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诗歌内容和情感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内容、情感、主旨)

诗歌鉴赏(内容、情感、主旨)

咏物言志诗鉴赏要点
①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 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 其妙] ②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③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 象征、拟人、对比。 ④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 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咏物言志诗鉴赏方法
(1)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都 华清宫 吴融 是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借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古 讽 过华清宫 李约 今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类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注:华清宫为唐明皇杨贵妃纵乐的地方。《霓裳》《羽 衣》为舞曲名。
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直写物象,绘形绘色, 以求逼真传神;一是托物寓意,借题发挥,抒情 言志。如《硕鼠》《江雪》《咏柳》。 读懂咏物诗的方法
1、概括所咏事物的特征。
2、体会作者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情趣、 爱好、愿望)。 3、表达技巧——象征、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拟人、 比喻、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
(1)两首诗各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 者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各有什么作用?简要 说明。
(1)第一首诗表达了对无视人民疾苦、 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的批判之情。 第二首讽刺了统治者荒淫误国。 (2)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手法。 第一首:宫内与宫外对比(或横比): 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 阴,温暖如春。突出了对无视人民疾苦、 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的不满。 第二首今昔对比(或纵比):昔日霓裳 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 荒凉。突出统治者荒淫误国的主旨。
《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 要点:两首诗都是怀古之作,主题 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 相同,题材相似;都运用了对比的 差抒写姑苏台今日的荒凉;《苏台览古》 手法。 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 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 诗人内心的感受。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方法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方法

高中语文备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方法一、诗歌体裁及情感1、山水田园诗内容情感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②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

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2、边塞军旅诗内容情感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王之涣、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

3、怀古咏史诗内容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5、羁旅思乡诗内容情感①天涯漂泊羁旅愁。

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

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6、送别怀人诗内容情感标题中有送别赠酬等“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7、爱情闺怨诗内容情感①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

②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

③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

④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

⑤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8、即事(景)抒怀诗①寄情山水,表达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2.有助于理解具体内容。有些诗词的题目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词中词语的含义。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 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两句中的“故国”“空城”,即题目中的“石头城”。明确这一点,这两句的意思也就 豁然开朗了。
3.绝句的前两句或律诗的前四句,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事件等,往往照应题目。抓住这类诗歌 的题目,有助于理解诗歌的前半部分内容。如杜甫的《登高》,前四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照应题目,写登高所见。
一、常见诗歌题材及情感
2.托物言志诗
特征: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常见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如李贺《马诗》中的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的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戴上华贵的笼头,在秋高气 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这是诗人以马自比来表达自己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常见情感: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 石上流”,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淌是动态,动静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幽静的秋山晚景的喜 爱之情,寄寓了自己顺应天性、怡然自适之情。
②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羁鸟恋旧林,池 鱼思故渊”,运用比喻,强化了诗人厌倦黑暗官场,向往田园生活的情绪。
⑤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如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 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 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对世态炎凉的慨叹。后面三联,无论 是夜不能寐而听春雨,天明听到叫卖杏花,还是铺开纸写字,晴日窗前品茶,抑或自我安慰 说“清明可到家”,都反映了诗人厌倦现实黑暗官场却又不得不客居京华的无奈之情。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诗歌阅读(5)——鉴赏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诗歌阅读(5)——鉴赏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上片写眼前送别之景,下片写朋友将去之 地。(补充:表达自己的情怀:伤春之愁,送 别之恨,以及对朋友的祝愿 )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 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茅 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 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 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 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 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意思对即 可。)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试题。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 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③, 御此老觳觫(húsù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 郊野。③棰:鞭子
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 容?

国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1、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
三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怀

4、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思想感情的方法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思想感情的方法

读懂一首诗词,必须从整体上抓住诗词内容的六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景、何情(何理)。

当然,把握一首诗词的思想感情,不仅要准确分析字面信息、隐喻用典,还要把握字面背后隐含的信息,知人论世等。

一、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就是诗歌的中心事件。

许多古诗诗题的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二、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如由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故园情”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三、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

如山水田园诗、咏物诗、咏史诗、边塞诗、送别诗、写景诗、闺怨诗、羁旅诗等。

不同类型的诗歌具有特定的内容和不同的表现方式,如山水田园诗的宁静闲适、恬淡快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咏物诗的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吊古伤今、借古讽今,边塞诗的建功立业、奋勇报国、厌战思乡,送别诗的离情别恨、深情厚谊、劝勉激励,爱情诗的绵绵思念、款款深情,闺怨诗的思远怀人、控诉战争,羁旅诗的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念亲思乡等。

因此,能够辨明诗的类别,了解同一类别诗词的“共性”,无疑对解读诗歌内涵、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大有帮助。

当然,即便是同一类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上是有差别的,这就需要结合诗意来确定。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两首诗都是送别诗,前者是悲苦伤感的离别,后者是满怀激情的送行,诗作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态度明显不同。

四、抓住典型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鉴赏诗歌的情感

鉴赏诗歌的情感

池面鱼吹柳絮行。 “净土”,佛语,指无浊无垢之地。 ⑹酒冲:用酒来冲击。愁阵:愁苦如重重敌
禅伏诗魔归净域, 阵。出奇兵:借酒浇愁,如同出奇兵破阵。
酒冲愁阵出奇兵。 ⑺两梁:冠名。古代博士和某些高级文官所
两梁免被尘埃污,
戴的一种帽子。用缁布做,有两道横脊。 《唐诗鼓吹》的注释中说汉代“秩千石,冠
拂拭朝簪待眼明。 两梁”。尘埃污:指沾上尘埃,暗指投敌变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一早出发,沿着山间的溪流前行,衣服都被水气、雾气打 湿。直到正午,这些氤氲雾气才慢慢散去。” 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这里冬天不冷,水又多,竟然还有很多飞舞的虫蚊。也因 为少有人来,水边的野鸭吵嚷喧闹,叽叽呱呱,并不怕人。”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在山间攀上攀下,走走停停间,天空逐渐阴云密布。道路 崎岖难行,抬头,看前面又有山崖高峻突兀。” 登顿,上下; 行止。曾阴,即层阴;重叠密布的阴云。欹倾,qī qīng,道 路崎岖。高岸,高峻的山崖。 前六句用细节描写,表现了杜甫在山间行走的情状。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 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
戏赠元九、李二十
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 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白居易
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一篇长恨有风情,
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
十首秦吟近正声。
老元:指元稹。
每被老元偷格律,
全诗感情起伏动荡,由悲忧到镇定,从中看出诗人的气节。全诗由“旅 舍”、“残春”总起,三、四句承“残春”,五、六句承“旅舍”,七、八句 收束来照应全篇,结构严谨,脉络清楚。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 ①宝应元年(762)一自射洪至通泉作。通泉县:故治在 里山水作 [唐]杜甫 今四川射洪县东南七十里。通泉驿在通泉山。《太平

古诗鉴赏(情感)

古诗鉴赏(情感)

【问】(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 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 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指向东望, 揣词语:悠悠, 1、揣词语:悠悠,远、指向东望,江水东去远无尽头而 不可回,喻国家衰亡不可挽救。 不可回,喻国家衰亡不可挽救。 译句子:如此平实的句子可不译。 2、译句子:如此平实的句子可不译。 拟答案:结合背景和内容思考。 3、拟答案:结合背景和内容思考。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 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伤国运。 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伤国运。 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之情, 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之情, 侧重怀古,感人生。 侧重怀古,感人生。
• 题干形状: 题干形状: • 简析……与……表达的不同情感。(两诗两句) 与 表达的不同情感。 两诗两句) 简析 表达的不同情感 • 请你谈谈对 请你谈谈对……一联寓意的理解。(一诗一联) 一联寓意的理解。 一诗一联) 一联寓意的理解 • 两首诗在抒发 两首诗在抒发……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不 之情的同时, 之情的同时 还表达了什么共同( 的情感? 两诗整体) 同)的情感?(两诗整体) • 其他省市: 其他省市: •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一句) 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一句) 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共同意象) (共同意象) • ……《……》认为此诗“……,……”。请结合这首诗 《 》认为此诗“ , 。 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印证性理解分析) 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印证性理解分析) • 答题规范:(依然:揣词语、译句子、拟答案) 答题规范:(依然:揣词语、译句子、拟答案) :(依然 • 问两句分别说,问一联直接说,问全诗对应说 问两句分别说,问一联直接说,

诗歌鉴赏(精选10篇)

诗歌鉴赏(精选10篇)

诗歌鉴赏诗歌鉴赏(精选10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歌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诗歌鉴赏篇1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伊州”为曲调名。

王维的这首绝句是当时梨园传唱的名歌,语言平易可亲,意思显豁好懂,写来似不经意。

这是艺术上臻于化工、得鱼忘筌的表现。

“清风明月”两句,展现出一位女子在秋夜里苦苦思念远征丈夫的情景。

它的字句使人想起古诗人笔下“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的意境。

这里虽不是春朝,却是同样美好的一个秋晚,一个“清风明月”的良宵。

虽是良宵美景,然而“十分好月,不照人圆”,给独处人儿更添凄苦。

这种借风月以写离思的手法,古典诗词中并不少见,王昌龄诗云:“送君归去愁不尽,可惜又度凉风天。

”到柳永词则更有拓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意味虽然彼此相近,但“可惜”的意思、“良辰好景虚设”等等意思,在王维诗中表现更为蕴藉不露。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何况一别就是十来年,“相思”怎得不“苦”?但诗中女子的苦衷远不止此。

后两句运用逆挽(即叙事体裁中的“倒叙”)手法,引导读者随女主人公的回忆,重睹发生在十年前一幕动人的生活戏剧。

也许是在一个长亭前,那送行女子对即将入伍的丈夫说不出更多的话,千言万语化成一句叮咛:“当大雁南归时,书信可要多多地寄啊。

”嘱是“殷勤嘱”,要求是“数(多多)附书”,足见她怎样地盼望期待了。

这一逆挽使读者的想象在更广远的时空驰骋,对“苦相思”三字的体味更加深细了。

这两句不单纯是个送别场面,字里行间回荡着更丰饶的弦外之音。

特别把“归雁来时数附书”的旧话重提,大有文章。

那征夫去后是否频有家书寄内,以慰寂寥呢?恐怕未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萍水相逢”是比喻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抛砖引玉”比喻用不成熟的、肤浅的意见, 引出成熟的、高明的意见。这常用作谦词, 只能用于己方。
见微知著:指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将来的 发展或问题的实质,与语境不合 。
课前一练—语病辨析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腐败现象不是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造成的,不 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恰恰是由于尚未真正建立起 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 B.我不同意购置这些高档家具,不仅因为这些东 西对我们并不需要,更重要的是这样做不符合勤俭 节约的原则。 C.谁也不能否认,要是没有边防战士无时无刻在 保卫着祖国,我们就不可能安定地生活。 D. 对以中国为主的对美顺差大国而言,适当的 妥协不可避免,但讨价还价和适度的斗争则是必 须的。
咏史(怀古)诗
咏物诗 闺怨(宫怨)诗
题画诗 爱国诗
2、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 建功报国 思乡怀人
生活杂感
送别之情
三、读诗方法
1、看背景 2、看体裁
3、看技法
4、看意象 5、看关键语言 6、看诗题
7、看色调 8、看用典 9、看注释
四、解题方法
例1: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寓/揭露)了什么情感。
2、
初冬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
【注】淮阳:指西汉汲黯,他因刚直敢言,屡次
劝谏,多次被流放。
本诗的主旨是什么?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来?
本诗刻画了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
闷的诗人形象。抒发了诗人思念故国的情思、怀
才不遇的愤懑和壮志难酬的隐痛。诗题中的“饮”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
红桃,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也反
映了他高远、冲淡、悠然脱俗的意趣。
答题步骤:概括思想内容(主旨)类:这是一首
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
法+抒发了什么情感+评价。
分析观点态度类:通过什么内容+抒发(表达/寄
A项缺宾语中心词,应改为“平等竞争的市场 经济造成的”。
B项主客体颠倒,应改为“这些东西对我们来 说”。
C项“无时无刻不”等于“时时刻刻都”,应 加一“不”字。
古诗鉴赏之——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一、考点解析
内容主旨 思想情感 观点态度
二、思想内容
1、诗歌分类
送别诗 爱情诗 哲理诗 边塞诗
田园山水诗 行旅诗
上两句写室内饮酒,第三句忽然插入写景:“砌下梨花一堆 雪”,是颇具匠心的。看来诗人独斟独饮,并不能释忧解愁。 于是他罢酒辍饮,凭栏而立,但见朔风阵阵,暮雪纷纷,那阶 下积雪象是堆簇着的洁白的梨花。这里看似纯写景色,实则情 因景生,寓情于景,包孕极为丰富。诗人烛下独饮,本已孤凄 不堪,现在茫茫夜雪更加深了他身世茫茫之感,他不禁想到明 年此时又不知身在何处!“明年谁此凭栏杆?”这一问,凝聚 着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 壮志难酬的隐痛,是很能发人深思的。
此诗首句用典,点明独酌的原因,透露出情思的抑郁,有笼 盖全篇的作用。次句承上实写夜饮,在叙事中进一步烘托忧伤 凄惋的情怀。第三句一笔宕开,用写景衬垫一下,不仅使全诗 顿生波澜,也使第四句的慨叹更其沉重有力。妙在最后又以问 语出之,与前面三个陈述句相映照,更觉音情顿挫,唱叹有致, 使结尾有如“撞钟”,清音不绝。明胡震亨说:“牧之诗含思 悲凄,流情感慨,抑扬顿挫之节,尤其所长。”玩味此诗,庶 几如此。
字,诗歌中的“淮阳多病”、“客袖侵霜”、
“明年谁此”等词语,均可表现这一点。
翻译: 我客居在淮阳这个地方,愁思积郁却无法排 遣以至于常常生病,只能借酒浇愁,寻找短暂的欢乐。 天寒岁暮,在灯下一个人自斟自饮,吊影自伤,更觉寂 寞悲凉。放下酒杯走出去,凭栏而立,但见眼前脚下堆 起的积雪像是堆簇着的洁白梨花一般,不仅想到明年此 时(我)又将身在何处,又是谁将站在这里看这景色?
课前一练—语病辨析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A.2009年上半年,我们的股市涨了,楼市也涨了。 一年多之后,忧心忡忡的广大股民再也坐不住了, 决定重返股票市场。 B.几年前,他们在清华园里相识;今天,他们又 在异地萍水相逢。 C.就先请李校长发言,借以抛砖引玉,然后大家 畅所欲言吧。 D.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 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备受感动 和鼓舞。
3、2012年辽宁高考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 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 数峰清瘦出云来。 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 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赏析。 初见嵩山,作者是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 铺垫出来的:1、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 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2、接着作者运用迂 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 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作者在诗中赋予了山以人的情态, 表露了作者对嵩山的喜爱和赞美。
背景: 他因刚直敢言,屡次进谏,多次被流放。会 昌二年(842),杜牧四十岁时,受当时宰相李德裕的 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其后又转池州、睦州等地。 此诗可能作于睦州。此诗同时体现了杜牧的悲惨生活命 运!
“淮阳多病偶求欢”,淮阳,指西汉汲黯。汲黯因刚直敢言, 屡次切谏,数被外放。在出任东海太守时,虽卧病不视事,而能 大治。后又拜为淮阳太守,他流着泪对汉武帝说:“臣尝有狗马 之心,今病,力不能任郡事”(《汉书。汲黯传》),要求留在 京师,但遭拒绝。汲黯最后就死于淮阳。诗人以汲黯自比,正是 暗示自己由于耿介直言而被排挤出京的。“偶求欢”的“欢”, 指代酒,暗点诗题“饮”字,表明诗人愁思郁积,难以排遣,今 夜只能借酒浇愁,以求得片刻慰藉。这一句语意沉痛而措辞委婉。 第二句“客袖侵霜与烛盘”,进一步抒写作客他乡的失意情怀。 天寒岁暮,秉烛独饮,吊影自伤,愤悱无告,更觉寂寞悲凉。 “霜”,在这里含风霜、风尘之意,不仅与“初冬”暗合,更暗 示作者心境的孤寒。“客袖”已见乡思之切,“侵霜”更增流徙 之苦,只此四字,概括了多年来的游宦生涯,饱含了多少辛酸! “烛盘”,则关合题面中的“夜饮”,真是语不虚设。寥寥七字, 勾勒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