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列方程解应用题(一)-和差倍问题

合集下载

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一、设未知数:(直接设和间接设未知数)1、利用和、差设未知数:甲比乙大2,则甲=乙+2。

甲比乙少41元,则甲=乙—412、利用倍、分设未知数:(1)甲是乙的2倍(31、40%等),则甲=乙×2。

(2)甲比乙的2倍(31、40%等)少1元,则甲=乙×2—1。

(3)甲比乙多(少、增加、提高等)80%,则甲=乙×(1+80%)3、利用比例设未知数:如甲乙丙的比是2:3:4,则设甲、乙、丙分别是2x 、3x 、4x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设、列、解、验、答1、设(带单位)2、利用等量列方程3、解方程4、检验:(1)一般应检验是否符合实际意义,进行取舍(2)分式方程:先检验是否是原方程的根进行取舍,再检验是否符合实际意义进行取舍5、写出答语(带单位)三、应用题的类型:(一)、工程问题:1、工作量=效率×时间 时间=工作量÷效率 效率=工作量÷时间2、若涉及到人数,则:工作量=效率×时间×人数时间=工作量÷(效率×人数)效率=工作量÷(时间×人数)人数=工作量÷(效率×时间)3、等量关系:部分工作量之和=总工作量(常常为单位1)(二)、行程问题1、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 = 路程÷时间; 时间 = 路程÷速度2、等量关系:(1) 同时出发时,相遇的时间相等。

(2)同时出发:同向: 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路程相向: 速度差×追击时间 = 路程差(3)流水问题: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4)钟表问题:时针速度0.5°/分,分钟的速度是6°/分钟表问题是追击问题。

等量关系是:分针速度×追击时间 —时针速度×追击时间= 路程差(三)、利润问题:1、利润 = 售价—进价 = 利润率×进价 利润率=进价利润售价=原价×折扣2、利息=本金×存期×利率 本息=本金+利息,利息税=利息×利息税率(四)、浓度问题1、溶质+溶剂=溶液 浓度=溶质÷溶液 溶液×浓度=溶质 溶质÷浓度=溶液2、等量关系:配制前后溶质或溶剂相等(五)、增长率问题1、变化率:变化后的量=基数×(1±变化率)。

10.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10.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10.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第一篇:10.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10.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3)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利用现实情境抽象数学模型的能力;2.能够运用三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利用现实情境找出等量关系,抽象出数学模型.难点:利用现实情境找出等量关系,抽象出数学模型.教学过程:【温故知新】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1)申请题意,找出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明确问题中的全部关系;(2)选设适当的,确定用以列方程的两个主要的关系;(3)用已知数或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主要相等关系的有关数量;(4)根据主要的相等关系列出;(5)解这个,并写出答案。

【探索新知】例6:一个三位数,三位数字之和为12,个位数字是百位数字与十位数字之和的2倍,百位数字是十位数字的3倍,求这个三位数.(1)请小组讨论找出这个题目的等量关系,分别是:;;.(2)若设这个三位数的个位数字是x,十位数字是y,百位数字是z,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组为:(3)写出这个题目的解答过程.例7:先欣赏古代数学问题:“今有上禾三秉,中禾二秉,下禾一秉,实三十九斗;上禾二秉,中禾三秉,下禾一秉,实三十四斗;上禾一秉,中禾二秉,下禾三秉,实二十六斗。

问上、中、下禾实一秉各几何.”意为:今有上等黍3捆,中等黍2捆,下等黍1捆,共打出黍米39斗;又有上等黍2捆,中等黍3捆,下等黍1捆,共打出黍米34斗;再有上等黍2捆,中等黍2捆,下等黍3捆,共打出黍米26斗.问每捆上、中、下黍各能打出黍米多少斗?此题的等量关系是:;;.此题的解答过程为:【巩固提升】小亮、小莹和大刚每人面前各放有一堆栗子.小亮将自己面前的栗子分出一些给另外二人后,这二人的栗子数各增加1倍.接着小莹又将自己面前的栗子分一些给小亮和大刚,小亮和大刚的栗子数都增加了1倍.然后,大刚又分给另外二人一些栗子,使小亮和小莹面前的栗子数也都增加1倍.这时,他们三人面前的栗子竟然都是24颗.你知道他们三人面前原来有多少颗栗子吗?【课堂小结】尽情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吧!【达标检测】1.甲、乙、丙三数中,乙数是甲数的2倍,丙数是甲数2.5倍,丙数比甲数多6.甲、乙、丙三数分别是.2.三角形周长为21cm,最长边比其他两边之和少5cm,最短边比其两边之差多5cm.求它的三边长.设最短边为x,最长边为z,另一边为y,可列三元一次方程组.3.(中国古代问题)今有2匹马、3头牛和4只羊,它们各自的总价都不满10000文钱(古时的货币单位)。

七年级数学上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和差倍分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和差倍分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2.教学步骤:
a.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方法。
b.强调解题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如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等。
c.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d.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2.在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时,可能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培养等量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学生在差倍分问题的解题思路上可能不够清晰,需要引导和训练。
4.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足,需要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逐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与交流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b.差倍分问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
c.你们在解题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
2.教师巡回指导: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小组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解题经验,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学步骤:
七年级数学上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和差倍分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背景,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2.能够运用等量关系和代数符号准确表达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3.熟练掌握和、差、倍、分等基本数学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王敏行:第4讲:列方程解应用题

王敏行:第4讲:列方程解应用题

第四讲列方程解应用题【专题知识点概述】有些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的应用题,用算术方法求解比较困难。

此时,如果能恰当地假设一个未知量为x(或其它字母),并能用两种方式表示同一个量,其中至少有一种方式含有未知数x,那么就得到一个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即方程。

利用列方程求解应用题,数量关系清晰、解法简洁,应当熟练掌握。

方程作为一种数学工具对于解题有相当大的帮助,并且在代数学中乃至整个数学中有重要的意义。

列方程与方程组解应用题关键注意以下几点:1、设未知数的主要技巧和手段:把与其他数量关系紧密的关键量设为“x”.2、用代数法来表示各个量:利用“x”表示出所有未知量或变量.3、找准等量关系,构建方程:明显的等量关系与隐含的等量关系的寻找.一、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方程是代数学最基本的模型,而一元一次方程是方程中最简单的种类.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1二、二元一次方程组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主要步骤与列方程解应用题基本没有区别,由于可以多设未知数,所以通过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但解方程组的过程更需要一些技巧方法,其中最关键的步骤是消元,“消元”顾名思义减少方程组中未知数的个数,解方程组的消元方法主要有①代入消元法.②加减消元法.加减消元法:将方程组中的某个未知数的系数调整为相等,将方程组中方程的相减达到消元目的.代入消元法:利用方程组中的某条方程得到某项未知数的代数表达式,然后将它代入方程组中的其他方程达到消元目的.消元后,把方程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重点难点解析】重点:列方程及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主要步骤:1、仔细审题找出题目中涉及到的各个量中的关键量,这个量最好能和题目中的其他量有着紧密的数量关系.2、设这个量为x,用含x的代数式来表示题目中的其他量.3、找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4、解方程.5、通过求到的关键量求得题目答案.难点:1.恰当的假设未知数2.从已知条件中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或方程组并求解。

六年级数学竞赛上册奥数高思第4讲方程解应用题(彩色)

六年级数学竞赛上册奥数高思第4讲方程解应用题(彩色)

上册第4讲方程解应用题本讲我们主要学习如何利用方程或方程组来解应用题.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系统地学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像和差倍分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已经学过很多,为什么现在又要专门学习方程方法呢?和以前的方法相比,方程方法有什么优点呢?这些问题大家在学完本讲之后就会有答案了.24方程解应用题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练一练解下列方程:(1)3171x +x −xx++=+;(2)461232172××x +1+2−=x23423;(3)3x 55+=4x +12;(4)()()()2x +1x +7=x +2+ 5.;(4)()()()2接下来我们学习如何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一个分,分子与分母的和是122;如果分子、分母都减去19,得到的分数化简后是15,那么原分数是多少?分析设原来的分子x ,那原来的分母就是122−x .再由另外一个已知条件,不难列出方程求解.1.一个分数,分子与分母的和是122.如果把分子、分母都加上19,得到的分数化简后是14.那么这个分数是多少?25上册第4讲如下图的短除式所示,一个自然数被8除余1,所得的商被8除也余1,第二次所得的商被8除后余7,最后得到的商是a.同时这个自然数被17除余4,所得的商被17除余15,最后得到的商是a 的2倍.求这个自然数.8 ĂĂဥ1ဥဥԅ가ဥဥ8 ĂĂဥ1ԛԛұဥ8 ԛԛұဥĂĂဥ7a 17 ĂĂဥ4ဥဥԅ가ဥဥ17 ĂĂဥ15ԛԛұဥ2a分析这是一个带余除法的问题,蕴含着等量关系:被除数= 除数×商+ 余数.利用这一等量关系以及图中的两个短除式,不难用字母a 表示出原来的自然数(有两种不同表示方式).2.如果一个自然数被3除余1,所得的商被3除也余1,第二次所得的商被3除后余2,最后得到的商是a.同时这个自然数被7除余6,所得的商被7除余3,最后得到的商是a 的一半.求这个自然数.给某班分苹果,第一组每人3个,第二组每人4个,第三组每人5个,第四组每人6个.已知第二组和第三组共有22人,第一组人数是第二组的2倍,第三组和第四组人数相等,总共分出去230个苹果.问:该班一共有多少人?分析刚开始看这道题目,会觉得条件非常多,有些乱.不过稍加分析就会发现,本题的数量关系并不复杂.题目中虽然有四个组,但这四组人数之间有很多联系.如果某一组的人数知道了,其他各组的人数也就知道了.根据这一点,我26方程解应用题们可以设出其中一组的人数,列方程求解.3.司机小王身上带有1元、2元、5元、10元四种面值的纸币共82元,其中1元与2元纸币共22张,5元和10元纸币共7张,所有2元纸币的总面值和所有5元纸币的总面值相等.问:小王身上有多少张10元纸币?有大、中、小三种包装盒的筷子,里面分别装有18双、12双和8双筷子.现在某商店里有27盒这样包装的筷子,一共装有筷子330双,其中小盒数是中盒数的2倍.问:三种包装的筷子各有多少盒?分析本题与例3类似,你能够方程解这道题吗?4.小王家今早由于懒得做饭,直接到包子店里花了18元4角买了31个包子.已知这个店里只有A、B、C 三种包子,三种包子单个价格分别为4角、6角、7角.据卖包子的小哥透露,小王买的4角的包子比6角的包子少一个.问:小王今早买了三种包子各多少个?看过前面这些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题目,大家是否有这样的体会:原本这些题目都属于不同的类型,算术方法迥异,难度差别也很大,但如果我们利用方程进行求解,那么解题方法就变得统一起来,而且难度也降低了不少.只要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就可以得到答案——这就是方程的妙处,看上去只是一种简单的套路,却有着四两拨千斤的功效,轻描淡写就能化解难题.27上册第4讲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已经会解了,那么二元一次方程组应该怎么解呢?方法很简单,只要设法把二元一次方程组变为一元一次方程,就可以求解了.下面我们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的两种常用方法一、代入消元法,如示例1.该解法的步骤和要点可总结如下:1. 由方程组的任意一个方程出发,把一个未知数写成只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算式;2. 将这个算式代入另一个方程中去,使它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达到消元的目的;3. 解一元一次方程,得到一个未知数;4. 将该未知数的数值代回第1步所得的算式,求出另一个未知数.2x +7y =39,示例1.解方程组:3x +5y =31.①②我们采用类似的方法.由①式可得x39−7y=③.将其代入②式消去x,可得297−y +=.5y 312解这个关于y 的一元一次方程可得y =5.再将y 的数值代入③式即可得到x =2.x =综上所述,该方程组解为=y 2,5.二、加减消元法,如示例2.该方法的步骤和要点可总结如下:1. 若有某个未知数,它前面的系数在两个方程中恰好相反或者相同,就可以通过把两个方程相加或者相减的方法消去该未知数;如果没有上述特点,可以通过等式两边同乘以一个数,将其凑成可以加减消元的形式;2. 解消元后得到的一元一次方程;3. 把得到的未知数带入原方程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5x +6y =32①示例2.解方程组:15x 7y 46②−=.注意到15x 正好是5x 的3倍,因此可以将①乘以3,得15x +18y =96.③将②与③联立可得:28方程解应用题+=15x 18y 96,③−=15x 7y 46.②该方程组的两个算式都含有15x,因此我们可以把它们相减.由于96比46大,因此采用③−②:(15x +18y)−(15x −7y)=96−46.脱去括号正好可以消去x,可得15x +18y −15x +7y =50.这样就只剩下未知数y,得方程25y =50,所以y =2.将y 的数值代入方程,可进一步求得x =4.x =4,综上所述,该方程组的解为=y 2.练一练解下面的方程组:(1)2y −x =1,−=13x 8y 59;(2)+=11x 9y 49,−=13x 3y 17;(3)18+29=307x y ,+=16x 28y 284;(4)1.2+1.3=14x y ,−=2.2x 0.7y 1.甲、乙两人从相距36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如果甲比乙先走2小时,那么他们在乙出发后2.5小时相遇;如果乙比甲先走2小时,那么他们在甲出发后3小时相遇.问:甲、乙两人每小时各走多少千米?分析本题包含两个相遇过程,由于甲、乙两人并非同时出发,所以不能直接用相遇问题的公式来算.那我们应该寻找怎样的等量关系来列方程呢?29上册第4讲大家不妨从最简单的关系出发去思考,比如想想甲、乙两人走的路程等于什么?相遇时两人的路程和又等于什么?5.甲、乙两人从相距48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如果甲、乙同时出发,他们4小时之后相遇;如果乙比甲先走3小时,那么他们在甲出发后3小时相遇.问:甲、乙两人每小时各走多少千米?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我们都见识过了,那有没有未知数个数更多的方程组呢?这些方程组是不是也可以拿来求解应用题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奥运指定商品零售店里的福娃有大号、中号和小号三种.卡莉娅买了一个大号的个中号的和两个小号的,共花了360元;小高买了两个大号的、一个中号的和一个小号的,共花了270元;墨莫买了一个大号的、两个中号的和两个小号的,共花了300元.请问:商店里的大号、中号和小号福娃的价各是多少?分析假设商店里的大号、中号和小号福娃的单价分别是x 元、y 元和z 元,那么这三个未知数满足哪些等量关系?要求三个未知数,通常需要三个方程组成方程组,你能列出这个方程组来吗?所列出来的方程组又当如何求解呢?6.小朋友们,我身上本来有1元、2元和5元三种纸币共18张,刚好可买16瓶2.5元的可口可乐.但由于在上课的路上用掉了一半的5元纸币和一半的2元纸币,现在想买10瓶可口可乐就差一块钱了.大家知道我现在有多少张5元纸币吗?30方程解应用题思考题如图,直角墙边放着一块木板,一只淘气的猫,爬了上去,使得木板向下滑动了一段距离,90现在已知图中的三段长度(单位:厘米),请问这块木板的长度是多少厘米?13070一、学会找等量关系,能够熟练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二、学会用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法解简单的二(多)元一次方程组.三、初步学习列多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1.解下列方程:(1)21214(1)1x x++x −x −−=+;453;511751(2)××x +−−=x122115524(3)4x +3=44x +13;31上册第4讲(4)()()()22x −32x −5=2x −1−28.2.解下列方程组:(1)6x +7y =23,+= 14x 17y 55;(2)3x +2y =19,−= 7x 18y 33;(3)16y −9x =6,−=.21x 12y 593.寒暑表中通常有两个刻度:摄氏度和华氏度,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摄氏度×+32=5华氏度.问:在摄氏多少度时,华氏度的值恰比摄氏度的值大80?4.小高去商店买了一些大瓶饮料和小瓶饮料,共花了75元.已知大瓶饮料每瓶5.5元,小瓶饮料每瓶1.8元.每只大瓶装饮料2.5升,每只小瓶装480毫升,所有大瓶比所有小瓶共多装饮料27.6升.问:小高买了大瓶和小瓶饮料各多少瓶?5.小琪到超市购物,他花了73元买了甲、乙、丙、丁4种商品.已知四种商品单价分别是2元、3元、5元、7元,其中乙和丙共7件,丁的数量是丙的3倍,甲和乙的总数量恰与丙和丁的总数量相同.问:小琪在超市一共买了多少件商品?32。

四年级第4讲-和差倍问题三

四年级第4讲-和差倍问题三

巨人学校四年级新华数吴瀚霖第4讲和差倍问题三——变倍问题基本和差倍问题 Contents1用份数思想解决和差倍问题2 多人的和差倍问题3例题1.有长短两根竹竿,长竹竿的长度是短竹竿长度的3倍.将它们插入水塘中,插入的长度都是40cm,而露出水面的部分总长度为160cm.请问:短竹竿露在外面的的长度是多少厘米?例题2.李师傅某天生产了一批零件,将它们分成了甲、乙两堆.如果从甲堆中拿出15个放入到乙堆中,则两堆零件的个数相等;如果从乙堆中拿出15个放入到甲堆中,则甲堆零件的个数是乙堆的3倍.问:甲堆原来有零件多少个?李师傅这一天共生产零件多少个?例题3.【★】一个六边形广场的边界上插有336面红旗和黄旗,六边形的每个顶点处都插有红旗,每条边上的红旗数目一样多,并且两面红期间插有相同数目的黄旗.已知每条边上黄旗比红旗的2倍还多12面,那么每两面红旗间插有几面黄旗?练习1.丰收果园有苹果7000斤,光明果园有苹果5000斤,如果将光明果园的一些苹果运到丰收果园,那么运去多少斤后丰收果园的苹果重量是光明果园的5倍?练习2.甲、乙两个军营共有士兵1200人,如果将甲军营的35名士兵调去乙兵营,甲兵营比乙兵营多130人.求甲、乙两个军营各有士兵多少人?练习3.小悦和阿奇各有一些铅笔.阿奇对小悦说:“如果你给我两支铅笔,那么我们就有同样多的铅笔了.”小悦对阿奇说:“如果你给我4支铅笔,那么我的铅笔书就是你的3倍.”那么小悦原有多少支铅笔?例题4.(本题学生版有典型例题示范)爸爸和冬冬一起搬砖,爸爸所搬的砖头数是冬冬的3倍.东东觉得自己搬的砖头太少了,又搬了24块砖头,于是爸爸所搬的砖头数是冬冬的2倍.请问:最后爸爸和冬冬各搬了多少块砖?例题5.【★】小悦和冬冬各有一些积分卡,小悦的积分卡张数是冬冬的三倍.有一天小悦给了冬冬10张积分卡,这是小悦的积分卡张数是冬冬的2倍.那么现在小悦和冬冬各有多少张积分卡?例题6.四年级三班买来单价为5角的练习本若干。

(完整word版)沪科版-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

(完整word版)沪科版-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

专题四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1)和差倍分、形积变化、储蓄问题、工程问题、配套问题【知识清单】〈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解题步骤:审—设—列-解-答审:审清题意,分清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设:设未知数,用未知数表示有关的量;列:根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解所列出的一元一次方程;答: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和差倍分问题>1。

等量关系: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现有量=原有量+增长量2。

找等量关系的方法:抓住关键词语,如共、多、少、倍、几分之几,以原有量、现有量等之间的关系,推导出等量关系。

<形积变化>1。

常用体积公式:(1)圆柱体积=底面积×高(2)圆锥体积=1×底面积×高3(3)长方体体积=长×宽×高(4)正方形体积=棱长×棱长×棱长2. 形状发生了变化,而体积没有变化,此时等量关系为变化前后体积相等;3. 形状、面积发生了变化,而周长没有变,此时等量关系为变化前后周长相等;4。

形状、体积不同,但根据题意能找出体积之间的关系,把这个关系作为等量关系。

<储蓄问题〉1。

本金:储户存进银行的钱;利息:银行付给储户的酬金;本息和:本金和利息合在一起;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2。

等量关系:本金×利率×期数=利息本金+利息=本息和月(年)利息=月(年)利率本金〈配套问题>1. 等量关系:加工(或生产)的各种零配件的总数量比等于一套组合件中各种零配件的数量比.2。

配套关系的特点:出现“几个A配几个B”或“某个部件由几个A和几个B组成"3。

审题时,要注意对题目中“恰好"“最多”等关键词的理解〈工程问题>1。

公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合作的效率=各单独做的效率和2。

工程问题中,当工作总量未给出具体数量时,常把总工作量看作“1"3. 等量关系:各部分的工作量之和等于总工作量题型一:和差倍分问题例1 儿子今年13岁,父亲今年40岁,请问哪一年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例2 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十位上的数的 3 倍,如果把十位与个位上的数对调,那么所得的两位数比原来的两位数大 36,求原来的两位数。

和差倍问题(四年级)

和差倍问题(四年级)

和差倍问题是指已知几个数的和、差或它们的倍数关系(其中的两项),求这几个数的应用题。

包括和倍问题、差倍问题、和差问题这三类应用题,及可以转化为这三类应用题的比较复杂的倍数问题。

这几类应用题有比较相似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列方程来解非常简单,但四年级孩子没有学过方程法解题,需要根据数量关系逆向推理,列综合算式解答。

教学中常常采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各种数量间的关系,帮助孩子理解题意,寻找解题途径。

解题关键是,要在题目中确定一个数量为标准(常以最小数为标准,即1 倍量),把标准量看作一份,再根据其它数量与标准量的倍数关系,找出几个数量的和、差或(和+差)、(和- 差)对应的份数,通过除法计算先求出标准量,再算出其它相关数量。

涉及两个数的和差倍问题,最基本数量关系有以下3 组:①和倍问题: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及它们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和*(倍数+1)=小数;小数X倍数=大数。

②差倍问题: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差和它们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差*(倍数-1)=小数;小数X倍数=大数。

③和差问题: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差,求这两个数。

(和+差)- 2=大数;(和-差)十2=小数。

在二、三年级奥数课堂已经学过简单的和差倍问题,本册教材《奥赛天天练》用四讲内容来分类讲述复杂一点的和差倍问题:第7讲《和倍问题》、第8讲《差倍问题》、第9 讲《和差问题》、第10讲《复杂的倍数问题》。

《奥赛天天练》第7 讲,模仿训练,练习1题目】: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长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解析】:先求出长方形长和宽的和:36- 2=18 (厘米);把长方形的宽看作1份,长就是2份,长和宽的和对应的就是3份,所以长方形的宽是:18-(2+1) =6 (厘米);长是:6X2=12 (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2X 6=72 (平方厘米)。

《奥赛天天练》第7讲,模仿训练,练习2【题目】:北京路小学的同学为幼儿园的小朋友做红花和黄花共300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内容回顾
1.常用“负数”来表示与正数相反的意义,如温度、海拔中均有负数出现。

2.正数表示比
知识精讲
【知识梳理】
解决和、差、倍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如果用方程来解决,那么一般将“
答案:79吨
总结回顾
课后作业
1、今年妈妈的年龄是小巧的3倍,小巧比妈妈小24岁,小巧今年几岁?
2、小胖和小丁丁共有43本漫画书,小胖的漫画书本数比小丁丁少5本,小胖、小丁丁各有多少本漫画书?
3、小丁丁买了两套丛书,两套丛书的本数相同,单价分别是6元和4.5元,共花了52.5元,每套丛书有多少本?
预习内容
【预习思考】
1. 一般来说,行程问题会牵涉到“速度”、“时间”、“路程”这三个数量,关键的数量关系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