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情感分析课件

直抒胸臆
01
含义
直抒胸臆就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抒情方法。
02 03
表达方式
直抒胸臆即直率地表达胸中的感情。就是心里是什么感受,就写什么感 受,不拐弯抹角,不隐晦含蓄。这种抒情方式,往往以坦荡的胸襟、淋 漓的笔墨,直陈肺腑,倾泻激情。
例子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和不屈的反抗精神。
掌握不同题材诗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 特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情诗等 。
熟悉诗歌情感鉴赏的题型特点,如情 感表达、意境描绘、象征手法等。
掌握答题步骤和技巧
审读诗歌,理解大意
认真阅读诗歌,了解诗歌的背 景、主题和情感基调。
分析意象,把握情感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比喻 、象征等手法,深入把握诗人 的情感世界。
03
现代诗歌情感表达技巧
象征手法运用
1 2
借助具体物象表达抽象情感
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物象,如青松、落花等, 赋予其特定的情感意义,从而表达诗人的内心感 受。
营造特定氛围
利用象征手法创造一种独特的氛围,使读者在阅 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3
深化诗歌主题
通过象征手法的运用,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得更加深刻、含蓄,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THANKS
感谢观看
关注时代背景和诗人经历
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有 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通过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培养 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06
学生自主练习及课堂互动环节
古代诗歌鉴赏情感归纳

古代诗歌鉴赏情感归纳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情感归纳如下:
爱情:表达对爱人的思念、爱慕和眷恋之情。
思乡:抒发对故乡、家乡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忧伤:反映诗人内心的忧愁、苦闷和痛苦。
欢乐:描绘生活中的美好、欢乐和幸福。
自然:赞美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和伟大。
人生:对人生的思考、感悟和反思。
怀古:怀念古代的英雄、文化和历史。
离别:表达与亲人、朋友分别时的伤感和不舍。
壮志:抒发诗人的雄心壮志、理想和抱负。
闲适:描绘宁静、安逸的生活情趣和心境。
这只是一些常见的情感类型,实际上古代诗歌的情感表达非常丰富多样,每首诗歌都有其独特的情感内涵。
在欣赏古代诗歌时,需要结合具体作品,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以及诗歌的意境,来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复杂情感 教学课件

15.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的思想情感?是如何 表现的? 【阅读提示】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崇徽公主被迫和 亲远嫁的悲剧故事,表达了对她深切的同情,也借古讽 今,表达对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忍辱求和的不满。 参考答案: 如何表现的:(1)作者在尾联上句直抒胸臆,长叹一 声,无可奈何之情袭人心怀,行路人到此只能报之以叹 息。(2)末句以景结情,写孤魂栖止的崖花野草春秋 更替,年复一年,烘托悲凉与愤懑。以无情衬有情,颇 有韵致。
自由悠闲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热爱 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苦 蔑视权贵之高洁 离别思念之情 贬官谪居之恨 时光易逝之感慨 愤世嫉俗之绪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愁听门外催里胥, 官家二月收新丝。
教材中学过的诗篇,许多都反映出诗人的多种感 情。
杜甫的《登高》既抒发了自己穷困潦倒、年老多 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也表现出忧国伤时的高尚 情操。陆游的《书愤》,前四句写出了自己青壮年时 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饱含高昂的战斗情绪 ,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 之气,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苏轼《念奴娇·赤 壁怀古》既有对周瑜英雄业绩的赞颂敬仰,也有自己 壮志难酬、华发早生的感慨,而“人生如梦,一尊还 酹江月”则包含着一种旷达。
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两题。 唐崇徽公主手痕①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朝和亲公主之一,姓仆固氏,唐 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生卒年不详。手痕:在 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
古诗鉴赏之情感、意象、意境篇

古诗鉴赏之情感篇01因为思想感情是理解古诗的关键,所以今天我们从理解思想感情讲起。
下面,我们先大概了解一下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一首古诗的情感。
(一)提问方式1、这首诗词的某句(某联、某片、某细节、某典故、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局部考查)2、这首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整体考查)(二)分析思路要把握一首古诗的思想感情,我们需要从这五个点入手:(1)看注解(作者、背景、词解);大家一定记住,注释永远是最重要的,不重要的信息是不会进行注释的!借此我们一般可以了解到创作背景或者诗人的经历。
另外,作者也是我们判断诗歌类型的关键。
比如说陶渊明,他的诗一般为山水田园诗;又如杜甫,他的诗一般为咏史怀古诗。
(2)抓意象、意境;意象通常为诗营造或者渲染某种氛围,或凄凉,或温馨,或闲适。
(3)抓诗眼、关键词;“诗眼”往往是指整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
(4)懂典故;如果注释中没有给出典故的注解,就需要大家根据时代背景,以及诗歌内容来进行分析。
后期我也会给大家整理出一份常考典故。
(5)懂手法。
即修辞、表现手法等艺术表现手法。
02现在我们用标志词(意象)来讲一讲诗歌的分类以及每个类别表达的感情。
值得一说的是,“咏史怀古”诗与“边塞征战”诗在标志词上有重叠的意象,同学们在辨别时要注意判别,“咏史怀古”多体现的是对历史或对当下的批判、感慨等,而“边塞征战”则多为思念家乡、渴望建功立业、渴望和平。
1、咏史怀古诗标志词:投笔、长城、明月、楼兰、柳营、请缨、羌笛、古地、吴钩、骊山、马嵬、汴京、长安、金陵、赤壁等。
(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3.绝句的前两句或律诗的前四句,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事件等,往往照应题目。抓住这类诗歌 的题目,有助于理解诗歌的前半部分内容。如杜甫的《登高》,前四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照应题目,写登高所见。
一、常见诗歌题材及情感
2.托物言志诗
特征: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常见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如李贺《马诗》中的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的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戴上华贵的笼头,在秋高气 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这是诗人以马自比来表达自己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常见情感: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 石上流”,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淌是动态,动静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幽静的秋山晚景的喜 爱之情,寄寓了自己顺应天性、怡然自适之情。
②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羁鸟恋旧林,池 鱼思故渊”,运用比喻,强化了诗人厌倦黑暗官场,向往田园生活的情绪。
⑤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如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 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 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对世态炎凉的慨叹。后面三联,无论 是夜不能寐而听春雨,天明听到叫卖杏花,还是铺开纸写字,晴日窗前品茶,抑或自我安慰 说“清明可到家”,都反映了诗人厌倦现实黑暗官场却又不得不客居京华的无奈之情。
鉴赏诗歌的情感

池面鱼吹柳絮行。 “净土”,佛语,指无浊无垢之地。 ⑹酒冲:用酒来冲击。愁阵:愁苦如重重敌
禅伏诗魔归净域, 阵。出奇兵:借酒浇愁,如同出奇兵破阵。
酒冲愁阵出奇兵。 ⑺两梁:冠名。古代博士和某些高级文官所
两梁免被尘埃污,
戴的一种帽子。用缁布做,有两道横脊。 《唐诗鼓吹》的注释中说汉代“秩千石,冠
拂拭朝簪待眼明。 两梁”。尘埃污:指沾上尘埃,暗指投敌变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一早出发,沿着山间的溪流前行,衣服都被水气、雾气打 湿。直到正午,这些氤氲雾气才慢慢散去。” 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这里冬天不冷,水又多,竟然还有很多飞舞的虫蚊。也因 为少有人来,水边的野鸭吵嚷喧闹,叽叽呱呱,并不怕人。”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在山间攀上攀下,走走停停间,天空逐渐阴云密布。道路 崎岖难行,抬头,看前面又有山崖高峻突兀。” 登顿,上下; 行止。曾阴,即层阴;重叠密布的阴云。欹倾,qī qīng,道 路崎岖。高岸,高峻的山崖。 前六句用细节描写,表现了杜甫在山间行走的情状。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 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
戏赠元九、李二十
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 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白居易
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一篇长恨有风情,
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
十首秦吟近正声。
老元:指元稹。
每被老元偷格律,
全诗感情起伏动荡,由悲忧到镇定,从中看出诗人的气节。全诗由“旅 舍”、“残春”总起,三、四句承“残春”,五、六句承“旅舍”,七、八句 收束来照应全篇,结构严谨,脉络清楚。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 ①宝应元年(762)一自射洪至通泉作。通泉县:故治在 里山水作 [唐]杜甫 今四川射洪县东南七十里。通泉驿在通泉山。《太平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诗人情感+课件22张

请找出下列句子是通过什么来抒情的: (1)《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 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4)《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六、真题演练(小组合作探究)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 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 日日是人日。
探究: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 都是人日。假如把词人南山游玩所见之景当作一幅画或者是一 个视频,你看后想把从中悟到的做人道理写成朋友圈的文案, 发一条朋友圈,你的文案应该怎么写?要求:为了让你的朋友 圈更加有条理且让好友知道你要表达的内容,你的文案需要有 画面感并分点呈现。(6分)
诗歌的构成要素? 文字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VS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孙自可留。
朋友圈的构成要素? 文字+ 图片 +表情
任务一: 解读诗歌情感可以找到朋友圈的“表情”要 素,即直接抒情的要素 诗歌中自带的“表情”=诗歌中显性情感关键词,显性 情感关键词是指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 “愁”“恨”“怨”“怜”“泪”“悲”“怆”“怅” 等字眼的字词,这些字词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 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
知识拓展: 诗人抒发情感的人、事、景、物具体可能有哪些? 人:他人、自己、影射的某类人、朝廷的统治者等 事:多记叙历史事件 景:乐景、哀景、生活场景、已逝之景、眼前之景、设想 未来之景等 物:植物、昆虫、动物、自然现象、房屋宫殿建筑、常见 生活学习用品等 小结:把握诗歌情感一定要找到诗歌中的图片对象——人 事景物
诗歌鉴赏之评价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观点态度 (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 析。(3分)
(2015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 题。(8分)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 全诗简要分析。(5分)
(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 题。 月圆(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 席绮逾依。(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故园 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 天杜甫流寓夔州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柔美。(3) 未缺指月圆,(4)列宿指群星。 (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 度进行赏析。
二、掌握全面、准确地把握诗的思想感情的核心 方法
小结: (1)抓住诗题 (2)抓住关键词 (3)抓住题材类型 (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 (5)抓住典型意象 (6)抓住注释
注释分类 介绍写作背景 介绍相关诗句
所暗示内容 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 诗的思想感情。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介绍作者
介绍别人评价
鉴 赏 诗 歌考 的点 思一 想 情 感
一、分清诗歌题材,把握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
送别抒怀诗
山水田园诗 咏物抒怀诗
羁旅思乡诗
边塞征战诗 即景感怀诗
闺情宫怨诗
怀古咏史诗 即事抒怀诗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歌作者身处何境?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客居他乡,孤寂思乡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2016-10—26 许愿真摘自新浪博客阅34转9转藏到我的图书馆微信分享: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考点掘金】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理解D.【金脉分布】14(1) 14(2) 15(1) 15(2) 16(1)16(2)16(3)借景抒情√ √ √托物言志即事感怀√ √ √怀古伤今√【脉情预测】从近几年高考的题目看,诗歌情感的题目是必考的考点,有的单独命题,有的夹杂在其他的题目当中,考核的难度一般不大,基本都是表面的情感,考核的如是深层情感,后面一定有注释。
为了强化该考点的训练,特把抒情方式单独提出,实际上抒情方式和情感有时是连在一起无法分开的。
由此可以预知,17年的高考,探究诗歌情感必考的考点,平时注意积累典型的例题。
一、探究诗歌情感主旨的途经1。
看题目――想缘由、想目的、想场景对象、想情感。
①表达作者写作的缘由。
如2001年全国题,是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一看题目就知道是送别题材的诗,作者是因为朋友李胄要走这个缘由,才写的这首诗。
当然,题目中还包含了作者当时写作时的场景,即在“暮雨”之中。
②表达作者写作的目的。
如读唐人朱庆余的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单看这首诗的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近试上张水部》,才知道是作者朱庆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期待不安,并希望张水部帮助自己过关的心情的。
③直接表达作者的写作场景、写作对象.如刘禹锡的《望洞庭》,实际上“望洞庭"三个字,正是作者当时所处的场景,后面作者在诗中所感也正是作者面对洞庭湖水而发出的。
④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思”字正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2.看作者――想作者常写内容,作者诗的一般风格.高考命题在选诗上,其中很重要的一类就是“名家的非名诗”,既然是名家,在课本中也是经常出现的,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著名诗人,因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其诗歌往往有特定的内容,如陶渊明的归园之乐,李白的怀才不遇,杜甫的忧国忧民,另外,这一类的作家也往往有自己固定的风格,如王维诗含蓄生动,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雄浑奇拔.李白诗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诗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
乐天(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贺诗奇诡变幻,义山(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杜牧诗含蓄绰约,等等.所以,同学们在看到是这样的一些诗人的作品时,脑子里就要想象他们的宽泛意义上的写作内容,常表现出来的一般的风格。
同时,平时要有意识的识记他们的写作内容和风格,以便在考试时直接套用.我们在后面也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便于大家的积累。
3.看意象、炼字看意象炼字也就是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
读诗就是要抓关健词。
实际上,这些关健词,也往往是一首诗的“诗眼".这里的关健词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作者为表达感情所选取的外在的事物,即意象,一般是名词;一个是作者在组织意象的时候,一些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使用。
这两个方面都是读懂诗歌的要素,一首诗中,这些重点词,读不懂,就很难说读懂了诗歌,也就谈不上分析技巧,评价思想,同时,这两个方面又常常是高考命题者考查的地方,又是解题的要素.4。
看注释注释是出题人为了消除学生答卷的障碍给的解释说明,必须阅读。
二、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情感。
1.忧国伤时A.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
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后者如杜甫《兵车行》。
B.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前者如一些边塞诗词,如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后者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再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亦是。
C.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D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
前者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后者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2.人生志向由儒及道,由积极入世到消极遁世.A.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
前者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王昌龄《从军行》后者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B.宦海沉浮、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C.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即是.D。
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
前者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后者如唐代裴迪《送崔九》“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 诗人送友人归隐山林,劝慰友人安于隐居,不要暂时停留,也抒发出自己厌恶尘世的心情。
3.人生感受A。
伤春悲秋之情。
多见于一些宋词之中,如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时序转换,今年不是去年,去年不再,人事不同,能无惆怅!B.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再如《乐府诗集》中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可不秉烛游”之句,再如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亦是.C.世事多变,沧海桑田。
如宋代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其中的愁便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的世事沧桑。
D.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4.思乡怀人A。
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温庭筠《商山早行》B.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C.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D。
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5。
长亭送别A。
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B.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C.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高考金脉】真题一:【2015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厲县。
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5分)9。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答案】8.(5分)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
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的一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答出描写出于想象的给3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2分。
)9.(6分)第一问(3分):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第二问(3分):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于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本题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指向明确,难度适中。
解答时需要同时思考两首诗写景的手法,并比较其不同,然后再组织答案。
命题人将课内同一作者的诗歌引入到高考试卷中,并不是新题型,这种做法体现了一种高考与基础年级教学接轨的思想,提醒广大考生重视课本、回归课本,同时也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值得提倡。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第二问考查尾联对抒发情感的作用。
对于诗歌思想情感类题目来说,第一问属于传统题型,指向明确,难度适中。
岑参,考生初中阶段就学过他的诗歌,对这个诗人并不陌生,所以,解答这一问时,考生只需结合自己对诗人的了解,分析诗句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
第二问,指向不是很明确,可能会引起考生误读。
通常情况下,这类题目考查的是情感和结构上的作用,可是本题第一问已经考查到了情感,而本诗尾联又是以议论作结,在结构上的作用不外乎升华情感之类,所以考生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或者只能将两问合为一个问题来答。
至于答案中给出的“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于流于感伤”也值得讨论,第一问的答案已经得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也就是说本诗的主体情感是“爱国”,而不是“思乡”,那么第二问的答案又把“思乡”放在了首位,这是否前后矛盾呢?真题二:【2014年高考新课标1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答案】8.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次一开始就给人以压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以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派遣的情绪。
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可又因心事重重,意志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解析】8.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诗歌内容及作用的题目,诗歌的上半阙主要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更主要是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等,答题时先简要描述商榷的景物,然后结合诗歌分析渲染什么样的氛围,奠定什么样的情感基调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