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口吃

合集下载

第五章语流障碍

第五章语流障碍

第五章:语流障碍第一节概述一、语流障碍的概念所谓的语流障碍,又叫口吃,俗称结巴,在医学上又称“痉挛性言语神经官能症”。

口吃是一种固着于早期心理发展阶段而引起的一种精神神经症口吃是一种以社会意识的病态为特征的一种心理困难口吃是一种内部情感问题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是一种神经症口吃是由于缺少脑的控制口吃是一种进行性的语流异常口吃是一种节律异常口吃是言语的流畅性障碍,口吃的确切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部分儿童是在言语发育过程中不慎学习了口吃,或与遗传以及心理障碍等因素有关部分口吃儿童可随成长自愈,没有自愈的口吃常常伴随至成年甚至终生,通过训练大多数可以得到改善。

常用定义:口吃是指语言表达上的异常,他缺乏正常的言语流畅,其特质是在语音、音节甚至整字、整句重复、阻塞;尤其是在语音或音节的开头,有时语音会延长,经常整个句子表达起来琐碎而片段。

而且个体在面临说话时,常心怀恐惧与焦虑,并伴随挣扎行为。

台湾林宝贵定义:所谓语流障碍,或语流异常。

常指说话不清,说不是或想说话时,把语句开始的某些语音或音节重复、延长,或结巴;造成首语难发、连发、延长或中断的现象,俗称口吃。

DSM-IV关于口吃的定义:一种语言流畅性和节奏方面的障碍,以如下几种情况的频繁出现为特点:语音或音节重复,语音拖长,感叹声,词句破裂,有声或无声的阻断期,表达困难,讲话时身体过分紧张,以及单音词节的重复等。

二、预留障碍的症状及类型初期阶段:连发性口吃往复性口吃无意义掺音口吃第二阶段:中阻性口吃最高阶段:强直性口吃难发性口吃伴随性口吃三、口吃的发生率Heaby(1981)、Fein(1983)报告全美国人口中约有0.8%的人为口吃患者。

张迪、陈容等(2000)对沈阳市20172名学龄儿童口吃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口吃总患病率为0.49%。

7-9岁组的患病率为0.59%,10-12岁为0.68%,而13-15岁组则下降为0.35%。

其中男性患病率为0.88%,女性为0.09%。

口吃病矫治全套讲义(共四册)

口吃病矫治全套讲义(共四册)

口吃病矫治全套讲义(共四册).txt23让我们挥起沉重的铁锤吧!每一下都砸在最稚嫩的部位,当青春逝去,那些部位将生出厚晒太阳的茧,最终成为坚实的石,支撑起我们不再年轻但一定美丽的生命。

口吃病矫治全套讲义(共四册)张景晖张长江合著口吃病矫治讲义(第一册)本站忠告:我本不想把这第一册讲义挂到网上,但应少数患者要求,还是挂上,仅供大家参考。

发音法充其量是根拐杖。

我不反对口吃症状很严重的口吃病患者(绝大多数人场合难以张口说话者)借助发音法把话说出来,但我坚决反对那些症状不是很严重的患者练习和使用它。

这根拐杖你一旦用上了,就很难丢弃,就象粘上毒品一样。

那么它可以治疗口吃病吗?回答是绝对不可能。

它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发音法的先天不足决定了它的未来结果。

令人悲哀的是,使用者都一厢情愿的认为:通过持之以恒的练习发音法会克服心理障碍的。

这是发音法的最大误区!如果读者诸君不想把口吃病带进坟墓里去,请不要练习发音法。

如果要应急,要应付面试,可以适时使用发音法,但是我强烈建议您,除非不得已最好别使用发音法。

一, 言语的再学习.口吃病是由于患者对口吃的错误认识和错误态度而引起的心因性疾病. 也就是在患者的错误心理作用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所以口吃病的治疗应以心理因素为治疗对象. 本但是, 患者多年来与口吃现象进行不讲策略的斗争, 渐渐地养成了一种很坏的说话方式, 说起话来又急又快, 又猛又重. 这种说话方式与口吃现象形成恶性循环, 发言意欲越急越容易导致口吃现象, 口吃现象越多说话的努力性也加强, 越是努力地说话, 口吃现象也就越重. 这一恶性循环势必更易导致患者的心理偏常和复杂, 这种偏常和复杂的心理因素与口吃现象又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实践证明: 通过言语训练,改变患者的不良说话方式,建立新的良好的说话方式,是口吃病矫治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环.所谓的言语的再学习, 即两种不同言语习惯的斗争, 是以从容不迫的, 相对轻柔缓慢的说话方式取代急、快、猛、重的说话方式。

口吃经典教程

口吃经典教程

1、心理分析疗法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后经多位西方学者和心理医生的修正和补充,逐步发展成为一种较成熟的心理治疗方法。

对于口吃恐惧症,我们主要从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心理分析(1)通过回忆幼儿时期的经历,会让口吃者领悟,恐惧感是在儿童时期形成的,这种恐惧感一直延续到成年期,并和口吃相结合。

(2)通过观察练习,让口吃者明白,正常人也口吃,我们的口吃本质上和他们的相同。

(3)根据阿德勒自卑症理论,口吃者是一种典型的自卑感过度代偿表现,他们的性格往往表现为:a.对自己的缺陷过于敏感并竭力掩盖;b.夸大观念,即夸大别人对自己口吃的看法;c.追求十全十美。

2、音乐疗法的方法是:要求患者听一些舒缓轻柔的音乐,使患者心情愉悦、神经松驰。

由于患者的言语系统内各器官受这种轻柔舒缓的音乐气氛感染,也变得积极了,所以在说话时口吃也略微有所减轻。

虽然这种疗法对矫治口吃没有什么帮助,但常听音乐,对患者的身心总有好处。

3、书写疗法的方法是:训练患者一笔一划的书写,以求改变患者的爱急躁的性格。

如果患者果然改变了急躁的性格,口吃自然会略微减轻。

所以说,这种疗法如果说对口吃患者能有些许帮助的话,那效果显然是微乎其微。

好处是,通过几个字的训练,使患者都学了一手较流利的钢笔字。

4、口吃的一切症状都与心理因素有关,消除心理因素才是治疗口吃病的唯一正确的途径。

口吃习惯之所以能形成和逐渐巩固是因为强烈的心理因素在起着支配作用。

口吃病是在心理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治疗心理因素应该是治疗口吃的基础。

正常人和口吃患者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口吃患者有心理障碍。

5、在形成说话习惯前,有时由于紧张或受到惊吓,也会出现大脑思维跟不上说话速度,或者言语系统内各器官在发音时完不成本身工作,或各器官配合不和谐,这样也会发生口吃。

紧张或惊吓次数虽然未必多,甚至仅有一次,但印象非常深刻,当时发音时的环境也容易与所发的音及发音时的各器官肌肉动作之间形成条件反射。

第五章 会谈及会谈技巧

第五章  会谈及会谈技巧

3、会谈的作用 (1)交流的信息的性质 信息:认知性的 情感性的 哪个更加重要? 谈到痛苦的事情,却笑了,为什么? 隔离:不再受伤害,自我防御 (2)传递形式 言语符号的与非言语符号的

咨询师在咨询中要做的是 1、接受、理解当事人的言语非言语信息 2、作出反应,发出言语的或非言语的信息 咨询的不同阶段,重点不同
2.解决问题型会谈:这类会谈的目的是帮 助来访者产生某种改变。咨询者要运用不 同的心理咨询的理论、技术与方法达到这 一目的。这是心理咨询中耗时最多的一类 会谈。在这类会谈中,咨询者仍要保持和 发展与来访者的咨询关系。
(二)根据会谈有无固定的程序,可以将 会谈划分为标准化(结构式)会谈和非标 准化(非结构式)会谈 1.标准化(结构式)会谈这种会谈有着比 较固定的程序,问题事先准备好,咨询者 以同样内容和同样顺序向每个来访者提出 同样的问题。这种会谈通常用于对来访者 问题进行诊断评估,咨询者主观影响较少, 资料较可信,也较省时,会谈结果可以进 行比较。缺点是过于主动查问,只能获得 简单回答,难以取得深入的资料。
2、咨询性会谈的主要类型 (一)根据会谈的目的和功能,可以将会谈划分 为诊断(或评估)型会谈和解决问题型会谈 1.诊断(或评估)型会谈它通常在会谈的初期进 行,一般占用一次会谈即可,有时咨询者需要更 多时间来了解来访者。目的首先是要区分来访者 是否适合进行心理咨询,其次是要分清来访者的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什么是对方的主要问题。与 此同时,咨询者还要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 系。诊断(或评估)型会谈是以后咨询活动的基 础。有关这方面的内容我们已在有关章节中做过 详细介绍。
第五章 会谈及会谈技巧
会谈是心理咨询(门诊咨询和现场咨 询)的主要形式,心理咨询可能由几 次会谈组成,也可能只有一次会谈。 咨询者与来访者借助于会谈进行言语、 非言语的双向交流,最终达到咨询目 标

言语语言病理学

言语语言病理学

言语语言病理学内容简介“言语语言病理学”在我国尚属新兴学科。

该学科是以各类人群的言语障碍和语言障碍为研究对象的。

“言语语言病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

该学科不仅要求学习者掌握基本的语言学和儿童发展、康复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求学习者通过临床实践运用这些理论。

为此我们希望通过本书使读者基本了解特殊人群、特别是特殊儿童常见的言语语言问题,了解并掌握常用的言语语言评估和矫治训练方法,为言语语言障碍者矫治的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言语语言病理学”是融语言学、医学、康复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为此我们在编写中尽力反映相关学科在本学科中的运用,同时尽量呈现本学科已有研究成果。

本书由三个部分十二章构成。

本书是在“言语语言病理学”授课讲义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言语语言病理学发展简史第二节言语、语言和沟通第三节语言障碍、言语障碍和交流障碍第二章汉语言基础理论第一节汉语语音第二节汉语词汇第三节汉语语法第三章正常儿童语言发展第一节语言发展理论第二节儿童语言的发展第四章构音障碍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构音障碍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模型第三节构音障碍的评估第四节构音障碍的矫正与训练第五章嗓音障碍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嗓音障碍的评估第三节嗓音障碍的预防与矫正第六章口吃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口吃的评估第三节口吃的矫正与训练第七章语言发展迟缓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语言发展迟垦的评估第三节语言发展迟缓儿童的语言干预第八章失语症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失语症的评估第三节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康复第四节儿童失语症第九章自闭症儿童言语语言障碍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自闭症儿童的言语语言障碍表现第三节自闭症儿童的言语语言矫正第十章听觉障碍儿童的言语语言障碍第一节听障儿童的言语语言障碍表现第二节听障儿童的听力训练第三节听障儿童的言语语言训练第十一章弱智儿童的言语语言障碍第一节弱智儿童的言语言障碍表现第二节弱智儿童的言语语言练第十二章唇腭裂儿童的言语语言障碍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唇腭裂儿童的言语语言障碍表现第三节唇腭裂儿童言语语言障碍的评估与矫正。

第五章口吃ppt课件

第五章口吃ppt课件

后天习得因素 遗传因素
✓ 口吃者一级亲属口吃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3倍 以上
✓ 领养儿童口吃与亲生父母口吃密切相关
• 神经学因素 ➢ 两侧大脑半球协调功能失调,正常人的双侧半 球在言语的产生中须互相协作,口吃者缺乏这 种大脑优势造成激活言语肌肉的双侧神经冲动 的不合拍
• 心理因素
Braun et al(1997)
症状分类
D群
速度变化(说话速度突然变化) 声音大小,高低,音质的变化(由于紧张在说话中突 然变化) 用残留的呼气说话(用残留的呼气继续发音)
E群 其他(A-D均不属于)
伴随症状
构音呼吸系统伴随紧张运动: 喘气,伸舌、弹舌、嘴 歪、张嘴、下颌开、合 面部表现 :眨眼、闭眼睛、张大眼睛、翕张着鼻孔、 颜面鼓起来 头、颈运动: 脖子向前后、侧面等乱动 躯干运动: 前屈、后仰、坐不稳、 四肢僵硬 四肢运动:手舞足蹈、用手拍脸或身体 用脚踢地、握 拳、四肢僵硬
认为左脑的活动与口吃言语有关,右脑的活 动反而会减轻口吃的症状,所以他们反而认为右 脑是一Carter(2002) 整理出口吃者在朗读时,右脑比较活动,在辅助运动区、
嘴皮质运动区及小脑都有大量活动,但是听觉皮质区却 没有什么活动。
情绪性反应
表情
脸红
表情紧张
表情为难
视线
将视线移开 视线不定 偷看对方
死死地盯着对方
态度
采取攻击的 态度
心神不定
故作镇静
很害羞
做怪相
虚张声势
行为
象害羞似的笑 焦躁 手脚乱动 屏息不出声 假咳嗽 逃走(有此意图) 事先避开这种场面或对方
说话方式
开始很急 说话量急速变化 声音变小 说话单调 将要说的话又咽回去

口吃孩子的训练内容

口吃孩子的训练内容

口吃孩子的训练内容
1. 放慢语速练习。

哎呀,你想想,就像咱平时走路,要是急匆匆的,是不是很容易绊倒呀?那说话也一样啊!比如孩子读课文的时候,让他慢慢读,每个字都说清楚。

“我-爱-祖-国”,就这样,一个字一个字慢慢来。

2. 呼吸控制训练。

嘿,这呼吸可重要啦!就好像唱歌,气息不稳怎么能唱好呢!让孩子先深吸气,再慢慢呼气,感受气息的流动。

像这样,“吸……呼……”。

3. 发音练习。

你看哈,每个字都有它准确的发音方式呢。

可以和孩子一起练习那些容易说错的音,比如说“四”和“十”。

“四是四,十是十”,多练几遍肯定有效果呀。

4. 朗读训练。

读故事多有意思呀!让孩子选他喜欢的故事书大声朗读。

“从前有一只小兔子……”,在朗读中锻炼说话的能力。

5. 唱歌练习。

唱歌多快乐呀!而且唱歌也能帮助改善口吃呢。

一起唱那些简单的儿歌,“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

6. 对话训练。

平时和孩子多聊天呀,就像朋友一样。

问他“今天在学校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儿呀?”这样能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练习说话。

7. 模仿训练。

可以让孩子模仿一些说话很流利的人呀,看看人家怎么说的。

“哇,他说得好顺呀,我也要像他一样”。

8. 鼓励与耐心。

这是最重要的啦!千万别着急,别催孩子。

多给孩子鼓励,“哇,你这次说得比上次好多啦!”。

我觉得呀,只要坚持这些训练,口吃的孩子一定能慢慢变得说话流利起来!。

5口吃言语ZHIALIAO

5口吃言语ZHIALIAO
中阻性:患者正在流利地说话, 但中途遇到自己平时最难发、 惧怕的字词时心中紧张,呼吸 加快,说话突然受阻无法顺利 进行。
难发性:患者说话时,第一个 字就说不出来,有时经过一番 努力才说出来。说话时摇头跺 脚,手足乱动等动作。
无义重音:说话时掺入与词语 无关的音,很容易造成理解上 的困难,以儿童多见。
脆性x染色体检查)、代谢病筛查 等。
诊疗处置要点
• 二、诊断标准 1.经常反复出现语音、音节单词重复、
延长、频繁出现停顿,使语言不流 畅,但言语表达的内容无障碍。 2.症状至少已3个月。 • 不是由于神经系统疾病、抽动障碍 和精神病性言语零乱所致。
诊疗处置要点
四、口吃程度分级 (一)轻度口吃 2分钟内出现口吃1~5次,说话时
A群 音、音节的重复 词的部分重复 辅音延长 元音延长 重音或爆发式发音
歪曲 出现的紧张性发音 中断(构音运动停止)
B群 准备(在说话前构音 器官的准备性运动) 异常呼吸(在说话前 的急速呼吸)
C群 词句的重复(词句以上连贯 的重复,并非是强调或感动 的表现) 错话(言语上的失误,也包 括朗读错误)
口吃的发展
• 第一期:口吃偶尔发生。 • 第二期:口吃变成慢性的。
• 第三期:口吃随具体情况而发 生变化 。
• 第四期:口吃者对口吃有恐惧 心理。
第二节 口吃的评价
一、病史询问 要了解从开始口吃到现在的发展经过, 还必须详细了解居住环境、家族史、语 言环境、家庭环境及其变迁情况。另外, 随着口吃的进展,还会出现心理方面的 问题,比如在自己觉察到有口吃的情况 下和由此所造成的问题及不愉快自己是 如何看待的
诊疗处置要点
三、治疗 心理护理: (1)对口吃患儿要多加关怀、体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贯性

是指在同一篇文章反复朗读时,在同一位 置,同一音节中出现口吃表现,这种表现 在谈话中也常可见到。一般重度口吃患者 一贯性都很高
波动性

波动:口吃初期流畅期与非流畅期常常交 替出现,称为“波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及口吃的进展,其流畅期越来越短,波动 性减少
适应性

指在反复朗读同一篇文章时,口吃的频率 会降低。
第五章 口吃

口吃,是一种语言流畅障碍。 根据美国听力语言学会的定义,说话时出现、音 节或声音上出现重复、拉长、中断或用力,节律 上不顺畅。
除了可听到言语不流畅,可能还有可看到或微小 的次要行为,和难以道出的负向感受和情绪。


口吃的发生率在各种文化中十分相似,在1%
左右

据估计,在中国大约有一千万人口吃
• • • • • •
兴奋时 急于表达时 与他人抢话时 与不喜欢自己的人说话时 使用较难的词汇或使用尚不习惯的词句时 在严厉的束缚下说话时


在吃惊、害羞、恐惧、窘迫、失望等情绪下谈话时
谈话的对方对说话的方式持有较高的标准,力求完美时
成人易产生口吃的情况

表达内容的重要程度
听者的反应(事先预感不好)
努力性
努力避免口吃或从口吃状态中解脱出来, 如:解除反应、助跑表现、延长、回避等

解除反应

努力从口吃中解脱出来,出现口吃时用力,加进拍子, 说话暂停,想方设法再试试等

助跑表现

为了不口吃有目的地使用,重复开始的语句

拖音

想办法将难发的音延长 ,最终是将目的音发出来

回避

尽量避开该发的音,放弃说话或用别的词代替或用不 知道回答,使用言语以外的方法如手势语等
必需给对方一个好的印象
全身性紧张


准备说话到实际开始说话的期间短
发觉自己口吃
症状分类
A群
音、音节的重复
词的部分重复 辅音延长 元音延长 重音或爆发式发音(在不自然的位置当中出现) 歪曲(努力发声结果出现歪曲音) 出现的紧张性发音 中断(构音运动停止)
症状分类
B群
准备(在说话前构音器官的准备性运动) 异常呼吸(在说话前的急速呼吸)
口吃的治疗
口吃治愈的标准
言语不流利的数量在正常范围内 流利程度在正常范围内持续至少5年 患者本身确认不再有口吃症状,不存在流利性 障碍
预后

约三分之一儿童能够治愈,三分之二症状 得到改善,当口吃完全形成后,治疗变得 困难,预后效果越不理想
口吃儿童父母指导 速度 (减慢速度,避免“慢慢说,放松点”) 减少提问 即刻重复 (对于3岁以下的儿童,如我们能重复他们 刚才说过的话,非流畅性可以减轻) 倾听与关注 言语表达(不要为难,避免“做给我看,说说看”, 在交流中加以提示,给孩子插嘴时间) 随时随地(避免“合上书考试”的方式) 语言发育(2-4岁为语言发育阶段,可适当中断教育)


Neumann et al(2003)
认为口吃者可能是前运动、听觉和言语动作区域 之间神经元传递时间的混乱所致 口吃者右脑过度活动可能反映代偿,但是不排除 左侧大脑功能异常的可能性。而引发流畅的过程 (例如一起朗读时)是要恢复本来活化的听觉回 馈,而这种效果是在正常语言运作会同时发生的

儿童易产生口吃的情况
Braun et al(1997)
认为左脑的活动与口吃言语有关,右脑的活 动反而会减轻口吃的症状,所以他们反而认为右 脑是一种代偿的过程。所以口吃者右脑的过度活 动可能是一种代偿,而不是一种竞争





Carter(2002) 整理出口吃者在朗读时,右脑比较活动,在辅助运动区、 嘴皮质运动区及小脑都有大量活动,但是听觉皮质区却 没有什么活动。 可能是因为左、右脑在竞争主控权,两边都想要说出字 来,而产生了口吃现象。 非口吃者朗读时,右脑听觉皮质和小脑只有少许的活动, 左脑辅助运动皮质区活动比较多,主要功能是将要说的 字转成话准备说出来;此外,负责让嘴动的运动皮质区 之活动,则是执行说话的动作,而左脑听觉皮质区的活 动,乃是要去监控自己说的话。 所以口吃者与别人一起朗读时,很可能是因为别人的声 音提供听觉的回馈,所以口吃的现象就消失了。
然变化)
用残留的呼气说话(用残留的呼气继续发音)
E群 其他(A-D均不属于)
伴随症状
构音呼吸系统伴随紧张运动: 喘气,伸舌、弹舌、嘴 歪、张嘴、下颌开、合 面部表现 :眨眼、闭眼睛、张大眼睛、翕张着鼻孔、
颜面鼓起来
头、颈运动: 脖子向前后、侧面等乱动 躯干运动: 前屈、后仰、坐不稳、 四肢僵硬 四肢运动:手舞足蹈、用手拍脸或身体 用脚踢地、握 拳、四肢僵硬
口吃是一种重要的言语障碍


后天习得因素
遗传因素

口吃者一级亲属口吃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3倍
以上

领养儿童口吃与亲生父母口吃密切相关

神经学因素

两侧大脑半球协调功能失调,正常人的双侧半
球在言语的产生中须互相协作,口吃者缺乏这
种大脑优势造成激活言语肌肉的双侧神经冲动
的不合拍

心理因素

儿童口吃治疗方法 减慢速度(杜绝时快时慢) 音量(音量降低,尽量柔和的说话)
构音
呼吸和呼吸气流的控制(保持气流和发音的连贯性)
努力性和肌肉紧张(放松胸腹部)
节律(打节拍) 倾听态度
成人口吃的治疗
控制言语节律与速度(节拍器) 韵律训练
齐读(简单到困难)
听觉反馈仪器的训练
肌肉放松训练(可合并齐读)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口吃的评价
学龄前儿童口吃的评价(儿童阅读能力低于小学三年级) 自由会话 图卡单词命名
句子描述
向口吃儿童父母询问
学生期及成人期口吃的评价 单词命名和句子描述(用名词、动词和情景画图片) 朗读单词(用单词字卡)
朗读句子(用句子卡片)
回答问题 自由会话 复述及一起复述
口吃程度分级



1、轻度口吃:2分钟内出现口吃1-5次,说话时偶 尔出现口吃,一般能表达自己的意愿 2、中度口吃:2分钟内出现口吃6-10次,说话时 常出现口吃,但还能表达自己的意愿 3、重度口吃:2分钟内出现口吃10次以上或无法 说话,说话时频繁出现口吃,很难表达自己的意 愿
症状分类
C群 词句的重复(词句以上连贯的重复,并非是强调或感
动的表现)
错话(言语上的失误,也包括朗读错误) 自我修正(包括语法,句子成分等的修正) 插入(在整个句子中插入意义上不需要的语音、词、 短句等) 中止(在词、词组或句子未完时停止) 间隔(词句中不自然的间隔)
症状分类
D群
速度变化(说话速度突然变化) 声音大小,高低,音质的变化(由于紧张在说话中突
情绪性视线
将视线移开 视线不定 偷看对方
死死地盯着对方
态度
心神不定 采取攻击的 态度 故作镇静
很害羞 做怪相
虚张声势
行为
象害羞似的笑
焦躁 手脚乱动 屏息不出声 假咳嗽 逃走(有此意图) 事先避开这种场面或对方
说话方式
开始很急
说话量急速变化
声音变小
说话单调
将要说的话又咽回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