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艺术表现与形式美

抽象艺术表现与形式美
抽象艺术表现与形式美

抽象艺术表现与形式美

一、抽象艺术的意义

西方油画艺术历来受到人么的推崇,很多著名的画家留下很多著名的油画作品,譬如《呐喊》、《蒙娜丽莎》等,已经成为了传世的不朽之作。在这些著名的优化作品中,很多都使用了抽象艺术,抽象艺术也包含了很多的流派,它摆脱了传统绘画仿自然的特点,是画家对生命的感悟及内心世界的表现,同时也是通过点、线条等来表现人生情感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二、抽象艺术中的点

在油画作品中,点是运用是相当广泛的。点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开始,当人们拿起调色板时,首先感受到的是一个一个美丽的点,这些点是最自然的,同时也是无规则的,给了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虽然从其外表来看,点并不是特别的美,特别是我们从传统的角度来观察它,也使得它失去了更深层的含义。当然这不是点符号本身的性质,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习惯造成的,在很多艺术作品中,点不但代表着开始,同时也意味着结束。不过在现代很多艺术家手中,点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门,有其是在美感创作方面,比如点来升华为月亮,也可以拿来象征太阳,这仅仅是一些外向表现形式上的利用,它还有更深层次的利用,比如可以代表这排列、重叠等等。即使在同一作品中,点也可以表现出不一样的感情,比如冷热区别,平稳与强烈之别等等。特别是对于点来说,其形状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不固定的,这就给了更深的艺术挖掘潜力。就像路边的一块小石头,在绘画艺术家的眼中,它可以是富有生命的的一切初始的原点,这些点可以成为一群孩子,有的在沉睡、有的在远眺、有的在凝望,这些感情的升华都是艺术家情感的表现。 点在无色系的黑白作品中,清新明亮,对比强烈;点在独立的运动过程中,由于形状不同,表现出美的成份也不一样。大致有鲜明的、隐匿的、温和的、强烈的、冷的、热的之分。

有些人把点看成是:一个小圆圈。实际在某种程度上是面。就点的形式而言,在什么情况下是点,不是面;在什么情况下是面,不是点,放在作品中,就不难理解了。但,一般情况下.只要它独立地表现了自己的轮廓,说明本身意思,它就是点。

三、抽象艺术中的线

点成线,可以说线条是一切生命的运动轨迹,由于不同的运动形式构成了不同的线条,因此可以说线条也就表现了不一样的生命。在油画艺术中,生命的产生往往伴随着线条的前进、运动而发生变化,线条的终止往往也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当然如果无法通过线条也表现出运动的感觉,当然也就无法表现出其所具有的美感。比如在毕加索的《弗拉芒

的肖像》中就充分的利用了美丽的线条,在这一作品中艺术家通过线条的组合和变化来表现油画艺术的美感,如果缺少了这些线条,那么一切美感自然也就消失了。

因此可以说线条就是构成油画艺术的基本元素之一,它既简单又直接,同时也可以为更多的人所掌握,因此它的适用范围非常的广泛。在油画作品中,线条不仅仅可以用来作为塑形方式,同时也可以通过其表现出艺术家内心的感受和想法,更能够记录画家内心的情感历程,是画家内心对世界的一种外在表现和情绪反映。

四、抽象艺术中的面

抽象艺术中面的美感来源于色彩,色彩的浓淡、色差、隐艳以及面的大小都成为了美感的来源。在不同的作品其具体的表现也有着差异,因此所起到的作用也就有所差异。

标准的画面应当是方形的,在黑白色的画面中是没有冷暖之分的,这个时候所表现的情感应当是重力的,伴随着色彩的加入,作品中也就有了感情的升华,并出现了冷暖的变化。

线与面的结合,面的边缘加入线条使得油画变的更具活泼、秀丽的感觉。而如果将面涂成黑色,优惠给人以稳重的美感。面的选择要根据写生的实际景色来定。它是画面构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如面对一个大树为主的风景写生,人的视觉会自觉地抬起头,由上至下地观察。这种看法,决定了画面是竖幅的。客观物象决定了画面的形状。当我们行走在山河之间或大沙漠中。视野是开阔的,人们会自觉地左右观看。客观物象决定了面的形状为横幅,同时这也是简单的构图。

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油画艺术中的抽象美其实是时空物观念下的画面的形变美,抽象艺术的美也正是通过点、线、面三者的完美结合来达到的。在对油画抽象艺术中的点、线、面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训练,实践是最好的导师,因此只有不停的动手,才能将美感完美的发挥出来。

中国传统绘画抽象艺术分析

中国传统绘画抽象艺术分析 绵延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哲学和思维,进而也从审美取向上影响着中国传统绘画。中国传统绘画也逐渐扎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中。由于儒、道、释三家学说在中华民族文化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儒、道、释三家学说在思想上非但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并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哲学和思维方式。而这三家所追求的空灵禅等境界都是以抽象的意味而存在的。因此,儒、道、释三家学说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抽象艺术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绘画抽象艺术的成因 中国的儒家文化要求人们遵守伦理道德,而释和道家文化则对人们提出了更高的境界要求,要求一种超越凡尘的境界。而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中,这三家的发展兴衰不断更替,却从未磨灭在历史的长河中。正是由于这三家不断在发展中融合、交汇,最终对中华民族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进而促成了中国传统绘画抽象艺术的发展。儒家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赋予画家教化人伦的使命。而儒家所弘扬的伦理道德又是形而上的思想,这就要求画家通过在传统绘画中应用抽象的手法完成教化人伦的任务。道家讲求天地人合一。例如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在《道德经》中谈到知其白守其黑即影响着水墨画中的留白和渲染的使用。同样是《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水墨画中则表现为通过留白给人们以遐想的空间。正是画不出来的才是最具有欣赏价值的。而释家虽然自汉代从古印度传入中国,但也给中国传统绘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如莫高窟壁画、龙门石窟等,都是释家的典型代表。也正是由于释家强调的无我和空留的境界,将中国传统绘画的抽象艺术提高到了更高到了境不自生,由心故显的境界。 二、中国传统绘画抽象艺术的表现 中国传统绘画抽象艺术主要以笔墨的抽象性、色彩的抽象性和线条的抽象性为表现。 (一)笔墨的抽象性 笔墨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必需工具,更是其所特有的艺术表达语言。一方面,笔墨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是以一种表现形式存在的,不但与西方的抽象绘画方式相似,更融合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造型在其中,比单纯的抽象绘画方式更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另一方面,笔墨在中国传统绘画抽象艺术中又不单纯是抽象的极端表达,更融合了画家的主观思想,展现出画家自我的气韵。针对笔墨的抽象性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影响,潘天寿老师提出笔墨来源于具体物体,但表现在画中则发自内心深处。其指的就是笔墨作为一种精神表达形式体现着中国传统绘画抽象艺术。 (二)色彩的抽象性 色彩本身的起源就具有一定的哲学抽象意味。色彩来源于五色。即东方为青、西方为白、南方为赤、北方为黑、天为玄、地为黄。其中,红、黄、黑、青、白即为五色。而五色则发源于五行太极,进而五色和五行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不断发展、延伸出了不同的象征意味和哲学思想。由此可以看出,色彩用于中国传统抽象绘画不可避免的为其带来抽象艺术表现。 (三)线条的抽象性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由于天地人合一的思想影响,绘画时绘画者并不对具体事物进行形变或扭曲等处理方式,而是选择通过简约的能够高度概括所要绘画事物的线条勾勒以抽象的形式组织表现具体事物。而由于这种简约的勾勒需要绘画者首先对事物进行概括分析,而这种概括分析可能在不同的人看来会出现完全不一样的概括。因此对于同一种事物,绘画者所勾勒出来的线条也往往各不相同。而这正是绘画者对事物进行的抽象判断,因此也自然不可能与他人相同。可以说这些线条的勾勒是基于绘画者主观观念的一种象征形式的抽象符号。例如宋朝时期的画家李公麟创立白描法所绘制的《五马图》即通过精细的使用线条,将物象

抽象艺术表现与形式美

抽象艺术表现与形式美 一、抽象艺术的意义 西方油画艺术历来受到人么的推崇,很多著名的画家留下很多著名的油画作品,譬如《呐喊》、《蒙娜丽莎》等,已经成为了传世的不朽之作。在这些著名的优化作品中,很多都使用了抽象艺术,抽象艺术也包含了很多的流派,它摆脱了传统绘画仿自然的特点,是画家对生命的感悟及内心世界的表现,同时也是通过点、线条等来表现人生情感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二、抽象艺术中的点 在油画作品中,点是运用是相当广泛的。点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开始,当人们拿起调色板时,首先感受到的是一个一个美丽的点,这些点是最自然的,同时也是无规则的,给了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虽然从其外表来看,点并不是特别的美,特别是我们从传统的角度来观察它,也使得它失去了更深层的含义。当然这不是点符号本身的性质,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习惯造成的,在很多艺术作品中,点不但代表着开始,同时也意味着结束。不过在现代很多艺术家手中,点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门,有其是在美感创作方面,比如点来升华为月亮,也可以拿来象征太阳,这仅仅是一些外向表现形式上的利用,它还有更深层次的利用,比如可以代表这排列、重叠等等。即使在同一作品中,点也可以表现出不一样的感情,比如冷热区别,平稳与强烈之别等等。特别是对于点来说,其形状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不固定的,这就给了更深的艺术挖掘潜力。就像路边的一块小石头,在绘画艺术家的眼中,它可以是富有生命的的一切初始的原点,这些点可以成为一群孩子,有的在沉睡、有的在远眺、有的在凝望,这些感情的升华都是艺术家情感的表现。 点在无色系的黑白作品中,清新明亮,对比强烈;点在独立的运动过程中,由于形状不同,表现出美的成份也不一样。大致有鲜明的、隐匿的、温和的、强烈的、冷的、热的之分。 有些人把点看成是:一个小圆圈。实际在某种程度上是面。就点的形式而言,在什么情况下是点,不是面;在什么情况下是面,不是点,放在作品中,就不难理解了。但,一般情况下.只要它独立地表现了自己的轮廓,说明本身意思,它就是点。 三、抽象艺术中的线 点成线,可以说线条是一切生命的运动轨迹,由于不同的运动形式构成了不同的线条,因此可以说线条也就表现了不一样的生命。在油画艺术中,生命的产生往往伴随着线条的前进、运动而发生变化,线条的终止往往也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当然如果无法通过线条也表现出运动的感觉,当然也就无法表现出其所具有的美感。比如在毕加索的《弗拉芒

浅析抽象艺术的情感

浅析抽象艺术的情感 辽宁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郝志英 【摘要】抽象艺术是艺术形象较大程度偏离或者完全抛弃自然外观的艺术。抽象艺术家用非具象的形式表达情感。分析抽象艺术所蕴含的情感因素,走进艺术家的心灵情感世界。通过对抽象艺术作品的分析,逐渐懂得抽象的艺术语言、精神和情感。在绘画表现的新领域推动艺术形式革命的发展。 【关键词】抽象情感灵魂表达 每种艺术的形式都要有情感的支撑,抽象艺术和传统的具象艺术形式一样,在打动自己的同时打动观者。抽象艺术家们正是用自己的内心的力量用非具象的形式去表达着自己情感,观赏者只有和艺术家产生共鸣才能更好的去欣赏作品,从而走进艺术家的心灵情感世界。 一、抽象艺术的情感概念 抽象一词原义是指人类对事物非本质因素的舍弃与对本质因素的抽取。抽象艺术是艺术形象较大程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外观的艺术,。一般将抽象艺术分为两类:1,从自然现象出发加以简约或抽取其富于表现特征的因素,形成简单的极其概括的形象。2 不以自然现象为基础的几何构成,在抽象艺术的整体概念下,我们已经发现一系列的抽象艺术的命名“绝对艺术”“非描画艺术”“无形艺术”以及“存艺术”等。从而我们看到抽象艺术作为背离现实和具象世界的艺术形成,它是超经验的,反实验论的,抽象艺术家的思维中更能趋向用一种最简化的形式去表现事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抽象艺术的情感分析 1、抽象艺术的情感动因 抽象艺术的美学观念最早见于德国的哲学家W·沃林格的著作《抽象与移情》,他认为,人们的心中既然不能从变化无常的外界现象中求得安宁,只有到艺术的形式中寻求慰藉。人们既然不能从外界的客观事物中得到美感享受,试图将客观物象从变化无常的偶然性中解放出来,用抽象的形式使其具有永久的价值。抽象艺术的产生除了逃避现实的因素之外,还有受到工业,科学技术的推动的原因,现代化的建筑和环境,要求更为概括,精炼和简化的艺术形式与之相适应;机器运转的力量,速度,效率这些对视觉来说比较抽象的因素,刺激艺术家们去做抽象美创造的尝试,抽象主义艺术的产生是对写实艺术的补充。 2、抽象艺术情感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出现并最具代表的抽象主义艺术家俄国人康定斯基和荷兰人P·蒙德里安以及他所创建的风格派;前者主要是抒情抽象的艺术家。后者开拓了几何抽象艺术主义的道路。马列维奇为代表的至上主义与之有联系的构成主义,也是几何抽象的派系。法国继立体主义之后产生的俄尔普斯主义,实际上就注意光和影的抽象主义。欧洲在30-40年代出现的塔希主义,是注意偶然涂抹和斑泊痕迹所形成的纹样和质地的没的抽象流派。40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现的抽象表现主义是糅合了超现实主义的自动手法的抽象艺术,抽象主义的思潮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整体上对模拟自然的传统反叛,而进入20世纪60年年代,抽象表现主义更加趋向于形式化,与生活、观众的距离越来越远,于是有了艺术家反其道而行之,从“极端”抽象转入“非具象艺术”转向生活的实物。这就是始于美国,尔后在美国风靡的波普艺术(也称流行艺术),波普艺术取材极为广泛,成为西方社会最普及最流行的艺术。抽象艺术从原始的艺术、世纪的宗教艺术、东方文字、书法中吸取养料。不少抽象的作品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具有进取和乐观的思想情感,多数作品着眼于艺术形式的创造,不以描绘具体物象为主的,通过线、色彩、块面、形体、构图来传达各种情绪,激发

图案与装饰教案

装饰与图案 教案

装饰与图案 目录第一章图案与装饰概述一、艺术的共性与特性 . 、图案装饰的实用性与装饰性 .三、图案装饰的适应性 四、图案装饰设计的原则 五、图案装饰的种类 六、图案装饰的历史演变概况 第二章:图案装饰的形式美法则与构成形式 一、变化与统一 _ 、对称与均衡 .三、对比与调和 四、节奏与韵律 五、安定与比例 六、动感与静感 七、渐变与突变 八、统觉与错觉 第三章:图案装饰的基础训练 一、图案装饰的写生 二、图案装饰的变形 1. 图案装饰变形的目的与要求 2. 图案装饰变形的方法 3. 图案装饰的题材 三、装饰图案的组织 1. 装饰图案构图的意义和特点 2. 装饰图案构图的要点 四、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 1. 单独纹样 2. 适合纹样 3. 连续纹样 第四章:图案装饰的技法训练 一、平涂法 二、撇丝的表现方法 三、干擦法 四、平涂与彩色铅笔相结合的方法 五、点彩法 六、色彩构成法 七、拼贴法 八、勾线法 九、刮色法 十、喷绘法

十一、肌理表现法 课时:1学时 课题:第一章图案与装饰概述 (1)理解装饰图案的概念和类别; 目的要求: (2)理解装饰图案的艺术特征; (3)掌握装饰图案设计与工艺制作原理。 教学内容: 装饰图案的概念、类别、特征。装饰图案是艺术特征以描绘对象为媒介,不受光感,透视、对 象自身结构的限制。设计者根据创意和对物象的感受,追求表现艺术的形式美,而非自然的再现,采用夸张、变化、象征、寓意等抽象的艺术语言,遵循装饰图案是形式美法则,以适合设计特有的需要,变形换色,概括加强,平面化的表现,追求秩序的美感,理想化的景象,与工艺相结合。 重点难点:重点:装饰图案的概念和类别,装饰图案的艺术特征。 难点:掌握装饰图案与工艺 教学方法及手段:课堂讲授 复习提问题: 1、装饰图案适应的范围 2、装饰图案与绘画的区别 参考作业: 1、临摹传统图案一幅(题材不限),规格20X2OCm

浅谈建筑设计中的抽象艺术研究论文

浅谈建筑设计中的抽象艺术研究论文 浅谈建筑设计中的抽象艺术研究全文如下: 摘要:目前人们的审美观逐渐呈现个性化、艺术化的趋势,在此情况下,建筑设计 也需要与时俱进,将一些艺术元素融入建筑设计中,以满足建筑市场的各种需求。而抽象 艺术作为艺术领域一个较为特殊的元素,在建筑设计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现本文就主 要探究了建筑设计中的抽象艺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设计;抽象艺术;审美 抽象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已经由来已久,从工业革命之后就备受建筑设计师的关注,但未能引起大众的重视和喜爱。但在后来的长期发展应用中,大众的艺术审美标准越 来越向抽象艺术的方向靠拢,这样就使得利用抽象艺术理论进行建筑创作就成为历史的必然。抽象艺术的流派很多,将来可能还会出现新的流派,在建筑创作时需透过各种流派形 态差异的外表,领会其精神实质,才能真正创作出高水平的建筑精品。 1 抽象艺术概述 通常情况下,抽象是与具体呈现着相对应的关系,这两者在本质上存在一定的却别, 但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关系。并且,他们也是将大量事物拥有的共通点进行逐一的 分离和阐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心里过程。其次,抽象艺术还能够对一些复杂性的事物进 行简化的概括,使其更加简单易懂。然而,在早期的建筑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通常只是 一味的注重了对某一方面事物的凸显,往往忽视了其他设计因素的重要性,这就导致了很 多建筑设计作品中普遍发生表达方式模糊不清的情况,致使很多人无法了解抽象艺术的真 实含义,常常对抽象艺术有着错误的认知和定义。甚至还有部分人们觉得这是从自然中抽 离出来的东西,并不能将其称之为艺术。但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抽象是艺术作品中一种较为高级的表达形式,是经过长期磨合而累积下的产物,是 任何具体东西都无法取代的艺术结构体系。 2 建筑设计和抽象艺术 2.1 建筑特性 从建设设计工作中可以看出,其双重性比较明显,是技术和艺术的统一体。在建筑设 计进行的过程中,需要设计师将建筑设计的相关理论和技巧融入到其中,并且还需要将艺 术理念也应用到其中。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建筑的特性,形成一种相对比较特殊的建筑风格。由于建筑和人们的生活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因此,需要将建筑的美观性放置到首位。另外,建筑物最初的功能是解决人们的居住问题,但是现如今,建筑的功能呈现出多样化 的特点。其形象和美观程度作为一种重要的因素,不得不在建筑的特性中加以体现。不仅 如此,建筑的艺术性也不容忽视。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建筑的艺术性逐渐成为建筑特性的一种,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产品设计的功能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论产品设计的功能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摘要: 产品设计是为人的设计。功能美能给人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愉悦感和满足感, 形式美能给人带来美的 精神享受。功能和形式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美的设计产品应是功能美和形式美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产品设计; 为人造物; 功能美; 形式美; 配比维度 产品设计是寓美于有用性的 为人造物! 活动, 为人义! 理论的某些真理性因素, 产品设计必然与使用相联系, 造物! 这一理念决定了产品设计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功能虽不是产品设计的唯一目标, 但却是造物的首要目的, 为了人。设计的是物, 用物的对象是人。产品设计具有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必须满足人们的某种使用功能的需求, 不可否认的艺术性, 但又与有用性不可分离! ?。产品的功能美与形式美必然是合二为一的, 没有功能、华而不实的产品是对消费者的欺骗和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而缺少形式功能美是产品的最基本、最普通的属性, 是人们审美的物质基础, 也是产品设计的核心。 如果说艺术品是按照人的精神上内在美的需要而创作 美的产品则是粗糙的物品, 也可以说是一种视觉垃圾。因出来的, 与功利性无关, 而产品必须具备两种基本的特 此, 我们既要反对华而不实的产品设计, 同样也要反对虽实用却粗糙简陋的产品设计。产品的功能和形式是相互依存的, 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对立性。如何把握产品设计的功能美和形式美的关系, 使其在产品中得到最佳的合理的体现是设计师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功能美第一性设计原则 产品的功能是指产品所具有的某种特定的功效和性能, 由产品这种有用性功效在使用过程中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感, 我们称之为功能美。首先, 我们必须强调产品设计的功能美的第一性原则。性: 一是产品本身的功能; 二是作为产品存在的形态。功 能即其使用的价值, 是产品之所以作为有用物而存在的最 根本的属性, 没有功效的产品是废品, 有用性即功能是第 一位的! 。由于实用价值( 即物的功能价值) 能满足人生 命存在的需要, 合乎人的目的性, 因而使人感觉到满足的 愉悦, 进而体验到一种美, 即功效之美! # 。在产品的设计 与生产过程中, 功效与美是联系在一起的, 是产品设计的 一种本质性的存在。产品是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产品, 合 目的功能的有效性是判断产品价值的重要标准。 从古至今, 物的功能都是设计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我国古代青铜器因不同的需要产生了众多的品类, 它们产 产品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际生活需要的。从石器生的依据主要是各自的功能。如青铜簋, 大多数簋都有开始, 人类就一直不断地在造物, 为生命的生存为生活而一个与簋身相连的器座, 从现在的眼光看, 这个器座是没 # 功能主有必要的, 但当我们设想一下当时的生活方式是席地而坐, 收稿日期: 2006 01 18 169 制造一切所需要的工具和物品! 。我们不能怀疑

第3课认识抽象画

第3课认识抽象画欣赏·评述2课时 教材分析: 抽象绘画注重表达画家的审美和情感,主要区别于逼真模仿自然形态进行创作的写实绘画。抽象画宽泛而自由的内涵、画面中纯粹的形式语言之美,画家认识和表现世界的另一种角度,为学生开启了一扇全新的美术欣赏与理解之门,改变了学生对美术欣赏和表现的单一认识,从而使学生认识抽象画、了解抽象艺术的产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和理解抽象绘画作品,欣赏不同元素释放出的魅力,用身心感受抽象绘画中的节奏、韵律等各种关系带来的整体美感,以及画家在所表达的情感、审美和文化内涵,在艺术欣赏上获得一种新的途径和思路,促进学生对艺术的全面了解和创新探索。 学情分析: 在学习基础方面,曾经学习过点、线、面、色彩的基本知识,并运用这些美术语言进行过创作,能够感受其美感。也曾欣赏过一些野兽派、立体派画家的作品,具有初步的感受。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分析、思考和质疑能力。 在认知兴趣方面,抽象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对抽象画中无法辨认的形象和夸张的色彩,学生难以产生认同和理解,或感到既好奇又深不可测,个别学生甚至会因为看不懂、难以理解而产生轻视、反感的情绪。在生活经验方面,抽象绘画的风格广泛影响了现代生活。在生活中学生常常可以见到具有抽象造型理念的服饰、室内设计、建筑等,能够从中感到其中的一些美感,却不知因何而美。 因此教学中应运用活泼新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欣赏和感知,引导学生从美术形式语言、画面组织、画家情感等方面进行观察分析,学会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激发兴趣,使学生理解抽象画,并对其产生兴趣,进而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抽象画的基本概念,认识不同风格的代表画家,简单了解抽象画产生的的相关历史背景,认识冷抽象和热抽象作品特点并能区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资料、对比观察、聆听讨论等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抽象绘画的概念及历史背景等相关知识,学会用美术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欣赏抽象画作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尊重、热爱多元文化艺术的情感,对抽象画产生初步的兴趣,提高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第5课抽象艺术作品分析

第5课:走进抽象艺术 (一)作品分析 《即兴之31》(油画,1931年)康定斯基(俄国) 【康定斯基】出生于莫斯科,父亲是茶商,幼年时期与父母居住在罗马和佛罗伦萨,后来回敖德萨。少年时起就画画,写诗,弹钢琴,拉大提琴。曾在莫斯科大学获得社会科学和法律学的学位。1896年,即康定斯基30岁时,决意学习绘画。在慕尼黑美术学院学画直到1900年,此后即开始了活跃的艺术实践活动。 康定斯基倡导即兴作画,以表现艺术家的需要。他认为精神因素是艺术中最重要的东西,艺术不是对自然的模仿或精心制作,而是内心的需要。“艺术就像自然、科学、政治一样是一个自足的领域,它受到适合自己需要的自身规律的支配”。寻找这个规律正是画家终身奋斗的目标。他特别强调绘画同音乐的结合,音乐在所有的艺术种类中是最抽象的。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一书中详尽论述了音乐与绘画存在着的深刻联系。在康定斯基看来,绘画必须创造出一个与自然对象相和谐的新的现实。绘画中的色彩犹如音乐里的音符,它本身就能够打动观众。画家以这种抽象艺术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观众中唤起音乐所产生的那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艺术情感。康定斯基追求绘画的音乐感,最后发展出情绪性的抽象绘画。 康定斯基的抽象作品带有很强的个人情感,因此有人称他的艺术为“热抽象”艺术。他的抽象作品大都完全脱离了客观对象,为避免标题给观众的引导性联想,他常常像音乐作品的标题那样给自己的画取上“即兴”、“作品X号”等名称。 《百老汇的爵士乐》(油画,127厘米×127厘米,1942—1943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蒙德里安(荷兰) 荷兰的蒙得里安始终想象着用最简单的美术语言要素——直线和纯色组成他的画。他想让他的艺术去揭示在主观性的外形不断变化的背后隐藏着的永恒不变的实在。他自己说:“我一步一步地排除着曲线,直到作品最后只由直线和横线构成,形成十字形,……直线和横线是两相对立的力量的表现;这类对立物的平衡到处存在着,控制着一切。”他从大大小小的原色块和矩形直角形状的组合中寻求所谓“表里平衡,个性和集体平衡,自然与精神、物质与意识的平衡”等。他认为这才是反映了宇宙最本质的客观法则。人们称他的这种抽象画为“冷抽象”,也称几何风格派。 《百老汇的爵士乐》是蒙德里安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极少直接来自现实感受的作品之一。在这幅作品中,蒙得里安把他对纽约百老汇音乐的感受和认识用他自己的语言方式表现出来,创作出了一种视觉音乐。像铜管乐器一样明亮的黄色线,在霓虹灯光般的红色、蓝色、灰色小点的闪烁下,呈现出一种爵士乐的节奏感。我们还能感受到纽约最繁华的百老汇夜晚的嘈杂。密如蜘蛛网的垂直和水平的线条,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百老汇街都是直角相交的道路。 《红树》(油画,1908年) 蒙德里安(荷兰) 《灰树》(油画,1912年) 蒙德里安(荷兰) 《开花的苹果树》(油画,1912年) 蒙德里安(荷兰) 【蒙德里安】(1872—1944)荷兰画家,生于荷兰阿姆尔弗特,卒于美国纽约。父亲是一位喜爱绘画的小学校长,他从小受父亲的影响而喜欢绘画,并向父亲和画家叔父学习绘画。17岁时取得了小学绘画教师资格证书,三年后又拿到中学绘画教师资格证书。1892年他来到阿姆斯特丹,进入国立美术学院开始正式严格的写实绘画训练,成为颇受教师赏识的基本功扎实的好学生。1908年前,他画了大量的写实风景画,其笔法肯定、形象概括,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1908年后,他开始探索新的表现手法,1911年底他来到巴黎,马上受到立体主义影响,并开始以“树”为题不断探索抽象化的表现。1914年后又放弃立体主义,转向几何形符号式的绘画,终于20世纪初形成独特的纯几何形的抽象风格。最后他以绘画的基本元素的直线直角相交构成富有节奏感的大小不等的几何图形,再用最单纯原色的不见笔触的色块与其匹配,成为独树一帜的“新造型主义”艺术,而名扬世界。人们一见到粗黑的横竖直线构成大小不等的红、黄、蓝、灰的方形、矩形的画面,便知那就是蒙德里安的作品。他认为惟有这种抽象的几形图形形式,才是绘画最本质的。他将以往的所有传统技巧统统抛弃,在他的画中不见其他任何画派的影子,他以其新形式的作品开拓了人类的艺术眼界,引领人类追求最单纯的和谐。

浅谈抽象绘画

浅谈抽象绘画 摘要:中国几千年的造型艺术,其根本的造型风格特征是抽象化的具象写照,万物皆有灵,是中国人普遍的信仰,而斤斤计较于对事物外壳描摹的科学精神则来自西方,属于自文艺复兴以来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我认为绘画不仅仅是简单的画的问题,真正的功夫在画外,要有一个持续不断地研究问题的精神,对绘画一丝不苟,研究绘画,仅仅对材料、技法探究是不够的,我认为工具、材料、技法、知识储备等等都是为个人想法服务的,不能陷在某种工具材料、技法之中,要舍得抛弃,只要有益于画面的就是好的,对画面不利的就要抛弃。对抽象艺术的评论往往是除了对风格和技巧的说明之后,多半是一些形而上的阐述,加上文艺理论新词汇层出不穷,常常令我们只见云雾不见山,对内涵无从把握,不象对具象绘画的评论,有参照,有根据,对主题无非是社会评论、历史写照和褒贬评价。 关键词:抽象绘画理解特征思考 一、对抽象绘画的理解 我们熟知的毕加索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抽象画家,从《亚维侬的少女》到《格尔尼卡》再到他晚年的作品,皆为抽象作品,但无一不具创作意图,却又完全不似具象绘画,有明确主题,反映具体现实,造型观众所熟悉且喜爱的场面,这样的艺术创作,在古代或为了教化,在今天或为了交流。看抽象画展常常听到观众群中发出这样的议论:“这画,小孩子也能画得出来。”或者:“这般涂抹算什么艺术。”诸如此类散论不甚枚举,对错与否其实并不重要,因为小孩的确能涂抹出类似的抽象画。具象绘画给人的快感或愉悦,是因为眼睛找到熟悉的形象,熟悉产生认同,好象内心找到某种亲切的感情一样。这般的熟悉给人带来了快乐,相反,陌生让人警觉生疑,甚至害怕。然而,小孩子的抽象画和一名成熟艺术家的抽象画,两者间的确存在着认识领域毫无可比性的质的区别。 二、抽象绘画概念性的特征 抽象绘画诞生在20世纪初的西欧。其鲜明的风格特征无非是纯粹点线面与色彩构成,画面无确定主题,不显解释述说意图,无特写情节、内、布景,无指定时代与历史风貌,对传统约定俗成的规范义无反顾地背弃,画家耽于主观感受的剖析和内心情愫的独白,推崇人个主观想象力的驰骋,抛开依据理论的的习惯,拒绝参照或师承,与自身对话,与陌生交流,追求跨越疆界的自由,而且,抽象画不是随心所欲地涂抹,面是蓄意的,有目的、有动机的创作,是画家进入传统、经历常规后的逃避,是有目的的选择这可绝不是孩子所能做到的。交流是人类最普遍的愿望,熟悉才能交流,所以一些绘画题材样式用了上千年经久不衰。如中国画中的梅兰竹菊。交流形式单纯统一虽然便于情绪宣泄和疏导,但很难不流于单调狭隘,而且多少是想象力资源的一种浪费。特点具体的造型,有所指向,花草人物山石风景,如中国传统绘画;或有时间地点,或带示范意图,为观众提供参照、提供根据和现成的联想模式,类似传统戏剧舞台、文学作品插图或意识形

形式美法则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美学与设计期末论文形式美法则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形式美法则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产品设计已不只是“形式追随功能”单纯的功能主义,产品设计已成为提高生活质量及生活品位的一门艺术。产品设计虽然以物质功能为表现前提,却也越来越关注人类精神的需求,并且随着这种对人类精神需求关注的深化,在产品设计上表现出一种人性化的关怀。[关键词]形式美;工业设计;美学;产品设计;审美 引言 探讨形式美法则,是产品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任何一件有存在价值的事物,必定具备合乎逻辑的内容和形式。单从形式条件来评价某一事物或某一视觉形象时,对于美或丑的感觉对于大多数人存在着一种基本相通的共识。这种共识是从人们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它的依据就是客观存在的美的形式法则,称之为形式美法则。1在产品设计的过程当中,形式美法则的应用十分重要和普遍,无论是产品的定位、初期的构想、还是设计的过程,都离不开形式美法则。时至今日,形式美法则已经成为现代设计的理论基础知识。 一、形式美法则的概念 作为美学理论中的一个专属名词“形式美”,指的是客观事物和艺术形象在形式上的美的表现,也指涉及社会生活、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线条、形体、色彩、声音、灯)的有机组合。罪行是美的探讨几乎是艺术各门类的共同课题。 多个世纪以来“人体”提供了一种比例与准则,人和动物的许多特征像是“经过设计”一般的完美,特别是人的脸。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潜意识的合适干和秩序感,一忙活到我们追求平衡与和谐,“我们的天性中必定有一种审美和爱美的最根本最普遍的倾向”(乔治·桑塔耶那《美感》) 所以,对审美的追求与探索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造型艺术设计的各学科更是离不开对美的追求,审美的法则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也成为设计基础学科。 1、变化统一: 形式美法则形式的高级形式,又称多样统一,也叫和谐。从整一律、对称均衡到多样统一。变化统一体现了生活、自然界中对立统一的和谐的整体。“变化”或“多样”体现了各个事物的个性的千差万别,“统一”体现了各个事物的共性或整体联系。多样统一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2、对比与和谐: 同一因素差异程度比较大的条件下才会产生对比,差异程度小则表现为协调。对比强调差别,以达到相互衬托、彼此作用的目的。 事物和现象的各方面相互调合和协调一致,多样变化中的统一。和谐在造型中泛指一切组成部分有机联系,是优秀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现实本身合乎规律的过程是和谐的本源。 3、比例与尺度: 造型各部分之间的尺寸关系。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整体的纵向与横向之间等相互之间尺寸数量间的变化对照,都存在着比例。适度的尺寸数

《走进抽象艺术》说课稿

《走进抽象艺术》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5课《走进抽象艺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说教材。 本节课程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第五课的内容,是美术鉴赏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为人类三种主要艺术类型之一,抽象艺术也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只不过它使用的是纯粹的艺术语言。抽象艺术有冷抽象和热抽象两种类型之分,了解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其独特的艺术美的表现,进而能够创作抽象艺术作品。 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作用,而且对后面具体作品的形象以及对前两种艺术形式的分辨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从心理特征来说,高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已经发展成理论型,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初中阶段有明显的增强。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欣赏了具象艺术和意象艺术。对抽象艺术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大部分学生不大喜欢抽象艺术,有的学生对抽象艺术的态度是极为反感、不感兴趣。因此吸引学生兴趣点,使学生以客观的态度学习欣赏抽象艺术是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学生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但重点的把握还是不准,特别对抽象艺术的特点的理解感到困难,仍需要老师加以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 2、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以及抽象艺术的语言和艺术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欣赏过程中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相应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2、激发学生了解抽象艺术的兴趣。 3、鼓励学生描述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感受思考的乐趣,体察内心深处的情感变化 2、艺术中学会接纳多元文化,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创作 四、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抽象艺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2、两种不同的抽象艺术类型。 教学难点:理解抽象艺术的特点(分析性)以及如何赏析抽象艺术。 五、说教法 在教学活动中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采用逐层递进的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学法指导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思考,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并且我特别注意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其欣赏的自信心,激发起对抽象艺术欣赏的热情。

浅谈绘画的抽象形式美

浅谈绘画的抽象形式美 形式美是视觉艺术审美要素及原则的总和。绘画作品中真正给人视觉享受的是形式美的抽象因素。本文从色彩、肌理、笔触和构成这四个方面结合名家名作对艺术中抽象形式美的语言進行简单的分析,指出画家应通过组合安排,巧妙的运用形、色、线条、笔触、肌理等等的绘画抽象构成因素,才能创造出鲜明的、生动的,具有审美情趣的艺术形象。 标签:抽象;形式美;色彩;肌理;笔触;构成 形式美是视觉艺术审美要素及原则,在绘画中,它区别于对自然形态的描绘,而是作者归纳出来的抽象形式。它的具体表现是通过画面的色彩、笔触、肌理等绘画语言,按照抽象美的规律进行适当的组织,构成美的形式。 绘画作品真正给人视觉享受的就是这些抽象因素,而内容则是通过思想和情感经验影响人。对视觉美起决定因素的不是内容而是形式。绘画作品的魅力就体现在它形式美的营造上。下面就从色彩、肌理、笔触和构成这四个方面对绘画中抽象形式美的语言进行分析。 色彩是绘画中最具感情,最有感染力的绘画语言。色彩有客观写实的色彩和主观感情的色彩。现代主义之前的色彩,基本上都属于客观写实的范畴,印象主义以前人们对色彩的认识仅限于对物体不受任何影响的整体印象的色彩,也就是“固有色”,事实上固有色也不是客观的颜色,在艺术家实际处理中往往采用了符合黑白布局需要的单纯色彩,这样的色彩能够给我们带来简洁和真实的形式美感,这种感觉在根本上仍属于抽象范畴,只是那个阶段的人们并没有系统的抽象认识,在无意中反映了抽象。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对光色变化的热爱与追求,从现实主义开始直到印象派,画家们赋予了色彩新的表现意义。这一阶段的色彩是美术史上最为“客观写实”的阶段,尽管如此,画家仍利用灵动的笔触来体现抽象的形式感。随着笔触的发展,从修拉开始人们正式开始以科学方式研究色彩的抽象形式。另外,色彩语言的表现被引向了注重主观感觉的道路,在绘画作品中赋予艺术家特有的主观感情,这和艺术家的选择与作品表达的内容有很大的关系,从色彩的表现可以看到艺术家作画时的艺术情感和艺术个性。正如荷兰最伟大的画家凡高宣称的那样:“色彩表现的一切因素都是精神的力量。”不管是新印象的理性,还是后印象的感性,自此开始,抛开具象,纯粹抽象艺术,表现性色彩研究拉开帷幕。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研究对抽象做出了里程碑式的总结,自此人们也认识到真正对色彩美产生支撑作用的不是写实形象而是其内在的抽象组织形式。 肌理是物体表面的纹理变化,表现为高低、纵横的变化,粗糙或平滑的触感。肌理作为绘画表现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更好的表现出物体的真实感,而且还能独立的表现美,显示出艺术家的内心激情。 为了追求肌理效果艺术家们努力的创新,将生活中偶得的肌理,如墨滴入水

论设计艺术中的形式美

论设计艺术中的形式美 一件优秀设计作品的美感和对受众的视觉冲击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设计中的形式美因素,形式美既是一种时代潮流的体现,也是艺术风格的体现。对形式美的应用与表现反映了设计中对美的内在规律性的把握,是设计者在设计中表现美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好的设计就是美的。 探讨形式美的法则,是所有设计学科共通的课题,我们现在研究形式美在各个设计领域中的应用时,更应该注意到这种影响对设计风潮的意义。从定义上来说,形式美是指自然、生活、艺术中各种形式因素及其有规律的组合所具有的美。 单从形式条件来评价某一事物或某一视觉形象时,对于美或丑的感觉在大多数人中间存在着一种基本相通的共识。这种共识是从人们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它的依据就是客观存在的美的形式法则。简单来说我们平常所看到的自然景物或者人为景观,例如高大的杉树、耸立的高楼大厦、巍峨的山峦尖峰等,它们的结构轮廓都是高耸的垂直线给人以上升、高大、威严等感受;而水平线则使人联系到地平线、一望无际的平原、风平浪静的大海等,因而产生开阔、徐缓、平静等感受。这些源于生活积累的共识,使我们在以后的应用中不自觉的按照这种法则进行设计,逐渐形成了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时至今日,形式美法则已经成为现代设计的理论基础知识艺术创作的范围很广,根据数学中举证的原理,我选择了产品设计、建筑艺术、平面艺术和雕塑与绘画这几个具体的方面举例来说明形式美在设计中的表现。 1.产品设计 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说,代写硕士论文沿用本身的材料美,维持材料特征,从而创造出新的使用形式,就数芬兰的设计师阿尔瓦·阿尔托,他的作品是应用当地材料,结合现代工业精神与波罗的海地区传统进行创新,已成为国际上驰名的芬兰产品。“创造一种新的造型形式来表现具有特殊功能的产品的依据有产品的特有的功能、设计师平时的审美素养和设计技巧、现代时尚的审美趣味、现代先进的制造技术、入机工程学的原理。不同的经营理念导致产品个性异样化与风格统一化并存的状况。”这便是对产品设计中体现形式创作的精辟解释。 2.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包括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许多因素,正是它们共同构成了建筑艺术的造型美。例如希腊帕提农神庙,它距今已经有2400年的历史了,在建筑风格上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在形式上具有造型端庄,比例匀称的特点,千百年来的建筑设计师们在对希腊帕提农神庙进行了研究后一致认为,希腊帕提农神庙之所以这样美,就是因为他的长、宽和高都符合形式美的法则。由于形式美在建筑艺术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建筑家帕拉第奥在谈到建筑的形式美时,甚至认为“美产生于形式,产生于整体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协调”。 3.雕塑与绘画中的形式美

抽象艺术

抽象艺术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三种——抽象艺术。通过了解和认识抽象艺术,感受抽象艺术的魅力。本课的内容有:(一)抽象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是通过人们的“发现”产生的(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二)两位抽象艺术家,两种抽象艺术。(三)抽象艺术的艺术美。(四)抽象艺术的感知和创作的条件。二、教学对象分析:在第二课中已经接触过抽象艺术,第三课和第四课也学习到了具象和意象艺术,在对抽象艺术的判断及从艺术语言的理解与鉴赏的方式方法应该有一定基础。但抽象艺术作为一种纯粹的艺术语言,其特点及艺术美相对难以分析把握准确。三、教学环境分析:使用多媒体平台进行教学,采取体验及半自主教学,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协作能力及沟通表达能力。课堂上结合其他领域如音乐等多媒体音频视频,帮助领悟抽象的魅力所在,将教学成果及反馈呈现,学生参与积极性更高。四、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让学生对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以及抽象艺术的语言、艺术上的美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不必求全。(二)过程·方法:1.通过探究、体验感受抽象艺术的表现力,在思考的过程了解抽象艺术的概念和鉴赏抽象艺术的一般过程或方法。2.从探究法从体验的过程理解抽象艺术的形态、语言、艺术美等方面,利用练习法尝试感受及表述对抽象艺术的创作体验。(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样的,理解世界多元文化,通过赏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鉴赏的能力。 2. 以美的角度在生活中寻找美,创造美,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 3. 培养学生包容理解不同文化,利用美术的方式表达情感思想和情感的能力。五、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抽象艺术的简单概念,冷热抽象艺术的主要特点及其辨别,体验抽象艺术的创作情感。教学难点:1、艺术如何发展到抽象的。2、理解分析抽象艺术中的艺术语言与规律,并尝试运用抽象艺术进行情感的表达。六、主要教学方法(一)教学方法:探究法、讲授法、分析讨论法、体验练习法。 二、微课在促进教师业务成长和教学研究中的作用1、制作微课就是微研究的过程,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微课,简单实用,本身就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2、微课便于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传播,方便了教师之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交流,3、微课便于教师进行知识管理,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很好提高教学效果。4、微课制作简单,形式新颖,通过微课可以进行资源的积累、分享和交流,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提高教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

浅谈对抽象艺术的理解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f9447123.html, 浅谈对抽象艺术的理解 作者:崔灏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年第04期 摘要:抽象艺术指艺术形象较大程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抽象艺术一 般被认为是一种不描述自然世界的艺术,它透过形状和颜色,以主观方式来表达。抽象一词原义指人类对事物非本质因素的舍弃与对本质因素的抽取。一部分原始艺术品和大部分工艺美术作品以及书法、建筑等艺术样式,就其形象与自然对象的偏离特征来说应属抽象艺术。但作为自觉的艺术思潮的抽象艺术则在20世纪兴起于欧美。诸多现代主义艺术流派如抽象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塔希主义等均受此影响。 关键词:抽象;意派;理解;思维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1-0070-01 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艺术形式是抽象艺术。西方社会70%的公共空间悬挂着抽象画。西方社会发达国家至少有60%以上的画廊是专卖抽象画的。抽象艺术成为了西方社会的主流艺术,是每个人都熟悉的艺术形式。西方几乎从小孩时开始,就接受抽象艺术审美教育,普及度很高。 抽象艺术属于非功利的艺术,追求非功利的审美价值。抽象艺术是生命的本体艺术,生命本体的价值是非功利的。西方艺术史上真正出现抽象艺术,是20世纪前期作为艺术流派并具有艺术思想的抽象艺术。那时,法国的巴黎画派和德国的青骑士及桥社画家们都在绘画中完成了从具象走向半抽象,并最终转向纯抽象的过程。康定斯基既是抽象艺术家,有是抽象艺术理论家。欧洲的抽象绘画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影响巨大。在20世纪前半期,美国抽象绘画的主力军是移居北美的欧洲画家,而且有很多北美画家也到欧洲投身于抽象艺术活动中。 抽象绘画就艺术语言而言,大致可分两种:第一,对自然对象外观加以减约、提炼或重组;第二,完全舍弃自然对象,以纯粹形式构成出现,称纯抽象。前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创作依据以自己对事物的概念和理解来减去被认为是次要的因素,追求一种本质;另一种则从个别特殊的自然对象中抽取艺术形象的模式。后者即纯抽象则分热抽象和冷抽象两类。热抽象的代表艺术家是康定斯基、米罗等;以蒙德里安则称为冷抽象的代表艺术家。康定斯基走向抽象之路的开始是在1910年创作了《构图2号》。康定斯基的理念在于表现“内心的和本质的”感情,轻视以前那种表面和偶然的东西。冷抽象的代表蒙德里安把造型视为一种手段。他认为,只有通过这种抽象符号才能把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简化成有一定关系的表现对象。他希望用几何形体这些基本要素,加上提炼的色彩,创造物质与精神的平衡。正对抽象的强烈要求构成一种动力,它要从对外在世界的专断和明显的偶然中移走个体事物,并以抽象形式的方式使之永恒——威廉·沃林格尔《抽象与移情》。

产品设计形式美法则

造型的要素: 形态结构材料工艺色彩肌理 (1)设计本质 设计本质是创造人人都具有创造力(设计潜力) (2)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指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思维揭示事物的本质,提供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发散性思维:在思维过程中,通过对所得到的若干概念的重新组合,散发出各种各样的答案、设想或解决方案。——它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 特点:a)思维模式——树形空间模型b) 设计过程中的形象思维——感性思维 聚合性思维:在思维过程中,通过对所得到的若干概念的重新组合,使之指向于唯一正确的答案、结论或最好的解决方案。 特点:a)思维模式——线形空间模型b) 设计过程中的抽象思维——理性思维 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统一与变化、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稳定与轻巧、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 过渡与呼应、主从与重点、比拟与联想单纯与和谐 1. 形式美定义各种外形形式因素(点、线、体、色彩、音像等)有规律的组合。 2. 形式美特点 形式美是许多美的形式的概括反映,是各种美的形式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形式美是一种规律,研究形式美有利于人们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它是指导人们创造美的形式法则形式美将随时代发展而变化,研究形式美揭示造型形式美的发展规律,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统一与变化是造型艺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是诸多形式美的集中与概括,反映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2.1.1统一统一:指组成事物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具有呼应、关联、秩序和规律性,形成一种一致的或具有一致趋势的规律。 统一的作用:(1) 增加形体的条理性,体现出秩序、和谐、整体的美感。 (2) 治乱、治杂——有利于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3)过分的统一使造型显得刻板单调,缺乏艺术的视觉张力。——统一需要有变化 统一的依据:造型要素的内在联系和整体性变化:事物各部分之间的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关系。变化的作用: (1)使事物内部产生一定的差异性,产生活跃、运动、新异的感觉(差异感);(2) 使形体具有动感,克服呆滞、沉闷感,重新唤起新鲜活泼的韵味。(3)过度的变化将导致造型零乱琐碎,造成视觉上不稳定、不统一感。 (2)统一与变化的表现形式: 线条——粗细、长短、曲直、疏密…… 形——大小、方圆、规则与不规则…… 色彩——明暗、鲜灰、冷暖、轻重、进退…… 2.1.3 统一与变化的相互关系:统一与变化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存在于同一事物中。(1)统一与变化不能平均对待必须以一个为主,其余为辅;为主者体现统一性,为辅者起配合作用;切忌不同形体、不同线型、不同色彩的等量配置. (2) 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造型的主要手法完美的造型必须具有统一性——统一增强造型的条理、和谐、宁静之美感 完美的造型必须具有差异性 ——差异增强美的情趣和持久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