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学教学大纲
中国历史文选教学大纲

《历史要籍选读》课程简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历史要籍选读课程名称(英文): Introduction and Readings in Chinese History Books适用专业:初等教育(综合文科)先修课程:中国通史、大学语文(古代汉语)学时:36学时学分: 2分教学层次:课堂教学课程简介:中国历史文选是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典籍并着重选取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著名的篇章学习的学科。
通过中国历史文选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中国历史上的基本史籍有一个基本了解,并且能够掌握中国史籍的阅读与分析等实际运用的能力,从而利于历史学特别是中国历史的深入学习和研究。
通过古代重要历史典籍的介绍与典型文章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文献,具有利用工具书独立阅读文言史料和分析鉴别史料的能力,为从事历史教学与研究奠定基础。
教材:周予同主编,中国历史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参考书目:[1] 赵淡元主编,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2] 张传玺主编,中国历史文献简明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3] 李宗邺著,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考核方式:考察成绩评定:期中作业三次(均分作为平时成绩),期末考察作业一次(作为期末成绩;平时成绩×30% +期末成绩×70% =最后成绩。
《历史要籍选读》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初等教育(综合文科)学时数:36学时学分数:2分执笔人:郑朝彬编写时间:2009 年8 月25日一、课程性质、任务中国历史文选是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典籍并着重选取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著名的篇章学习的学科。
通过中国历史文选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中国历史上的基本史籍有一个基本了解,并且能够掌握中国史籍的阅读与分析等实际运用的能力,从而利于历史学特别是中国历史的深入学习和研究。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古代重要历史典籍的介绍与典型文章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文献,具有利用工具书独立阅读文言史料和分析鉴别史料的能力,为从事历史教学与研究奠定基础。
历史文献学详细大纲

文化教育的变化与发展 有关文献的典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中外文化交流的成就 第三节 文献与历史研究 一、中国古代文献学的历史环境 主体内容与基本性质与中国封建社会相一致的明显特色 全国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充分发展,为古代文献学的发展创造了特别有利的条件 二、时代的政治要求与古代文献学的关系 《隋书、经籍志、总序》的说法 历代统治者对文献学作用的重视和提倡 三、历史科学研究与古代文献 我国史学形成的过程 历史研究与史料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与历史资料 目录学的功用 传注学的功用 辨伪学的功用 校勘学的功用 版本学的功用 思考题 1、文献的原始意义是什么?以后发展变化了的文献是指什么? 2、哪些文化成就对古代文献学的发展起了重要影响? 3、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与占有历史资料的关系。 第二章 古代文献的源流与分类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通根保1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0配不料置仅试技可卷术以要是解求指决,机吊对组顶电在层气进配设行置备继不进电规行保范空护高载高中与中资带资料负料1荷试试下卷卷高问总中题体资2配2料,置试而时卷且,调可需控保要试障在验各最;类大对管限设路度备习内进题来行到确调位保整。机使在组其管高在路中正敷资常设料工过试况程卷下中安与,全过要,度加并工强且作看尽下护可都关能可于地以管缩正路小常高故工中障作资高;料中对试资于卷料继连试电接卷保管破护口坏进处范行理围整高,核中或对资者定料对值试某,卷些审弯异核扁常与度高校固中对定资图盒料纸位试,置卷编.工保写况护复进层杂行防设自腐备动跨与处接装理地置,线高尤弯中其曲资要半料避径试免标卷错高调误等试高,方中要案资求,料技编试术写5、卷交重电保底要气护。设设装管备备置线4高、调动敷中电试作设资气高,技料课中并术3试、件资且中卷管中料拒包试路调试绝含验敷试卷动线方设技作槽案技术,、以术来管及避架系免等统不多启必项动要方方高式案中,;资为对料解整试决套卷高启突中动然语过停文程机电中。气高因课中此件资,中料电管试力壁卷高薄电中、气资接设料口备试不进卷严行保等调护问试装题工置,作调合并试理且技利进术用行,管过要线关求敷运电设行力技高保术中护。资装线料置缆试做敷卷到设技准原术确则指灵:导活在。。分对对线于于盒调差处试动,过保当程护不中装同高置电中高压资中回料资路试料交卷试叉技卷时术调,问试应题技采,术用作是金为指属调发隔试电板人机进员一行,变隔需压开要器处在组理事在;前发同掌生一握内线图部槽纸故内资障,料时强、,电设需回备要路制进须造行同厂外时家部切出电断具源习高高题中中电资资源料料,试试线卷卷缆试切敷验除设报从完告而毕与采,相用要关高进技中行术资检资料查料试和,卷检并主测且要处了保理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历史文献学详细大纲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文献综述一、文献文献的本义文献含义的演变现代文献概念二、古代文献中国古典文献的种类三、古代文献学的范围和任务研究古文献的源流与分类,古文献的类别与体式,怎样进行古籍整理等。
四、学习古代文献学的意义增强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具备搜集、分析并正确运用古代文献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批判地继承祖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第二节历史文献与传统文化一、什么是历史文献广义:全部古代文献二、历史文献学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特征政治和伦理意识为中心的文化系统经学与历史文献学的密切关系会通和合:历史文献学的学术倾向三、其他文化成就对历史文献学发展的影响基本物质条件:文字、书写与记录工具文化教育的变化与发展有关文献的典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中外文化交流的成就第三节文献与历史研究一、中国古代文献学的历史环境主体内容与基本性质与中国封建社会相一致的明显特色全国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充分发展,为古代文献学的发展创造了特别有利的条件二、时代的政治要求与古代文献学的关系《隋书、经籍志、总序》的说法历代统治者对文献学作用的重视和提倡三、历史科学研究与古代文献我国史学形成的过程历史研究与史料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与历史资料目录学的功用传注学的功用辨伪学的功用校勘学的功用版本学的功用思考题1、文献的原始意义是什么?以后发展变化了的文献是指什么?2、哪些文化成就对古代文献学的发展起了重要影响?3、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与占有历史资料的关系。
第二章古代文献的源流与分类课时:6周,共1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文献的产生与发展一、古文献的产生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尚书》、商代甲骨文、周代史册二、孔子编纂的史书孔子与“六经”第二节甲骨文、金文、简牍与帛书一、甲骨文殷商甲骨文、周代甲骨文甲骨文论著二、金文古代青铜器分类商周青铜器与金文金文资料著录三、简牍竹木简牍的形制竹木简牍的重要发现:居延汉简,云梦秦简,临沂汉简,长沙吴简等四、帛书竹帛并用时期考古发掘的帛书实物: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第三节写本与雕版古籍一、造纸术的发明与纸本书中国人发明造纸术纸本书形制的演变纸本书的装帧二、写本文献敦煌卷子古代写本与抄本三、雕版印刷的文献雕版印刷的发明与现存最早的印刷品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古代重要的活字印本书第四节古籍分类一、目录目录的本义古代一书的目录与群书的目录二、图书目录的分类综合性目录,专科目录,特种书目解题目录,简明目录,有序而无解题之目录官修目录,史志目录,私修目录三、古代典籍分类刘向校书与目录的产生第一部系统目录——《七略》四、四部分类法四分法目录的产生与发展《隋书、经籍志》与四部分类法的确立思考题1、纸张发明前古代文献的形制是怎样的?2、一些重要的竹木简牍及帛书的基本情况与其史料价值。
中国历史文献学课程教学大纲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限定选修课程教学大纲中国历史文献学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本课是为历史文化学院历史专业本科生开设的限定选修课。
(二)教学目的以中国古代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为对象的学科就是中国历史文献学。
通过本课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历史文献的各类载体形式的发展、历史文献的内容类别、总结整理利用历史文献的经验和方法,叙述和评价历史文献的历史发展和成果。
(三)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历史文献的载体类别、历史典籍文献的类别和编纂体例,历史文献的整理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四)教学时数一学期14周,每周2课时,共28课时。
(五)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安排课堂讨论。
二、正文第一章载体类别文献教学要点:从文献的载体和制作技术的角度,考察文献的产生、发展、传播和表现形式,开拓学生的文献视野,略知各类载体文献的制作过程。
教学时数:共用四周8课时讲授。
教学内容:一、印刷术通行以前的文献形式1、甲骨文文献2、金石文献3、简牍文献4、缣帛文献5、抄本文献二、印刷文献形式1、雕版印刷的方法2、册页制度的发展3、书籍的几种演变形式考核要求:能够了解各种文献的特征,系统掌握文献发展的各个时期及步骤。
第二章中国历史文献的类别教学要点:通过系统介绍历史文献的类别、各类文献的编纂体例,揭示丰富多彩的历史文献内容。
教学时数:共用6周12课时讲授。
教学内容:一、经、史、子、集四部典籍文献二、类书、丛书文献三、佛教、道教文献考核要求:了解四部最基本文献,知道这些书的作者、内容、版本流传情况、学术价值、如何利用它们研究历史。
第三章整理历史文献的基础知识教学要点:总结和概述历史文献整理的方法和经验,为当代的古籍整理和文献工作服务。
它包括对传统文献目录、版本、校勘、考据、辨伪、辑佚、注释等各学科知识和经验的条理和运用。
教学时数:共用四周8课时。
教学内容:一、古代对图书目录整理二、古代版本学概况三、古籍校勘知识四、考据、辨伪、辑佚考核要求:大致了解整理历史文献所应具备的知识、古代对图书目录的整理情况、校勘四法的内容及运用。
世界史文献与名著教学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世界史文献与名著》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为历史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限选课。
(二)教学目的:为了使学生在世界是学习过程中能更好地了解、掌握主要的世界史文献、名著、了解国内外相关世界史研究领域的主要成果、学者观点,以提高学生学习和研究世界史的能力,为学生世界论文的撰写提供资料和文献的指导。
(三)教学內容:本课程主要介绍世界古代史、世界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当代史相关的历史文献、国内外重要的名著、有代表性的理论和观点。
(四)教学时数:36课时。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讲述和导读的方法,并适当布置参考书目。
可以根据授课情况或授课对象灵活掌握或作适当调整,以期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本课内容第一讲世界上古史文献教学要点:古希腊历史文献、古罗马历史文献、古印度及两河流域文献。
教学时数:5学时教学内容:1、1希罗多德《历史》、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神谱》(1)1、2色诺芬《苏格拉底的辩词》、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1)1、3凯撒《高卢战记》、李维《罗马建成以来历史》(1)1、4塔西陀著《日耳曼尼亚志》《编年史》(1)1、5《古印度吠陀时代和列国时代史料选辑》、《汉莫拉比法典》(1)第二讲世界上古史名著教学要点:古代希腊历史名著、古代罗马历史名著。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2、1摩尔根《古代社会》、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罗马帝国衰落记》(1)2、4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1-3卷)(2)第三讲世界中古史文献教学要点:中古英国历史文献、中古法国历史文献、中古意大利历史文献。
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5、1《法兰克人史》、彼德《英吉利教会史》、《盎格鲁萨克逊编年史》、奥古斯丁《上帝之城》(1)5、2马基雅维利《君主论》、马丁路德《五十九条论纲》、《英国大宪章》(1)5、3阿贝拉尔《亲吻神学——中世纪修道院情书选》、克里斯蒂娜•皮桑《妇女城》(1)第四讲世界中古史名著教学要点:中世纪早期历史名著、中世纪中后期历史名著、文艺复兴历史名著。
古典文献学-文献学经典文献导读 教学大纲

古籍所 A古典文献学专业(B历史文献学专业)《文献学经典文献导读》课程大纲(The guide of classical ancient Literature)一、课程目标文献学经典文献,是中国文献学史上众多前贤先哲读书治学的思想精华,是文献学研究领域重要的研究成果,为当今的古文献研究、整理工作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的借鉴。
因此,是文献学专业的研究生应该学习与参考的最基本文献。
本课程选取中国古文献学领域重要的八部经典著作进行讲授,内容涉及文献学研究中校勘、辑佚、辨伪、注释等多个领域。
课程讲授将实现以下目标:1.力求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了解各位文献学经典作家的治学思想,把握著作中有关文献学的理论体系和重要内容。
2.教授学生掌握文献学著作研读的基本方法,提高对经典文献的解读能力,以便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献学研究的已有成果。
3.引导学生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地运用文献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共分8个专题,每一部经典文献为一个专题。
(讲授的经典著作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和要求进行调整)专题1:《竹书纪年》1.版本推介朱右曾:《汲冢纪年存真》王国维:《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范祥雍:《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补定》方诗铭、王修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2. 讲授要点《古本竹书纪年》的出土与流传《古本竹书纪年》的辑佚研究历代《古本竹书纪年》研究综述3.研讨主题《古本竹书纪年》与《今本竹书纪年》的比较。
4. 参考文献张心澄:《伪书通考》,上海商务印书馆1954年。
陈梦家:《六国纪年》,北京学习生活出版社1955年。
朱希祖:《汲冢书考》,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
曹书杰:《<竹书纪年>综论》,历史文献研究2007年。
专题2:《尚书》1. 版本推介唐孔颖达《尚书正义》宋蔡沈《书集传》清闫若璩《古文尚书疏证》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2. 讲授要点今古文尚书之争《尚书》的内容及价值《尚书》研究综述3. 研讨主题清华简的发现与《尚书》研究之新材料4. 参考文献(清)皮锡瑞撰《今文尚书考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顾颉刚编《古史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刘起釪著《尚书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89于省吾著《双剑簃尚书新证》北京:中华书局.2009蒋善国著《尚书综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专题3:陈登原《古今典籍聚散考》1.版本推介陈登原《古今典籍聚散考》,上海书店,1983年2. 讲授要点陈登原其人与《古今典籍聚散考》的写作背景《古今典籍聚散考》关于中国历代书厄的成因的分析《古今典籍聚散考》一书的价值与影响3. 研讨主题《古今典籍聚散考》中关于古代图书聚散原因的探讨。
5 C历史文献的方法及其运用大纲

华东师范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大纲课程名称:历史文献学的方法及其运用(The Exercises in Methodology ofDocumentation)一、课程目的、任务本课程将在讲授中国历史文献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若干专题的文献搜集、阅读理解、比较考证、观点把握等实际训练,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较好地掌握历史文献的检索、整理分析和运用手段,提高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
二、课程内容内容共分五章,其中第一章具有总论性质,主要从理论上了解文献学的基本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第二章以下将结合历史研究工作的实践,分专题讨论并选择一些较有典型性的原始文献实例,着重训练历史文献检索和运用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三、教学方式和实践环节的特色(1)知识涵盖面较广,不仅包括了作为文献学主干的版本、目录、校勘等内容,还涉及与文献解读相关的地理、年代、制度、典故、文体、诗词等常识,便于学生拓宽知识视野,引发其对有关知识的学习兴趣。
(2)注重实践环节,通过布置课余查阅资料、标点注释古籍文献,增加课堂练习和实例讲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比重,提高学生阅读和运用历史文献的实际能力。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1、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
2、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中华书局1994年版。
3、安作璋主编:《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中华书局1981年版。
5、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期中考查和期末考核,主要采取随堂方式,其中期中占30%,期末占70%。
六、讲授大纲第一章文献学概论第一节历史文献的范围和类别第二节历史文献的积存和分布现状第三节文献整理基本方法之一——目录学第四节文献整理基本方法之二——版本学第五节文献整理基本方法之三——校勘学第二章文献检索与搜集训练第一节文史检索的主要工具书第二节史料采集方法种种第三节电脑的文献检索与处理功能第四节文献搜集训练第三章史源学训练第一节史源学的原理和实习方法第二节史源学的实践第四章文献阅读理解训练第一节阅读历史文献的知识准备第二节历史文献的整理标点第三节历史文献的标点和理解训练第五章文献运用训练第一节历史文献的鉴别与考证第二节文献材料的归纳与提析第三节文献运用的规范化第四节文献运用训练。
中国历史文献学教案

中國歷史文獻學(教案)吳才茂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讲历史科学与历史文献学第三讲中国历史文献学的成立时期(先秦两汉)第四讲中国历史文献学的成长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第五讲中国历史文献学的繁荣时期(两宋元明)第六讲中国历史文献学的鼎盛时期(清代)第七讲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变革时期(近现代)第八讲目录学第九讲版本学第十讲校勘学第十一讲辨伪学第十二讲辑佚学第十三讲史源学传注学第十四讲编纂学藏书史第十五讲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历史文献学》课程【教学重点】文献一词的定义【教学难点】文献与历史文献的区别【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一、导言诸位,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中国历史文献学》课,这第一节课我们首先来认识《中国历史文献学》。
《中国历史文献学》,它是全国高等院校的历史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等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专门为历史专业的学生开的这门课,它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有关历史文献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使学生们了解历史文献学的历史和现状,为进一步具有独立层次整理和研究历史文献的能力,能够在出版部门图书馆等机构从事历史文献的出版整理等实际工作或者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实历史文献学方面的教育学研究,文献整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是我们这门课的学习目的。
那么我们这学期这门课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是关于历史文献学的理论发展简史以及历史文献学相关的基础知识,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出版2007年重印的杨燕起、高国抗主编的《中国历史文献学》(修订本),这是一部结构安排合理,朝里明晰内容丰富,在高校教学中颇具有影响力的基本教材。
那么我们在学习期间呢?我们需要诸位去阅读一些关于这一课程的参考书目。
这是关于这本教材,那么这个教材的具体结构,也就是说我们这门课的具体知识有哪一些呢?这门教材它分上、中、下三编,上编呢,是关于中国历史文献学概论,也就是历史文献学的理论部分,它扼要的给我们讲述了历史文献学的定义,还有呢,这个就是历史文献学研究的对、象时代特色、现实意义以及它从历史学科从中国传统学识文化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理论上的探讨,我们呢,重点讲第一章的绪论,也就说历史文献学的定义,以及第四章的关于历史文献学与历史学科的关系,这是上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献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历史文献学(Historical Biography)
课程编码:041071
学分:2.5分
总学时:4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0学时
适应专业:历史学
执笔人
审订人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历史文献学》属于学科基础课。
是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基础学科,关于整理历史典籍及学习、运用历史文献资料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一门学问。
通过该门课的学习,使学习在具备阅读和运用一般文言文史料的能力的基础上,能较全面地掌握研究和整理历史文献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其今后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提供厚实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系统学习文献学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文献学发展的成就、经验,掌握目录、版本、校勘、辨伪、辑佚、传注等方面的原理、方法,以及熟悉考辨史料、文献编纂和古籍保存等方面的基本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检索古代文献的方法们更加合理地解释和使用古代文献。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导论文献、文献学与历史文献学(2学时)第一节“文献”与“历史文献学”
第二节历史文献学的知识范围与功用
第三节中国历史文献学发展概况
第一章历史文献的载体与类型(2学时)第一节历史文献的载体形式
第二节历史文献的传抄方式
第三节历史文献的类型
第二章历史文献的目录(8学时)
第一节目录与目录学
第二节古代目录的基本结构
第三节古代目录的分类沿革
第四节古代目录书的类别
第五节目录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
第三章历史文献的版本(4学时)第一节版本的源流及名称
第二节版本的类别
第三节纸书的装式
第四节版本的鉴别与选择
第四章历史文献的校勘(4学时)第一节文献发生错误的类型
第二节校勘的资料
第三节校勘的主要方法
第四节校勘成果的处理形式
第五章历史文献的辨伪(3学时)第一节历史文献中的伪书
第二节历史文献的辨伪
第三节辨伪活动的历史
第四节伪书存在的价值
第六章历史文献的辑佚(4学时)第一节历史文献的亡佚
第二节辑佚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辑佚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历代辑佚工作概述
第七章历史文献的标点(4学时)第一节从句读到标点
第二节古籍标点致误的原因
第三节标点方法举要
第八章历史文献的注译(3学时)
第一节注释的内容及其源流
第二节注释的名类及其术语
第三节古文今译
第九章历史文献的检索(2学时)第一节传统纸质文献的检索方法与途径
第二节电子文献的检索和利用、
第十章出土文献的整理(4学时)第一节出土文献的类别及整理
第二节简帛文献
第三节敦煌文献
第四节出土文献与古典文学研究
四、大纲说明
本大纲适应于历史学专业,总时数为32学时,全部为理论学时。
五、教学参考书
1.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中州书画出版社,1982年
2.张舜徽,《文献学论著辑要》,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
3.杜泽逊,《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2001年
4.黄爱平,《历史文献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5.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目录编》,齐鲁书社,1998年
6.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版本编》,齐鲁书社,1998年
7.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校勘编》,齐鲁书社,1998年
8.姚伯岳,《版本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