊(害」)嘴不能过热。
c.焊(割)嘴不能被金属熔渣等杂物堵塞。
d.焊(割)炬阀门必须严密,以防氧气倒回乙炔管道。
e.乙炔气量不能太小。
⑥乙炔发生器和氧气瓶均应放置在空气流通的地方,不得在烈日下曝晒,不得靠近火源与其他热源。
乙炔发生器不可放在室内,不得安置在空气压缩机、鼓风机和通风机的吸风口附近,也不得安置在高压线和起重机滑线下。
⑦开启电石桶时,不得猛力敲打,以防止发生火花而引起爆炸。
乙炔发生器启动后,应先排除器内空气,然后才能使用乙炔气。
高处焊接时,应特别注意不使火花掉进发生器内。
⑧在使用焊枪和割炬前,必须先检查吸射性能和气密性;点火时先打开乙炔阀并点燃,后开氧气调节火焰;关火时应先关乙炔,后关氧气,防止引起回火和产生烟尘。
停止使用时严禁将焊炬、胶管和气源做永久性连接。
⑨在通风不良的地点或在容器内作业时,焊割炬应先在外面点好火。
⑩在易燃易爆生产区域内动火,应按规定办理动火审批手续气焊与电焊在同一点作业时,氧气瓶应垫有绝缘物,以防止气瓶带电工作结束后,应将乙炔发生器内的电石篮取出,并将容器冲洗干净。
气焊与气割作业安全操作要点(二)气焊和气割是常见的金属加工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经常使用。
然而,由于使用氧气和可燃气体进行操作,气焊和气割涉及的安全风险也较高。
为了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以下是气焊和气割作业的安全操作要点。
一、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1. 掌握气焊和气割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了解相关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气焊和气割的安全操作规程,熟悉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气焊气割的安全技术

气焊气割的安全技术重点:气焊气割操作中安全事故原因及防护措施,气焊气割中的安全技术。
难点:工作中常发生的安全事故及防护方法,各种设备,工具的安全使用,和简单的安全操作规程。
一.气焊、气割操作中的安全事故原因及防护措施由于气焊,气割使用的是易燃易爆气体,及各种气瓶,工具,而且还是明火操作,因此,工作中存在着很多不安全的因素。
(一),爆炸事故的原因及其防护措施1),气瓶温度过高会引起爆炸2),气瓶受到剧烈振动会引起爆炸3),可燃气体与空气和氧气混合比例,不当也会形成具有爆炸性的预混气体。
4),氧气与油脂类物质接触,也会引起爆炸。
(二),火灾及其防护由于焊、气割是明火操作,特别是气割中产生大量飞溅的氧化物熔渣,如火星熔渣遇到可燃,易燃物质就会引起火灾,所以要保证气焊,气割场地防火安全。
(三),烧伤,烫伤的防护1),焊炬、割炬因漏气而造成烫伤2)因割炬、焊炬无射吸能力发生回火,造成烧伤1)气焊、气割中产生的金属熔渣飞溅,造成烫伤。
(四),有害气体种毒及其防护气焊、气割中会遇到种类不同的有害气体和烟尘。
例如,铅蒸发会引起铅种毒,焊接黄铜会产生锌蒸气引起锌种毒,某些焊剂中有毒元素,如氧化物、氟化物、焊接中会产生氟盐和氟盐燃烧产物,引起急性中毒,乙炔气中的硫化氢,也会引起种毒。
二.气焊、气割中的安全技术(一),气瓶的安全技术1.无论是哪种气瓶,使用时必须根据国家《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要求定期检验,要使用合乎标准的气瓶。
2.两种气瓶不能同时装在一个车里运输,运输中避免相互碰撞。
3.不能与可燃气瓶,油料气瓶混装在一个车里运输。
4.两种气瓶用完后,都应留有余压,不可全部用尽,氧气0.1——0.2Mpa,乙炔0.001——0.002Mpa。
5.气瓶结冻后,可用热水或水蒸气解冻,不可用火烤。
6.氧气瓶口严禁沾油脂手套和工具接触气瓶,以免发生爆炸。
7.乙炔瓶使用时应竖立,卧倒的气瓶使用立起20Min后再使用,防止丙酮流出。
气焊、气割操作安全技术范文(二篇)

气焊、气割操作安全技术范文气焊和气割是常见的金属加工工艺,但由于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要求。
下面将介绍气焊和气割操作的安全技术范文。
1. 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气焊和气割操作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检查并确保气焊和气割设备的完好无损,确定各种仪表和阀门的工作正常。
其次,要检查气瓶的安全保护装置,如减压阀和安全阀,确保其完好可靠。
另外,必须清理和排除操作区域内的易燃、易爆和有害物质,确保操作环境的安全性。
2. 操作中的个人防护措施在进行气焊和气割操作时,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防护面具、防护手套、防护服等。
这些防护装备能够有效地防止火花、热辐射和飞溅物对操作人员的伤害。
3. 火种和烟雾的控制气焊和气割操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火花和烟雾,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首先,在操作区域周围设置防火和警示标志,确保操作区域的安全。
其次,应使用防火屏障或帷幕将操作区域与周围环境隔离开来,防止火花和烟雾向外扩散。
另外,使用通风设备将烟雾排出室外,保持操作区域内的空气清新。
4. 操作时的安全要点在进行气焊和气割操作时,必须遵守以下安全要点。
首先,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操作设备的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其次,要注意操作过程中的火焰稳定性,确保火焰不会突然熄灭或扩散。
另外,要保持操作设备和工作区域的清洁,防止杂物和油脂等物质引发火灾。
此外,操作人员必须密切观察操作过程中的变化,如异常的振动、声响或烟雾等,及时停止操作并排除异常情况。
5. 操作后的安全措施在气焊和气割操作完成后,必须进行相应的安全措施。
首先,要关闭所有气体和电源,确保操作设备的停止工作。
其次,要对操作设备和工作区域进行清理和整理,保持设备和环境的整洁。
另外,要注意对气瓶进行安全保管,避免其受到热源或剧烈的冲击。
在气焊和气割操作中,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要求至关重要。
通过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和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
气焊与气割安全控制措施

气焊与气割安全控制措施气焊与气割是金属加工中常用的工艺,但由于它们涉及使用高温、高压气体和火源,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保证使用气焊与气割过程中的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控制措施。
1. 安全防护措施在操作前,需要佩戴防护用品,包括焊接面罩、手套、防火服、防静电鞋、防毒面具等。
这些防护用品可以有效地降低火灾和事故的风险,避免对人身安全造成危害。
此外,操作过程中,只有具备相关证书的操作人员才能参与气焊和气割工作。
2. 场地安全控制气焊和气割操作需要在安全的场地中进行。
因此,需要对场地进行严格的管理和安全控制。
首先要确保室内通风良好,排除危险气体;其次,在施工区域周围设置标志牌,提醒其他人员注意施工,避免产生安全事故;最后要保持在场人员的人员数量适当,不宜过多,否则可能会影响操作的安全性。
3. 工具和设备的安全控制气焊和气割所需的设备和工具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和维护,并根据规定定期检查和维修。
割切刀、管夹、炬管、气压计等设备和工具必须符合安全标准,严格防火并管理控制,禁止随意丢弃或摆放。
操作完成后,必须彻底清理设备和工具,保持设备和工具的干净、整洁和无障碍状态。
4. 操作安全控制操作人员应在安全的位置进行气焊和气割,避免靠近燃烧的火焰或高温金属。
操作检查必须完整、及时地完成,严格遵从气体的进压规定,并注意控制燃烧高度和热量,避免发生渗透和阻力现象。
工作结束后,必须关闭气源及时浸泡工具以降低温度,防止残留的火焰或热量导致安全隐患。
气焊和气割是需要高度警惕的工艺。
在使用中必须严格按照安全规范操作,在不影响操作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安全风险,维护操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气焊气割安全技术(三篇)

气焊气割安全技术气割是利用氧和乙炔或丙烷燃烧产生的高温,使金属熔化,并以高压氧气流吹掉熔化的金属,实现金属断开的一种切割方法。
气焊与气割的主要物质是乙炔和氧气,但它们又是最容易发生事故的两种危险气体,务必引起高度警惕,防止事故的发生。
1.乙炔在下列情况下均能发生爆炸:1)当气体温度为580℃,压力为1.5公斤/厘米2时,乙炔就会自行分解爆炸。
2)按体积计算,乙炔含量达2.8~93%与氧混合时,乙炔含量达2.5~82%与空气混合时,遇火均能发生爆炸。
3)乙炔与纯铜、银等金属或盐类接触,能生成乙炔铜(Cu2C2)、乙炔(Ag2C2)等爆炸性物质,受冲击或温度达到100~120℃时就会发生爆炸。
2.防爆措施:1)由于乙炔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能形成爆炸性气体,因此乙炔设备、管件、管道必须严密无泄漏。
2)在能散发乙炔气的场所,必须严禁烟火和经常保持良好的通风。
3)禁止在离乙炔设备10米以内进行明火作业、吸烟或燃烧物件。
4)禁止使用含铜量超过70%的材料制造乙炔设备的附件。
和乙炔接触的器具,含铜量也应低于70%的防止产生乙炔铜爆炸物质。
3.使用回火防止器应注意以下安全事项:(1)每一个回火防止器只能一个焊炬或割炬。
(2)水封式回火防止器应经常保持规定的水位,过低起不到保险作用,过高了乙炔通过量不足,能力小,且使乙炔气带水。
干式回火防止器要保持安全膜片完好无损。
(3)在寒冬季节使用水封式回火防止器,应在水中加少量食盐防冻。
若发生冻结,严禁火烧,可用热水或蒸气加热化冻。
(4)回火防止器的工作压力应与乙炔发生器的工作压力相适应。
(5)严禁使用漏气的回火防止器。
(6)回火防止器必须垂直放置,否则会影响其防止回火的作用。
(7)当多人合用一个乙炔发生器时,除应装一个总的回火防止器外,还应在每个工作岗位上装置回火防止器。
(8)当发生回火时,回火防止器卸压膜被冲破,火焰在燃烧时,可避开火焰方向,将乙炔发生器连接回火防止器的软管拔下,火焰即可熄灭。
气焊和气割安全技术操作规程(3篇范文)

气焊和气割安全技术操作规程(3篇范文)第1篇气焊和气割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一般安全规定:焊接人员应穿戴焊工服、安全帽或护目镜、绝缘鞋及鞋盖、电焊绝缘手套、口罩等,扣紧衣领和袖口。
如有配合人员也应戴好有关防护用品。
焊、割场地禁止存放有关易燃易爆物品,采取安全措施,装设相应的消防器材,严防触电、火灾、有害气体中毒等事故。
2焊、割前准备:2.1.检查橡胶软管接头、氧气表、减压阀等应紧固牢靠,无泄漏。
严禁油脂、泥垢沾染气焊工具、氧气瓶。
2.2.严禁将氧气瓶、乙炔发生器靠近热源和电闸箱;并不得放在高压线及一切电线的下面;切勿在强阳光下爆晒;应放在操作工点的上风处,以免引起爆炸。
四周应设围栏,悬挂严禁烟火标志,氧气瓶、乙炔气瓶与焊、割炬(也称焊、割枪)的间距应在10m以上,特殊情况也应采取隔离防护措施,其间距也不准少于5m。
2.3.氧气瓶应按规定地点存放,不准吸烟和明火作业,禁止使用无减压阀的氧气瓶。
2.4.氧气瓶应配瓶嘴安全帽和两个防震胶圈。
移动时,应旋上安全帽,禁止拖拉、滚动或吊运氧气瓶;禁止带油脂的手套搬运氧气瓶;转运时应用专用小车,固定牢靠,避免碰撞。
2.5.氧气瓶乙炔气瓶必须竖立,口朝上放置,与地面角度大于75°并且静置15分钟后方可打开气瓶阀门,不得横放在地上使用。
2.6.乙炔气瓶使用前,应检查防爆和防回火安全装置。
2.7.按工件厚度选择适当的焊炬和焊嘴,并拧紧焊嘴应无漏气。
2.8.焊、割炬装接胶管应有区别,不准互换使用,氧气管用红色软管,乙炔管用绿或黑色软管。
使用新软管时,应先排除管内杂质、灰尘,使管内畅通。
2.9.不得将橡胶软管放在高温管道和电线上,或将重物或热的物件压在软管上,更不得将软管与电焊用的导线敷设在一起。
2.10.安装减压器时,应先检查氧气瓶阀门接头不得有油脂,并略开氧气瓶阀门出气口,关闭氧气瓶阀门时,须先松开减压器的活门螺丝(不可紧闭)。
2.11.检查焊(割)炬射吸性能时,先接上氧气软管,将乙炔软管和焊、割炬脱开后,即可打开乙炔阀和氧气阀,再用手指轻按焊炬上乙炔进气管接口,如手感有射吸能力,气流正常后,再接上乙炔管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气焊与气割的安全技术
本文分析了在气焊与气割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以及产生事故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止措施。
标签:气焊气割不安全因素安全使用要求
随着生产的发展,焊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伴随出现的各种不安全的因素不仅严重的威胁着焊工与其他生产人员的安全与健康,而且还会造成国家财产的损失,为了切实保护人员的生命与财产的安全,1999年国家经贸委发布的第13号令明确规定焊工必须进行安全培训与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为此在这里我仅对气焊与气割的安全技术的培训进行浅谈。
气焊与气割利用可燃气体(乙炔、液化石油气、氢气等)与氧气混合燃烧,熔化或燃烧金属后进行焊接与切割。
1 气焊与气割的不安全因素
1.1 所用氧气瓶、乙炔气瓶、液化石油气瓶等都是压力容器,如果使用不当,可能引起爆炸事故。
1.2 气焊与气割属明火作业,可能引起火灾。
1.3 气体火焰温度高达3000度以上,金属在高温下蒸发而形成金属粉尘,气焊有色金属时产生的金属蒸汽是有毒的,所用焊剂大多数是氯盐和氟盐,燃烧后也会产生有毒气体。
1.4 气焊(割)作业时,火花、熔滴、熔渣的飞溅,可能造成烫伤。
2 气焊与气割的常用气体
气焊与气割常用的气体有:乙炔、液化石油气、氢气与氧气等。
2.1 氧气氧气在标准状态下(0度,0.1Mpa)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是不可燃气体,但化学性质极为活跃,能使可燃物质发生剧烈燃烧,并能与许多元素化和生成氧化物。
由于气焊气割常用的乙炔和液化石油气遇到氧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可能发生爆炸,高压氧与油脂、碳粉等易燃物接触,会引起自然和爆炸。
2.2 乙炔乙炔是一种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化学性质活波,标准状态下密度为 1.17kg/m3,纯乙炔为无色无味气体,工业用乙炔因为含有硫化氢和磷化氢等杂质,故有特殊臭味。
乙炔中毒主要是损伤人的中枢神经系统。
乙炔是一种危险的易燃易爆气体。
乙炔与空气混合时的爆炸极限为
2.2%—81%,在空气中自然温度为305度,而与氧气混合时的爆炸极限为2.8%—93%,在氧气中自然温度为300度。
2.3 液化石油气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常压下是气态,在0.8-1.5MPa 压力下即变为液态。
气态时标准状态下液化石油气的密度为1.8-2.5kg/m3,比空气重。
液化石油气是易燃易爆气体,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温度为2800度。
在纯氧中燃烧速度2m/s。
丙烷与空气混合时的爆炸极限为 2.3%-9.5%,而与氧气混合时的爆炸极限为3.2%-64%。
3 工具、设备安全使用要求
3.1 气焊、气割所用的气体钢瓶、减压器等应注意妥善保护,防止损坏;当压力表指针失灵时应立即修理或调换。
3.2 应经常检查使用的胶管,如发现裂纹、老化、烧焦、刺孔、漏气等应立即更换,防止漏气事故。
3.3 对集体供气的汇流排操作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设备设施要由专人管理。
3.4 使用前应检查焊炬、割炬是否正常,如发现漏气、阀门不严、无射吸能力,应停止使用,并进行修理或更换。
3.5 各种火焰切割机使用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严格按有关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如有故障应交专业修理人员进行修理。
4 常用气瓶使用安全要求
4.1 氧气瓶氧气瓶为钢制,属压力容器,通常充装压力是15Mpa,容积为40升。
其表面涂天蓝色,并有黑色“氧气”字样,其使用安全技术要求如下:
①严禁接触和靠近油品及其他易燃品,严禁与乙炔等可燃气体的气瓶混放在一起或者同车运输,必须保证规定的安全距离。
②夏季使用时要放在阴凉地点或采取防晒措施,不得靠近热源。
③瓶内气体不得用尽,必须留有0.1~0.2MPa的余压。
④瓶体要装防震圈,应轻装轻卸,避免受到剧烈振动和撞击,以防止因气体膨胀而发生爆炸。
⑤储运时,瓶阀应戴安全帽,防止损坏瓶阀而发生事故。
⑥不得手掌满握手柄开启瓶阀,且开启速度要缓慢;开启瓶阀时,人应在瓶体一侧且人体和面部应避开出气口及减压器的表盘。
⑦瓶阀冻结时,可用热水或蒸气加热解冻,严禁敲击和火焰加热。
⑧现场使用的氧气瓶(及其他钢瓶)应直立或置于专用的瓶架上,或放在比较安全的地方,并固定好,防止倾倒。
⑨氧气瓶要加强检查、检测,防止错
装发生事故。
如:1992年2月17日,山东某农药机械厂发生一起氢气瓶误装氧气,在准备使用,打开气瓶阀门放气时,发生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30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7.88万元,间接经济损失31.68万元,合计69.55万元
4.2 乙炔瓶乙炔气瓶内部装满多空而质轻的固态填料,填料内浸有丙酮,其最高工作压力为 1.47Mpa,瓶表面涂白色,并有“乙炔不可近火字样”。
乙炔瓶使用安全技术要求如下:①不得靠近热源或在阳光下曝晒。
②必须直立存放和使用,禁止卧放使用。
③瓶内气体不得用尽,必须留有0.03~0.05 MPa的余压。
④瓶阀应戴安全帽储运。
⑤瓶体要有防震圈,应轻装轻卸,防止因剧烈振动或撞击引起爆炸。
⑥瓶阀冻结,严禁敲击或火焰加热,只可用热水或蒸气加热瓶阀进行解冻,不许用热水或蒸气加热瓶体。
⑦必须配备减压器方可使用。
4.3 液化石油气瓶液化石油气是在一定的压力下将石油气体液化而得的。
液化石油气瓶设计压力为1.6Mpa。
气瓶表面涂灰色,并有红色的“液化石油气”字样,其使用要求如下:①不得靠近热源、火源或曝晒。
②冬季气瓶严禁火烤或热水加热。
③禁止自行倾倒残液,防止发生火灾和爆炸。
④瓶内气体不得用尽,应留有一定余压(具体压力由装瓶单位根据规定确定)。
⑤禁止剧烈振动和撞击。
⑥严格控制充装量,不得充满气体。
5 减压器使用安全要求
减压器上装有的压力表应保持完好并定期校验。
减压器有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由专人或有经验的人员修理,其他人员不得随意拆卸。
氧气减压器不得沾有油脂,且不得与乙炔减压器混用。
减压器冻结时,严禁敲击或用火焰加热,只能用热水或蒸气解冻。
工作结束应及时将减压器从气瓶上拆除,并妥善保管。
6 气焊、气割的安全操作
①每个减压器只准接一支焊炬或割炬。
②氧气与乙炔软管的颜色必须区分开,且不得互换使用;要保证软管的完好。
③操作前,应检查焊炬、割炬和输气管是否漏气;各个接头是否牢固和漏气;焊接与气割嘴是否堵塞。
④对盛装过易燃易爆物、强氧化剂和有毒物品的工件,必须彻底清洗干净后,方可焊接与气割。
⑤在地沟等狭窄和通风不良的受限空间内进行焊接与热切割作业时,要按动火作业程序处理,另外要注意通风和设专人监护。
⑥严禁在带压、带电的工件上进行焊接与气割作业。
⑦不得直接在水泥地面上切割金属,以防爆炸伤人和引起火灾。
⑧禁止在悬挂于起重机的工件上进行焊接或气割作业。
⑨氧气软管爆炸燃烧时,应立即关闭氧气瓶阀。
⑩焊接与气割作业结束时,应及时关闭气源,拆除减压器或旋松减压器的调节顶针。
重新开启氧气和乙炔瓶阀之前,必须确认减压器的调节顶针处在松开位置时,方准开启瓶阀。
飞溅的熔渣堵塞喷嘴或焊嘴、割嘴过热是造成回火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焊接與气割作业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焊嘴、割嘴与工件表面距离,防止堵塞。
焊工个人防护用品应完好且穿戴齐全,并符合要求。
应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焊接与热切割安全》(GB9448)的有关规定。
特殊环境下的焊接与气割作业安全操作另行介绍。
热切割的可燃气体采用液化石油气时,由于其比空气重,因此室内和地沟内的气割作业要注意防止室内下部和沟底滞留、积存液化石油
气。
参考文献:
[1]《焊工工艺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第三版;主编:邱葭菲.
[2]《焊工技能训练》.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第三版;主编:冯明河.
[3]《焊接与热切割作业》.(初训、复审)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三版;主编:朱兆华.
[4]《高级电焊工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第一版;主编:王良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