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表格式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教案

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教案

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公共安全的意义和重要性,树立安全意识。

2.理解火灾、交通安全、水上安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学习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事故应急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公共安全的意义和重要性1. 探究公共安全的概念•学习公共安全的定义和内涵。

•理解公共安全对于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性。

2. 培养安全意识•了解安全意识的含义和作用。

•分析安全意识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正向作用。

•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行为。

第二部分:基本公共安全知识1. 火灾安全•掌握火灾的危害和对策。

•学习如何发现火灾,如何自救和寻求帮助。

•初步了解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2. 交通安全•理解交通安全的意义和重要性。

•学习交通信号的含义和规则。

•掌握行人和骑车人的基本交通安全知识。

3. 水上安全•了解水上安全的主要危害和对策。

•掌握游泳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救生圈和救生衣。

第三部分:应对突发事件1. 应急求生基础知识•掌握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基本求生策略。

•学习怎样正确使用手机和寻求帮助。

2. 常见突发事件的应对方法•学习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如地震、洪灾等。

•学习如何应对意外伤害如自然灾害、中毒等。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教学内容和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公共安全的概念、重要性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方法。

2.图片资料法:透过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各类突发事件的现场,理解事故和危险环境。

3.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加强学生间的互动,收集不同意见,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

四、教学重点1.理解公共安全的意义和重要性。

2.学习火灾、交通安全、水上安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方法。

五、教学评价1.经过此次课程教学,学生对于公共安全的意义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对不同突发事件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3.通过课堂测试,学生对公共安全的基本知识了解更全面和深入。

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教案

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教案

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共安全的基本概念,认识到公共安全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关爱他人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参与公共安全事务。

二、教学内容1. 公共安全的定义与重要性2. 公共秩序的维护3. 个人安全防范常识4. 自然灾害应对与急救技能5. 网络安全与信息传播规范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共安全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事故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教训。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公共安全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公共安全的重要性。

2. 新课讲解:讲解公共安全的定义、重要性以及相关知识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事故案例,让学生了解公共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维护公共秩序、保障个人安全。

5. 实践演练: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演练,如地震逃生、火灾灭火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公共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实践演练的表现。

3. 学生对公共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和价值观的树立。

4. 家长和老师的反馈意见。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公共安全知识的掌握和实际操作能力。

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公共安全意识,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基础。

六、教学内容6. 交通安全教育:教导学生遵守交通规则,认识交通标志,学会安全过马路,了解乘坐交通工具的安全常识。

7. 饮食安全教育:教育学生选择健康的食物,了解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学会预防食物中毒和饮食过量。

8. 环境保护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

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教案

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教案

第一课时防火自护、自救安全教育教学内容:学习一些家居防火自护。

自救知识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防火安全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

2、培养学生自我生存能力使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

教学重难点:树立火灾自护,自救的观念,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器材:投影仪,幻灯片或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佳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

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许多意外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象不久前发生在本班同学毛光辉家里的一场火灾,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引以为戒,下面就谈谈家庭火灾要注意什么:(师生共同)1、用电安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

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找电器。

(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我们的做法:A特别是平常我们看完电视之后,只用遥控器关电视其实此时的电视仍处于待机状态,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一定要亲手把电视机关上,并拔掉插头。

B电火箱用完后,一定要把插头拔掉,不要让它处于保温状态不管,这是最容易发生火灾的。

本班毛同学就是这种情况造成的。

C提醒老人,因年老易忘事,一定要他们仔细检查,并把我们今天学的告诉他们。

(4)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5)雷电时,应关闭正在使用的个种电器,特别是电视机。

(6)发现有人触电时要设法及时关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7)发现有老化爆皮的电线应及时向家长反映,并要求他们换掉。

2、煤气的泄漏以及用吹风时造成的火灾。

3、小心使用打火机不让小孩玩弄打火机。

二、用幻灯片展示各种火灾实录,从中学习自救知识。

师生共同总结几种逃生的方法。

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表格式教案

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表格式教案
,
2、师适当地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在黑板上
3.出示思考题。
4.师总结
教学楼里防滑倒
$
教室内的安全要注意
上下楼梯防拥挤
不在危险的地方做游戏 课间不做剧烈运动
同学们,
读了这个真实的故事,你的心里是不是沉甸甸的

为了使自己和同学们能够健康地、安全地快乐地学习、活动与生活,在校园内活动时,我们必须增强安全意识,时刻注意安全,了解一些在校内活动时怎样预防意外伤害的基本知识。
1.故事引入: 一天放学后,某小学两名学生小乔和小王在学校操场一起玩耍。小王把小乔当作靶子,取出自制的小弓箭放上小木棍玩射击游戏,玩得特别开心。可是,就在小王对小乔射第三箭时,悲剧发生了!
2.什么是意外伤害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具体的实例。
1、概念界定
校园意外伤害指体育课、课间活动中发生的意外伤害,既包含躯体组织的损伤或功能障碍,也应包括精神创伤或心理障碍。意外伤害不等同于意外事故,意外事故是指潜在有害的、无意识的、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意外伤害的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是可以弄清楚的,因而可加以预防和控制。
{
1、如果让你碰到这些情况,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大家群策群力,想办法来克服。
2、教师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告诉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品质。
\
了解意外伤害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
通过学习,弄清什么是意外伤害、造成校园意外伤害的原因,寻找校园生活中的意外伤害隐患。
板书设计
预防校园意外伤害
5.想一想:
#
生活中,你有哪些不好的饮食习惯写下来。
6.我们今后应该培养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
定时吃饭,不贪吃零食。
(
不喝生水喝开水。 不用报纸包食品。不随便用塑料制品装食物 不要一边吃饭一边打闹。步行、骑车、乘车时不要吃东西。

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教案

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教案

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共安全的基本概念,认识到公共安全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关爱他人、自我保护的意识。

3. 让学生掌握一些公共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公共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2. 遵守公共秩序的基本要求3. 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4. 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5. 案例分析与讨论三、教学重点:1. 公共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2. 遵守公共秩序的基本要求3. 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4. 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四、教学难点:1. 公共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2. 遵守公共秩序的基本要求3. 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4. 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共安全的概念、重要性以及遵守公共秩序的基本要求。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突发事件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应对策略。

4. 实践演练法: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案、课件、教学素材2. 教室环境布置:座位分组,便于讨论和互动3. 案例材料、道具等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公共安全?为什么我们要关注公共安全呢?二、讲解公共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10分钟)1. 教师讲解公共安全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公共安全的内涵。

2. 教师强调公共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责任。

三、互动讨论:遵守公共秩序的基本要求(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在公共场合应该遵守哪些秩序呢?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

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10分钟)1. 教师讲解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遵守交通规则、防范陌生人等。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自我保护。

第二课时五、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10分钟)1. 教师讲解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如火灾、地震、溺水等。

二年级公共安全教案

二年级公共安全教案

二年级公共安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

3. 引导学生学会在危险情况下如何求助和自救。

二、教学内容1.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公共安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公共安全的重要性。

2. 教学第一部分:交通安全(1)过马路的安全常识: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时要注意。

(2)乘坐交通工具的安全常识:系好安全带,不随意乱动车上的设施。

3. 教学第二部分:居家安全(1)电器使用的安全常识:不玩插座,不靠近电源,使用电器时要有成人监护。

(2)火灾逃生的安全常识:遇到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头逃离火场。

4. 教学第三部分:校园安全(1)楼梯下的安全常识:不拥挤,不奔跑,上下楼梯手扶栏杆。

(2)实验室安全:不触摸实验仪器,听从老师指挥。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安全知识。

2. 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保护自己。

3. 采用游戏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公共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情景模拟: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保护自己。

3. 学生自评:让学生自我评价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培养自我安全意识。

五、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六、教学内容5. 教学第四部分:网络安全(1)个人信息保护:不随意透露姓名、地址、电话等个人信息。

(2)网络交友谨慎:不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不随意接受陌生人的邀约。

6. 教学第五部分:自然灾害防范(1)地震逃生:遇到地震时,迅速躲到桌子下,保护头部,地震结束后有序撤离。

(2)洪水逃生:遇到洪水时,尽量往高处逃生,避免被洪水冲走。

七、教学方法1.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安全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安全事故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教训。

3.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安全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小学生公共安全教案

小学生公共安全教案

小学生公共安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共安全的概念,认识到公共安全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公共安全规则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在公共场所如何保护自己,避免发生危险。

二、教学内容1. 公共安全的定义与重要性2. 公共安全规则的认知3. 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巧4. 公共场所的安全注意事项5. 紧急情况下的求助与逃生方法三、教学重点1. 公共安全的概念与重要性2. 公共安全规则的认知与遵守3. 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巧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遵守公共安全规则2. 培养学生紧急情况下的求助与逃生能力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共安全的知识,引导学生认知公共安全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安全事故案例,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提高安全意识。

3. 情景模拟法:设置模拟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遵守公共安全规则。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安全知识和经验。

一、公共安全的定义与重要性1. 讲解公共安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公共安全涵盖的范围。

2. 阐述公共安全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安全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二、公共安全规则的认知1. 介绍常见的公共安全规则,如交通规则、消防器材使用方法等。

2. 讲解遵守公共安全规则的意义,引导学生自觉遵守。

三、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巧1. 教授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如遵守交通规则、不接触陌生人等。

2. 引导学生学会在公共场所如何保护自己,避免发生危险。

四、公共场所的安全注意事项1. 分析公共场所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商场、公园等。

2. 讲解在公共场所如何保持安全,如避免拥挤、不随意吃陌生人给的食物等。

五、紧急情况下的求助与逃生方法1. 教授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如何求助,如拨打110、120等求助电话。

2. 讲解逃生方法,如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技巧。

六、交通安全教育1. 介绍交通工具的安全使用方法,如骑自行车、乘公交车等。

2. 讲解交通规则,包括行人过马路、乘坐车辆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三年级上册《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读本》教案

三年级上册《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读本》教案

三年级上册《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读本》教案第一章:认识自己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特征和个人信息。

2. 培养学生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自己的名字、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

2. 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和功能。

3. 讲解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让学生准备一张自己的照片,介绍自己的基本信息。

2. 进行身体部位认知游戏,如“人体拼图”。

3. 分组讨论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如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不随意照片等。

作业:1. 绘制一张个人隐私保护清单。

2. 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护个人隐私的短文。

第二章:家庭安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中的安全隐患。

2. 培养学生在家中遇到危险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家庭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电器、燃气等。

2. 讲解遇到家庭危险时的应对方法。

教学活动:1. 观看家庭安全教育视频。

2. 进行家庭安全隐患查找游戏,如“家庭安全大搜索”。

3. 角色扮演,模拟遇到家庭危险时的应对情景。

作业:1. 绘制一张家庭安全示意图。

2. 写一篇关于家庭安全的短文。

第三章:交通安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通规则和交通信号。

2.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基本的交通规则和交通信号。

2. 讲解违反交通规则的危害。

教学活动:1. 学习交通信号和交通标志,如红绿灯、人行横道等。

2. 进行交通安全知识问答游戏。

3. 角色扮演,模拟遵守交通规则的情景。

作业:1. 绘制一张交通安全示意图。

2. 写一篇关于遵守交通规则的短文。

第四章:网络安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网络的基本知识,如上网的方式、网络信息的传播等。

2. 讲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如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如何防止网络诈骗等。

2. 进行网络安全知识问答游戏。

3. 讨论如何正确使用网络,避免上当受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月_日(星期_)第(_)周总第 1 课时课题公共安全教育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弄清什么是意外伤害、造成校园意外伤害的原因,寻找校园生活中的意外伤害隐患。

能力目标:2、了解意外伤害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情感目标:3、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注意安全、健康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弄清什么是意外伤害、造成校园意外伤害的原因,寻找校园生活中的意外伤害隐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注意安全、健康的良好习惯。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谈话法谈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故事引入:二、什么是意外伤害1.故事引入:一天放学后,某小学两名学生小乔和小王在学校操场一起玩耍。

小王把小乔当作靶子,取出自制的小弓箭放上小木棍玩射击游戏,玩得特别开心。

可是,就在小王对小乔射第三箭时,悲剧发生了!2.什么是意外伤害?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具体的实例。

1、概念界定校园意外伤害指体育课、课间活动中发生的意外伤害,既包含躯体组织的损伤或功能障碍,也应包括精神创伤或心理障碍。

意外伤害不等同于意外事同学们,读了这个真实的故事,你的心里是不是沉甸甸的?为了使自己和同学们能够健康地、安全地快乐地学习、活动与生活,在校园内活动时,我们必须增强安全意识,时刻注意安全,了解一些在校内活动时怎样预防意外伤害的基本知识。

了解意外伤害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学习,弄清什么是意外伤害、造成校园意三、小结故,意外事故是指潜在有害的、无意识的、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

意外伤害的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是可以弄清楚的,因而可加以预防和控制。

2、师适当地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在黑板上3.出示思考题。

4.师总结教学楼里防滑倒教室内的安全要注意上下楼梯防拥挤不在危险的地方做游戏课间不做剧烈运动1、如果让你碰到这些情况,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大家群策群力,想办法来克服。

2、教师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告诉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品质。

外伤害的原因,寻找校园生活中的意外伤害隐患。

板书设计公共安全教育温馨提示:自己使用刀具时,不要对着别人,以免伤人。

不要在校园内相互追逐、打闹,也不要做恶作剧捉弄人。

不要拿任何物品相互投掷,更不要拿东西袭击别人。

教学叙事:_月_日(星期_)第(_)周总第 2 课时课题民族教育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居住区域及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能力目标: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居住区域及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民族自治区。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1、通过探究学习,知道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2、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难点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谈话法谈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二、分组汇报、探究我国是一个多民主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状况。

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国的56个民族,共同了解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同学们在前几节课,搜集并整理了各民族资料,现在就请你们把研究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吧,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

1、看民族分布图,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居住区域。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称。

2、在小组内朗读并背诵《中华民族歌》。

3、阅读并思考,待下节课回答: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少数民族呢?少数民族主1、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五十六各民族及各民族的名称。

2、了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有迷人的自然风光。

3、了解大多数民族三、活动延伸2、探索学习: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有哪些?3、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交流学习。

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待客礼仪风俗。

要集中居住在祖国的哪些地方?你们班有少数民族学生吗?他们都是哪个民族的?。

4、唱一唱:全班齐唱《爱我中华》,之后,说一说对这首歌的理解。

5、想一想,连一连。

待下节课向同学们说一说:认真阅读资料卡中的内容,然后与同学说一说我国有多少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再连一连。

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4、了解我国56个民族,各民族的服饰各有特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板书设计民族教育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有56个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的待客礼仪风俗。

教学叙事:_月_日(星期_)第(_)周总第 3 课时课题公共安全教育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对学生进行饮食起居教育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健康的饮食习惯,自己的哪些习惯不利于身体健康,甚至会影响到学习成绩。

能力目标:2、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通过观察,表扬一些吃饭不挑食、不剩饭、细嚼慢咽、吃饭不说话的学生,逐渐引导学生都能做到以上几条。

情感目标:3、教会孩子讲究卫生,做到饭前洗手,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健康的饮食习惯,自己的哪些习惯不利于身体健康,甚至会影响到学习成绩。

教学难点教会孩子讲究卫生,做到饭前洗手,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谈话法谈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讲授1.饮食要营养均衡有些食品要少吃,不能偏食、挑食。

不要暴饮暴食,否则会造成消化不良或胃肠疾病。

2.饮食要卫生注意饮食卫生,吃饭前要洗手。

不吃腐烂变质或含有致病微生物及有毒物质的食品。

生吃瓜果要洗净。

定时吃饭,不贪吃零食。

不喝生水喝开水。

不用报纸包食品。

不随便用塑料制品装对学生进行饮食起居教育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健康的饮食习惯,自己的哪些习惯不利于身体二、理解三、实际3.睡觉好习惯睡觉要早睡早起。

睡觉时不要蒙头。

睡觉要盖好被子,以免着凉。

要选好床。

午睡好处多。

睡姿要正确。

4.资料:小学生的睡眠时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意见》指出,确保青少年休息睡眠时间,加强对卫生、保健、营养等方面的指导和保障。

5.想一想:生活中,你有哪些不好的饮食习惯?写下来。

6.我们今后应该培养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食物不要一边吃饭一边打闹。

步行、骑车、乘车时不要吃东西。

小学生每日的睡眠时间,一、二年级不宜少于10小时,三至六年级不宜少于9小时。

没有细嚼慢咽……健康,甚至会影响到学习成绩教会孩子讲究卫生,做到饭前洗手,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板书设计:公共安全教育1.饮食要营养均衡2.饮食要卫生你有哪些不好的饮食习惯?教学叙事:_月_日(星期_)第(_)周总第 4课时课题环境教育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分类和特点,明白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谈话法谈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新课二、新授谈话导入新课,1,教师讲解什么是生态系统2,根据组成的成分和特点的不同,进行分类。

想一想:你周围有哪种类型的生态系统?3,说说:你能不能说出一条食物链?4,食物网又是怎样形成学生听学生观察事物,回答问题小组讨论,小组长汇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三、思考四、小结的?5如果缺少一种动物或植物,那将意味着什么?6教师讲述失去生态平衡的事例。

7,生态金字塔是怎样构成的?思考:我们该如何维护生态平衡,制止生态平衡?想一想:哪种生态环境最容易被破坏?为什么?教师小结。

四、家庭作业。

搜集维持生态平衡的方法报结果。

学生思考。

教师总结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巩固所学知识。

理解课文板书设计:环境教育哪种生态环境最容易被破坏?为什么?教学叙事:_月_日(星期_)第(_)周总第 5 课时课题公共安全教育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继续进一步搞好我校的交通安全教育,减少交通违章,杜绝交通事故。

能力目标:加强交通法规知识的学习,遵守交通法规。

情感目标:组织各种安全教育活动,增强遵守交规的意识。

教学重点加强交通法规知识的学习,遵守交通法规。

教学难点组织各种安全教育活动,增强遵守交规的意识。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谈话法谈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了解交通法规法律条文。

1、交通法规法律条文。

法规篇(1)道路、交通(2)交通安全(3)交通法规(4)道路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5)看图识标志常识篇(1)行人为什么要在人行道上行走,没有人行道要看图识标志根据常识,了解行人加强交通法规知识的学习,遵守交通法规。

2.做个守纪律的好学生。

靠路边行走?(2)行人横过马路为什么要走人行横道?(3)没有划设人行横道的马路应该注意哪些?(4)为什么不能翻越护栏?(5)为什么不准扒车、追车、强行拦车?(6)为什么走路时不能看书或做其它活动?(7)骑自行车应该注意什么?(8)乘汽车时要注意什么?(9)遇到交通事故怎么办?警示篇(1)骑自行车违反交通法规(2)行走时违反交通法规(3)铁路或铁路口违反交通法规(4)交通安全教育卡2、案例(1)《车祸是孩子意外伤害的第一杀手》(2)《和孩子一起安全上路》(3)《车祸重伤孤儿,企盼事故救助基金》的安全常识。

看课件,了解生活中的安全常识。

了解交通法律法规,做文明行人。

继续进一步搞好我校的交通安全教育,减少交通违章,杜绝交通事故。

板书设计公共安全教育《车祸是孩子意外伤害的第一杀手》《和孩子一起安全上路》教学叙事:_月_日(星期_)第(_)周总第 6 课时课题公共安全教育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安全知识,了解校园安全隐患。

能力目标:掌握安全知识,学会做个安全文明小观众。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教学难点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谈话法谈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三.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注意事项。

四.交通安全注意事项五.小结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

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三.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注意事项。

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如杀虫剂、鼠药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