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专业导论共162页
5工程管理导论

(三)专业方向主要课程 1.工程项目管理方向课程有工程合同管理、工程地质与地基 基础、工程项目管理(二)、建设项目评估; 2.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课程有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估价、 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市场营销; 3.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课程有工程造价管理、工程估价(二)、 项目投资与融资; 4.国际工程管理方向有国际工程承包、国际贸易与金融、国 际经济合作法律基础、国际工程合同管理; 5.物业管理方向课程有物业资产管理、物业运行管理。
(二)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过程 在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国内有些院校开始设有“建筑工业经济 与组织”专业,许多学校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以及相关专 业中设有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的概预算、建筑技术经济等 方面的课程和研究方向。 1952年12月苏联列宁格勒(现圣彼得堡)土建学院土木系主任维. 卡.萨多维奇来清华大学指导成立中国第一个与建筑施工技 术与管理学科相关的教研机构,即清华大学土木系建筑施工 技术与建筑机械教研组。 教研组组成: 指导专家:维· 萨多维奇 卡· 主任:杨曾艺(后调任华侨大学校长)、张典 讲师:卢谦(兼翻译)、李国鼎 助教:韩守询、佟一哲、梁绍周、邝守仁、李清春、陆昌甫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工程管理在理论和方法上都得到了更 加全面的发展,逐步把各种理论与项目建设的实际等结 合起来,工程建设管理专业化已不能被土木工程学科所 代替,发展成为一门比较完整的独立学科。 到了20世纪中叶,建筑专业研究生教育也开始在许多土木工 程系中得到发展。许多研究生在工程管理领域选题。 建筑工程管理学科经历了近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历程, 现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稳定和成熟的学科。
3.毕业论文的选题和过程。 毕业设计选题的多样性: 可以分别做规划、技术设计、施工。 管理方面的选题包括:施工组织设计、项目管理策划、造价估 算、招标文件的编制和标底、监理规划大纲,项目评估, 房地产全程策划、 有国内工程和国外工程;国内工程可以取不同的地址;国际工 程由学生自己询价。 4.开展丰富多彩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形式。 利用实验中心进行公共基础课的课程实验 利用模拟实验室进行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必修课的模拟实习 利用计算机网络、虚拟工厂进行部分主要专业课的课程实习 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现场实习,加强产学研合作。 学生参加院、系科研课题组,参加科研实践,自主设计实验。 开展形式多样的业余实践活动,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参加假期 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 5.研究能力培养。主要面向优秀学生,以课题小组形式实施。
工程管理导论课课程报告范文模板

工程管理导论课课程报告范文模板一、引言工程管理导论课是工程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介绍工程管理的基本概念、知识、原理和方法。
通过学习此课程,我们可以了解工程管理的发展历程、理论体系和应用实践,培养工程管理思维和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本报告主要介绍了我在工程管理导论课期间的学习体会、收获和反思。
二、课程学习体会1.对工程管理的认识拓宽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我对工程管理的认识有了更深层次的拓宽。
从工程管理的定义、特征、目标、原则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学习和探讨,深入理解了工程管理在实际项目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班级讨论,我对工程管理的实际应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2.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在课程学习中,很多作业、项目需要小组合作完成。
通过和小组成员的协作,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协商、沟通,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团队合作不仅能够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更能够将不同的思想和优势结合起来,达到整体工作的最佳效果。
3.加深了对项目管理方法的理解在工程管理导论课中,我学习了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通过学习项目启动、计划、执行、控制和收尾等环节,我对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在实践项目的过程中,我做到了严格按照项目计划进行执行,并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加强了对项目管理方法的实践应用。
三、课程学习收获1.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程管理导论课的学习中,我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和项目情况,学会了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对于遇到的问题,我能够冷静分析,快速定位问题根源,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对我今后的工作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增强了沟通交流的能力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我通过与同学的互动和小组讨论,提高了自己的沟通交流能力。
学会了如何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吸纳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这将对我今后的团队合作和管理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
3.锻炼了时间管理的能力在工程管理导论课的学习中,我学会了合理安排和管理自己的时间。
工程管理概论教学大纲

工程管理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工程管理概论是一门介绍工程管理原理、方法和实践的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工程管理的基本概念、主要任务和职责,并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工程管理工具和技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工程管理的定义、原理和基本流程;2. 掌握项目计划和控制的基本方法;3. 了解风险管理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4. 学习项目组织与团队管理的基本原则;5. 掌握工程管理中的沟通与决策技巧;6.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工程管理概述1.1 工程管理的定义与特点1.2 工程管理的主要任务和职责1.3 工程管理的基本流程2. 项目计划与控制2.1 项目范围与工作分解结构(WBS)2.2 项目时间管理与进度控制2.3 项目成本管理与预算控制3. 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3.1 风险管理的概念和方法3.2 质量管理的原则和工具3.3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4. 项目组织与团队管理4.1 项目组织结构与人员配置4.2 团队管理与领导力4.3 解决团队冲突与问题5. 沟通与决策技巧5.1 有效沟通的要素与技巧5.2 冲突管理与协商技巧5.3 决策模型与决策分析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2. 学习任务:课前阅读、课堂互动、实践练习、作业提交等3.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案例库、互联网资源等4. 评价方式:平时表现、小组作业、期末考试等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评价: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
3. 小组项目: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实际项目的工程管理任务,综合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参考教材1. 《工程管理导论》王志业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2. 《工程管理实务》陈光明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年七、其他事项1. 本课程为必修课程,学生需按时参加课堂教学活动,并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工程管理硕士教材

工程管理硕士教材
如今,工程管理专业的教材种类繁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工程管理硕士教材:
1. 《工程管理导论》:该教材系统地介绍了工程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全面了解工程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
2. 《项目管理》:该教材讲解了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项目策划、项目组织、项目执行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项目管理的关键技能。
3. 《工程经济学》:该教材介绍了工程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教授学生如何进行项目成本、效益分析,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决策。
4. 《风险管理》:该教材讲解了风险管理的概念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在项目中进行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
5. 《质量管理》:该教材讲解了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制定质量标准、进行质量检查和质量改进,确保项目达到高质量的要求。
6. 《供应链管理》:该教材介绍了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教授学生如何有效地管理供应链,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
7. 《计划与控制技术》:该教材介绍了项目计划与控制的关键技术,包括项目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和资源管理等内容,帮助
学生掌握项目计划与控制的方法。
除了以上的教材,还有许多关于工程管理的专业书籍、期刊和论文可以参考,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研究工程管理领域的前沿理论和实践。
工程管理导论理解与答疑

工程管理导论近期阅读了东南大学成虎教授新编的《工程管理导论》,独有一番醍醐灌顶之感。
虽然本科阶段曾对工程项目管理相关基础课程有过学习,以为自己了解工程管理,但通过阅读成虎教授《工程管理导论》方才如梦惊醒,方知自己犯了两个错误:一是将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混淆,以为工程管理就是“工程+管理”,难以分清工程技术和管理的界限,以为“苦练七十二变便能笑对八十一难”,总觉得埋头苦干钻研施工技术,便能在工程管理上游刃有余。
二是分不清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管理的内涵,将两者简单理解为一个概念,狭义的将工程管理局限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将工程管理局限于项目管理这一阶段和过程,忽视了工程管理的全寿命周期性,尤其是项目决策、估计、设计等重要阶段。
通过学习,我理解到工程管理是个庞大的学科,不仅涵盖了人类“造物”活动的管理过程,如铁路工程、建筑工程等,还包括社会领域、生活和探索领域等管理过程,如扶贫工程、航天工程。
工程管理强调的以过程为对象进行的管理,是包括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职能,是对工程全寿命周期的管理。
工程管理其内涵广于工程项目管理,涵盖了一个项目的决策、项目的估计、合同管理等过程。
也了解了到现代项目管理从工程领域的起源,以及向投资、社会项目的拓展,再延伸到广义的项目管理的过程。
了解了工程管理的体系的构建和特性,学习了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对工程的组织、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等有了系统的认识。
通过对工程管理实务章节的学习,我系统的了解到了一个工程从前期决策、设计、建设管理、运行维护、更新循环等阶段的管理重点和难点、问题和措施及先进的技术和方法。
系统的了解到了一个工程从策划、设计、建设、运营、报废全寿命过程的管理经验。
不可否认的是,成虎教授在本书中仍然重点讲解了建设工程管理的科学和方法,是对当前工程管理学科前沿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的研究,虽然少了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但是对有一定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句句干货”,全书闪烁着成虎教授对我国工程管理学科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对刚入学的研一新生来说,是系统的知识宝库,也是闪耀着光芒的明灯,指引着工程管理学科最新的方向。
工程管理专业导论

《专业导论》课程研究报告通过将近一个学期的认真学习,我自己对所学专业工程管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对自己大学生活和对未来的职业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
以下是我选择工程管理的原因,以及对工程管理专业的认识与再认识,四年大学生活自己的学习方法计划和目标,实现途径,未来目标等。
一,选择工程管理专业的原因大学我经过多方面的思考最终选择了工程管理这个专业,其中有我个人内在因素,也有外在环境的因素。
1个人爱好。
我自己从小喜欢设计,绘画,同时也对管理这方面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崇拜那些著名的管理精英,和世界那些顶尖的设计大师。
作为理科生的我,热爱工程事业,又渴望学习管理学,所以志愿就选择了工程管理专业,这只是对工程管理专业初步的概念。
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或者策划总监,项目经理,房地产开发商等等。
2社会需求。
当今中国的经济正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经济迅速崛起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开展,带动了包括生产性建设和非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各类工程建设的蓬勃发展。
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入世后的国际化要求更加注重建设工程管理。
大量固定资产投资带来的是数量惊人的建设工程项目,这就需要大量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
在我国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并不是很多,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对建设工程管理的发展以及对这方面专业人才的需求是非常的迫切。
这正像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健所说:“21世纪大规模的现代化工程建设要强化工程技术,更迫切需要培大量工程管理的专业人才来强化工程管理。
”3发展潜力大。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工程管理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涌现了一批批大型的工程项目,这些都为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业与房地产业也蓬勃发展,这为工程管理专业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4就业形式好。
选择专业之前我查看了很多资料,从近年来的就业情况开看,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在管理部门类中一直是最高的。
工程管理导论课课程报告总结范文

工程管理导论课课程报告总结范文工程管理导论课程是为了让学生对于工程项目的管理与组织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从而为将来的实践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深感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和挑战。
本文将对这门课程进行总结,并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首先,本课程通过系统地介绍了工程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包括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项目组织与计划、工期控制、资源调配等方面的知识点。
通过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我对工程管理的全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分析和决策方法。
特别是对于工期控制和资源调配等内容,我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技巧和方法,对以后从事项目管理工作将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这门课程还通过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一方面,通过对各种实际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通过进行小组项目的实践,我们可以亲身体验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从而真正了解工程管理的挑战和复杂性。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充分认识到有效的沟通和团队合作对于项目成功的重要性,也发现了自身在这方面的不足之处。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工程管理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一个工程项目需要考虑的方面众多,如技术、经济、环境、人力资源等等,而这些方面的因素又相互关联、相互制约。
在实际项目中,还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和挑战,需要及时做出决策和调整。
因此,一个优秀的工程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
我意识到自己目前在这些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将会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努力。
此外,我还意识到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在这门课程中,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和技能,但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知识还很有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工程管理的不断变化,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总的来说,这门工程管理导论课程对我的学习和职业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
工程管理导论-工程管理的历史

2
采用“飞筐走索”的方法牵引材料,不仅节省了劳
动力,也大大节约了时间。《梦溪笔谈》中记载了
“一举而三役济”的事例,即北宋时期丁谓负责重
造皇宫时便事先进行了计划与组织,在皇宫中开河
引水,通过人工运河运输材料,同时用开河挖出的
土烧砖,工程完工后再用建筑垃圾进行填河。
三 实施过程控制
在质量安全控制方面,古代工程也很有特色。
官为“将作监丞”、“工部尚书”,其中新都大兴
城的规划与监造由隋炀帝的工部尚书宇文恺担任,
另外著名的《营造法式》是由宋徽宗的将作监丞李
诫编修完成;清朝取消“将作监”,保留“工部”,
另设“内务府”,掌管坛庙、官署、苑圃的营造事
务。
三 实施过程控制
古代工程建设有其独特的标准与程序。最早的一
部工程技术专著《考工记》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建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亚里士多德就认识到 “整
体大于部分的总和”,我国古代工程建设同样成功
实践了系统整体的思想。例如都江堰工程的规划、
设计与施工十分合理,通过鱼嘴分水、宝瓶口引水、
飞沙堰溢洪,形成一个完整的 “引水以灌田,分洪 以减灾”的分洪灌溉系统。长城则是以整体性防御
2
体系为目标进行设计和建构的,结构上实行 “五里
工 程 管 理 导论
工程管理的历史发展
工程管理
01
古代工程管理
02
近代工程管理
03
现代工程管理
我国工程实践历史悠久。工程管理起源于人类最初的工 程实践。在最初的工程实践中,人们不断探索,总结经 验教训,无形中形成、渗透着工程管理的思想、理念与 方法,无意识地用于指导实践,逐渐形成科学、规范的 理论与方法。可见,我国工程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从 传统走向现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漫长的人类文 明和社会发展过程伴随着大量的工程管理实践,逐步积 累、提炼和发展。我国工程管理的发展经历了经验化、 工具化、科学化 3 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