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功能性食品.概述
2功能性食品概述

药食两用的 动植物品种
15
枸杞子 紫苏
16
25
八、功能性食品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八、功能性食品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存在的问题:
1.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 2.基础研究不够 3.主要采用非传统的食品形态,价格较高 主要采用非传统的食品形态, 4.监督管理难度较大 5.缺少诚信, 5.缺少诚信,夸大产品功效 缺少诚信
26
20
功能性 食品
保健食 品
21
保健食品
生产经营
功能性食品
学术与科研
22
七、功能性食品发展的历史及现状 1935年美国提出了强化食品的概念。 1935年美国提出了强化食品的概念。 年美国提出了强化食品的概念 1942年美国公布了强化食品法规。 1942年美国公布了强化食品法规。 年美国公布了强化食品法规 1962年日本提出功能性食品的概念。 1962年日本提出功能性食品的概念。 年日本提出功能性食品的概念
18
用于功能性食品的部分中草药
部分中草药被允许 用于开发功能性食 包括人参、 品,包括人参、天 银杏叶、 麻、银杏叶、苦丁 绞股蓝、丹参、 茶、绞股蓝、丹参、 杜仲等100多种。 杜仲等100多种。 100多种
人参
19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 当功能性食品的原料是中草药时,其 、 当功能性食品的原料是中草药时, 用量应控制在临床用量的50%以下。 以下。 用量应控制在临床用量的 以下 2、有明显毒副作用的中草药,不宜作为 、有明显毒副作用的中草药, 开发功能性食品的原料。 开发功能性食品的原料。 3、受国家中药保护的中成药和已获得国 、 家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中成药, 家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中成药,不能作为 功能性食品加以开发。 功能性食品加以开发。
功能性食品-概论、生物活性成分、功能食品研制中的高新技术总结

(二)基本条件:
☻ 制作目标明确(具有明确的保健功能); ☺ 含有已被阐明化学结构的功能因子(或有效成分); ♠ 功能因子在食品中稳定存在,并由特定的存在形态和含量; ♣ 经口服摄取有效; ♥ 安全性高; ♦ 作为食品为消费者所接受。
(三)定位
功能性食品的作用本质在于能够刺激和活化处于亚健康 态人体潜在的生理功能,发挥机体自身调节作用,促进人体 向健康态转变,降低疾病风险,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
(一)概念: 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特定人群使用、具有
调节人体生理功能,又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一类食品。
(或:以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活性成分加工制成的食品或利用含 有特殊健康作用的或有生理活性的组分加工制成的食品。第三代)
或:是以一种或多种可食性天然物质(植物、动物、微生物及 其代谢产物)及其功能因子为主要原料,按相关标准和规定的 要求进行设计,经一系列食品工程技术手段和工艺处理加工而 成,既具有一般食品的营养和感官特性,又对人体具有特定生 理调节和保健功能的一类食品。
一、食品概念和功能
(一)概念
食 物
指“各种供人饮用或食用的成品和原料,以 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但不包括以治 疗为目的的物品”。
(二)食品的功能
1、营养功能(第一功能)
2、感官功能(第二功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功能性食品概念与功能
中国:过去称为“营养保健食品(nutritional and healthy food)”现在称为 “保健食品(healthy food)”
健康状况三种水平
亚健康症状
1.“将军肚”早现。30~50岁的人,大腹便便,是成熟的标 志,也是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的伴侣。
第一章 功能性食品 绪论

保健食品标签、 第四章 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及广告宣传 第二十一条 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 标准和要求,并标明下列内容: 标准和要求,并标明下列内容 保健作用和适宜人群; (一) 保健作用和适宜人群; 食用方法和适宜的食用量 适宜的食用量; (二) 食用方法和适宜的食用量; 贮藏方法; (三) 贮藏方法 功效成分的名称及含量。因在现有技术条件下, (四) 功效成分的名称及含量。因在现有技术条件下, 不能明确功效成分的,则须标明与保健功能有关的原料名称; 不能明确功效成分的,则须标明与保健功能有关的原料名称; 保健食品批准文号; (五) 保健食品批准文号; 保健食品标志; (六) 保健食品标志; 有关标准或要求所规定的其它标签内容。 (七) 有关标准或要求所规定的其它标签内容。
(三)以产品的形式来分类 1 普通食品所固有的形式 2 片剂、粉剂、胶囊、口服液、袋泡茶等形式 片剂、粉剂、胶囊、口服液、 的功能食品
第二节 功能食品的作用
功能食品之所以能发挥生理 调节功能, 调节功能,是因为在功能性食品 中存在某些生理活性物质, 中存在某些生理活性物质,已确 定的功能性因子。 定的功能性因子。 根据目前科学研究, 根据目前科学研究,已确定的 功能因子主要有以下9大类 大类。 功能因子主要有以下 大类。
[成分 成分] 成分 维生素A 维生素 2500IU、维生素 、维生素D200IU、维生素 、维生素E5mg、 、 维生素B1 2.5mg、维生素 维生素 、维生素B2 2.5mg、维生素 、维生素B6 0.25mg、维生素 、维生素B12 0.5ug、维生素 25mg、 、维生素C 、 烟酰胺7.5mg、泛酸钙 烟酰胺 、泛酸钙2.5mg、重酒石酸胆碱 、重酒石酸胆碱25mg、 、 肌醇25mg、铁5mg、碘50ug、铜0.5mg、 肌醇 、 、 、 、 锰0.5mg、锌0.25mg、磷酸氢钙 、 、磷酸氢钙279mg、 、 赖氨酸盐12.5mg 镁0.5mg、钾5mg、L-赖氨酸盐 、 、 赖氨酸盐
功能性食品

二. 功效成分的分类
• 链球菌属 Streptococcus 1 嗜热链球菌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乳球菌属 Lactococcus 1 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 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lactis 2 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 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cremoris 3 乳酸乳球菌双乙酰亚种 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Diacetylactis
二. 功效成分的分类
二. 功效成分的分类
二. 功效成分的分类二. 功能性脂类
二. 功效成分的分类
二. 功效成分的分类
二. 功效成分的分类三. 氨基酸、肽、蛋白质类
氨基酸、肽、蛋白质类
• 牛磺酸 • 复合氨基酸 • 酪蛋白磷酸肽 • 乳铁蛋白 • 免疫球蛋白 • ……
二. 功效成分的分类
第二代功能食品:要求经过动物和人体实验证明其具有某种生理调节功能的食品,强调了 科学性和真实性。第二代功能食品比第一代产品有了较大的进步,其特定的功能有了科学 依据。
第三代功能食品:在第二代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在功能性食品中起作用的功能因 子以及产生的作用机理,了解功能因子的结构、稳定性等。
保健食品批准证书
•特种功能性食品 特殊消费人群的特殊身体状态。
三. 功能性食品的分类
根据科技含量分类
第一代产品:强化食品。它是根据各类人群的营养需要,按照科学配 方,通过定方法把缺乏的营养素加到食品中去,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 值。
强化谷物食品(如强化米等)、强化副食品(如强化食盐等)、强化婴儿 食品和儿童食品(如益智奶、高钙奶等)、混合型营养强化食品(如蜂 产品等)及其他强化食品。
功能食品课程设计

功能食品课程设计简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和美食。
功能食品作为满足人们健康需要的一种食品,在当今食品市场中也备受关注。
功能食品是指添加了具有特定功能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植物粗纤维等)的食品,它不仅满足人的营养需求,还能达到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的作用。
本课程设计将介绍功能食品的定义、分类和功效,并将提供一个实践性的课程设计来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制作健康营养的功能食品。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了解功能食品的定义和分类;•掌握主要的功能食品成分和功效;•学会制作多种不同功能的健康食品;•提高健康饮食及食品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章:功能食品概述1.1 定义和分类1.1.1 功能食品的定义1.1.2 功能食品的分类1.2 功能成分的类型1.2.1 药用成分1.2.2 营养成分1.2.3 功能性成分1.3 功能食品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功能食品的功效2.1 抗氧化功效2.2 改善免疫系统2.3 降低胆固醇2.4 增强肠道健康第三章:功能食品的制作3.1 功能饮品的制作3.1.1 益生菌饮料3.1.2 矿物质水3.2 功能点心的制作3.2.1 高纤维小米饼3.2.2 豆浆饼3.3 减肥食品的制作3.3.1 红豆薏米粥3.3.2 燕麦核桃月饼第四章:食品安全4.1 功能食品的安全4.2 功能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第五章:实验5.1 实验一:营养饮品的制作5.1.1 材料准备5.1.2 步骤5.1.3 结果展示5.2 实验二:高纤维小米饼的制作5.2.1 材料准备5.2.2 步骤5.2.3 结果展示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功能食品的定义、分类和功效,并将学会制作不同类型的健康功能食品。
通过实践课程的参与,学生能够掌握实验过程中的技能和经验,并增加对健康饮食和食品安全的认识。
我们相信,通过这个课程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功能食品的制作,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满足健康需求。
功能性食品发展概况市场及前景概述

第三代产品除证明该产品具有某种生理功能外,还需查明具 有该功能的功能因子结构、含量、作用机理及此功能因子在 食品中应有的稳定形态。
二、功能性食品国内外发展概况
据桂婕等对我国功能性食品的消费现状调查研究对上 海地区功能食品的消费状况进行调查发现 (1)我国功能性食品在形态上
目录
1 功能性食品的概念 2 功能性食品国内外发展情况 3 我国功能性食品存在的问题 4 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展望 5
一、功能性食品的概念
1、功能性食品
功能性食品一词最早于1962年由日本提出,具有 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律、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 1990年11月4日日本厚生省提出将“功能性食品” 改称 为“特定保健食品”,其具有特殊保健目的、有充 分 的科学依据、包装上标志。
62.6%
二、功能性食品国内外发展概况
(6)产业规模
根据钟乐等对功能性食品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中表明:
目前我国卫生部批准的功能性食品厂家有3000多家,其中 2/3以上属于中小型企业。上市公司不超过6家,年销售额 达到1亿元的不超过18家,60%的产品功能集中在免疫调节、 抗疲劳和调节血脂3项,产品类型中硬胶囊、片剂和口服 液占3大主流剂型。
二、功能性食品国内外发展概况
➢ 我国功能食品的现状 ➢ 欧洲功能食品现状 ➢ 日本功能食品现状
➢ 国内外功能食品产业的比较
二、功能性食品国内外发展概况
张艳等日本功能性食品发展近况与未来展望研究中
根据其在体内作用的机理, 目前的特定功能性食品 可以被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产品所含的功能因子是在消化道中起作用的, 具有 调节肠道对营养物质吸收的功能或具有调整肠道细胞生 命活动的作用。 第二类产品所含的功能因子是在被消化系统吸收后发挥 其生物学功能的, 一般具有调解体内新陈代谢反应和改善 循环系统功能的作用。
功能性食品概述PPT课件

调节生理功能
改善精神状态
功能性食品中的活性成分可以调节人体生 理功能,如调节血压、血脂和血糖等。
功能性食品中的一些成分可以改善睡眠、 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提高精神状态。
作用机制
营养补充
功能性食品提供人体所需的 营养素,如维生素、矿物质 和抗氧化物等,以满足人体 正常的生理需求。
生物活性成分作用
功能性食品中的生物活性成 分具有特定的生理功能,如 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等, 能够调节人体生理反应。
功能性食品的研发旨在开发具有特定健康功能的食品,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和生活质 量的追求。
功能性食品的研发需要经过科学实验和临床验证,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生产
功能性食品的生产需要遵循严 格的工艺流程和质量标准,以 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功能性食品的生产通常需要使 用特殊的原料和配方,因此需 要具备专业的生产设备和工艺 技术。
功能性食品种类
功能性食品种类繁多,包括营养补充剂、益生菌、 抗氧化剂、植物提取物等,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 性化需求。
功能性食品消费群体
功能性食品消费群体广泛,包括老年人、儿童、 孕妇、运动员等,涵盖各个年龄段和人群。
前景展望
功能性食品市场潜力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营养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功能性食品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市场将继 续保持增长态势。
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
功能性食品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 最初是为了满足特定人群对营养 和健康的需求而开发的。
发展阶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 康的关注度提高,功能性食品逐 渐发展壮大,成为食品行业的重 要组成部分。
成熟阶段
近年来,功能性食品市场日益成 熟,产品种类丰富多样,涵盖了 各类人群的需求,如保健、美容、 减肥等。
《功能性食品概述》课程标准

《功能性食品概述》课程标准《功能性食品概述》课程标准一、课程概况本课程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功能性食品概述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综合科学,涉及功能性食品化学、营养学、生物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内容。
功能性食品将在21世纪对机体的保健、疾病的防治、延年益寿、美容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功能性食品的根本概念、功能性食品的功能因子,掌握功能因子的作用机理、功能性食品的评价原理和方法,并学会设计、开发和评价功能性食品。
通过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到达以下根本要求:⑴掌握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及分类;⑵掌握功能性食品的功能因子及其作用机理;⑶能够对功能性食品作出正确的评价,并学会设计、开发功能性食品。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 2学时教学目的:学习功能食品的概念和功能性食品的特征与分类,功能性食品的开展状况和开展策略。
教学内容:1、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及其演替过程2、功能性食品的特征与分类3、功能性食品与药品的区别4、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开展现状5、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开展策略第二章功能性碳水化合物 2学时教学目的:掌握真菌多糖、植物多糖及膳食纤维的定义及分类、生理功能及作用机理,了解各种功能性碳水化合物。
教学内容: 1、活性多糖 2、膳食纤维 3、功能性低聚糖第三章氨基酸、活性蛋白质与活性肽 2学时教学目的:掌握几种活性肽及活性蛋白质的生理功能与作用机理,了解活性蛋白质及活性肽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 1、氨基酸 2、活性肽 3、活性蛋白质第四章功能性油脂 2学时教学目的:掌握多不饱和脂肪酸及磷脂的概念、分类;理解其具有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机理;了解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来源,以及脂肪替代品的定义和种类。
教学内容:1、多不饱和脂肪酸2、磷脂3、脂肪替代品第五章活性微量元素 2学时教学目的:掌握微量元素的定义、种类及其生理功能;掌握硒的生理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口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格式是:国食 健字J+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
17
3.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
• 保健作用和适宜人群; • 食用方法和适宜的食用量; • 贮藏方法; • 功效成分的名称及含量。因在现有技术条件下,
不能明确功效成分的,则须标明与保健功能有关 的原料名称; • 保健食品批准文号; • 保健食品标志; • 有关标准或要求所规定的其它标签内容。
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种 嗜酸乳杆菌 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 嗜热链球菌 罗伊氏乳杆菌
核酸:
核酸类保健食品系指以核酸(DNA或RNA)为原料,辅以 相应的协调物质(具有增加免疫功能的药食两用的中药及某些 维生素等),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不得以单一的 DNA或RNA(须RNA和DNA混用)作为原料申报保健食品。
⑧益生菌
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益生链球菌等。
⑨其他活性物质
如腺苷受体阻断剂、L-肉碱、褪黑素、皂苷、 核酸等。
30
六、功能性食品资源
1、常用品种: (1)原料:
普通食品(中国食物成分表) 卫生部51号文件表1表2 8个相关规定的通告 新资源食品
(2)辅料: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
–提供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证明,证明该原料为 在当地(较大范围)长期食用的,一般也作为 普通食品原料
–一个产品中使用的动植物物品(原料)不得超过 14个。其中,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外 的动植物物品(原料)不得超过4个。
–两个名单外的动植物物品(原料)不得超过1个
38
• 不能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
28
④自由基清除剂 包括生物酶清除剂和非酶类清除剂。
⑤维生素类 脂溶性和非脂溶性,如维生素A,E,C等。
⑥矿物质类 容易在膳食中短缺的常量元素(钙等)及微量元 素(硒、锗、铬、铁、锌等),钙、锌等能促 进体内铅排出。
29
⑦蛋白质、氨基酸类
如谷胱甘肽、降血压肽、促钙吸收肽、免疫 球蛋白、SOD、牛黄酸等。
13.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 26.通便功能 27.对胃粘膜损伤有辅助保24护功能
有助于 改善胃 肠功能
【配料表】 胶囊:淀粉、Melatonin(褪黑素)
我国食品口药服液品:监水、督低管聚糖理、局山楂明、确茯苓 规定,任何空赤功心鲜能胶红囊性:食明胶品、的钛白产粉品、亮蓝、 (包括进口【产功品效成)份,表】都应标明特 定的保健功功胶能效囊。成:分M一e含l个a量to(保nimn健g3m/粒食g)/粒品最 多可以申报【两保个健作功用能】改。善睡眠、润肠通便。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中植物及其产品; 人工栽培的甘草、苁蓉和雪莲及其产品;
甘 草
雪莲
原料管理 • 有关规定
–有不同食用部位、产地、制作方式的应予标明
–列入名单的物品,但为新的食用部位,视为新 的物品,应作新资源食品评价。如三七茎叶、 人参花、杜仲籽
–列入食物成份表动植物物品(原料)作为普通 食品原料
9
营养素补充剂与特殊营养食品的区别 (1)不一定以食品作载体 (2)补充的营养素是其每日营养素供给量
(RDA)的1/3-2/3,其中水溶性维生素可达 一个RDA.
10
4.第二、三代功能性食品 (1)有明确毒副作用的药物不宜作为开发保健食
品的原料。用于保健食品的114种中草药原料,一 个保健品中的中草药数目不能超过4种。名单外的 物品不得超过1种。 (2)经中药管理部门批准的中成药或已受国家保 护的中药配方不能用来开发为保健食品。 (3)功能性食品如系中药,其用量应控制在临床 用量的1/2以下。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 (卫法监发[2002]51号) 表2 可用品种(114种)
(按笔划顺序排列)
人参、人参叶、人参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 牛膝、川贝母、川芎、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丹参、五加皮、五 味子、升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牛蒡子 、牛蒡根、车前子、车前草、北沙参、平贝母、玄参、生地黄、生何 首乌、白及、白术、白芍、白豆蔻、石决明、石斛、地骨皮、当归、 竹茹、红花、红景天、西洋参、吴茱萸、怀牛膝、杜仲、杜仲叶、沙 苑子、牡丹皮、芦荟、苍术、补骨脂、诃子、赤芍、远志、麦门冬、 龟甲、佩兰、侧柏叶、制大黄、制何首乌、刺五加、刺玫果、泽兰、 泽泻、玫瑰花、玫瑰茄、知母、罗布麻、苦丁茶、金荞麦、金樱子、 青皮、厚朴、厚朴花、姜黄、枳壳、枳实、柏子仁、珍珠、绞股蓝、 胡芦巴、茜草、荜茇、韭菜子、首乌藤、香附、骨碎补、党参、桑白 皮、桑枝、浙贝母、益母草、积雪草、淫羊藿、菟丝子、野菊花、银 杏叶、黄芪、湖北贝母、番泻叶、蛤蚧、越橘、槐实、蒲黄、蒺藜、 蜂胶、酸角、墨旱莲、熟大黄、熟地黄、鳖甲
–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共有59个 –禁止使用国家保护一、二级野生动植物及其产
【适宜人群】中老年人。
25
五、功能因子
• 也称功效成分,是指能通过激活酶的活性或其他 途径,调节人体机能的物质。功能因子是功能性 食品保健功能的关键所在,也是产品质量的主要 指标。
• 从目前已审批的保健食品来看,国产功能性食品 主要是含皂甙类、黄酮类、多糖类成分和以草本 植物为原料的保健食品。进口功能性食品的功效 成分主要为鱼油、褪黑素、磷脂类和膳食补充剂 。
18
产
产
品
品
标 识
标 识
净含量:200克
19
20
4.如何查询?
21
三、功能性食品的分类
(一)根据消费对象进行分类 1.日常功能性食品:据不同健康消费群的生理特点和 营养需求而设计的,能够促进生长发育、维持活力和 精力,增强防御功能和调节生理节律的工业化食品。 (1)婴儿日常功能性食品 (2)学生日常功能性食品 (3)老年人日常功能性食品 2.特种功能性食品
需要验证某种生理功能外要查清该项功能的功效成分 ,其结构、含量、作用机理、配伍性和稳定性等。
23
四、功能性食品的功能
1.增强免疫功能
14.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
2.辅助降血脂功能
15.减肥功能
3.辅助降血糖功能
16.改善生长发育功能
4.抗氧化功能
17.改善骨密度功能
5.辅助改善记忆功能 18.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
功能性食品
第一章 功能性食品概述
2 2
一、功能性食品的概念
1、概念
——也叫保健食品或营养食品或机能性食品, 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以补充维生素、矿
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
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
危害的食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 3
2、作用方式:
野生动植物:
需提供种养证明 相关法规: 《野生动植物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 《卫生部关于限制以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为原料生产保健食 品的通知》(卫法监发〔2001〕160号)
人工驯养繁殖或人工栽培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产 品;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 生动植物及其产品;
营养素补充剂:
《营养素补充剂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表1维生素 、矿物质的种类和用量。
真菌类: (11种)
酿酒酵母 产朊假丝酵母 乳酸克鲁维酵母 卡氏酵母 蝙蝠蛾拟青霉 蝙蝠蛾被毛孢 灵芝 紫芝 松杉灵芝 红曲霉 紫红曲霉
益生菌类: (10种)
两岐双岐杆菌 婴儿双岐杆菌 长双岐杆菌 短双岐杆菌 青春双岐杆菌
7
2.新资源食品:在我国新研制、新发现、 新引进的,无食用习惯或仅在个别地区有 食用习惯,符合食品基本要求的物品,如 螺旋藻。部分新资源食品经过保健功能检 测后,可申报批准为功能性食品。
8
3.营养素补充剂:单纯以一种或数种化学 合成或从天然动植物中提取的营养素为原 料加工制成的食品。我国仅局限于维生素 和矿物质,不得以提供能量为目的。
26
分为三类: 一、营养素及其衍生物 二、非营养素生物活性成分 三、功效成分不明确的物质:中草药提取物。
27
①活性多糖类 包括膳食纤维、酸性粘多糖、氨基多糖等。
②功能性甜味剂 包括一些单糖、低聚糖、多元糖醇及一些强力 甜味剂等。
③功能性脂类 包括多不饱和脂肪酸、油脂替代物、磷脂、二十 八烷醇、角鲨烯等。
11
5、功能性食品与食品、药品的区别 功能性食品与食品有什么区别?
普通食品
不强调特定功能 无规定的食用量 普遍人群食用
功能性食品
调节人体的机能, 特定的保健功能 特定人群食用 规定每日服用量
12
功能性食品与药品的区别
• 功能性食品
• 不能以治疗为目的,主 要是调节人体的机能
• 不能有任何急性、亚急 性或慢性危害
• 可以长期使用 • 口服
• 药品
• 应当有明确的治疗目 的以及相应的适应症 和功能主治
• 可以有不良反应 • 有规定的使用期限 • 注射、外用、口服等
13
如何鉴别保健食品
14
1.正确认识保健食品标识—蓝帽子
必须印在“主要展示版面”的左上方
15
2.保健食品批准文号
16
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有效期为5年
根据某些特殊消费群状况,强调食品的预防疾病和 促进康复方面的调节功能,如减肥、美容等。
22
(二)根据科技含量进行分类
1.第一代产品(强化食品) 根据各类人群的营养需要,针对性地将营养素添加到
食品中去。根据各营养素和有效成分的功能,来推断产 品的功能,不需证实。 2.第二代产品(初级产品)
要求经过人体及动物试验,证实该产品具有某种生理 功能。目前我国市场上的功能性食品大多属于此类。 3.第三代产品(高级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