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苏少版音乐四下第四单元小巷风韵说课稿

苏少版音乐四下第四单元小巷风韵说课稿

苏少版音乐四下第四单元小巷风韵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巷风韵》是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优美动人的旋律,描绘了小巷深深、风韵独特的美丽景色。

歌曲采用了2/4拍,节奏轻快,富有弹性,词曲作者巧妙地运用了音色、音域的对比,表现了小巷的风姿。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的美妙,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积极互动,通过听、唱、动、奏等多种形式,感受和体验音乐的美。

但同时,部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提升音乐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小巷风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培养他们热爱音乐、欣赏音乐的积极态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形式,让学生体验音乐的表现手法,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小巷风韵》,理解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分析歌曲的表现手法。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小巷风韵》,把握歌曲的节奏、旋律。

2.教学难点:理解歌曲的表现手法,感受音乐的美。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演奏、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氛围。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小巷风韵》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

2.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唱《小巷风韵》,注意指导学生把握歌曲的节奏、旋律。

3.分析歌曲: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表现手法,如音色、音域的对比等。

4.演唱练习:学生分组演唱,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节奏等方面的问题。

5.演奏练习:教师安排学生进行演奏练习,可以采用乐器或声势教学法。

6.音乐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类似风格的歌曲,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4单元《红蜻蜓》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4单元《红蜻蜓》教案
-节奏的稳定把握:运用节拍器、拍手等方法,让学生在稳定节奏中练习,逐步提高节奏感。
-情感表达的融入:教师示范和讲解如何在演唱中加入情感,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和实践,将情感融入歌声中。
-合唱中的音色融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练习,互相倾听、调整,学会在合唱中平衡和控制自己的音色,达到整体和谐的效果。
四、教学流程
4.进行简单的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了解歌曲的创作美观念,提高音乐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音乐感知能力:通过欣赏和演唱《红蜻蜓》,培养学生对音乐旋律、节奏的敏感度,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增强音乐表现力: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注重情感表达,使学生在演唱中展现个人音乐风格。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五线谱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一,这是我在后续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在讲解《红蜻蜓》这首歌曲时,我尽量将五线谱的知识与实际演唱相结合,让学生在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学会识谱。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音高的识别和节奏的把握上还存在困难。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得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我发现这种形式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然而,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显得不够主动,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五线谱的知识还不够自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多参与、多表达。
3.培养音乐创造力:在学习五线谱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尝试,激发学生的音乐创新意识。
4.强化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合唱练习,提高学生在音乐集体活动中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5.拓展音乐文化视野:了解《红蜻蜓》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与生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提高音乐文化素养。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 唱歌 木瓜恰恰恰|人教版 (4)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 唱歌 木瓜恰恰恰|人教版 (4)

音乐《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人教版小学音乐年级:四年级下册教学内容:第四单元环球采风歌曲《木瓜恰恰恰》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卖水果的情境中能把握歌曲的风格并准确地演唱。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聆听、对比、模唱、学唱的过程中简单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表现印尼歌曲欢快、热情的风格特点。

引导学生分层次渐进式学唱印尼民歌《木瓜恰恰恰》,培养理解性听觉、视觉和自觉性整体音乐感觉。

3、“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能寻找音源为歌曲伴奏。

2、能准确地演唱连续切分节奏部分歌词。

3、了解叫卖音乐。

教学内容分析《木瓜恰恰恰》是一首充满印尼风情的叫卖题材民歌。

旋律优美流畅、节奏明快简捷、段落规整清晰、歌词通俗上口,描绘出“印尼果农带着新鲜美味的热带水果到集市上叫卖销售、城里人都争着前来品尝购买(木瓜等)”的热闹景象。

歌曲内容生活化,很有感染力,非常适合学生演唱。

歌中有介绍水果品种的赞美吆喝声,独具浪漫色彩和潇洒风趣。

特别是衬词“恰恰恰”的运用更有特色:既增添了欢乐活泼情绪,又显露开朗豪放的性格特点。

歌曲分为三段体,大调式。

第一乐段:以弱起小节贯穿始终,四个乐句的节奏形态相同,并用“跳进递增与模进”的表现手法,使旋律上扬富有朝气,流畅而优美。

多以同音进行与模进为主,节奏规整、明快。

歌曲的旋律欢快。

在每个乐句结束时都加进了“恰恰恰”的衬词,更显得活泼潇洒,富有异国情调。

第二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节奏形态相同,旋律也基本类同,只是结尾两个音稍作变化。

旋律运用了连续的切分节奏:突出了叫卖的独特风采;增添了劳动快乐与美好生活的感受。

第一乐句旋律大跳向上、小跳与级进有规则的交替、力度渐强、结尾上扬,把欢快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第二乐句旋律与第一乐句基本相同,但力度渐弱,平缓下行、最后落到主音“do”上收尾,叫卖的音乐形象清晰完整。

第三乐段重复再现了第一乐段。

教学准备1、将各种辅助材料制作成幻灯片辅助教学。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音乐知识切分节奏切分音《木瓜恰恰恰》|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音乐知识切分节奏切分音《木瓜恰恰恰》|人教版
-歌曲情感表达:如何让学生在演唱歌曲时融入情感,表现出歌曲的特色,是教学中的难点。
-举例:通过分析歌曲的背景、意境,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并通过模仿、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反复讲解、示范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并熟练掌握。同时,教师还应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克服难点,提高音乐素养。
2.教学难点
-切分音的准确演唱: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切分音的准确演唱是一个难点,需要反复练习和指导。
-举例:针对学生在演唱切分音时容易出现的音准、节奏问题,设计专门的练习,帮助学生逐步突破难点。
-切分节奏的实践运用:在演唱和演奏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切分节奏灵活运用,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举例:设计简单的节奏创作活动,让学生尝试创作包含切分节奏的短句,并在小组内分享、交流,提高实践能力。
-歌曲演唱技巧:指导学生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音准,并注意歌词的表达。
-举例:针对歌曲中的切分音部分,指导学生如何准确演唱,注意音高、音长和音色的把握。
-音乐表现力培养:通过歌曲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使其能够生动、自信地演唱歌曲。
-举例: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通过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展现音乐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学习切分节奏与切分音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我发现同学们在理解切分节奏的概念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尽管我通过讲解和示范尽力让学生们感受到切分节奏的特点,但仍有部分同学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准确把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直观、生动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切分节奏与切分音》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听音乐时,有没有注意过一些特别的节奏,让音乐听起来更有动感?”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切分节奏的奥秘。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唱歌木瓜恰恰恰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唱歌木瓜恰恰恰人教版

《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2011课标版(简谱)第四单元《环球采风》第一课时歌曲《木瓜恰恰恰》教学目标:1、能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木瓜恰恰恰》。

2、认识切分节奏,并能正确演唱切分节奏。

3、能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简介印尼,了解一些相关文化以及“叫卖”的艺术形式。

教学重点:用热情、欢快的声音延长《木瓜恰恰恰》教学难点:正确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切分音。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音乐问好2、发声训练:唱音阶二、情境导入1、播放歌曲《卖报歌》师:听到这首歌,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什么场景?师:《卖报歌》是一首表示报童卖报时叫卖的歌曲,这种歌曲称为叫卖歌,是民间风俗歌曲的一种。

叫卖是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一种方式。

有的沿街叫卖,有的摆摊坐卖,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听到。

如果让你做一位水果商人,你会怎样叫卖呢?小组合作讨论广告词(指生模仿)三、新授1、师:今天,老师带给同学们一首印度尼西亚的叫卖歌——《木瓜恰恰恰》,听后请同学们说一说歌曲的情绪如何?(板书课题)2、首次聆听歌曲《木瓜恰恰恰》3、简介歌曲及印度尼西亚师:《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流传很广的一首歌曲,旋律欢快、活泼,唱出了卖瓜人喜悦的心情。

印度尼西亚全称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简称印度尼西亚或印尼,是东南亚国家。

由约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别称“千岛之国”,由于火山活跃,又被称为:“火山之国”,首都为雅加达。

由于是热带国家,这里盛产水果,榴莲、红毛丹、番石榴、木瓜、芒果、菠萝……因为现在的运输条件很发达,所以,我们也能吃到这些水果了。

4、再次聆听师:这么欢快热情的歌曲,还有那么多好吃的水果,让我们一起学习吧!让我们再一次聆听歌曲。

思考:歌曲可分为几个乐段?(三个乐段)5、学唱歌曲(1)学习第一乐段①学生聆听第一乐段,并思考:这个乐段的典型节奏型是什么?(XX X)②跟随第一乐段音乐用打击乐器在“恰恰恰”处伴奏。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 欣赏 欣赏《飞驰的鹰》《尼罗河主题曲》|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 欣赏  欣赏《飞驰的鹰》《尼罗河主题曲》|人教版

欣赏《飞驰的鹰》《尼罗河主题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飞驰的鹰》这是一首赞美秘鲁民族英雄阿塔瓦尔帕的乐曲。

阿塔瓦尔帕为抵抗入侵的敌人,宁死不屈,英勇就义。

人们把他比作翱翔在安第斯山的神鹰,以表示对英雄的敬仰、怀念之情,并将其看作是祖国的象征。

乐曲由排箫演奏,间有印第安人最古老的乐器竖笛参与演奏。

乐曲有两个主题a主题速度缓慢,旋律悠长、沉重,表现人们对英雄牺牲的悲伤和怀念之情。

B主题是a主题旋律的变化发展,速度不变,情绪比较激动,蕴藏着一股内在的力量。

《尼罗河主题曲》是日本现代作曲家喜多郎的一首作品,用电子合成器演奏,具有现代音乐的风格。

乐曲在辽阔、幽远的钟声中拉开了序幕,好像把我们带到了远古的埃及。

向前推进的节奏型和三连音的交织出现,向我们展现了壮阔的尼罗河。

接着由模拟的人声唱出了尼罗河的主题,虚无缥缈的音色好像是在向人们述说着尼罗河悠久的历史。

A段这个旋律反复一次后,出现了第二段旋律,向上的音型将音乐推向高潮,显得更加辉煌。

B段经过用引子部分旋律作为素材的间奏后,由弦乐再次奏响第一段旋律,音乐显得优美柔和,接着出现的地二段旋律,反复了两遍,突出了音乐的辉煌气势。

最后在雄伟的音响中结束,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整首乐曲结构是:引子、A、A、B、间奏、A、B、B。

【学情分析】《飞驰的鹰》乐曲结构不复杂,表现形式也较为单一,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也接触过许多外国歌曲和乐曲,加上现在的孩子接触音乐的机会也较多,学生应该容易理解和掌握。

《尼罗河主题曲》学生对这个类型的音乐的音乐作品对乐器不了解,可以先从介绍乐器入手。

【教学目标】1、能认真欣赏乐曲《飞驰的鹰》《尼罗河主题曲》,能积极参与欣赏活动,熟悉乐曲主题。

2、认识电子合成器、排箫。

3、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和相关文化。

【教学重难点】能认真欣赏乐曲《飞驰的鹰》《尼罗河主题曲》。

【教学准备】教学教材,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演唱歌曲《木瓜恰恰恰》《红蜻蜓》。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四单元《飞驰的鹰》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四单元《飞驰的鹰》教学设计

《飞驰的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秘鲁乐曲《飞驰的鹰》小调色彩和极富个性的排箫音色给人一种神秘、苍茫、缥缈,升腾的感觉,成功地塑造了神鹰的形象,表达人民对民族英雄的悼念和热爱。

全曲A、B两个音乐主题。

A主题旋律盘旋上升,时而紧凑,时而冗长。

表现雄鹰在天空中展翅缓缓上升,翱翔的感觉。

B主题运用反复的创作手法,并且提高八度,表现情绪的激动,表现人们不舍得英雄离开,恋恋不舍的感觉。

三次出现,65.i | 6—| 6的重复仿佛表现离别,同时伴奏的固定节奏型自始至终贯穿音乐始终。

表达印第安人内心的坚定不移,传达一种振奋和力量。

【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与相关音乐文化,了解秘鲁,拉丁美洲音乐特点,感受情绪的变化,乐于参与课堂表现,对作品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通过律动、聆听、模仿乐器演奏、旋律线接唱、律动翱翔、印第安节奏感受、创编等方法,体验音乐主题变化,记忆旋律,。

3.认识排箫音色,能够尝试哼唱乐曲A、B主题,在听想学习中进行区分。

并能用不同的音乐体验活动参与感受主题。

【教学重难点】听想音乐主题,用多种形式感受主题,记忆区分两个主题。

【教具】丝巾【教学过程】一、律动激情导入,引发兴趣律动导入,A主题3+3+3律动,B主题0 xx左右踱步律动。

(设计意图:初步体验印第安人音乐的韵律,在动感中激发兴趣进入听想学习。

)听了刚才的音乐,你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什么感受?旋律带给你怎样的感觉?听没听见音乐感觉很特别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二、多次聆听,音乐体验1、认识排箫,感受音色聆听音乐:孩子们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介绍排箫:排箫是世界上广为流传的民间乐器,是居住在拉丁美洲的印第安人所特别喜爱的一样吹管类乐器,在他们的大量音乐作品中都能听到排箫的声音?那同学们知道排箫是怎样演奏的吗?它的音色是怎样的?(设计意图:通过自己听觉,视觉发现探索乐器排箫的演奏和吹奏方法,加深体验感受的印象。

)2、聆听模仿一起来聆听感受排箫的音色和演奏方法,让我们一起拿起排箫随音乐用lu来哼唱。

四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甜甜江南》教案doc

四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甜甜江南》教案doc

第四单元《甜甜江南》教学内容:听:“江南好”“欢乐的夜晚”“包粽子”唱:“忆江南”“采菱”第一课时《忆江南》教学目标:1、学唱《忆江南》理解词的意思,用明朗、赞美地形式进行演唱。

2、能对《忆江南》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陶冶爱美的情趣。

3、欣赏《江南好》乐曲,感受音乐描述江南美好的景色。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课件)同学们这是那里景色?现在请大家听赏一段音乐,听完后请你们给这段音乐起个曲名。

2、让我们亨唱音乐,回想江南美好的风景吧!3、读读《忆江南》这首词,想想词和我们观赏的美景有什么区别?二、学唱《忆江南》1、介绍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2)播放视频资料“白居易简介”;小结:白居易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2、学唱歌曲(1)听录音范唱,完整地欣赏歌曲。

(2)再回放一次,生轻轻跟唱。

(3)老师有表情地范唱,生合着拍子轻声跟唱。

(4)全体跟琴正确地填唱歌词。

(5)谈话、鼓励当一名小老师,教大家学习歌谱;(6)跟琴默唱旋律。

(7)指优秀生跟琴视唱。

(8)指导全体击拍正确视唱歌谱。

(9)全体跟琴唱歌(10)再读这首词,感受古人读诗的风格。

(11)跟琴学唱歌曲;歌曲处理。

三、欣赏江南民歌1、“紫竹调”2、“茉莉花”3、“苏州评弹”等四、小结第二课时欣赏《包粽子》《欢乐的夜晚》教学目标:1、欣赏《包粽子》歌曲,了解端午民俗,学习包粽子的动作。

2、感受歌曲,跟着歌曲做律动。

3、欣赏《欢乐的夜晚》(丝弦重奏)。

教学过程一、了解端午民俗同学们:我们国家有哪些节日?这是什么?(课件)1、粽叶的选用:广州人包粽子多用箬叶,选表面光滑软韧的较好。

汕头人包粽子多用竹叶,粽子有竹叶的清香味,但要煮软再用。

上海等地采用每年大伏天从安徽黄山采下的箬叶,含有特殊的清香味,俗称"徽州伏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 后 记 (第 篇)
2
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课 题 《杨柳习江苏民歌 《杨柳青》 , 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 教学目标 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 ,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 3、讲授扬州相关文化,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并喜爱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预习要求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练声: 三、精讲探究: 1.古诗 师:同学们,伴随着美妙的江苏扬州音乐《拔根芦柴花》 ,我们的音乐课 开始了,提起江苏扬州我不禁想起一句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 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好多诗人曾经在作品中 写到扬州美景,比如杜牧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 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风光 师:扬州确实有着令人神往的美景!让我们随着美妙的音乐,去游览扬 州的美景吧。 3.感受歌曲 师:扬州不但山美水美,扬州的民歌更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江 苏扬州的民歌《杨柳青》 (1)初听:这首歌给你一种什么感觉?(轻松,活泼) (2)再听:这首歌唱的什么?歌曲的名字与内容的关系?劳动人民下田 干活的情景,你觉得几拍子比较合适?(了解歌词内容,歌名与内容的 关系,体会几拍子的) (3)再听:从歌词上看它更是与众不同,你发现了吗?(了解衬词作用) 师:那么多衬词又不表达什么具体的意思,能不能去掉不唱呢?(先听 老师去掉衬词唱歌曲,再听歌曲,感受衬词的作用) 师:七(qie)搭七呢嘣啊 (nia) ;杨柳石(se)子松啊 (nia) ;松又 松 (nia) 嘣又嘣 (nia) 松松么 (me) 青又青哪哥哥杨柳叶子青啊 (nia) 衬词虽然不表达具体意思,但是能够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没有了衬词, 这首歌曲就没有味道了。 《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
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课 题 《忆江南》 课时 4-1 日期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预习要求 教学过程
1、能主动参与各类音乐活动,从中领略江南风情,感受江南音乐的风格特 点,知道音乐来源于生活。 2、用优美动听的声音演唱歌曲《忆江南》,表达出对江南景色的赞美和热 爱之情。 3、能积极地参与音乐表演,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感悟音乐与生活的联 系。 1、用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忆江南》。 2、了解“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一字多音的掌握。 钢琴、录音机、磁带、电视机、VCD 等
1
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师:让我们再次聆听,不过这次张老师要考考你们的小耳朵,歌曲共唱 了几遍,第一遍和第二遍结束句有什么区别? 3.轻声哼唱旋律 师:让我们跟着老师的琴声,试着用“啊”来哼唱旋律 4.师逐句范唱歌谱,生模唱 5.完整演唱歌谱,师生配合一起做节奏游戏 师要求学生在每句话的延长音处加上击掌伴奏,师唱歌谱 6.填词唱曲 (1)师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歌词。在学唱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轻轻地声 音去演唱,注意情绪的表达,做到音量轻、气息连、表情好。 (2) 教师讲解并示范指导一字多音的演唱, 如 2 31︱2 —︱ 理成渐弱更好。 (3)对“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话的处理,并唱准 附点节奏。 (4)学唱结束句,注意长音的时值。 7.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四、练习展评: 演唱歌曲《忆江南》 五、反思拓展: 1.白居易的另外两首《忆江南》 2.师讲解“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3.用苏州白话演唱《忆江南》 六、小结下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江南,感受了江南音乐的魅力,通过诗词、 歌曲、旋律等不同的形式了解了江南的特点,它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温 婉秀美。让我们再次唱起《忆江南》并结束今天的这节课! 的 强弱对比, “能不忆江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思念,依依不舍,这里处
3
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 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能够唱好衬词部分 钢琴、录音机、磁带、电视机、VCD 等
二次修改旁注
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歌曲因为有了这些衬词,所以更显得活泼风趣。 4.学唱歌谱 师:刚才我们都知道了这首歌曲是 2 拍子的,它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 (强弱)演唱时可要注意了。 (老师范唱一句)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 的琴声,轻轻地唱谱。难唱的地方重点处理。 (1)轻声读歌词,重点读清衬词,注意附点音符的节奏。 (2)跟琴声填歌词唱。 (边唱边找什么地方感觉比较难唱) (3)学说方言,掌握歌词特点。 师:你觉得歌曲最特别的地方是什么?(方言特色)扬州方言前鼻音较 多,发音的位置相对靠前,把翘舌音读成平舌音,没有“ZH、CH、SH” , 都变成“Z、C、S”比如歌词里:早晨(chen)念 cen,露水(shui)念 sui, 这(zhe)个念 ze, 石(shi)子念 se,下面我们来念念。 (4)体会歌词一字多音的演唱。 师:这首歌曲除了衬词,实际上只有一句歌词:早晨下田露水多,点点 露水润麦苗。每个字几乎都有两个音。我们来试试唱一唱。 5.歌曲演唱的处理 师:唱这首歌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愉快) 师: 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 什么样的声音来表达愉快的心情呢? (稍 快的速度,轻快、活泼的声音) 师:让我们完整地演唱《杨柳青》 四、练习展评: 师:为了让演唱更加精彩,让我们一起加入声势动作 拍手 拍右腿 拍左腿 五、反思拓展: 师:江苏地域及方言特点是什么? “吴侬软语” 六、小结下课!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演唱《杨柳青》这首歌, 还知道了不少其他的知识。其实扬州还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比如扬州 八怪,那可是扬州一大特点,扬州还有著名的小吃,可吸引人了,想起 来就嘴馋。今天我们的音乐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你们一定还想继续去了 解扬州、了解扬州的民歌,下节课我们再继续探讨! 教 后 记 (第 篇)
二次修改、旁 注
一、师生问好: 二、练声: 三、精讲探究: (一)配乐朗读《忆江南》 1.师:同学们,你们到过江南吗?对江南有怎样的印象呢? 2.师: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非常眷恋江南,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晚年 时回忆江南的美景,写下一首非常著名的诗词---《忆江南》 。 3.介绍白居易 (1)师: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白居易曾经担任杭 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 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江南在他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他 67 岁时,写下了这首《忆江南》 。 (2)师:请同学们也来学一学古人的样子,模仿老师的动作一起有感情 的吟诵这首诗词,体会一下诗的意韵(师生一起配乐朗诵) 4.这首诗的意思是:江南好!我所熟悉的风景是多么美好。朝阳和 江边的鲜花火一样相互映照,春天的江水清净明澈如蓝天,怎不令人心 醉?又怎能使人忘得了? (二)学唱歌曲《忆江南》 1.聆听歌曲范唱 师:有一位作曲家,他觉得这首诗词很美,于是便给它配上了好听的旋 律,请你们说一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再次聆听歌曲范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