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1-5课)
四年级上册语文1-4单元课文重点内容梳理

《蝴蝶的家》全文以“蝴蝶的家在哪里?”贯穿,讲述“我”为雨中的蝴蝶深感担忧,不断找寻蝴蝶的家而最终无果,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蝴蝶的关心,对幼小生灵的喜爱之情。
第9课《古诗三首》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这首诗描 Nhomakorabea了从傍晩到夜幕降临后江面上的景色,描写了四种景物:残阳、江水、露、月,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题西林壁》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诗题意思:写在庐山西林寺墙上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诗写了诗人从横、侧不同的角度,处在远、近、高、低不同位置观看庐山的感受。这首诗告诉我们: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事物。
《雪梅》这首诗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第12课《盘古开天地》
《盘古开天地》按照事情发展(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讲述了巨人盘古用神力开辟天地、以身躯化为万物的故事,赞美了他伟大的开创精神和勇于献身的美好品质。
第13课《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选自《山海经·北山经》,我还知道里面收录的神话故事有:《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塑造了坚韧不拔、不屈不挠、不畏艰难,敢于同困难斗争到底的精卫形象。
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是丹麦的安徒生。这篇文章重点描写了第五粒豆的神奇经历,它在长叶、爬藤、开花的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第6课《夜间飞行的秘密》
《夜间飞行的秘密》通过讲述蝙蝠夜间飞行与飞机安全夜航原理的相似性,启发我们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探索其中的内在联系,善于思考,热爱科学。
起因:天地忽然发生变动,整个世界陷入一片混乱和恐怖。
【学霸课堂笔记】语文四年级上册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部编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解读第5课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前预习善阅读: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1-2遍课文,通过课后生字表和字典解决字词障碍。
尝试用生字扩词和造句。
2.★重点阅读13-24段内容,可以分角色朗读。
提出自己的问题,带着问题重读课文,在课文中尝试找到答案,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
(重点)3.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标出生字词,划出自己不理解的新词。
联系上下文尝试在文中找到解释。
4.找到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词语,抄在积累本上。
广积累:1.请给生字注音,找到小刺猬爱吃的果子。
A.jiá B jíaA tànB ch énA yìB ài2.写一写,注意字的结构,并口头组词。
豌 恐适硬 舒 耐绕曾僵苔荚探溢写法指导●左右结构的字,要左右对比,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绕:右上角没有一点。
★豌:左窄右宽。
“豆”末横变提,左伸右缩。
巧记:“豌—碗”是形近字。
舒:“舍”第二笔变点;“予”竖钩宜长。
巧记:舍+予=舒。
硬:左窄右宽。
“更”的撇为竖撇,捺伸展。
耐:左短右长。
“而”下部向内收。
僵:两个“田”匀称,与三横间距相等。
巧记:三横分两田,一人旁边站。
●上下结构要找主笔,注意重心相聚,比例的当。
恐:上部左窄右宽;“心”的卧钩托上,三点呼应。
曾:上部略扁;下边“日”呈长方形。
●上中下结构,中间的笔画不易写得太大,注意比例。
苔:“艹”部略扁;中间的笔画不易写得太大。
●左半包时要偏右,右半包时则偏左,上三包围要靠上,左三包围下横长,下三包围包一半,全包围时写中间。
适:“舌”不宜过大;“辶”平捺长伸,托住被包围的部分。
3这篇课文的作者是___,他是___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你读过他的哪些作品呢?____________________勤思考: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豆荚里五粒豆都经历了什么?结果怎样?5.看着这粒给自己带来希望和勇气的豌豆,小女孩会对它说些什么呢?读了这篇童话,你又有什么启发或收获呢?6.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4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

4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
一、基本概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是《观潮》,这篇文章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将自然美、人情美巧妙地交织在一起,表现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二、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将自然美、人情美巧妙地交织在一起,表现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三、分段
1.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2.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象。
3.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4.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写潮头过后的景象。
这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由远及近,生动地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
情。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课文及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课文及知识点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课文及知识点《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安徒生创作于1853年的一篇童话。
那么这篇四年级语文课文我们该怎么学习呢?以下是我准备的一些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课文及知识点,仅供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文原文有一个豆荚,里面有五粒豌豆。
豆荚和豌豆都是绿的,豌豆就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的。
豆荚在生长,豌豆也在生长。
豌豆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坐成一排。
太阳在外边照着,把豆荚晒得暖洋洋的。
这里既温暖,又舒适;白天明亮,夜间黑暗。
豌豆坐在那儿越长越大,它们想,我们得做点儿事情啊。
“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吗?”它们中的一个问,“老这样坐下去,我恐怕会变得僵硬起来。
我似乎觉得外面发生了一些事情——我有这种预感!”许多天过去了。
豆荚变黄了,这几粒豌豆也变黄了。
“整个世界都变黄啦!”它们说。
忽然,它们觉得豆荚震动了一下。
豆荚被摘下,跟许多别的丰满的豆荚在一起,溜到一个口袋里去了。
“我们不久就要被打开了!”豌豆们说。
于是它们就等待这件事情的到来。
“我倒想要知道,我们之中谁会走得远!”小的一粒豆说,“是的,事情马上就要揭晓了。
”啪!豆荚裂开来了。
那五粒豆子全都躺在一个孩子的手中。
这个孩子紧紧地捏着它们,说可以当作玩具枪的子弹用。
他马上把第一粒豆子装进去,把它射了出去。
“现在我要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了!如果你能捉住我,就请你来吧!”第一粒豌豆说完就飞走了。
“我,”第二粒说,“我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
这才像一-粒豌豆呢,而且与我的身份非常相称!”于是,它也飞走了。
“我们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其余的两粒说,“不过,我们还得向前滚。
”在没有被装进玩具枪之前,它们从小孩的手中滑落到地上,打起滚来。
但这两粒豆终还是被装进玩具枪里去了。
它们说:“我们才会射得远呢!”“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后的那一粒说。
它被射到空中,落到顶楼窗子下面的一块旧板子上,正好钻进一个长满了青苔的裂缝里。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文原文及知识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文原文及知识点课文原文有一个豆荚,里面有五粒豌豆。
豆荚和豌豆都是绿的,豌豆就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的。
豆荚在生长,豌豆也在生长。
豌豆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坐成一排。
太阳在外边照着,把豆荚晒得暖洋洋的。
这里既温暖,又舒适;白天明亮,夜间黑暗。
豌豆坐在那儿越长越大,它们想,我们得做点儿事情啊。
“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吗”它们中的一个问,“老这样坐下去,我恐怕会变得僵硬起来。
我似乎觉得外面发生了一些事情——我有这种预感!”许多天过去了。
豆荚变黄了,这几粒豌豆也变黄了。
“整个世界都变黄啦!”它们说。
忽然,它们觉得豆荚震动了一下。
豆荚被摘下,跟许多别的丰满的豆荚在一起,溜到一个口袋里去了。
“我们不久就要被打开了!”豌豆们说。
于是它们就等待这件事情的到来。
“我倒想要知道,我们之中谁会走得最远!”最小的一粒豆说,“是的,事情马上就要揭晓了。
”啪!豆荚裂开来了。
那五粒豆子全都躺在一个孩子的手中。
这个孩子紧紧地捏着它们,说可以当作玩具枪的子弹用。
他马上把第一粒豆子装进去,把它射了出去。
“现在我要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了!如果你能捉住我,就请你来吧!”第一粒豌豆说完就飞走了。
“我,”第二粒说,“我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
这才像一-粒豌豆呢,而且与我的身份非常相称!”于是,它也飞走了。
“我们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其余的两粒说,“不过,我们还得向前滚。
”在没有被装进玩具枪之前,它们从小孩的手中滑落到地上,打起滚来。
但这两粒豆最终还是被装进玩具枪里去了。
它们说:“我们才会射得最远呢!”“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最后的那一粒说。
它被射到空中,落到顶楼窗子下面的一块旧板子上,正好钻进一个长满了青苔的裂缝里。
青苔把它裹起来,它躺在那儿真可以说成了一个囚犯。
四年级上册语文5课课堂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5课课堂笔记一、生字词。
1. 会认的字。
- 豌(wān):豌豆,一种植物。
可组词“豌豆”“豌豆苗”。
- 按(àn):按照,依照。
如“按顺序”“按部就班”。
- 舒(shū):伸展、宽解。
像“舒服”“舒展”。
- 适(shì):适合、恰好。
组词“适宜”“适应”。
- 恐(kǒng):害怕、畏惧。
例如“恐惧”“惊恐”。
- 僵(jiāng):僵硬,肢体不能活动。
如“僵硬”“僵持”。
- 硬(yìng):坚固,与“软”相对。
可以组成“坚硬”“强硬”。
- 枪(qiāng):一种武器。
组词“手枪”“枪支”。
- 耐(nài):受得住、禁得起。
像“耐心”“耐力”。
- 探(tàn):寻求、试图发现。
如“探索”“探究”。
- 愉(yú):和悦、快意。
组词“愉快”“愉悦”。
- 曾(céng):表示从前经历过。
如“曾经”。
2. 会写的字。
- 豌: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边“豆”字最后一横变为提,右边“宛”字的宝盖头要写得宽一些。
- 按: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右边“安”字的一横要写长些,托住上面的部分。
- 舒:左右结构,左边“舍”字的捺要变为点,右边“予”字的横钩不要写得太长。
- 适:半包围结构,“辶”的捺要写得舒展,里面的“舌”字要写得紧凑些。
- 恐:上下结构,上面的“巩”字要写得窄小,下面的“心”字要写得扁一些。
- 僵:左右结构,左边“亻”要写得窄长,右边“畺”字中间的横画间距要均匀。
- 硬: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左边“石”字的横画要写短,右边“更”字的捺要写得有力。
- 枪:左右结构,左边“木”字的捺变为点,右边“仓”字的撇要写得舒展。
- 耐:左右结构,左边“而”字的竖画要写直,右边“寸”字的横画要写短。
- 探:左右结构,左边“扌”要写得窄长,右边“深”字去掉三点水后的部分要写得紧凑。
- 愉:左右结构,左边“忄”要写得窄长,右边“俞”字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及反思(精选5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及反思(精选5篇)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及反思篇1教学目标1.认识“荚、豌、按”等8个生字,会写“豌、按、适”等12个字。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3.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
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4.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
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教具准备一、师生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看五颗小豌豆从豆荚房子里跳出来,来到这个世界上,同学们想象一下将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教师板书: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在读文过程中,圈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分析记忆字形。
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出示生字“荚、豌、按、僵、苔、囚、框、溢”(课件出示2)“构”是“木”加“匡”;“荚、苔”的偏旁都是草字头;“豌—碗”是形近字;“囚—因”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豌、按、适、恐、枪、耐、玻、璃、探、愉、绕、曾”(课件出示3)指导书写:“豌、按、枪、玻、璃、探、愉、绕”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绕”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角没有一点。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课堂小结1.学生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及反思【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准确认读、书写本课时的生字、词语。
2.边读课文,边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3.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无限愉快和生机。
【过程与方法】1.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五粒豆的语言,内心活动。
2.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品读课文中,学习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难点理解和体会最后一粒豆的发芽、开花,给窗子边躺着的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安徒生童话读本、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查阅安徒生童话及相关信息。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培养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初读文章,理解字词1.了解安徒生写这篇童话时的一个小故事。
2.自由读文,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二、再读文章,整体感知1.再读课文,思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都发生了什么事?2.读后小组交流:你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3.全班交流:(1)你体会到了什么?(2)提出疑难问题。
三、默读课文,积极思考1.提出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准备小组交流。
2.老师提示提出问题的方法。
发问的词有:谁什么怎么样发问的地方能够是:对课题、对主要人物、对主要事件、对结果、或者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小组交流各自提出的问题,并对能解决的问题讨论解决,对自己充足满意的答案提出来大家讨论。
4.展示各小组问题,梳理出问题清单。
对照课后的问题清单,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1-5课)
有的小学生存在着一些畏难情绪,突出表现就是不喜欢背诵课文,不善于背诵课文,结果是花费了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1-5课),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1-5课)
《观潮》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雅鲁藏布大峡谷》
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一个是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一个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雅鲁藏布江河床的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河。
它的下游围绕喜马拉雅山东端的最高峰,形成一个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在青藏高原上切割出一条长504千米的巨大峡谷。
峡谷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但他们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一争高下。
雅鲁藏布大峡谷,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云遮雾涌,神秘莫测。
大峡谷的水,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从涓涓细流、帘帘飞瀑到滔滔江水,真是千姿百态。
大峡谷的山,从遍布热带雨林的山脉到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
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在同一坡面上,从高到低形成了九个垂直自然带。
不同高度的自然带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犹如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在这里,可以见到从寒冷的北极到炎热的赤道分布的动植物。
许多珍贵的林木和花卉生长在人迹罕
至的地方,各种野生动物攀援穿梭其间,真不愧“植物类型博物馆”和“动物王国”的美誉。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
可以预料,在本世纪,雅鲁藏布大峡谷必将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一个热点。
《鸟的天堂》
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
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
我们走过一条石子路,很快就到了河边。
在河边大树下,我们发现了几只小船。
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
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去。
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
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
树叶真绿得可爱。
那是许多藏盛的榕树,看不见主干在什么地方。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
一个朋友说那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
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
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火烧云》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
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
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
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
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
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
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
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
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
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
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
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
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
土地是湿的,大概涨潮的时候河水会冲上岸去。
“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
于是船开了。
一个朋友拨着桨,船缓缓地移向河中心。
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
那是个有山有塔的地方。
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这一次是在早晨。
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
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水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我感到一点儿留恋。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1-5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