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的14个倾向

合集下载

什么是完美主义

什么是完美主义

什么是完美主义
只按理想标准而不考虑现实情境,对任何事都要求达到毫无缺点的态度。

完美主义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奥地利心理学家A阿德勒。

他将追求完美看作促使人类不断改变自己、发展自己的内在动力。

其后的心理学家大多用完美主义一词描述一类消极心理现象,如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K.霍妮将完美主义视为一种神经症类型,声称完美主义者对于成就永不满足,其所追求的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完美,主要目的是希望借此受到他人的喜爱。

完美主义包含了积极与消极两个成分,积极成分主要包括高标准、秩序性等;消极成分主要包括自责、恐惧失败、反复思考、拖延等。

完美主义可分为正常的完美主义(又称适应的完美主义)和神经质完美主义(又称不适应的完美主义)。

正常的完美主义者设立较高的标准,积极追求完美,并为之不懈努力。

他们关注已经取得的成就而不是反复衡量已经取得的成就和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的差距,能够接受不完美,并产生满意感。

神经质完美主义者则倾向于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并以是否达到这些目标来判断自我价值。

他们恐惧失败,反复衡量已经取得的成就和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的差距,对不完美持消极评价,不能接受不完美。

因此,神经质完美
主义者常产生失败感、自卑感、愧疚感。

神经质完美主义是许多临床心理疾病的重要诱因。

完美主义研究综述

完美主义研究综述

完美主义研究综述完美主义是一种心理特质,在许多文化和社会中都是广泛存在的。

它通常表现为对自己、他人和环境具有非常高的标准,并且努力追求完美和不断提高,而且常常导致一定程度的情感压力和不安。

近年来,完美主义已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本综述将介绍完美主义的定义、特点、影响和保护因素,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完美主义的定义完美主义定义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1. 一般理论表明,完美主义是一种对自己和他人过高要求的心理特质,具有对细节和一切都必须正确的刻板印象,且常常伴随强烈的自我批评和感到不安,严重制约了社交和情感生活。

2. 其次是两种完美主义类型的分类:完美主义倾向于超出正常范围和完善导向性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倾向于超过正常范围的人要求比它做得更好,他们会比其他人更苛刻,而完善导向性完美主义者更关心他们的工作或任务是否达到了标准。

3. 第三种定义区分了完美主义的不同维度,包括自我导向完美主义,即表现为个人的内心严格标准;同伴导向完美主义,即表现为对他人的过度挑剔;社会导向完美主义,即表现为对社会的过度挑剔。

虽然完美主义者的行为和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但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 高标准和规则感:完美主义者具有非常高的标准,不仅对自己而且对他人也是如此。

他们对任何任务都有非常明确的期望和要求,并严格遵守这些规则,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在某些方面变得过于苛刻。

2. 自我批评和自我质疑:完美主义者有强烈的自我批评和自我质疑的倾向。

他们可能会在失败或未达到自己的标准时感到愧疚、羞耻和沮丧。

3. 压力感:完美主义者常常感到严重的压力和紧张。

他们可能会努力避免其他人的批评和不接受他们完美主义的行为和标准。

4. 固执和掌控感:完美主义者可能会努力控制他们周围的环境和他们的情感和行为的结果。

他们倾向于对控制和掌控感产生更多的过度关注。

虽然完美主义者的高标准和严格寻求卓越可能会带来正面成果,但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1. 心理障碍:完美主义者更倾向于抑郁、焦虑和心理健康问题。

完美主义的趋势

完美主义的趋势

完美主义的趋势
完美主义的趋势是指个体或组织对于完美和卓越的追求。

以下是完美主义的几个趋势:
1. 高标准要求:完美主义者倾向于设置过高的标准和目标,不容忍任何错误或瑕疵。

他们极力追求完美,并对自己和他人的表现持有苛求态度。

2. 自我批评:完美主义者往往对自己过于苛刻,对自己的表现持有严厉的批评态度。

他们经常对自己的成就感到不满意,总觉得还有改进的空间。

3. 无止境的奋斗:完美主义者追求不断进步和提高,他们常常感到自己永远无法达到完美的标准,因此努力不懈地奋斗,不停地追求更好的结果。

4. 易感到压力:完美主义者往往对自己的表现感到强烈的压力。

他们担心无法达到自己设定的高标准,害怕失败和被别人指责。

5. 推动力与疲惫感:完美主义者通常具有强大的内驱力,他们为了达到完美而努力奋斗。

然而,这种不断的追求完美也会导致他们感到疲惫和筋疲力尽。

6. 社交压力:完美主义者常常感到被社会对成功和完美的期望所压迫。

他们担心自己不够完美会被别人否定或嘲笑。

总的来说,完美主义的趋势在于追求完美和卓越,不容忍任何错误或瑕疵。

然而,这种追求可能带来压力和疲惫感,并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典型人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项羽
03
完美主义现实矛盾
完美主义的产生根源
完美主义的根源,是幼儿式的二分法思 维模式。幼儿的特征就是“非好即坏”的二分 法思维。而所谓成人的世界就复杂辩证多 了,当一个人意向通道失效,而更多地以 幼年方式面对现实世界时,必然的结果就 是,因为对好与坏进行定夺,而在趋近与 逃避之间斗争,在完美与全否之间轮换。
单维完美主义量表
1.如果我不给自己设定最高的标准,我就会成为一个平庸的人
2.如果我犯错误,别人会小看我 3.如果我不把一件事做到最佳,我觉得根本就不要去做它 4.我若犯了错误,就应该焦虑不安 5.只要我足够努力,我所做的每件事都可以成功 6.在别人面前显露缺点或愚蠢让我感到羞耻 7.我不应该在一件事上反复犯错误 8.成绩平平绝对不能让我满意 9.在某些重要事情上失败,说明我是一个低人一等的人
Hewitt & Flett(1991)认为虽然指向自我的完美主义 是完美主义结构的一个基本成分,但完美主义还应具 有人际间的方面。提出了完美主义有三个维度:
自我取向的完美主义 (SOP self-oriented perfectionism)
他人取向的完美主义 (OOP other-oriented perfectionism)
Frost,1990年确定了完美主义的六个维度
1.担心错误(CM concern over mistakes) 2.行动的疑虑(DA daubts about actions) 3.个人标准(PS personal standards) 4.父母的期望(PE parental expectations) 5.父母的批评(PC parental criticism) 6.条理性(OR organization)

完美主义的心理根源与对策

完美主义的心理根源与对策

完美主义的心理根源与对策完美主义是一种心理特征,指追求完美、苛求细节、对自己和他人要求过高的倾向。

虽然完美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激发个人的进取心和追求卓越的动力,但过度的完美主义却可能导致焦虑、压力和自我否定等负面情绪。

本文将探讨完美主义的心理根源,并提供一些对策来帮助个体应对完美主义带来的困扰。

完美主义的心理根源1. 成就需求完美主义者通常有强烈的成就需求,他们渴望在各个领域取得卓越的成绩。

这种需求可能源于童年时期家庭或社会环境对他们高标准的期望,以及对成功的渴望。

2. 自我价值感完美主义者往往将自己的价值与取得完美结果联系在一起。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完美的表现才能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自我肯定。

这种观念可能来自于童年时期对于成功和失败的评价方式。

3. 控制欲望完美主义者常常有强烈的控制欲望,他们希望能够掌控一切,以确保事情按照他们的期望进行。

这种欲望可能源于对不确定性和失控的恐惧。

对策1.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首先,完美主义者需要接受自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

每个人都有缺点和瑕疵,没有人能够做到完美无缺。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可以减轻对自己过高要求的压力,从而减少焦虑和自我否定。

2. 设定合理目标完美主义者往往设定过高的目标,导致无法达到或难以达到这些目标时感到沮丧和失望。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建议他们设定合理、可实现的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小步骤,逐步实现。

3. 学会放松和调整心态完美主义者常常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中,他们需要学会放松身心,调整心态。

可以通过练习深呼吸、冥想、运动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和焦虑。

4. 寻求支持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完美主义者往往过于自我要求,不愿意向他人寻求帮助或分享自己的困扰。

然而,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寻求支持是缓解完美主义困扰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与朋友、家人或专业心理咨询师交流来获得支持和建议。

5. 培养自我价值感完美主义者通常将自己的价值与外部成就联系在一起,容易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

为了减少对外界评价的依赖,建议他们培养内在的自我价值感,关注自己的优点和成长。

完美主义的人的特点

完美主义的人的特点

完美主义的人的特点
以下是 6 条关于完美主义的人的特点:
1. 完美主义的人总是对细节超级执着呀!就像我认识的一个朋友,画画的时候,哪怕一个小线条没画好,他都能懊恼半天,非得重新画到完全满意为止。

他们难道不累吗?
2. 完美主义的人做事情特别慢,因为他们要反复检查核对呀!比如说我同事整理一份文件,都要检查个十几遍,生怕有一丁点儿差错。

这是不是有点太较真啦?
3. 完美主义的人对自己要求那叫一个高哇!像我姐姐减肥,非得要达到模特那种身材才罢休,稍微多吃一点就郁闷得不行。

这也太狠了吧!
4. 完美主义的人很难接受不完美的结果呀!我记得有一次比赛,有个完美主义的选手没得第一,那失落的表情,感觉天都要塌了,唉!
5. 完美主义的人看到别人做的不好会忍不住去纠正呢!我就碰见过这样的人,别人摆个东西稍微歪一点,他马上就去摆正,还一个劲地说应该怎样怎样。

这也太爱管闲事了吧?
6. 完美主义的人对环境的整洁也特别在意哟!我一个朋友家里,那真是一尘不染,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稍微乱一点他就受不了。

这生活得多累呀!
我觉得完美主义有好的一面,能让事情做得更精致,但有时候也真的会让自己和身边的人挺有压力的。

正常完美主义者的特点

正常完美主义者的特点

正常完美主义者的特点
正常完美主义者是那些追求卓越和完美的个体。

他们对自己的工作、表现和成
就有着极高的期望,并努力追求最佳结果。

以下是正常完美主义者的一些特点:
1. 追求卓越:正常完美主义者追求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优秀的成绩。

他们相信通
过努力工作和持续进步可以达到卓越水平。

2. 高标准:正常完美主义者设定的标准通常比普通人更高。

他们希望以完美的
方式完成任务,对细节非常敏感,并要求自己达到最高标准。

3. 细致入微:正常完美主义者倾向于注重细节,并在工作和生活中追求精确性。

他们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确保每个细节都得到妥善处理。

4. 自我驱动:正常完美主义者往往具有内在的动力和自我驱动力。

他们对自己
的工作质量和成果负责,并不断追求进步和反思。

5. 强烈的责任感:正常完美主义者通常对完成任务负有强烈的责任感。

他们始
终致力于提供最好的结果,并以此作为自己的标准。

6. 时间管理能力:正常完美主义者在时间管理方面表现出色。

他们努力遵循计
划并设定合理的时间框架,以确保每个任务都能在既定时间内完成。

7. 自我要求:正常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严苛,并时常给自己施加压力。

他们
追求自我改善和个人成长,并对自己的能力和表现有着高期望值。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追求卓越和完美可以产生积极的结果,但过度的完美主义
可能会导致压力过大,影响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

因此,正常完美主义者需要学会平衡,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同时接受自己的局限性。

“完美主义者”不完美

“完美主义者”不完美

“完美主义者”不完美作者:王东燕来源:《求学·新高考版》2020年第06期完美主义倾向在高中生群体中广泛存在,但往往被人们忽视,难以察觉到它的危害。

完美主义与拖延症、强迫症等心理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有关联,会对高中生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多隐性的不良影响。

1带你认识完美主义一、完美主义的真相完美主义主要表现在五个大方面。

1.担心错误,即想要达到某一目标但又过度担心,害怕犯错误。

2.行动的疑虑,即怀疑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而一拖再拖。

3.个人标准,即自己给自己设置了超乎自身能力范围的过高的标准。

4.条理性,即过分强调整洁、有序和规律性。

5.父母期望,即过度在意父母的批评教育。

完美主义的核心特征,是强加给自己过高的标准、对自我的评价无比依赖成功和成就感、过分的自我批评、对失败感到过分焦虑和恐惧。

完美主义者的最大特点是追求完美,而这种欲望是建立在认为事事都应该完美的基础上的,当不能达到高标准或完美时,就会产生不满和挫败感,因此他们经常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二、完美主义与拖延症拖延症也是完美主义的一个“附属品”。

完美主义,让我们对自己定的高标准、高目标产生无法实现的心理。

害怕完不成,所以做事情之前会非常焦虑;觉得没有准备好,所以迟迟不能开始。

这样一来,做事情犹豫不决,不断拖延,到截止时间还未能完成,最后导致失败。

——这科成绩一直不理想,明天我要买个新笔记本从头开始学习。

结果等到了明天,又认为自己今天也没有准备好,不能“完美”地开始进行学习,从而“明日复明日”,导致“万事成蹉跎”。

反过来,失败又强化了恐惧心理:害怕再次遇到挫折和失败,导致更加不敢开始去做,或提前放弃。

强烈的内心冲突导致内耗,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目标和任务上,无法做好本来能做好的事情。

长此以往,必定会降低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总是不如别人,导致自尊受损,产生自卑心理。

——不敢去努力学习自己不擅长的科目,害怕即使努力了,也没有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美主义的14个倾向
1、你总是非常渴望让别人满意。

完美主义常常始于童年时期。

在年幼的时候,我们被教导要有摘星之志——家长和老师鼓励他们的孩子去努力成为成功人士,并对他们的成就给予表彰和奖励(以及在某些情况下,惩罚他们未能达标)。

完美主义者很早就学会以“我成就,故我在”的信念去生活,而且没有任何事情能像因自己出色的成就而让别人(或他们自己)印象深刻而让他们感到兴奋的了。

不幸的是,在学校、工作和生活中不断的去追求“优秀”,会带来一生的挫败感和自我怀疑。

“想要达到完美会是充满痛苦的,因为它通常是受到两方面需要的驱动:一方面是做得非常好的渴望,一方面是害怕做不好的恐惧”心理学家莫妮卡·拉米雷斯·巴斯科说到:“这是完美主义的双刃剑”。

2、你知道你的完美情结正在伤害你,但是你却认为它是你为成功必须付出的代价。

典型的完美主义者是那种竭尽全力(通常是病态的)去避免碌碌无为或平庸的人,且奉行一种“不劳无获”的崇高信念。

虽然完美主义者并不一定都是成功人士,但是完美主义常常与工作狂紧密相关。

“…完美主义者‟坦承他们无情的标准的确是有压力且有点过分的,但他们坚信这能驱使他们实现其他方法从未达到过的卓越和高效的水平”伯恩斯写到。

3、你有拖延症。

对于完美主义来说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它的特点体现在一种强烈的成功欲,但同时也可能会成为妨碍成功的东西。

完美主义与恐惧失败(通常不是最好的动力)和自我挫败的行为高度相关,比如:过分拖延。

来自约克大学研究人员的调查表明他人取向的完美主义(一种出于渴望得到社会认可的非适应性完美主义)与拖延工作的倾向是联系在一起的。

在这些他人取向的完美主义者中,拖延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他人反对意见的预感。

适应性完美主义者从另一方面来讲,反而不易造成拖延。

4、你对其他人极其不满。

对他人进行批判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我们排斥其他我们所不能接受的人。

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有太多排斥的东西。

完美主义者具有高度的鉴别能力,几乎没人能入得了他们的法眼。

当不再那么强硬的对待他人时,一些完美主义者可能才会发现他们自己开始变得轻松起来。

“别盯着别人的缺点,也别紧抓别人的疏忽和过失不放。

”佛陀启示我们“而是要看自己的行为,你做了什么而又有什么是还没做的。


5、你要么就做大,要么就回家。

许多完美主义者内心都挣扎在非黑即白的想法里——在某个时刻你是个成功者,在下一瞬间你又变成了失败者,这取决你的最新成就或是失败经历——而且他们总做一些极端的事情。

如果你有完美主义倾向,当你知道有一个能让你成功的好机会摆在眼前,可能你就会将自己投身于这样一个新的项目或是工作——而当察觉到有失败的风险时,你可能又会去完全避开它。

研究表明完美主义者总在规避风险,这样会抑制创新性和创造力。

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人生就是一场要么功成名就,要么一事无成的游戏。

当一个完美主义者专注于某件事情时,她的强大动力和野心会让她不惜一切代价去实现目标。

这并不奇怪,因此完美主义者是罹患饮食失调症的高危人群。

6、你很难向别人敞开心扉。

作家兼调查员布雷内·布朗曾把完美主义称作一面厚达“20吨的盾牌”,我们随身携带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完美主义只不过是阻挡我们与他人建立起真诚的联系而已。

心理学家肖娜·施普林格指出:“因为他们对失败和拒绝的强烈恐惧,完美主义者们常常很难让他们自己不设防或是展现脆弱。


“想要让一个完美主义者跟同伴去分享他或她内心的感受是很困难的”施普林格在《现代心理学》中写到“完美主义者们常常觉得他们必须永远强大,要时刻控制他们的情绪。

一个完美主义者可能会避免同他人谈论他个人的恐惧、无力、不安全感以及沮丧等情绪,即使是那些跟他们最亲近的人。


7、尽管你知道后悔无益……但是你仍然会去后悔。

不管是烤焦的饼干或是开会迟到5分钟,完美追求的倾向时刻充斥在每一个小错误里。

这将滋生一大堆的崩溃、存在感危机和满溢的怒气。

当你全力聚焦在失败上或是被不惜一切代价去避免的那种渴望所左右时,即使是微不足道的错误都成了个人失败论的证据。

“由于缺乏一种深刻的且始终如一的自尊来源,失败的打击对于完美主义者们来说尤其困难,而且可能会导致一部分个体长期的抑郁和退缩。

”施普林格写到。

8、你将每件事情都看作是在在针对自己。

因为他们将每次挫折和批评都看成是在针对个人而感到不悦,完美主义者们往往相较其他人更不易重新振作。

与其说从这些挑战和错误中迅速得到恢复,还不如说完美主义者更多的是被它们打倒,他们会将每次失误都看作是他们最深刻真理的证据,不断的被“我还不够好”
的恐惧所折磨。

9、…当被人批评时你采取十足的防御姿态。

在交谈中你能很快就辨认出一个完美主义者,即使是一些带有批评性质的轻微暗示,他们都会跳出来为自己辩解。

为了保护他们脆弱的自我形象,以及他们向其他人展示形象的方式,一个完美主义者总是设法采取自我防御的方法以免受到任何威胁——即使完全没有必要防卫时。

10、你从未完全“实现目标”。

因为完美它本身就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追求,完美主义者们往往终身都有一种他们从未完全实现目标的感觉。

自称完美主义者的克里斯蒂娜·阿奎莱拉在2010年接受《青春漫画》的采访时说她致力于做那些她还没能完成的事情,这能驱使她去不断的超越自己。

“我是一名优等生,也是一个极端完美主义者”阿奎莱拉说道“我想要做更多的电影,我觉得我还没有获得我渴望的那种成功。

我相信一定会有那么一个时刻,能让我平静的去认识到我其实已经完成很多的目标了。


11、下面的这张图片让你神经紧张。

12、你以别人的失败为乐,尽管它跟你完全没关系。

常发牢骚的人喜欢抱怨,而完美主义者则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担忧他们自己的失败——他们能从别人的失败里找到救济,甚至是以此为乐。

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缺点之上或许能让你在短时间里自我感觉良好,但是从长远来看,这只会增强竞争意识以及滋长完美主义者的批判性思想。

13、你会偷偷去怀念上学的时光。

有些人很讨厌上学,但是你却很喜欢,因为成功是可以量化的——你有需要完成的任务、成绩评分、成果,和负有提供积极反馈责任的老师,以及完成任务后的赞扬。

你可能曾是老师的宠儿,或者可能曾在年鉴上被评选为“最有可能成功的人”。

学校的体系和“努力工作,尽力做好,收获回报”的简单方程对大多数完美主义者来说是种安慰。

在真实世界里,成功是有不同的衡量标准的。

任何事情都有不同的构造。

尽管你从未告诉任何人,你内心的一部分其实很怀念那个能够得到“优秀”评价并为之心满意足的世界。

14、你内疚的灵魂。

在这一切表面之下,完美主义者们常常饱受内疚和羞愧的折磨。

非适应性完美主义——一种完美情结,通常带有社会原因,且来自于外部的对成功的压力感,并非源于自己内心。

至于原因——则与抑郁、焦虑、羞愧和内疚高度相关。

“完美主义不仅仅是追求卓越或者奋力拼搏”布朗在同奥普拉谈话时说到“这是…一种就像是说…如果我看起来完美,做的完美,工作完美,生活完美,那么我就能避免或是减少羞耻感、责备和批评‟的思考方式和感觉。


那么布朗的忠告是什么呢?试着修习面对真实。

让他人理解你,做最真实的自己,卸下完美主义的保护盾去表达脆弱。

“真诚就是一种修行,每天都应该练习,”她说,“有时候是每天的每时每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