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超早期CT表现(体现水平的时候到了!!)

脑梗死超早期CT表现(体现水平的时候到了!!)
脑梗死超早期CT表现(体现水平的时候到了!!)

男性,71岁,左侧肢体无力2小时,既往健康状况良好。发病后立即查CT:

从这两张片子看,都没有很明显的病灶,但仔细看可见右侧颞顶叶片状低密度影,脑沟回模糊、皮髓分界不清,1天后复查CT:

所谓的超急性脑梗死(临床根据发病时间,目前认为为6H以内)在病理学上是脑细胞毒性水肿时期。此时,血脑屏障完整。在影像学上要注意有无脑局部肿胀的表现。CT:注意双侧脑沟是否对称,双侧内囊和外囊是否清晰可见,岛叶与外囊是否可以区分。MR:T1WI上要注意双侧脑沟是否对称,脑回是否有增粗表现。此外还要注意血管是否异常。图1-2为超急性期CT表现。病变在那一边?图3-4为MR的T1WI和T2WI,你能看到局部脑肿胀么?

图1 图2

图3 图4

图1:左侧外囊与岛叶分界不清。图2:左侧脑沟明显变浅。图3:左侧岛叶盖部的脑回可见增粗;图4:左侧外侧裂内的血管流空影消失。上述表现为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表现。病理基础为细胞毒性水肿。

脑梗塞早期的CT征象:

1、动脉高密度征(致密动脉征):表现为一段动脉密度增高,CT值高于正常动脉,而低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其形成机制商不清,主要见于大脑中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其次是椎-基底动脉。

2、岛带征:脑岛灰质、白质界限模糊,呈均一的淡的密度影。

3、豆状核征:豆状核轮廓模糊,密度与脑白质一致或稍低。

4、皮质征:皮质局限性密度减低,与脑白质密度一致。

5、早期低密度改变。

6、占位效应。

以上表现多与脑动脉闭塞后引发的细胞内水肿和血管源性水肿有关,属非特异性表现,其中豆状核征、岛带征、皮质征及早期低密度改变是诊断早期脑梗塞的可*指征,动脉高密度征、占位效应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

另外:诊断时需密切结合病史、病征。梗塞灶的CT表现时间的早晚,除与CT分辨率和诊断水平有关外,还取决于梗塞灶的大小、部位和缺血程度等。

豆状核征:

左偏瘫1.5小时,CT平扫示右侧豆状核密度降低与白质一致

2天后复查,右侧豆状核区明显低密度影

岛带征:

左偏瘫5小时,CT平扫右侧脑岛带区灰质密度降低与白质一致

33小时后复查,脑岛带区程明显低密度影

皮质征:

偏瘫5小时,CT示右额颞皮质呈楔形密度减低与白质一致

A 71岁男性左大脑中动脉梗塞后1.5小时CT所见。示左岛带消失。(有尾箭头)与正常的右侧岛带对比(三角箭头)。左豆状核似乎正常。

B CT后马上进行左颈动脉造影,示左大脑中动脉M2段栓子闭塞(有尾箭头)。外侧豆纹动脉(三角箭头)从其起源很好的显示出来。

A 57岁女性左大脑中动脉梗塞后3小时CT所见。示左豆状核后外侧显示欠清(箭头)。

B 左颈动脉造影示左大脑中动脉闭塞伴随豆纹动脉局部显示(箭头)。

A 60岁女性左大脑中动脉梗塞后2小时CT所见。示左豆状核整体显示不清(箭头)。

B CT后马上进行左颈动脉造影,示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起始处闭塞(箭头)。没有豆纹动脉显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