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复合反应动力学讲解

合集下载

复杂反应复合反应.ppt

复杂反应复合反应.ppt

6,8
2004年4月26日,41-42到此止
2021/3/2
16
CA,0
0
0
t=t时
CA
CB
CC
A
dCA dt
k1CA
积2分021得/3/2
ln
CA,0 C
k1t

CA
C ek1t A,0
(1)
8
B 第一步生成,第二步消耗
解之 C
●讨论
dCB dt
k1CA k2CB
k1CA,0ek1t k2CB
CB
CA,0k1 k2 k1
e e k1t
k2t
k1/k2有关:温度与催化剂能显著影响比值:升温利于活化能大的反 应,降温利于活化能小的反应;催化剂对活化能可产生更显著影响
。选择合适温度及催化剂可加快主反应、减慢副反应
例,甲苯氯化,低温(30℃~50℃),用FeCl3为催化剂,主要是苯
环取代;高温(120℃~130℃)用光激发,主要是侧链取代
2021/3/2
●处理方法 例,连串反应中
A k1 B k2 C
若中间产物B很活泼,k2»k1
2021/3/2
13
•按稳态法
dCB/dt=k1CA-k2CB=0

CB=(k1/k2)CA
得到CB与CA的关系,在速率方程中用反应物的浓度代替难以测定的 活泼中间物的浓度
•适用范围 活泼的中间物,如自由原子或自由基,反应能力 很强,浓度很低,在一定的反应阶段内符合上式条件,可近似认为 它们处于稳态
——由式(9)可见,一级对行反应的速率与k1和KC同时有关
•若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k1和KC都增大,速率加快
•若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k1增大但KC减小,因此对于放热

复合反应动力学及反应速率理论

复合反应动力学及反应速率理论

开始时CA多, CB↑快,↓慢,总CB↑
当CA很少时, CB ↑慢,↓较快,总CB ↓
14
若中间产物B为目的产物,则CB达极大点时间为中间产物的最佳时间。达最佳时
间终止反应,否则B的产率下降。求B的最佳时间t,对CB式求导数,令其等于0,
求得t,和最大B浓度CB

CB
K1CA,0 K2 K1
(e K1t
B1
ln
K2
Ea2 RT
B2
ln K1 Ea1 Ea2 B
K2
RT
(1)如果 Ea,1 Ea,2,升高温度, k1 / k2
也升高,对反应1有利;
(2)如果 Ea,1 Ea,2,升高温度, k1 / k2
下降,对反应2有利。
6
k
k1
k2
A eEa1 / RT 1
A eEa2 / RT 2
(K1 K2 )t
Kt
3.当各产物的起始浓度为零时,在任一瞬间,各产物浓度之比 等于速率系数之比:
k1 CB k2 CC
若各平行反应的级数不同,则无此特点。
4.用改变温度的办法,可以改变产物的相对含量。活化能高的反
应,速率系数随温度的变化率也大。 d ln k Ea
8
dT RT 2
§10-2 对行反应
Ea1 Ea2
则ln k对 1 不能得一直线。 T
平行反应的特点
1.平行反应的总速率等于各平行反应速率之和。
2.速率方程的微分式和积分式与同级的简单反应的速率方程相 似,只是速率系数为各个反应速率系数的和。
7
dCA dt
K1CA
K2CA
(K1
K2 )CA
--------(*)

复合反应知识点总结高中

复合反应知识点总结高中

复合反应知识点总结高中复合反应常见的有物理性质的组合,如溶解、溶液的混合、气体的混合等。

化学反应中的复合反应通常涉及两个或更多的反应物,产生一个或多个产物。

复合反应可以分解为连续的反应步骤,或者可以同时进行多个步骤。

在化学反应中,复合反应常见的类型包括酸碱中和、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和加成反应等。

通过研究复合反应,有助于理解化学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可以设计合成新的化合物,改进生产工艺,解决环境污染等问题。

酸碱中和是复合反应中常见的一种类型。

酸和碱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产生盐和水。

例如,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于调节溶液酸碱度的方法,也是生活中洗涤剂、消毒剂等产品中常见的反应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也是复合反应中的重要类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之间的电子转移导致氧化和还原。

例如,铁和硫反应生成硫化铁,反应过程中铁被氧化,硫被还原:Fe + S -> FeS置换反应是另一种常见的复合反应类型。

在置换反应中,一个元素取代另一个元素在化合物中的位置。

例如,金属铜和盐酸反应生成铜盐和氢气:Cu + 2HCl -> CuCl2 + H2加成反应是复合反应的另一个重要类型。

在加成反应中,两种或多种物质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化合物。

例如,乙烯和氯气反应生成1,2-二氯乙烷:C2H4 + Cl2 -> C2H4Cl2复合反应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以及设计合成新化合物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对复合反应的研究,可以提高化学反应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进环境友好型的化学工艺等。

此外,复合反应还可以应用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

通过控制复合反应过程,可以降低污染物的产生,减少能源消耗,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综上所述,复合反应是化学中一种重要的反应形式,包括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置换和加成等类型。

对复合反应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化学反应机理的理解,提高化学工艺的效率,开发新的化学产品,并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做出贡献。

复合反应的概念

复合反应的概念

复合反应的概念所谓复合反应,是指在同一反应系统内同时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反应。

它们都有着相同的反应条件,并且在宏观上存在着同时进行的现象,但它们又各具自己的特点,这就是前者称为“复合”的原因。

例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物质混合后能产生亚硫酸,再与水反应产生亚硫酸氢根和水。

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先产生氧气和水蒸气,再产生过氧化钠和水。

若把这三个反应放在一起比较,会发现虽然它们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但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是一个复合反应,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反应则不是。

此外,原子与分子间也存在复合反应,例如某些单质(如氯气)在光照下可与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水等。

复合反应具有复杂的过程,涉及很多参数,迄今尚无一种理论能给予完整的解释。

从目前看来,大体上有两种理论:一种是中心分析法;另一种是等价理论。

复合反应( complex reaction):一个化学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后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一个化学反应包含几种不同的反应类型,每一种反应类型对反应条件和最终生成物质的要求有所不同,但他们却共享着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这三个基本要素,也必须同时具备这三个基本要素才能构成化学反应。

而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可以是单质、化合物、混合物或单质与化合物的混合物,这里所说的混合物是指除了生成物以外,其他物质都互溶的均匀体系。

复合反应由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三部分组成。

1、同一反应系统内同时发生的几种反应叫做复合反应,即在一个反应系统内同时发生的几种反应,都是复合反应。

复合反应遵守一定的规律,同一反应系统内的复合反应都具有相同的条件,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

所谓复合反应,是指在同一反应系统内同时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反应。

它们都有着相同的反应条件,并且在宏观上存在着同时进行的现象,但它们又各具自己的特点,这就是前者称为“复合”的原因。

典型复合反应

典型复合反应

∴上式亦可写为 ddct (k1k1)c
可见,在一级对行反应中,反应物A的距平衡浓度差对时间
的变化率符合一级反应的规律。
由反应机理推
将速率方程变量分离
导出的一级对
d(ccAAccAA ,e,e)(k1k1)dt
行反应的积分 动力学方程
积分 ccA A ,0d(ccAAccAA ,e,e)0t(k1k1)dt
dcB dt
k1cA

C物质的生成速率
dcC dt
k2cA

⑴⑵⑶三个微分速率方程。
积分⑴式得
lncA,0 cA
(k1 k2)t

c c e(k1k2)t A A,0

将(4)代入⑵ 变量分离,积分得
同理,将(4) 代入(3)变量 分离,积分得
cB
k1cA,0 k1k2
1e(k1k2)t

lncA,0cA,e cAcA,e
(k1k1)t
得一组(cA-cA,e)~t数据,得 ln(cA-cA,e)~t数据
作直线,求斜率
ln cA (cA ,e) (k 1 k 1 )t B
(k1
k 1 )
m
k1 k 1
Kc
联立方程组,推出
k k
1
1
⑵ 对行反应经过足够的时间,反应物与产物都分别趋于它 们 的平衡浓度cA,e, cB,e
dc C k 2
t=t, cB=cB cC= cC 以此为上下限对上式进行积分
cB 0
dcB
k1 k2
cC 0
dcC
cB k1
cC k2
这便是平行反应的特征:级数相同的平行反应,任一瞬间产
物中各种生产物浓度之比等于对应的速率常数之比,与反应物的

复合反应动力学方程及处理方法

复合反应动力学方程及处理方法

B C
k1 k2
对于反应开始时只有反应物并且是由相同级数反应组成的平行反 应中,任何时刻,反应系统中两种产物的浓度之比等于生成这两 种产物反应的速率常数之比
二、对行反应
正向和逆向同时进行的反应称为对行反应或对峙反应
A k1 B
k-1
对于正、逆反应都是一级反应的对行反应,反应物A的总消耗速率为 正反应消耗A的速率减去逆反应中生成A的速率,其速率方程为:
积分: A d A
Ao
A
A e
t
0 (k1 k1 )dt
d A d ( A Ae )
A A
ln
o
e
A A
(k1 k1 )t
e
以 ln([ A ] – [ A ]e)对时间t 作图可得一直线,其斜率为- ( k1+ k-1 ), 再结合平衡常数与k1, k-1之间的关系,即可求出 k1, k-1
A o
t
0 exp(k1t)d ( k1t)
[C] [A]0[1 exp(k1 t)]
选取控制步骤法要比求C的浓度精确解的方法要简便
二、稳态近似法
反应系统某中间物的浓度近似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称为稳态、 静态或定态
在动力学处理中,引用稳态下某中间物的浓度近似不随时间变 化的近似方法称为稳态近似法,简称稳态法
Br2 k1 2Br·
链引发
Br·+ H2 k2 HBr + H· 链传递
H·+ Br2 k3 HBr + Br·
…………………………… H·+ HBr k4 H2 + Br·
2Br·+ M k5 Br2 + M 链终止
1
d

反应工程原理

反应工程原理

第一节 反应器与反应操作
③空间时间(空时、空塔接触时间)(space time) 反应器有效体积(V)与物料体积流量(qv)之比值。 空间时间
V / qV
(11.1.1)
注意: • 具有时间的单位,但不是反应时间也不是接触时间 • 可视为处理与反应器体积相同的物料所需要的时间。 τ=30s 表示了什么? 每30s处理与反应器有效体积相等的流体
反应量 -rAV
qnA0 qV cA0
浓度cA,cB 体积V
第一节 反应器与反应操作
(四)有关反应器操作的几个工程概念 ①反应持续时间 (reaction time): 简称反应时间,主 要用于间歇反应器,指达到一定反应程度所需的时 间。 ②停留时间 (retention time): 亦称接触时间,指连续 操作中一物料“微元”从反应器入口到出口经历的实 际时间。 平均停留时间:在实际的反应器中,各物料“微元” 的停留时间不尽相同,存在一个分布,即停留时间分 布。各“微元”的停留时间的平均称平均停留时间。
第III篇 反应工程原理
将化学和生物反应原理应用于污染控制工程, 需要借助适宜的装置,即反应器来实现。 系统掌握反应器的基本类型及其操作原理和设 计计算方法,对于优化反应器的结构型式、操作方 式和工艺条件,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有重要意义。 本篇主要阐述化学与生物反应的计量学、 动力学及其研究方法,环境工程中常用的各类 化学和生物反应器及其基本设计计算方法等。
第一节 反应器与反应操作
四、反应器内反应物的流动与混合状态
在实际的反应器中,一般存在浓度、温度和流速的分布,从 而可能造成不同的“流团”间有不同的停留时间、组分、浓度和 反应速率。(例子:同时进场以班为单位顺序出场;跳球抽号机) 返混(back mixing): 处于不同停留时间的“流团”间的混合称返混。 混合后形成的新“流团”的组分和浓度与原来的“流团” 不同,反应速率亦可能随之发生变化,这将影响整个反应器 的反应特性。

复相反应动力学(1~3节)

复相反应动力学(1~3节)

3)由于物理吸附于化学吸附在本质上的差异,其宏 观表现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物理吸附的吸附 热与气体吸附质的冷凝热具有相同的数量级;而 化学吸附热与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近似,比物理吸 附的吸附热大1~2个数量级。可以理解,物理吸附 往往发生在接近于气体凝聚液化的条件,而化学 吸附则发生于比沸点高得多的温度条件下。 4)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皆为放热反应,因此温度上 高其吸附率均要下降,但其吸附速率却有较大的 不同。物理吸附一般不需要活化能,其吸附平衡 可瞬间达到。化学吸附往往需要一定的活化能, 因此吸附速率比物理吸附要慢。
rd k ' d f ' ( ) Ed ( ) / RT
6)那么净的吸附速率为:
ra rd ( )
p (2 π mkBT )1/ 2
e Ea( ) / RT f ( ) k ' d f ' ( )e Ed ( ) / RT
二、朗缪尔速率方程
1)如果固体表面活性均匀,被吸附分子间无作用力, 分子的吸、脱附过程互不影响,这样的吸附层称为 理想吸附层。这种情况下得到朗缪尔速率方程: p Ea / RT Ea / RT ra e f ( ) [ e ]pf ( ) k a pf ( ) 1/ 2 (2π mkBT )1 / 2 (2π mkBT )
第二节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
一、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区别
1)当一物质体系存在不同的相时,在复相的界面上 往往出现物料的浓度不同于体相浓度的现象,这 种现象被称为吸附。如果物质的分子不仅停留在 复相的界面上,而且还深入到固体内部时,就不 再是吸附而是吸收了。 2)吸附作用一般可以分为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两种 类型。从本质上讲,在物理吸附中被吸附的气体 分子(吸附质)与固体(吸附剂)表面之间的作 用力是范德华力,而化学吸附则为化学键力,形 成吸附键。与一般化学键类似,吸附键也可以分 为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等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x dt

dx1 dt

dx2 dt

k1(a
x)2
k2 (a
x)2
x dx
t
0 (a x)2 0 (k1 k2 )dt,
11 a x a (k1 k2 )t
t 30min, x 0.15a 0.25a 0.40a, 代入上式解得
k1 k2 0.044mol 1 dm 3 min 1与k1 / k2 0.15a / 0.25a 0.6联立解得 k1 1.67102 mol 1 dm 3 min 1 , k2 2.78102 mol 1 dm 3 min 1 ,
[R]
[P1]
[P2 ]
t=0
a
0
0
t=t
a–x
y
z
r


dc(R) dt

(k1

k2 )c(R)
分离变量 积分
a-反应物R的起始浓度
ln
c(R) a

(k1

k2
)t
c(R) a exp[ (k1 k2 )t]
产物P1的生成速率
r1

dc(P1 ) dt

k1c(R)

k1a
exp[(k1
§12.2 复合反应的近似处理方法 对一些复杂的化学反应,常采利用近似处理方法。 一、速率控制步骤: 在几个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反应中,以最慢的一步 (速率控制步骤)的速率作为总反应的速率。
例1. A B C D E
慢快快
r k1[A][B]
二、稳态假设(Steady State Approximation)
Ea

E2

1 2
E1

1 2
E4

(25.0

1 2

243.0

1 2

0)k J
mol1

146.5k J
mol1
三、平衡态假设:
A+B
k+ k-
M
k2 P
k+ ,k- 很大, k2相对很小
k+ c(A)c(B) k-c(M) c(M) kk+-c(A)c(B)
r = dc(P)
ln
a

a
k k k
x

(k

k )t
ln
a

a
k k k
x

(k

k )t
达平衡时 r k (a xe ) r k xe
a

k k k
xe

ln
xe xe
x

(k

k )t
K θ
若k1>k2,则产物以P1为主,反之亦然。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 改变某一反应的速率,从而提高主反应产物的产量。

一定温度下,测得反应
k1
C6H5Cl + Cl2 ———— k2
O-C6H4Cl2 P-C6H4Cl2
反应起始,C6H5Cl和Cl2的浓度均为0.5mol·dm-3,30min时有15% 的C6H5Cl转化为O-C6H4Cl2,25%转化为P-C6H4Cl2 ,求k1,k2
二、平行反应(Parallel or Side Reaction) 相同反应物同时进行若干个不同的反应称为平行反应。
这种情况在有机反应中较多,通常将生成期望产物的
一个反应称为主反应,其余为副反应。
C2H5OH
k1
C2H4 + H2O R
k2 CH3CHO + H2
k1 k2
P1 (主产物) P2 (副产物)
链反应——反应一经引发,便通过活性组分(自由基 等)相继发生 一系列连串反应,使反应像链条一样自动 进行下去的这类反应。 一、链反应类型
(1)直链反应——链传递中,一个自由基消失的同时 产生另一个新的自由基,自由基数目不变。
(2)支链反应——链传递中,一个自由基消失的同时, 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由基,即自由基数目不断增 加。
1.净速率等于正、逆反应速率之差值;
2.达到平衡时,反应净速率等于零;
3.正、逆速率系数之比等于平衡常数K=k+/k-; 4.在c~t图上,达 到平衡后,反应物 和产物的浓度不再 随时间而改变。
例: 一定温度下,测得1:1对峙反应 A k+ B在不同时刻B物
质的浓度: t/s
0
k-
180 300 420 1440

k2
)t]
分离变量积分得:
c(P1 )

k1a k1 k2
(1
exp[
(k1

k2 )t])
同理可得:
c(P2 )
k2a k1 k2
(1 exp[ (k1
k2 )t])
c(P1 ) k1 c(P2 ) k2
平行反应的特点
1.平行反应的总速率等于各 平行反应速率之和
二、直链反应(straight chain reaction) 直链反应由以下三个主要步骤组成: (1)链引发(chain initiation):处于稳定态的分子吸收 了外界的能量,如加热、光照或加引发剂,使它分解成 自由原子或自由基等活性传递物。
(2)链传递(chain propagation):链引发所产生的活性 传递物与另一稳定分子作用,在形成产物的同时又生成新 的活性传递物,使反应如链条一样不断发展下去。
解:复合反应中HCl的生成速率为:
dc(Cl·)/ddct(dH=t2Ckl1)c=(Ckl22c)(-Ckl2)cc((CHl2))c+(Hk23)c+(Hk3)cc((HCl)2c)(Cl2)(1- )2k4c2(Cl)=0 (2)
dc(H·)/dt = k2c(Cl)c(H2) - k3c(H)c(Cl2) = 0
1—1级对峙反应
例:
R k+ P
k-
t= 0 a
0
t a-x x
平衡 a -xe xe
α-D-葡萄糖
β-D-葡萄糖
r+ = k + (a -x) r-= k-x
dx r dt k (a x) k x
dx / dt ka k x k x
x
dx
t
dt
0 ka (k k )x 0
第十二章 复合反应的动力学
§12.1 典型复合反应 一、对峙反应 (Opposing Reaction)
在正、逆两个方向同时进行的反应称为对峙反应, 俗称可逆反应。正、逆反应可以为相同级数,也可以 为具有不同级数的反应。
根据正、逆向反应的级数,对峙反应可分为1-1级、 2-2级、1-2级、2-1级等多种类型。

[B]/mol·dm-3 0 0.20 0.33 0.43 1.05 1.58
已知:A物质反应起始浓度为1.89mol·dm-3,求k+、k-的值。

k k

xe ln xe ta xe x a xe ln xe
ta xe
x
a = 1.89mol·dm- xe=1.58mol·dm-3, 3, 将实验数据代入可得:
dt
k2c(M)
k2 k- c(A)c(B) = kc(A)c(B)
k k-
k k2
k
这种通过假设中间产物的生成为快速平衡,从而得出
中间产物的浓度,并进而确定其反应速率方程——平衡
假设,适用于k->>k2的情况。
例:H2+I2=2HI 反应机理:
(1) I2 M kk-11 2I M 快平衡
三、连H5OH [O] CH 3CHO [O] CH 3COOH
R k1M k2 P
t=0 a
0
0
T
x
y
z
分离变量积分得:
dc(R) / dt dx / dt k1 x dc(M) / dt dy / dt k1 x k2 y
(2) H2 2I k2 2HI

用平衡假设导出其反应速率方程。
解:
k1[I2 ][M]
反应(1)达到平衡时:
k-1[I]2 [M]
[I]2

k1 k1
[I2 ]
r

k2[H2 ][I]2

k1k2 k1
[H2 ][I2 ]

k[H2 ][I2 ]
习题P220~221:26,27
§12.3 链反应 (chain reaction)
对于连续反应: R M为活泼的中间产物
k1 M
k2 P
dc(M)
dt = k1c(R) – k2c(M)=0
这种将中间产物M作为稳态的近似称为稳态假设。
中间物M:游离原子、自由基、活泼中间物分子等。
例:在光照下,H2 + Cl2 = 2HCl的反应机理为:
(1) Cl2
k1 2Cl
E1 = 243.0 KJmol-1
(3)链终止(chain termination)两个活性传递物相碰 形成稳定分子或发生岐化,失去传递活性;或与器壁相 碰,形成稳定分子,放出的能量被器壁吸收,造成反应 停止。
例:
H2 Cl 2 hv 2HCl
(1)Cl 2 k1 2Cl
链引发
(2)Cl H2 k2 HCl H (3)H Cl 2 k3 HCl Cl
dc(P) / dt dz / dt k2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