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物学实验8、_两栖纲及爬行纲分类

合集下载

实验十六两栖纲及爬行纲分类

实验十六两栖纲及爬行纲分类

实验十六两栖纲及爬行纲分类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的学习,能够掌握两栖纲和爬行纲动物体形测量的一般方法以及检索表的使用方法;熟悉常用的分类术语;认识一些常见的代表动物,并掌握它们所在目的特征。

二、实验内容代表性及常见的两栖纲、爬行纲动物的识别;鉴定术语及测量方法。

三、仪器设备电脑、投影仪、测量用具等。

四、实验材料两栖纲及爬行纲代表种的浸制标本、剥制标本等。

五、实验操作与观察(一)、分类的基本知识一一鉴定术语。

1.无尾两栖动物:外部形态说明。

体长:自吻端至体后端;头长:自吻端至颌关节后缘,头宽:左右颌关节间的距离;吻长:自吻端至眼前角;鼻间距:左右鼻孔间的距离;眼间距:左右眼睑内缘之间最窄距离;上眼睑宽:上眼睑最宽处;眼径:眼纵长距;鼓膜宽:最大直径,前臂手长:自肘后至第三指未端,后肢全长:自体后正中至第四趾末端;胫长:胫部两端间的距离;足长:自内跖突近端至第四趾未端;吻棱:颊部及其他部分参阅图。

2.有尾两栖动物:外部形态说明。

体长:自吻端至尾末端;头长;自吻端至颈褶;头宽:左右颈褶的直线距离(或头后宽处);吻长:自吻端至眼前角;眼径:与体轴平行的眼径长;尾长:自肛门后缘至尾末端;尾高:尾最高处的距离;(二)、两栖纲分类:现在生存的两栖动物可分为三个目:无尾目、有尾目和无足目。

无尾目(Anura):为两栖纲中身体结构复杂,种类和数量都很多的类群。

我国常见种类的分科检索如下(供参考):1.舌为盘状,周围与口腔粘膜相连,不能自如伸出……盘舌蟾科(Discoglossidae)舌不成盘状,舌端游离,能自如伸出 (2)2.肩带弧胸型 (3)肩带固胸型 (5)3.上颌无齿;趾端不膨大;趾间具蹼,耳后腺存在,体表具疣……蟾蜍科(Bufonidae)上颌具齿 (4)4.趾端尖细,不具粘盘;耳后腺存在………………………锄足蟾科(Pelobatidae)趾端膨大,成粘盘状。

耳后腺缺,大部树栖性……………………雨蛙科(Hylidae)5.上颌无齿,趾间几无蹼;鼓膜不显……………………………姬蛙科(Microhylidae)上颌具齿;趾间具蹼;鼓膜明显6.趾端形直,或末端趾骨呈丁字形…………………………………… 蛙科(Ranidae)趾端膨大呈盘状。

实验八 蛙的外形与解剖、两栖纲和爬行纲

实验八  蛙的外形与解剖、两栖纲和爬行纲

22
8.骨骼系统(示范) 蛙的骨骼由中轴骨(头骨与脊柱)和附肢 骨(前肢、后肢)组成
23
(四)两栖类的分类特征及量度
全长 、头体长、 头长、 头宽、 吻长、 眼径、 尾长、尾高、尾宽、前肢长、后肢长、眼间距、鼓 膜径 、前臂及手长 、腿或后肢全长
有尾两栖类的量度
24
无尾两栖类的量度
25
(五)两栖纲的分类和认识常见种类 现存两栖纲分属3个目:蚓螈目、蝾 螈目(有尾目)和蛙形目(无尾目)。 在标本室认识常见两栖纲经济种类。
28
2
二、实验材料
1.活蛙、蛙的解剖标本、蛙的骨骼标本、 蛙神经系统标本等。 2.两栖纲和爬行纲各目及主要科代表种浸 制标本、剥制标本。

3
三、实验器具 解剖盘、蜡盘、解剖剪、各种镊子、大头针、 放大镜、吸水纸、棉花、直尺、卡尺等。
4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蛙的外形观察 将活蛙静伏于解剖盘中,观察其身体及 呼吸运动。蛙可分为头、躯干和四肢3部分。 如何区分? 体表、口、外鼻孔、眼 (上眼睑、下 眼睑、瞬膜)、鼓膜、声囊、四肢、泄殖孔 用手摸蛙的体表,是否粘滑?这有何作用?
9
再用镊子提起腹部肌肉,用剪刀沿腹中线 略偏左侧(避开腹大静脉),剪开腹壁至肩带 之剑突,然后向左、向右剪开。小心剥离腹壁 上的腹大静脉,再将腹壁向两侧翻开,用大头 针固定在蜡盘上,暴露内脏。 原位观察:可见心脏位于体腔前端,外由 包心膜包裹。心脏背面两侧之囊状器官为肺 (有时肺囊会充气如吹胀的气球)。肝脏、胃 等位于心脏的后方。 观察完各器官系统的相对位置后,再在中 间剪开肩带,并小心向左右两侧剥离,进行内 部结构观察。
(三)蛙的内部结 构解剖与观察
将蛙麻醉或处死后, 先观察口咽腔内结构。

脊椎动物亚门六纲八大系统

脊椎动物亚门六纲八大系统

脊椎动物亚门分为6纲: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

八大系统中各纲特征一、运动系统1、圆口纲1、骨骼系统:仅有软骨,无硬骨。

(1)头骨:无上下颌。

颅骨不完全。

(2)咽骨(咽颅):为一软骨条相编结而成的软骨篮,称鳃笼,与其他脊椎动物的咽弓没有同源关系,鳃笼紧贴在皮下,包在鳃囊外面,不分节;而咽弓是分节的,着生于咽内壁。

2、脊索:脊索终生保留。

3、鳍:无偶鳍。

具奇鳍4、肌肉保持原始分节,与文昌鱼类似。

2、鱼纲1.体形:纺锤形:适应快速持久游泳侧扁型:游泳不多但敏捷平扁形:行动迟缓,底栖生活河豚型:不善游泳鳗鲡型:穴居生活2.鳍:奇鳍:背鳍、臀鳍、尾鳍(软骨鱼歪型尾,硬骨鱼正型尾)偶鳍:胸鳍、腹鳍3.皮肤和鳞片:皮肤分表皮和真皮,表皮无角质层有大量粘液腺,真皮内有鳞片,皮下组织少鳞片分盾鳞(软骨鱼特有,由基板和棘构成,与齿同源)、硬鳞、骨鳞(分圆鳞和栉鳞)。

后两种为硬骨鱼特有,完全来源于中胚层。

4.骨骼系统:中轴骨:头骨、脊柱、肋骨(硬骨鱼较发达)附肢骨:带骨(肩带、腰带)、鳍骨(胸鳍、腹鳍)、奇鳍骨5.肌肉系统:躯干肌(上、下轴肌)、头部肌肉(腮肌)、附肢肌肉3、两栖纲1、头骨脑腔狭小,无眶间隔,脑颅属于平颅型。

不高,骨块数目少。

蚓螈类骨片大,排列紧凑无大孔洞。

,由外枕骨形成。

脑颅连接为自接型。

失去连接脑颅与咽颅的悬器作用,进入中耳腔,形成传导声波的耳柱骨。

舌弓的其它部分和鳃弓的一部分成为舌器支持舌,舌骨体由基舌软骨愈合而成,前角由角舌软骨形成,后角由第1对鳃弓演化成。

成体鳃弓大部分消失,小部分演变为勺状软骨和环状软骨及气管环。

蝌蚪有4对鳃弓2、脊柱颈椎1枚,呈环状叫寰椎。

躯干椎椎体前凹型,盘舌蟾科为后凹型,有尾两栖类为双凹型。

椎体为二种类型者叫参差型椎体。

荐椎1枚,椎体前面与躯干椎相关节,后面与尾杆骨相关节。

横突发达与髂骨相连。

无尾目尾椎愈合成一根尾杆骨。

有尾两栖类尾椎在20枚以上。

两栖纲分类

两栖纲分类

两栖纲分类两栖纲的分类现存的两栖类在脊椎动物各纲中是种类较少的一纲现存的两栖类在脊椎动物各纲中是种类较少的一纲全世界约有2 800余种我国约有200 余种200种全世界约有2800余种我国约有200种。

分三个目:无足目、有尾目和无尾目。

分三个目:无足目、有尾目和无尾目。

无足目(Aoda)无足目(Aoda)/>鱼螈捕食为营钻穴生活的特化类型。

为营钻穴生活的特化类型。

体呈蠕虫状尾极短。

体呈蠕虫状尾极短。

多具长肋骨但无胸骨。

长肋骨但无胸骨。

体表富粘液皮下具有真皮鳞片粘液皮下具有真皮鳞片眼多埋于皮下。

眼多埋于皮下。

无足目或称蚓螈目、裸蛇目无足目或称蚓螈目、裸蛇目为原始的又是极端特化的一类。

与它原始的又是极端特化的一类。

们营地下穴居的生活方式相联系的。

们营地下穴居的生活方式相联系的。

1、外形似蚯蚓或蛇尾短或无尾。

外形似蚯蚓或蛇尾短或无尾。

2、皮肤裸露有许多环状皱纹富皮肤裸露有许多环状皱纹于粘液腺。

于粘液腺。

3、盲目但在眼睛和外鼻孔之间有盲目一能收缩的触角很敏感有助于钻一能收缩的触角很敏感穴活动。

听神经退化。

嗅觉发达。

穴活动。

听神经退化。

嗅觉发达。

本目只有一科本目只有一科即蚓螈科。

即蚓螈科。

鱼螈为本目代表。

体长约40 40厘目代表。

体长约40厘米穴居生活米穴居生活近年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捕获到鱼螈是我国仅获到鱼螈有的一种无足类。

有的一种无足类。

繁殖期间繁殖期间雌体在地下洞穴中以身体盘绕着卵以保护卵免于干待卵孵出后幼体移到水中完成发育。

燥。

待卵孵出后幼体移到水中完成发育。

幼体具一对外鳃裂和尾不时的游至水表面吸空气入肺。

最后鳃裂关闭尾鳍消失鳍不时的游至水表面吸空气入肺。

最后鳃裂关闭尾鳍消失移到陆地上变为营地下穴居的成体。

移到陆地上变为营地下穴居的成体。

具有长尾。

体表裸露。

具有长尾。

体表裸露。

具有肋骨和胸骨。

具有肋骨和胸骨。

水栖游泳生活。

泳生活。

不具有眼睑或具有不活动的眼睑。

有不活动的眼睑。

有尾目共有8 230种共有8科约230种几遍布全球的温、热带地区。

第06节 动物实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分类

第06节 动物实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分类

臀鳍
实验六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分类 ——鱼类
鱼类的身体分区:
颊(jia)部: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 喉部:两鳃盖之间的腹面部分。 颐部:也叫颏(ke)部。下颌左右两齿骨在前方会合处为下颌 联合,紧接下颌联合后方为颐部。 峡部:颐部的后方与喉部的前方之间的地方。 颌(he)部:两口角处为颌部。 胸部:喉部的后方、胸鳍的前方。 腹部:躯干的腹面部分。

条鳎

舌鳎
实验六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分类 ——鱼类
重要鱼类
我国4大家鱼:草鱼、青鱼、鲢鱼(白鲢)、鳙鱼(花 鲢、胖头鱼)
我国4大淡水名鱼:黄河鲤鱼、兴凯湖鲌 鱼、松花江鲑 鱼、松江鲈鱼
我国4大海产经济鱼: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鳓鱼
实验六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分类 ——两栖类
两栖类外形的测量方法
鱼类的分类:
Infraphylum Gnathostomata(有颌下门) Supraclass Pisces(鱼形超纲) Class Placodermi(盾皮鱼纲)* Class Chondrichthyes(软骨鱼纲) Subclass Holocephali(全头亚纲) Subclass Elasmobranchi(板鳃亚纲) Class Acanthodii(棘鱼纲)* Class Osteichthyes(硬骨鱼纲) Subclass Actinopterygii(辐鳍鱼亚纲) Infraclass Cladistia(肢鳍鱼下纲) Infraclass Actinopteri(辐鳍鱼下纲) Subclass Sarcopterygii(肉鳍鱼亚纲) Infraclass Actinista(空棘鱼下纲) Infraclass Dipnomorpha(肺鱼型下纲) Infraclass Tetrapodomorpha(四足型下纲)

爬行纲两栖纲

爬行纲两栖纲

有鳞目 Squamata 蛇亚目 Serpentes
Elaphe rufodorsata
黑眉锦蛇
Elaphe taeniura
Squamata 蛇亚目 Serpentes
蝮蛇 蝰科 Viperidae
Agkistrodon halys
竹叶青
头略呈长三角形,背面灰褐色到褐色,头背有一深色 “∧”形斑,杂有黑斑。头背具对称的大鳞片,眼前 有颊窝,体背有两纵行圆斑。 头较大,呈三角形,颈细,体背呈草绿色,腹面稍浅 或呈草黄色。自颈部以后,体侧常有由背鳞缀成的左 右各一条白色纵线,或为红白色或黄色纵线。
中国雨蛙
Hyla chinensis
雨蛙科 Hylidae 无斑雨蛙
Hyla arborea immaculata
无尾目 树蛙科 Rhacophoridae 大树蛙
Rhacophus dennysi
黑斑蛙
Rana nigromaculata
蛙科 Ranidaz
金线蛙
Rana plancyi
日本雨蛙
Buergeria japonica
Chinemys reevesii
多疣壁虎
Gekko japonicus
壁虎科 Gekkonidae 大壁虎
Gekko gecko
有鳞目 Squamata 蜥蜴亚目 Lacertilia
蜥蜴科 Lacertidae
北草蜥 孔位于鼻鳞、后鼻鳞于第一枚上居鳞之间;耳孔大。 几于眼径等长。四肢较发达,鼠蹼窝一对。头顶具对 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 称排列的大鳞,背部起棱大鳞排成纵行,腹部大鳞近
泽蛙
Rana limnocharis
目 科 种

两栖爬行动物分类

两栖爬行动物分类
几十个排列成行,如麻蜥 指、趾下瓣:指趾腹面排列成行的皮肤褶襞。
如壁虎
2020/3/9
14
二、重要目特征
1、两栖纲
蚓螈目(Caeciliformes,无足目Apoda)
形似蚯蚓,穴居生活,眼、耳、四肢退化, 皮肤裸露、富含粘液腺,体表有皮肤褶皱 形成的环状皱纹。共约150种。
2020/3/9
15
蝾螈目(有尾目)
2020/3/9
31
2020/3/9
各种蟒蛇
32
2020/3/9
蝮蛇
33
2020/3/9
虎斑游蛇
34
2020/3/9
黄脊游蛇
35
2020/3/9
赤练蛇
36
2020/3/9
白条锦蛇
37
2020/3/9
黑眉锦蛇
38
玉斑锦蛇
2020/3/9
39
2020/3/9
棕黑锦蛇
40
鳄目
结构最高等。2个心室;次生腭发达, 槽生齿;现存25种。
2020/3/9
41
形似蜥蜴,四肢细弱,终生有发达的尾, 多营水栖生活。共约300种。
2020/3/9
16
蛙形目(无尾目)
体形短宽,后肢发达、适于跳跃和 游泳,成体无尾。共约2600余种。
2020/3/9
17
2020/3/9
18
2020/3/9
19
2020/3/9
20
2020/3/9
21
2020/3/9
22
2020/3/9
23
2020/3/9
24
2、爬行纲
喙头目
最古老的现存爬行动 物,体形似蜥。头部

两栖纲+爬行纲

两栖纲+爬行纲

两栖纲+爬行纲第十七章两栖纲在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由水生到陆生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两栖纲动物是由水生到陆生的过度类型。

由于要适应两栖生活需要,因此,两栖动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个体发育各方面均表现出既保留水栖脊椎动物的某些特征,又发展出适应于陆栖生活的某些特征。

两栖动物3项最主要的特征是:(1)发育过程需经历变态,(2)变温(体温随环境而变化),(3)亦陆亦水生活方式。

一、水陆环境的主要差异(1)空气中含氧量比水中多(多20倍)(2)水的密度比空气大(大1000倍,动物上岸需支撑身体)(3)水温恒定,而陆地上的温度存在很大的变化(4)陆地环境的多样性比水环境复杂很多。

从水生到陆生需要克服的新矛盾:(1)生活介质与气体交换器官的矛盾(2)浮力消失与动物支承体重的矛盾(3)空气湿度减少与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矛盾等等。

三、动物从水生到陆生需要解决的问题1.在陆地上支撑体重并完成运动。

2.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3.防止体内水分过多的蒸发。

4.在陆地上繁殖。

5.维持体内生理生化活动所必需的温度条件。

6.适应陆生的感觉器官和完善的神经系统。

四、两栖动物完成适应陆栖生活的重要进化变化1 呼吸器官由鳃到肺,完成了在陆地的适应空气呼吸。

2 成体具有了典型的陆栖脊椎动物的骨骼偶鳍演化成五趾型附肢,以支撑体重脊柱出现分化,提高躯体运动灵活性——脊柱分化出颈椎、躯干椎、荐椎、尾椎;肩带游离,前肢摆脱与头骨的连接,不在受头骨制约;发展出具多支点的杠杆运动关节。

使肢体的活动范围、复杂性和灵活性都大大增强。

3 伴随呼吸器官成为适应呼吸空气的肺,血液循环成为双循环。

4 皮肤发生进化改变,出现初步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1)皮肤裸露,表皮轻度角质化,有利于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2)皮肤内有丰富的皮肤腺和血管,辅助呼吸;(3)表皮衍生出大量的多细胞腺体(如粘液腺),粘液腺分泌黏液至体表,使皮肤保持经常湿润,不致干燥;(4)皮肤具有色素细胞,可使动物体色随环境而变化,达到保护自己(拟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爬行纲 生活环境:淡水或海水、水生或陆生; 鳞片:形状、排列分布; 附肢:有或无、形状; 鼓膜:是否外露; 趾:趾端是否具爪; 尾:形状(圆形、侧扁、具棱否)、长短; 腺体:鼠蹊窝、股窝; 颊窝:一种红外线感受器,位于蝮亚科眼鼻之间。
五、 分类介绍
(一)两栖纲分类
无足目Apoda 蚓螈目Caeciliformes 有尾目Caudata 蝾螈目 Salamandriformes 无尾目Anura 蛙形目Raniformes
动物学实验8、_两栖纲及爬行 纲分类
四、两栖纲与爬行纲的分类术语
(一) 两栖纲 眼睑:有与无,可活动与不可活动; 舌:形状、是否分叉、舌端是否游离、能否伸出; 耳后腺:有与无; 鼓膜:明显与否; 趾:趾端是否膨大、趾间是否有蹼; 肩带:固胸型与弧胸型; 上颌齿:有与无。
四、两栖纲与爬行纲的分类术语
1. 蝾螈目
营水栖游泳生活,终生有尾; 体表光滑无鳞;不具眼睑或具 不活动的眼睑;一般不具鼓室 和鼓膜;椎体在低等种类中为 双凹型,高等种类中为后凹型; 具肋骨和胸骨;具分离的尾椎 骨。
隐鳃鲵科 Cryptobranchidae
眼小,无 眼睑,体 侧具肋沟。
大鲵(娃娃鱼)
小鲵科 Hynobiida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五. 思考
如何从外部特征区别蝾螈目与 蜥蜴目动物?
如何从外部特征区别蛇蜥和蛇?
你所观察的示范标本中有哪些 属于毒蛇?其毒牙各属于哪种 类型?
如何辩别毒蛇?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草蜥(蜥蜴科) 丽斑麻蜥(蜥蜴科)
鼓膜外露
蓝尾石龙子
子 大壁虎(壁虎科)
3. 蛇目
身体细长; 四肢、胸骨、肩带均退化;围 颞窝的骨片全部失去,颞窝与
眼窝合并; 脊椎骨数目多,可达500多块; 犁鼻器发达。约3000种。
眼镜蛇科, 具前沟牙, 神经毒类。
背黑腹黄,又 称黄腹海蛇
海蛇科, 具前沟牙, 终生海生。
海龟 玳瑁
海龟科:上颌不钩 曲,前肢一爪。
海龟科:上颌钩曲, 前肢两爪。

鳖科,又名甲鱼、
团鱼:甲板外被厚
皮,咽部具富血管
的突起,用以水中
呼吸。
2. 蜥蜴目
民分布广泛,适应干旱贫瘠的生活环境;体被角 质鳞片;具发达四肢,少数种类四肢退化,趾指 端具爪;有长尾;具有能活动的眼睑和外耳;双 颞窝类,上颞窝保留,下缺失。约3,000种。
极北小鲵
有活动 眼睑, 多具颈 褶,体 侧具肋 沟
蝾螈科 Salamandridae
东方蝾螈
体形小(7
~9cm), 背部和两侧 黑色、腹面 朱红色。
身体粗 壮肥硕, 背脊正 中有一 丛形浅 沟。
虎纹肥螈
2. 无尾目Anura 蛙形目
营两栖、跳跃生活;成体不具尾;耳具鼓室及
鼓膜,眼具可动眼睑;一般不具肋骨,胸骨发达;
椎体前凹或后凹型;具尾杆骨。
盘舌蟾科Discoooglossidae 东方蛉蟾
蟾蜍科Bufonidae
中华大蟾蜍
锄足蟾科Pelobatidae
峨嵋髭蟾
树蛙科Rhacophoridae 姬蛙科Microhylidae 雨蛙科Hyliidae
斑腿树蛙
中国雨蛙
北方狭口蛙
中国林蛙 蛙科 Ranidae
黑斑蛙 金线蛙
(二)爬行纲分类1. 龟鳖目
包括乌龟、鳖等约330多种。异常特
化:背甲和腹甲与脊椎骨和肋骨相愈合;
甲板外被有角质鳞片(龟类)或厚皮(鳖
类);胸廓不能活动;头、四肢和尾可自
由伸缩;泄殖孔纵裂;无齿。
平胸龟
平胸龟科,又名大头龟、 鹰嘴龟:尾长,上喙钩曲 似鹰嘴状,壳扁平。
乌龟
龟科,又名金龟、草龟: 背甲具3条纵棱,指趾间全 蹼。
蝰蛇,蝰亚 科,俗称圆 斑蝰,体背 有三纵行圆 斑。
蝰科,具管牙, 血循毒类。
蝮蛇,俗称五步蛇、翘 鼻蛇,背面灰褐色腹面 白色夹有黑斑。
蝮蛇
尖吻蝮
蝰科,具管 牙,血循毒 类。
4. 鳄目
双颞窝类;体被角质鳞片;具完整的次生 腭;心室已有几近完全的分隔;有横隔将 胸腔和腹腔完全分开;腹壁内有游离的腹 膜肋;两颌有槽生齿,齿已有大、小的分 化。全世界有22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