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鉴赏作者的情感态度
高考诗歌鉴赏考点解读与解题技巧例析:赏析诗歌中的思想感情(附练习与答案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考点解读与解题技巧例析赏析诗歌中的思想感情(附练习与答案解析)【考点解读】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分析诗歌的意境等。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主要包括:1.理解诗歌语句的意思,根据诗歌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总结诗歌的主旨;2.分析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3.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技巧点拨】答题思路一、抓住情感语言,掌握情感基调1.抓住两种“情语”:(1)直接找出显性“情语”;(2)细心寻找隐性“情语”2.知道“情语”出现的位置:像直接“情语”,多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处,在特殊情况下中间及小序中也会出现。
像隐性“情语”一般藏在写景叙事绘人的文字中和诗的中间位置,有时也会出现在注释中。
必须盯紧这些关键“部位”。
3.关注“情语”表达的特殊性:正常情况下,诗人用什么情语,就表达出什么情感,但有时会用隐晦、曲折、反语的方式表达,如用了“喜”字,就不一定真的表达“喜悦”之情,可能是反语。
因此,不必将“情语”直接拿来就用,还要结合原文语境作准确的理解。
当然,这种“口是心非”的表达方式较为少见。
二、抓住具体抒情方式,领悟含蓄、隐晦的情感古诗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对于考试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间接抒情,因为它表达的情感含蓄、隐晦,给情感的把握带来不小的难度。
在解题过程中须区分具体的间接方式,对症下药。
1.借景抒情:抓景语悟情语借景抒情是古诗最常用的抒情方式,从景物描写中挖掘出思想情感是每一个考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主要途径是通过细读,看看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征是什么,色调是什么(指冷色调与暖色调),它们又与情感有着怎样的正关联或负关联。
2.托物言志:抓物语悟情志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见的抒情方式。
应抓住描写物象的语言,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彩、味道)和内在品性以及环境特点,并能深入其里,联系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找准物与志的契合点。
山水田园诗常见情感分析

湖边的三山。
什么形象
形象的特
征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 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
无门的感慨。
形象的意义
《题李凝幽居》中李凝是一个怎样的人?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 【参考答案】 ❖ (步骤1)本诗描写了一位哀伤、惆怅的贫
女形象。 ❖ (步骤2)她风采优雅、品德高尚、勤劳能
干,针线刺绣精巧,但生于蓬门陋户,伤 叹无媒人可托,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 ❖ (步骤3)诗人借她表达了因怀才不遇、寄 人篱下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
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典诗歌 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和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 :运用掌握的鉴赏田园诗的方法来做有关山 水田园诗情感、形象、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试题。 教学难点 :用专业的术语组织和表述答案
2015.大纲真题练习: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首诗歌,回答问题。(6 分) 晓至湖①上 [清]厉鹗
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 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③ 【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3 分)
答案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 。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 悠然;例如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 惘。
古诗鉴赏之情感、意象、意境篇

古诗鉴赏之情感篇01因为思想感情是理解古诗的关键,所以今天我们从理解思想感情讲起。
下面,我们先大概了解一下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一首古诗的情感。
(一)提问方式1、这首诗词的某句(某联、某片、某细节、某典故、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局部考查)2、这首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整体考查)(二)分析思路要把握一首古诗的思想感情,我们需要从这五个点入手:(1)看注解(作者、背景、词解);大家一定记住,注释永远是最重要的,不重要的信息是不会进行注释的!借此我们一般可以了解到创作背景或者诗人的经历。
另外,作者也是我们判断诗歌类型的关键。
比如说陶渊明,他的诗一般为山水田园诗;又如杜甫,他的诗一般为咏史怀古诗。
(2)抓意象、意境;意象通常为诗营造或者渲染某种氛围,或凄凉,或温馨,或闲适。
(3)抓诗眼、关键词;“诗眼”往往是指整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
(4)懂典故;如果注释中没有给出典故的注解,就需要大家根据时代背景,以及诗歌内容来进行分析。
后期我也会给大家整理出一份常考典故。
(5)懂手法。
即修辞、表现手法等艺术表现手法。
02现在我们用标志词(意象)来讲一讲诗歌的分类以及每个类别表达的感情。
值得一说的是,“咏史怀古”诗与“边塞征战”诗在标志词上有重叠的意象,同学们在辨别时要注意判别,“咏史怀古”多体现的是对历史或对当下的批判、感慨等,而“边塞征战”则多为思念家乡、渴望建功立业、渴望和平。
1、咏史怀古诗标志词:投笔、长城、明月、楼兰、柳营、请缨、羌笛、古地、吴钩、骊山、马嵬、汴京、长安、金陵、赤壁等。
(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古诗词鉴赏常见的9种情感及分析

古诗词鉴赏常见的9种情感及分析人教版初中语文送别抒怀诗鉴赏要点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常见情感A.依依不舍的留念。
B.情深意长的勉励。
C.坦陈心志的告白。
常见特征古人送别的习俗:①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羁旅思乡诗鉴赏要点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②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A.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B.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C.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③表达思乡之情方式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王禹偁《村行》)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唐方干《思江南》)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常见特征常见场景秋季或春季,清晨或傍晚路口、长亭驿站、渡口码头等杨柳、酒等。
思妇闺情诗鉴赏要点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常见情感A.妇女对丈夫的思念B.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
C.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
D.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
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
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山水田园诗鉴赏要点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鉴赏诗歌的情感

池面鱼吹柳絮行。 “净土”,佛语,指无浊无垢之地。 ⑹酒冲:用酒来冲击。愁阵:愁苦如重重敌
禅伏诗魔归净域, 阵。出奇兵:借酒浇愁,如同出奇兵破阵。
酒冲愁阵出奇兵。 ⑺两梁:冠名。古代博士和某些高级文官所
两梁免被尘埃污,
戴的一种帽子。用缁布做,有两道横脊。 《唐诗鼓吹》的注释中说汉代“秩千石,冠
拂拭朝簪待眼明。 两梁”。尘埃污:指沾上尘埃,暗指投敌变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一早出发,沿着山间的溪流前行,衣服都被水气、雾气打 湿。直到正午,这些氤氲雾气才慢慢散去。” 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这里冬天不冷,水又多,竟然还有很多飞舞的虫蚊。也因 为少有人来,水边的野鸭吵嚷喧闹,叽叽呱呱,并不怕人。”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在山间攀上攀下,走走停停间,天空逐渐阴云密布。道路 崎岖难行,抬头,看前面又有山崖高峻突兀。” 登顿,上下; 行止。曾阴,即层阴;重叠密布的阴云。欹倾,qī qīng,道 路崎岖。高岸,高峻的山崖。 前六句用细节描写,表现了杜甫在山间行走的情状。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 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
戏赠元九、李二十
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 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白居易
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一篇长恨有风情,
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
十首秦吟近正声。
老元:指元稹。
每被老元偷格律,
全诗感情起伏动荡,由悲忧到镇定,从中看出诗人的气节。全诗由“旅 舍”、“残春”总起,三、四句承“残春”,五、六句承“旅舍”,七、八句 收束来照应全篇,结构严谨,脉络清楚。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 ①宝应元年(762)一自射洪至通泉作。通泉县:故治在 里山水作 [唐]杜甫 今四川射洪县东南七十里。通泉驿在通泉山。《太平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理解诗句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诗鉴赏:理解诗句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理解诗句内容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另一体现是理解诗句内容。
解答此类题,要从把握关键字词入手。
[答题示例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卜算子张元幹[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诗意赏析〗这首《卜算子》写于其退居故里游览山水之时。
上片写景:清柔,高远。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沙水”,即沙溪,闽江上源之一。
句意谓:独自摇荡着一叶小舟在静夜里归来,爽风夜露,行云舒卷;沙溪上,飘浮着淡淡的雾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
一起句,词人就用“风”“露”“云”“水”“艇”几个字,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静逸的画面,显然是围绕着“归艇”来“布景”的。
接下来就引出艇上之人了:“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小艇既已迷航失路,人也好借此机会躺上一躺,于是,枕着小舟,抬眼望去,那深远的天宇上,银河横亘,月华明朗,北斗七星闪烁在静穆的苍山顶上。
这一句所织成的意境与前句紧承,依然是悠然闲适,但却显出博大的气势。
下片抒情:深沉,壮烈。
宇宙的辽阔,星月的永恒,常会引出人们的千古思绪:“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句意谓:历史长河悠悠流转,唯有那茫茫苍天永存,在这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人生境况是如此悲凉。
到此句,着一“悲”字,则前面的“静”非“静”,“闲”也非“闲”了。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句意谓:心中沉闷极了,只说一醉方休罢了,不料醉中也挥舞起宝剑来;沙溪的潮水退下去了,深夜的秋江变得更加凄清寒冷。
“起舞闻鸡”,据说晋代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中夜闻鸡而起床舞剑。
这里词人借用典故,既照应上文思古之心,又抒写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幽怨。
全词就在这一腔愁苦难遣之情中使抒情达到高峰时戛然而止,但那韵外之味却袅袅绵延不绝。
题:“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三步复习方案》考点19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讲义)-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

古代诗歌阅读考点19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考点讲义一、考点解读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包括概括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价,在历史的发展变革中,辩证地认识诗歌所反映的内容、主题、思想以及感情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此考点以概括分析类考题和综合其它考点考查较多,即使真正涉及评价类试题也大多集中在诗歌的内容、抒发的思想感情等方面。
二、知识储备情感概述(一)古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怀1.理想道路古代文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穷”即仕途失意,壮志难酬,怀才不遇;“达”即仕途通达,建立功业,功成名就。
文人墨客往往在仕途的顺与不顺之中身不由己,也在“儒”与“道”两大思想流派中的一次次碰撞中完成自我选择和自我救赎。
古人云“文章憎命达”,作为诗人,大多难以“功成名就”,因此他们在理想道路的选择上往往有三种:其一,愤世嫉俗,愤懑郁结,忧国忧民,如屈原、杜甫,这些诗人往往信奉儒家;其二,无奈退隐,悠然闲适,乐情山水,如陶渊明、孟浩然,这些诗人更倾向于道家;其三,忧愤难平,心有不甘,饱受煎熬,这些诗人多信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如王维、苏轼。
古往今来的很多文人墨客,往往在功业未成的无奈痛苦中和坚守自身的执着不屈中,寻找平衡点。
2.悲喜缘由欢喜愉快的缘由主要是: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对一年四季的独特感受;隐逸生活自由、闲适;政治得意,功成名就;历经战乱后暂得安宁,亲友团聚,回归故乡;国家太平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悲伤愤怒的缘由主要是:仕途失意,郁郁不得志;人生短暂,逝者如斯;年华老去,壮志未酬;羁旅异乡,孤独寂寞;人生无常,伤春悲秋;彼此思念,不得相见;依依惜别,离愁别绪,忧心友人境况;昔盛今衰,王朝更替;抒怀自身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批判统治者昏庸等。
(二)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六类情感1.离愁别绪:多在送别诗中出现,表达依依不舍的留恋,如柳永的《雨霖铃》;表达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2.思乡怀人:诗人或诗歌中主人公多客居他乡或在渡口、舟中、驿站、边塞、闺中等。
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二)

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二)【2019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参考答案】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试题分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酬李端校书见赠司空曙绿槐垂穗乳乌飞,忽忆山中独未归。
青镜流年看发变,白云芳草与心违。
乍逄酒客春游惯,久别林僧夜坐稀。
昨日闻君到城阙,莫将簪弁胜荷衣。
(注)簪弁:籍,冠簪;弁,礼帽。
二者都是官员身上的服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由眼前之景引发对山中生活的回忆,流露出对好友独行未归的慨叹。
B.颔联中诗人感叹岁月流逝,黑发已变成白发,自己钟情的白云芳草也已经久违。
C.颈联中诗人四处游玩、与人推杯换盏的生活状态和昔日与林僧静夜长坐形成对比。
D.“昨日”句写诗人听闻李端已到京城,点出写作背景,暗合题中“见赠”二字。
2.诗歌末句对朋友的叮嘱劝告中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直奔诗题,各点“夜”“秋”二字,交代了时间、心态、环境,着一“清”字,也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B.“烛花”即灯花,古人认为灯花是喜事的预兆。
杜甫诗句:“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 《独酌成诗》)即可为证。
此处诗人以乐景反衬哀情,强化了自己的幽情苦绪。
C.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古人常借梧桐写悲秋,秋天常用的意象还有菊花酒、南飞雁、寒蝉鸣等。
D.全诗次序井然,层层递进,意象鲜明突出,意境清空幽渺,细节勾勒精练传神,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4.此诗无一“情”字却处处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你认为能充分体现诗人情感的三个字,并简要分析诗人如何利用这些关键字营造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