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太阳能电池原理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太阳能电池特性及应用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特性及应用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特性及应用实验报告太阳能电池特性及应用实验报告引言: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本实验旨在研究太阳能电池的特性,并探索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

一、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光电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光电效应是指当光照射到半导体材料上时,光子的能量会激发电子跃迁,从而产生电流。

太阳能电池通常由p-n结构的半导体材料构成,其中p型半导体富含正电荷,n型半导体富含负电荷。

当光照射到p-n结构上时,光子的能量会激发p-n结附近的电子,使其跃迁到导带中,形成电流。

二、太阳能电池的特性参数太阳能电池的性能主要由以下几个参数来描述:1. 开路电压(Open Circuit Voltage,简称OCV):在没有外部负载的情况下,太阳能电池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电压。

OCV主要取决于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和光照强度,通常在0.5V至1V之间。

2. 短路电流(Short Circuit Current,简称SCC):在外部负载为零时,太阳能电池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电流。

SCC主要取决于光照强度和半导体材料的光电转换效率,通常在1mA至10mA之间。

3. 填充因子(Fill Factor,简称FF):填充因子是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与最大输出功率的比值,反映了太阳能电池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的平坦程度。

填充因子越接近1,表示太阳能电池的性能越好。

4. 转换效率(Conversion Efficiency):转换效率是指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转换效率越高,表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利用效率越高。

三、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实验为了进一步了解太阳能电池的特性和应用潜力,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1. 光照强度对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实验:我们在实验室中设置了不同光照强度的环境,通过改变光源的距离和光源的亮度来调节光照强度。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流和功率也随之增加,但是开路电压基本保持不变。

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

太阳能电池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燃料电池综合特性的研究1,电解池的特性测量根据法拉第电解定律,电解生成物的量与输入电量成正比。

可得公式:氢气式中T为摄氏室温,Po为标准大气压,P为所在地大气压,F为法拉第常数其中F=e*NA ,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故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电解生成的氢气产生量V与输入电量It近似成正比,即验证了法拉第定律。

2,燃料电池输出特性测量燃料电池输出功率-电压变化曲线:从图中看出,燃料电池在电压较大时,功率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此时,燃料电池内部的电极部分存在一定的内阻,内阻消耗了部分的功率。

在输出电压为646mV 左右的位置,燃料电池取得了最大输出功率。

最大输出功率为218.35mW ,输出电流为338mA 。

综合考虑燃料电池的利用率及输出电压与理想电动势差异,燃料电池的效率为:电池电池 电解 输出3,太阳能电池输出特性的测量B1.太阳能电池伏安特性曲线050100150200250300V/VI/mA2.太阳能电池输出功率-电压变化曲线0150300450600750900BA V/VP/mW从曲线中看出,输出电压较大时电流下降较快,曲线斜率比较大。

太阳能电池 的最大输出功率约为Pm=831.5mW ,这时的输出电压是Um=2.79V,输出电流为Im=298mA,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U oc =3.26V ,短路电流I oc =314mA 。

算得其填充因子:理论上,填充因子应在70%~85%左右,说明实验数据正确。

太阳能电池的串联电阻越小,并联电阻越大,填充系数就越大,反映到太阳能电池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上,曲线斜率的变化就越突然,整个曲线有趋向于直角的趋势。

此时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就越高。

Si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制备的开题报告

Si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制备的开题报告

ZnO/Si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制备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
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其中ZnO/Si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等优点,在太阳能电池领域具有广阔的
应用前景。

ZnO作为一种优秀的半导体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和迁移长度,可
以大幅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和电子传输效率;同时,Si材料作为太阳能电池的主
体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和较低的透过率,可以作为ZnO/Si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衬底和发光层。

2. 研究内容
本论文将主要研究ZnO/Si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性能特点以及光伏特
性等方面。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在Si衬底上生长ZnO薄膜,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仪器对其进行表征和分析。

(2)采用热蒸发法制备金属Ag和Al等电极,并利用反射率测试仪(UV-VIS)
对其反射率进行测定,以提高电池的光吸收率。

(3)利用光电池测试仪(QE)和光伏测试仪(IV)对制备的ZnO/Si异质结太
阳能电池的电流-电压特性进行测量,分析其电池效率、填充因子等关键性能指标。

3. 研究意义
本论文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ZnO/Si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性能特
点以及光伏特性等方面,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同时,该
电池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等优点,其研究将有助于推动太阳能电池产业的发展和推广。

光伏发电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光伏发电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10.石新春,王毅.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5. 1-20
11.赵争鸣,等.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1-20
12.Anton, I.; Perez, F.; Luque, I.; Interaction between Sun tracking deviations and inverter MPP strategy in concentrators connected to grid[C]. Photovoltaic 19-24 May 2002 Page(s):1592–1595
4.余海.太阳能利用综述及提高其利用率的途径[J].能源研究与利用, 2004, 79(3): 8-9
5.KALOGIROU, S. The Potential of solar industrial Process heat aPPlieation[J]. APPlied Energy, 2003, 76(1): 337-362
开题报告内容:
1.1开发新能源的迫切需要
人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电,人类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随着社会生产的日益发展,人类对电的需求每年以很大幅度增加,进而对能源的需求也迅速增长。全世界对能源的消耗在1970年约为83亿吨标准煤,而在1995年,这种消耗达到了140亿吨标准煤,即25年间增长了69.7%,并预计,到2020年全世界对能源的消耗会达到195亿吨标准煤。根据公认的估算,如果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以目前的速度增长,全世界的石油将在今后40年间被耗尽,而天然气和煤也最多分别能维持60年和200年左右。可见,矿物热料并不是取之不尽的。不仅如此,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己经开始造成全球变暖,燃煤会通过煤渣和烟尘放出大量有化学毒性的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严重污染了人类的生存环境[1]。

太阳能电池开题报告范文

太阳能电池开题报告范文

太阳能电池开题报告范文怎么写开题报告怎么写开题报告呢?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标题的拟定。

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

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

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

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

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

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

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

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光伏燃料电池蓄电池联合发电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

光伏燃料电池蓄电池联合发电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

光伏燃料电池蓄电池联合发电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光伏发电系统和燃料电池发电系统都是可再生能源的代表,分别具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

光伏发电系统具有占地面积小、安全可靠、零排放等优点,但由于天气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其发电效率和稳定性受到较大影响。

而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则具有较高的能量转化效率、运转稳定性好、电能可调度等特点,但其发电过程需要消耗化石燃料,且存在尚未解决的氢气储存和供应问题。

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探索将光伏发电系统和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相结合的联合发电系统。

此种系统旨在通过光伏发电系统和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优势互补,提高电能的产出效率和普及程度,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恢复环境生态平衡,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对光伏燃料电池蓄电池联合发电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系统的组成、特点和运行原理,探讨其发电效率、供电稳定性、能源利用效率、环保性等方面的性能和优势,为推进该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支持。

三、主要研究内容1. 光伏燃料电池蓄电池联合发电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 光伏燃料电池蓄电池联合发电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及测试方法3. 光伏燃料电池蓄电池联合发电系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处理4. 光伏燃料电池蓄电池联合发电系统的优化模型及优化算法5. 光伏燃料电池蓄电池联合发电系统的经济性与环保性分析四、研究意义与应用价值本研究将充分挖掘光伏燃料电池蓄电池联合发电系统的技术优势,揭示其发电机制和性能特点,为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和借鉴经验。

同时,该研究的结果还将为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和技术标准的制订提供科学参考和决策依据,为相关企业和社会机构提供实用的技术支持和产品推广方案,促进可再生能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推动构建绿色低碳社会。

微晶硅柔性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微晶硅柔性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微晶硅柔性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环境保护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

可再生能源是解决以上问题的的有效途径之一。

其中,太阳能作为一种丰富、无污染、无噪音、无排放的清洁能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太阳能电池是太阳能利用的核心技术,不断提高太阳能转换效率就成为太阳能电池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目前,硅基晶体太阳能电池是最早、最成功且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一种太阳能电池。

但是,硅基晶体太阳能电池存在以下问题:1. 硬度大,无法弯曲,不能适应不同形状的物体。

2. 生产成本高,在实际应用中造成一定的限制。

为了解决硅基晶体太阳能电池的问题,近年来,微晶硅柔性太阳能电池备受关注。

微晶硅太阳能电池由于其硅晶粒尺寸小,故可具有更宽的吸收谱和更大的光伏转换效率,同时又是柔性的,可折叠、可弯曲,能够实现各种形状的美学设计,适用面更广。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课题旨在探究微晶硅柔性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工艺和性能研究,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 研究微晶硅材料的制备工艺,通过控制工艺参数,制备高质量的微晶硅材料。

2. 研究可弯曲、可折叠、可定制形状的微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工艺。

通过改变电极材料、优化光伏薄膜的制备工艺和选择适当的材料,制备出性能优良的微晶硅太阳能电池。

3. 对制备的微晶硅太阳能电池进行性能测试,确定其性能参数,比如转换效率、光伏响应、稳定性等参数。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可以为柔性太阳能电池领域的技术发展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另一方面可大幅度降低柔性太阳能电池的成本,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

三、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实验研究、数据分析等手段,开展以下研究:1. 微晶硅材料制备方案的优化设计和制备工艺的调整。

2. 根据制备的微晶硅材料,确定不同的光伏薄膜材料和电极材料,进行微晶硅柔性太阳能电池的制备。

3. 运用性能评价技术,对研制的微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电性能参数进行测试和评价。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实验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实验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实验太阳能电池,也被称为光伏电池,是一种能够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它是研究太阳能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环保、可再生等特点。

本文将介绍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并配合实验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一、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基于光电效应,即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现象。

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是,当光线照射到半导体材料上时,光子能量会激发半导体中的电子,使其跃迁到导带中,从而产生电流。

太阳能电池通常由两种半导体材料构成: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它们之间形成PN结。

P型半导体的主要成分是硼,它掺杂了一些三价元素,使得半导体带上带正电荷的空穴。

N型半导体的主要成分是磷,它掺杂了一些五价元素,使导带中带负电荷的自由电子增多。

当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接触时,形成的PN结上P型半导体的空穴与N型半导体的自由电子会发生重新组合,形成电子场。

二、太阳能电池实验操作步骤为了更好地理解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

以下是实验的操作步骤:1. 准备材料:太阳能电池板、导线、电流计、蓄电池、荧光灯等。

2. 搭建电路:用导线连接太阳能电池板的正负极与电流计的正负极,再将电流计的负极连接到蓄电池的负极上。

3. 照射光线:将太阳能电池板放置在充足的阳光照射下,或者使用荧光灯照射太阳能电池板。

4. 观察测量:观察电流计示数,记录下光照条件和电流的数值。

5. 实验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及影响因素。

三、太阳能电池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以上实验操作,我们可以观察到太阳能电池在光照条件下产生了电流,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可以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光照强度与电流大小成正比:较高的光照条件下,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流较大;反之,光照较弱时电流较小。

2. 光谱的影响:不同波长的光照对太阳能电池的产生电流的影响不同。

太阳能电池对可见光的响应最强,对紫外光和红外光的响应较弱,因此可见光下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最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能电池原理开题报告
太阳能电池原理开题报告
1、课题背景
由于现在社会一直提倡环保节能,那些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有污染的资源渐渐被太阳能所替代,每个国家都在尽力研究太阳能这一天然资源,所研究的程度和利用价值,成为了国家发展的代表。

目前全世界共有136个国家投入普及应用太阳能电池的热潮中,其中有95个国家正在大规模地进行太阳能电池的研制开发,积极生产各种相关的节能新产品。

多国家正在制订中长期太阳能开发计划,准备在21世纪大规模开发太阳能,美国能源部推出的是国家光伏计划,日本推出的是阳光计划。

我国对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开发工作高度重视,早在七五期间,非晶硅半导体的研究工作已经列入国家重大课题;八五和九五期间,我国把研究开发的重点放在大面积太阳能电池等方面。

太阳能现如今被广大的社会所重视。

目前,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已从军事领域、航天领域进入工业、商业、农业、通信、家用电器以及公用设施等部门,尤其可以分散地在边远地区、高山、沙漠、岛屿和农村使用,以节省造价很贵的输电线路。

现如今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这一天然环保的能源,我将利用所学知识,对太阳能电池原理进行分析,使自己更加了解这一热门资源的基本原理、利用价值、发展情况等。

这次项目对我的应用能力也是一次检验和训练;同时可以提高自己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自己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里的竞争能力。

2、准备情况
通过去图书馆和网上查找关于太阳能方面的资料,主要关于太阳能的历史、基本原理、发展情况和现如今社会对太阳能的的利用发范围等进行阅读,并对有关的重要材料进行研究、分析和归纳,根据自己对太阳能电池的理解和归纳进行进一步研究。

3、主要任务
针对这次的题目,首先我将对太阳能的原理进行深入地分析,只有了解了其基本原理,才能让我进行下一步研究,我们太阳能电池的各部分的原理,以及太阳能开发历史和前景。

从以前少数国家开发到受到全球人民关注的这一演变过程,应用的范围等。

4、基本方案
首先寻找重要资料,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将大纲拟定出来,绕后围绕着自己的提纲进行撰写,大概需要两至三个月的时间,在四月中旬定稿,并且修补自己论文的不足,最终定稿。

5、技术要点
光—热—电转换方式通过利用太阳辐射产生的热能发电。

光—电直接转换方式该方式是利用光电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

薄膜式太阳能电池的原理等。

6、工作计划
第1周毕设动员,确定题目,辅导老师作课题内容说明(11月21日至11月25日)
第2周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并呈交开题报告(11月28日至12月2日)第3周查阅相关资料,理论分析(12月5日至12月11日) 第4周师生交流,研究所写论文的主体结构和侧重点(12月11日至12月18日)
第5周根据题目,查看相关资料开始撰写论文(12月20日至12月25日)
第6周中期检查。

查看完成任务的质量(12月27日至1月2日)第7周撰写论文,师生探讨写作内容(1月7日至1月13日)第8周撰写论文并做修改(1月20日至11月25日)
第9周论文完成,然后定稿(1月27日至2月1日)
第10周论文上交执导教师查阅(2月15日至2月25日)
第11周教师批改设计报告,学生做错误地方的修改3月26日至3月30日)
第12周完成完整论文,上交并进行成绩评定(3月31日至4月3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