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完好率使用率定期检查记录
设备及安全装置的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制度范文(3篇)

设备及安全装置的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制度范文为使设备正常运转,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设备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特制订本办管理制度:一、设备及安全装置定期检查制度:◆机械设备定期检查是促进机械管理,提高机械完好率、利用率,确保安全生产有效措施。
◆定期检查的内容:☆检查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和贯彻执行情况;☆检查管理机构和机务人员配备情况;☆检查技术培训及各级人员素质情况;☆检查机械技术状况及完好率、利用率情况;☆检查机械使用、维修、保养、管理情况;☆检查机械使用维修的经济效果。
◆定期检查的组织实施☆生产部每半年组织一次设备检查,组织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和操作维修人员参加,明确检查重点和部位、检查方式,科学地组织分工,做到各负其责。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安全检查记录表的形式通报该部门主管,定人定质限期解决。
☆各部门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须及时整改,并将整改后情况提报整改监督人确认。
☆设备使用部门每月组织一次设备检查,重点检查使用、保养及安全设施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报整改监督人确认。
☆各部门设备管理员必须经常巡视设备使用现场,监督检查设备使用保养情况,并做好记录和总结,发现问题采取措施限期整改。
二、设备及安全装置定期维修制度:◆设备修理应贯彻计划修理与视情修理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定期检测,掌握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避免机械设备带病运行、不坏不修、乱拆乱换或过度修理现象。
◆生产设备由生产部根据设备的实际运行时间和设备的动力性等要求,编制设备定期维修计划,并报总经理批准。
◆设备的定期维修由生产部根据定期维修计划及生产情况分批进行。
◆在进行定期维修时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保证设备维修后有稳定的技术性能状况,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管理部修理人员严格按安全技术措施和有关技术规范进行作业。
◆修理过程中控制好质量和进度、质量和成本的关系,加强维修工艺的管理,确保维修质量。
◆设备修理必须严格执行修理前、修理中、修理后的“三检制度”,严把修理过程控制关,质量不合格的材料、配件不准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总成不得装配,修理不合格的设备不能投入使用。
抢救车管理制度最新

3.抢救车使用人员应接受安全培训,掌握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抢救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十三、抢救车质量控制
1.抢救车管理部门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对抢救车设备、药品及管理流程进行持续改进。
2.定期对抢救车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提高抢救成功率。
2.培训内容应包括:抢救车设备、药品的使用方法,标准化操作流程,应急处理能力等。
3.培训形式可以包括:理论授课、实操演练、模拟考核等。
二十、抢救车持续改进
1.抢救车管理部门应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对抢救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分析、整改。
2.鼓励抢救车使用人员积极参与持续改进工作,提出创新性意见和建议。
四、抢救车维护与保养
1.抢救车应定期进行维护与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抢救车设备、药品应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修或更换。
3.抢救车使用人员应掌握基本设备维护与保养知识,减少设备故障率。
五、抢救车管理职责
1.医疗机构应设立抢救车管理部门,负责抢救车的日常管理。
2.抢救车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确保抢救车管理工作的落实。
3.抢救车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活动,弘扬抢救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抢救车文化氛围。
本抢救车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医疗机构抢救车使用与管理,确保抢救工作的安全、高效、有序进行。通过明确抢救车配置标准、使用规定、维护与保养、管理职责、应急处理、培训与考核等方面的要求,全面提升抢救车管理水平。同时,加强抢救车信息化管理、安全管理、质量控制、监督检查等方面的措施,为抢救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在持续改进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跨部门协作、激励机制、数据分析、标准化建设和文化建设等作用,推动抢救车管理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本管理制度,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急救服务。
(物业管理)公共设施设备维修养护检查记录

目视巡查,查阅记录
7
设备房
保持整洁、通风,无跑、冒、滴、漏和鼠害现象。
目视巡查
8
其他设施
●不定期巡查路面、侧石、井盖、休闲椅、凉亭、小品、水景等,
●保持道路和路面平整无破损、无积水,侧石平直无缺损;
●保持景观原貌,保证室外器械、设施的安全使用(需更换除外)。
***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公共设施设备维修养护检查记录
序号
项目
标准
检验方法
检查记录
1
总体目标
设施设备完好率 98%以上,急修及时率达 100%
2
设施记录要求
设施设备运行、巡查、维修、保养等记录准确、完整,并按国家规定办理年检手续,保证其性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查阅记录
3
标识
设施设备标识齐全、规范,责任人明确
目视巡查,查阅记录
5
电梯
●保证证电梯 24 小时运行
●轿厢内按钮、灯具等配件保持完好,轿厢整洁。
●委托专业维修保养单位进行定期保养,每年进行安全检测并持有有效的《安全使用许可证》;
●有专人对电梯保养进行监督,并对电梯运行进行管理。
●电梯发生一般故障的,2 小时内专业维修人员到现场修理;
●发生电梯困人或其它重大事件时,物业管理人员须立即到现场做应急处理,专业技术人员须在半小时内到现场进行救助。如因电梯门无安全关闭装置、无自动称重感应装置或无紧急呼叫装置须设专人驾驶,或由业主要求专人驾驶的驾驶员应坚守岗位不脱岗,保障安全运行 (突发事件或维修保养除外) 。
目视巡查,查阅记录
检查人: 检查日期:
序号
项目
标准
设备检查制度

XX建设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设备检查制度一、目的为了更好地保证设备长周期运行,贯彻以保养为主,维修为辅的原则,不断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狠抓责任制、包机制,不断提高设备完好水平,特重新修订本制度。
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相关人员对设备、操作人员安全检查管理工作。
三、总则1、检查人员按照计划时间和路线进行设备检查,是及时发现设备异常、排除设备隐患、防止设备事故、确保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和保证。
2、检查人员进入作业区域检查,应严格执行有关规程规定的安全事项。
3、检查人员随身带好“三件宝”(安全帽、安全带、防滑手套),执行“五字检查法”(听、看、摸、查、闻),认真执行“十字维护作业法”(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检查设备必须认真仔细,做到"六应、六到、三比较",即:应走到的地点脚到不遗漏;应触摸的检查点手到摸准;应看到的情况眼到看明白;应听声响的地方耳到听清;应嗅气味的区域鼻到嗅准;应分析的情况脑到勤分析。
实际状况与标准比较;同类型设备之间互相比较;本次检查情况与上次检查情况比较。
5、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设备故障苗头及不正常状态,检查人员、维修人员以及操作人员应查找原因,尽早消除。
重大隐患而暂时又未危及安全生产时,,应加强监视,分析原因,及时研究消除缺陷的对策。
若缺陷严重,而又危及安全生产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紧急处理,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6、检查人员除检查规定项目外,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资格证、运行记录等进行检查。
7、定期抽查操作人员的记录及现场情况,对执行制度好的个人或班组给予表扬或奖励,执行不好的给予批评或处罚。
8、检查设备安装拆装作业过程中的工艺过程、违规违纪等情况,发现隐患及时纠正。
对违反规定的,进行安全教育或处罚。
四、操作人员检查要求和内容1、实行包机责任制。
加强学习,做一个合格的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及指挥人员应了解设备的性能和特点,必须做到“四懂三会”,即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所投入的机械设备安好率、利用率,检查设备及手续齐全

所投入的机械设备安好率、利用率,检查设备及手续齐全为了进一步加强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提高设备的三率(即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完好率、机械效率),确保设备安全,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特制定本规定。
1.一般规定1.1 机械设备进场施工前必须要由项目经理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特种设备必须经专门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1.2 机械设备应按其技术性能和使用说明的要求正确使用。
缺少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已失效的机械设备不得使用。
1.3 任何人严禁拆除机械设备上的自动控制机构、力矩限位器等安全装置,及监测、指示、仪表、警报器等自动报警、信号装置。
其调试和故障的排除应由专业人员负责进行。
1.4 处在运转中的机械严禁对其进行维修、保养或调整等作业。
机械设备应按时进行保养,当发现有漏保、失修或超载带病运转等情况时,有关部门应停止使用。
1.5 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身体健康,并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在取得有关部门颁发的操作证、特殊工种操作证后,方可独立操作。
1.6 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指令,操作人员有权拒绝执行。
由于发令人强制违章作业造成事故者,应追究发令人的责任,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1.7 机械作业时,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或将机械交给非本操作人员操作。
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和操作室。
工作时,思想要集中,严禁酒后操作。
1.8 机械操作人员和配合作业人员,都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长发不得外露。
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不得穿硬底鞋和拖鞋。
严禁从高处往下投掷物件。
1.9 进行两班作业及以上的机械设备均须实行交接班制。
操作人员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
1.10 机械进入作业地点后,施工技术人员应向机械操作人员进行施工任务及安全技术措施交底。
操作人员应熟悉作业环境和施工条件,听从指挥、遵守现场安全规则。
1.11 当使用机械设备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安全的要求。
1.12 当机械设备发生事故或未遂恶性事故时,必须及时抢救,保护现场,并立即报告领导和有关部门听候处理。
特种设备操作单位定期自行检查记录

特种设备操作单位定期自行检查记录特种设备操作单位是指按照国家规定,具有特种设备使用资格的单位。
为了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特种设备操作单位需要定期进行自行检查,并记录检查情况,以便进行问题排查和隐患整改。
以下是一份特种设备操作单位定期自行检查记录的范例,供参考。
时间:2024年10月1日检查单位:XX公司被检查单位:XX工厂检查人员:XX、XX、XX一、检查内容本次检查主要针对工厂内的特种设备进行,包括以下设备:1.压力容器:压力罐、蒸汽锅炉2.起重设备:桥式起重机3.提升设备:升降机二、检查过程与结果1.压力容器检查检查了工厂内所有的压力容器,并对以下内容进行了检查和记录:1)压力容器外观是否有明显损伤或腐蚀现象;2)压力容器是否按规定与支撑结构连接,并且连接是否牢固;3)压力容器的安全阀是否正常工作,并进行了试验;4)压力容器的压力表、温度表、液位表是否正常;5)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如爆破片、消声器等)是否完好。
结果:所有压力容器均符合安全要求,未发现任何安全隐患。
2.起重设备检查针对工厂内的桥式起重机,进行了以下检查和记录:1)起重设备外观是否有明显损伤或腐蚀现象;2)起重设备各部位(包括钢丝绳、滑轮、制动器等)是否正常;3)起重设备的安全限位、重量限制、速度限制等是否设置和使用正确;4)起重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如限位开关、行走刹车等)是否正常。
结果:起重设备符合安全要求,未发现任何安全隐患。
3.提升设备检查对工厂内的升降机进行了以下检查和记录:1)提升设备外观是否有明显损伤或腐蚀现象;2)提升设备的各个控制部位是否正常工作;3)提升设备的安全门、安全开关等保护措施是否完好;4)提升设备的轿厢内是否设有紧急报警装置;5)提升设备的限位、速度限制等是否设置和使用正确。
结果:提升设备符合安全要求,未发现任何安全隐患。
三、问题整改情况根据本次检查结果,未发现特种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同时,在检查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具体如下:1.压力容器厂内的液位表有一处显示不准确,需要及时更换;2.起重设备的重量限制标牌有划痕,影响辨识度,需要更换;3.提升设备控制部位的标示有些模糊,需要重新标注。
生产部设备管理考核细则(4篇)

生产部设备管理考核细则一、考核目标设备管理是生产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良好的设备管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障生产安全。
本细则旨在明确设备管理的考核目标,确保设备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二、考核内容1. 设备保养设备保养是设备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在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考核内容包括:(1) 设备保养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情况,是否按时完成各项保养任务;(2) 设备保养记录的填写和归档情况;(3) 设备故障处理及时性和有效性。
2. 设备维修设备维修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及时有效的维修措施能够减少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考核内容包括:(1) 设备维修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情况,是否按时完成各项维修任务;(2) 设备维修记录的填写和归档情况;(3) 设备故障排查和维修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 设备更新设备更新是保障生产设备始终保持优良状态、适应生产需求的重要手段。
考核内容包括:(1) 设备更新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情况,是否按时完成设备更新任务;(2) 设备更新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3) 设备更新成果的效果评估。
4. 设备清洁与整理设备清洁与整理是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保持设备清洁整齐有利于设备检查、维修和保养。
考核内容包括:(1) 设备清洁与整理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情况,是否按时完成设备清洁整理任务;(2) 设备清洁整理记录的填写和归档情况;(3) 设备清洁整理效果的评估。
5. 设备使用培训设备使用培训是确保员工正确操作设备、减少设备故障的重要措施。
考核内容包括:(1) 设备使用培训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情况,是否按时完成设备使用培训任务;(2) 设备使用培训记录的填写和归档情况;(3) 员工对设备使用操作的掌握程度和安全意识。
三、考核方法1. 绩效考核设备管理工作的绩效考核可以通过设备的正常运转率、设备故障率、维修周期等指标进行评估,绩效考核结果可以直观地反映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
2. 现场检查定期进行现场检查,检查设备保养记录、维修记录、清洁整理记录的填写和归档情况,检查设备的运转情况和使用操作的正确性,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设备维修、检查制度(5篇)

设备维修、检查制度1.对公司的各种设备进行分类,并统一编号,建立详细的设备台帐。
对老的台账进行核对,保证帐物相符。
2.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必须熟悉所管仪器设备的性能及使用操作规程,健全设备技术档案,妥善保管一般设备的技术资料及使用说明书。
3.保证仪器设备及附件配套的完整,认真做好仪器的过往记录,做到帐、卡、物相符。
4.电子仪器使用前必须熟读使用说明书,按要求检查自身保护装置,控制环境温度、湿度、连续工作时间、电源电压等,注意防潮、防尘、防腐。
5.部门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组织对设备完好率进行检查评定,并严格执行《设备检查管理规程》的规定进行奖罚。
6.定期维护保养仪器,及时排除仪器故障,做好维修记录。
7.损坏的仪器设备应由技术部专业人员检修,若需外修应向工程部提出申请。
8.严把设备故障的确认关。
对于出现故障的设备,要认真进行检测,在送修或自修之前,责任人应向指定设备维修负责人提交故障诊断书。
9.对于在免费保修期内的设备故障。
各责任人可及时、直接与厂家(公司)联系,或转告设备维修负责人联系。
10.对于在免费保修期外的设备故障。
在维修之前,责任人应会同维修人员进行认真检测,然后填写维修申请卡,连同诊断结果、维修方案等一并提工程部。
11.对于人为造成的设备故障。
该设备在管理上归属的责任人应责令肇事人员承担必要的维修费用及其它费用。
严格执行“损坏公物要赔偿”的原则。
12.设备出库后,日常保养及经常性修理等费用由使用部门承担;需大中修的要填写《施工设备大中修计划》报工程部审批。
13.外部验收检查:主要检查机械设备装配的完美性,其中包括润滑、坚固和渗漏现象的检查。
主要试验机械设备的动态性能,包括起动性能、制动性能和安全性能等,验证机械设备是否达到正常使用技术要求。
填写“机械设备的试运行记录”。
复查试用后有无不正常现象产生,同时要消除试用中发现的缺陷和故障,进行必要的调整。
____组织对增添和更新的设备进行验收,并及时收集、整理好原始资料,填写设备验收交接单,经参加人员共同签字后,存档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