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实验》
动物学实验

动物学实验目录
※<实验1—5>
实验1 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与原生动物观察
实验2 水螅的形态结构与腔肠动物观察
实验3 涡虫的形态结构与扁形动物观察
实验4 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
实验5 河蚌的形态结构与软体动物观察
5※<实验6—10>
实验6 螯虾(或日本沼虾)的形态结构与甲壳纲动物观察
实验7 蝗虫的形态结构和昆虫纲的分类
实验8 海盘车的形态结构与棘皮动物观察
实验9 鲫鱼的形态结构与鱼纲动物观察
实验10 蛙(或蟾蜍)的形态结构与两栖纲、爬行纲的分类
5※<实验11—15>
实验11 家鸽(或家鸡)的形态结构与鸟纲分类
实验12 家兔的形态结构与哺乳纲分类
实验13 孢子植物(1)藻类植物
实验14 孢子植物(2)真菌、地衣、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实验15 种子植物(1)裸子植物
5※<实验16—20>
实验16 种子植物(2)被子植物各种类型花的解剖观察
实验17 公园或校园植物的调查研究
实验18 农田作物及其伴生植物种类调查
实验19 生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实验20 检索表的使用和编制
5※<实验21—24>
实验21 种子植物的鉴定
实验22 园林植物种类的调查与分析
实验23 公园动植物综合实习
实验24 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和培养
5※<附录>
一、无脊椎动物的采集、培养与固定保存
二、脊椎动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动物学实验期末总结报告

动物学实验期末总结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背景动物学实验是动物学课程的一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动物分类、形态结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本学期的动物学实验中,我们选取了蚯蚓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和实验手段,深入了解了蚯蚓的分类、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二、实验过程和方法1. 蚯蚓的分类和形态结构观察实验在实验开始前,我们对蚯蚓的分类和形态结构进行了预习,了解了蚯蚓的科属、体长、体表特征等方面的知识,为实验做好准备。
接下来,我们在实验室中使用显微镜和放大镜对蚯蚓进行了观察,记录了蚯蚓的身体颜色、体节数目、触须的位置等特征,进一步加深了对蚯蚓形态结构的认识。
2. 蚯蚓的取食和排泄实验为了了解蚯蚓的取食和排泄方式,我们将蚯蚓放入含有香蕉等食物的容器中进行观察。
通过实验发现,蚯蚓会通过运动起到破碎土壤的作用,促进植物的生长。
另外,我们还观察到蚯蚓的排泄物呈现出深黑色,说明它们排泄的是经过消化后的泥土。
3. 蚯蚓的生态环境实验蚯蚓在自然环境中起到重要的生态角色,对土壤的改良和有害物质的降解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研究蚯蚓对环境的影响,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
首先,我们收集了不同种类土壤中的蚯蚓,并观察它们在不同土壤中的生存情况。
结果显示,蚯蚓在肥沃的土壤中生存状况更好。
此外,我们还对蚯蚓进行了保护性培养实验,发现蚯蚓数量的增加和生长速度受到了环境和食物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以上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关于蚯蚓分类、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和生态环境方面的结果。
1. 蚯蚓的分类和形态结构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和了解,我们发现蚯蚓属于无脊椎动物,蛇纹蚓科,体长约为5-30厘米,体表呈红褐色或粉红色,有明显的环节状结构。
触须位于蚯蚓前端,用于探知周围环境和感知食物。
2. 蚯蚓的取食和排泄结果分析蚯蚓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通过摄食、咀嚼和消化的方式获取营养。
动物学实验教案(课堂讲解)

《普通动物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课的目的要求通过实验课教学验证、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讲授所学知识,熟悉动物学的基本操作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学风。
二、实验室规则(一)学生应按规定时间进入实验室。
保持实验室安静,不得进行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二)实验用的一切工具,在使用前应核对清楚,实验后清洗干净,查点清楚,原样放回。
(三)观察及绘图务求精细准确,独立思考,独立完成。
(四)每次的实验报告应在教师指定时间内完成。
(五)实验结束,于离开实验室前,应清理好自己的实验桌,要轮流打扫实验室,保持整洁。
(六)爱护实验室的一切物品,避免损坏或浪费。
损坏物品时,应主动向教师报告。
三、学生如何进行实验(一)每次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
把必需的实验用品带到实验室。
(二)实验开始时应认真听教师的讲解。
(三)准备好实验用的材料和工具。
(四)严格根据实验指导进行工作。
实验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因此每个学生在实验工作中要做到尽量不依赖别人。
(五)在生物学实验中绘图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每个学生应认真对待。
但绘图并不是实验的唯一目的,它只是观察的记录。
观察若不精确,绘图也不可能精确。
一般绘图的时间应占实验时间的一小半左右。
大部分时间应当用于实验观察和解剖。
四、绘图注意事项(一)绘制科学的图应以精确为主,因此要求学生首先要认真地观察标本。
(二)只在纸的一面绘图,铅笔应经常保持尖锐,纸面力求整洁。
(三)绘图的大小应适宜,图的各部分结构必须按要求表示清楚。
一般较大的图每页绘一个,同一类的小图可以在一张纸上绘数个,但应在纸上适当安排,预留注解的空地。
(四)绘图时先把标本放在一个适宜的位置,能方便展现出图中要求表示的各部分。
先测量或估量一下标本的大小、长短,按照应放大或缩小的倍数用铅笔先轻轻描在纸上。
(五)先用软铅笔(HB)把整体轮廓及主要部分轻轻画出,如标本是两侧对称,则应先画一条线垂直经过图的正中,这样就很容易把两部分画得相称。
动物学实验报告

动物学实验报告
动物学实验是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动物的生理、行为和生态习性。
本次实验旨在观察动物的行为和生理特征,以及探讨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实验对象为小白鼠和蜜蜂,我们将通过观察它们的行为和生理反应,来探究它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
首先,我们选取了一些小白鼠,将它们分别放置在两个不同的笼子中,一个笼子放置在明亮的环境中,另一个笼子放置在昏暗的环境中。
我们观察到,放置在明亮环境中的小白鼠表现出活跃、好奇的特点,它们不断地在笼子内探索、奔跑,展现出较高的活动性;而放置在昏暗环境中的小白鼠则显得比较懒散,行动迟缓,甚至出现了一些抑郁的迹象。
这说明小白鼠对于光线的需求是有所不同的,它们更喜欢明亮的环境,这也与它们在野外生存的习性相符。
接着,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蜜蜂的实验。
我们设置了两组蜜蜂,一组蜜蜂在花园中采食花蜜,而另一组蜜蜂则在温室中采食花蜜。
我们观察到,采食花蜜的蜜蜂在花园中表现出较为活跃的状态,它们飞来飞去,忙碌地采集花蜜;而在温室中采食花蜜的蜜蜂则显得比较迟缓,行动缓慢,甚至出现了一些停滞不前的情况。
这说明蜜蜂对于自然环境的需求是有所不同的,它们更适应于自然花园的环境,而在人工温室中则表现出适应能力较弱。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动物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的环境条件会对动物的行为和生理特征产生重要影响。
我们也意识到了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只有为动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它们才能展现出最佳的生理和行为特征,实现生态平衡。
希望我们的实验成果能够为动物学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也能够引起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更多关注和重视。
实验动物学实验报告鸡(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鸡的生物学特性、生理功能及生长发育规律。
2. 掌握鸡的饲养管理技术,为实验动物学教学和科研提供基础。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鸡(品种、年龄、性别等)2. 实验器材:温度计、湿度计、饲料、饮水器、称重器、笼具等3. 实验试剂:消毒液、营养液等三、实验方法1. 观察鸡的外部形态结构,了解其生长发育规律。
(1)观察鸡的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尾部等部位,记录其形态、颜色、羽毛等特征。
(2)测量鸡的体长、体重、翼长等指标,了解其生长发育规律。
2. 观察鸡的生理功能。
(1)观察鸡的呼吸、心跳、排泄等生理现象。
(2)观察鸡的采食、饮水等行为。
3. 掌握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1)了解鸡的饲料种类、营养成分、饲养方式等。
(2)观察鸡的饲养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
(3)掌握鸡的消毒、防疫、疾病防治等技术。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鸡的形态结构(1)头部:鸡的头部呈椭圆形,有喙、眼、耳等器官。
(2)颈部:鸡的颈部细长,肌肉发达,有利于采食和呼吸。
(3)胸部:鸡的胸部宽大,有发达的胸肌,有利于飞行。
(4)腹部:鸡的腹部较宽,有利于消化和生殖。
(5)尾部:鸡的尾部较短,羽毛密实,有利于保温。
2. 鸡的生理功能(1)呼吸:鸡的呼吸以肺为主,气囊辅助呼吸。
(2)心跳:鸡的心脏四腔,心跳较快,有利于血液循环。
(3)排泄:鸡的排泄器官有肾脏、输尿管、泄殖腔等。
(4)采食:鸡的喙尖利,善于啄食。
(5)饮水:鸡的饮水需求较高,需保持充足的水源。
3. 鸡的饲养管理技术(1)饲料:鸡的饲料应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2)饲养环境:鸡的饲养环境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等,以利于其生长发育。
(3)消毒:定期对鸡舍、饲料、饮水等消毒,预防疾病传播。
(4)防疫: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预防疫病发生。
(5)疾病防治:发现病鸡应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鸡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饲养管理技术的观察,使我们对鸡的生物学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动物学实验二水螅》PPT课件

精选PPT
1
腔肠动物门主要特征
腔肠动物是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 体型:辐射对称 真正的双胚层动物 具有原始消化腔(原肠腔:由内外胚层细胞
所围成的体内的腔) 出现初步的组织分化(上皮组织占优势) 原始神经系统—神经网 生殖: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精选PPT
2
一、目的
通过水螅(Hydra)、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和 其它腔肠动物形态结构的观察,了解本门 动物的主要特征。
精选PPT
34
作业
绘制水螅横切面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绘制水螅纵切面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总结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精选PPT
35
精选PPT
5
水螅活体的观察
1.水螅生活的环境 2.水螅的形态大小颜色和取食活动 3.水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精选PPT
6
水螅生活环境
精选PPT
7
水螅取食
精选PPT
8
水螅整体装片的观察
整体形态 基盘、触手、精巢、卵巢、 垂唇、芽体、口、刺细胞
精选PPT
9
触手
水螅整体装片图
垂唇
精巢
芽体
基盘
3.生活史有世代交替。
精选PPT
23
水母芽 生殖鞘
子茎
薮枝螅水螅体图
触手 垂唇 螅鞘
围鞘 共肉
精选PPT
24
薮枝螅水母体图
触手 生殖腺 辐管 垂唇 胃
环管
精选PPT
25
五、示范
海蛰 Rhopibema 海葵 Sargartia 石珊瑚Madreporaria
精选PPT
26
1.海蛰
体淡蓝色,伞体厚而高,型如半球。 口腕纵分成8个三翼状多胶质的腕,其上 方有8对褶皱的肩板,口腕及肩板边缘上 生有许多长的附属器,它们具有刺细胞及 黏液细胞,有助于捕捉食物,每个口的末 端挂着一条长棒状的附属器,内通管道。
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与目的动物学实验课程是高等教育中生物学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动物形态、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系统认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该课程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熟悉动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术,提高动物学研究的综合能力。
二、课程内容1. 动物学实验基础知识掌握- 动物学基础概念的学习:包括动物的分类、命名与命名规则等。
- 动物解剖学基础:学习常见动物的形态特征、器官结构等。
- 动物生理学基础:了解动物的生理机能,包括营养吸收、呼吸、循环、排泄等方面的研究。
2. 动物学实验技术和方法- 动物的饲养和繁殖技术:掌握科学、合理的动物饲养和繁殖方法,确保实验动物的健康和利用效果。
- 动物标本制作技术:学习动物标本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要点,提高动物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 动物实验操作技术:包括动物取样、动物体内探测、动物生理指标测定等实验操作的基本技术方法。
3. 动物学实验设计与分析- 动物学实验设计:学习合理的实验设计原则与方法,包括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设定、样本数量的确定等。
-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加强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掌握常用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呈现方式,形成科学、客观的实验结果。
4. 动物学实验应用与伦理- 动物学实验应用领域:介绍动物学实验在医学、生态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 动物学实验伦理:了解动物学实验的伦理规范与要求,引导学生对动物实验的道德、合理性进行思考与探索。
三、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结合实验操作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
- 讨论与研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研讨,加深对动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 课堂演示:通过课堂演示,展示实验操作步骤、技术要点等。
2. 评估方式-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实验要求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 课堂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研讨,回答问题,发表意见。
《实验动物学》复习提纲

《实验动物学》复习提纲实验动物学是研究动物在科学实验中的使用和保护的学科,涉及动物行为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解剖学等多个方面知识。
下面是《实验动物学》的复习提纲:一、实验动物学概述1.实验动物的定义和分类2.实验动物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3.实验动物在医学、农业、环境等领域的应用二、实验动物的伦理和保护1.动物实验的伦理原则2.动物实验的法律法规3.动物实验中的伦理审查和道德责任三、动物行为学1.动物行为学的基本概念2.动物的种类和特征3.动物行为的分类和调查方法4.动物行为的意义和影响四、动物生理学1.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2.动物的生活活动和生理特征3.动物器官的功能和作用4.动物的生理反应和适应机制五、动物解剖学1.动物解剖学的基本概念2.动物的结构和组织3.动物的器官和系统4.动物解剖在实验中的应用六、实验动物的疾病模型1.实验动物常见的疾病模型2.疾病模型的建立和应用3.疾病模型对药物研发的意义和作用七、动物实验的方法和技术1.动物实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动物实验中常用的技术手段3.动物实验中的常见误差和控制方法八、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1.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和条件2.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标准3.实验动物的健康监测和疾病防控措施九、实验动物的替代方法1.动物实验的替代方法和发展趋势2.人体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3.计算机仿真和数学模型在实验中的应用十、实验动物的福利与道德1.实验动物的福利措施和标准2.动物福利与道德理念的冲突和统一3.动物保护组织和议题以上是《实验动物学》的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系统地复习这门学科,提高对实验动物及其伦理保护的认识和理解。
祝大家学习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学实验》 技能培训手册南京晓庄学院生命科学系2007 年 3 月目 录技能一.无脊椎动物解剖技能 (2)技能二.脊椎动物解剖技能 (4)技能三.分类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 (6)技能四.昆虫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技术 (7)技能一.无脊椎动物解剖技能一.无脊椎动物的处死方法:实验无脊椎动物的处死方法很多,应根据动物种类和实验目的,以及需要采集标本的部位等因素,选择不同的处死方法。
最后通过观察其活动状况确定实验动物是否死亡。
无脊椎动物多采用过度麻醉处死法,但不同动物的麻醉剂与用量均不相同。
1.水螅处死法:先用含氯仿的1%丙酮溶液以滴管漫漫滴入,使动物完全麻醉后加入福尔马林溶液(使盛动物的水变成7%福尔马林溶液),使动物杀死。
2.涡虫处死法:用薄荷脑麻醉3小时,然后把薄荷脑和大部分水取出,加入7%福尔马林溶液将其杀死。
3.蛔虫处死法:收集蛔虫洗净后放于盆中加水适量,缓慢添加70%酒精或甲醛。
4.蚯蚓处死法:收集蚯蚓洗净后放于盆中加水适量,缓慢添加70%酒精或甲醛。
5.河蚌处死法:收集河蚌洗净后放于盆中加水适量,缓慢添加70%酒精或甲醛。
6.鳌虾或蝗虫处死法:将鳌虾或蝗虫放于盆中加入70%酒精或10%甲醛溶液。
二.无脊椎动物的解剖方法:为观察动物的内部结构,常将麻醉或处死后的动物背面向上,爬卧解剖盘中,沿背中线或体侧由后向前剪开。
1.蛔虫的解剖技能:将蛔虫的浸制标本置于蜡盘上,背面朝上。
用大头针固定两端,在身体背面略偏背中线处,用大头针从后向前浅浅剪入,拉开体腔。
大头针下去的一定要浅,以免损坏生殖器官或穿破肠壁。
每剪开1厘米左右,即用大头针向两边固定,这样循序渐进地直至头端。
左右大头针应交错向两边固定,针插方向与蜡盘成45℃角,并尽量向外倾斜,使两侧体壁完全展开(如下图)。
观察时略加点水,以免虫体干燥,便于观察。
2.蚯蚓的解剖技能:将蚯蚓的浸制标本(或活体)置于蜡盘上,背面朝上。
用大头针固定两端,用镊子镊住蚯蚓身体,在身体背面略偏背中线处,用剪刀尖从肛门处浅浅剪入,剪开体腔。
剪刀尖一定要向上翘,以免损坏内部器官或穿破肠壁。
每剪开3~5个体节,即用大头针向两边固定,这样循序渐进地直至头端。
左右大头针应交错向两边固定,针插方向与蜡盘成45℃角,并尽量向外倾斜,使两侧体壁完全展开(如下图)。
观察时略加点水,以免虫体干燥,便于观察。
3.河蚌的解剖技能:活的河蚌由于闭壳肌的作用,两壳紧闭不易打开,解剖时可用左手执傍(使左壳向上),右手执解剖刀,用刀柄自两壳腹面中缝和处平行插入,扭转刀柄,将壳稍撑开,然后插入镊子柄取代刀柄,取出解剖刀,以其柄将一壳内表面紧帖壳的皮肤皱褶轻轻分离,在以刀锋紧贴壳切断在前后背缘处的闭壳肌,壳即打开。
或在解剖前先将河蚌放入35℃左右的温水中,待其伪足伸出后,继续加热水温以麻醉河蚌,直至用手触摸斧足不太收缩为止,即可用上述方法解剖。
将左壳取下,进行观察。
4.鳌虾或蝗虫的解剖技能:用剪刀将虾头胸甲的一侧剪掉,露出鳃腔中的鳃,观察呼吸系统。
然后用剪刀沿头胸甲向前剪,并用镊子将头胸甲与下面的器官轻轻剥离移去,再用剪刀沿腹部两侧由前向后剪,将腹部背面的外骨骼去掉。
即可进行观察。
技能二.脊椎动物解剖技能一.脊椎动物的处死方法:实验动物的处死方法很多,应根据动物种类和实验目的,以及需要采集标本的部位等因素,选择不同的处死方法。
最后通过对呼吸、心跳、瞳孔、神经反射等指征的观察,确定实验动物是否死亡。
脊椎动物多采用过度麻醉处死法,但不同动物的麻醉剂与用量均不相同。
1.过量麻醉处死法:此法多用于处死蟾蜍、豚鼠和家兔。
让动物吸入过量的乙醚或快速过量注射非挥发性麻醉药,使实验动物中枢神经过度抑制,导致死亡。
2.窒息处死法:此法多用于处死鸟类或哺乳类。
将鸟类或哺乳类头部放入水中窒息处死,或用手中指固定鸟类下颌,拇指与食指分别堵住两鼻孔,使鸟类窒息死亡。
3.双毁脊髓法:此法多用于处死青蛙(蟾蜍)。
用手指将青蛙(蟾蜍)头骨向上抬起,头骨后有一凹窝,此部位稍前既是枕骨大孔,用探针从这儿浅刺入内,在把探针转90度与身体平行刺入颅腔,搅动几下,破坏脑髓,再转向后刺入脊椎椎管,使脊髓被破坏,青蛙(蟾蜍)四肢处于软直状态即可。
4.空气栓塞法:此法多用于处死家兔、猫和犬等。
向实验动物静脉内注入一定量的空气,形成肺动脉或冠状动脉空气栓塞,或导致心脏内充满气泡,从而影响回心血液量和心输出量,引起循环障碍、休克或死亡。
5.击打头盖骨法:此法多用于处死豚鼠和家兔。
操作时抓住实验动物的尾部(家兔抓后肢)并提起,用木锤等硬物猛烈打击实验动物头部,使大脑中枢遭到破坏,实验动物痉挛并死亡。
6.颈椎脱臼处死法:此法多用于处死大、小鼠。
是将实验动物的颈椎脱臼,断离脊髓致死,操作时实验人员用右手抓住鼠尾根部并将其提起,放在鼠笼盖或其他粗糙面上,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用力向下按压鼠头及颈部,右手抓住鼠尾根部用力拉向后上方,造成颈椎脱臼,脊髓与脑干断离,实验动物立即死亡。
二.脊椎动物的解剖方法:为观察动物的内部结构,常将麻醉或处死后的动物腹面向上,仰卧解剖盘中,沿腹中线偏左(右)或由后向前剪开。
1.鲫鱼内部结构的观察:将鱼体左侧面朝上放于解剖盘中,从生殖孔沿腹中线,用剪刀向前剪至鳃盖骨下。
再由生殖孔向上沿脊椎向前剪至鳃盖骨后,最后沿鳃盖骨后缘由上向下剪去一侧体壁。
剪刀尖一定要向上翘,以免损坏内部器官或穿破肠壁。
然后就可观察鱼的内脏。
2.两栖类、鸟类和哺乳类内部结构的观察:将麻醉或处死后的动物腹面朝上,放于解剖盘中,鸟类或兽类要用水打湿腹部,分出腹中线。
在身体腹面略偏腹中线处,用剪刀尖从由肛门处向前剪至肩带前,剪开体腔。
剪刀尖一定要向上翘,以免损坏内部器官或穿破肠壁。
然后就可观察动物的内脏。
3.鲫鱼、蟾蜍、家鸽和兔子脑的观察:从头背部进行解剖,由脑颅骨后缘剪开,逐步剔除周围骨骼、组织,不要剪得太深以免损坏脑组织,影响观察。
技能三.分类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检索表是分类鉴定的工具,检索表所选用的动物特征是最明显的外部特征,而且是严格的对称形态,用最简练、明确的文字表达出来,以利使用。
常用的检索表有以下两种形式。
一.单项式:单项式又叫连续式,双歧括弧式。
同一内容的两项相对特征,分别在开头数字行及括弧内数字所示行中描述,二行之一必与待查的动物标本特征相符。
检索时,先查开头数字一行特征,如相符,便按数字继续往下查;若不相符,则查括弧内数字所示一行。
以此类推,直至查出名称为止。
单项式检索表好用,但初学者不易编写。
例:1(2)鳃裂6~7个;背鳍1个┄┄┄┄┄┄┄┄┄┄┄┄┄┄┄┄┄┄┄┄六鳃鲨目2(1)鳃裂5个;背鳍2个3(6)具臀鳍4(5)鳍前方具一硬棘┄┄┄┄┄┄┄┄┄┄┄┄┄┄┄┄┄┄┄┄┄┄┄┄虎鲨目5(4)鳍前方无硬棘┄┄┄┄┄┄┄┄┄┄┄┄┄┄┄┄┄┄┄┄┄┄┄┄┄真鲨目6(3)臀鳍、硬棘或有或无┄┄┄┄┄┄┄┄┄┄┄┄┄┄┄┄┄┄┄┄┄┄角鲨目 二.双项式:双项式又称并列式检索表。
同一内容的两项相对特征,在一条内并列为二行描述,其中之一必与待查的动物标本特征相符。
检索时,按条文前面的数字进行,看两行中哪一行与标本特征相符。
末尾的数字则表示下一步应查的那一条,以此类推,直至查出名称为止。
单项式检索表与双项式检索表可以互相转换,双项式检索表检索速度较单项式检索表略慢,但初学者容易编写。
例:1.翅无,或极退化┄┄┄┄┄┄┄┄┄┄┄┄┄┄┄┄┄┄┄┄┄┄┄┄┄┄┄2 翅两对或一对┄┄┄┄┄┄┄┄┄┄┄┄┄┄┄┄┄┄┄┄┄┄┄┄┄┄┄┄┄23 2.无足,幼虫状,头和胸愈合,内寄生于膜翅目、半翅目和直翅目等昆虫体内,仅头胸部露出寄主腹节外┄┄┄┄┄┄┄┄┄┄┄┄┄┄┄┄┄┄┄┄┄┄┄捻翅目有足,头和胸不愈合,不寄生于昆虫体内┄┄┄┄┄┄┄┄┄┄┄┄┄┄┄┄┄┄3 3.腹部除外生殖器和尾须外有其他附肢.┄┄┄┄┄┄┄┄┄┄┄┄┄┄┄┄┄┄┄4 腹部除外生殖器和尾须外无其他附肢.┄┄┄┄┄┄┄┄┄┄┄┄┄┄┄┄┄┄┄7 4.无触角;腹部12节,第1~3节各有1对短小的附肢┄┄┄┄┄┄┄┄┄┄┄原尾目 有触角;腹部最多11节┄┄┄┄┄┄┄┄┄┄┄┄┄┄┄┄┄┄┄┄┄┄┄┄┄5 5.腹部至多6节,第1腹节具腹管,第3腹节有握弹器,第4腹节有一分叉的弹器┄弹尾目腹部多于6节,无上述附肢,但有成对的刺突或泡┄┄┄┄┄┄┄┄┄┄┄┄┄┄6 6.有1对长而分节的尾须或坚硬不分节的尾铗,无复眼┄┄┄┄┄┄┄┄┄┄┄双尾目 除1对尾须外还有1条长而分节的中尾丝,有复眼┄┄┄┄┄┄┄┄┄┄┄┄缨尾目 7.口器咀嚼式.┄┄┄┄┄┄┄┄┄┄┄┄┄┄┄┄┄┄┄┄┄┄┄┄┄┄┄┄┄┄8 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虹吸式等┄┄┄┄┄┄┄┄┄┄┄┄┄┄┄┄┄┄┄┄┄18 8.腹部末端有1对尾须,或尾铗┄┄┄┄┄┄┄┄┄┄┄┄┄┄┄┄┄┄┄┄┄┄┄9 腹部无尾须┄┄┄┄┄┄┄┄┄┄┄┄┄┄┄┄┄┄┄┄┄┄┄┄┄┄┄┄┄┄15 9.尾须呈坚硬不分节的铗状┄┄┄┄┄┄┄┄┄┄┄┄┄┄┄┄┄┄┄┄┄┄革翅目 尾须不呈铗状┄┄┄┄┄┄┄┄┄┄┄┄┄┄┄┄┄┄┄┄┄┄┄┄┄┄┄┄┄10 10.前足第1跗节特别膨大,能纺丝┄┄┄┄┄┄┄┄┄┄┄┄┄┄┄┄┄┄┄纺足目 前足第1跗节不特别膨大,不能纺丝┄┄┄┄┄┄┄┄┄┄┄┄┄┄┄┄┄┄┄11 11.前足捕捉足.┄┄┄┄┄┄┄┄┄┄┄┄┄┄┄┄┄┄┄┄┄┄┄┄┄┄┄螳螂目 前足非捕捉足.┄┄┄┄┄┄┄┄┄┄┄┄┄┄┄┄┄┄┄┄┄┄┄┄┄┄┄┄12 12.后足跳跃足.┄┄┄┄┄┄┄┄┄┄┄┄┄┄┄┄┄┄┄┄┄┄┄┄┄┄┄直翅目 后足非跳跃足.┄┄┄┄┄┄┄┄┄┄┄┄┄┄┄┄┄┄┄┄┄┄┄┄┄┄┄┄13 13.体扁,卵圆形,前胸背板很大,常向前延伸盖住头部┄┄┄┄┄┄┄┄┄┄蜚蠊目 体非卵圆形,头不为前胸背板盖住┄┄┄┄┄┄┄┄┄┄┄┄┄┄┄┄┄┄┄┄14 14.体细长杆状 ┄┄┄┄┄┄┄┄┄┄┄┄┄┄┄┄┄┄┄┄┄┄┄┄┄┄竹节虫目 体非杆状,社会性昆虫 ┄┄┄┄┄┄┄┄┄┄┄┄┄┄┄┄┄┄┄┄┄┄等翅目技能四.昆虫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技术一.标本的采集:1.网捕:采集能飞善跳的昆虫种类,可采用网捕。
正在飞行的昆虫,可用空网,迎头捕捉或从旁掠取。
当昆虫进网后迅速摆动网柄,将网袋下部连虫带网翻到网框上,取虫时,先用左手握住网袋中部,空出右手来取毒瓶,将毒瓶伸入网内,把虫扣住装入瓶中。
大型蛾蝶也可先隔网控住其胸部,使之失去活动能力之后,放入毒瓶。
生活于草丛或灌木丛中的昆虫,要用扫网边走边扫捕。
2.振落:利用许多昆虫的假死性,可通过摆动和敲打植物,树技,把它们振落,加以捕捉。
有些无假死性昆虫,经振动虽不落地,由于飞行暴露了目标,便可网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