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事故应急预防

合集下载

季节性反事故措施及应急预案

季节性反事故措施及应急预案

一、前言季节性气候变化对各类设施的安全运行带来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的背景下,季节性事故的预防和应对显得尤为重要。

为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降低季节性事故发生的风险,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所有季节性易发事故的预防与应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建筑、电力、交通、化工、石油、燃气、水利等。

三、季节性事故特点及预防措施1. 事故特点(1)冬季:低温、雨雪、冰冻等天气导致设备故障、交通事故、火灾等事故频发。

(2)春季:气温回升,雨量增多,易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水等自然灾害。

(3)夏季:高温、雷雨、台风等天气易引发火灾、触电、交通事故等。

(4)秋季:天气多变,易发生干旱、森林火灾等事故。

2. 预防措施(1)冬季①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②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加强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③加强交通安全管理,确保道路畅通。

④做好火灾防控,加强用火、用电安全管理。

(2)春季①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加强气象预警信息收集与发布。

②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巡查和监控。

③加强水利设施检查和维护,确保防洪安全。

(3)夏季①加强防暑降温工作,确保员工身体健康。

②加强电气设备检查和维护,防止因高温引发的火灾。

③加强交通安全管理,确保道路畅通。

④加强雷电灾害防范,做好防雷接地设施检查。

(4)秋季①做好防火工作,加强森林火灾预防。

②加强农业用火管理,防止火灾蔓延。

③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确保道路畅通。

四、应急预案1. 事故报告(1)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事故等级和性质,报告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

(2)及时向事故发生地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报告,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2. 事故处置(1)根据事故情况,迅速成立事故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事故处置工作。

(2)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蔓延,减轻事故损失。

(3)组织救援力量,尽快将伤员送往医院救治。

(4)做好事故现场清理和恢复工作。

季节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季节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季节性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因季节性气候变化引发的各类事故,包括但不限于:洪水、台风、暴雨、干旱、雪灾、冰冻等自然灾害以及因季节性因素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季节性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季节性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制定季节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并组织修订和完善;(2)收集、整理和分析季节性事故信息,及时上报指挥部;(3)协调各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4)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5)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宣传和培训。

3. 各相关部门职责:(1)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季节性事故应急处置工作;(2)气象部门:负责提供气象预报和预警信息,协助应急处置工作;(3)水利部门:负责洪水、干旱等水灾害的防范和应急处置;(4)住建部门:负责城市基础设施的检查、维护和应急处置;(5)交通运输部门:负责道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的保障和应急处置;(6)卫生健康部门:负责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7)公安部门:负责维护社会治安,协助应急处置工作;(8)其他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四、应急处置程序1. 预警信息发布(1)气象部门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后,指挥部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相关部门和单位;(2)相关部门和单位根据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 紧急处置(1)发生季节性事故后,事发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立即启动本预案,成立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2)现场指挥部组织力量进行救援、疏散、安置等应急处置工作;(3)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冬季季节性事故处置预案

冬季季节性事故处置预案

一、总则1. 为提高冬季季节性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冬季气候特点,特制定本预案。

2. 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冬季(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期间发生的各类事故,包括但不限于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坍塌事故、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等。

3. 本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旨在建立健全冬季季节性事故应急处置机制,提高事故预防和应对能力,确保事故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冬季季节性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冬季季节性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2.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制定和修订冬季季节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2)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3)收集、整理、分析事故信息,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4)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开展事故应急处置工作;(5)对事故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评估。

3. 各相关部门、单位应按照职责分工,积极配合领导小组开展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公安部门:负责事故现场勘查、交通管制、人员救助等工作;(2)消防部门:负责火灾事故扑救、人员救助、物资供应等工作;(3)卫生健康部门:负责伤员救治、卫生防疫等工作;(4)应急管理部门:负责事故调查、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队伍建设等工作;(5)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交通运输保障、事故车辆拖移等工作;(6)其他相关部门:根据事故类型,协助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三、应急处置程序1. 事故报告: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相关人员应立即向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现场,防止事故扩大。

2. 启动预案: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根据事故类型、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启动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

3. 现场处置:各相关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1)公安部门:负责现场勘查、交通管制、人员救助等工作;(2)消防部门:负责火灾事故扑救、人员救助、物资供应等工作;(3)卫生健康部门:负责伤员救治、卫生防疫等工作;(4)应急管理部门:负责事故调查、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队伍建设等工作;(5)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交通运输保障、事故车辆拖移等工作;(6)其他相关部门:根据事故类型,协助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季节性安全措施管理制度

季节性安全措施管理制度

季节性安全措施管理制度1. 引言为了保障员工和企业资产的安全,防止季节性安全事故的发生,制定本《季节性安全措施管理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司全体员工,包括全职员工、兼职员工以及临时工。

3. 季节性安全风险分析针对每个季节性安全风险进行详细分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夏季安全风险:夏季气温高,易导致中暑、晒伤等问题。

此外,雷雨天气容易引发雷击事故。

•秋季安全风险:秋季天气干燥,容易引发火灾事故。

秋季还是风、雨的多发季节,要警惕风吹倒物体等风险。

•冬季安全风险:冬季天气寒冷,易引发滑倒、低温灼伤等问题。

此外,要注意防范火灾和电器使用安全。

•春季安全风险:春季天气转暖,但仍较潮湿,要注意防范春季火灾和溢水等安全风险。

4. 季节性安全措施4.1 夏季安全措施•在室外工作时,必须戴帽子、墨镜、涂抹防晒霜等防晒措施。

•注意定期补充水分,避免中暑。

•因雷雨天气,室外工作必须停工、避雨,室内工作要关闭窗户,避免雷击危险。

4.2 秋季安全措施•严格遵守公司的禁止吸烟规定,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注意定期清理落叶、枯草等易燃物,避免火灾。

•外出时要注意穿着防风衣物,避免被大风吹倒物体伤害。

4.3 冬季安全措施•减少户外活动时间,注意保暖防寒。

•防止滑倒,特别是在结冰路面行走时要小心。

•室内使用电暖器时,要保持通风良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4.4 春季安全措施•定期检查电线、插座等电器设备,确保安全使用。

•室内外地面易积水,要及时疏通水道,防止水灾事故。

•注意防范春季火灾,禁止擅自烧火和乱扔烟蒂等行为。

5. 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为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公司将每年开展相关安全培训,详细介绍季节性安全措施,并提供应急处理指南。

6. 安全管理制度•公司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员工严格遵守安全规定。

•对于违反安全规定的员工,将视情况进行相应的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

7. 监督与检查•安全部门将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冬季季节性事故安全防范预案

冬季季节性事故安全防范预案

一、预案背景冬季天气寒冷,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增多,企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生活等方面都面临着较大的安全风险。

为有效预防和减少冬季季节性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企业、单位及个人对冬季季节性事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 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形成协同应对机制。

3.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 最大限度地减少冬季季节性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领导小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分管安全、生产、人事、财务等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冬季季节性事故安全防范工作。

2. 指挥部: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担任指挥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具体实施应急预案,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岗位开展防范工作。

3. 应急救援小组:由安全管理部门、生产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负责事故现场救援、人员疏散、物资保障等工作。

4. 信息报告小组:由安全管理部门、综合办公室等部门人员组成,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报等工作。

四、预防措施1. 加强安全生产教育:通过举办培训班、宣传栏、内部刊物等形式,提高员工对冬季季节性事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防止人为因素导致事故发生。

3. 防寒保暖:对生产区域、办公区域进行防寒保暖处理,确保员工工作环境舒适。

4. 防滑措施:对生产区域、办公区域、厂区道路等易滑区域采取防滑措施,如铺设防滑垫、增设警示标志等。

5. 防火措施: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严禁使用大功率电器,防止火灾事故发生。

6. 防止电气事故:加强电气设备检查,防止因低温、潮湿等因素导致的电气事故。

7. 防止交通事故:加强车辆安全管理,确保车辆行驶安全;恶劣天气时,加强交通安全提示,严禁超速、超载、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

季节性防事故方预案

季节性防事故方预案

一、预案背景随着季节的变化,各类事故隐患逐渐显现,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类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等在季节性事故易发期间的安全防范工作。

二、组织机构1. 预案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组织、指挥季节性防事故工作。

2. 预案执行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季节性防事故措施,包括隐患排查、应急演练、宣传教育等。

三、工作目标1. 全面排查季节性事故隐患,确保及时发现、及时整改。

2. 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最大限度地减少季节性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工作内容1. 隐患排查(1)针对季节性事故易发领域,如高温、低温、雷电、洪水、台风等,进行全面排查。

(2)重点排查电气线路、消防设施、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等安全隐患。

(3)对排查出的隐患,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

2. 应急演练(1)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演练内容包括火灾、触电、洪水、地震等事故的应急处置。

(3)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3. 宣传教育(1)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开展季节性事故防范宣传教育活动。

(2)组织专家讲座、安全知识竞赛、警示教育片等形式,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

(3)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如老人、儿童、外来务工人员等。

4. 监督检查(1)对季节性防事故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2)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并督促整改。

五、应急响应1. 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案要求,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 组织救援队伍,开展现场救援,确保事故现场安全。

3. 按照事故级别,及时上报事故情况,请求上级部门支援。

4. 事故处理结束后,进行全面总结,查找原因,完善预案。

六、预案实施与更新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为一年。

2. 如遇重大政策调整、事故频发等情况,预案领导小组应及时组织修订。

季节性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一、预案概述为确保我单位在季节性变化期间的安全稳定,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我单位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可能出现的各类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成立季节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2.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指挥组:负责现场救援工作的指挥和协调。

(2)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的救治和医疗救援。

(3)疏散撤离组:负责组织人员疏散和撤离。

(4)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调配和供应。

(5)信息宣传组:负责应急救援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

三、应急救援措施1.春季:(1)针对春季多风、干燥的特点,加强防火、防爆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2)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确保安全运行。

(3)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确保员工身体健康。

2.夏季:(1)针对夏季高温、多雨、雷电等天气特点,加强防暑降温、防洪涝、防雷击等工作。

(2)加强电气设备维护,防止因高温引发火灾。

(3)做好防暑药品、防雨用品的储备。

3.秋季:(1)针对秋季干燥、风力较大的特点,加强防火、防爆宣传教育。

(2)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确保安全运行。

(3)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确保员工身体健康。

4.冬季:(1)针对冬季寒冷、结冰的特点,加强防冻、防滑工作。

(2)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确保员工身体健康。

(3)加强电气设备维护,防止因低温引发火灾。

四、应急响应程序1.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报告指挥部。

2.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救援程序,组织救援队伍进行救援。

3.医疗救护组对伤员进行救治,疏散撤离组组织人员疏散和撤离。

4.物资保障组调配应急救援物资,信息宣传组发布应急救援信息。

五、预案实施与培训1.本预案由单位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2.单位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应急救援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3.预案实施过程中,如发现不适宜之处,应及时修改和完善。

冬季季节性事故防范预案

一、总则为有效预防和减少冬季季节性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行政区域内所有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社区等单位的冬季季节性事故防范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冬季季节性事故防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协调、监督冬季季节性事故防范工作。

2. 各单位成立相应的冬季季节性事故防范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冬季季节性事故防范工作的组织实施。

四、事故防范措施1. 防寒保暖(1)加强员工冬季保暖教育,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2)为员工提供足够的保暖用品,如保暖内衣、手套、帽子等。

(3)加强室内外温差调节,确保室内温度适宜。

2. 防火安全(1)加强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意识。

(2)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确保其完好有效。

(3)禁止在室内外使用明火,严格控制火源管理。

(4)加强电气线路检查,及时更换老化线路。

3. 防滑防跌(1)加强地面防滑处理,确保地面干燥、平整。

(2)在易滑区域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员工注意安全。

(3)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员工防滑防跌能力。

4. 防止一氧化碳中毒(1)加强室内通风换气,确保空气流通。

(2)定期检查燃气设备,确保其安全运行。

(3)使用一氧化碳报警器,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

5. 防止交通事故(1)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员工交通安全意识。

(2)严格执行车辆保养制度,确保车辆安全行驶。

(3)加强道路巡查,及时清除路面障碍物。

6. 防止触电事故(1)加强电气设备维护,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2)定期检查电气线路,及时更换老化线路。

(3)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员工防触电能力。

7. 防止食品安全事故(1)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员工食品安全意识。

(2)严格食品采购、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管理。

(3)加强食品卫生检查,确保食品安全。

五、应急处理1. 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救援。

2. 对受伤人员实施现场急救,并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秋季季节性事故安全预案

一、预案背景秋季是我国一年四季中的一个重要季节,气候逐渐由热转凉,天气多变,昼夜温差较大,同时也伴随着秋季特有的季节性事故风险。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秋季季节性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全体员工对秋季季节性事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 建立健全秋季季节性事故应急预案体系,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应对。

3. 最大程度地减少秋季季节性事故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预案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以及公司范围内的所有生产、经营、管理活动。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秋季季节性事故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落实本预案。

2. 安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本预案。

3. 各部门、车间要明确责任,加强协作,确保本预案的顺利实施。

五、预防措施1. 安全教育培训(1)组织全体员工开展秋季季节性事故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2)针对不同岗位,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操作技能培训。

2. 事故隐患排查(1)定期开展事故隐患排查,重点检查电气线路、设备设施、消防设施、易燃易爆物品等。

(2)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及时整改,确保消除事故隐患。

3. 防火安全(1)加强火源管理,禁止在车间、办公室等场所吸烟。

(2)加强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严格执行储存、使用、运输等安全规定。

4. 防潮防霉(1)对仓库、车间等场所,采取通风、除湿等措施,防止物品受潮、霉变。

(2)对易受潮、霉变的物品,要及时处理,确保产品质量。

5. 防尘防风(1)加强施工现场、仓库等场所的防尘措施,如洒水、覆盖等。

(2)加强防风设施建设,确保建筑物、设备设施等安全。

6. 交通安全(1)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员工交通安全意识。

(2)严格执行车辆管理制度,确保车辆安全行驶。

六、事故应急处理1. 事故报告(1)发生事故后,立即向安全领导小组报告。

(2)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时间、地点、原因、伤亡情况等。

季节性事故预防

季节性事故预防引言概述:季节性事故是指在特定季节中发生的事故,这些事故往往与季节性因素有关。

为了保障公众的安全和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详细阐述季节性事故的预防措施,以确保人们在各个季节中的安全。

一、冬季事故的预防1.1 雪天行车安全- 定期检查车辆的制动系统和轮胎胎压,确保车辆在雪天行驶时具备良好的操控性能。

- 在雪天行驶时,减速慢行,保持安全的车距,避免紧急制动导致车辆失控。

- 注意观察路面状况,避开积雪和冰面,选择安全的行车路线。

1.2 防止冻伤和低温病- 在低温环境下,应穿戴保暖衣物,特别是保护头、手、脚等易受寒冷影响的部位。

-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中,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时间。

- 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避免因温差过大而引发低温病。

1.3 防止火灾事故- 使用电热器等取暖设备时,应遵守安全使用规范,避免长时间无人看管和堆放可燃物品。

- 定期检查和维护家庭用电设备,避免因电线老化或短路引发火灾。

- 注意用火安全,避免使用不合格的电线、插座和电器,避免使用明火取暖。

二、春季事故的预防2.1 雨天行车安全- 在雨天行驶时,减速慢行,保持安全的车距,避免因湿滑路面导致车辆失控。

- 注意观察路面状况,避开积水区域,选择安全的行车路线。

- 及时检查和更换车辆雨刷器,确保良好的视线。

2.2 防止雷击事故- 雷雨天气时,避免在户外高地、水边、树下等危险区域逗留。

- 在雷雨天气中,避免接触金属物体,尤其是长杆、铁制物品等。

- 在雷雨天气中,尽量避免使用电器设备,以减少雷击事故的可能性。

2.3 防止过敏性疾病- 春季是过敏性疾病高发季节,应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灰尘等。

- 定期清洁室内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减少过敏原的积累。

- 在户外活动时,佩戴口罩和墨镜,以减少过敏原的接触。

三、夏季事故的预防3.1 防暑降温措施- 夏季高温天气,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户外,尽量减少中午时段的户外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教育季节性事故应急预防授课目的:通过教育,是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掌握季节性事故应急预防的知识要领,特别是随着夏季高温季节的到来,安全防范工作也随之加强。

安全观念必须深植入心,才能在未雨绸缪,处事不惊。

授课提纲:一、掌握常识,防雷击二、严守规定,防溺水三、科学组训,防中暑四、采取措施,防蛇咬五、熟悉规律,防台风六、加强检疫,防食物中毒授课对象:全体干部职工授课时间:50分钟授课内容:高温季节是事故易发、安全隐患多的季节。

人易疲劳,电器、设备易起热,空气干燥,易燃物曝露在夏日的阳光下温度较高,也有自燃的可能。

因此,全体干部职工,常驻民兵更要提高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做到不违纪、不违章、不违规,正确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加强设备、电仪维护保养工作,做好防雨、防雷电、防风、防火工作,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增加现场安全检查次数,彻底查找安全隐患。

一、掌握常识,防雷击一、室内预防雷击。

1、电视机在室外天线在雷雨天要与电视机脱离,而与接地线连接。

2、雷雨天应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窜入室内造成危害。

3、雷暴时,人体最好离开可能传来雷电侵入波的线路和设备 1.5m以上。

拔掉电源插头;不要打电话;不要靠近室内的金属设备如暖气片、自来水管、下水管;尽量离开电源线、电话线、广播线,以防止这些线路和设备对人体的二次放电。

另外,不要穿潮湿的衣服,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

二、室外避免雷击。

①要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

②要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旗杆,如有条件应进入有宽大金属构架、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和船只,要远离帆布蓬车和拖拉机、摩托车等。

③应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旁;尽快离开铁丝网、金属晒衣绳、孤立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小建筑等。

④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旷野里行走。

要穿塑料等不侵水的雨衣;要走慢点,步子小点;不要骑在自行车上行走;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肩上不要杠带有金属杆的工具。

⑤在营区内行手中不要拿金属器具,发现雷雨天气要迅速到安全处所躲避,严禁在大树下、电杆旁躲避。

⑥人在遭受雷击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这时应立刻躺倒在地,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缩小暴露面即可。

三、中雷击抢救的方法。

受雷击被烧伤或严重休克的人,身体并不带电。

应马上让其躺下,扑灭身上的火,并对他进行抢救。

若伤者失去意识,但仍有呼吸或心跳,则自行恢复的可能性很大,应让伤者舒适平卧,安静休息后,再送医院治疗。

若伤者已停止呼吸或心脏跳动,应迅速对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在送往医院的途中要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的急救,部队要对官兵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二、严守规定,防溺水夏秋两季是溺水事故的多发季节,各级骨干要严格落实跟班作业和午休查铺制度,在午休、晚饭后两个时段切实掌握人员动向位置,严防私自下水游泳。

对于溺水者,除了积极自救外,还要积极进行陆上抢救:(1)若溺者口鼻中有淤泥、杂草和呕吐物,首先应清除,保持上呼吸道的通畅;(2)溺者若已喝了大量的水,救护者可一腿跪着,另一腿屈膝,将溺者腹部放在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着溺者的头,将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在背部,使水排出;(3)若是溺者已昏迷,呼吸很弱或停止呼吸,做完上述处理外,要进行人工呼吸。

可使溺者仰卧,救护者在身旁用一手捏住溺者的鼻子,另一手托着他的下颚,吸一口气,然后用嘴对着溺者的嘴将气吹入。

吹完一口气后,离开溺者的嘴,同时松开捏鼻子的手,并用手压一下溺者的胸部,帮助他呼气。

如此有规律地反复进行,每分钟约做14—20次,开始时可稍慢,以后可适当加快。

三、科学组训,防中暑中暑指的是高温条件下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和汗腺功能衰竭产生的急性疾病。

体弱多病、肥胖、饥饿等也均可能是中暑的原因。

其症状为高热、无汗、头痛、头昏、恶心,重者昏迷。

如不赶快救治,会导致全身抽搐、心律失常、脑水肿、休克甚至死亡。

中暑的预防:一是注意收听高温预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在高温天气,尤其是每天11-14点,尽量减少外出,适当午睡,饮食宜清淡,多喝些淡盐开水、绿豆汤,每天勤洗澡、擦身。

二是外出训练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注意到阴凉下休息。

中暑的急救:1、移到阴凉通风处,仰卧休息;2、马上喝凉开水,淡盐水或糖水;3、用冷湿毛巾包敷病人的头部和胸部,扇风,吹凉;4立刻送医救治。

四、采取措施,防蛇咬一、毒蛇的种类及分布。

分布在我国的毒蛇目前已知有49种。

但对人体危害较大、经常造成蛇伤的毒蛇主要有10种。

当毒蛇咬人后,由毒腺分泌的蛇毒,经排毒导管、毒牙及伤口,沿淋巴及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

二、预防工作。

在行进途中可用登山杖、树棍不断打击地面、草丛、树干,所谓"打草惊蛇",以利于虫蛇回避(蛇对于从地面传来的震动很敏感,但听觉十分迟钝,不能接受空气传导来的声波,高声说话对驱蛇无效)。

穿上高腰鞋、长裤,必要时绷紧裤脚;进入丛林时,头戴斗笠或草帽。

蛇粪有股特殊的腥臭味,如果嗅到特殊的腥臭味,要注意附近可能有蛇。

蛇的视力很微弱,只能对较近的物体看得清楚,1米以外的物体很难看见;视觉不敏锐,对于静止的物体更是视而不见,只能辨认距离很近的活动的物体。

遇到毒蛇后保持静止。

遇到毒蛇追人,千万不要沿直线逃跑,可采取“之”字形路线跑开,三、被咬之后的急救。

一旦被蛇咬伤要迅速判断是否是毒蛇咬伤。

如何判断呢?一是看蛇形:毒蛇的头多呈三角形,身上有彩色花纹,尾短而细:无毒蛇头多呈椭圆形,身上色彩单调,尾细而长。

最好将咬人的蛇打死以供诊断参考二是看伤口:毒蛇咬伤的伤口表皮常有一对大而深的牙痕,或两列小牙痕上方有一对大牙痕,有的大牙痕里甚至留有断牙;无毒蛇咬伤则无牙痕,或有两列对称的细小牙痕。

如果蛇咬伤发生在夜间无法看清蛇形,从伤口上也无法分辨是否为毒蛇所伤时,万万不可等待伤口情况是否发生变化来判断是否被毒蛇咬伤。

此时必需按毒蛇咬伤进行处理。

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1、防止毒液扩散和吸收:被咬伤后,立即令患者消除恐惧心理,保持安静。

停止伤肢的活动,将伤肢置于最低位置,及时(争取在2-3分钟内)用橡皮带或草绳、布条、藤类等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约10厘米或距离伤口上一个关节的相应部位进行结扎。

结扎的程度要求仅能阻断淋巴、静脉血的回流,又不妨碍动脉血的供应。

结扎后每30分钟松解1次,每次松2-3分钟,以免影响血液循环造成组织坏死,并迅速送医。

2、迅速排除毒液:结扎后可用自来水、河水、井水、肥皂水,最好能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冲洗伤口周围的皮肤。

目的是将粘附在伤口周围的毒液破坏及冲洗掉,从而达到减轻蛇毒中毒的目的。

3、切开、冲洗、挤压排毒:局部消毒后,将可能断留在伤口内的毒牙清除,然后利用利器(如小刀等)沿牙痕作“一”字形纵切口或十字形切开,长约1-1.5厘米,其深度以达到皮肤下为止,要避开静脉。

亦可配合用拔火罐等负压方法吸毒(可用蛇毒排空器),再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5%依地酸钠、双氧水等,边冲洗边从伤肢的近心端向伤口方向及周围反复轻柔挤压,促使毒液从伤口排出体外。

冲洗及挤压排毒须持续20-30分钟,冲洗后,伤口处要用七层消毒纱布覆盖,进行湿润,并将伤肢继续置于低位,有利于毒液继续流出。

周围实在没有水,可用人尿代替,但不可用酒精或酒冲洗伤口。

但如遇五步蛇、蝰蛇咬伤或咬伤后继续流血者一般不宜切开伤口,以防止出血不止。

4、烧灼伤口,破坏蛇毒:切开、冲洗后,每次用火柴6-8枚,放于伤口处,反复烧灼2-3次。

当蛇毒遇到高热,即发生凝固而遭到破坏,使其失去毒性作用。

在野外被毒蛇咬伤或急救条件较困难的情况下,也可单独用火烧伤口进行急救。

必须注意,蛇毒是剧毒物,只需极小量即可致人死命,所以绝不能因惧怕疼痛而拒绝对伤口处理。

如果因蛇伤引起中毒性休克、呼吸衰竭,应立刻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并及时送医。

注意:饮酒会导致毒素迅速扩散,被毒蛇咬后禁止喝酒。

五、熟悉规律,防台风前几天两天台风“维达”“海葵”频频来袭,给大家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秋季也是台风灾害的高发季节,如何应对台风灾害,有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收听、收看媒体报道或也可咨询气象局及相关网站了解台风的最新情况和动向;一旦气象台发出台风警报后,在外有可能受影响的人则应尽快赶回营区。

二、在台风到访前要清理露天阳台和平台上的杂物保持排水管道畅通,以免台风暴雨引起积水不畅而倒灌室内。

三、在台风来临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准备电筒、蜡烛等照明工具;储备好饮用水,食物、药品以及有关的生活必需品等,以避免断电停水后的外出抢购。

四、台风的风力强劲难免造成户外大型广告牌掉落、树木被刮倒、电线杆倒地的事情,因此台风来临前后要避免外出;即使台风过后要外出,当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断折,为避免意外引发触电,切勿接近,更不要用手去触摸。

五、台风期间雷电频繁要尽量关闭电器等易引雷击的设施;发现危房,要及时安全转移。

六、加强检疫,防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损害。

预防食物中毒,保证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食物中毒的预防:一、各单位要严把食物采购关、检验关;二、严禁食用过夜菜、过夜饭。

三、不买不吃不新鲜和腐败变质的食品,不吃被卫生部门禁止上市的海产品;四、禁止食用不知属性的野菜,不采食野果;五、买回来的蔬菜要在清水里浸泡半小时或更长时间,并多换几次水,要洗得干净,以防农药对身体危害;六、不要到无证摊贩处买食品,不买无商标或无出厂日期、无生产单位、无保质期限等商标不符合规范的罐头食品和其他包装食品;七、生熟食品要分开,工具(刀、砧板、揩布等)要生熟分开,做到专用,餐具要及时洗擦干净,有消毒条件的要经常消毒八、提倡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细菌的侵袭。

只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认真学习食品卫生知识,掌握一些预防方法,提高自我卫生意识,就能最大限度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度,从而预防食物中毒,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