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简答、名词解释及问答
肿瘤的名词解释

肿瘤的名词解释肿瘤是指异常增生的细胞团块,在医学上也被称为肿块或肿块病。
肿瘤可以发生在人体的各个部位,包括皮肤、器官和组织等。
它可以分为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两种类型。
恶性肿瘤是指由不正常细胞组成的肿瘤,其特点是可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并具有转移的潜力。
这种细胞对周围正常细胞有侵袭性,可以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转移到其他部位,形成远处转移。
恶性肿瘤也可以引起身体的一系列症状,如疲劳、体重下降、贫血和失眠等。
常见的恶性肿瘤有肺癌、乳腺癌、胃癌和结肠癌等,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和担忧。
良性肿瘤是指由正常细胞组成的肿瘤,其生长相对缓慢,并且不具有侵袭性和转移的能力。
这种类型的肿瘤通常局限在原发部位,不会侵害周围组织和器官,一般不会引起身体的大范围症状。
良性肿瘤可以通过手术完全切除,并且通常不会复发。
常见的良性肿瘤有脂肪瘤、乳腺纤维瘤和子宫肌瘤等。
肿瘤的形成通常是由于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裂过程出现异常。
细胞会遭受基因突变的影响,导致细胞增殖与细胞死亡之间的平衡失调,从而产生肿瘤。
基因突变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
遗传因素是指人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可以增加患恶性肿瘤的风险。
例如,某些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和结肠癌的发生有关。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遗传基因突变都会导致恶性肿瘤,环境和生活方式因素也会对基因突变的表达产生影响。
环境因素包括暴露在致癌物质和辐射下的情况。
吸烟、饮酒、饮食不良和长期暴露于致癌物质,如某些化学物质和石棉等,会增加患恶性肿瘤的风险。
同时,辐射照射,如X射线和紫外线辐射,也可导致基因突变,进而引发恶性肿瘤的发生。
生活方式因素是指个人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对肿瘤发生的影响。
缺乏锻炼、高脂饮食、肥胖和长期暴露在压力下会增加患肿瘤的风险。
因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充足的睡眠和减少压力,可以降低患肿瘤的风险。
尽管肿瘤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但现代医学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为肿瘤的防治提供了许多有效的手段。
肿瘤的概念名词解释

肿瘤的概念名词解释
肿瘤的概念名词解释:肿瘤(tumour)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newgrowth),因为这种新生物多呈占位性块状突起,也称赘生物(neoplasm)。
肝癌和胰腺癌均被称为“癌中之王”,都是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
肿瘤(tumour)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neogrowth),因为这种新生物多呈占位性块状突起,也称赘生物(neoplasm)。
根据新生物的细胞特性及对机体的危害性程度,又将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
恶性肿瘤可分为癌和肉瘤,癌是指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肉瘤是指间叶组织,包括纤维结缔组织、脂肪、肌肉、脉管、骨和软骨组织等,发生的恶性肿瘤,如由大肠黏膜上皮形成的恶性肿瘤称为大肠黏膜上皮癌,简称大肠癌。
由皮肤上皮形成的称皮肤上皮癌,简称皮肤癌等等。
所以,若医生说某某人患的是癌症,即表明患者长的是恶性肿瘤;若说某某人患的是胃癌,意思是患者的胃黏膜上皮形成的癌症,若说患者得的是胃肉瘤,则表明这种恶性肿瘤不是由黏膜上皮细胞所形成的,可能由平滑肌细胞恶变引起,或是属于胃的恶性淋巴瘤等。
但也可笼统地说他罹患了癌症。
肿瘤常见的名词解释

肿瘤常见的名词解释肿瘤是人们经常听到的一个词语,它有着严重的健康影响。
然而,对于非医学专业人士来说,肿瘤的定义和相关术语可能会让人感到困惑。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释一些与肿瘤相关的常见名词,以便更好地了解肿瘤及其影响。
1. 肿瘤的定义和分类肿瘤是指异常细胞的不受控制的增殖和积累,形成一个可触及或不可触及的异常组织。
肿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
良性肿瘤一般生长缓慢,不会侵犯周围组织或扩散到其他部位;而恶性肿瘤则具有侵袭性,可以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迁移至其他身体部位,形成转移瘤。
2. 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在血液或体液中可测得的特定物质。
它们通常与肿瘤细胞的活性相关,可以用于诊断、预后和检测治疗效果。
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癌抗原125(CA125)等。
3. 肿瘤基因检测肿瘤基因检测是利用现代遗传学技术对肿瘤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以了解肿瘤的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基因表达等信息。
肿瘤基因检测有助于了解肿瘤发生机制,指导个体化治疗和预测预后。
它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4. 肿瘤的切除和切除边缘肿瘤的切除是指通过手术将肿瘤及周围正常组织一起切除的治疗方法。
切除边缘是指手术切除组织的边缘,它包括切除组织与肿瘤之间的边界。
切除边缘的评估是判断手术是否完全切除肿瘤的重要指标,清除边缘意味着手术切除干净,成功率高;而不可切除边缘则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5. 放疗和化疗放疗是利用放射线杀死肿瘤细胞或抑制其生长的治疗方法。
它可以通过外部照射或内部放射源实施。
化疗则是使用抗癌药物来杀死肿瘤细胞或抑制其增殖。
放疗和化疗常常与手术一起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放疗和化疗也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用于预防癌细胞的复发和扩散。
6.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利用人体免疫系统的机制来抗击肿瘤。
它可以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的识别和攻击能力,或者通过给予患者免疫相关物质来增强免疫反应。
肿瘤与护理

【第十二章肿瘤与护理】一、名词解释1、肿瘤:机体正常细胞在内、外某些因素的长期作用下,产生过度增殖及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
2、根治性手术:将肿瘤所在器官的大部或全部,连同周围正常组织及区域淋巴结整块切除。
适用于早中期肿瘤。
3、扩大根治术:在原根治术范围基础上,适当切除附近器官及区域淋巴结。
适用于早中期肿瘤。
4、姑息术:以手术方法解除或减轻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适用于晚期肿瘤。
二、填空题5、肿瘤的发生与内源性和外源性2大类因素有关,其中内源性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其他因素)。
6、肿瘤的局部表现为:(肿块)、(疼痛)、(溃疡)、(出血)、(梗阻)。
7、TNM分期的含义是:T指(原发肿瘤大小),N为(淋巴结转移),M为(远处转移)。
8、为肿瘤病员手术前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应(轻柔),以防刺激肿瘤引起(癌细胞扩散)。
三、是非题9、恶性肿瘤进行放疗或化疗时应每周检查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
(√)10、肉瘤和癌都属于恶性肿瘤。
(√)11、病理检查是诊断恶性肿瘤最可靠的方法。
(√)12、良性肿瘤没有威胁生命的可能。
(×)四、简答题13、恶性肿瘤的扩散方式有哪几种?答:(1)直接浸润:肿瘤由原发部位直接向邻近组织或器官浸润、蔓延。
(2)淋巴转移:癌细胞侵入淋巴管后,沿淋巴引流区,由近及远转移到各级淋巴结,也可能越级转移或逆向转移。
(3)血行转移:癌细胞进入血管随血流转移,播散到全身各处组织脏器,形成转移癌。
(4)种植性转移:肿瘤细胞脱落后在体腔或中空性器官内发生的转移。
如胃癌种植转移至盆腔。
14、静脉注射肿瘤化疗药物时应有哪些注意点?答:(1)恶性肿瘤经过静脉用抗癌化疗前及化疗期间应了解患者的肝、肾功能及监测血象变化每周1~2次,若白细胞和血小板过低应暂停化疗,给予必要的支持治疗。
(2)药液配制应严格核对无误并注意有效期,必须应用新鲜配制的药液,在规定时间内注完。
肿瘤名词解释

肿瘤名词解释肿瘤是指在人体组织或器官中异常增生的一类疾病,它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种类型。
在医学领域中,肿瘤学是研究肿瘤的形成、发展和治疗的学科。
下面将对与肿瘤相关的一些常用名词进行解释。
1. 良性肿瘤(Benign Tumor):良性肿瘤是指细胞生长有限、形态规则,不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不具有转移能力的肿瘤。
它通常生长缓慢,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2. 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恶性肿瘤是指细胞生长无限、形态不规则,具有侵犯和破坏周围组织和器官,而且可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扩散至其他部位的肿瘤。
恶性肿瘤通常为癌症的一种。
3. 转移(Metastasis):转移是指恶性肿瘤从原发部位扩散至体内其他部分的过程。
转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是导致肿瘤治疗困难的原因之一。
4. 原发肿瘤(Primary Tumor):原发肿瘤是指恶性肿瘤最初发生的部位,即恶性肿瘤起源的地方。
5. 头颈肿瘤(Head and Neck Tumor):头颈肿瘤是指发生于头部和颈部的肿瘤,包括口腔、鼻腔、喉部、甲状腺等组织的肿瘤。
头颈肿瘤的发病率较高,早期发现与早期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6. 化疗(Chemotherapy):化疗是利用化学药物来治疗癌症的方法。
化疗药物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全身,杀死体内的癌细胞。
7. 放疗(Radiation Therapy):放疗是利用电离辐射来治疗肿瘤的方法。
放疗可以破坏癌细胞的DNA,阻止其增殖和扩散。
8. 手术切除(Surgical Resection):手术切除是通过手术方式将肿瘤从身体中完全切除的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通常适用于早期诊断的肿瘤,可以有效地控制肿瘤的扩散和复发。
9. 靶向治疗(Targeted Therapy):靶向治疗是利用特定的药物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具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可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10. 免疫疗法(Immunotherapy):免疫疗法是利用激活或增强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治疗肿瘤的方法。
肿瘤名词解释

肿瘤名词解释
肿瘤是一种异常细胞生长形成的组织,它可以在人体各个器官中产生。
肿瘤的成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习惯。
在医学上,肿瘤通常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种类型。
良性肿瘤
良性肿瘤是指生长缓慢,不会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通常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肿瘤。
良性肿瘤通常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治愈率较高。
常见的良性肿瘤包括脂肪瘤、肉芽肿等。
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是指生长迅速,可以侵入周围组织和器官,并向身体其他部位转移的肿瘤。
恶性肿瘤常常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危及生命。
治疗恶性肿瘤通常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
常见的恶性肿瘤有肺癌、乳腺癌等。
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是一种可以在体液或组织中检测到的特定分子或细胞,通常用于辅助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肿瘤的存在和发展情况,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肿瘤早期筛查
肿瘤早期筛查是指通过一系列检查手段检测肿瘤的早期征兆,以便尽早发现和治疗肿瘤。
早期筛查可以提高肿瘤治疗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死亡率。
常见的肿瘤早期筛查手段包括放射学检查、血液标志物检测等。
肿瘤虽然是一种常见疾病,但通过科学的预防、早期筛查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肿瘤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希望每个人都能关注自身健康,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肿瘤。
肿瘤 名词解释

肿瘤名词解释肿瘤名词解释1. 肿瘤(Tumor)•定义:肿瘤是指身体组织中异常增生的一类细胞聚集物,可以是良性的或恶性的。
•示例:常见的例子有乳腺良性肿瘤(如乳腺纤维腺瘤)、肺癌等恶性肿瘤。
2. 良性肿瘤(Benign Tumor)•定义:良性肿瘤是一类非癌性肿瘤,细胞增生有限,一般不会侵犯周围组织或扩散到其他部位。
•示例: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通常位于皮下组织,形成一个可以触摸到的小肿块。
3. 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定义:恶性肿瘤是一类癌性肿瘤,细胞增殖迅速,可以侵犯周围组织甚至扩散到其他部位。
•示例: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肿瘤,主要影响造血系统,导致骨髓中白血球异常增多,进而影响血液功能。
4. 转移(Metastasis)•定义:转移是指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传播到身体其他部位的过程。
•示例:乳腺癌的常见转移部位包括淋巴结、肺部、骨骼和肝脏等。
5. 原发肿瘤(Primary Tumor)•定义:原发肿瘤是指肿瘤最初形成的部位,后续转移的肿瘤称为转移性肿瘤。
•示例:在肺癌患者中,肺部的肿瘤是原发肿瘤,而转移到骨骼的肿瘤则称为骨转移性肿瘤。
6. 化疗(Chemotherapy)•定义:化疗是使用化学药物来杀灭或抑制癌细胞增殖的治疗方法。
•示例:对于一些不能通过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如胰腺癌,常规治疗方法之一是采用化疗。
7. 放疗(Radiation Therapy)•定义:放疗是利用高能射线照射肿瘤局部,以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治疗方法。
•示例:乳腺癌患者常常在手术后进行辅助放疗,以确保患者体内所有恶性细胞被清除。
8. 手术(Surgery)•定义:手术是通过切除肿瘤组织或整个器官来治疗或减轻肿瘤引起的症状的方法。
•示例:乙状结肠癌的常见治疗方式是通过手术切除肿瘤部分及周围健康组织,以阻止癌细胞扩散。
9. 晚期肿瘤(Advanced/Stage IV Tumor)•定义:晚期肿瘤是指癌细胞进一步扩散到身体其他器官或全身多个区域的肿瘤。
与肿瘤学相关的名词解释

与肿瘤学相关的名词解释1.肿瘤(Tumor):指异常细胞的不受控制地生长和分裂形成的结构,可以是良性(不会侵犯周围组织)或恶性(能够侵犯周围组织并扩散到其他部位)。
2.癌症(Cancer):是一种代表恶性肿瘤的术语,指肿瘤细胞具有侵袭性、能够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延伸到其他部位的特征。
3.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存在的特定化学物质,其存在水平可以在肿瘤的诊断和监测中提供信息。
4.良性肿瘤(Benign tumor):指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结节或肿块,但不具有恶性特征,无能力侵入周围组织或扩散到其他部位。
5.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指细胞不受控制地生长和分裂,并且有侵犯周围组织的能力,可以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转移到其他部位。
6.转移(Metastasis):肿瘤细胞从原发肿瘤扩散到其他部位的过程,这些扩散的肿瘤称为转移瘤。
7.原发肿瘤(Primary tumor):指肿瘤最初发生的部位,通常是恶性肿瘤的起源。
8.化疗(Chemotherapy):通过使用抗癌药物来杀死或控制癌细胞的治疗方法,常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
9.放疗(Radiation therapy):利用高能射线或其他辐射源来杀死癌细胞或停止其增殖的治疗方法,常用于局部控制癌症。
10.手术切除(Surgical excision):指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的方法,可以是恶性肿瘤的一种治疗方式,也可用于诊断确认。
拓展解释:11.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利用激活或增强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抑制肿瘤免疫逃逸、增加免疫反应等方式来提高抗癌能力。
12.靶向治疗(Targeted therapy):针对肿瘤细胞中特定的变异基因或异常蛋白进行治疗,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通常用于恶性肿瘤的个体化治疗。
13.早期诊断(Early detection):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或其他方法来尽早发现潜在的肿瘤,以便提供更好的治疗机会和预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题1.肠癌的好发部位为_______和________(2.1.1)乙状结肠直肠简答题1.简述左、右侧结肠癌的病变和临床特点。
(3.2.1)答:右半结肠癌以肿块、贫血及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左半结肠癌以肠梗阻为主。
2.导致大肠癌的危险因素有哪些?(2.3.2)答:①多发性家族性腺瘤病②慢性溃疡性结肠炎③出血性溃疡性结肠炎④盆腔接受放射治疗⑤大肠癌家族史者3.大肠癌有哪些病理类型?(2.2.1)答:腺癌、粘液癌、未分化癌4.简述大肠癌的扩散途径(2.3.2)答:1)局部扩散:沿着肠管周径及向深层浸润,平行肠管长轴方向的扩散较少,直接蔓延可以突破浆膜层而侵入邻近器官如肝、胆、膀胱、子宫、阴道等。
2)淋巴道转移:占60%。
结肠癌细胞经粘膜下层淋巴网穿过肠壁→肠壁面淋巴结→结肠旁淋巴结→中间淋巴结→中央淋巴结(主淋巴结)→主动脉旁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直肠癌细胞沿肠壁淋巴道→肠旁淋巴结→直肠上动脉或乙状结肠动脉旁淋巴结→肠系膜下动脉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3)血道转移:占34%,多转移至肝脏,次为肺,再次为骨、脑、卵巢。
极少转移至肾上腺或肾脏。
4)种植转移:癌细胞脱落种植在腹腔盆腹膜形成结节。
5.简述大肠癌的Duck’s分期(3.3.1)答: A:病变限于粘膜下或肌层;B:病变侵及浆膜或浆膜外或直肠周围组织;C:有局部淋巴结转移;D:伴远处淋巴结转移或血性转移,或病变已广泛侵及邻近器官而无法切除。
6.请列举3个大肠癌的主要化疗方案(6.2.2)答:LV/5-FU;FORFOX;FORFIRI二、填空题:1.异常组织细胞分为异形组织细胞、多核巨组织细胞、吞噬性组织细胞三型。
(3.3.2)2.异常组织细胞酸性磷酸酶及非特异性酯均为阳性,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及积分均明显低于正常值。
(4.2.1)3.异形组织细胞和(或)多核巨组织细胞对恶组有诊断意义。
(3.2.1)三、名词解释1.恶性组织细胞病(1.2.1):指异常组织细胞增生所致的恶性疾病。
临床有高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及进行性衰竭,病情凶险、顶后不良。
2.吞噬性组织细胞(3.3.3):其形态均正常巨噬细胞类同,浆内常吞噬大量血细胞.包括幼红细胞.成熟红细胞碎片,血小扳,偶有少数中幼粒细胞。
3.多核巨组织细胞(3.3.3):大小似巨核细胞,外形不规则,通常含核3—6个,彼此贴近或呈分叶状,核仁清晰。
四、简答题1. 简述恶性组织细胞病的诊断(5.2.1)。
答:对不明原因的长期发热而不能以感染性疾病解释者,尤其是伴有全血细胞减少和肝、脾、淋巴结肿大,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结合血象、骨髓象或淋巴结活检中找到大量异形或多核巨组织细胞,可以确立诊断。
五、论述题1.试论如何通过实验室待查来提高恶纵诊断的阳性率(5.3.2)。
答:恶组临床表现多样化,缺乏特异性,因此应结合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
外周血片异常组织细胞检出率不高,但血液离心后的白细胞层涂片观察,可提高阳性率。
骨髓涂片仍为首选方法。
出于病变呈局灶性,必须反复多部位骨髓穿刺。
有报道胸骨穿刺阳性率较高。
一般认为异常组织细胞质的改变比量更重要,单纯发现吞噬性组织细胞增多,不能确定诊断,应继续追踪。
淋巴结的病理学改变显著,浅表淋巴结活检又较方便,但必要时仍需多部位病理检查,以免漏诊。
二、填空题:1.组织病理学上淋巴瘤分为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
2.淋巴瘤共同的临床表现是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可伴发热、消瘦、盗汗及瘙痒全身症状。
3.在霍奇金病骨髓检查中如能找到R-S细胞对诊断有帮助。
4.霍奇金病组织学四种分型中淋巴细胞为主型预后最好,而淋巴细胞减少型最差。
国内以混合细胞型最常见,节结硬化型次之。
5.横膈上下均有淋巴结病变伴脾累及属淋巴瘤Ⅳ期。
6.中、高度恶性NHL的标准治疗方案是CHOP方案。
7.HD病化疗采用ABVD方案。
8.病变局限侵犯淋巴结以外器官及横膈间侧一个以上淋巴结区属淋巴瘤Ⅰ期。
三、名词解释1.淋巴瘤(1.2.1)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及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其发生多与免疫应答时,淋巴细胞向各种免疫应答细胞分化过程中发生的恶变有关,根据病理学改变,分为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
2.蕈样霉菌病(1.2.1)是T细胞源性淋巴瘤。
原发于皮肤,早期为湿疹样病损,皮肤瘙痒,表面斑疹。
以后发展为不规则瘤样结节,可扩散至淋巴结和内脏。
3.R-S细胞(1.3.2)何杰金病中镜下可见淋巴结的正常结构破坏消失,由瘤组织取代。
瘤组织中有一种独特的多核瘤巨细胞,体积大,直径大,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胞浆丰富,双色性或呈嗜酸性;核大,可为双核或多核,染色质常沿核膜聚集成堆,核膜厚。
核内有一大的嗜酸性核仁,直径约 3~4um,周围有一透明晕。
这种细胞称为R-S细胞。
双核的R-S细胞的两核并列,都有大的嗜酸性核仁,形似镜中之镜影细胞。
这些双核和多核的R-S细胞是诊断何杰金病的重要依据。
四、简答题1.简述霍奇金病的病理类型及各型预后(2.2.1)答:淋巴细胞为主型,预后好;节结硬化型,预后较好;混合细胞型,预后较差;淋巴细胞减少性,预后差2.简述淋巴瘤的临床分期(3.2.1)答; Ⅰ期:病变限于一个淋巴结或限于一个淋巴结外器官。
Ⅱ期:病变局限于膈的一侧。
单独累及2个以上的淋巴结区或同时直接蔓延至相邻的淋巴结外器官或组织。
Ⅲ期:膈两侧淋巴结都受累,可累及脾、并直接蔓延到邻近的淋巴结外器官。
Ⅳ期:肿瘤扩散至淋巴结外。
累及一个或多个淋巴结外器官或组织。
3.简述利妥昔单抗治疗淋巴瘤的原理、适应症和用法(6.3.1)答:CD20表达于95%以上的B淋巴细胞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HD的淋巴细胞为主型也有高密度表达。
利妥昔单抗(美罗华)是抗CD20单抗的鼠/人嵌合型单克隆抗体,可与B淋巴细胞上的CD20结合,并通过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DC)和抗体依赖性细胞的细胞毒性(ADCC)引发B细胞溶解的免疫反应。
凡是CD20(+)的B 细胞淋巴瘤均可用利妥昔单抗治疗。
与化疗联合可提高完全缓解率,延长无病生存时间。
用法:成年病人的单一治疗药,推荐剂量为375 mg/m2,静滴,每周1次,共4次。
4.简述影响HD预后的因素(3.2.1)答: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年龄,性别,全身状况五、论述题1. 试比较HD与NHL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的异同(3.3.2)二、填空题1.肝癌的大体分型有:弥漫型、小癌型、结节型、块状型(2.2.1)2.肝癌的并发症有: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结节破裂出血、继发感染(4.2.1)3.肝癌最常见的付癌综合征为_低血糖_和___红细胞增多症(3.2.1)4.肝癌的诊断标准为:病理组织学诊断是最可靠的诊断依据,但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也可做出肝癌的诊断:①血清AFP水平≥500μg/L,持续1月以上或≥200μg/L持续2月以上,并能排除妊娠及生殖腺胚胎癌;②有肝癌临床表现,经核素扫描、超声显像、CT扫描、肝动脉造影、X线横膈征、酶学检查等有3项肯定阳性并能排除继发性肝癌及肝良性肿瘤者;③有肝癌临床表现,并有肯定的远处转移或肉眼可见的血性腹水中找到癌细胞,并能排除继发性肝癌者。
(5.2.1)三、名词解释1.亚临床肝癌(1.2.1)经AFP普查检出的早期肝癌病例,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
2.小肝癌(1.2.1)单个结节直径小于3cm或两个结节直径之和小于3cm的肝癌。
3.AFP(4.2.1)甲胎蛋白,是在胚胎早期表达的糖蛋白,出生1周后消失。
肝癌细胞可重新表达AFP,使AFP血清水平显著上升,是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标志物。
正常值在25ug/L以下,当超过500ug/L时可诊断肝癌。
但良性疾病如慢性肝炎AFP也可显著增高。
四、简述题1.请列举3个导致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2.1.1)答:肝炎病毒、黄曲霉毒素、肝硬化2.何谓纤维板层型肝癌?有何临床特点?(2.3.4)答:纤维板层型肝癌是一种HCC的特殊组织学亚型,具有许多与普通型肝癌的不同特点。
虽然该肿瘤仅占HCC的1%—2%,但在35岁以下患者中的比例却高达40%,男女发病率基本相同。
腹痛、疲乏不适及体重减轻是常见主诉,三分之二的患者可扪及腹部包块,黄疽则较少见,这些症状体征比一般HCC早3月左右出现,肝功能检查可显示各项指标轻至中度异常,但血清AFP浓度升高的病例不到10%。
瘤内钙化灶是其最有帮助的影像学线索,确诊仍靠病理组织学,其特征是:强嗜酸性颗粒状的癌细胞浆;在癌细胞巢间有大量平行的板层状纤维基质。
该肿瘤常为单发,生长较缓慢,诊断时50%-70%患者可行完全切除,预后较好,恶性程度较一般HCC低。
对化疗、放疗不太敏感。
3.简述甲胎蛋白对肝癌的诊断价值(4.2.1)答:①AFP在诊断HCC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特异性仅次于病理组织学检查。
②可作为反映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的敏感指标。
③轻至中度异常时尚须与良性肝病、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肝炎相鉴别。
4.简述肝癌的诊断标准(5.2.1)答:病理组织学诊断是最可靠的诊断依据,但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也可做出肝癌的诊断:①血清AFP水平≥500μg/L,持续1月以上或≥200μg/L持续2月以上,并能排除妊娠及生殖腺胚胎癌;②有肝癌临床表现,经核素扫描、超声显像、CT扫描、肝动脉造影、X线横膈征、酶学检查等有3项肯定阳性并能排除继发性肝癌及肝良性肿瘤者;③有肝癌临床表现,并有肯定的远处转移或肉眼可见的血性腹水中找到癌细胞,并能排除继发性肝癌者。
5.原发性肝癌需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5.2.1)答:继发性肝癌,肝硬化,活动性肝病,肝脓肿,邻近肝区的肝外肿瘤,肝非癌性占位6.简述肝癌的简易临床分期(5.1.1)答:Ⅰ期指无明确肝癌症状体征;Ⅱ期为超过Ⅰ期标准而无Ⅲ期证据;Ⅲ期即指有明确恶病质、黄疽、腹水或远处转移之一。
7.肝癌的主要并发症有哪些?(3.2.1)答: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结节破裂出血,继发感染8.肝癌的四级预防是什么内容?(7.2.2)答:一级预防即指病因预防,包括“改水、防霉、防肝炎”等;二级预防可概括为早期检查、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即“三早”;三级预防指临床治疗,包括积极手术,二期切除、多次栓塞治疗、新旧疗法的同时与序贯综合应用及各种导向治疗等,可归纳为“积极、综合、特异”;四级预防即指晚期癌症治疗,如癌痛治疗,生物治疗等。
五、论述题1.肝癌主要有哪些临床表现?(4.2.1)答:肝癌起病隐匿,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而待出现典型症状时往往已到了中晚期,肝癌常见的症状有:(1)肝区疼痛:半数以上病人有肝区疼痛,多呈持续性胀痛或钝痛,有时放射至右肩部。
如肝癌结节破裂出血,可引起突发的剧烈腹痛。
(2)上腹部肿块:肝脏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或巨块,常有不同程度的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