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小学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
九色鹿教案

九色鹿教案九色鹿教案篇1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九色鹿》。
教材简析《九色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个民间故事。
课文通过写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落水人发誓永远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惩罚的事,告诉人们:做人要恪守信用。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只好”、“竟然”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文中人物形象,明白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只小动物,认真看黑板。
(板书:鹿)是什么?齐读。
2、你见过鹿吗?是什么样子的?3、在一片景色秀丽的山林中,有一只鹿。
同学们看——(课件出示九色鹿的美丽图片和文字)师生齐读: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人们都称它九色鹿。
4、喜欢九色鹿吗?喜欢就再读读。
5、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有关九色鹿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预习了课文,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检查。
1、检查生字词。
(课件出示生字词)(1)小组内检查,不会的组长或组内其他成员帮会他。
(2)齐读生字词。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调达,调达人发誓永远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调达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惩罚的事)(板书:九色鹿调达)3、通过预习课文,九色鹿和调达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小组派代表把你们的交流情况写在黑板上。
4、教师梳理小组交流板书情况。
九色鹿:漂亮、舍己救人、不图回报调达: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5、从各小组交流的情况看,同学们很会读书,对故事中的人物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九色鹿》这个故事,进一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感受故事带给我们的启发。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优秀5篇】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优秀5篇】人们很难接受与已有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一个人已有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
为您带来了5篇《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篇一《国王的宝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精致”“情愿”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一讲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读、说、议中理解课的内容,体会故事蕴涵的做人处事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爷爷的敬佩和赞叹的思想感情。
2、启迪教育学生要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并尽自己所能努力反民事情做得完美。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感悟课文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一、读题,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课题,全班读课题。
2、教师导读:同学们,这篇课文围绕国王的宝碗讲了一件什么事?又将给我们是什么启示呢?请大家自读课文。
二、出示要求,学生自读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围绕国王的宝碗讲了一件什么事?3、画出乌斯曼老爹说的话,并读一读。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读,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三、检查生字,整体感知1、检查生字新词(1)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指名读—读,其他正音,教师再强调。
字音:“曼”是前鼻音;“瓷”是平舌音;“拢”的声母址“|” 字形:注意“陶”字的右边里面足“伍”;“傻”下中部分的撇和点不能丢,注意区别“意”和“竞”。
(2)教师再出示生字词语卡片,让学生在读中巩固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读通课文的情况。
小学语文四年级苏教版课文原文精选

1.走,我们去植树迎着温暖的春风,迈开轻快的脚步,亲爱的少先队员们,走,我们一起去植树!荒滩,沟渠,山坡,公路到处回荡着,红领巾的欢声笑语,伴随金色童年的是一棵棵青翠的小树。
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片片枝叶都是快乐的音符,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健康、幸福。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
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
这时,杏树的主人正领着她的孩子走过来。
“爷爷,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是啊,杏花开了。
〞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哪天?今天开的。
〞孩子有些奇怪。
“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
〞竺爷爷补充了一句。
孩子答复不上来了,可是他不明白为什么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竺爷爷告诉他:“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
〞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
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突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的声音:“竺爷爷!竺爷爷!〞是谁喊得这么急?他赶忙走出书房,一看,就是前院的那个孩子。
“什么事情啊?〞“竺爷爷,杏花开啦!〞“什么时候?〞“刚刚。
〞“是第一朵吗?〞“是。
〞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
多么美丽的杏花呀!竺爷爷走出书房,翻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竺可桢爷爷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
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一声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毛毛细雨从天上洒落下来。
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
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灿烂无比的春天。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江雪》语文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江雪》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理解“江雪”的基本意思;•体会较高级的语言对表达的情感的深入渗透作用;•借助本篇课文,引导学生不断探讨自然与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进而启发学生尊重、爱护自然,关注社会、关心人生的某些方面。
二、教学准备黑板、粉笔、教材、课件三、教学过程3.1 导入1.向学生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
2.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的冬天都有哪些活动?有哪些场景?有哪些心情?3.2 阅读课文1.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大声朗读《江雪》这首诗歌,学习领会每个字、每个句子的意思。
2.逐句学习本篇诗歌,帮助学生理解生字和课文意思。
3.3 讲解诗歌1.通过教师的讲解,逐句、逐段分析诗歌的字面意思以及诗人想表达的意思。
2.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和常用句型,并适当进行造句练习。
3.4 朗诵讲解1.让学生朗读本篇诗歌,并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语音语调训练。
2.将诗歌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表演,通过朗诵讲解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本篇诗歌。
3.5 学生练习1.学生自己朗读《江雪》。
2.学生小组进行分组表演,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美妙之处,以更好地理解诗意。
3.6 思考讨论1.学生们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悟,讨论诗歌表达的意义和感想。
2.鼓励学生寻找与自然相关的话题,启发学生关注环保等问题,发挥想象力,写出自己的诗歌。
四、课后作业1.细读《江雪》,认真品味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并自己写一篇简短的心得体会。
2.和家人一起分享诗歌中的意义及学到的知识。
五、教学总结本节课中,通过阅读、讲解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江雪》这篇语文课文的相关知识,同时也通过这篇诗歌,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

第一课《老师,您好!》课文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架起金桥。
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每当看到时代在飞速地前进,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涛:老师,您好!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
啊,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每当看到鲜花在幸福地开放,我就情不自禁地衷心祝愿:老师,您好!第2课《但愿人长久》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苏轼。
有一年,他被朝廷派往密州去做官。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
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
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
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
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少再有见面的机会。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月亮渐渐西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
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
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第3课《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泉城》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泉城》一、教材解读:这是一篇写景状物的课文,介绍了泉城特色的自然景观。
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
文章开头总写了济南的泉不仅多而且美,结尾写了泉城名字的由来。
文中分四个自然段生动而详细地介绍了珍珠泉的“神奇”,五龙潭“泉多”,黑虎泉“水声喧腾”,趵突泉的“大、清、美”,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思路:1、旧知导入,学习第六自然段,总领全文。
2、引领学生精读第一自然段,品词品句,感受泉的形态美、声音美。
3、放手自主学习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抓住特点有侧重地学习四在名泉。
激发热爱自然之情怀。
4、课外延伸,鼓励积累阅读。
四、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首尾两个自然段。
3、理清课文脉络。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联系已有知识,导入,学习第六自然段:1、很多城市都有别称,你知道以下几个城市的别称吗?山城冰城羊城春城2、(板书:泉城)你知道它是指哪儿吗?为什么称济南为“泉城”呢?文中有一个自然段写出了它名字的由来,能找到它吗?。
师评:以泉水而闻名天下,难怪会有这样的别称!3、出示第六自然段,齐读。
4、济南的泉水多有名呀!(点红:天下闻名)读词,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二、初读课文:1、过渡:说到泉城济南,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
那就让我们跟随着课文去泉城看看那里天下闻名的泉吧!2、生自由读文3、交流:这篇文章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相机板书:泉多泉美4、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课文的生字词,你认识它们了吗?(出示第一组词语):济南约一亩见方拎悬崖洞*喷吐占三堆白雪这些四字词语,有二类字,有多音字,能读好吗?(出示第二组词语):白浪翻滚晶莹剔透明珠散落银花盛开游鱼水藻虎啸狮吼秋雨潇潇水声喧腾昼夜不息天下闻名5、生字回到课文中,一起来读课文。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开天辟地》PPT课件

教学流程
• (二)练习配对找联系。从中感受并体会想象的丰富 性和合理性。
•气
风云
• 声音
雷霆
• 左眼
太阳
• 右眼
月亮
第四单元课文说明
• 古希腊神话主要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 说两部分。
• 神话是古希腊文学的土壤,以后的诗歌、 悲剧等许多文学作品都以它为题材,它 对于后代作家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 神话故事一方面带给我们无限的奇趣和 遐想,另一方面,神话人物的无私奉献, 敢于斗争的精神,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 的精神财富。
中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发出的声音变成
了轰隆的雷霆,左眼变成了光芒万丈的太阳,
右眼变成了皎洁明媚的月亮,隆起的肌肉变
成了三山五岳,流淌的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
河,筋脉变成了纵横交错的大道,皮肤变成
了万顷良田,就连流出的汗水也变成了滋润
万物的雨露甘霖。
教学流程
• 方法指导 • (一)整体感知找规律。这一自然段讲
教学流程
• 二、自读课文,感知形象。 •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
文大意。自读课文时,要让学生读准生字的 字音,认清字形,读通课文。
(这样的设计,尊重了学生急于展示自已 的感受。又能让学生对古代神话故事产生浓 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让学生有 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为学习本课奠定感情 基础。)
•
《开天辟地》教学分析
本课讲述的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神话传说。 天地间本来是混沌一团的,一个名叫盘古的 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 出世间万物的故事,从此才有了人类历史。 赞颂了盘古开创天地的功绩和崇高的献身精 神。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

第一课《老师,您好!》课文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架起金桥。
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每当看到时代在飞速地前进,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涛:老师,您好!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
啊,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每当看到鲜花在幸福地开放,我就情不自禁地衷心祝愿:老师,您好!第2课《但愿人长久》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苏轼。
有一年,他被朝廷派往密州去做官。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
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
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
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
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少再有见面的机会。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月亮渐渐西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
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
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第3课《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老师,您好!》课文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架起金桥。
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每当看到时代在飞速地前进,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涛:老师,您好!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
啊,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每当看到鲜花在幸福地开放,我就情不自禁地衷心祝愿:老师,您好!2《但愿人长久》课文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苏轼。
有一年,他被朝廷派往密州去做官。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
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
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
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
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少再有见面的机会。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月亮渐渐西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
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
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课文望洞庭 --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4《秋天》课文秋天到了,小草黄了,树叶也黄了。
一阵阵凉风吹过,树叶纷纷扬扬飘落下来。
田野里,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
棉花吐絮了,露出洁白的笑脸。
红玛瑙似的高粱点着头,好像在说:“丰收的季节真美丽!”果园里,苹果的脸涨得通红。
石榴笑得咧开了嘴。
水灵灵的葡萄,红彤彤的枣,随风送来一阵阵清香。
打谷场上,丰收的粮食堆得像一座座小山。
公路上,运粮食的汽车来回奔跑。
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到处都能听到人们的笑声。
5《天安门广场》课文天安门广场位于首都北京的中心,它是世界上最宽广、最壮观的城市广场。
广场北端是天安门。
天安门红墙黄瓦,雕梁画栋,显得雄伟壮丽。
天安门前是金水河,河上横跨着五座汉白玉石桥,这就是金水桥。
金水桥两旁有一对汉白玉华表,上面雕刻着蟠龙花纹,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显得格外挺拔。
登上天安门城楼向南眺望,整个广场尽收眼底。
广场中央矗立着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正面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广场南端是毛主席纪念堂。
东西两侧,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巍峨壮丽的人民大会堂遥遥相对。
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
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
人民领袖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从此,天安门广场成了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
清晨,东方露出了淡淡的曙光,天安门城楼在晨曦中显现出它的雄姿。
庄严的升旗仪式就在这时开始,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
每当节日到来,天安门广场更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无数盆鲜花组成一个个大花坛,把广场装点得犹如五彩缤纷的大花园。
入夜,华灯齐放,礼花飞舞,天安门广场一片辉煌。
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们翩翩起舞,纵情歌唱。
鲜花与彩灯辉映,礼花伴歌声齐飞,天安门广场沸腾起来了。
6《徐悲鸿励志学画》课文1919年春天,年轻的画师徐悲鸿考取了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来又向法国著名的绘画大师达仰学画。
达仰很看重这位刻苦努力的中国学生,热情地指导他,这却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
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
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当时,巴黎的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欧洲绘画大师的作品,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
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
经过潜心临摹,徐悲鸿的画技有了很大的提高。
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
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
三年过去了,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
他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画界。
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
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
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7《虎门销烟》课文1839年6月3日,天刚蒙蒙亮,广州城就沸腾起来了。
城门旁张贴着一张大布告,人们纷纷前来围观。
有的人大声宣读着:“钦差大臣林则徐,遵皇上御旨,于6月3日在虎门滩将收缴的洋人鸦片当众销毁,沿海居民和在广州的外国人,可前往观瞻……”老年人边听边点头,笑盈盈地捋着胡须。
青年人兴奋地挥着拳头,赞不绝口。
顽皮的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高兴地叫喊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快到虎门滩去看呀!”成群结队的百姓,穿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起劲地舞着狮子和龙灯;孩子们用竹竿挑着一挂挂鞭炮,劈里啪啦,震耳欲聋。
浩浩荡荡的人流,向虎门滩涌去。
前往虎门滩的群众,经过英国洋馆。
那里,过去英国人趾高气扬,不可一世。
可今天,洋馆却死一般寂静,几个在窗口向外探望的英国商人,见人海如潮,喊声震天,吓得赶忙把头缩了回去。
虎门离广州城约有一百多里地,人们冒着6月的骄阳,经过长途跋涉,前来观看。
虎门海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虎门滩高处,挖了两个15丈见方的销烟池,池子前面有一个涵洞,直通大海,后面有一个水沟,往里灌水。
池子周围搭了几个高台,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等文武官员,在高台上监督销烟。
销烟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后把一包包海盐倒入池内,再把烟土切成四瓣扔进水里。
等烟土泡透后,再把一担担生石灰倒进池子里。
不一会儿,池子像开了锅似的,黑色的鸦片在池子里翻来滚去,一团团白色烟雾从池子里往上蒸腾,弥漫了整个虎门滩。
围观的群众欢呼跳跃。
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开了,销毁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
许多外国商人看到这惊天动地的场面,都非常震惊,便恭恭敬敬地走到林则徐的台前,摘下帽子,躬身弯腰,表示敬畏。
林则徐浩然正气地对他们说:“现在你们都看到了,天朝严令禁烟。
希望你们回去以后,转告各国商人,从此要专做正当生意,千万不要违犯天朝禁令。
走私鸦片,自投罗网。
”商人们洗耳恭听,连声称是。
两万多箱鸦片,23天才全部销毁。
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8《泉城》课文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
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了。
珍珠泉在泉城路北。
泉池约一亩见方,清澈见底。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
在阳光的映照下,那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
五龙潭在旧城的西门外,由五处泉水汇注而成,所以人们称它“五龙潭”。
在五龙潭的周围还有月牙泉、悬清泉、古温泉等,组成了五龙潭泉群。
黑虎泉的源头在悬崖下的洞穴中。
泉口是用石头雕成的三个老虎头,泉水便从“老虎”的口里不断地喷吐出来。
水声喧腾,昼夜不息。
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位于西门外的趵突泉公园内。
一个开阔的方形泉池,差不多占了大半个公园。
池里的水很清,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
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9《九寨沟》课文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
因为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九寨沟。
从南坪西行40公里,就来到九寨沟。
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
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
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
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
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
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
也许,就在不远处,有一只体态粗壮的金丝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
也许,会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羚羊突然窜出来,还没等你看清它们,又消失在前方的丛林中。
也许,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密密的竹丛中,发现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正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
也许,你还会看见一只行动敏捷的小熊猫,从山坡跑下谷底,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10《田园诗情》课文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极目远眺,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是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
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正在低头吃草;有的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
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
绿意盎然的村野乡间,是大片大片鲜艳的郁金香。
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
成群的骏马骠悍强壮,腿粗如桩,鬃毛随风飞扬。
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自由驰骋。
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
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
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
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
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的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着。
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
车船过后,一切又归于平静。
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
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