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出现的“数字”

合集下载

古诗中的数字意趣

古诗中的数字意趣

古诗中的数字意趣古诗中常常出现一些数字,有的表示具体的数目,有的具有象征意义。

这些数字给古诗增添了一份神秘的味道,也让我们对古人的感悟和情感有了更深的理解。

首先我们来看看一些常见的数字及其意义。

一表示独一无二、孤独寂寥的意味。

如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里的“一”表示李白的孤独寂寥之情。

二表示对立、辨证或相对的意味。

如杜甫的《月夜》中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里的“二”表示牛郎织女的相对位置。

三表示固定、完整和和谐的意味。

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里的“三”表示完整的景象和和谐的世界。

四表示季节、时光或四方之意味。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的“四”表示四季交替的景象。

六表示富饶的意味。

如杨炯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六巨猪头一合唱,金牛凭几软如霜。

”这里的“六”表示富饶的景象。

七表示吉祥的意味。

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这里的“三七”表示吉祥的想象。

古诗中的数字具有多种意象和象征意义,通过数字的运用,传达了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思想意味,让诗歌更富有诗意和表现力。

这些数字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阅读和理解古诗的方法和角度,增加了我们对古人生活和思想的了解和感悟。

古诗中的数字意趣

古诗中的数字意趣

古诗中的数字意趣古诗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其中的数字意趣更是古诗中的一大特色。

古诗中的数字可以代表具体的数量,也可以代表抽象的概念,它们以多种形式出现在古诗中,给诗歌增添了丰富的意蕴和趣味。

从古代到今天,古诗中的数字意趣一直吸引着人们的关注,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古诗中的数字意趣。

古诗中的数字常常用来描绘景物、表达感情或者抒发思想。

比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诗中的数字“一”,“举头”和“低头”都是数字一的表现,代表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观沧海》中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中的“东”、“临”和“以”也是数字的表现,用来描绘诗人的壮志豪情和情感抒发。

这些数字的出现,使得古诗在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又增添了一些细节和意境,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古诗中的数字还可以用来进行比喻和象征。

比如《将进酒》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中的“黄河之水”就是用数字来比喻快速流逝的时光和不可逆转的命运。

再比如《蝶恋花》中的“扑蝴蝶,引蜂蜜,绿窗前。

不悞幽芳深院静,花仙对棋坐。

春色暖,香囊拆。

江柳绿,雪梨红。

”中的“扑蝴蝶”,“引蜂蜜”,“花仙对棋坐”等数字,都是用来象征爱情的轻盈和绚烂。

通过数字的运用,古诗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意象和富有诗意的境界。

古诗中的数字还可以用来抒发作者的心情和情感,比如在表达喜悦之情时,常常会使用一些数字,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羌笛何须怨楼兰,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羌笛”、“楼兰”、“春风”,都是用数字来表现作者的快乐和豪迈。

而在表达忧伤之情时,则会运用一些比较负面的数字,比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断魂林下春生迟,尽日啼鸟犹未知”中的“断魂”和“尽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彷徨。

古诗中的数字还可以用来体现诗人的意境和修辞技巧。

古诗家以天地日月星辰为象征,运用星宿、星辰、日月等数字进行象征性的写照,用数字来描绘意境,创造出“意会联想”的感觉。

数字唐诗

数字唐诗

数字唐诗一月一月:通常称:正月、柳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陬月。

正月:正阳之月。

柳月:正月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端月:是指农历的正月,一年的开始为“正”。

后来,秦始皇当政,“正”和“赢政”的“政”谐音,所以正月便改为端月。

端,顶也,仍是开端伊始的意思。

秦始皇名“政”,秦人改“正月”为“端月”。

二月二月:通常称:杏月、仲春、仲阳、如月、丽月、花月、仲月、酣月。

杏月:二月,大地吐绿,万物迎春,杏花含苞欲放,所以二月冠以美丽的名称——杏月。

“二月红杏闹枝头”,又称杏月。

三月三月:通常称:桃月、春晚、晚春、暮春、蚕月、上春、春日、绸月、季月、莺月、末春。

桃月: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

到了三月,桃花怒放,绮丽芬芳,自然称“桃月”。

春晚、晚春、暮春:三月春晚,即晚春、暮春。

暮春:即夏历三月,或阴历三月。

蚕月:夏历三月。

三月,是养蚕的月份,所以叫“蚕月”。

上春:指孟春正月。

春日:夏历三月。

四月四月:通常称:槐月、孟夏、首夏、初夏、阳月麦月梅月纯月清和余月。

槐月:万物枝长叶茂青翠欲滴,槐树也绽开了黄白色的花瓣儿,有人称四月为“槐月”。

四月:四月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五月五月:通常称:蒲月、仲夏、超夏、榴月、郁月、呜蜩、天中、仲夏、皋月。

蒲月:五月初五端午节,许多人家悬挂菖蒲、艾叶于门上,用以避邪,因此,五月又称“蒲月”。

五月:五月榴花红似火,又称榴月。

六月六月:通常称:荷月、季月、伏月、焦月、署月、精阳、溽暑、季暑、且月。

荷月、伏月:六月三伏赤日炎炎,许多植物在酷夏的灼烤下无精打采,只有荷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擞,因而,便称之“伏月”或“荷月”。

六月:六月荷花满池放,又称荷月。

七月七月:通常称:巧月、瓜月、兰月、兰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孟秋、初秋。

七月:七月凤仙节节开,又称巧月。

巧月:七月七日是我国妇女向天上的织女星“乞巧”的月份,乞求织女使她们心灵手巧。

所以,七月就叫“巧月”。

八月八月:通常称:桂月、壮月、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吕、竹春。

唐诗三百首中数字的古诗

唐诗三百首中数字的古诗

唐诗三百首中数字的古诗
哎呀呀,你知道吗?里可有不少带着数字的古诗呢,那可真是奇妙
无比呀!就比如说那首,“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
钓寒江雪。

”这里面的“千”和“万”,把那空旷寂寥的景象一下子就展现
在咱们眼前了。

这就好像是在一个巨大的白色画布上,只有那么一个
小小的孤独身影,是不是特别有画面感?你再想想“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哇,这“两”个黄鹂叽叽喳喳地叫着,“一”行白鹭直
直地冲向蓝天,多生动呀!这就好像是大自然在给我们表演一场精彩
的舞台剧呢!
还有那首,“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九”月九日,重阳节呀,诗人一个人在外地,得
多想念自己的亲人呐!这就好像我们有时候离开家久了,也会特别想
念爸爸妈妈一样。

还有“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
十枝花。

”这简简单单的数字,就把那乡村的美好景色描绘得活灵活现的。

你说,这些古诗里的数字,是不是特别神奇?它们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通往古代世界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那些美丽的风景、感
受到了那些深深的情感。

它们可不是简单的数字哦,它们是诗人情感
的寄托,是我们了解古代的窗口。

我们真应该好好地去欣赏、去品味
这些带着数字的古诗呀!我觉得这些古诗就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
的魅力永远都不会消失,会一直流传下去,让后人也能感受到那份美好和感动!。

含数字的古诗词

含数字的古诗词

《山村咏怀》
宋代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飞雪》
乾隆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
《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元代无名氏
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

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

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

寻一伙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都一般
相知,吹一会唱一会。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半双两》
黄侃
一丈红蔷荫碧溪,柳丝千尺六阑西。

二情难学双巢燕,半枕常憎五夜鸡。

九日身心百梦杳,万重云水四边齐。

十中七八成虚象,赢得三春两泪啼。

~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边词
张敬忠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筹边楼
唐薛涛
平林云鸟八窗秋,
壮压西川四十州。

诸将莫贪羌族马,
最高层处见边头。

书院二小松

唐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
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
琴声长伴读书人。

@。

古代诗歌名称中的数字

古代诗歌名称中的数字

古代诗歌名称中的数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江雪》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五言五百篇,七字七十九。

——五言·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

——五言·出自唐·高适《自蓟北归》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汉·佚名《孔雀东南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唐·王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琵琶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长恨歌》一觉年华春梦促。

唐诗宋词中数字的使用与翻译

唐诗宋词中数字的使用与翻译

唐诗宋词中数字的使用与翻译
唐宋时期的诗词中使用数字是一种很有特色的使用方式,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律
特质,以及非常深厚的文学底蕴。

而在诗词交流当中,数字也必然要配合翻译而得以传播到外国,因此数字的翻译对于唐宋诗词文化的传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首先,数字的翻译有着古今不同的特点。

那么在古时的翻译中数字的翻译大多
是神秘的,比如唐朝王维的《王维观群乐止老伯乐歌》中提到了“大野有四百八十人”,者一般把960用“八十”表示,毕竟当时社会还没有使用现在这么高科技的数字表达,表达式也比较多样,比如“八十九十”可以表示99。

其次,现代诗词中使用数字时变得越来越多,重要性也随着时间而改变。

尤其
是诗词写作当中,经常会使用形如上页所说的“八十九十一”等表达,更加能表达出所想的内容。

而翻译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原文中使用的是什么数字以及目前译文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是否需要做出改变了。

比如原文中使用“大野有四百八十人”时,翻译为“460 people”更能够表达原文的意思。

最后,在译文当中,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灵活处理数字翻译。

比如在读者面前,把原文中的抽象的数字化为具体的实体,以表达出来较为有趣的内容,可以使读者更加容易接受到数字的内容,比如把“四百八十人”变成“4个十字路口,每个路
口有12个人”,这样看起来更趣味而具体。

总而言之,唐宋时期诗词中使用的数字翻译,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文化底蕴,
有自己独特韵律特质,能够使读者对诗词中包含的内容具有更多的联想,同时也能在翻译过程中根据不同语境做出适当的处理,从而有效地传播唐宋时期的诗词文化,让更多的读者接受到来自古代的佳作。

唐诗三百首中有数字的诗

唐诗三百首中有数字的诗

唐诗三百首中有数字的诗
哎呀,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唐诗三百首里那可是有不少带着数字的诗,有趣得很呐!
比如说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里面的“九月九日”“一人”,数字用得多妙啊!就像我们在漫长的旅途中,那一个个特别的日子和那些独特的身影,总会在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记。

还有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千里”“四百八十”,这数字一出来,那江南辽阔又繁华的景象是不是一下子就展现在眼前啦?这就好比我们看到一幅巨大而绚丽的画卷,让人沉醉其中。

再看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千里”“一日”“万重山”,我的天呐,那速度之快,路途之遥,不就跟我们急切盼望回家,恨不得一下子就飞到亲人身边的心情一样嘛!
唐诗三百首里这些有数字的诗,不就是诗人给我们精心准备的一份份特别的礼物吗?它们用数字描绘出了一个个生动的画面,传递着各种各样的情感。

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珍惜,反复品味吗?
我觉得啊,这些诗就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让我们能在数字的巧妙运用中,感受到唐诗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中出现的“数字”
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有一句名言: 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数字虽为自然数,但它一旦与汉字巧妙搭配,便产生了深刻的美学内涵。

欣赏唐诗,常常发现许多含有数字的句子,这些简单的数字就它本身来说,既无形象,也不能抒情言志,但经诗人妙笔点化,却能创造出各种美妙的艺术境界,表达出无穷的妙趣。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数学网是如何解说唐诗中的“数字”的。

一、用数字点睛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燕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这是齐己的五言律诗《早梅》。

齐己曾就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

”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
改为“一枝”,并称齐己为“一字师”,这虽属传说,但说明“一枝”两字是极为精彩的一笔。

这首诗的立意在于“早”:一场大雪过后,万物被积雪所盖,唯见一枝坚毅的梅花蓓蕾初放。

“一”在此表示少,但突出的却是早,而“一枝开”使人联想到“昂首怒放花万朵”,其中蕴含的对梅花顽强生命力的赞颂又自在言外。

“一”字妙用,切合了“早梅”的立意,在全诗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数字的搭配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杜甫的即景小诗《绝句》。

“两个”写鸟儿在新绿的柳枝上成双成对歌唱,呈现出一派愉悦的景色。

“一行”则写出白鹭在“青天”的映衬下,自然成行,无比优美的飞翔姿态。

“千秋”言雪景时间之长。

“万里”言船景空间之广,给读者以无穷的联想。

这首诗一句一景,一景一个数字,构成了一个优美、和谐的意境。

诗人真是视通万里,思接千载,胸怀广阔,让读者叹为观止。

三、数字的对比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是王之涣《凉州词》。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景物的描绘,反映了戍边将士艰苦的征战生活和思乡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广大战士的深切同情。

首联的两句诗写黄河向远处延伸直上云天,一座孤城坐落在万仞高山之中,极力渲染西北边地辽阔、萧疏的特点,借景物描写衬托征人戍守边塞凄凉忧怨的心情。

千岩迭障中的孤城,用“一”来修饰,和后面的“万”形成强烈对比,愈显出城地的孤危,勾画出一幅荒寒萧索的景象。

四、数字的连用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这是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

诗得首句写“两人对酌”,对酌者是意气相投的“幽人”,于是乎“一杯一杯复一杯”地开怀畅饮了,接连重复三次“一杯”,不但极写饮酒之多,而且极写快意之至,
读者仿佛看到了那痛饮狂歌的情景,听到了“将进酒,杯莫停”(《将进酒》)那兴高采烈的劝酒的声音,以至于诗人“我醉欲眠卿且去”,一个随心所欲,恣情纵饮,超凡脱俗的艺术形象挥之欲出。

相信大家看完数学网提供的唐诗中数字的解说,此时此刻对学习是不是有更深的了解了,是不是觉得数学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仅此文一斑,我们便可窥见数字在诗人笔下所产生的审美情趣是多么神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