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季节性事故应急预防

合集下载

季节性反事故措施及应急预案

季节性反事故措施及应急预案

一、前言季节性气候变化对各类设施的安全运行带来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的背景下,季节性事故的预防和应对显得尤为重要。

为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降低季节性事故发生的风险,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所有季节性易发事故的预防与应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建筑、电力、交通、化工、石油、燃气、水利等。

三、季节性事故特点及预防措施1. 事故特点(1)冬季:低温、雨雪、冰冻等天气导致设备故障、交通事故、火灾等事故频发。

(2)春季:气温回升,雨量增多,易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水等自然灾害。

(3)夏季:高温、雷雨、台风等天气易引发火灾、触电、交通事故等。

(4)秋季:天气多变,易发生干旱、森林火灾等事故。

2. 预防措施(1)冬季①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②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加强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③加强交通安全管理,确保道路畅通。

④做好火灾防控,加强用火、用电安全管理。

(2)春季①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加强气象预警信息收集与发布。

②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巡查和监控。

③加强水利设施检查和维护,确保防洪安全。

(3)夏季①加强防暑降温工作,确保员工身体健康。

②加强电气设备检查和维护,防止因高温引发的火灾。

③加强交通安全管理,确保道路畅通。

④加强雷电灾害防范,做好防雷接地设施检查。

(4)秋季①做好防火工作,加强森林火灾预防。

②加强农业用火管理,防止火灾蔓延。

③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确保道路畅通。

四、应急预案1. 事故报告(1)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事故等级和性质,报告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

(2)及时向事故发生地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报告,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2. 事故处置(1)根据事故情况,迅速成立事故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事故处置工作。

(2)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蔓延,减轻事故损失。

(3)组织救援力量,尽快将伤员送往医院救治。

(4)做好事故现场清理和恢复工作。

季节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季节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季节性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因季节性气候变化引发的各类事故,包括但不限于:洪水、台风、暴雨、干旱、雪灾、冰冻等自然灾害以及因季节性因素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季节性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季节性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制定季节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并组织修订和完善;(2)收集、整理和分析季节性事故信息,及时上报指挥部;(3)协调各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4)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5)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宣传和培训。

3. 各相关部门职责:(1)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季节性事故应急处置工作;(2)气象部门:负责提供气象预报和预警信息,协助应急处置工作;(3)水利部门:负责洪水、干旱等水灾害的防范和应急处置;(4)住建部门:负责城市基础设施的检查、维护和应急处置;(5)交通运输部门:负责道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的保障和应急处置;(6)卫生健康部门:负责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7)公安部门:负责维护社会治安,协助应急处置工作;(8)其他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四、应急处置程序1. 预警信息发布(1)气象部门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后,指挥部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相关部门和单位;(2)相关部门和单位根据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 紧急处置(1)发生季节性事故后,事发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立即启动本预案,成立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2)现场指挥部组织力量进行救援、疏散、安置等应急处置工作;(3)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季节性事故预案

季节性事故预案

一、预案概述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季节性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范围内因季节变化而引发的各类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预案指挥部成立季节性事故预案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指挥本预案的实施。

指挥部由以下人员组成:(1)指挥长: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

(2)副指挥长:由政府分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

(3)成员:由公安、消防、卫生、交通、应急管理、气象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2. 工作小组根据事故类型,设立以下工作小组:(1)事故预防组:负责制定季节性事故预防措施,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2)应急处置组:负责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置工作。

(3)信息报送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报工作。

三、预防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1)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季节性事故预防知识。

(2)开展“五进”活动(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提高全民安全意识。

2. 强化隐患排查(1)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2)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领域的监管。

3. 完善应急预案(1)根据季节性事故特点,制定针对性强的应急预案。

(2)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 加强物资储备(1)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确保应急需求。

(2)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管理,确保物资完好、可用。

5. 加强值班值守(1)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2)加强信息报送,确保事故信息及时、准确上报。

四、应急处置1. 事故报告(1)事故发生后,立即向预案指挥部报告。

(2)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伤亡情况、已采取的措施等。

2. 应急响应(1)根据事故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指挥各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 救援力量调度(1)根据事故需要,调度应急救援队伍、设备、物资等。

季节性事故应急预案

季节性事故应急预案

季节性事故应急预案随着季节的更替,不同的季节也带来了各自的特点和挑战。

在我们的生活中,季节性事故是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事故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制定一套完善的季节性事故应急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一、背景季节性事故是指在特定季节中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

不同季节带来的天气、温度、环境条件以及人们行为方式的改变都可能增加发生事故的风险。

例如,夏季容易发生的溺水事故,秋季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冬季的滑倒和出门方式的改变等。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全面的季节性事故应急预案对于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定季节性事故应急预案的目的制定季节性事故应急预案的目的在于应对各种季节性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效率,保障公众的安全。

三、制定季节性事故应急预案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根据历史数据和科学研究,分析各类季节性事故的发生原因和规律,科学合理地制定应急措施。

2.便捷性原则:制定的应急预案需要简洁明了,操作简便,以便在紧急时刻快速响应和行动。

3.全面性原则:应急预案需要全面考虑各类季节性事故的特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应不同的应急情况。

4.协同性原则:应急预案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合作与协调,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季节性事故。

四、制定季节性事故应急预案的步骤1.风险评估:针对不同季节,分析历史数据和统计资料,确定可能发生的季节性事故类型及风险等级。

2.预警机制:建立针对不同季节性事故的预警机制,通过监测和预测技术,提前掌握事故可能发生的迹象。

3.人员培训:开展公众、员工和相关部门的培训,提高应对季节性事故的知识和技能。

包括如何正确使用应急设备、采取应急措施等。

4.资源准备:储备必要的救援和应急设备,包括医疗器械、消防设备、抢险工具等,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可靠性。

5.协调联动:建立健全的协调机制和联动机制,确保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调度。

6.应急演练:定期进行季节性事故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及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季节性事故应急预防

季节性事故应急预防

季节性事故应急预防随着夏季高温季节的到来,安全防范工作也随之加强。

高温季节是事故易发、安全隐患多的季节。

人易疲劳,电器、设备易起热,空气干燥,易燃物曝露在夏日的阳光下温度较高,也有自燃的可能。

因此,全体员工更要提高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做到不违纪、不违章、不违规,正确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加强设备、电仪维护保养工作,做好防雨、防雷电、防风、防火工作,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增加现场安全检查次数,彻底查找安全隐患。

中暑中暑指的是高温条件下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和汗腺功能衰竭产生的急性疾病。

中暑的因素除气温外,还与湿度、日照、劳动强度、高温环境暴露时间、体质强弱、营养状况、水盐供给以及健康状况有关。

体弱多病、肥胖、饥饿等也均可能是中暑的原因。

其症状为高热、无汗及昏迷。

首发症状有全身软弱、无力、头痛、眼花、恶心及汗少,继而体温迅速上升可达41℃以上,并有极度困倦、皮肤干热无汗、脉快、呼吸浅、血压下降。

如不赶快救治,很快发展出现全身抽搐、心律失常、脑水肿、休克甚至死亡。

人体正常体温保持在37℃左右、皮肤温度保持在32℃左右,随着气温升高,以传导、辐射方式散热的逐渐减少,汗液蒸发散热逐渐增加。

当外界气温高于32℃时,大部分热量要通过汗液蒸发。

当外界温度达到35-39℃时,加上劳动强度大,体内热量不容易散发,从而引起体温升高形成热射型中暑,这是中暑中最严重的。

二是热衰竭型中暑,与第一种类型相反,主要是因大量出汗引起,多表现面色苍白、皮肤多汗、呼吸浅、脉博弱、血压下降、意识不清。

三是痉挛型中暑,主要是体内大量出汗,丢失盐分引起肌肉痉挛,常与热衰竭同时出现,有口渴、乏力,突出表现为肌肉抽筋。

四是日射型中暑。

主要是夏日阳光直射头部而产生的脑部损害,有头痛、头昏、恶心,重者昏迷,体温升高。

中暑的预防,一是注意收听高温预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在高温天气,尤其是每天11-14点,尽量减少外出,适当午睡,饮食宜清淡,多喝些淡盐开水、绿豆汤,每天勤洗澡、擦身。

部队夏季安全工作措施有哪些

部队夏季安全工作措施有哪些

部队夏季安全工作措施有哪些部队夏季安全工作措施随着夏季的到来,高温天气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对于部队来说,夏季安全工作尤为重要。

高温天气会给官兵的身体健康和训练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因此,制定一系列的夏季安全工作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气温调控、防暑降温、体能训练、卫生防疫等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部队夏季安全工作的措施。

一、气温调控为了保证官兵在高温环境下的工作和训练安全,部队应重点做好气温的调控工作。

首先,要根据当地的气象预报,提前了解气温的变化情况,并及时向官兵发布天气预警,以便官兵做好准备。

此外,部队还应做好室内空调和风扇的使用,确保室内温度的舒适度。

对于在野外训练的官兵,应尽量避免高温时段进行训练,或者适当调整训练内容,减少身体对高温的暴露。

另外,还可以通过搭建遮阳棚等措施,来减少高温对官兵的影响。

二、防暑降温为了加强对官兵的防暑降温工作,部队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提醒官兵注意防暑降温的要点,例如多喝水、适当服用清凉饮料、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等等。

同时,还应加强对官兵的监测,随时观察官兵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中暑等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此外,部队还应配备足够的防暑降温设备,例如冷毛巾、冷疗药物等,以备不时之需。

三、体能训练在高温环境下进行体能训练是一项较为困难的任务,但是,如果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官兵仍然可以进行一些必要的体能训练。

首先,要合理调整训练的时间和强度,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剧烈的体能训练。

其次,要加强训练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官兵身体状况的异常,以便及时进行调整。

另外,还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式,例如水上训练、夜训等,以减少高温对官兵的影响。

四、卫生防疫高温天气容易滋生病菌和昆虫,给官兵的身体健康带来潜在的威胁,因此,部队应加强卫生防疫工作。

首先,要加强官兵的个人卫生习惯培养,例如勤洗手、保持身体清洁等。

其次,要加强对官兵宿舍和训练场地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以杀死细菌和病毒。

淹亡事故的预防、处理和急救方法

时间:地点:授课人:第一淹亡事故普通知识淹亡事故,是常见的多发性季节性事故之一。

部队在进行游泳训练、水上作业(航渡)等过程中,由于组织不当,或者官兵违反规定、擅自到江河湖泊等水域活动,都极易发生溺水淹亡事故。

一、溺水与淹亡的定义人淹没于水中,由于呼吸道被水、污泥、杂草等阻塞,或者喉头、气管、支气管发生反射性痉挛,引起窒息和缺氧,称为溺水,也称淹溺。

由此造成呼吸、心跳住手而致死亡的,称为淹亡。

根据溺人水量大小,分为湿性溺水、干性溺水:1、湿性溺水:喉部肌肉松弛吸人大量水分充塞呼吸道和肺泡发生窒息。

水大量进人呼吸道数秒钟后神志丧失,发生呼吸停止和心室纤颤。

湿性溺水约占溺水者的 90%。

2、干性溺水:喉痉挛导致窒息,呼吸道和肺泡很少或者无水吸入,约占溺水者的 10%。

二、个人预防淹亡的注意事项(一)要谨慎选择游泳场所。

到江河湖海、水库、山间溪流去游泳,必须先了解水情,水中有暗流、旋涡、淤泥、乱石和水草较多的水域不宜作为游泳的场所。

往来船只较多、受到污染和血吸虫等病流行地区的水域也不宜游泳。

下水前要观察游泳场所的环境,若有危(wei)险警告,则不能在此游泳。

切勿到情况不明的水域游泳、戏水,以免发生危(wei)险。

(二)要清晰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心脏病、高血压、中耳炎等慢性疾病患者、有癫痈病史的人,以及感冒、发热、精神疲倦、身体无力者,都不能去游泳。

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者不要到深水区游泳。

镶有假牙的人,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者气管。

(三)下水前要做好准备活动。

下水前要先做暖身运动,可以跑跑步、做做操,活动开身体,使四肢、肌肉、关节等各部位协调运动,还应用少量冷水冲洗一下躯干和四肢,这样可以使身体尽快适应水温,避免浮现头晕、心慌、抽筋现象。

(四)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

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冒然跳水和潜泳,游技不高或者在有危(wei)险的水域中,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呛水和溺水。

季节性事故预防(课堂PPT)

毒较重者,应尽快送医院治疗。
34
季节性事故预防专题教育
35
24
在到达医院前,被咬伤者可采取以下方法紧急 自救:
25
熟悉规律,防台风
26
熟悉规律,防台风
台风发生的规律及其特点: 一是有季节性。 二是台风中心登陆地点难准确预报。 三是台风将会带来强降雨。 四是损毁
熟悉规律,防台风
29
熟悉规律,防台风
对台风的预防: 1.各驻点要做好防台风应急和抢险工作; 2.停止室外作业,妥善安排人员留守或者转移到安全地
4
掌握常识防雷击
5
掌握常识防雷击
6
掌握常识防雷击
7
掌握常识防雷击
8
掌握常识防雷击
9
严守规定,防淹亡
10
严守规定,防淹亡
溺水事故的预防 通常情况下,要搞好淹亡事故的预防,
防止发生意外,具体要做到: 严格落实严禁禁泳规定,禁止到海边、
河流游泳和逗留;
11
严守规定,防淹亡
下水救人,如果溺水者抱紧你怎么办?
防蛇注意事项
1、夜间出门要携带“六个一” 2、训练执勤过程中的预防。尽量避免在草丛
里休息,看到蛇时,不必太惊慌,也不要靠的 太近,要迅速离开。雷雨前(或洪水后),蛇 虫纷纷出洞,此时要格外小心。
3、营地周围的杂草应铲除干净,有条件可以 在营地周围撒上下列物品的一种或数种:石灰 粉、硫磺粉、草木灰(树枝、干草焚烧后剩下 的灰)、水浸湿了的烟叶。
12
严守规定,防淹亡
下水救人,如果溺水者抱紧你怎么办?
13
严守规定,防淹亡
下水救人,如果溺水者抱紧你怎么办?
14
人工呼吸步骤
15
心外按压

常见自然灾害及季节性事故防范常识

常见自然灾害及季节性事故防范常识第一部分地震灾害避险一、加强地震前兆观察1.动物异常反应。

部分饲养动物主要前兆异常反应为:牛羊骡马不进圈,老鼠搬家住外逃。

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

蜜蜂群鸟迁家忙,大猫叼着小猫跑。

冬天蛇蛙早出洞,鸽子惊飞不回巢。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

2.地光异常反应。

地光是指在地震前或地震时在地面或在天空中出现的闪电或光亮。

地光形状不同,颜色有白、红、蓝色或多彩颜色,是地震即刻到来的警报,一般在震前几分钟至几秒钟出现,看到地光后应立即采取果断措施。

3.地声异常反应。

地声是指地震时地下发出的声音,是地下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所含的液体、气体运动变化的结果。

主要表现为:狂风怒吼声或山洪咆哮声,兵戈澎湃声,马达轰鸣声,坦克开动时的吼叫声,撕布声等等。

4.地下水异常反应。

在较强地震发生前,由于受地应力的作用,地下水也会出现明显的异常现象。

如水井水位升降和水温变化,水翻花、打转、变浑、翻泥沙,水面漂浮着油花、冒气泡,还有水变色、变味等等。

二、正确把握逃生原则1.保持镇静,因地制宜。

如远震常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震动小,一般有感地震和远震不必外逃,因为这种情况震害都比较轻,对人身安全不会造成威胁。

2.果断行动,切忌犹豫。

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决不能瞻前顾后,犹豫不决,震时要冷静判断,果断采取行动,或就近躲避,或紧急外出,切勿往返。

3.伏而待定,不可疾出。

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跑出室外,而应抓紧求生时间寻找合适的避震场所,采取蹲下或坐下的方式,静待地震过去,这样即使房屋倒塌,人亦可安然无恙。

三、科学采取逃生方法发生地震,应当尽量利用地震初期震动到房屋倒塌前短暂的时间差逃离室内;无法逃离时必须遵循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的原则,正确选择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积极寻找出路和通气口,采取敲击和呼救相结合的办法传递求救信号,在没有听到挖掘声和搜救声时不宜大喊大叫,以保存体力。

遇震时,当身处室内来不及撤离建筑物时,应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空间避震,也可以躲在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不能停在窗边、阳台、楼梯及其附近。

部队冬季事故预防课件


灭火器使用方法:
3、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适宜扑灭油 类、可燃气体、电器设 备等初起火灾。使用时 ,先打开保险销,一手 握住喷管,对准火源, 另一手拉动拉环,即可 扑灭火源。
四、交通安全方面
1、冬季雨、雪、雾天气多,人体关节的 灵活性较差,反应也相对缓慢,在外出路 上要注意交通安全。
2、步行走人行道,在没有人行道的地方 靠路右边行走;骑自行车走慢车道,不走 机动车道;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马路时要减 速慢行,步行、骑车要集中注意力,不追 逐、不在路上玩耍,骑车不带人;特别要 注意,不要乘坐无证、无牌照的车辆。
(7)生熟食品要分开,工具(刀、砧板、揩布等)要生 熟分开,做到专用,餐具要及时洗擦干净,有消毒条 件的要经常消毒;
食物安全方面
食物中毒的治疗: 1、催吐。 2、导泻。 3、解毒。 4.如果经上述急救,症状未见好转,或中
毒较重者,应尽快送医院治疗。
季节性事故预防专题教育
4、不允许乱扔烟头或躺在床上吸烟。
5、要熟悉发生火灾处置方法,要熟知消防器材存 放位置,要熟练掌握消防器材使用方法。
电暖气、电炉子、电热风、空调大功率用 电设备使用安全注意事项:
1、使用前应先计算一下电器同时开启时总功 率是否超出,如强行使用会导致跳闸,保险丝 熔断。
2、使用电器前应认真检查用电设备和电路、 电源开关和插座是否完好、可靠,发现隐患及 时找专业人士排除。
3、使用大功率用电器时,一个插座上尽量保 证只接一个插头,使用电暖器时不允许倒置、 依靠或覆盖其他物品。
灭火常识:
燃气罐着火:要用浸湿的棉、布、衣物 等捂盖灭火,并迅速关闭阀门。
电器、线路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 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可直ຫໍສະໝຸດ 泼水灭火,以防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节性事故应急预防授课人:逸随着夏季高温季节的到来,安全防范工作也随之加强。

高温季节是事故易发、安全隐患多的季节。

人易疲劳,电器、设备易起热,空气干燥,易燃物曝露在夏日的阳光下温度较高,也有自燃的可能。

因此,全体官兵更要提高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做到不违纪、不违章、不违规,正确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加强设备、电仪维护保养工作,做好防雨、防雷电、防风、防火工作,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增加现场安全检查次数,彻底查找安全隐患。

一、掌握常识,防雷击一、室内预防雷击。

1、电视机在室外天线在雷雨天要与电视机脱离,而与接地线连接。

2、雷雨天应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窜入室内造成危害。

3、雷暴时,人体最好离开可能传来雷电侵入波的线路和设备1.5m以上。

拔掉电源插头;不要打电话;不要靠近室内的金属设备如暖气片、自来水管、下水管;尽量离开电源线、电话线、广播线,以防止这些线路和设备对人体的二次放电。

另外,不要穿潮湿的衣服,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

二、室外避免雷击。

①要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

②要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旗杆,如有条件应进入有宽大金属构架、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和船只,要远离帆布蓬车和拖拉机、摩托车等。

③应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旁;尽快离开铁丝网、金属晒衣绳、孤立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小建筑等。

④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旷野里行走。

要穿塑料等不侵水的雨衣;要走慢点,步子小点;不要骑在自行车上行走;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肩上不要杠带有金属杆的工具。

⑤在营区内行手中不要拿金属器具,发现雷雨天气要迅速到安全处所躲避,严禁在大树下、电杆旁躲避。

⑥人在遭受雷击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这时应立刻躺倒在地,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缩小暴露面即可。

三、中雷击抢救的方法。

受雷击被烧伤或严重休克的人,身体并不带电。

应马上让其躺下,扑灭身上的火,并对他进行抢救。

若伤者失去意识,但仍有呼吸或心跳,则自行恢复的可能性很大,应让伤者舒适平卧,安静休息后,再送医院治疗。

若伤者已停止呼吸或心脏跳动,应迅速对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在送往医院的途中要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的急救,部队要对官兵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二、严守规定,防溺水夏秋两季是溺水事故的多发季节,各级骨干要严格落实跟班作业和午休查铺制度,在午休、晚饭后两个时段切实掌握人员动向位置,严防私自下水游泳。

对于溺水者,除了积极自救外,还要积极进行陆上抢救:(1)若溺者口鼻中有淤泥、杂草和呕吐物,首先应清除,保持上呼吸道的通畅;(2)溺者若已喝了大量的水,救护者可一腿跪着,另一腿屈膝,将溺者腹部放在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着溺者的头,将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在背部,使水排出;(3)若是溺者已昏迷,呼吸很弱或停止呼吸,做完上述处理外,要进行人工呼吸。

可使溺者仰卧,救护者在身旁用一手捏住溺者的鼻子,另一手托着他的下颚,吸一口气,然后用嘴对着溺者的嘴将气吹入。

吹完一口气后,离开溺者的嘴,同时松开捏鼻子的手,并用手压一下溺者的胸部,帮助他呼气。

如此有规律地反复进行,每分钟约做14—20次,开始时可稍慢,以后可适当加快。

三、科学组训,防中暑中暑指的是高温条件下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和汗腺功能衰竭产生的急性疾病。

体弱多病、肥胖、饥饿等也均可能是中暑的原因。

其症状为高热、无汗、头痛、头昏、恶心,重者昏迷。

如不赶快救治,会导致全身抽搐、心律失常、脑水肿、休克甚至死亡。

中暑的预防:一是注意收听高温预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在高温天气,尤其是每天11-14点,尽量减少外出,适当午睡,饮食宜清淡,多喝些淡盐开水、绿豆汤,每天勤洗澡、擦身。

二是外出训练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注意到阴凉下休息。

中暑的急救:1、移到阴凉通风处,仰卧休息;2、马上喝凉开水,淡盐水或糖水;3、用冷湿毛巾包敷病人的头部和胸部,扇风,吹凉;4立刻送医救治。

四、采取措施,防蛇咬一、毒蛇的种类及分布。

分布在我国的毒蛇目前已知有49种。

但对人体危害较大、经常造成蛇伤的毒蛇主要有10种。

当毒蛇咬人后,由毒腺分泌的蛇毒,经排毒导管、毒牙及伤口,沿淋巴及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

二、预防工作。

在行进途中可用登山杖、树棍不断打击地面、草丛、树干,所谓"打草惊蛇",以利于虫蛇回避(蛇对于从地面传来的震动很敏感,但听觉十分迟钝,不能接受空气传导来的声波,高声说话对驱蛇无效)。

穿上高腰鞋、长裤,必要时绷紧裤脚;进入丛林时,头戴斗笠或草帽。

蛇粪有股特殊的腥臭味,如果嗅到特殊的腥臭味,要注意附近可能有蛇。

蛇的视力很微弱,只能对较近的物体看得清楚,1米以外的物体很难看见;视觉不敏锐,对于静止的物体更是视而不见,只能辨认距离很近的活动的物体。

遇到毒蛇后保持静止。

遇到毒蛇追人,千万不要沿直线逃跑,可采取“之”字形路线跑开,三、被咬之后的急救。

一旦被蛇咬伤要迅速判断是否是毒蛇咬伤。

如何判断呢?一是看蛇形:毒蛇的头多呈三角形,身上有彩色花纹,尾短而细:无毒蛇头多呈椭圆形,身上色彩单调,尾细而长。

最好将咬人的蛇打死以供诊断参考二是看伤口:毒蛇咬伤的伤口表皮常有一对大而深的牙痕,或两列小牙痕上方有一对大牙痕,有的大牙痕里甚至留有断牙;无毒蛇咬伤则无牙痕,或有两列对称的细小牙痕。

如果蛇咬伤发生在夜间无法看清蛇形,从伤口上也无法分辨是否为毒蛇所伤时,万万不可等待伤口情况是否发生变化来判断是否被毒蛇咬伤。

此时必需按毒蛇咬伤进行处理。

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1、防止毒液扩散和吸收:被咬伤后,立即令患者消除恐惧心理,保持安静。

停止伤肢的活动,将伤肢置于最低位置,及时(争取在2-3分钟内)用橡皮带或草绳、布条、藤类等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约10厘米或距离伤口上一个关节的相应部位进行结扎。

结扎的程度要求仅能阻断淋巴、静脉血的回流,又不妨碍动脉血的供应。

结扎后每30分钟松解1次,每次松2-3分钟,以免影响血液循环造成组织坏死,并迅速送医。

2、迅速排除毒液:结扎后可用自来水、河水、井水、肥皂水,最好能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冲洗伤口周围的皮肤。

目的是将粘附在伤口周围的毒液破坏及冲洗掉,从而达到减轻蛇毒中毒的目的。

3、切开、冲洗、挤压排毒:局部消毒后,将可能断留在伤口内的毒牙清除,然后利用利器(如小刀等)沿牙痕作“一”字形纵切口或十字形切开,长约1-1.5厘米,其深度以达到皮肤下为止,要避开静脉。

亦可配合用拔火罐等负压方法吸毒(可用蛇毒排空器),再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5%依地酸钠、双氧水等,边冲洗边从伤肢的近心端向伤口方向及周围反复轻柔挤压,促使毒液从伤口排出体外。

冲洗及挤压排毒须持续20-30分钟,冲洗后,伤口处要用七层消毒纱布覆盖,进行湿润,并将伤肢继续置于低位,有利于毒液继续流出。

周围实在没有水,可用人尿代替,但不可用酒精或酒冲洗伤口。

但如遇五步蛇、蝰蛇咬伤或咬伤后继续流血者一般不宜切开伤口,以防止出血不止。

4、烧灼伤口,破坏蛇毒:切开、冲洗后,每次用火柴6-8枚,放于伤口处,反复烧灼2-3次。

当蛇毒遇到高热,即发生凝固而遭到破坏,使其失去毒性作用。

在野外被毒蛇咬伤或急救条件较困难的情况下,也可单独用火烧伤口进行急救。

必须注意,蛇毒是剧毒物,只需极小量即可致人死命,所以绝不能因惧怕疼痛而拒绝对伤口处理。

如果因蛇伤引起中毒性休克、呼吸衰竭,应立刻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并及时送医。

注意:饮酒会导致毒素迅速扩散,被毒蛇咬后禁止喝酒。

五、熟悉规律,防台风前几天两天台风“维达”“海葵”频频来袭,给大家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秋季也是台风灾害的高发季节,如何应对台风灾害,有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收听、收看媒体报道或也可咨询气象局及相关网站了解台风的最新情况和动向;一旦气象台发出台风警报后,在外有可能受影响的人则应尽快赶回营区。

二、在台风到访前要清理露天阳台和平台上的杂物保持排水管道畅通,以免台风暴雨引起积水不畅而倒灌室内。

三、在台风来临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准备电筒、蜡烛等照明工具;储备好饮用水,食物、药品以及有关的生活必需品等,以避免断电停水后的外出抢购。

四、台风的风力强劲难免造成户外大型广告牌掉落、树木被刮倒、电线杆倒地的事情,因此台风来临前后要避免外出;即使台风过后要外出,当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断折,为避免意外引发触电,切勿接近,更不要用手去触摸。

五、台风期间雷电频繁要尽量关闭电器等易引雷击的设施;发现危房,要及时安全转移。

六、加强检疫,防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损害。

预防食物中毒,保证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食物中毒的预防:一、各单位要严把食物采购关、检验关;二、严禁食用过夜菜、过夜饭。

三、不买不吃不新鲜和腐败变质的食品,不吃被卫生部门禁止上市的海产品;四、禁止食用不知属性的野菜,不采食野果;五、买回来的蔬菜要在清水里浸泡半小时或更长时间,并多换几次水,要洗得干净,以防农药对身体危害;六、不要到无证摊贩处买食品,不买无商标或无出厂日期、无生产单位、无保质期限等商标不符合规范的罐头食品和其他包装食品;七、生熟食品要分开,工具(刀、砧板、揩布等)要生熟分开,做到专用,餐具要及时洗擦干净,有消毒条件的要经常消毒八、提倡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细菌的侵袭。

只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认真学习食品卫生知识,掌握一些预防方法,提高自我卫生意识,就能最大限度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度,从而预防食物中毒,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