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高考地理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1.文字背景材料中的信息 试题所提供的背景文字材料都是经过精心组织的,无效的或 有一定干扰作用的信息很少,解题时需要仔细阅读,在最短的 时间内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
解读信息要注意“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的挖掘。如果忽 视材料的存在或者不能快速准确提取出有效的地理信息就会 影响解题的准确性和答题速度。如“太阳最接近正南方向”信 息解读为“此时当地地方时为12时左右”;“板栗属于喜光、喜 暖的落叶阔叶树种”信息解读为“适于生长在温带季风气候、 山地阳坡地带”。其基本过程是:
(B )
A.东南 B.西南 C.西北 D.东北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南京市城北地区建筑物高度和密度均 较小,由此推知江北新区发展水平较低,开发的最大优势为土 地成本低。第2题,交通建设有利于加强南京中心城区与城北 的联系,有利于增强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第3题,对比 2000年和2012年南京的天际线可知,城西、城南的建筑物高 度和密度增加最明显,说明南京城区建设发展最快的方向是 西南。
分析推理
文字材料 中的信息 ①指断层——岩层断裂,位移 地理图形 表述语中 某地质剖面——不同历史时期地质构造形成过程及其
地貌特征 的信息
地理图形 中的信息
答案:(1)D (2)C
方法总结 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 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三项能力的重要前提。没 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或这方面能力不强,就谈不上调动 和运用知识等其他三项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有以下五 点要求。
3.地理图形表述语中的信息 试题中通过对图形加以说明、解释的文字内容越来越丰富, 涉及的试题也越来越多,其意图主要说明地图表示的区域、 地图的类型和地图中的地理要素等信息。要突破一般思维方 式将图文结合综合阅读、理解题意,如“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 宽谷中的爬升沙丘”说明“图中沙丘位于河流中游沿岸,并非 洪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并且由河谷低处向高处运动”。

例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途径

例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途径

慈塑:丝凰例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途径隋燕燕(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德州253000).d T。

,7脯耍】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具有调动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三项能力重要前提.本文从五冬方面谈二下获取和’j ?解读地理信息的途径。

,,;f日粼】获取{解读;地理信息;途径,,。

获取和解读信息。

的能力是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

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

三项能力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说它是考生解答问题的“入场券。

试题中关于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设计,其I二:二I茎茎兰二I茎::竺二l茎=::I地理信息是指试卷中的文字材料、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景观和符号等,大致E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地理文字信息。

2)地理图像信息。

3)地理表格信息等,还有一类是隐性信息,如材料中所反映的中心思想、命题者的意图或生活中的经验及相关学科的信息等等,它需要考生对材料中的显性信息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剖析以及归纳判断、推理、归纳等来解决问题。

对于理解试题的意图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从立意看考生应明白试题在探讨—个什么样的主题:从情境上少无目的浏览。

在鲁0解题后设问时,往往要注意—个问答题需回答几个小问题。

就拿05年第36题第一问来说,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发现需要寻找四个问题信息:试题的第一小题干日且确要求是先简述三个音l J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然后综述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

但有些考生由于当太阳从地平线A地,qz线以下伊一70或自地平线以下伊一丁升至地平线的一段时间室内通常无需照明,这样一些理论上白昼时间长达19小时左右的日子,整天可以利用自然光照明,这促现象称为“白夜”o问6月22日这一天图中的①②③中哪个城市有白夜产生?考生极易遗漏的那就是题目中的标题信息:欧洲某地区。

日出肓怖日落后—段时间室内通常无需照明”这句话其实隐含着这是大气散射的原因这个信孰很多学生就是不能理解题中的信息,错误地把“白夜”等同于极昼。

地理答题如何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

地理答题如何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

高考常考查的知识系统有: 地理基本数据、
善 毒薯 誊 誊
√ ~ — /
地理・ 指 学习 导
地理基本概念 、 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分布、 【 典题例析 】 地理 原理 与规律 ( 自然地理 )地 理观 念 ( 文 、 人 【 】 读世界某区域图, 例1 完成( ) 1、 地理 )地理区域特征( 、 区域地理 ) 自主学习 、 中获得的地理信息( 与所学知识有关联性 的 知 识 ) 。 自然地理部分 需要掌握的基本的地理规 律: 地球运 动规律( 自转 、 公转 )大气运动规 、 律 ( 圈环流 、 三 季风环流等 )地壳运动规律 、 ( 能量来源、 运动形式 、 结果等 )水体运动规 、 律( 水循环、 洋流等)地理环境分异规律( 、 纬 度 地 带性 、 经度 地 带性 、 直地 带 性 、 地带 垂 非 性 等 ) 。 区域地 理部 分 重点 掌握 的 区位理 论一 优越 区位的选择 : 农业 区位理论 ( 如何使土 地得 到最合理 的利用 )工业 区位 理论 ( 、 如 何实现最佳经济效益、 环境效益 )城市区位 、 图 1 理论 ( 如何体现城市合理的功能分区和地域 ( )图 中甲处( 1 虚线 内 ) 的常见 地形类 结构 )交通区位理论( 、 如何合理布局交通运 型 是 ( ) 输 网 ) 。 A .山地 B .盆地 2 .调 动和 运用基 本技 能 C 高原 . D 丘陵 . 高考解题所需的基本技能有: 选择和运用 ( )有关图示区域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 2 相关学科 的基本技能解答地理问题 、 语言的 的是 ( ) 组织能力( 对问答题尤为重要 )绘图能力( 、 如 A 有世界上最发达 的混合农业 . 绘制剖面图 )计算能力( 、 如太 阳高度的计算、 B 大 牧场放 牧业 盛行 . 时间的计算等)实验能力等。 、 C 乳 肉畜牧业规模较大 . 运 用地 理 学科 的 专 项技 能 包括 : 理 坐 地 D 生产方式 比较落后 , . 迁移农业盛行 标 的判断和识别 , 不同类 型图表的判读和转 换等。 自主 学 习 中获得 的 知识 与技 能举例 : ①社会热点方面的知识 。如德班气候大会 、 俄罗斯冬运会 、 朝鲜 、 伊朗核问题 ( 结合时区 和 日界线 、 区域地 理 、 自然地理知识 ) 日全 、 食、 月全食 、 钱塘江大潮、 航天基地建设 ( 结合 宇宙知识、 我国四大航天基地的地理区位 、 自 然环境等内容 )经济 区( 、 长三角 、 环渤海、 珠 三角 、 中部崛起 、 东北重工业基地等) 及新特 区建设 、 重大建 设工程 ( 西气 东输 、 电东 西 送、 南水北调、 三峡工程 、 青藏铁路 、 跨海大桥 等)十二五规划等。 自主学习中通过归纳、 、 ② 总结得到的知识与技能。 ③等值线图的判读。 ④图上距离的判断方法。

地理地理信息的获取与分析

地理地理信息的获取与分析

地理地理信息的获取与分析主题:地理信息的获取与分析
引言:
地理信息是指有关地球表面和地球内部的各种数据和信息,它的获取和分析对于理解地球的特点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引导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的获取方法,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一、地理信息的基本定义和意义
1.1 地理信息的概念和类型
1.2 地理信息的来源和获取方法
1.3 地理信息在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领域中的应用
二、地理信息的获取方法
2.1 地理信息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2 遥感技术在地理信息获取中的应用
2.3 GPS定位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2.4 数字化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关系与应用
三、地理信息分析方法
3.1 空间数据的整理和预处理
3.2 地理信息的可视化表达
3.3 空间模式分析和空间关联规则挖掘
3.4 地理信息的定量分析方法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实际案例中的运用
4.1 地理信息技术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
4.2 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警中的应用
4.3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
4.4 地理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五、地理信息的未来发展方向
5.1 地理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
5.2 地理信息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5.3 地理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和资源管理中的发展趋势
结语: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理信息的获取方法和分析技术,培养地理信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

同时,学生也能认识到地理信息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为促进地理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例谈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例谈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地 解 答 问题 。
球中心在极点 附近 , 2 图 是位于图 l 中的乙地 2 小 4
时太 阳高度变化 的数据统计。文字信息说明图 1 中
甲地 地 方 时 早 于 M 地 。
【 1 图 1 某 日以极 点附近 某地 为 中心 的 例 】 为“
半 球 图” 甲地 地 方 时早 于 M 地 。 图 2为 “ , 乙地 当 日
4 针 对 题 3的 问题 解 读 思 路 , 图 中没 有 山 脉 . 在
高, 通常所求 太 阳直射 点 的方 法都不太 适用 , 依 具体位置情况 下 , 间定位 能力 强的学生可根据 经 但 空 前 题推出的 乙地为北极点 , 一天 中太 阳高 度始终是 纬线判断 , 区域 位于我国东南部 , 2 。 该 沿 5 N纬线 附
地 信 理息
: 取
鬟 问信 题 息

工 、 I
I:
提 1 : { 取 ,
, /

篓 问信 !题息
1 枷fE n . ] IL E ; = 月 l
文 信 图 信 数 信 解 字 息 像 息 据 息 : - 谴
\ 获取和解读地理Fra bibliotek 息既包括地理文字 信息 、 图
1 甲地 位 于 O地 的 . A 正 南 方 向 . B 东北 方 向 .


三、针对 问题 , 进一步解读其 中心 内容 、 限定条 件、 内涵或 外延等 , 解决该 问题 可能 采用 的方 法及
所 需条 件 等 。 四 、依 据 问题 的 解 读 和 可 能 解 决 的 方 法 及 条 件 , 一 步 解 读 地 理信 息 , 进 通过 整 理 、 筛选 、 分析 、 综 合 , 成利 于解 题 的 信 息 条件 和 思 维逻 辑 。 形 五 、在 各 种 地 理 信 息 获 取 和 解 读 的 基 础 上 . 及

四大能力之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四大能力之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炎热干燥
带控制,气候具有
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要领 1、熟练把握读图三步曲:图名、图例、标注、坐标 →柱或线或地理事物的分布和趋势→不同数柱或曲线和地 理事物的关系。 读图名,若是区域图,可知道其所在的位置,若是统 计图,就可知道反映的是什么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 观察图例和注记,有利于对图像内容的理解; 观察图像的内容,有利于我们按题目的要求,提取信 息解决问题。 解此类题的关键是会透过现象,(图形的形态特点或 事物的分布等),看本质(揭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或内 在的规律)。
(2)该地湖泊冬季不结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该地补给水的各种可能来源,并给出主要来 源及其判断依据。
(2)有来自(深层断裂带)温度较高的地下水补给。 (3)各种可能来源:①(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②周边地表水;③本地降水。 主要来源: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 判断依据:本地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且与补给水水温较高相 吻合,说明深 层断裂带的地下水是主要补给来源。(本地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周边地表 水差异较大,排除周边地表 水是主要补给来源;本地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排除降水 补给是主要补给来源)
三、考试考什么? 1.选择题: 就是通过审题,获取信息,解读、分析信息,结 合题目要求,作出正确判断的过程。 2.综合题: 就是通过审题,获取信息,解读、分析信息,结 合题目要求,规范组织答案的过程。
四、答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比较弱,主要存 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信息获取不全面.无论是图像信息还是文字信息, 放到卷面上给考生提取和解读,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考生 都能够无遗漏的提全信息,最终,由于提取信息不够,导 致解题过程出现错误。 2、信息提取过程中解读错误.提全信息只是正确解题 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还要对不同的信息进行解读和归 类,并在解题的过程中正确使用。 3、对解读到的信息不能进行正确描述,不能利用解 读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

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

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

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根据考试大纲,地理高考考核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以及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1.获取地理信息地理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和表格信息等。

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它包括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图和表的引文或说明、题干中的限定或提示。

图像信息指地图、原理图、统计图、联系图等图像所提供的符号、注记、数字、图例等信息。

表格信息是指数字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和单位等信息。

在综合能力测试七年来,地理信息的呈现特点包括:⑴教材之外的信息从原来课本插图的改编转向逐渐脱离教材,信息中涉及学生没有学到的概念和原理,会给出相应解释。

这些新信息基于实际问题、热点问题、合理的假设和推理,不会给学生解题早成障碍。

⑵多以图表形式提供信息这有助于学生阅读和考场读图,提高用图能力。

⑶信息情境化创设新情境,使考查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

⑷提供信息的不完整性试题提供信息十分简练,含有隐性信息,使信息不完整。

⑸提供组合信息组合信息是指同一题中以文、图、表等不同形式给出信息,它常常在学科内知识综合,或跨学科间知识的综合呈现。

⑹逐步给出信息以简要题干信息为基础,以一条探究思路为引导,通过分小题逐步给出信息,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一步一步地探究完成。

基于地理信息的形式和特点,在审题时要对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进行概括和综合,以获取地理信息的空间、属性、时间等特征。

⑴空间特征如点、线、面;地点、区域、全球;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

⑵属性特征如地形地貌、岩石、天气气候、水文、植被、农业、工业、城市和人口等。

⑶时间特征如某时刻、某天、某月、某年、某一时间段等。

2.提炼地理信息在获取地理信息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对信息进行提炼,明确重要的、关键的、次要的、无关紧要的信息。

然后逐条分析,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起信息链(概念、原理、规律和过程),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

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方法

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方法

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方法
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确定信息源: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地理信息源,如地图、卫星遥感数据、地理信息系统等。

2. 收集数据:通过实地调查、测量、遥感等方式收集地理信息数据。

3. 整理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编码等处理,使其格式统一、易于处理。

4. 分析数据:运用地理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

5. 解读数据:结合实际问题和背景知识,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解读和解释,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6. 可视化表达:将分析结果以图表、地图等形式进行可视化表达,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展示地理信息。

7. 质量控制:确保地理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错误或不确定的数据进行修正或剔除。

8. 应用地理信息:将获取和解读的地理信息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如城市规划、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

在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充分了解数据的来源、精度和误差范围,避免使用不可靠的数据。

结合多种数据源进行综合分析,避免单一数据源的局限性。

注意数据的时效性和动态性,及时更新数据和分析结果。

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一、教学目标
1.从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审题)角度对典型例题进行评析,找出主要所存在的问题及归纳其解题步骤和方法。

2.通过对高考真题进行解题,形成正确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审题)的思维过程;增强高考地理解题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问题驱动
【典例1】(2011·太原市二模)节选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A国面积176万平方千米,人口590万,外来人口200万。

2008年人均GDP为16114美元,居非洲之首。

A国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生产国,石油是其经济命脉和主要支柱,95%以上的出口收入来自石油。

农业产值约占GDP总值的2.7%,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4%,其中牧民和半牧民占到农业人口的一半。

200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小麦9万吨,大麦20万吨,养殖牲畜1160万头,主要为羊、骆驼和牛。

有人建议A国向B国学习,大力发展棉花生产。

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

【活动一】
1.对照标准答案,就同学对此题的作答进行评分和评价。

2.从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审题)角度,找出作答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3.归纳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审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二)师生、生生互动
【活动二】小组合作,按照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审题)解题步骤和方法对以下高考题进行分析。

【典例2】(2011安徽)节选
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

下图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

(1)图示时间银川气温__(高/低)于成都,分析成因。

(10分)
(2)判断过境成都的天气系统并简述理由。

(8分)
(3)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可能引发哪些地质灾害。

(2分)
(三)落实行动
(2011课标)读下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
A .50m
B .55m
C .60m
D .65m
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 。

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 )
A .15m
B .40m
C .90m
D .65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